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聊齋志異》

來源:才華庫 9.38K

蒲松齡《聊齋志異》1

蒲松齡《聊齋志異》 武技 蒲松齡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來託缽,李飽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請以相授。”李喜,館之客舍,豐其給,旦夕從學。三月,藝頗精,意得甚。僧問:“汝益乎?”曰:“益矣。師所能者,我已盡能之。”僧笑,命李試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飛,如鳥落,騰躍移時,詡詡然驕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盡吾能,請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勢。既而支撐格拒,李時時蹈僧瑕,僧忽一腳飛擲,李已仰跌丈餘。僧撫掌曰:“子尚未盡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慚沮請教。又數日,僧辭去。李由此以武名,遨遊南北,罔有其對。偶適歷下,見一少年尼僧弄藝於場,觀者填溢。尼告眾客曰:“顛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場一撲為戲。”如是三言。眾相顧,迄無應者。李在側,不覺技癢,意氣而進。尼便笑與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問:“尊師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詰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師耶?若爾,不必較手足,願拜下風。”李請之再四,尼不可。眾慫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師弟子,同是箇中人,無妨一戲。但兩相會意可耳。”李諾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勝,思欲敗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頡頏間,尼即遽止,李問其故,但笑不言,李以為怯,固請再角。尼乃起。少間,李騰一踝去,尼駢五指下削其股,李覺膝下如中刀斧,蹶僕不能起。尼笑謝曰:“孟浪迕客,幸勿罪!”李舁歸,月餘始愈。後年餘,僧復來,為述往事。僧驚曰:“汝大鹵莽!惹他何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斷矣!”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鄙:粗俗

B.又年少喜勝,思欲敗之,以要一日之名要:求取

C.然以其文弱故,易之易:輕視

D.偶適歷下,見一少年尼僧弄藝於場適:到……去

5.下列四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請以相授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師所能者,我已盡能之

失其所與,不知

李在側,不覺技癢,意氣而進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幸先以我名告之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超與憨和尚交手,時時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綻以打敗他;憨和尚為了懲罰李超,一腳把他踢出一丈多遠,憤而擇日告辭而去。

B.憨和尚德高藝精,機智風趣;李超敏而好學,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爭強好勝。小說中幾個人物形象寫得栩栩如生。

C.本文善於通過“笑”來塑造人物形象,表現憨和尚與尼僧高強的武藝、謙和的性情,這些關於“笑”的描寫讀來令人回味無窮。

D.本文通過曲折跌宕的情節安排,重在描寫變幻莫測的武術技巧,故事性強,引人入勝,體現了古代文言小說的獨特魅力。

7.翻譯(10分)

(1)李由此以武名,遨遊南北,罔有其對。(3分)

(2)眾相顧,迄無應者。(3分)

(3)李初不言,尼固詰之,乃以僧告。(4分)

答案:

4.A

5.B

6.C

譯文:

李超字魁吾,淄西邊邑人。為人性格豪爽,喜歡施捨。有一天,有個和尚偶然到他這裡來化緣,李超讓他飽吃一頓,和尚十分感激,就對他說:“我是少林寺的和尚,會一點武藝,我想傳授給你。”李超心中不禁大喜,請他住在家裡,供給他衣食,早晚向他學習武藝。過了三個月,李超的武藝已很精湛,便得意洋洋起來。和尚問他:“你覺得自己進步了嗎?”李超輕鬆地答道:“我覺得進步了,師父,只要您所能的,我已全部學會了。”和尚笑著讓李超試一試武藝。李超便馬上脫掉衣服,朝手心吐了口唾沫,跳躍起來像猿猴一樣飛行,落下來像鳥一樣輕盈,騰躍了一陣子,露出驕傲的神色站在那裡。和尚又笑了,說:“可以了。你既然把我的本領都學會了,那不妨讓我們來較量一下武藝高低。”李超痛快地答應了。於是,兩人雙手交*,作好比試的姿勢,然後兩人格鬥起來。李超想找和尚的破綻,沒料到,和尚忽然飛起一腳,李超頓時跌倒在一丈以外。和尚拍著手說:“你還沒有完全學會我的本領啊!”李超用兩手撐著地,慚愧而沮喪地向他請教。過了幾天,和尚告辭離去了。李超從此以武藝出名,走南闖北,浪跡江湖,竟一直沒有遇到對手。一次,李超偶然來到歷下這地方,看到一個少年尼姑在廣場上賣弄武藝,觀看的人熙熙攘攘。尼姑對圍觀的人說:“顛來倒去就我一人,也太冷落了。有喜歡玩耍的人,不妨上場來較量較量權作遊戲。”一連說了三遍,圍觀的人你看我,我看你,沒有一個敢答應。李超在旁邊站著,不禁技癢,便很神氣地走進場中。小尼姑笑著與他合掌施禮。剛一交手,小尼姑便喊停下來,說道:“你這是少林派的武藝。”接著問他:“你師父是誰?”李超開始不作聲,尼姑堅持追問,才告訴她是個和尚。尼姑拱了拱手說:“憨和尚是你師父嗎?如果是這樣,不必較量,我甘拜下風。”李超一再請求,尼姑不同意,大家在旁邊慫恿他們比武。尼姑才說:“你既然是憨師的弟子,都是少林武林中人,不妨玩玩。但只要兩人意會就行了。”李超答應了。但見她斯文瘦弱,有些看不起她,加上年輕好勝,一心想打敗尼姑,以取一時的名聲。正在不分勝負的時候,尼姑突然停了下來。李超問其中的緣故,尼姑笑而不答。李超認為她膽怯,堅決要求再交手。不久,李超飛起一腳,尼姑並起五指朝他大腿一削;李超覺得膝下像被刀砍了一樣,跌倒在地上爬不起來了。尼姑笑著道歉說:“冒失地觸犯了你,請你不要怪罪!”李超被人抬了回來,養了一個多月才痊癒。一年後,和尚又來了,李超給他講述了這段往事。和尚吃驚地說,“你太魯莽了,惹她幹什麼?幸虧你事先把我的名字告訴了她,不然,你的雙腿恐怕早就斷了。”

蒲松齡《聊齋志異》2

蒲松齡是哪個朝代的:蒲松齡(1640~1715)清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早歲即有文名,深為施閏章、王士禛所重。屢應省試,皆落第,年七十一歲始成貢生。除中年一度作幕於寶應,居鄉以塾師終老。家境貧困,接觸底層人民生活。能詩文,善作俚曲。曾以數十年時間,寫成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並不斷修改增補。其書運用唐傳奇小說文體,通過談狐說鬼方式,對當時的社會、政治多所批判。所著又有《聊齋文集》、《聊齋詩集》、《聊齋俚曲》及關於農業、醫藥等通俗讀物多種。

生活在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空前尖銳的明末清初。出身小地主小商人家庭,在科舉場中很不得意,滿腹實學,屢不中舉,到了71歲,才考得了貢生。他牢騷滿腹,便在聊齋寫他的誌異。

《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共有短篇小說431篇。其內容大致有四部分:一、懷著對現實社會的憤懣情緒,揭露、嘲諷汙吏、惡霸豪紳貪婪狠毒的嘴臉,筆鋒刺向封建政治制度。這類小說詩歌文學作品以《促織》、《席方平》、《商三官》、《向杲》等篇最有代表性。二、蒲松齡對腐朽的科舉制度有切身的體會,通過《司文郎》、《考弊司》、《書痴》等篇,作者無情地揭開了科舉制度的黑幕,勾畫出考官們昏庸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靈魂的禁錮與腐蝕,譴責了考場中營私舞弊的風氣。三、對人間堅貞、純潔的愛情及為了這種愛情而努力抗爭的底層婦女、窮書生予以衷心的讚美。有代表性的篇章有《鴉頭》、《細侯》等。《聊齋志異》中還有相當多狐鬼精靈與人的戀愛故事,頗具浪漫情調。在這些故事裡,塑造了很多容貌美麗、心靈純潔的女性形象,如紅玉、嬰寧、香玉、青鳳、嬌娜、蓮香等。四、有些短篇是闡釋倫理道德的寓意故事,具有教育意義,如《畫皮》、《勞山道士》等。

《聊齋志異》是一部積極浪漫主義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它的浪漫主義精神,主要表現在對正面理想人物的塑造上,特別是表現在由花妖狐魅變來的女性形象上。另外,也表現在對浪漫主義手法的運用上。作者善於運用夢境和上天入地、虛無變幻的大量虛構情節,衝破現實的束縛,表現自己的理想,解決現實中無法解決的矛盾。

蒲松齡,他出身於一個久已衰落的世家,其父因科舉不顯而棄儒從商,卻仍不能忘懷於光復門庭。蒲松齡從小隨父讀書,十九歲時以縣、府、道試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生員,得到學使施閏章的稱揚。自此文名大振,而自視甚高。但他此後的科場經歷卻始終困頓不振,一直考到六十多歲,才接受老妻之勸,放棄了仕途幻想。又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得到一個已經無意義的歲貢生名義。在蹭蹬科場的數十年中,他先是做過短期的幕賓,後來長期在官宦人家為私塾教師,以為餬口。大致從中年開始,他一邊教書一邊寫作《聊齋志異》,一直寫到晚年。書未脫稿,便在朋輩中傳閱,並受到當時詩壇領袖王士禛的常識。除《聊齋志異》外,他還存有相當數量的`詩、詞、文、俚曲等,今人編為《蒲松齡集》。

《聊齋志異》近五百篇,實際包含兩種不同性質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

一類篇幅短小而不具有故事情節,屬於各類奇異傳聞的簡單記錄;另一類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小說,多為神鬼、狐妖、花木精靈的奇異故事。兩類在篇數上約各其半,但也有些居於兩者之間。這些小說詩歌文學作品的材料來源,據作者於書前的《聊齋自志》中稱,一是他“喜人談鬼,聞則命筆”,一是“四方同人,又以郵筒相寄”,如此長久積累而成。另外,相傳蒲松齡常在路邊備煙茶供行人享用,趁機與之閒談,蒐羅記錄異聞傳說(見鄒弢《三借廬筆談》),這不太可信,但《聊齋志異》中內容,有許多來自民間傳聞,則是無疑的。

蒲松齡的思想感情是很混雜的,這也造成了《聊齋志異》內容的駁雜不一。這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分析:其一,他才華出眾而畢生潦倒,在科舉中經歷數十年的精神折磨,而又以低賤的塾師身份坐館於縉紳富貴之家,這一切造成他心理上極大的壓抑。這種壓抑經常表現為對不合理的社會現實的尖銳抨擊,但有時也表現為對某些野蠻、陰暗現象的興趣(如《犬奸》就是顯著的例子)。

其二,他對許多社會問題的理性的看法實在並不高明,因而,當他以現實人物為小說主人翁時,每每宣揚陳腐的禮教,如《耿十八》、《金生色》等篇,都對婦女不能守節大加鞭撻,甚至認為她們活該得到悲慘的結局,而《杜小雷》又寫一婦女不孝順婆婆而化為豬,縣令捆之示眾,亦立意殊惡。至於宣揚輪迴報應,更是處處可見。但是,作為一個情感豐富、想象力出眾的藝術家,當他在完全是幻想的境界中描寫狐鬼的形象時,卻又寫出了本屬於人類的許多美好的嚮往。當然,《聊齋志異》中占主導地位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是批判社會現實和幻想美好人生兩類,這也是人們喜歡此書的原因。

蒲松齡一生受盡科舉之苦楚,每言及此,百感交加,辛酸無比。書中有《三生》篇,寫名士興於唐被某考官黜落,憤懣而死,在三世輪迴中與該考官的後身為仇。篇末作者議論道:“一被黜而三世不解,怨毒之甚至此哉!”這位名士三生不解的“怨毒”,也正是蒲松齡自身心態的反映。所以,書中涉及科舉的地方特別多。只是,蒲松齡對科舉制度本身並未提出否定,他所特別加以攻擊的,是考官的“心盲或目瞽”(蒲松齡《試後示箎、笏、筠》)以致良莠不辨。如《賈奉雉》篇,寫賈奉雉每次以好文章應考,總是名落孫山,最後把“不得見人之句”連綴成文,卻高中第一名。又如《司文郎》篇,寫一神奇的瞎和尚能用鼻子嗅出燒成紙灰的文章的好壞,他嗅糊塗考官所作的文章,竟立時“向壁大嘔,下氣如雷”,真是所謂“屁文”。這一類故事中,作者主觀情緒的宣洩最為強烈,尖銳當然是尖銳的,但難免誇張太過。書中攻擊科舉弊端,寫得最有意義應是那些反映考生在精神上遭受巨大折磨、靈魂被扭曲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如《王子安》篇,寫王子安屢試不第,在一次臨近放傍時喝得大醉,片刻間夢見自己中舉人、中進士、點翰林,於是一再大呼給報子“賞錢”,又想到應“出耀鄉里”,因“長班”遲遲而至,便“捶床頓足,大罵‘鈍奴焉往?’”酒醒之後,始知虛妄。這一種描寫,確是入木三分,包含了作者深刻的心理反省。篇末“異史氏”的議論總括秀才入闈前後,忽異想成狂,忽沮喪欲死,神昏志迷的情態,令人感慨不已。

蒲松齡一方面社會地位不高,深知民間疾苦,另一方面,又與官場人物多有接觸,深知其中弊害,因此,寫出了一些優秀的揭露政治黑暗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如《席方平》寫冥界貪賄公行,含冤者負屈難伸,受盡恐怖的摧殘,實是現實社會的一種濃黑的縮影。又如《促織》,寫因為皇帝好鬥蟋蟀,各級官吏紛紛進貢邀寵,里胥假機聚斂,造成民間家破人亡的慘劇。這一類具有現實意義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在全書中佔有相當比例。

但《聊齋志異》長期以來受到人們的喜愛,最主要的原因,是其中有許許多多狐鬼與人戀愛的美麗故事。像《嬌娜》、《青鳳》、《嬰寧》、《蓮香》、《阿寶》、《巧娘》、《翩翩》、《鴉頭》、《葛巾》、《香玉》等,都寫得十分動人。這些小說中的主要形象都是女性,她們在愛情生活中大多采取主動的姿態,或憨直任性,或狡黠多智,或嬌弱溫柔,但大抵都富有生氣,敢於追求幸福的生活和感情的滿足,少受人間禮教的拘束。像《嬰寧》中的狐女嬰寧,永遠天真地笑個不停,嬉鬧玩耍,絕無顧忌,絲毫未曾受到人間文明法則的汙染;又像《翩翩》中仙女翩翩,能以樹葉製作錦衣,每當情郎意有旁騖,便不動聲色地讓他的衣衫變回片片黃葉,當場出醜。作者藝術創造力的高超,就在於他能夠把真實的人情和幻想的場景、奇異的情節巧妙地結合起來,從中折射出人間的理想光彩。

狐鬼故事在中國古小說中淵源久長,而蒲松齡特別注意於此並擅長於此,頗有值得推究之處。作為一個有如此才華的文學家,他的內在情感的活躍是無可懷疑的;在他痛苦的生活經歷中,渴望得到某種情感上的安慰,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正如前面所說,從明末到清初,封建禮教、程朱理學的重新抬頭使追求個性解放的社會思潮處於低抑的狀態,而蒲松齡也受此影響甚深。但另一方面,這種思潮既已發生,使自然情性得到滿足的要求就不可能被徹底截止。只是,當小說以具有現實社會身份和現實社會關係的女性為主人公時,無論是作者還是讀者,都會對她們提出現實倫理的約束;而只有在寫狐鬼一類女性形象時,由於這些人物是超脫於社會固有結構之外而無法以禮教的準則衡量的,作者內心的慾望便會自然而然地活躍起來,在一種“倫理疏隔”的虛幻場景中,人的自然情感便得到了較為自由的抒發。這應是蒲松齡對狐鬼特別感興趣的原因。但即使如此,作者心理上的陰影還是會對小說產生影響。那些人與狐鬼之間曠男怨女的短暫結合,缺乏世俗生活的明朗歡快,而總是給人以幽悽的感覺。

前人或將《聊齋志異》比之於竟陵派的詩歌,就其心理因素來說,這種比擬不無道理。

如果把“三言”、“二拍”和《聊齋志異》各作為晚明和清初短篇小說的代表,那麼,以生動的白話與雅緻的文言、富於市俗氣息的人間故事與幽悽的狐鬼故事相比較,確實可以看出文學的生氣正處於減退的過程中。在體式上,蒲松齡每於長篇故事之末,仿《史記》“太史公曰”論贊體例,附“異史氏曰”的議論。從文言小說已有的擺脫史傳影響、減少議論的趨向而言,這也沒有什麼可讚賞的。況且,這些議論雖有個別精彩的,但大多無甚趣味,蒲氏的長處不在此。

但《聊齋志異》畢竟是富於才華之作,也畢竟承續了前代小說中一些重要的積極因素,在中國小說史上仍有著獨特的地位。它既結合了志怪和傳奇兩類文言小說的傳統,又吸收了白話小說的某些長處,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在一些優秀篇章中,作者能以豐富的想象力建構離奇的情節,同時又善於在這種離奇的情節中進行細緻的、富有生活真實感的描繪,塑造生動活潑、人情味濃厚的藝術形象,使人沉浸於小說所虛構的恍惚迷離的場景與氣氛中。小說的敘事語言是一種簡潔而優雅的文言,而小說中人物的對話雖亦以文言為主,但較為淺顯,有時還巧妙地融入白話成分,既不破壞總體的語言風格,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通常文言小說的對話難以摹寫人物神情聲口的毛病,這是很難得的成就。以《翩翩》為例,在落魄浪子羅子浮為翩翩所收留後,有一位“花城娘子”來訪:

一日,有少婦笑入曰:“翩翩小鬼頭快活死!薛姑子好夢,幾時做得?”女迎笑曰:“花城娘子,貴趾久弗涉,今日西南風緊,吹送來也!小哥子抱得未?”曰:“又一小婢子。”女笑曰:“花娘子瓦窯哉!那弗將來?”曰:

“方嗚之,睡卻矣。”於是坐以款飲。

此後寫羅子浮二度偷戲花城,均“衣化為葉”,嚇得不敢再胡思亂想——

花城笑曰:“而家小郎子,大不端好!若弗是醋葫蘆娘子,恐跳跡入雲霄去。”女亦哂曰:“薄倖兒,便直得寒凍殺!”相與鼓掌。花城離席曰:“小婢醒,恐啼腸斷矣。”女亦起曰:“貪引他家男兒,不憶得小江城啼絕矣。”

寫二女相為戲謔的口吻,十分靈動,對舊時稍有文化修養的讀者來說,已經是沒有什麼障礙的了。

由於結合了多方面的因素,《聊齋志異》把文言小說的藝術性又推進了一步。此後雖然還有不少類似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問世,但都已無法與之媲美了。

蒲松齡《聊齋志異》3

劉學師言:濟寧有狂生某,善飲;家無儋石,而得錢輒沽,殊不以窮厄為意。值新刺史蒞任,善飲無對。聞生名,招與飲而悅之,時共談宴。生恃其狎,凡有小訟求直者,輒受薄賄為之緩頰;刺史每可其請。生習為常,刺史心厭之。一日早衙,持刺登堂,刺史覽之微笑,生厲聲曰:“公如所請可之;不如所請否之,何笑也!聞之:士可殺而不可辱。他固不能相報,豈一笑不能報耶?”言已大笑,聲震堂壁。刺史怒曰:“何敢無禮!寧不聞滅門令尹耶!”生掉臂竟下,大聲曰:“生員無門之可滅!”刺史益怒,執之。訪其家居,則並無田宅,惟攜妻在城堞上住。刺史聞而釋之,但逐不令居城垣。朋友憐其狂,為買數尺地,購斗室焉。入而居之,嘆曰:“今而後畏今尹矣!”

異史氏曰:“士君子奉法守禮,不敢劫人於市,南面者奈我何哉!然仇之猶得而加者,徒以有門在耳;夫至無門可滅,則怒者更無以加之矣。噫嘻!此所謂‘貧賤驕人’者耶!獨是君子雖貧,不輕幹人,乃以口腹之累,喋喋公堂,品斯下矣。雖然,其狂不可及。”

蒲松齡《聊齋志異》4

聊齋志異

【原文】

萬曆間①,宮中有鼠,大與貓等,為害甚劇。遍求民間佳貓捕制之,輒被啖食。適異國來貢獅貓,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闔②其扉,潛窺之。貓蹲良久,鼠逡巡③自穴中出,見貓,怒奔之。貓避登几上,鼠亦登,貓則躍下。如此往復,不啻④百次。眾鹹謂貓怯,以為是無能為者。既而鼠跳擲漸遲,碩腹似喘,蹲地上少休。貓即疾下,爪掬頂毛,口齕⑤首領,輾轉爭持,貓聲嗚嗚,鼠聲啾啾。啟扉急視,則鼠首已嚼碎矣。然後知貓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則歸,彼歸則復,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劍,何異鼠乎! (選自《聊齋志異》)

【譯文】

明朝萬曆年間,皇宮出現了老鼠,大小和貓差不多,為害極為嚴重。皇家遍尋民間好貓來捕捉老鼠,都被老鼠吃掉了。恰好有外國來進貢獅貓,這貓渾身毛色雪白。於是,把獅貓放進有老鼠的屋子,關上窗戶,偷偷觀察。只見貓蹲在地上很長時間,老鼠從洞中不慌不忙地爬出來,見到貓之後憤怒地向獅貓奔過來。獅貓避開老鼠跳到桌子上,老鼠緊跟著也跳到桌子上,隨後,貓就跳下來。如此跳上跳下,不少於一百次。見此情形,大家都說貓膽怯,認為獅貓是一隻沒有能力捕捉大老鼠的貓。過了一會兒,老鼠跳躍的動作漸漸遲緩,肥碩的肚皮看上去好像在喘氣,它蹲在地上稍稍休息。此時,只見貓快速跳下桌子,用爪子抓住了老鼠頭頂上的毛,用嘴咬住了老鼠的脖子,貓鼠輾轉往復地爭鬥,貓嗚嗚地叫,老鼠啾啾地呻吟。宮人急忙開啟窗戶檢視,大老鼠的腦袋已經被獅貓嚼碎了。大家這才明白,獅貓最初躲避大鼠並不是害怕,而是等待它疲乏鬆懈啊!“敵人出擊我便退回,敵人退下我又出來”,獅貓使用的就是這種智謀呀。唉!那種不用智謀,單憑個人血氣的小勇之人,和這隻大鼠又有什麼不同呢?

蒲松齡《聊齋志異》5

聊齋志異·雷曹 蒲松齡

樂雲鶴、夏平子,二人少同裡,長同齋,相交莫逆。夏少慧,十歲知名。樂虛心事之,夏亦相規不倦,樂文思日進,由是名並著。無何,夏連疫卒,樂以時恤諸其家。於是士大夫益賢樂。樂恆產無多,家計日蹙,乃嘆曰:“文如平子,尚碌碌以歿,而況於我!不如早自圖也。”於是去讀而賈。操業半年,家資小泰。

一日,客金陵,休於旅舍,見一人頎然而長,筋骨隆起,色黯淡,有戚容。樂推食食之,則以手掏啖,頃刻已盡。樂又益以兼人之饌,食復盡。遂命主人割豚脅,堆以蒸餅。又盡數人之餐,始果腹而謝曰:“三年以來,未嘗如此飫飽。”樂曰:“君固壯士,何飄泊若此?”曰:“罪嬰天譴;不可說也。”問其里居,曰:“陸無屋,水無舟,朝村而暮郭耳。”

樂整裝欲行,其人相從,樂辭之。告曰:“君有大難,吾不忍忘一飯之德。”樂異之,遂與偕行。途中曳與同餐。辭曰:“我終歲僅數餐耳。”益奇之。次日,渡江,風濤暴作,估舟①盡覆,樂與其人悉沒江中。俄風定,其人負樂踏波出,登客舟,又破浪去;少時,挽一船至,扶樂入,囑樂臥守,復躍入江,以兩臂夾貨出,擲舟中;又入之:數入數出,列貨滿舟。樂謝曰:“君生我亦良足矣,敢望珠還哉!” 檢視貨財,並無亡失。益喜,驚為神人。放舟欲行,其人告退,樂苦留之,遂與共濟。

樂與歸,寢處共之。每十數日始一食,食則啖嚼無算。一日,適晝晦欲雨,聞雷聲。少時,樂倦甚,伏塌假寐。既醒,覺身搖搖然,不似塌上,開目,則在雲氣中,周身如絮。驚而起,暈如舟上,踏之,軟無地。仰視星斗,在眉目間,遂疑是夢。細視星箝天上,如老蓮實之在蓬也。以手撼之,大者堅不可動,小星搖動,似可摘而下者。撥雲下視,則銀河蒼茫,見城郭如豆。俄見二龍夭矯②,駕縵車來,車上有器,圍皆數丈,貯水滿之。有數十人,以器掬水,遍灑雲間。忽見樂,共怪之。樂審所與壯士在焉,語眾雲:“是吾友也。”因取一器,授樂令灑。時苦旱,樂接器排雲,約望故鄉,盡情傾注。未幾,謂樂曰:“我本雷曹,前誤行雨,罰謫三載。今天限已滿,請從此別。”乃以駕車之繩萬尺擲前,使握端縋下,飀飀然③瞬息及地。視之,則墮立村外,繩漸收入雲中,不可見矣。時久旱,十里外,雨僅盈指,獨樂裡溝澮皆滿。

[注]①估舟:商船;②夭矯:屈伸自如的樣子;③飀飀然:微風吹動的樣子。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樂又益以兼人之饌 兼:超越 B.罪嬰天譴 嬰:遭受

C.食則啖嚼無算 算:計算 D.約望故鄉 約:約略

3.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體現雷曹“知恩圖報”的一組是( )

①三年以來,未嘗如此飫飽 ②君有大難,吾不忍忘一飯之德

③數入數出,列貨滿舟 ④因取一器,授樂令灑

⑤以器掬水,遍灑雲間 ⑥十里外,雨僅盈指,獨樂裡溝澮皆滿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夏平子謙虛好學,加上好友的幫助,文思才華大有長進。夏平子染病而死,樂雲鶴便照顧接濟已故好友的家人,後來因生活日漸困難,於是他棄文經商。

B.樂雲鶴客居金陵時初遇雷曹,他讓困頓不堪的雷曹飽餐一頓。雷曹心懷感激,就把自己因罪遭貶而漂泊流浪、居無定所的原因告訴了樂雲鶴。

C.樂雲鶴與雷曹一起乘船渡江,忽遇狂風大浪,商船傾覆。雷曹將樂雲鶴從水中救出,然後多次下水,將其貨物錢財全部撈出,樂雲鶴認為他是神人。

D.樂雲鶴在天陰欲雨伴有雷聲的日子來到雲海,自己雖未能參與行雨,但親眼目睹雷曹等人行雨的情景。落到地面後發現,自己村莊溝渠裡的水都注滿了。

5.請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文如平子,尚碌碌以歿,而況於我!(3分)

答:

(2)君生我亦良足矣,敢望珠還哉!(3分)

答:

蒲松齡《聊齋志異》6

康熙初年的一個盛夏,在山東淄川東城的滿井莊大路口上,每天當金雞唱曉,炊煙四起之後,經常可以看到在路旁一棵大樹底下,三十多歲的蒲松齡粗布短衫坐在蘆蓆上,身邊放著一個裝滿濃茶的大瓶子,那茶瓶小口大肚,瓶邊放有四五隻粗瓷大碗和一包當地出產的菸絲。

每當有行人路過的時候,蒲松齡就站起身來,熱情地邀對方坐下,喝茶休息。蒲松齡有個規矩,喝茶不收茶錢,喝茶人只要講一講自己的所見所聞。於是來往行人都喜歡在這個茶攤歇腳聊天,說著各種奇聞異事,講得口渴了,蒲松齡馬上又獻上一碗茶,讓人潤潤嗓子繼續把故事講完。

有一個白髮蒼蒼的駝背老人,見多識廣,蒲松齡對他彬彬有禮,畢恭畢敬地請老人講他所知道的奇聞異事,老人一邊喝著茶一邊抽著煙,說了個“馬驥飄海到羅剎國”的故事,蒲松齡聽得入神,回去就寫了“花面相迎、世情如鬼”的《羅剎海市》。他就這樣蒐集一篇寫一篇,日積月累,終於寫成了容納百川的《聊齋志異》。

有一天,一個身揹包袱的中年人風塵僕僕地來到茶攤前,蒲松齡請他坐下,一邊倒上濃茶,一邊笑著說:“你得講個故事給我聽聽。”中年人接過茶碗喝了一口茶,說:“我給你講個茶的故事吧。”於是中年人開始繪聲繪色地講起來。

說杭州靈隱寺有個和尚,以善於烹茶而遐邇聞名,他所用的茶具都十分精緻,收藏的名茶也很多,而且分出好幾個等次。烹獻哪一等級的茶,常常根據來客身份的高低而定,最上等的名茶,如果不是貴客或善於品茶的知己,他是絕對不會拿出來的。

有一天,寺裡來了一位大官,和尚恭恭敬敬地迎上去行禮,然後拿出好茶,親自汲泉烹茶,獻給大官品飲,滿以為能得到大官的一番讚譽。誰知大官只喝茶一句話也沒說,和尚非常疑惑,又拿出了家裡最上等的名茶沏好給大官奉上,茶快喝完了,那大官還是沒有一句稱讚的話。和尚急得再也等不下去了,鞠躬問道:“大人覺得這茶怎麼樣?”大官拿起茶杯拱了拱手說:“很燙!”

蒲松齡一聽哈哈大笑,說:“剛才一位客人說了一個鴿子的故事。一個叫張幼量的鴿子迷,四處蒐羅各個品種的名鴿,像母親哺育嬰兒一樣餵養鴿子。有位大官想要鴿子,張幼量見是父親的好朋友,便選了兩隻最珍貴的白鴿送去。過了幾天,張幼量見到大官忍不住問起鴿子,大官說:‘挺肥美的,煮著吃了。’張幼量懊悔不已。我聽你說的故事與張幼量贈鴿給大官,是同一性質的笑話。”

到了晚上,蒲松齡坐在燈下,細細品味白天所聽到的故事,便加工成篇,寫成了《鴿異》。蒲松齡在村口大路旁設茶攤,供行人歇腳聊天,在邊喝茶邊閒聊中,蒲松齡“搜奇索異”,時常能夠捕捉到寫書的素材。

讀故事,悟道理

蒲松齡一生鬱郁不得志,始終未能實現奪冠科場、博取功名、匡時補世的夙願,然而,他在無限寂寞淒涼、懷才不遇的境況中,以頑強的意志,不屈的性格,終於在文學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蒲松齡《聊齋志異》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 瞭解蒲松齡及其《聊齋志異》。

⑵ 積累文言詞彙:止、敵、顧、前、去、犬、意、洞、隧等

⑶ 理清情節結構,體會其中蘊含的道理。

⑷ 揣摩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學習在敘事基礎上發表議論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

⑴ 讓學生在充滿情趣的氛圍中進入課文

⑵ 通過討論探究,自己解決生難字詞,自己感悟課文,教師適時點撥。

⑶ 通過學生表演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 體會屠戶內心世界的變化過程。

⑵ 學會勇敢機智地與邪惡勢力作鬥爭。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積累詞彙,理解文意,體會道理。

2、難點:

怎樣理解文章的主旨。

【課型及課時】

閱讀探究型:一課時。

【教學準備】

佈置學生做好充分預習:讀準字音,讀順句讀,發現疑難問題,回憶鞏固作者及作品。

【教學過程】

一、設定情境,匯入新課

由學生說帶“狼”字的成語。然後談起狼的本性順勢匯入 。

二、回憶鞏固作者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今山東省淄博市)人。清代著名文學家。代表作《聊齋志異》“聊齋”是他的書屋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 異的故事。

三、檢查預習

1、檢查朗讀情況:學生齊讀課文。(讀準字音,讀準句讀。)

2、檢查字詞句疏通情況。(以考查的形式進行。)

3、讓學生口譯進一步發現疑難問題。(小組解決或向老師提出。)

四、自由朗讀,整體感知

1、用一句話概括本文敘述怎樣的一個故事,並能說出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矛盾雙方、故事的開端。

(準備搶答。)

2、理清情節:

(屠戶)遇狼──懼狼──御狼──斃狼。

五、變換角度,讀評故事

1、揣摩屠夫當時的心理和狼當時的心態。

屠夫天晚回家,從遇狼到最後把狼殺掉,他當時心理是如何變化的,而狼當時的心態又是如何?請同學們展開豐富想象,用生動的語言加以描述,然後自選角色(四人小組,其中一人用客觀敘述的語氣旁白屠夫的行動)作形象表演。

老師提示:

要扣住幾個主要情節:

屠夫:遇狼──懼狼──御狼──斃狼

狼:綴行甚遠──並驅如故──眈眈相向──假寐誘敵,挖掘出狼的性格。

(教師點評,師生共同分析屠夫和狼的形象。)

屠夫:機智、勇敢、警覺、善於鬥爭。

狼:貪婪、凶狠、狡詐。

2、悟讀:明主旨,談感受。

思考:你讀了這個故事有什麼感悟?

(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去談。學生暢談之後,教師點評、小結。)

作業:請結合圖片適當想像,將此文改寫成一篇白話故事。注意環境、神態、動作、心理描寫。

【板書設計】

情節:遇狼、懼狼、御狼、殺狼

屠夫:機智、勇敢

惡狼:貪婪、凶狠、狡詐

寓意:對惡勢力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

蒲松齡《聊齋志異》8

《聊齋志異》突出地提出了幾個重大的社會問題。首先,它揭露了當時的黑暗政治。在蒲松齡筆下,官吏都是一些狼心狗肺的東西,他們無孔不入地刮地皮,為了金錢散盡天良。席方平的父親被富豪楊某害死,因為羊某賄賂了冥府的上上下下,席方平的父親反而被拘押。為他申冤的席方平遭到下油鍋、鋸解的酷刑。陰司裡面從上到下,都是一些“人面獸心”的官吏,使他們貪得無厭,徇私枉法,胡作非為,這陰司,不過是現實世界的虛幻手法而已。蒲松齡尖銳地指出,那官吏本身,便是為非作歹的強盜:“官吏半強寇,不操矛弧者耶?”(《成仙》)“天下官府而吏狼者,比比也。”(《夢狼》)

其次,蒲松齡辛辣地諷刺了科舉制度,對科舉制下的民風士習、畸形社會加以真實細緻的刻畫。蒲松齡十九歲時中秀才,但一生鬱郁不得其志,長期靠設館授徒為生,所以他對於科舉制度有切膚之痛,看穿了這是一種坑害知識分子、埋沒人才的制度。

《聊齋志異》寫了許多人鬼狐妖的愛情故事。其中有的謳歌生死想從的愛情,有的描述閨房嬉戲、夫婦恩愛。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封建禮教,流露出婦女解放的思想,但也常雜糅封建倫理綱常的說教。耐人尋味的是,蒲松齡筆下的女主角,常常是些異類,是狐、鬼、仙魅。她們純潔、善良、痴情,為了愛情,她們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她們的愛情不受金錢地位的影響,也從不屈服惡勢力。蒲松齡在她們身上寄託了美好理想。

《聊齋志異》還是一部世情小說,他對於那些偽君子,勢利眼、市儈、夜郎自大、口是心非者做了深刻有力的諷刺鞭打。特別是《嶗山道士》、《戲縊》、《堪輿》《雨錢》、《罵鴨》等篇,描寫了封建“盛世”道德的淪喪,譏諷那些見錢眼開、阿諛奉承、好逸惡勞之徒。在這類作品中,《佟客》尤為幽默、深沉。慷慨自負的董生遇到劍仙佟客時,以忠臣孝子自詡,實際上卻是一個銀樣蠟槍頭。佟客為了剝下董生華麗的外衣,把茅草點化成強盜。“強盜”深夜入宅,抓住了董生的父親。而這個自封的“孝子”卻連老父親也不去救。平時“談吐豪邁”,一遇危險便退避三舍,這是對一切裝腔作勢者的嘲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