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物理易錯點歸納總結

來源:才華庫 2.83W

九年級物理易錯點歸納總結

九年級物理易錯點歸納總結

九年級物理易錯點總結

1.槓桿調平:左高左調;天平調平:指標偏左右調。兩側的平衡螺母調節方向一樣。

2.動滑輪一定省一半力。只有沿豎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3.畫力臂的方法:一找支點(槓桿上固定不動的點),二畫力的作用線(把力延長或反向延長),三連距離(過支點,做力的作用線的垂線)、四標字母。

4.動力最小,力臂應該最大。力臂最大做法:在槓桿上找一點,使這一點到支點的距離最遠。

5.壓強的受力面積是接觸面積,單位是m2。注意接觸面積是一個還是多個,更要注意單位換算:1cm2=10-4m2

6.液體壓強跟液柱的粗細和形狀無關,只跟液體的深度有關。深度是指液麵到液體內某一點的距離,不是高度。

固體壓強先運用F=G計算壓力,再運用P=F/S計算壓強,液體壓強先運用P=gh計算壓強,再運用F=PS計算壓力(注意單位,對於柱體則兩種方法可以通用)

7.托裡拆利實驗水銀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細傾斜等因素無關,只跟當時的大氣壓有關。

8.浮力和深度無關,只跟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浸沒時V排=V物,沒有浸沒時V排

求浮力要首先看物體的狀態:若漂浮或懸浮則直接根據F浮=G計算,若有彈簧測力計測可以根據F浮=G-F拉計算,若知道密度和體積則根據F浮=gv計算。

9.有力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離,並且力距離要對應才做功。

10簡單機械的機械效率不是固定不變的'。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除了跟動滑輪的重力有關外還跟所提升物體的重力有關,物體越重,拉力也越大,機械效率越高,但動滑輪的重力不變。

11.物體勻速水平運動時,動能和勢能不一定不變。此時還要考慮物體的質量是否發生變化,例如灑水車,投救災物資的飛機。

12.機械能守恆時,動能最大,勢能最小。可以由容易分析的高度和形變大小先判斷勢能,再判斷動能的變化。

13.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時存在,同時增大和減小。只是在不同的變化過程中,引力和斥力的變化快慢不一樣,導致最後引力和斥力的大小不一樣,最終表現為引力或斥力。

14.分子間引力和大氣壓力的區別:分子力凡是相互吸引的都是因為分子間有引力,但如果伴隨著空氣被排出或大氣壓強的變化則說明是大氣壓力。例:兩塊玻璃沾水後合在一起分不開是大氣壓力,水面上提起玻璃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小是因為分子間有引力。

15.物體內能增大,溫度不一定升高(晶體熔化,液化沸騰);物體內能增加,不一定是熱傳遞(還可以是做功);物體吸熱,內能一定增加;物體吸熱溫度不一定升高(晶體熔化,液體沸騰);物體溫度升高,內能不一定升高(還和物體的質量等因素有關);物體溫度升高,不一定是熱傳遞(還可以是做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