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鵝散記》教案

來源:才華庫 6.02K

《牧鵝散記》教案

《牧鵝散記》教案

 《牧鵝散記》

教學目標

1.積累字詞,瞭解鵝靈巧的特點。

2. 體味語言,學習準確、形象、生動地說明事物的方法。

3. 培養觀察事物、勇於發現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1.學習作者準確地運用詞語,形象、生動地說明事物的方法。

2. 自主、合作閱讀課文,篩選整理有用資訊。 學習內容 整體感悟 《牧鵝散記》是一篇介紹動物的科學小品文,文字生動有趣、淺顯易懂。“鵝”是一種家禽,羽毛是白色或灰色。額部有橙黃色或黑褐色肉質突起,嘴扁而闊,頸長,尾短。“牧”是放牧的意思,即把牲畜放到草地裡吃草和活動。“散記”指關於某一事物或活動的零碎記述。“牧鵝散記”的意思是在放牧鵝的活動中,對鵝的零碎記述。

本文通過生動的語言介紹了鵝的生活習性,說明了鵝靈巧的特徵,表達了作者對鵝的喜愛和讚美之情,給我們觀察自然、探索自然以有益的啟示。從全文結構看,課文采用的總分總的方式。先總談我對鵝的印象,鵝並不是人們常說的呆頭呆腦的笨鵝,中間部分詳細描述和說明鵝的生活習慣,可分為這樣幾個側面:

1、鵝吃完食後準時回家。

2、鵝孵蛋很有趣。

3、公鵝和母鵝之間很有感情,主動陪母鵝回孵房,疼愛小鵝。

結尾部分,再為鵝說一句公道話,鵝不僅不笨,還相當靈巧。

課文大致可分為三個部分 自主閱讀,運用圈點批註的方法蒐集文中作者對鵝的發現。 作者對鵝有哪些發現?

鵝的生活習性:

1、喜水性。鵝是水禽,自然喜愛在水中浮游、覓食;

2、合群性。家鵝由野雁馴化而來,雁喜群體生活和成群結隊飛行,所以家鵝天性喜群居生活;

3、警覺性。鵝的聽覺敏銳,反應迅速,性情勇敢,好鬥;

4、耐寒性。鵝的羽絨厚密貼身,具有很強的隔熱保暖作用;

5、節律性。具有良好的條件反射能力,每日的生活表示出較明顯的節奏性;

6、雜食性。鵝更喜食植物性食物。

研讀賞析

1.體會科學小品文語言:找出自己認為最生動有趣的語句、段落。

2. 你最喜歡文中哪些語句、段落?讀出來,並說明喜歡的.理由。 也許有的同學喜歡白鵝“三三兩兩”地“結伴閒遊”,在池塘邊“梳洗自己潔白的羽毛”,“個別搗亂分子佔據別家的窩,死乞白賴不走,把‘戶主’擠在一邊”,“機靈鬼”偷“馬大哈”的蛋等形象的擬人化描寫;也許有同學喜歡鵝排隊回家時如“一條白色帶子在移動”、“一個跟著一個,一搖一擺”、“展翅迅跑”的優美畫面;也有的同學可能會喜歡“它們常常側著腦袋用一隻眼睛瞧太陽,母鵝把小白碗弄到肚子底下當蛋孵,公鵝陪伴著母鵝,公鵝用嘴巴鉗小鵝”等生動有趣的情景。 重點可放在品味鵝“偷蛋”這一部分,體會準確的動詞和擬人化描寫的妙處。揣摩動詞“伸”、“碰”、“撥拉”、“鉤”等動詞的準確性和形象性;體會“不那麼經心”、“眼紅”、“不介意”、“動手”等擬人手法的生動性和趣味性。 總結科學小品文的語言特點:準確、形象、生動。

 學法指導

本文介紹鵝的習性是建立在作者觀察與分析上的獨到看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激發學習興趣,強調自我體驗。課前收集有關“鵝”的資料,包括總體介紹、生活習性、詞語、俗語、詩句、傳說、故事等。圍繞一個主題收集到相關的各種各樣的資料,從中體會自我探索的樂趣。課前還可仔細觀察一種小動物,寫觀察筆記,培養從興趣中學會觀察生活。

2. 訓練閱讀能力,培養科學精神。針對學習特點,基本的閱讀方法訓練很重要。通過圈點勾畫的方法學會篩選整理重要資訊;體味科學小品文的語言,學習準確、形象、生動地說明事物的方法。激發善於觀察、勇於發現、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3. 從質疑入手,對文中內容發表自己的看法。松江土話稱鵝為“呆頭鵝”就沒有道理嗎?作者的看法是不是也值得懷疑?對鵝的習性的說明,還有沒有新的見解?質疑不一定就是反對他人,也可以是從懷疑入手到肯定告終。 體驗反思 看完課文後,你認為鵝笨嗎?說說作者是從哪些方面說明鵝不笨的? 作者是從兩個方面說明鵝不笨的:一方面是鵝的智商不低,如每天自動準時回家,當面偷他鵝的蛋等。另一方面是鵝的情商也不低,如公鵝和母鵝之間很有感情,主動陪母鵝回孵房,疼愛小鵝等。

拓展延伸

1. 你最喜歡什麼動物,說一說你的理由,你對它有過什麼小小的發現嗎?

2. 以“貓”為例,仔細觀察,並試對貓的某個特徵進行描述。(要求儘量運用準確、生動的語言)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如果我們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擁有一種敢於質疑的精神,你一定會收穫不少獨特的發現。湖北省監利縣12歲的國小生聶利發現了蜜蜂的發聲器,挑戰了生物學界蜜蜂是靠翅膀震動發聲的權威。經過自己細心硯察、研究,獲得自己獨特的發現,那一定是很有成就感的,同學們,探索大自然,也寫下你們的小發現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