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語言教學反思(精選20篇)

來源:才華庫 1.01W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學反思

一、教學反思的成分

教師應反思的以下三種重要成分:

1、認知成分指教師如何加工資訊和做出決策。在人的頭腦中,大量的相互關聯的有關事實、概念、概括和經驗的資訊被組織成一定的網路,成為圖式,可以有效儲存和快速提取,構成了個體理解世界的基礎。有人對專家教師和新教師對課堂事件的解釋做了對比研究,結果表明,專家教師在教學決策過程中體現出更深刻的、具有豐富聯絡的圖式。這些圖式使得他們能夠準確判斷哪些事件是值得關注的,並從記憶中提取出有關的資訊,以便選擇最恰當的反應策略,這是使得他們能夠自動化地處理各種問題的基礎。

2、批判成分指驅動思維過程的基礎,包括經驗、信念、社會政治取向以及教師的目標等,更強調價值觀和道德成分,比如教育目標是否合理,教育策略和材料中所隱含的平等與權力問題等。它影響到教師對情境的理解,影響到關注的問題以及問題的解決方式。研究者發現,反思過程中,教師不再像以往只關注解決問題,而是更關注提出問題,他們對這些沒有確定答案的、非線性的問題更感興趣。

3、教師的陳述。有人提出,要反映教師自己的聲音,它包括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教師在日常工作中寫作、交談的方式,他們用來解釋和改進自己課堂教學的解釋系統,這些就是教師的陳述的基本成分。它可能包含一些認知成分和批判成分,但重點是指教師對做出各種教學策略的情境的解釋,這種解釋可以使教師更清醒地看到自己的教學決策過程。

二、幼兒園小班語言教學反思(精選20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語言教學反思(精選2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學反思1

教學活動《小不點兒》是小班主題《小不點兒》中的一個語言活動。故事《小不點兒》講述了小猴子、小老鼠去尋找比自己更小的小動物的過程,而只有小小甲蟲雖然很小,卻一點也不自卑,它相信總有一天自己會長大的。故事內容生動有趣,故事中體現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有利於對幼兒進行情感方面的教育。

我把活動的目標定位為:

1、通過有趣的故事情節,感知物體有大小之分。

2、能以樂觀、自信的態度期盼自己長大。

活動過程:

一、 欣賞故事

1、師講述故事前半部分,並引導幼兒猜測,師:小小老鼠能不能找到比它還小的動物?猜猜它會碰到誰?

2、師講述故事後半部分。提問:小小甲蟲去找比它還小的動物了嗎?

3、引導幼兒學一學小甲蟲說的話和做的動作。

二、 說說自己

師:有沒有人說你們是小不點兒?當別人說你們是小不點兒,你們是生氣還是高興?你們這些小不點兒有哪些本領?

三、 小朋友長大了

引導幼兒觀看幼兒操作材料4畫面1和2,介紹一位小朋友長大的過程。

活動延伸:

按照大小不同給小動物歸類。

活動反思:

通過故事欣賞,幼兒能夠通過視覺比較,區分出動物的大小,知道不同動物的身體大小是不同的。幼兒有一定的自我意識,能說出自己某些方面的成長。

活動環節反思:

第一環節:故事以小動物為主角,幼兒很感興趣。幼兒能夠比較專注地傾聽故事,願意思考猜測,在欣賞故事的時候很投入,並能隨著故事的思路來思考,能猜測故事中可能出現的小動物。幼兒對於“小不點兒”的稱呼感到很好笑、很有趣。

第二環節:在描述自己的本領的時候,幼兒能講述出自己在幼兒園和家裡學會的一些本領,比如:學會了唱歌、學會了脫衣服、學會了拼圖、學會了關電視機等。有些幼兒已經學會的本領,有的孩子還不會用恰當的詞彙和語句表述出來。需要老師進行提示、講解。

第三環節:通過教師的講述和畫面欣賞,幼兒知道了每個人都是從小開始慢慢長大的,能學會越來越多的本領。

延伸活動中,幼兒能夠積極進行操作、分類和貼上,鞏固了對動物大小的認識。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學反思2

打擊樂教學是幼兒園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孩子都喜歡敲敲打打,對聲音有一種天生的敏感性,打擊樂就和適合幼兒這種與生俱來的本能。在活動中,幼兒手、眼、腦、心並用,使大腦建立起復雜的神經聯絡,讓頭腦變得靈活聰慧。我覺得小班打擊樂活動的重點是培養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和良好的聽節奏的習慣。我想,只要從小班就開始逐步滲透打擊樂的內容,我相信對培養幼兒的音樂和非音樂能力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這節課我設定的目標是:

1、幼兒在教師引導下,認識並表現音色。

2、在教師幫助下,幼兒探索樂器與故事相匹配的方法。

3、要求幼兒在集體演奏時學會控制樂器,不隨便發出聲音。

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能積極地配合我開展教學活動,對於樂器與故事非常感興趣,下面,就本節活動《玻璃瓶的小老鼠》做一下初淺的反思。

1、教師準備充分,教態親切,但是在語言上有教頻繁的口語出現;

2、活動個環節清晰,目標設立明確並在活動中逐一體現;

3、本活動為藝術領域的音樂活動,貫穿、圍繞的是音樂的主題,但教師在實際組織活動時卻沒有穿插使用背景音樂或其它音樂。

4、環境佈置可以再豐富些,體現音樂活動的音樂性、情景性。

5、我覺得我在講故事的時候應該在誇張一點,還可以請配班老師跟幼兒一起參加遊戲,更好的完成教學與遊戲活動。

我想,只要從小班就開始逐步滲透打擊樂的內容,我相信對培養幼兒的音樂和非音樂能力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通過這節課,我體深刻地會到,好的課堂需要把握好它的精髓所在,融合新的打擊樂教學理念,相信以後打擊樂活動我會上得越來越好!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學反思3

小班語言活動《水果寶寶去旅行》是我來到轉龍鎮幼兒園第一次公開教學活動,雖然以前也參加過此型別的教研活動,但是還是有那麼一點小緊張,在緊張的情緒中準備了此次活動。我設計這節課是希望通過兒歌欣賞,圖片展示,遊戲活動等活動來培養幼兒對兒歌的興趣,發展孩子的表達能力和創編能力,體驗兒歌和遊戲帶來的快樂。為了這一節課我也做了一些準備工作:設計流程,編寫教案,下載音效,選配樂,製作課件等,本以為是胸有成竹的,但上完了課心情並未感到輕鬆,在反覆回憶活動過程及聽取同事們的聽課意見後,我對我的這節課作如下反思:

一、活動準備不夠充分。

教授者對課堂狀況應該有個預設,對幼兒的認知面應該有個預測。如我在問到"什麼是旅行?"的時候,小朋友們都答不上來,最後在問幾個孩子未果的情況下,我就自己作出了回答,這樣明顯地削弱了課堂的氣氛,也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流暢性。也就是說我在備課的過程中既沒有預設也沒有預測,只是重點備了教材而忽視了還要"備孩子"!"備孩子"就是對你教授物件年齡層次,認知層次應該有個很準確地瞭解,這樣才能做到你拋下一個"包袱"他就能接得住,繼而一個接一個環環相扣緊密聯絡,才能達到理想的課堂效果。而平時我們在和孩子交流關於旅行的話題時總是說"去哪兒玩的呀?"等等,沒有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去接觸一些書面語,導致了認知面的狹窄。這是我要在以後的日常活動中要注意加強的。

還有我的課件中西瓜爺爺沒有在火車頭上,以至於活動中幼兒發現後一直在強調誰來開火車,還差一個,這些都是以後我在設計時應該想到的,應該準備更充分些、考慮更周全些。

二、環節需要多推敲,語言需要多錘鍊。

有人說教無定式,的確,教學沒有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方法,教學就是一種駕馭的藝術,誰有較強的駕馭能力,那麼他的課堂就一定有非凡的氣場!但這種駕馭是基於一個很科學的環節設定而說的。比如說我這堂課的遊戲活動就沒有設計好,事前我想過用頭飾帶幼兒遊戲,可是我考慮到我班幼兒平時我們就會以角色扮演來遊戲,所以在活動中我也沒用頭飾,效果並不是很理想,我還是應該準備一些頭飾,那麼孩子會更感興趣,效果就更不一樣了。

一個擁有超強駕馭能力的人他的語言能力也是超強的,每句話都不累贅,每個問題都擊中要害。而活動中我發現我的語言有些囉嗦,太多的"嗯,呀"等象聲詞。有些地方過度不自然,比如在匯入西瓜爺爺的卡片時就很含糊地帶過了,如果換成這樣:出示了火車圖片後就問"火車是空著的,要想讓他動起來必須有人來開呀,那他是誰呢?",然後亮出西瓜的圖片,貼近火車的駕駛室,再問"西瓜爺爺開火車去幹什麼呢?",然後就順理成章地匯入第一句兒歌"西瓜爺爺開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這樣一來乾淨利落,毫無贅述,環環相扣,緊密流暢。

教育就是不斷地反思,在反思中不斷地進步!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注意到這些存在的不足,做到充分備課,注重環節的科學緊湊性,平時的教學中還要加強語言方面的錘鍊,爭取做個有超強課堂駕馭能力的教師。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學反思4

《我上幼兒園》是一個有趣的語言活動。它用兒歌的形式形象的講述了孩子們上幼兒園第一天和適應幼兒園生活後的情況,以此來鼓勵孩子們熱愛上幼兒園。

在本次活動中,我先讓孩子們看圖,來猜測故事內容。然後,教師講述兒歌內容。在講述兒歌內容的過程中,教師利用肢體動作來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兒歌,並記憶兒歌內容。例如,“縮在椅子上”就雙手抱住膝蓋;“飛來又飛去”就伸開兩手臂做蝴蝶飛的狀態。孩子們看到老師邊做動作邊念兒歌覺得很有趣,自覺地就和老師一起學起來了。

通過肢體動作、圖畫內容,以及教師的引導,孩子們在記憶兒歌的過程中表現良好,絕大多數幼兒能將兒歌邊做動作邊完整唸誦出來。

通過本次活動,孩子們體驗了“我上幼兒園”的快樂情緒,知道了在幼兒園可以找到許多好朋友。孩子們上幼兒園的情緒也變得積極了許多。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學反思5

一、活動目標:

1、能安靜地欣賞散文。

2、學習詞語:綠油油、金黃色、鑽、瞧。

3、體驗坐火車時感知的春天景色。

二、活動準備:

1、散文:《坐火車》

2、課件:麥苗田圖片、油菜花圖片、山洞圖片。

3、增加其他景色的圖片,創設情境。

三、活動過程:

1、遊戲:坐火車。

——“嘿嘿!我的火車就要開!”“開到哪裡去?”

——老師帶幼兒一起玩“開火車”的遊戲:分別出示散文《坐火車》中相對應句子中的圖片。“開到綠油油的麥苗那裡去”、“開到金黃色的油菜花那裡去”、“開到山洞那裡去”。

——引導幼兒感受如“開到雪白雪白的雪山那裡去”,“開到蔚藍蔚藍的大海那裡去”,為幼兒的替換散文語句打好基礎。

2、欣賞散文。

——火車到站了,我們把剛才看到的寫成了一首兒歌。教師配樂朗誦散文。

——坐在火車上我們都看到什麼?學習詞語:綠油油、金黃色、鑽、瞧。

——為什麼會什麼也看不見呢?

——幼兒邊坐火車,看掛圖、鑽“山洞”邊再次欣賞散文,教師引導幼兒學說“一會兒是……一會兒是……”的語句。

3、讓幼兒試著把在戶外觀察到的風景能嘗試著替換散文中的詞句。

四、活動反思

第二課時我讓幼兒把小椅子排成火車狀,讓幼兒邊開火車邊欣賞散文。首先讓幼兒說說自己所瞭解的火車的特點:長長的,一節一節的,在開時還有聲音;其次讓幼兒開著火車觀察春天,引導幼兒關注教室裡佈置的圖片:“綠油油的麥苗”,“金黃色的油菜花”。在學習散文時,根據散文的順序出示圖片,讓幼兒能更好的學習詞語,再讓幼兒說說喜歡文中的那一句話,加深對文中詞語的學習。幼兒在學習時由於有了一定的情境,所以學習散文及詞語時掌握較快,不過大多數孩子急於表達,而不能說完整句,今後活動中應多讓孩子鍛鍊說的機會,多說,多講,發展完整的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學反思6

活動目標:

1、熟悉小動物的叫聲,能完整地念兒歌。

2、懂得和朋友見面時要有禮貌。

3、體驗和好朋友一起遊戲的愉悅。

活動準備:

《你好》音樂、課件圖片:小雞、小貓、小狗、小朋友。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

今天天氣真好!老師請了好多小動物跟小朋友一起來跟我們小朋友玩。

二、學習兒歌《見面歌》

動物園到了,我們找個地方坐下來吧!動物園裡有很多的動物,看,都有誰來了?

1、 出示小雞圖片

提問:有幾隻小雞呀?(兩隻)兩隻小雞見面時該怎麼問好呢?它們是怎麼叫的?

小雞小雞見了面,嘰嘰嘰,嘰嘰嘰;

2、 出示小貓圖片

小雞真有禮貌,我們再看看還有誰來啦?讓我們用掌聲把它請出來吧!

提問:小貓有幾隻呢?(三隻)小貓又是怎麼叫的呢?

小貓小貓見了面,喵喵喵,喵喵喵;

3、 出示小狗圖片

提問:還有一個小動物也想來,你們猜猜會是誰呢?(小狗)我們一起數數有幾隻小狗?小狗見面時又該說些什麼呢?

小狗小狗見了面,汪汪汪,汪汪汪;

4、小動物們真有禮貌,我們小朋友也要學一學它。小朋友見面時該說些什麼呢?

朋友朋友見了面,笑哈哈,笑哈哈!

小動物和小朋友都很有禮貌,都會打招呼,老師還給它們編了一首好聽的兒歌,名字叫《見面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好不好?

5、 完整欣賞兒歌《見面歌》(教師示範朗讀)

6、幼兒學念兒歌

7、 分角色念

8、思維擴充套件

動物園裡除了有小雞、小貓、小狗,還會有哪些動物呢?它們見面時又會怎樣打招呼呢?(引導幼兒說出其他動物的叫聲)參考《動物圖片》

三、結束部分

今天玩的真開心,讓我們開著火車回家吧!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學反思7

《小老鼠上燈臺》是一首廣為流傳的經典兒歌,內容詼諧有趣且朗朗上口。雖然兒歌篇幅短小,但形象概括出了“小老鼠偷油遇到貓”的情景,故事情節非常完整,所以我設計了此次語言活動。

本次活動目標有

1.掌握兒歌名稱,理解兒歌內容;

2.學會朗誦兒歌,感受兒歌的韻律感;

3.能用簡單的動作表現兒歌。活動剛開始以猜謎的方式匯入,讓幼兒邊看教師畫畫邊猜測老師畫的是什麼東西,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接著讓幼兒欣賞兒歌視訊,引入主題,教師以提問的形式加深幼兒對兒歌內容的印象。再次引導幼兒學念兒歌,難度一層一層累加,先是小聲念,再大聲念,再邊拍手邊念,最後是邊做動作邊念兒歌,幼兒收穫頗多。活動開展得較成功,各個環節銜接也很順暢,幼兒基本上都能跟著教師的節奏學習。教師的教態較自然、大方,與幼兒也有互動,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開始了學習。

本次活動,作為新教師,教授方式採取的是比較保守、傳統的方法進行,教師比較把控得住現場。

但是活動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及修改建議。

1.活動剛開始,教師以畫畫的方式把小老鼠引出來,花費的時間會較多,且選用的紙張過小,不利於幼兒觀看,建議改用手偶放在小黑板後面,教師匯入與幼兒打招呼引入小老鼠;

2.在環節二中讓幼兒掌握兒歌名稱,教師可出示兒歌名稱圖片,貼於最上方,這樣兒歌圖譜比較完整;

3.教師在朗誦兒歌時,要有押韻,如“嘰裡咕嚕滾下來”要注意韻律感,在幼兒練習念兒歌時,唸的速度要慢慢加快。

4.本次活動是要作為本週小班家長半日開放活動課,最後一個環節可設計為親子互動,讓爸爸媽媽作燈臺,小朋友當做小老鼠在燈臺上偷油吃。從而活動自然的結束。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學反思8

糖果是幼兒愛吃的零食之一,對於小班的寶寶愛吃糖果卻不能夠按時刷牙、漱口,使寶寶們有了蛀牙。小班語言活動《小河馬拔牙》目標是讓寶寶們知道了保護牙齒的重要性,並學會了正確的刷牙、漱口的方法,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

《小河馬拔牙》這個故事在我第一遍講述後孩子能基本明白故事內容,當我提問:小河馬的牙齒為什麼疼時,孩子們能講出來是因為河馬睡覺前還吃了糖果,有的幼兒還說“我們小朋友睡覺前也不能吃糖果”……,要不牙齒就會痛的。孩子們很喜歡這個故事,有的孩子學小猴醫生給小河馬拔牙的動作,有的孩子互相模仿起了故事中小猴醫生與小河馬對話的情節。通過本活動,孩子明白了糖果不能多吃以及怎樣更好地保護我們的牙齒。

通過本活動,孩子明白了糖果不能多吃以及怎樣更好地保護我們的牙齒。由此可見,幼兒故事不需要老師過度的“挖掘”,而是在孩子能理解接受的層面上通過引導讓幼兒直接與作品互動,使孩子真正領略作品的魅力,獲得獨特的體驗,成為學習文學的主體。

在趙老師的指導下,我認識到,在我執教的這個活動中,我的主導地位太強,《綱要》指出:語言活動要為幼兒創設想說、敢說、有機會說的機會。在這個活動中,完全可以給孩子充分的形象以及說的機會,在我出示第一幅圖的時候,幼兒猜測的非常的好,有的說“小河馬牙痛”,有的說“小河馬的爸爸媽媽不在家”,還有的說“小河馬不舒服”……其實,我完全可以直接引入第二副圖,給幼兒猜測,形象之後,加以總結,提升,從而給幼兒更多的表達機會。

活動時,發現有一小部分幼兒在家裡是不刷牙的,根本沒有養成早晚刷牙的習慣,因此在活動後,我對幼兒進行了延伸活動,給幼兒看了一些正確刷牙的圖片,讓幼兒仔細觀察,在看看,說說中掌握一些刷牙的方法,並鼓勵他們每天都要刷牙,保護好自己的小牙齒,不要讓蟲子吃掉我們的牙齒。同時,和家長交流,建議家長在家要督促孩子早晚刷牙,不能因為偷懶而讓孩子養成不良習慣。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學反思9

活動來源:

我們幼兒園比較注重培養幼兒早期閱讀的興趣,併購置了許多適合幼兒閱讀的繪本。小班幼兒剛入園,經過兩個月的培養,已經具備初步的早期閱讀意識。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幼兒都喜歡圓形的物體,也能認識一些生活中的圓形物體。繪本《圓》特別適合小班幼兒閱讀,因此我設計了本次繪本閱讀活動。更好地讓幼兒瞭解圓,同時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語言發展能力、閱讀能力等。

活動設計:

從認識"圓"入手的幼兒小班的語言教學活動。幼兒對"圓"有較豐富的感性認識,具備和積累了一定的認知經驗,看圖、觀看PPT,回答關於"圓"的問題,做接龍遊戲,學習分角色閱讀繪本,用創編的句式進行遊戲延伸等活動情節的設計很豐富,很精當,符合幼兒的特點,有感染力,也體現了正確的幼教理念,激發了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也培養了思維能力,對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提高,是一次成功的嘗試。

活動目標:

1、初步閱讀繪本,瞭解不同數量的圓可以變成餡餅、眼鏡、紅綠燈、火車、糖葫蘆等物品。

2、通過教師提問和觀察,嘗試將環境中圓形的物品用繪本的句式進行仿編。

3、體驗"圓形物體變變變"帶來的快樂。

4、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認識生活中一些圓形的物體,會唱"拉個圓圈走走"的歌。

2、物質準備:創設環境,有意識地在教室裡擺放一些圓形的東西。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繪本封面,引起閱讀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本有趣的繪本,看看封面上的圖形,你認識嗎?這本繪本的名字叫《圓》。這麼多的圓形寶寶,今天要來給小朋友變魔術呢?它們會變成什麼好東西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引導幼兒觀看PPT,閱讀故事,初步欣賞故事內容

1、教師引導幼兒集體欣賞PPT。(1—3個圓的內容)提問:"一個圓,孤零零",它會變成什麼呢?還會變成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兩個圓,來做伴"它會變成什麼呢?還會變成什麼呢?

"三個圓,正正好"它會變成什麼呢?還會變成什麼呢?

"四個圓,排成排"它會變成什麼呢?還會變成什麼呢?

"五個圓,連成串"它會變成什麼呢?還會變成什麼呢?

"許多圓,跑起來"它會變成什麼呢?還會變成什麼呢?

三、師生邊完整欣賞PPT

邊講述繪本,進一步幫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四、接龍遊戲:

第一次教師說前半句,幼兒說後半句。

師:小朋友真聰明,現在我們來玩個接龍遊戲,我說前面的"一個圓,孤零零"。寶寶說後面的"好像一個大餡餅"。看誰說得好?

五、尋找教室中的圓形物品

1、在教室內尋找圓形物。

師:我們教室裡也藏著許多圓形寶寶,哪些東西是圓形的呢?快把它們找出來吧。

2、把找到的圓形物用繪本的句式念出來。

師:一個圓,孤零零,好像一個大皮球。兩個圓來做伴,變成一個望遠鏡……

六、教師指相應的物品,進行填充式創編繪本

師:寶寶們真棒!找到了很多圓形的東西,說得也很好,現在張老師來把你們找到的圓形寶寶編到故事裡,就會變成一個新的繪本故事。

教師一邊念一邊指向創編的物品"一個圓,孤零零"好像一個(引導幼兒填詞:大皮球,兩個圓來做伴好像一副望遠鏡等等)。

七、遊戲"拉個圓圈走走"

1、師:今天圓形寶寶玩得真高興,我們也來玩個"拉個圓圈走走"的遊戲吧。

2、遊戲延伸:用創編的句式進行遊戲。

"拉個圓圈走走,拉個圓圈走走,走走走走,變成一個大皮球"。(變成一條毛毛蟲、望遠鏡等等)。

教學反思:

在整個說課的過程中,從一開始準備我覺得自己還是挺認真的,我沒有按照一般的要求的去設計這節課,我以為這會是好的,沒想到這卻成了偏題,說實話有一點兒傷心,不過這是第一次嘛,而且我覺得應該是我在設計的課中並不能體現我的想法,所以老師們就更不能理解了,只是會覺得我設計的課偏題了,這對於我來說是一個經驗教訓:在還沒有把課說好的情況下就不要去一昧的講究新穎,這樣反而會弄巧成拙,不但不能表達自己的本意可能還會很亂。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學反思10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穿衣服是幼兒很熟悉的一項生活內容,他們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分享閱讀讀本《今天穿什麼》激發了孩子關注“穿什麼衣服”的興趣,同時也符合幼兒社會性知識發展需求。

本次教育活動是在“大書閱讀”和“小書閱讀”的環節之後,幼兒初步掌握相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一次拓展活動——運動穿什麼。目的是引導幼兒通過閱讀讀本來認識常見的衣服,在掌握有關服裝穿著的知識之後,強化理解不同場合需要穿不同的衣服,並嘗試幫助幼兒獲得運用已有知識經驗認知真實生活問題的能力。

活動目標:

1、通過閱讀大書幫助幼兒理解不同場合需要穿不同的衣服。

2、啟發幼兒通過觀察圖畫所提供的資訊進行簡單判斷,並願意表達。

活動準備:

1、小班幼兒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穿不同衣服的生活經驗,通過閱讀大書《今天穿什麼》,瞭解一些有關服裝穿著的知識,掌握簡單句式“……時候,穿上……帶上微笑”。

2.《今天穿什麼》大書一本、畫架、畫板、黑板各一個;小公主、小王子、小青蛙、小巫婆、小白兔等裝飾物品若干個;圖畫兩幅;《歌聲與微笑》音樂一曲。

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幼兒根據自己已有經驗,理解不同場合穿不同衣服。

難點:通過觀察畫面進行簡單的線索推理和判斷,得出不同場合、不同天氣穿不同衣服的結論。

活動過程:

1、興趣匯入,閱讀大書。

(1)教師出示幾件常見的不同型別的衣服,引導幼兒一起看看說說(個別幼兒可以穿一穿),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教師請一名幼兒引領小朋友一起復習閱讀一遍大書《今天穿什麼》。(教師強調“帶上微笑”,把握這個線索很重要)

教師:為什麼他們都帶著微笑?(穿上合適的衣服感到很舒服)

2、閱讀圖畫部分。

(1)出示一幅圖畫:一位阿姨穿了一雙高跟鞋正在打球。引導幼兒充分觀察畫面,並根據簡單線索找到一處不合理的地方。(引導幼兒在一幅圖畫中根據簡單線索進行判斷)

教師:小朋友在畫上看見了什麼?她在做什麼?穿了什麼?什麼的圖畫時,教師扮演了一個傾聽者,認真傾聽幼兒每一次的勇敢表達,同時還扮演了一位極盡讚美之詞的支持者和引導者,不斷為幼兒的表現鼓掌,豎起大拇指,帶領幼兒一起共同完善語言表達,分享大家的知識經驗。

通過分享閱讀《今天穿什麼》,教師、家長和幼兒受益匪淺,不僅使彼此得到互相理解和信任,而且讓幼兒感受到教師和家長的愛,引導幼兒喜歡閱讀,分享不同經驗,不是灌輸式學習,而是在輕鬆的氛圍中感受學習樂趣,效果很好。分享閱讀其實就是在分享快樂!

2、活動中的不足:

在引導幼兒表達的時候,要思考引導語怎樣能啟發幼兒,怎樣最有效;對於讀本要進一步深人研究體會、挖掘讀本中教育價值,從而使幼兒通過閱讀活動在社會性、語言、想象力等方面得到發展。

主要內容:

1、教師能從幼兒的生活人手引導幼兒。

(1)本活動重點是語言的運用,老師本次活動的切入點很好,能夠從幼兒身邊尋找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在開始部分展示幼兒常見的不同季節不同質地衣服,引導幼兒認識和試穿,把幼兒的興趣調動起來;能夠把握讀本的切人點——運動穿什麼,出示圖片引導幼兒進行推理、判斷,符合讀本要求,環節清楚,有一定的聯絡性,把幼兒的原有知識經驗聯絡起來。

(2)本次拓展活動設計巧妙。運用認知圖畫的衝突,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觀察、分析、判斷,兩幅圖畫由一個錯誤到兩個錯誤(由淺到深)來調動幼兒不斷思考。

(3)教師設計“你覺得……”式的提問,體現出對幼兒的尊重。教師肯定讚賞每個幼兒不同的想法,利用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同時鼓勵幼兒通過線索發現分析,這一環節突破了傳統的語言教學模式。提出的問題能激發幼兒的積極思維,大膽表達,讓幼兒感受圖片奇特荒誕的同時,加深了幼兒對不同場合穿不同衣服的感受和理解。

2、幼兒的相關經驗沒被充分調動。

教師還可以從“服裝、尺碼、標籤”等方面,引導幼兒從身邊談起,當談到園服的時候,就可以充分引導幼兒說說“為什麼要穿園服上幼兒園”,而且通過幼兒身邊常見的羽絨服、雨衣,對衣服的材質、式樣及穿著的感覺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同時可以提供衣服實物,最好每人手裡都有一件,進行選衣服,扮演角色。

綜合評析:

1、分享閱讀已成為幼兒從伴隨閱讀到獨立閱讀的最佳開展方式,是幼兒園實施的一種類似遊戲的閱讀活動,旨在以輕鬆愉悅的方式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

本次語言活動的主題貼近幼兒生活,語言幽默,形、音、義高度結合,提供的圖畫色彩豐富、極富創意,給幼兒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間。活動目標設計與幼兒的認知水平相適應,充分滿足幼兒發展不同階段的閱讀需要。教師通過設計提問引導幼兒關注畫面細節,思考畫面與結果的關係,調動和豐富幼兒體驗,讓幼兒在各種真實的語境中感受語言的美,以貼近幼兒生活環境、經驗的主題故事,深化其的情感體驗。閱讀學習與其他領域的學習緊密相連,相互滲透的領域活動進一步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習慣、綜合能力,其豐富的拓展活動也為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的發揮和發展創設了良好的環境。

2、個人反思中,教師能夠根據幼兒在活動中的大膽表現,教師對幼兒的支援進行深入反思,認識到教師作為傾聽者和支持者時,幼兒會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對教師創造的寬鬆學習環境有較好的理解和實際行動。

小組反思中對閱讀材料的選擇進行了細緻深入地分析,對於教師出示兩幅圖畫的順序:“一個錯誤到兩個錯誤,由淺到深地調動幼兒已有經驗”進行了具體點評,使教師對自己的教學策略更加清晰,對於教師如何進一步拓展幼兒的相關經驗提出了具體建議。但在小組研討中對教師的指導過程中什麼地方、哪句話不到位,應該怎樣說,沒有充分體現。

附:內容介紹 《今天穿什麼》

這本書通過簡單的畫面,引導幼兒觀察圖中兒童的穿著、表情,從而使幼兒理解在不同季節、做不同事情時需要穿不同的衣服。

內容原文:

上學穿什麼?穿上花裙子,帶上微笑。打球穿什麼?穿上運動鞋,帶上微笑。游泳穿什麼?穿上游泳衣,帶上微笑。跳舞穿什麼?穿上舞蹈裙,帶上微笑。下雨穿什麼?穿上紅雨衣,帶上微笑。下雪穿什麼?穿上羽絨服,帶上微笑。做飯穿什麼?穿上花圍裙,帶上微笑。洗澡穿什麼?……只有微笑。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學反思11

在《水果謎語》的教學活動中,幼兒的表現沒有我預想的好,在教學活動中我準備了三個謎語,在猜第一個時,“紅果子,麻點子,咬一口,甜絲絲,“猜一種水果的名字,一開始幼兒能有興趣的亂猜,不是水果的也猜了進去,對於這樣的問題我也進行了引導而在與幼兒一起分析謎面的時候,發現多是我在講,給我的感覺是幼兒聽不懂,而且興趣也沒一開始好了,因此我也急於把答案說了出來。而在猜第二個謎語時,“兄弟幾個真和氣,天天並肩在一起,少時喜歡穿綠衣,老來都穿黃衣裳。”聽完謎面後,發現幼兒不是很積極的參與其中,幼兒的表現還是不會猜謎語,但是我還是鼓勵幼兒大膽的講述自己的答案。可是還是沒有我預想的那樣。因此再一次的對謎面進行分析。在分析的過程中,我為了吸引幼兒的興趣,出示了準備好的實物,邊講邊讓幼兒觀察,發現幼兒對實物是比較感興趣的。但是我也發現幼兒還是不會猜謎,興趣沒有故事的高。

對於這樣的現象,我也進行了一定的反思,小班的幼兒對猜謎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因為他們還不具有一定的知識經驗。,所以謎底應是幼兒熟悉的,謎面描述事物特徵是明顯而生動的,用的比喻應和謎底實物相似的。 再次,教給幼兒解謎技巧,即讓幼兒仔細聽謎面所描述事物的主要特徵,然後要求他們對每一句描述應引起聯想與分析,從事物特點上去猜。教師在組織幼兒進行猜謎活動之前,對於小班的幼兒教材的選擇很重要,應該是幼兒所熟悉的水果,而且要形象,這樣才能引起幼兒的興趣。

當然猜謎不是一天二天就能學會的,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我也將在延伸活動中,飯後散步時以及教學活動開展前和小朋友們一起玩猜謎的遊戲,相信,猜謎會讓我們的孩子們愈來愈聰明!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學反思12

活動目標

1、 嘗試用表演的方式表達對故事的理解。

2、樂意為小動物動腦筋想辦法,語言表達清楚完整。

3、 知道生氣不利於身心健康。

4、 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5、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教師:單頁多幅故事圖片一張(正反面)、小動物頭飾(小豬、小貓、小兔、小狗)、配樂故事錄音(見教材錄音)、自制錄音(小動物的笑聲與“生氣蟲”的獨白)、“生氣蛋糕”一個

幼兒:兒童用書第5、6頁

活動建議

(一) 活動流程圖

傾聽想象→觀察講述→嘗試表演→完整欣賞

(二)活動流程

1、 利用錄音 激趣匯入

教師引導語:小朋友,你們聽……(播放錄音:小動物的笑聲與生氣蟲的獨白)

2、 觀察圖片 理解故事

1) 觀察圖一,提問:剛才,你們聽見了什麼?

提問:生氣蟲會想什麼鬼主意讓小動物們生氣呢?(請小朋友們猜一猜)

2) 觀察圖二到圖四

① 教師過渡語:真有那麼多令人生氣的事情嗎?讓我們來看看誰上了生氣蟲的當?

② 觀察圖片二到四,提問:誰上了生氣蟲的當?

生氣蟲想了什麼鬼主意讓小豬上當?你從哪裡看出來的?(觀察雲記號以及感興趣的文字。)

③ 教師小結:生氣蟲用生氣麵粉做了個生氣蛋糕,他想讓小動物們也整天生氣,真是個可惡的傢伙。

④ 出示“生氣蛋糕”,引導幼兒表演。教師引導語:瞧,這就是那個香噴噴的生氣蛋糕,我們來演演這一段。(集體與個別結合)

ⅰ教師以旁白的形式指導幼兒的表演

ⅱ引導幼兒想象並表達角色的語言

ⅲ引導幼兒想象並表演角色的動作與表情

3) 觀察圖五

教師提問:吃了生氣蛋糕的小豬會怎麼樣?(啟發幼兒聯絡生活經驗,說說生氣的樣子,教師可適當豐富幼兒語言,如火冒三丈、暴跳如雷、氣鼓鼓地、氣得漲紅了臉、氣地吹鬍子瞪眼睛等)

4) 觀察圖六到七

教師講述:小豬吃了生氣蛋糕竟然成了生氣豬,瞧他的肚子氣鼓鼓的,越氣越大象一隻氣球似的飛上了天。小動物們趕緊用網兜把他網住,糟糕,他們也被帶上了天。小動物們會喊什麼呀?(救命——)

教師提問:這下可怎麼辦呢?趕緊想個辦法救救可憐的小動物們吧。(幼兒討論後教師小結並肯定幼兒的想法)

5) 觀察圖八到圖九

教師過渡語:小動物們聽了你們的主意自己也有了好辦法。

教師提問:瞧,他們想出了什麼好辦法?

教師小結:小動物的辦法真靈,小豬一高興,肚子裡的氣就慢慢消了。大家回到了草地上快樂地遊戲,這可把生氣蟲氣壞了,他“嗖”得一聲飛上了天,再也下不來了。

3、 完整傾聽故事

教師引導語:這個奇妙的故事就叫作——生氣豬上天(教師貼上故事名字),讓我們完整地聽聽看看這個故事。

4、 遷移拓展

教師引導語:故事裡的小動物動腦筋想辦法戰勝了可惡的生氣蟲。在我們平日的生活中如果遇到了一些生氣的事情,你會怎麼辦呢?(啟發幼兒聯絡經驗,師生共同談談生活體驗)

教師小結語:萬一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事情,可以找別人幫忙(如與別人談談、請別人出主意、聽聽音樂緩解情緒等)。這樣,生氣蟲就無機可乘,不會欺負我們了。

活動延伸

1、教師可以在語言區活動中提供兒童用書(見兒童用書第 頁)以及頭飾,引導幼兒自由的講述與表演。

2、教師要在日常生活中關注幼兒的情緒,幫助幼兒緩解情緒壓力。

附錄

故事 生氣豬上天

小兔、小狗、小貓和小豬是好朋友,他們在草地上又唱又跳,玩得真高興。他們的歌聲、笑聲傳到了地下的生氣蟲耳朵裡。生氣蟲握著拳頭說:“哼,我一定要讓你們高興不起來。”生氣蟲一邊生氣,一邊做生氣蛋糕,嘴裡還不停地念著:“吧嘰嘿,變生氣,吧嘰嘿,變生氣。”生氣蟲把生氣蛋糕悄悄地放在草地上,躲在一邊偷偷笑:一會兒,四個小傻瓜全變生氣蟲。四個好夥伴拿著魚網正準備去網魚。“咦,一塊蛋糕。”小豬說,“我們四個分著吃吧!”“不行,不行,別人的東西我們不能吃。”小兔、小狗和小貓都這麼說。可話音未落讒嘴的小豬已經吃下了一塊生氣蛋糕。呀,小豬的肚皮鼓起來了,像個皮球。原來吃了生氣蛋糕,小豬愛生氣了,氣得漲紅了臉,肚子都鼓了起來。小豬還在生氣,肚皮還在變大,一陣風吹來,小豬飄了起來。三個小夥伴趕緊用魚網把小豬網住。“你們網住我幹什麼,我又不是魚,你們這群傻瓜!”小豬尖叫著。小豬還在生氣,肚皮還在變大,結果像氣球似地飛了起來,還帶著魚網和三個小夥伴。到了半空中,小豬害怕了,他忘了生氣,一個勁地叫:“怎麼辦?怎麼辦?”小鳥飛來了,它用尖嘴啄小豬的肚皮。小豬被啄得好癢,忍不住大笑起來。小貓說,“咱們一起唱歌吧,小豬聽了歌一高興就不生氣了。”他們一起唱起來了:嘿嘿啦,我們是快樂的小夥伴,上天入地在一起……”唱著,唱著,小豬肚皮裡的氣沒了,他們慢慢地降落到地上。“嘿嘿啦,嘿嘿啦……”四個小夥伴又高興地在一起玩了。生氣蟲氣得“嗖”一下,像火箭一樣竄上天去,再也下不來了。

反思

這是一則很特別的童話故事,作者用童話的形式展示了幼兒生活中遇到的情緒問題。作品的巧妙之處在於塑造了生氣豬這個有趣的童話形象,將幼兒活中無法自控的情緒轉移到了童話人物身上,讀來有趣並富有教益。 作品語詞豐富,情節跌宕,極富感染力。幼兒會情不自禁地融入故事,假想自己為故事人物,與“生氣豬”一起歷險,隨著情節的推移產生情緒的起伏變化,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學反思13

活動目標

1、樂意向同伴介紹自己喜歡的玩具名稱簡單的外形特徵或玩法

2、懂得愛護玩具,感受一起分享玩具的樂趣

3、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發出倡議:“秋天是一個金色的季節,在這多彩的季節裡,我們開展玩具真好玩活動,旨在讓幼兒快速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消除初次離家生活分離焦慮,請家長讓幼兒帶一兩件自己喜歡的玩具(貼上姓名標籤)來園,並讓幼兒懂得說出所帶玩具的名稱外形特徵及簡單的玩法,同時告訴幼兒玩具要和小朋友一起玩。”

收集每一位幼兒的家庭玩玩具活動資料:以小紙條方式介紹在家玩與收拾玩具的趣事等。(用以集體活動中介紹幼兒不同特點、分享幼兒的玩具經驗、教師瞭解並拉近與幼兒心靈的距離等。)

活動過程

1、(把幼兒帶來的玩具佈置成一個展會)(播放輕音樂),教師用輕鬆高興神祕的語言說;,我們班裡小朋友帶來的玩具在一起開慶祝會,玩具們說要小朋友們愛護它們,大家願意嗎,(教師先說再讓幼兒說要愛護玩具,輕拿輕放,玩後放回原位),請小朋友記住並按自己說的去做哦,現在讓我們一起去看看玩玩;(符合語言目標: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

2、(幼兒一個一個自由進入)教師讓幼兒運用看摸聽玩等方法去感受去認識玩具,教師引導幼兒介紹自己玩的玩具,請幼兒記住等一會將給大家聽,提醒幼兒愛護別人的玩具,輕拿輕放,玩好放回原處等。(請幼兒回座位坐好);(符合社會目標:能主動參與各項活動,有自信心。)

3、告訴幼兒你玩了別人的玩具別人也玩了你的玩具,大家一起玩耍開心嗎(讓幼兒回答),剛才我們一起玩大家的玩具也叫分享。(讓幼兒說並記住);(符合社會目標: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4、遊戲[找玩具]根據幼兒能力不同提不同要求,如:"請你找一找紅色汽車在哪裡"找到後說"我找到一輛紅色汽車",或請幼兒找出並介紹某一件玩具外形、特徵、玩法、給人的感覺等(用幼兒自己的語言)(教師給幼兒遞連線詞並給予正面積極評價,)鼓勵幼兒互相學習(可以模仿也可以想想怎樣說比他更好,如此滾動進行);(符合社會目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

5、小結:今天大家玩得開心嗎(讓幼兒回答),所以我們說————玩具真好玩。我們以後玩玩具要怎麼做:讓幼兒根據所學討論並說出,教師和幼兒一起歸納一起說:愛護玩具輕拿輕放一起玩(分享)玩好要收拾(在家也一樣)等。教師念一到兩則幼兒在家玩與收拾趣事,鼓勵幼兒繼續想辦法看誰玩得好收拾得好。(符合語言目標: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活動延伸

1、在自由活動、區域活動、離園等待活動等鼓勵幼兒大膽在同伴面前介紹自己的玩具,讓幼兒人人都有表現機會;

2、更換玩具,拓展到一件東西、一個人、一件事(可以是動畫片、生活事件、看書等等);

讓幼兒在家也能繼續學習,並把好的用遞紙條形式帶到幼兒園分享。不斷提升玩玩具的樂趣和價值。(符合語言目標: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環境,支援、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學習使用適當的、禮貌的語言交往。)

活動反思:

多彩金色的秋天對小班幼兒是個特別挑戰的季節,從以往幼兒在園普遍現象看:小班上期幼兒自我物我中心特點突出,不願把玩具借給別人,常為玩具發生爭執,不懂與別人分享是件快樂的事;加上分離焦慮的作用,他們對別人有一種牴觸、對抗、自閉、心躁、好哭等問題,嚴重干擾、阻礙幼兒在園集體生活學習與發展。該活動來源幼兒生活,適合小班幼兒特點;一來取材簡便、一物多用、家園互動,二來可以舉一反三,拓展把學習資源發揮到極致,幼兒在自由、寬鬆、活潑的學習環境中滾動式自主學習,在環境中變化,在變化中發展;大大推進幼兒適應集體生活環境,消除離家分離焦慮併為幼兒園三年全面發展學習奠定基礎是有效、極好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該活動可以不同形式多次進行,而首次開展最好在室內,幼兒不易分心,便於語言交流,情緒不穩幼兒教師也能照顧到。對於在與別人交換玩具中不願合作的幼兒,一定不要勉強,更不要批評,讓他自己在以後的活動中觀察別人分享活動的樂趣、收穫,教師可以靜觀其變,很快他就會加入群體的。這是來自群體的魅力感召:安全感、趣味感、神祕感、滿足感、自主感,是在群體活動過程不斷拋來的橄欖枝,也是滾動活動的價值魅力所在。如果有條件可拍攝典型片斷,作為講述和評價素材,對於幫助有衝動過激行為幼兒內省有獨到功效。

在我設計過程中,把過度環境準備包括語言和場景等用括號標註,有的用在開頭、有的在中間、有的在結尾,這樣就使活動時間流暢、環節緊湊、內容飽滿,有節奏感、美感、動感、變化感、神祕感等,這些都能很好地吸引幼兒的持續興趣和注意力等,幼兒的模仿、講述、想象、回憶、再造等就能開啟通道,實現創造講述聽說活動。這也是我的工作常規。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學反思14

活動目標:

1、在觀察畫面中猜一猜、說一說,學習用“新娘新娘,請伸出xx來讓我看看”表達自己的觀察與猜測。

2、能一頁一頁有序地翻書,學習根據畫面前後的聯絡理解繪本內容。

3、感受繪本有趣的畫面和故事情節。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5、通過閱讀,理解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

繪本PPT,小書人手一本(隱藏最後兩頁)。

嗩吶音樂“婚禮”。

用紅頭巾蓋著的毛絨小動物。

活動過程:

1、播放嗩吶音樂“婚禮”,感受結婚的熱鬧氛圍,引出繪本。

聽——這麼熱鬧的音樂,會有什麼喜事發生呢?

今天,大灰狼要娶新娘啦。(出示PPT1,封面)

PPT2:大灰狼先生要結婚啦,它的新娘在哪裡?(引導幼兒發現用紅頭巾蓋著的是新娘)。大灰狼的新娘會是誰呢?(幼兒猜測)。

2、一起觀察PPT3、PPT4,瞭解這一線索。

PPT3:大灰狼也很想看看他的新娘呢,大灰狼先生問:新娘新娘,請伸出手來讓我看看。大灰狼先生跟新娘說了什麼?

PPT4:喲,新娘的手是怎麼樣的?(引導幼兒從顏色、爪子及長滿毛等細節觀察講述。)

猜猜大灰狼還會讓新娘伸出身體的哪個部位看看呢?(老師用“新娘新娘,請伸出xx來讓我看看”小結個別幼兒的回答。)

3、幼兒自主閱讀小書,初步能從畫面的前後聯絡中猜測大灰狼的“要求”。

指導幼兒一頁一頁翻書,並能用語言表述自己的發現。

4、集體閱讀繪本的後半部分。

PPT5,根據幼兒的回答點選:大灰狼說:新娘新娘,請伸出手來讓我看看。喲,新娘的手……。新娘新娘,……(提示幼兒:大灰狼還看了新娘身體的哪個部位。)

小結新娘的特徵:新娘的手……,新娘的腳……,新娘的尾巴……,新娘的`嘴巴……大灰狼的新娘是誰呀?

PPT6,PPT7,PPT8。

5、拓展,在猜測其他動物新娘中延伸問話,繼續感受繪本帶來的有趣和快樂。

(1)我這裡還有個新娘呢(出示用紅頭巾遮住的老虎),你們想知道新娘是誰嗎?誰來問一問:新娘新娘,請伸出xx來讓我看看。根據幼兒的問話相應伸出老虎的某一身體部位。

(2)女孩子抱遮著紅頭巾的小動物,男孩子找一女孩子相互對話猜新娘。

教學反思:

《大灰狼娶新娘》是一則趣味性較強的童話故事,語言簡單通俗易懂,句子重複較多。從熟悉的大灰狼到讓幼兒猜測它的新娘是誰為線索。採取擬人化的手法,通過一定順序的單頁單幅畫面,展現了新娘的外形特徵,有趣的情節畫面能觸動幼兒的情感,扣住幼兒的心絃,使幼兒興奮。大灰狼的新娘是誰呢?這個問題會引起幼兒的好奇,促使他們仔細觀察畫面,大膽想象新娘的形象。淺顯的故事構思和富有情節形象的畫面適合小班幼兒閱讀水平,並能幫助幼兒逐漸掌握閱讀的技巧。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學反思15

活動目標:

1.能愉快地學習詩歌《蝴蝶樹葉》,並樂意跟隨詩歌做動作。

2.能初步嘗試替換詩歌中的個別詞語,體驗創編詩歌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到戶外撿過落葉

磁帶:“”活動過程:

欣賞戶外撿樹葉照片

——共同回憶、討論撿落葉和落葉飄情景。

師:寶寶們你們看這些是什麼啊?(照片) 照片上有誰? 在幹什麼呢?

——出示樹葉

——師:你們看我們撿的小樹葉也來啦?

——說說樹葉的顏色、形狀,

感受詩歌意境

——師:每一片樹葉都是一首好聽的詩歌

——幼兒完整欣賞詩歌

提問:你聽到了什麼? 小樹葉像什麼? 小樹葉為什麼會飛?

——跟著老師邊唸詩歌邊做動作。

嘗試仿編詩歌

——編新的詩歌,集體朗誦

遊戲 “大風和樹葉”——播放歌曲落葉

老師做大風&

nbsp; 幼兒手拿樹葉扮小樹葉!

小樹葉隨風的方向做下蹲、搖晃……動作!

附兒歌:蝴蝶樹葉

秋風秋風吹吹, 樹葉樹葉飛飛,好象一群蝴蝶,張開翅膀追追!

反思:

在這個活動前,我利用平時的散步時間,先帶領孩子觀察樹葉飄落的樣子,和孩子們一起撿樹葉、觀察樹葉,在此基礎上才開展了本次活動。活動一開始,我出示一片樹葉,我問:“這樹葉是怎麼來的啊!”“這樹葉是從哪裡飄落下來的呀?”等提問,引導幼兒回憶撿樹葉的過程,感受撿樹葉的快樂和發現樹葉飄下來的情景美。活動中,我發揮用動作表現詩歌的內容,幫助孩子理解詩歌內容。

由於這首詩歌中涉及到動詞“吹”“飛”“追”等,我採取了運用肢體動作這一策略,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這些詞,進而理解詩歌的內容。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學反思16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圖片,發現畫面的變化和圖片間的聯絡,並學著按序排放圖片。

2、瞭解小樹成長的過程,並能用簡單的語句講述。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套小圖片,一套大圖片。

2、展臺

活動過程

1、激趣引疑。

(1)教師在展臺上展出一棵高大的樹,並讓幼兒說說這是什麼?

(2)高高的大樹小時侯又是怎樣的呢?

2、幼兒自由觀察圖片,並按序排放。

再桌上的小筐裡放著小樹長大的照片,讓我們一起看看、排排,然後想想樹兒是怎樣長大的?

(1)提供幼兒人手一套圖片,請幼兒仔細看看,並按照順序排放圖片。

(2)請個別幼兒來排放大圖片,並說說這樣排的理由。

3、教師邊在展臺上展出《小樹長大的》圖片,邊放故事錄音。

提問:到底小樹是怎樣長大的呢?

4、教師請幼兒蹲下變成一棵小種子來進行簡單的故事表演,自然結束活動。

《小樹長大了》教學反思

小班語言活動小班語言活動《小樹長大了》是一則排圖講述,它由四幅圖片組成的,它簡單再現了小樹成長的過程,畫面的變化較為顯著,圖片間的聯絡容易發現,很適合小班孩子觀察講述,但在具體過程的實施中我也深有體會,現在我邊講環節邊對本次活動進行反思。

第一環節:激趣引疑我利用展臺在大螢幕上展出一棵高高大的蘋果樹,讓幼兒說說這是什麼?並引出高高的大樹小時候又是怎樣的呢?自然進入第二個環節。

第二個環節:幼兒自己拿出小樹長大的四幅小照片,自由觀察並按序排放。孩子們此時興趣盎然,都能認真觀察圖片,部分孩子能正確按序排放,並能簡單說出理由。

第三個環節:我邊放故事錄音,邊讓幼兒看大螢幕,讓幼兒從視覺和聽覺上進一步理解小樹長大的詳細過程,緊接著我讓個別能力強的幼兒上臺大膽講一講,小樹長大的故事,但此環節存在問題有1、臺上的幼兒講時臺下的幼兒在玩自己的小圖片,孩子注意力已開始分散。2、臺上幼兒不敢在集體中大膽發言,這與小班幼兒交談能力比較差有直接原因,因此出現教師在臺上極力啟發講故事的幼兒,而臺下幼兒不注意傾聽。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學反思17

活動目標:

1、觀察杏子、櫻桃等水果的顏色,以水果的顏色為題材創編兒歌。

2、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3、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4、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活動重難點:

1、觀察杏子、櫻桃等水果的顏色,以水果的顏色為題材創編兒歌。

2、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活動準備:

1、杏子、櫻桃、葡萄、西瓜等水果的圖片(正面沒塗色,反面塗有顏色)、問號圖片。

2、水果貼紙(杏子、櫻桃、葡萄、西瓜)若干。

活動過程:

一、匯入

1、師:果園裡的水果都成熟了,姬老師想帶大家去果園裡摘果子,開上你的小汽車,嘀嘀,出發了,果園到了,剎車,下車。看看果園裡都有什麼水果。

2、教師出示櫻桃、杏子、葡萄、西瓜等水果圖片(沒塗顏色的一面),並引導幼兒說出是什麼水果。(白鹿原的西瓜,華胥的杏子,櫻桃,三裡鎮和前衛的葡萄)

3、師:仔細看看,這些水果和平時有哪裡不一樣?它們忘了幹什麼?(引導幼兒說出沒有顏色)

4、師:你們想不想給水果穿上顏色衣服?你想給櫻桃穿上什麼顏色的衣服?櫻桃喜歡嗎?

5、用同樣的方法,請幼兒說說其它水果的顏色,老師則將該水果的圖片翻過來,即黃杏子、紫葡萄、綠西瓜。

6、師:我們小朋友讓這些水果穿上了漂亮的顏色衣服,現在我們來看一看,櫻桃穿上了紅色的衣服以後變得怎麼樣了?(紅紅的)

師:我們一起來說一遍(紅紅的)我想把送一句更好聽的話送給櫻桃,把這句話說的更好聽一點,你們聽一聽我是怎麼說的(櫻桃櫻桃紅紅的)

師:誰來給西瓜送一句話呢?(請幼兒來說)杏子、葡萄同上。

二、編兒歌《水果歌》老師告訴幼兒要根據水果的顏色來編兒歌。

1、師:今天果園裡不光有水果寶寶,還來了一位客人。(教師出示問號)你們知道這個是什麼嗎?他表示了什麼意思呢?這個是問號。它表示了有問題要問,那你覺得問號會問誰問題呢?(引導幼兒說出水果寶寶)。

2、師:它是問哪一個水果問題呢?(引導櫻桃)它今天就是有問題要問櫻桃,聽聽看,它會問櫻桃什麼問題,什麼水果紅紅的(幼兒回答)

3、師:謝謝你們幫櫻桃回答了,這個問號找到它要問的水果寶寶了對不對?我這裡還有三個問號朋友,它們要問哪個水果寶寶?會問什麼問題?(可請幼兒操作)。

4、師:這是什麼顏色的問號呀?你幫它找到了誰?你們同意嗎?你們覺得它會問水果寶寶什麼問題?剛剛櫻桃那邊紅色的問號是這樣問的:什麼水果紅紅的。那這個問號怎麼問?(幼兒回答,另外兩個水果同上)。

5、師:你們今天表現非常棒,剛剛我們講了好聽的話送給水果朋友,其實你們就已經編出來了一首很好聽的兒歌,這首兒歌的名字想不想知道?(水果歌)

6、師:聽我念一次(教師念兒歌),接下來你們跟著我來念一念這個兒歌?我來念問號,你們念水果(教師幼兒一起念兒歌)。

三、遊戲:水果歌。

1、請幼兒貼上水果,練習兒歌。如老師(或個別幼兒)問:“什麼水果紅紅的?”貼櫻桃的幼兒則站起來說:“櫻桃櫻桃紅紅的。”貼其它水果的幼兒則不可以站起來。

2、師:既然你們已經說的很好了,那我給你們一點獎勵(出示水果圖片),你們想拿什麼水果,就拿什麼水果寶寶,每個人只能拿一個,貼到自己的身上,你們就變成了水果寶寶。(分批拿)

3、師:現在請小朋友們坐坐好,我要打招呼了,我叫到什麼水果寶寶,你要馬上站起來哦。

4、師:我要玩遊戲了,玩問答遊戲,你們當上了水果寶寶,我就要來當問號啦,我就要來問問題了!我問誰問題,誰就趕快大聲回答我。(進行遊戲)

四、品嚐水果

1、師:今天我們這個遊戲玩完了,我有獎勵要獎給你們(拿出真的水果),想不想吃呀?現在能不能吃呀?吃水果之前要幹什麼?(洗手),讓我們把手洗乾淨了再一塊兒來吃好不好?

2、請幼兒按順序洗手,品嚐水果。

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家跟自己父母說說今天的水果歌並且等到水果成熟季節親子去採摘。

活動反思:

整個教學活動結束後,我認為主要問題在於我的引導不夠。幼兒們的積極性很高,在創編過程中,我問:“什麼水果紅紅的?”幼兒們能夠回答出是櫻桃,但是不能把水果的名稱和顏色完整的說出來。可是我只是強調要把水果的名稱說兩遍,再說出顏色才是完整的一句,並沒有用一種更直觀的方法去引導幼兒完整的創編兒歌。如果我一手拿一個櫻桃模型,出示一個幼兒會說:“櫻桃。”再出示另一個幼兒會說:“櫻桃”然後讓他們說出顏色,兒歌就編的比較完整了。孩子們也能通過提示準確的說出相對完整的語句來,而且也能讓孩子表達的更清楚。通過此次活動,幼兒對自己所處的家鄉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他們大概知道在自己家鄉的某個地方盛產某一種水果,相信後期通過家園共育幼兒經過自己親身體驗之後對自己家鄉的認識更到位。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學反思18

活動目標:

1、學習並理解兒歌《嫩芽娃娃》。

2、激發幼兒探索樹葉變化的興趣,瞭解植物生長的自然條件。

3、願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兒歌內容。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自制大樹佈於場地四周、自制樹葉每人一片在場地一角。

活動過程:

一、老師帶領幼兒觀察幼兒園的花草樹木。

1、現在是什麼季節?

2、春天來了,花園裡的花草樹木發生了什麼變化?(幼兒四散觀察)

二、席地而坐說一說

1、幼兒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

2、教師小結:春天到了,地上長出了新的草,草地變綠了,樹上也開始長葉子了,剛長出來的葉子是淡綠色的、嫩嫩的,我們叫它嫩芽。

三、學習兒歌《嫩芽娃娃》

  1。教師朗誦兒歌幼兒欣賞。

  2。嫩芽娃娃是怎麼長大的呢?

3。春風吹,春雨下,陽光照,嫩芽娃娃慢慢長大。

4、教師向幼兒簡單介紹植物的生長規律。

5、教師複述兒歌,幼兒學念。

四、嫩芽長出來了

1、找一找嫩芽娃娃躲在哪裡?

2、看一看它們長得什麼樣子?比較葉子的顏色、大小上的差異,它們應該誰的嫩芽娃娃。

3、我們一起來做春姑娘,讓周圍的長出嫩芽。

4、幼兒邊念兒歌邊為周圍的自制大樹粘上小樹葉,最後一起完整地念兒歌。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幼兒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情緒高漲,注意力集中,孩子們正是在我創設的這個寬鬆的語言環境中發展了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並樂意與人交往。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連續性的過程,需要教師把幼兒語言的發展滲透到各個領域的教育中去,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充套件幼兒的經驗,促進幼兒語言發展。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學反思19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所表現的美好意境。

2、學習句型“我來當你的好娃娃,給你xx”,並嘗試仿編。

3、體驗媽媽和娃娃之間的親情。

4、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重難點:

學習句型“我來當你的好娃娃,給你xx”

對“我來當你的好娃娃,給你xx”,進行仿編。

活動準備:

1、課件、音樂。

2、多媒體活動室。

活動過程:

一、談話,喚起已有經驗,我們都有媽媽,媽媽喜歡你嗎?你愛媽媽嗎?你會給媽媽做什麼事?

  小結:媽媽愛我們,我們也會用各種方式愛媽媽。

二、理解學習詩歌。

1、(出示ppt圖片1)大樹媽媽也喜歡娃娃,她有哪些娃娃呢?(猜一猜)今天老師帶來一首好聽的詩歌《大樹媽媽》。2、(出示課件ppt圖片2)教師配樂朗誦《大樹媽媽》。

3、提問:誰來當大樹媽媽的娃娃。(分別出示ppt圖片3)

小鳥對大樹媽媽說什麼?為什麼小鳥來當大樹媽媽的娃娃?

松鼠對大樹媽媽說什麼?為什麼松鼠來當大樹媽媽的娃娃?

星星對大樹媽媽說什麼?為什麼星星來當大樹媽媽的娃娃?

4、完整朗誦。

三、仿編詩歌。

還有誰來當娃娃?他會對大樹媽媽說什麼?

四、活動結束

大樹媽媽有這麼多的好娃娃可真高興!看,還有許多娃娃都搶著來做大樹媽媽的娃娃。幼兒討論:教師給出的更多的娃娃。

小朋友也要做媽媽的好娃娃啊!跟著音樂(只要媽媽露笑臉)模仿給媽媽捶捶背、揉揉肩、抱一抱等。讓孩子進一步感受媽媽對自己的愛及自己對媽媽的愛。

教學實踐反思:

優點:在整個課活動中我給幼兒提供了恰當的輔助學習工具——課件;給幼兒提供寬鬆自由的學習氛圍;提出幾個關鍵性的問題,鼓勵幼兒回答;大部分的時間給了幼兒教師只起引導作用。活動中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並給每位幼兒發言的機會,幼兒的想象思維得到發展、對媽媽依戀的情感也得到了宣洩、語言完整表達能力也有所提高,同時也能感受到孩子們能較長時間地傾聽詩歌內容及同伴講話,對目標完成較好。

不足:1、在活動中有一位幼兒,突然從椅子上站起來跑到我身邊說:“老師我們要幹什麼?”我及於關注我提出的問題:“猜猜大樹媽媽有哪些娃娃?”只是抱了抱、摸了摸這孩子的頭,孩子看我不太理睬她便坐回座位上了。我在處理教育活動中的突發事件不能做到靈活處理,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情緒。

2、由於這次活動是限時講課。(小班15分鐘)我擔心超時在活動結束環節收的太急,沒有ppt中飛機、太陽等娃娃較好延伸。

3、活動結束環節中教師給出的娃娃拓展的空間可以延伸到水、水裡的動物、樓房、汽車等更多領域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學反思20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動物的本領。

2、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像

3、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4、樂於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活動準備:

各種動物圖片若干;動物大家庭圖版

活動過程:

一、說說動物的本領。

1、出示動物大家庭圖版,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所瞭解的動物的各種本領。

引導語:大家看看動物大家庭裡都有誰?你喜歡哪種小動物?它有什麼本領?

2、小結:每種動物都有自己的本領,他們生活在一起很快樂。

二、欣賞故事《我家是動物園》。

1、講述故事要求幼兒要注意傾聽。

引導語:有個小朋友說他家是一個動物園,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2、提問

故事裡說了哪些人物?鬧鬧像像什麼動物?為什麼說他像猴子?鬧鬧爸爸像什麼動物?為什麼說他像獅子?鬧鬧媽媽像什麼動物?浣熊最喜歡什麼?

3、小結:故事中的鬧鬧小朋友把自己和家人比喻成各種不同的動物,因為自己和家人的本領和有些動物的本領很像,所以就把自己和家人當成不同的動物,這種說法很有趣,也很生動。

三、我和家人像什麼?

1、鼓勵幼兒與同伴說說:自己以及家人都有哪些本領,像什麼動物?

2、引導幼兒分別為自己及爸爸、媽媽選一張動物圖片。

3、鼓勵幼兒用語言和動作描繪自己或家人的本領(或基本特徵),啟發幼兒根據相應的語言、動作提示猜出相應的動物。

4、啟發幼兒思考:家裡除了爸爸媽媽,還有誰啊?他們會像什麼動物呢?為什麼?

四、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其實在閱讀這本圖畫書的同時,我們有很多的活動可以開展。有趣的名字、我的家人、我的朋友等等。考慮到本次活動是第一課時,因此將教學活動的重點放在能夠大膽表述並體會畫面中人物的特徵或喜好與動物間的對應關係。本書的畫面內容十分豐富,有些細節也非常有趣。因此,需要孩子們發現這些細節,並且與故事的發展聯絡起來,大膽地進行猜測與表達。所以將教學活動的難點放在交流、拓展圖書內容,連貫、完整地講述自己對圖畫書的理解上。整個活動的設計,由區域性到總體,由淺入深,帶著幼兒一步步地理解畫面和故事內容,接著又讓幼兒回到現實生活中去,以新的視角發現自己的特徵、喜好,並能用相似的一種動物來做比喻,嘗試用“我是……,是個男孩子(女孩子),其實呢……”的句式來表達。將活動推向高潮。最後以故事的結尾做為整個活動的結尾,再一次讓孩子們體會了圖畫書詼諧、有趣的風格。而延伸製作圖書的環節一定會激起孩子們進一步用語言表達的願望 。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