【必備】說課稿模板彙編七篇

來源:才華庫 1.83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備】說課稿模板彙編七篇

說課稿 篇1

孩子的眼中,美麗的藍天總是充滿著生命力。藍天中的一切事物都可能是他們想象的源泉,為了讓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為此我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即活潑好動,對事物也已經充滿了一定的探究和表現慾望,我把活動定位在音樂領域,給孩子提供寬鬆,和諧的氛圍,並在輕鬆愉快的情緒中表現自己。整個活動以生動,有趣的情景式遊戲的形式串聯而成。

孩子發展情況分析及目標設計: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以及他們一定的表現慾望,確立了認知,情感,能力三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具體目標為:

1、積極的參與活動,感知藍天的美麗;2、大膽想象,按自己的意願自由創編情景動作;3、感受音樂活動帶來的樂趣。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幼兒大膽想象,並自由的創編情景動作。通過自己嘗試,從中獲得新的情感體驗。

活動的難點是:幼兒根據自己想象的情景,用動作的形式加以表現。《新綱要》中指出“應支援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克服過分強調技能技巧和標準化要求的偏向”,因此,整個活動都是以幼兒的想象為主體,教師在活動中起一個引導者和支持者的作用。使活動呈現趣味性,遊戲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之中。

為此,我們作了如下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對藍天有了一定的認識。

2、物質準備:藍天佈景圖,以及幼兒事先製作好的藍天中的物體。

全方位的準備為活動成功開展提供可能。

為完成教學目標,我將活動以觀察——猜測——聯想——講述——創編——表演貫穿這一主線線索。具體的活動過程表現為:

活動的第一部分教師帶領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律動進入活動室,並在律動中通過語言讓幼兒一下子便進入到活動的氛圍和主題中來,教師帶領著幼兒在活動室中隨意的坐下,為活動的開展創設了寬鬆自由的環境。

進行到活動的第二部分,教師引導幼兒欣賞藍天中的美麗景色,在活動準備中採用鮮豔的藍天畫面將幼兒從相對疲塌、懶散、鬆懈的“低喚醒”狀態中喚醒,通過幼兒觀察,讓幼兒對藍天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感知藍天的美麗。在感知的基礎上,又引導幼兒把自己製作的藍天裡的東西一起送到藍天裡去,讓它變的更美麗。在形式上,內容實質上深深吸引孩子,同時,讓幼兒一起參與到佈置藍天佈景的活動中來,增加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在這一環節,我根據中班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運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使孩子在積極主動的姿態中參與活動。

在第三部分中,教師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創編情景動作。在這環節中教師讓幼兒自己設定情景,並鼓勵他們用動作表現出來,既增加了情趣,又使幼兒能順利遷移已有經驗,將更多精力投放到創編個性化的動作上來。在遊戲化的活動中更能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接著便是播放音樂讓幼兒欣賞,在欣賞的過程中教師和幼兒共同感受和想象音樂中的情節,一方面為下面的共同遊戲打下基礎,另一方面運用動靜交替的原則,讓幼兒從自發性學習進入自覺性樂感的形成。最後將幼兒自己創編的動作溶解到音樂裡,教師運用兒童化、趣味性的語氣;運用豐富的、多彩的表情;做一個簡單的引導和提醒,更體現了幼兒的主體地位。並和幼兒共同跟著音樂旋律遊戲。整個遊戲中貫穿的是幼兒自己創編的動作,這會使幼兒感受到活動給他們帶來的成功感和滿足感。

最後是延伸活動,在音樂聲中,教師帶領幼兒開著小飛機到外面的藍天世界中游玩,引導幼兒持續不斷的對藍天產生新的認識和情感體驗,或許還可以從中生成更有價值的活動。

整個活動中,每個幼兒在遊戲的氛圍中用心,用腦,用眼,用身體,用嘴巴,用手,用腳,內化著自己的理解,讓幼兒在匹配的音樂刺激下產生表現的激情,再創於各種感官的表演下,此時他們真正和音樂一起唱,一起跳,一起笑,一起玩,體驗學習的樂趣,提高藝術素質,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定義。

說課稿 篇2

一、複習匯入

課件演示(以下簡寫成P): 8×5 2×a a×2 c×1 3×5×t

師:算式中的乘號能省略嗎?如果能,請寫出省略後的算式。

生說答案,同時演示答案。

師:2×a=2a和a×2=2a,為什麼兩題的答案都一樣?

生:因為數字要寫在字母的前面,所以兩題的答案都一樣。

二、新授:

1、P:乘法算式:4×4,6.5×6.5,8.7×8.7

師:觀察這三題算式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生:兩個因數都相同。

師:當兩個因數相同時,我們可以寫成平方數的形式,例如:4×4=42,讀作4的平方,表示2個4相乘。4表示相同的因數是4,右上角的小“2”表示因數的個數有2個。(課件同時演示)

生:後兩個乘法算式也可以改寫成平方數。6.5×6.5==6.52,讀作6.5的平方,表示2個6.5相乘。8.7×8.7==8.72,讀作8.7的平方,表示2個8.7相乘。

2、P:a×a,s×s,y×y×4

師:這一組算式你會改寫嗎?

生:會,a×a==a2,讀作a的平方,表示2個a相乘。s×s==s2, 讀作s的平方,表示2個s相乘。y×y×4==4y2,讀作4y的平方,表示2個y相乘再乘4。(課件同時演示)

師:你真棒!我們要記住:兩個相同字母相乘要寫成平方數的形式。

三、練習:

1、P:0.12 = 0.32 = 82 = 202=

師:這些平方數你會算出結果嗎?

生:0.12=0.1×0.1=0.01 0.32 =0.3×0.3=0.09

82 =8×8=64 202= 20×20=400

師:你在做題的過程中覺得哪題最容易出錯呢?

生:0.32 最容易算成0.9 和202最容易算成40,真的要細心啊!

2、P:把結果相同的兩個式子連起來。

a2 2.5×2.5 x×x 62

x2 6×2 2.52 a×2

師:下面我們來做一個連線題吧,提醒一下你們,不是每個算式都有好朋友跟它相連的。

生: 2.5×2.5與2.52 相連,x×x 與x2 相連。

師:那為什麼剩下的四個不相連呢?

生:因為a2 表示2個a相乘,而 a×2 是表示2個a相加,意義不同,所以不連。同樣的,因為62 表示2個6相乘,而 6×2 是表示2個6相加,意義不同,所以也不連。

師:說得很對,同學們只要牢牢記住,平方數指的是兩個相同的數相乘,這樣就能掌握好平方數這個概念了

說課稿 篇3

一、說單元教材地位和作用

《我們周圍的空氣》是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內容。本單元包括三個課題,分別是空氣、氧氣和製取氧氣。空氣和氧氣是自然界維持生態平衡的條件,是化工生產的廉價資源,它與人類生活關係最為密切。當前空氣汙染是全世界的三大問題之一,因此本單元內容是歷年會考的重點之一。近年來會考以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氧氣性質實驗、氧氣製取的原理和操作為核心,考查觀察能力、描述能力以及實驗探究能力,還聯絡各地空氣汙染的問題考查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瞭解空氣的主要成分及主要物理性質和用途

2、認識純淨物與混合物的概念並應用

3、瞭解氧氣的物理性質並通過與許多物質反應認識其化學性質比較活潑

4、瞭解實驗室和工業上製取氧氣的原理的不同;

5、知道實驗室製取氧氣的藥品、原理、裝置、操作、氣體收集及方案選擇;

6、認識化合反應、分解反應、催化劑和催化作用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學會分析實驗結果的誤差原因

2、通過製氧方案的比較、鑑別,學會選擇最佳原料、條件、原理、裝置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當今世界的三大環境問題、空氣的汙染源、嚴重危害及防治,培養熱愛自然關注環境的情感;

2、通過對製取氧氣的實驗的探究,增強學生的探究欲。

三、說重難點

重點:空氣的組成、各成分的用途、氧氣的含量及空氣的汙染與防治。氧氣的化學性質。氧氣的實驗室製法。

難點: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原理、裝置及產生誤差的原因。化合反應與氧化反應的關係。催化劑的概念 。

難點突破: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要組織學生觀察討論分析從而理解整個實驗的意圖原理,並感悟到化學實驗要得出正確結論必須注意每一個細節的正確。

會考考點和題型

本單元常以選擇題、填空題和綜合應用題等形式出現,多考察氣體的製取及空氣汙染與防治、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性質和用途等作為切入點進行考查。

四、說教學方法

用師生互動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等方法培養學生自我回憶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講授法多媒體課件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烏塔》是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語文第十冊第二組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的事情,反映了國外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識,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先寫初逢烏塔,是在羅馬的旅館裡,主要寫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後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裝,準備按計劃繼續遊覽;接著寫晚上回到旅館後“我”和烏塔的談話,主要寫了烏塔的這次旅遊的行程之長,安排之周,準備之久,以及獨立生活的意識;最後寫烏塔和“我”道別,繼續她未完的旅程。

教學目的:

1、認讀本課生字詞,理解不懂的詞語。

2、通過閱讀課文,瞭解烏塔是如何獨自一人遊歐洲的。

3、訓練學生在閱讀課文時要認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見解。

4、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5、訓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6、使學生從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這件事中受到啟示:我們中國孩子也應該學會自立

重點、難點:

教學本課時應引導學生著重探討:年僅14歲的烏塔為什麼能獨自一人遊歐洲,你對此事有何看法和見解?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所在。

二、說教法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乃是教學生學。”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需教教學生會學。

為確立學生主體地位,教學中靈活運用自學法和討論法,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的學生自主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語言表述能力、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他們不僅學懂了這篇課文,還使他們知道今後在學習這類文章時,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質,從中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說教學設計

(一)、啟發談話,引入新課。

1、 同學們喜歡旅遊嗎?都到過什麼地方?是獨自旅遊的一位14歲的德國小姑娘獨自一人旅遊了歐洲,你們想不想了解她是怎樣旅遊的呢?這節課我們來學習22課(板書:烏塔)

2、 出示地圖,簡介歐洲

(二)、新授

1、 師匯入:年僅14歲的小姑娘烏塔居然去了那麼多國家,而且還是一個人去的,你認為她是一個怎樣的孩子?請同學們把書打22課,按自學要求學習課文。

(出示小黑板)你認為烏塔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①先自主學習 ②合作學習 ③集體交流 ④歸納板書

2、師過渡匯入:小烏塔真是不錯,連老師都很佩服她呢?課文中不僅寫了烏塔的經歷,也談到了中國孩子的生活,這句話 是 怎樣理解? (出示小黑板)

(1)、談一談你對“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這句話的理解。

3、指導學習寫作方法

四、知識拓展

你對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有何看法和見解?

(一個未成年的孩子該不該一個人出去旅遊?)

五、質疑

六、總結

同學們、在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需要獨立自主的人,我們從小培養自立的能力和習慣,自已會做的事情自己做,學會獨立生 活,自立自強,向烏塔學習,有主見而並不盲目,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膽大心細,熱情交往,有愛心,好學。我相信,將來你們一 定會成為祖國的驕傲!

七、作業

1、 本課到這裡即將結束,同學們一定有很多感想吧!回去之後把你的感想寫下來。

2、 向爸爸媽媽講書述這件事,和他們交流一下見解和看法

說課稿 篇5

教材:

1、站立式起跑

2、遊戲:直線地滾球接力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明白站立式起跑的動作要領,發展學生身體的靈敏、速度等素質,提高協調潛力。

2、技能目標:80%學生能做到起跑時重心前移,反應速度快。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勇敢、果斷的精神和創新的意識。

教學準備:

籃球4顆。

一、開始部分:2分

《一》教學常規:

1、體育委員整隊,師生問好,報告人數。

2、檢查服裝,安排見習生。

3、宣佈本課的教學目標、資料及要求。

組織:四列橫隊。

《二》準備活動:8分

1、遊戲:直線地滾球接力。

遊戲方法:全班分成人數相等的四組,由每組的排頭單手或者雙手拿球在地上直線滾到本組對面的另一個同學,然後自己站在排尾,在由接住球的這一名學生再用同樣的方法將球滾至對面同組的另一名學生手中,以此類推。哪組學生最先完成接力,哪組將獲得第一名。

規則:採取獎罰制度。第一名將全班鼓掌獎勵;最後一名將罰本組學生每人做10個深蹲跳。

要求:①反應要快,直線遊戲,不得擋住其他同學遊戲。

②如中途失誤球跑了,要把球撿回來在原地繼續遊戲。

2、徒手操:肩繞環、擴胸運動、體轉運動、腹背運動、活動膝、踝關節。

二、基本部分:22分

1、誘導性練習:主要鍛鍊學生的反應。4分

①原地縱跳接加速跑;

②原地高抬腿接加速跑;

方法:學生背對教師做原地的高抬腿和原地縱跳,聽到教師發出“跑”的口令時,學生迅速後轉身向前跑出去。

2、站立式起跑18分

動作要領:聽到“各就位”時站在起跑線後,兩腳前後開立,相距約半步,有力腳在前,全腳掌著地,後腳用前腳掌著地,身體稍前傾,中心落在前腳上。兩腿彎曲,上體稍前傾。重心前移,前腿的'異側臂自然曲肘於體前,另一臂在後。聽見“跑”的訊號時,兩腳用力後蹬,同時,後腿迅速向前抬起,兩臂用力前後擺動,迅速向前跑出。

教法:

1、教師提問學生見過的起跑姿勢。

2、教師講解動作要領並做示範。

3、教師提醒學生仔細觀察教師的動作。

4、教師組織學生群眾模仿教師做動作。

5、教師指導下,學生做完整動作練習。

6、組織學生分組進行練習。

7、教師巡迴指導、評價。

8、教師集中學生再次講解,強調重難點。

9、組織學生再次分組練習並學會互評。

要求:講解明確,示範到位,聲音洪亮。

學法:

1、學生認真聽,仔細看,觀察教師的動作。

2、學生跟隨教師的口令一齊練習。

3、學生跟教師一齊做分解動作練習。

4、學生分組練習。

要求:細心觀察、用心思考、動作規範、認真到位、協調、優美。

教學步驟:

1、教會學生確立兩腳站的位置(前腳尖約離線半腳長,前後腳距大約一腳長,兩腳左右約半腳長),有力腳在前。

2、群眾原地做“各就位”的姿勢練習。

3、按口令做站立式起跑後跑出15——20米。

重點:“各就位”時要控制身體平衡,持續情緒平穩,“跑”時起動快。

難點:姿勢正確、動作敏捷。

三、結束部分:3分

1、遊戲:反正反口令練習。

方法:教師喊起立,學生蹲下;教師喊蹲下,學生起立。

組織:四列橫隊。

2、教師小結本課

3、師生再見。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本文是北宋大文學家蘇軾的又一篇頌月佳作,文中表達了作者賞月時的閒適心情,也從字裡行間透出他當時貶官黃州的失意和幽怨,同時也透出一種參禪向佛的寧靜心懷。文章起筆交代夜遊承天寺的緣由,中間寫所見美景,收尾抒內心感慨。寫景名句: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本句寫月光月影卻不見“月光月影”的字眼,非常形象生動,巧用比喻,化無形為有形,既寫出了月光月影的“形態”,交錯縱橫的樣子;也寫出了月光月影的“情態”,像積水那樣空靈。讀者七年級看,還以為是寫水中景物,卒句顯志,令讀者倍覺妙不可言。結尾句: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兒。連用兩個疑問句,分別從時間和空間兩個角度來概括整個社會,從而強調閒人少這個中心。教學重點:理解“閒人”的含義;賞析本文優美的意蘊。教學難點:感受理解作者豐富微妙的思想感情。本句中的“閒”字,是本文文眼,既表明自己有閒情雅緻,又暗含自己被貶黃州,官職清閒之意,有一箭雙鵰之巧。

二、說教法

三字教學法:讀、品、悟。讀分四個層面:第一層面,以聲正字,讀準每一個字的音;第二層面,以聲斷句,在朗讀的過程中,能夠很好地切分意群,把握一個句子的意思;第三層面,以聲達意,通過朗誦進入文章語境,理解文章內涵,走進作者,真正走進文字;第四層面,以聲傳情,在理解文章內涵的基礎上,領悟作者寄予文字中思想情感,用語音重現作者的思想情感,感染聽眾。品從以下方面開展,一、品文眼,如本文中“閒”字,通過理解這個字,可以把握作者在全文中寄予的思想情感——悠閒、賦閒、失意。二、品寫景名句,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此句品析前文已述,不做贅述。三、品中心句,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兒。品修辭手法,品表達效果,品意義內涵,詳情如前文。

三、說學法

八年級年級學生學過一些文言文,有一定的基礎,針對於這種情況,採用以下策略開展教學活動。一、字詞交給學生,老師要充分相信學生,讓孩子學會自主探究,小組交流。二、語句共同賞析,句子理解難於字詞理解,讓學生找出自己在文章中的發現和閱讀體會,先由學生自評自解,老師側面幫扶,積極引導。三、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這是一項融歸納和領悟等能力在一起的工作,這對八年級學生來說是個挑戰,老師設定一些情景,做些提示,引導學生自己歸納概括。四、學法明確指導,告訴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逐漸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學會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匯入(2分鐘)創設情境:投影出示幾張月夜圖片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由古人頌月佳作說起,由複習匯入。

(二)明確學習目標(1分鐘)

1、小組合作,結合課文註釋把握文意。

2、通過反覆誦讀賞析本文優美的意蘊。

3、理解作者複雜的思想感情,學習他面對逆境達觀處世的從容心態。

明確學習目標,是為了讓孩子們知道課堂上學什麼,增強學習的目的性,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三)初讀感知(7分鐘)

1、聽讀課文⑴注意朗讀節奏。⑵記住作家和體裁。

2、自由讀課文

3、指名讀課文師生點評

4、齊讀課文要求讀得流暢、自然,體會作者感情。

(四)再讀明義(9分鐘)

1、自主學習,組內交流。2、學生質疑,班級交流。

3、重點檢查,夯實基礎。4、對照譯文,再讀課文。

(五)品讀悟情(23分鐘)

1、欣賞閒景

2、理解閒人

3、體會閒情

(六)誦讀回味(2分鐘)要求體會並能模仿範本的妙處。聲音要達意傳情,能感染自己和他人。

(七)總結昇華(1分鐘)

蘇軾以他卓越的才華、豁達的心胸、積極的人生態度,書寫了他令人景仰的一生。讓我們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也做一個“閒人”,以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去欣賞一路的美景。

(八)佈置作業背誦《記承天寺夜遊》

說課稿 篇7

設計意圖:

幼兒健康教育的目標是使幼兒的身心發展達到預期的健康水平。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幼兒的認知、技能的獲得,需要通過操作材料、情景而獲得,也需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學習,因此開展了健康活動《小猴學本領》。

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形式爬的練習,讓幼兒學習爬時四肢的正確用力方法。

2、發展幼兒四肢和軀幹肌肉力量,增強動作的靈活性。

重點難點: 學習爬時四肢的正確用力方法。

教學準備: 軟墊、地板膠、梯子、輪胎、錄音帶、拱形圈、繩子、水果圖片。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進入場地,四散站開。

準備活動,幼兒隨著兒歌內容,模仿小猴做動作,使身體充分活動開。

教師:今天小猴子要來學習爬的本領,你們看過小猴是怎麼爬的嗎?請你來做一做。

二、提供軟墊,讓幼兒自由表演自己會的爬行動作,老師引導幼兒進行手膝著地、手腳著地爬。

1、小猴子是怎樣爬的?請你們去試一試。

2、小猴子爬的時候要把四肢都放在地上,把身體撐起來。用膝蓋和手臂一起向前爬,爬的時候肚子不要碰到地上。

三、遊戲、小猴摘桃

桃園裡的桃子都成熟了,我們去摘桃,好嗎?幼兒分組來完成遊戲。

四、結束放鬆活動:

聽音樂抖一抖,做放鬆運動。

活動反思: 身心健康是幼兒發展的重要基石,學前兒童健康教育歷來是幼兒園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幼兒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健康身心發展的經驗。活動中小猴子的形象就是我們班上孩子學興趣班的縮影,有的孩子學了這個想學那個,結果什麼都學不好,孩子們在活動時自己是旁觀者,能客觀的分析小猴的對與錯。老師請他們對照自己的時候,孩子們似乎明白了道理,知道做什麼事情都應該、有耐心,認真點就能成功。

幼兒健康領域內容的選擇“既適合幼兒身心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健康事件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健康的經驗和視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