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的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1.55W

摩擦力的教學反思

摩擦力的教學反思

摩擦力教學反思

摩擦力是力學部分較難的知識點之一。因為摩擦力是發生在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之間,是對物體間相對運動的阻礙作用,而物體間的相對運動和物體實際所表現出來的運動往往不一致,所以單從物質表面上往往是不能直接看出是否有摩擦力存在的,這就給學生的學習和研究帶來一定的困難。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注重讓學生獲得感性體驗,使其通過探究活動將感性體驗上升到理性認識,達到知識的內化和深化。通過設定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情境,並提供充分的指導與幫助,讓學生通過提出問題、設計實驗、系統觀察,收集分析資訊、得出結論等過程進行學習,充分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體現了合作學習的重要性,特別是在改進實驗環節學生的思維被充分調動起來,暢所欲言,集思廣益,雖然有些方法還值得商榷,但學生的思辨能力、表達能力、反思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教學目標基本實現。

通過反思教學過程我覺得比較成功的地方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引入課題環節,對教材進行了改變,沒有用問題引入而是用學生更感興趣的遊戲進行匯入。遊戲中與猜想截然相反的結果使學生產生認知衝突,迸發出強烈的探究熱情,從而迅速的進入了學習狀態。

2、實驗設計環節,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儘可能引導學生提出更多的猜想。同時要指導學生進行科學的猜想,在各種猜想列出後,師生共同分析,逐一排除,得出本節課要研究的問題: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壓力有關?是否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是否與接觸面的大小有關?……這對學生深入理解摩擦力是有好處的。

3、控制變數法是國中物理常用到的思想方法。採用控制變數法進行的實驗學生在實驗結論的表達上往往忽略了前提條件。因此,在每個影響因素的探究過程中,教師要著重指導學生注意哪些因素是要控制不變的,哪些因素是要改變的,在歸納實驗結論時再次提醒學生注意前提條件的設定。通過實際體驗和訓練學生的思維嚴謹性和語言表達的嚴密性都有了提高。

4、在實驗反思與評價環節,學生能對實驗設計以及實驗過程進行真實的反思評價,看看有沒有失誤之處,如拉動木塊運動是否勻速、彈簧測力計示數是否穩定、怎樣改進實驗可以減小誤差等。有學生提出將拉木塊改為拉木板,這樣使彈簧測力計產生示數的力就是因為木板對木塊的摩擦力,所以測力計上顯示出來的示數就等於摩擦力的大小,而且改進後的實驗不受拉力是否勻速的影響。雖然學生對於其中的道理理解不是很透徹,但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進一步養成了交流合作、評估反思的良好習慣。

教學是一門充滿遺憾的藝術,本節課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本節課中對摩擦力測量要用到二力平衡的知識,但蘇科版教材中二力平衡是第九章第一節才學習的,這給學生設計實驗帶來了不小的困難。教師在此要補充這一部分知識,但因為時間關係學生理解不夠透徹。建議教師編排時將二力平衡知識前置。

2、課堂上會出現很多上課前預想不到的情況,如在探究摩擦力與接觸面積是否有關的實驗過程中,就有一組學生由於沒有控制好條件,從而得到摩擦力與面積有關的結論。作為教師,這時候不能把你認為正確的結論強加給學生,而應及時做好指導,讓診斷與矯治伴隨學生的學習過程,真正走進學生髮展的真實世界。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教師要做適時的'指導。該什麼時候指導,指導的程度如何,這都是需要教師適時把握的。過早的介入,學生思考的不夠成熟,會喪失反思的機會;過遲的介入,學生由於長時間的碰到難題而沒有得到解決,會喪失以後探究的信心。這要求我們在教學中不斷的思考、嘗試,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

3、靜摩擦力也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力。它是發生在兩個有相對運動趨勢但沒有實際相對運動的物體之間,所以物體表現為相對靜止。這是一種典型的平衡狀態,對於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培養受力分析能力很有用處。教材將這一部分內容設定在了讀一讀欄目,我覺得這一部分很重要,但如果放在本節課學習,教學時間又很緊張,所以我建議將教學時間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學習靜摩察力和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學習摩擦力的分類及增大與減小摩擦的方法。

學科組教師點評:

王老師的“摩擦力”教學設計,能充分把握物理新課標的要求,深入領會教材編寫意圖,在準確全面瞭解學生學習基礎和身心發展現狀的基礎上,設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提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結合物理學科特點,創設情境匯入新課,以問題為線索,引導學生“質疑、猜想、設計驗證、交流”等,實現以探究為載體的認知過程,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內化新知,在探究中學會合作,在交流中啟發思維。

教學的生命力在於生成。在教師這樣精心的設定下,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合作能力,將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生成。教師如果能及時抓住生成,引導學生內化,將會使課堂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創設情境時,對於結果學生會直接說出正確的結論,這時教師怎樣面對學生回答和實際不符的教學預設等,這對教師的教學應對提出挑戰。

本節課實驗探究比較多,對於問題的提出,教師儘可能結合生活中的例項,啟發、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儘量將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教給學生,及時抓住學生的困惑進行點撥。在交流中,儘量讓學生作出評價,教師最後點評,用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學習。另外,如果教師的教學語言能更精煉些,課堂教學組織的節奏能再緊促點,那麼教學效果會更好。

總之,本節課設計新穎,教學流暢,達成了預定的目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