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蒙氏數學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1.17W

大班蒙氏數學教學反思

大班蒙氏數學教學反思

關於大班蒙氏數學教學反思大家瞭解過多少呢?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下面就是小編分享的大班蒙氏數學教學反思介紹,一起來看一下吧。

大班蒙氏數學教學反思一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學具,讓幼兒經歷100以內數與量對應的過程。

2.操作中,繼續感知數與量的對應關係。

3.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養成做事專注、細心的習慣。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金色珠”;“數字卡片”;寫好的數字卡片若干。

2.學具準備:“金色珠”;“數字卡片”;橡皮泥;寫好的數字卡片若干。

3.《操作冊》第6冊第21—22頁。

活動過程:

1.準備活動。

遊戲:點兵點將。幼兒站成圓圈,教師站在圈內,和幼兒一起念兒歌(兒歌附後),教師一邊念兒歌,一邊逐個撫摸幼兒的頭。當唸完最後一句後,所有被摸過頭的幼兒高高舉起右手,大喊一聲:“到!”

2.集體活動。

① 複習數位。

教師出示“數字卡片”如“123”,請幼兒說說這個數字個位是幾、十位是幾、百位是幾。

② 學習按數取珠。

創設情境:找朋友。“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金色珠要和數字卡片做朋友,我們來幫幫它們吧!

教師拿出一粒金色珠,提問:“有幾粒珠子?可以用哪個數字卡片朋友表示?”教師拿出數字卡片“1”放在這粒珠子的下面。

教師再取出一串金色珠,提問:一串珠子有幾粒,它的數字朋友是誰?接著問:兩串呢,三串呢,一片金色珠呢?

教師拿出數字片,如78,先讀出數字卡片,然後取出7串金色珠和8粒金色珠擺在數字卡片“78”的下面。

③ 幼兒自由操作練習。

3.遊戲活動。

遊戲“看誰拿得對”。教師報數或出示數字卡,幼兒迅速拿出相應數量的金色珠,並相互檢查。看誰拿得又快又對。

4.分組活動。

教師:數字卡片和金色珠想分頭說說悄悄話,我們來把它們組織在一起。

按數取珠。幼兒兩人一組,一人出示數字卡片,另一個按數字卡片取相應的金色珠。

按數做珠。幼兒自由分組,每組4—5人。每組提供數字卡一張。幼兒按照卡片上的數字,用橡皮泥做出等量的泥珠。綠色的橡皮泥代表個位,一粒綠珠表示一個“1”;藍色的代表十位,一粒藍珠表示一個“10“。

5.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教師針對幼兒的學習情況做簡單小結,引導幼兒將學具收拾好。

大班蒙氏活動教案:按顏色分類

準備材料:

1、白色小碗:1個,碗底繪有“錯誤訂正點”即紅、黃、藍三色的圓點;碗內盛有紅、黃、藍三種顏色的塑料珠個10粒。

2、白色小碟:3個,碟心分別貼有“錯誤訂正點”( 即紅、黃、藍三色的圓點)各1個。

直接目的:嘗試三種顏色正確分類。

間接目的:

1、區分紅、黃、藍三種顏色。

2、練習二指捏。

3、秩序感的培養。

操作過程:

1、用托盤將教具放到毯上並介紹教具名稱。幼兒坐在老師的左側。

2、取下白色的小碗放在工作毯的中間,3個小碟橫向排列在小碗的上方,空托盤放在工作毯的右下方。

3、將珠子分別放入相應顏色的碟中:

(1)指著碗中的紅色珠說:“這是紅色的珠子。”再指著1個碟中的紅色錯誤訂正點說:“這是紅色的點。”

(2)張開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取出一粒紅色珠,放在貼有紅色錯誤訂正點的碟子中,請幼兒回答這兩種顏色是否一樣。

(3)幼兒確認後,教師將紅色珠一粒一粒的取出放進貼有紅色訂正點的碟子中。

(4)小結:“紅色的珠子要放在有紅色點的碟子中。”

(5)參此法操作黃色珠,請感興趣的幼兒來取珠,並放入相應的碟子中。活動結束後要將碟中的珠子分別倒回小碗中。

4、運用三階段教學法進行教學。

5、將三個碟中的珠子分別倒回小碗中,鼓勵幼兒反覆操作。

6、結束時教具歸位。

錯誤訂正:錯誤訂正點的顏色提示。

延伸變化:

1、在泡沫塑料上色之不同顏色的色~區,請幼兒將不同的圖釘以一指按的方式按在相應的色~區內。

2、練習將不同物品按顏色進行分類。

3、學習按顏色分類後可分別練習按物品大小、屬性及種類進行分類。

大班蒙氏數學教學反思二

菊花展

大班綜合活動:菊花展

一、設計思路: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秋天又是多彩的季節。一到秋天,各種色彩斑斕的菊花就會競相開放。所以,菊花又是秋天的象徵。而孩子天生就是喜歡大自然、喜歡美麗的。在秋天到來之際,為了讓孩子們更深刻地感受到秋天的到來,感受秋天大自然菊花的美麗,我建議了我們班家長帶著孩子去公園或者到社群花園欣賞一下秋天美麗的菊花。活動過後,我發現孩子們對此非常感興趣,自由活動時間總是三五成群地談論著各自欣賞過後的感受,有的說:“我看到很多菊花,有紅的,有白的,還有黃的呢!”,有的說:“我看到的菊花和你的不一樣,有各種形狀的。”,還有的說:“我看到的菊花比你的漂亮!”。為了進一步滿足孩子們的興趣,為了進一步幫孩子積累對菊花的經驗,我設計了本次活動。通過本次活動,意在使孩子們能在欣賞、品嚐、製作等過程中,比較各種菊花的外形特徵,瞭解菊花的功用,感受菊花的美與香,從而激發幼兒一種審美情趣。通過製作菊花的環節,讓幼兒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菊花的美麗。由於遊戲是孩子一種最喜愛的活動形式,所以本次活動以“到公園觀賞菊花展”的遊戲情節,貫穿整個活動過程,讓幼兒在快樂的遊戲情節中學習、活動,並得到發展。

二、活動目標:

1、比較菊花的外形特徵,感受菊花的美與香,並瞭解菊花的功用。

2、喜歡與同伴交流自己對菊花的感受。

3、樂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菊花的美,激發幼兒審美情趣。

三、活動準備:

1、各種品種的菊花,並佈置成公園的場面。

2、寫有10以內數字的卡片

3、菊花茶

4、製作菊花的各種材料

四、活動過程:

(一)去公園。

1、 秋天到了,最近,我們貝貝公園正在進行菊花展,今天老師帶你們到貝貝公園去秋遊,觀賞菊花展,你們高興不高興呀?

2、 買門票進公園:到貝貝公園是要門票的,門票價錢是10元,請小朋友們拿好錢去買門票了。

3、 幼兒拿錢。(任意兩張合起來是10,並請一名老師做檢票的阿姨。)

(二) 分組欣賞菊花。

1、 哇!這麼多菊花,好看嗎?一會兒可以請小朋友們自己和好朋友觀賞一下,觀賞的時候小朋友們可以去看一下,這些菊花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也可以去聞一聞,是不是有香味?

2、 幼兒分組欣賞。(注意引導幼兒觀察菊花的外形、顏色。)

3、 集中、交流、討論。

(1) 請幼兒與同伴互相交流觀察的感受,說說各種菊花的不同之處及菊花的美麗之處。

(2) 請個別幼兒說說這些菊花形狀、香味及它們的不同之處,並要用一句好聽的話來形容一下菊花的美。

(三) 瞭解菊花的功用。

1、 快來呀,這邊叔叔阿姨還給我們準備了菊花茶,我們一起去品嚐一下吧,我們在品嚐菊花茶時可以問一下叔叔阿姨菊花茶是怎麼來的,菊花除了做菊花茶外還可以做什麼?

(藥用價值:對高血壓、高血脂、及動脈硬化有良好的治療效果。菊花枕:菊花枕清香芬芳,既能助人入睡,還能使認清醒後不再昏睡。洗眼方:清水洗淨後以之洗目,可起清潔殺菌作用。菊花火鍋:清香爽神,分外可口,主要用於頭昏、眼乾澀等症狀。)

2、 幼兒自由品茶,向“叔叔阿姨”瞭解菊花的功用。

(四) 分組製作菊花。

1、 瞧!那邊叔叔阿姨們還給我們製作了一些菊花的作品,我們去看一下好不好?

2、 “叔叔阿姨”也給我們小朋友們準備了一些材料,請我們小朋友一起來製作,你們願意嗎?做完後你們拿好自己的作品老師給你們在菊花展上留個影。

3、 幼兒分組製作。

(1) 畫菊花:提供油畫棒、紙、棉籤和顏料,幼兒自由畫菊花。

(2) 製作菊花:提供剪刀、彩色紙、固體膠、鉛筆等,製作菊花。

(3) 菊花貼上畫:提供毛線、雙面膠、剪刀,貼上菊花。

(五) 結束。

1、 拿好作品在菊花展留影拍照。

2、回“家”。

大班綜合活動:孫悟空超市

大班綜合活動:孫悟空超市

活動目標:

1、瞭解複製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對複製現象感興趣。

2、 嘗試使用不同的方法複製、發展擴散性思維。

3.對“克隆”技術感興趣,有熱愛科學的態度。

活動準備:

1、各種相同物品。

2、拷貝紙、複寫紙、剪刀、果凍盒、橡皮泥、印章、印泥、。

3、幻燈片:動物的克隆、複製技術等。

活動過程:

一、變魔術匯入,激發興趣

二、看一看、分一分,認識複製現象。

1、幼兒觀察物品並進行分類練習。

2、提問:“你是怎樣整理的?豐富“一模一樣”

3、這些一模一樣的東西是怎麼做出來的呢?

三、試一試、做一做,嘗試複製平面物體。

1、 幫孫悟空做卡片,根據意願自由選擇材料嘗試複製。

2、提問:“你做了什麼,是怎麼做的?”幼兒講述。

3、教師小結:告訴幼兒,剛才小朋友操作的過程叫“複製”。

四、瞭解複製技術在生活中的運用。

1、平時,你看到哪些地方也要用到這些複製的辦法?

2、觀看錄象,感知複製技術在生活、生產中的運用。

3、為什麼要使用複製?引導幼兒說說運用複製的好處。

五、繼續探索複製的多種方法。

1、幫孫悟空製作商品:卡通畫、做蛋糕、做餅乾。

2、交流自己的複製過程,互相欣賞。

六、瞭解生活中的生物克隆技術。

1、觀看幻燈,激發對克隆技術的興趣。

2、簡單瞭解複製或克隆的利與弊

七、給孫悟空送貨。

大班蒙氏數學教學反思三

綜合活動:珍惜和平

活動設計意圖:伊拉克戰爭已經開戰14天了,連連的戰火牽動著每個人的心,我們大班孩子們每天跟著爸爸媽媽一起看新聞,卻不太理解戰爭,他們從電視上看見航空~母艦、飛機、導彈和坦克,認為非常有趣,絲毫不能理解戰爭帶給世界的是災難。於是,我想試著去改變這一切,讓孩子們能瞭解戰爭的危害,瞭解和平的珍貴。在我的帶動下,孩子們開始講關於伊拉克戰爭的新聞,收集相關的圖片,開始關心伊拉克兒童的生活現狀。

教學要求:

1、能簡單講述伊拉克戰爭的一些情況,瞭解戰爭帶來的危害,關注伊拉克兒童的生活現狀。

2、知道和平鴿橄欖枝是和平的象徵,能用各種形式表達自己渴望和平的心願,珍惜我們和平的生活

3、能正確處理矛盾,知道發生矛盾時要學會商量,和平地解決。

4、發展幼兒的言語表達能力、商量與合作的能力。

教學準備:

一知識經驗準備:

1、每天觀看關於戰爭的新聞,並在班上講新聞。

2、學習摺紙鶴,知道紙鶴寄託的是美好的祝願。

3、收集剪報和圖片,師生共同佈置“珍惜和平”的牆面圖片展。

二材料準備:錄有今日戰況的新聞 多媒體 展板兩塊 畫的和平鴿三隻 大白紙兩張幼兒事先收集的剪報和圖片若干 剪刀若干 膠棒若干 水彩筆 蠟筆 幼兒折的紙鶴若干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師:大家都知道在伊拉克正在發生戰爭,今天是開戰第幾天?(15)

讓我們先來看看今日戰況。

二、觀看新聞後提問:

1、你從新聞上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2、你們所見到的戰爭是什麼樣?

三再次觀看新聞。

1、觀看前提問:交戰的雙方是誰?英美軍投下的炸~彈是多少?軍隊死亡數字是多少?

2、觀看後提問:他們為什麼要打仗?戰爭給伊拉克人帶來了什麼樣的.危害?(親人的死傷汙染環境 無家可歸)他們面臨什麼樣的困難?(無家可歸 飢惡 )(引導幼兒學會正確處理矛盾,發生矛盾時要商量和平解決)

3、大人們是怎樣幫助他們的?(反戰 遊~行示~威 捐款 捐血 送藥 送食物)

4、我們能幫伊拉克的小朋友做些什麼?(送祝福 送給他們畫)

四、提問:相比伊拉克的小朋友,你認為我們大班的小朋友幸福嗎?為什麼?

五、教師總結:

1、“我們能幸福快樂的生活是因為我們國家沒有發生戰爭,這一切都是和平帶給我們的,所以我們都應該珍惜和平,誰知道和平的象徵有哪些?”

2、“今天我想請小朋友來當和平的小使者,用我們的雙手來佈置這兩塊展板,你可以剪照片貼在展板上,可以摺紙鶴貼在展板上,還可以用畫筆在大白紙上畫下你的和平心願簽上你的名字,我們把它放在小區裡展覽,讓更多的人都來關心和平。

六、幼兒操作。

大班蒙氏數學教學反思四

大班綜合活動:替換想象畫

活動目標:

1、藉助相似造型,大膽表現與創造人物的五官。

2、充分發揮想象力,體驗創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引導幼兒細緻觀察人物的面部特徵、表情變化,積累對人物刻畫的基本經驗,日常玩“五官像什麼”的遊戲。

2、環境準備:在活動室裡提供空白臉譜及各種小型物品(如瓶蓋、小剪刀、幾何體、夾子、玩具等)讓幼兒運用小物品隨意擺弄臉譜造型。

3、材料準備:①多媒體教具:水粉顏料、水彩筆、彩色紙等,②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 初步欣賞與感知

1、欣賞配樂散文《給老師畫像》。

老師教我們畫畫,

畫紅紅的蘋果、金燦燦的太陽,

還有翹起兩隻角的水果糖,

我偷偷地給老師畫像,

紅蘋果,是圓圓的臉蛋,

金燦燦的太陽,是大大的眼睛,

翹起角的水果糖,是老師笑眯眯的嘴巴。

真像!真像!——小朋友都說,

老師笑的時候,就是這個樣!

暖暖的,甜甜的,噴香噴香。

師:聽了這篇好聽的散文,誰願意按照散文裡的描述來給老師畫像?要畫得和散文裡的一樣美。(請一名幼兒在白板上演示老師的畫像)

師:這張老師畫像和徐老師一樣嗎?哪裡不一樣?為什麼這樣畫?這種用相似物體替換的方法叫替換想象法。

2、隱性示範與思考

師:這裡有一枝神奇的小魔筆,它在畫什麼?(展示逐步變化的多媒體畫面,一枝小魔筆從基本點出發,慢慢變成了一個橢圓形,暫停)太陽、橄欖球、娃娃臉……小朋友猜了這麼多,到底誰猜對了?

小魔筆繼續畫……原來是一張娃娃臉,臉上還缺什麼(根據幼兒的描述,陸續點擊出來)

這支神奇的魔筆要施魔法了,(大螢幕上小魔筆晃動身體:我變,我變,我變變變)

瓢蟲變成了娃娃的什麼?娃娃臉上的其他部分還沒變呢?小魔筆想請小朋友幫助它完成。大螢幕選項上有冒熱氣的茶壺,葫蘆、帆船,你準備用什麼替換鼻子、嘴、頭髮,為什麼?(請幼兒點選選項和五官進行替換,並說明理由)

瞧,這張娃娃臉,變得多有趣,多漂亮,這就是運用我們剛才所說的相似物體替換的畫法。

3、操作與討論。

顯示屏上出現另一張娃娃臉,請幼兒用替換想象的方法拖動選項完成五官、頭髮(選項:門、窗、花、草、屋頂等)引導幼兒發現五官之間可以圍繞一個主題創造(如房屋娃娃、綠化娃娃等)

討論:

小魔筆畫的娃娃臉與房屋娃娃臉等有主題的娃娃臉,你喜歡哪一張,為什麼?

4、表現與創造。

現在,我們小朋友都來變一變,想一個最有趣的娃娃臉畫下來。

指導要點:

瞭解幼兒意圖,啟發幼兒大膽想象,鼓勵獨特表現。

5、展示與體驗。

展示幼兒作品,讓幼兒互相說說自己的畫,體驗與分享快樂。

綜合活動: 有趣的十二生肖

綜合活動: 有趣的十二生肖

活動目標:

1、 複習感知十二生肖所包括的12種動物、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

2、通過十二生肖兒歌的創編,鞏固幼兒對十二生肖排列順序的認識。

3、瞭解十二生肖的輪迴規律,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培養簡單的推理能力。

活動準備:

教具:自制生肖鍾,生肖動物圖片,多媒體課件:有趣十二生肖。

學具:紙板製作的鐘面、十二生肖動物圖片、漿糊、抹布。

活動過程:

一、複習鞏固認識十二生肖以及排列順序。

1、師出示禮物:前幾天孫老師過生日,朋友送我一個禮物。猜猜朋友為什麼會送這個禮物給我?(引出生肖)

2、你屬什麼?你們家裡人是屬什麼的呢?十二生肖裡還有哪些動物?

3、生肖一共有多少?現在我們小朋友把他們排好隊請出來(第一次操作)

4、檢查幼兒的操作,複習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

4、師小結:十二生肖也叫十二屬相,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在我們中國流傳了幾千年。一種動物表示一個生肖,也就是一個屬相。通過生肖我們能推算出自己和別人的年齡。

二、看課件仿編兒歌《十二生肖》。

1、 十二生肖是排好隊來過一年又一年的,你們知道誰排在第一名嗎? 2、 講述“十二生肖的故事”:誰排第一個?第二呢?最後會是誰呢?3、不知道?沒關係,老師編了一首兒歌《十二生肖》,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學一學。

三、看課件《有趣的十二生肖》,瞭解十二生肖的排列規律。

1、幼兒看課件,自己嘗試創編兒歌。

2、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創編,教師整理。

3、看課件,集體朗誦兒歌。

四、做十二肖鍾,瞭解生肖輪迴規律。

1、老師帶來一面生肖鍾,小朋友看上面有幾個小時?十二個小時正好對應十二生肖,讓我們一起來做個生肖鍾吧!

2、玩生肖鍾。

(1)小朋友的生肖是什麼?有個小妹妹比你小5歲,她的生肖是什麼?有個大哥哥比你大5歲,他的生肖是什麼?

(2)小朋友的生肖是龍,小朋友的媽媽也屬蛇龍,為什麼不是一年生的,生肖會一樣呢?

(3)(啟發幼兒結合“生肖鍾”進行思考說出媽媽是以前輪到的,小朋友的生肖是以後輪到的,生肖是不停的輪流,一年一個生肖,12年輪迴一次。

小結:十二生肖是按順序排列的,十二種動物表示十二年的生肖,每輪一次要多少年?輪到第十三年生肖就會重新開始。每個人都只有一個生肖,生肖不會變,同年出生的人生肖都是一樣的。

延伸活動:

讓我們把生肖鍾一起帶回去算一算我們身邊人的年齡吧!

大班蒙氏數學教學反思五

大班蒙氏數學教案:按圖形分類

準備材料:

1、三級分類組合板一套。

2、壓膜圖形一套:大小不等、顏色不一的圓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六邊形、三角形。

3、標記卡:顏色標記(紅色、非紅色)各一張,圖形標記(圓形、非圓形)各兩張。

4、裝圖形及標記卡的小碟子個,夾標記卡和分類組合板的夾子兩個,托盤一個。

直接目的:學習按物體的不同特徵進行兩次分類。

間接目的:

1、感知集合與子集合的關係。

2、良好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活動提示:

1、介紹教具,搬到操作毯上。取出分類組合板,在操作毯中央擺好二級分類板,剩下的三級組合板放在卷毯右邊。

2、用二級分類板進行分類:

(1)取出碟中圖形散放在大長方形框內。

(2)取出紅色、非紅色標記卡分別放在左右兩個小長方形框外的左上角和右上角。指著分類標記卡問:“它表示什麼?”幫助幼兒理解兩張標記卡分別指示下框應該放入什麼顏色的圖形。

(3)提問:框內圖形有哪些顏色?哪些是紅色,那些不是紅色?

(4)提示幼兒具體識別某種顏色的圖形。例如:“請你拿一個紅色的圖形。”“請你指出一個不是紅色的圖形。”

(5)請幼兒將大框內紅色圖形一個一個地找出並放入左下框內。

(6)請幼兒將大框內剩下的非紅色圖形一個一個取出並放入右下框內。

3、用三級分類板進行圖形分類:

(1)用剩下的分類組合板,將三級分類板拼好。並將剩下的四張分類標記卡按“圓形”、“不是圓形”放在左邊兩個和右邊兩個框的左上角和右上角。

(2)提問每張標記卡表示什麼,幫助幼兒確認。

(3)分別指著顏色標記卡下的兩個框提問:哪些是圓形?那些不是圓形?圓形應放在有那個標記卡下的框裡?

(4)請幼兒按標記進行再次分類。

4、活動結束時有秩序的整理教具。

錯誤訂正:分類標記卡。

延伸變化:

1、提供剪成各種形狀的單色和花色的布,請幼兒分類。提示幼兒,二級分類標記:有花紋、沒花紋;三級分類標記:三角形、不是三角形。

2、提供紅豆、黃豆、黑豆、花生米、木珠各八粒,蠶豆、綠豆、塑料珠若干粒,請幼兒分類。二級分類標記:夠八個的、不夠八個的;三級分類標記:是豆類的,不是豆類的。

大班蒙氏數學教學反思六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能在對稱圖形身上找出對稱軸。

2.通過操作,創作表現對稱美,在操作中探索發現。

3.感受周圍事物的對稱美,提高審美意識、體驗創造操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圖片:蝴蝶24,剪刀。

2.長方形,正方形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理解對稱概念,初步感受對稱美

1.出示圖片:蝴蝶,感知理解對稱。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一些圖片給小朋友看,你們想看嗎?

你覺得這些圖片好看嗎?你發現這些圖片奇妙的地方了嗎?

(幼兒互相議論。)

2.教師小結:原來,這些圖案的左邊和右邊都是一模一樣的,像這種左右兩邊形狀、大小、顏色

都一樣的,我們就叫它“對稱”。

3.教師出示一張圖片,演示圖形對摺。

(1)教師:那麼把這些對稱的圖形對摺,會怎麼樣呢?對摺後一樣齊的,我們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

(2)重合後,我們發現中間有一條折線,它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對稱軸”

4.觀察生活中的實物圖片,感受對稱美

(1)出示蝴蝶風箏、、面具(臉譜)、飛機等感知對稱,尋找對稱軸。

提問:它們對稱嗎?你從什麼地方看出它們是對稱的?對稱軸在哪裡?)

(2)為什麼人們要把這些東西造成是對稱的呢?看起來對稱的東西怎麼樣?

(平衡感、整齊、美觀)

二、尋找身邊的對稱物品,鞏固理解對稱含義。

1.出示實物若干(望遠鏡、梳子、衣服、鏡子等)

提要求:選一件對稱的物品。

2.幼兒介紹自己的物品,說說為什麼自己覺得它是對稱的?

對稱軸在哪裡?

(引導幼兒發現對摺後能重合,即是對稱)

三、幼兒操作,創作表現對稱美。

1.出示作品(眼鏡)

教師:你們看這是什麼?它對稱嗎?

你們知道還有什麼是對稱的嗎?

2.幼兒操作,探索用紙片摺疊對稱圖形。

四、結束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班裡的小朋友都很能幹,不但認識瞭解了對稱,還能自己動手摺疊對稱的圖形,

在我們身邊還有好多好多對稱的物品,今天我們也回家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是對稱的,

明天來告訴老師好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