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樂《郊遊》教案及反思

來源:才華庫 1.28W

大班音樂《郊遊》教案及反思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音樂《郊遊》教案及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設計背景

孩子們由於受到年齡、生活經驗等方面的限制,特別是我們都是縣城周邊農村孩子多,缺乏各種必要的感性經驗,尚處於直覺形象階段的思維方式的侷限,使他們不可能用成人的思維去理解或再加工那些複雜的音樂材料,對歌詞記憶也不能很快的理解記憶。以前我總是先教幼兒跟著我按節奏念幾遍歌詞,再分句教唱,但一節課下來,還是不能很熟悉的唱歌曲。所以我想:象圖譜這樣的視覺符號就起到了把音樂材料簡單化、形象化的作用,圖形譜的運用是一種視覺參與。,它不僅可以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的內容和旋律風格,同時,又可以培養孩子的創造力與想象力等等,讓孩子主動愉快的學習,讓孩子們的音樂活動不再枯燥,也讓我上音樂課不再單調。我選歌曲《郊遊》,是因為旋律平易親切,朗朗上口,為小朋友所喜愛,歌曲描寫了小朋友結伴去郊遊的情景“白雲春風”、“青山綠水”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我們大家手拉手一同去郊遊”,清新明瞭,首尾點題。

活動目標

1、在理解歌詞,唱會歌曲的基礎上,感受ABA段不同的情感,唱出A段歡快的音樂,B段優美的音樂。

2、掌握X X XX X這一走步節奏,並且用肢體動作創造性的展現郊遊的遊戲化情境。

3、在音樂和遊戲的情景中,能用歡快、活潑、興奮地情緒,有感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感受到郊遊時的輕鬆愉快。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重點難點

1、難點:歌曲的三、四、五樂句。

2、重點:有感情地唱歌曲。

活動準備

錄音帶,錄音機,歌詞圖譜,節奏型卡:xxx。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入室律動。組織幼兒做課前手指遊戲坐好,

2、複習歌曲《茉莉花》;複習節奏:xxx。

二、基本部分:

1、談話引入:小朋友你們跟家人去郊遊過嗎?(幼兒自由回答)是乘坐什麼交通工具去的?

2、教師出示歌詞圖譜以講故事形式與幼兒一起回憶郊遊的快樂,並引導幼兒按照圖譜說唱歌詞。

3、放錄音帶《郊遊》,引導幼兒聽出有兩段“不同的”音樂。

4、教師邊指圖譜邊範唱一遍,讓幼兒能更好的理解歌詞,熟記歌詞。

5、學唱歌曲。

(1)教師以分句教唱法並結合歌詞圖譜帶幼兒唱歌1-2遍。

(2)教師以整體教唱法用不同的動作帶幼兒唱歌,讓幼兒感知歌曲的節奏和AB兩段不同的“情緒”。

(3)教師彈歌曲旋律,幼兒根據圖譜用自然,歡快的聲音有感情的

唱歌曲。

(4)分小組接唱。女孩唱A段,男孩唱B段。

(5)放歌曲錄音,教師與幼兒一起按歌詞合節奏地進行歌表演。

6、音樂遊戲:《去郊遊》

教師與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圓圈,聽歌曲音樂進行開火車狀等不同動作進行遊戲,還引導幼兒去邀請其他老師一起遊戲。

三、結束部分:

1、小結。

2、出室律動,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郊遊》這首歌曲的前兩句與最後兩句要求用輕快、跳躍的聲音來唱,而中間則適合用優美、抒情的聲音來處理。教師可以通過示範講解引導幼兒認真傾聽,並辨別區分不同的聲音。

在活動中我一開始對於兩種不同的歌唱方式進行講解,但很快我發現孩子們並不能很好的理解接受,於是我立刻想到了一種方法:為了讓幼兒理解並準確地把握,我設計這樣一幅圖:用一組小兔子的耳朵形狀表示“輕快、跳躍”,用一組柔和的波浪線表示“優美、抒情”,按節奏的形式出現。根據這幅畫,幼兒可以很快地分清出哪幾句需要唱得活潑歡快,哪幾句需要唱得優美抒情。這樣的教學方式比起教師單調的講解記憶要有趣得多,並且印象更深刻。

活動中我藉助了比較形象的圖,幫助幼兒理解、記憶歌詞,讓幼兒看著圖片演唱,根據圖孩子們正確的對兩種歌唱的方式進行演唱,從而突破了活動的難點。教師的範唱起到一個示範的作用,最後讓幼兒分組接唱,在每一次唱完後教師引導幼兒進行評價,讓他們明白如何接唱才算唱得好,從而突破活動重點。

在這個音樂活動中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之處,比如我沒有在活動前考慮到活動方式的改變,而是在活動中及時調整,對教材的分析應更加透徹;還有就是在活動中的教師的語言應該更加精煉。我還注意到孩子的情緒變化,在活動中我為了讓他們更熟練的唱歌,就請他們再唱一遍,而我的語言組織也不夠精練,所以孩子們就感覺不是很有趣,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多想辦法,讓自己的每個教學環節都進行得更自然更有趣,讓孩子不知不覺輕鬆的遊戲中完成,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小百科:郊遊,到郊野休閒以散心健體。俗也稱“踏青遊百病”,尤為婦女所喜愛,她們穿紅著綠、三三兩兩,到野外“遊百病”,以“將晦氣擲之外邊”,稱“十五十六遊百病,老牛老馬歇三天”。郊遊也有“玩十五,逛十六”的講究,即在十六日上午方郊遊踏青。

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精選40篇)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1

活動目標:

1、運用故事的形式讓幼兒熟悉歌詞,並說說歌詞的內容。

2、通過傾聽樂曲,讓幼兒知道這是一首熟悉的流行歌曲曲調,能根據曲調、歌詞學習仿編歌曲。

3、學習運用動作表達歌曲,培養對音樂的興趣。

4、教育幼兒當別人有小缺點時,應給機會讓別人改過。

5、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課前幼兒已熟悉流行歌曲《對面的女孩看過來》,狼頭飾一隻,鋼琴一臺。

活動過程:

一、故事匯入

昨天晚上老師做了一個夢,你們猜我夢到了誰?(兔子、狼)

它們倆在一起會說什麼?

二、熟悉歌詞

1、狼說:“別看我長得很可怕,其實我很可愛”(按節奏說歌詞)

兔子說:“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看來看去你都是個大壞蛋, 我想了又想,我看了又看,做朋友的是還真難辦。”

2、幼兒重複說說歌詞。

三、熟悉樂曲

1、 小朋友真能幹,現在我們要用兔子和狼的故事玩唱歌的遊戲。歌詞就在故事裡,曲子在哪兒?請你們聽琴聲,你聽過這首曲子嗎?(老師彈“對面的女孩看過來”樂曲)

2、 你們聽過這首曲子嗎?是誰唱過的?(任賢齊唱的流行歌曲)

3、 什麼是流行歌曲?我們也來編一首自己的流行歌曲好嗎?

4、老師編出第一句:“對面的兔子看過來,看過來,看過來 ”

幼兒編唱:“別看我長得很可怕,其實我很可愛。”(老師提示:兔子怎麼說的,也編編看?)幼兒接著編唱:“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看來看去你都是個大壞蛋,我想了又想,看了又看,做朋友的事還真難辦。”

5、老師彈琴,幼兒演唱自己編的歌曲。(討論:最後一句歌詞可不可以用說唱的形式說出來?“做朋友的事還真難辦”)

四、遊戲活動

1、老師戴上狼頭飾問:“我是一隻改好的狼,你們願意和我做朋友嗎?請用歌聲告訴我!(老師唱狼說的話,唱完後小朋友接唱兔子說的話)

2、唱完整首歌曲,問幼兒:你們為什麼不願意和我做朋友?(老師假裝把自己的尖牙齒拔掉,再和幼兒對唱一邊歌曲。)問:你們現在願意和我做朋友了嗎?

3、和聽課的客人老師玩對唱的遊戲。

問:客人老師,我們今天真高興,你願意和我們玩兔子和狼的遊戲嗎?你想扮演什麼?(和客人老師對唱幾遍,在最後一遍時,客人老師答應做朋友,歌詞最後一句改唱為“做朋友的事真好辦。”

五、隨機教育

在平時的生活中你的朋友、同伴有了小缺點,要給機會讓別人改過,這樣你的朋友會越來越多,好嗎?

活動反思:

在活動的最後的反思環節中,兔子和狼都在訴說著他們的快樂。這也是本次活動的價值實現。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比較關注的是表達,彷彿總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在說別人的事。這次活動我們希望幼兒用自我捲入的方式參加反思,幼兒的反思是在他們自己感動的基礎上獲得的,而且,這種感動來源於幼兒的親身體驗與經歷。

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2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節奏,用身體表現乘坐汽車時上下顛簸的動作。

2.通過練習,整理旅遊路線圖,根據路線圖提示,做出顛簸,左轉右轉上坡下坡,進隧道出隧道的動作。

3.收集線索,匹配通行密碼,感受穿越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環境準備:23名幼兒坐成三排,模仿公交車的座位。每個孩子衣服或者褲子要有口袋。

2.材料準備:路線拼圖 ppt 通行證 音樂

3.經驗準備:有坐車外出的經驗,知道遇到顛簸身體會怎樣

活動過程:

一、情境匯入,交代故事

有一輛旅遊巴士帶著一群旅客出去旅遊,一路上非常的顛簸,顛得頭都暈了。他們左轉右轉、上坡下坡、進隧道出隧道,最後到達終點。

現在我是這個巴士上的乘客,請你們仔細看看我都做了哪些動作,都代表什麼意思。(教師示範)

二、幼兒學習動作

1.師幼總結歸納所有動作要素。

師:我這個乘客都做了哪些動作啊?

2. 邀請孩子們一起當巴士乘客,一起旅行。

師:這次你們跟我一起也是這個巴士的乘客,一起去旅行好嗎?(表演1)

3. 提出“旅行地圖亂了,請幼兒幫忙擺整齊”的任務,請幼兒帶著任務再次觀察教師動作並跟做。

師:既然是要去旅行,就得備好地圖。韓老師本來是有一張旅行地圖的,

可是不小心被我弄亂了,你們願意幫我把地圖還原嗎?

4. 調整分歧,最後確定正確的地圖。

師:一起跟音樂要檢驗一下這樣地圖是不是正確的。(表演2)

5. 改變坐姿為站姿。

師:如果車上的座位沒有了,我們只能站著,手拉住手環把手。(表演3)

三、遊戲

1.幼兒改變座位,變成真正的旅遊巴士。

師:老師在這邊,你們的椅子要怎麼樣?

師:我們坐的不是普通的巴士哦,它是一輛神奇的巴士,每一次進入隧道後,都會穿越到一個地方,找到一個線索,在圖上找到和線素一樣的東西就會得到通行密碼,誰的通行證和通行密碼一樣,誰就是下一次穿越的人。其實韓老師就是第一位穿越的人。我獲得了一張線索卡片(小豬佩奇)。

2.加入孕婦角色,傳遞幼兒正確價值觀,累加有人站著有人坐著,讓座等遊戲體驗。

師:有一位新的乘客也要上車了,(教師扮演孕婦),我們該怎麼做呢?(讓座)那車子的空間有限,那有些乘客就得站著了。

3. 在遊戲過程中猜猜誰不見了,誰穿越了,一次調動幼兒遊戲興趣。

師:老師穿越到哪裡去了?我們一起把老師喊出來。

4.孩子穿越遊戲一次。

5.收集到線索後,完成最後一次穿越。

活動反思:

活動一開始就讓孩子體驗到了音樂活動的樂趣,跟著特有節奏感的音樂歡快的乘坐巴士去旅遊,興趣高漲。穿越環節也是亮點,結合現在的流行因素,把整節課推向另外一個高潮。但是在加入孕婦穿越時,問到孕婦上車沒有座位了我們應該怎麼坐時,孩子們沒有一點回應,都沒有讓座的意思。最後在的鼓勵下還有有不少孩子願意給孕婦讓座,傳遞幼兒正確的價值觀。到最後一個環節了孩子們還是意猶未盡,沒有輪到自己穿越,所有作為一個延伸環節,課後我們繼續穿越。

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3

活動目標:

1. 感受歌曲中活潑愉悅的情緒,學習按歌詞內容創編動作。

2. 認識休止符,能完整正確地學唱歌曲。

3. 體驗與同伴一起表演的快樂。

4. 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 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節奏卡 X X O | X X O | ,與歌詞相對應的圖譜

活動過程:

一、活動匯入

T: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種瓜》的歌曲,請大家來欣賞這首好聽的歌曲!

二、欣賞歌曲,熟悉歌詞

1. 教師彈唱第一遍歌曲

T:這首歌裡面種的是什麼瓜?

2. 再次欣賞第二遍歌曲(放慢一些節奏,可清唱)

T:你最喜歡哪一句歌詞?(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譜)

3. 第三次欣賞

教師將圖譜按照歌詞順序排列,並依次提問:是誰種的瓜?在哪裡種的?我是怎麼種的?最後結了個什麼?抱得動嗎?(結合畫面,鞏固歌詞)

藉助圖譜,幼兒跟念歌詞2遍

三、學唱新歌

1. 教師彈唱歌曲,幼兒嘗試著跟唱(要求能連貫地跟唱)

2. 重點示範休止停頓處

出示節奏卡 X X O | X X O |,找出有休止符的歌詞。

T:老師發現很多小朋友都將休止符給忽略掉了。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句,休止符藏到哪兒去了?

教師輕唱“大南瓜呀大南瓜,抱呀,抱呀,抱呀抱不下”。(拍手)

T:休止符藏到哪兒去了呀?

重點練習“抱呀,抱呀”這句,注意唱出休止符。(拍手+拍膝)

3.完整演唱,再分男、女生唱

四、歌曲表演

1. 創編動作

教師彈唱歌曲後

T:小朋友們唱得都很棒,那現在老師請你們動動腦筋,你覺得哪幾句歌詞我們可以給它配上動作?

根據歌詞內容(關鍵詞:澆水,看它,發芽,開花等),幼兒試著創編表演動作。

T:老師看見許多小朋友都想出了適合的動作,讓我們一起分享一下。

教師請幼兒上來表演,選取較好的動作,根據歌詞有節奏地做動作。

教師完整地進行歌曲表演,幼兒跟隨。

2.表演歌曲

教師扮演“瓜”,幼兒扮演“小朋友”進行表演;第二次互換表演。

將幼兒分為兩大組,分別扮演“小朋友”和“瓜”進行歌表演;第二次互換表演。

活動反思:

整體將課程教案預設內容上下來了,但是之後的表演環節有點混亂。其中在出示休止符的環節有些停頓(頓時忘記接下來的環節是什麼了),當我的是種瓜的人,幼兒是瓜時,我們配合地不錯,沒想到幼兒都會自覺地蹲(趴)下來當小種子。但是接下來互換角色的時候,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所有幼兒都跑過來給我(做瓜)的來種,導致幼兒擁擠甚至有了碰撞摔倒的事件發生。沒有合理地想到,並良好的改正。

今天有特級教師來班裡,所有在教室點評中除了我們的主班老師鄭老師外,還有其他三位特級教師的評課。

總體來說還是很不錯的,尤其是開頭,很簡略顯得緊湊。並且在唱歌的時候一直是面帶笑容的,精神很飽滿。若是表演環節可以緊湊一點,那麼整堂課相對於實踐的學生來說還是很不錯的,值得小表揚一下。

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4

活動背景:

在進行有關“馬”的主題活動時,為了進一步促進幼兒加深對馬的認識,我結合了二胡獨奏曲《賽馬》進行音樂欣賞活動,它是我國著名的民樂樂曲,不失為幼兒音樂欣賞的好教材。我將一首結構比較複雜的器樂曲詮釋成特定的情景表演,讓幼兒去了解它、接納它、表現它,運用多通道參與理論的方式,讓幼兒通過欣賞、律動、打擊樂演奏活動讓幼兒自發的投入到聽、說、想、做、演的活動中來,進行探索性、創造性的學習,從而生成本課題。

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木偶表演,欣賞樂曲《賽馬》,根據音樂形象和情緒,`用筷子隨節拍較投入地進行表演。

2、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和提供的材料,積極探索嘗試用筷子不同的敲擊方式,並探討其他樂器如何進行合理的匹配,創造性的表現自身對音樂的感知。

3、培養幼兒對欣賞樂曲的興趣及對民族音樂的喜愛。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四種顏色(紅、黃、白、黑)的木偶馬飾,二胡曲《賽馬》,共四組幼兒人手兩把筷子,串鈴,圓舞板,小鈴,實物二胡。

活動過程:

一、 情景匯入

老師:在一片美麗的大草原上奔跑著四匹駿馬,一匹紅馬、一匹黃馬、一匹白馬、還有一匹黑馬(相繼出現馬飾),看----它們來啦!(兩位老師手持馬飾,隨樂進行木偶操作)幼兒邊聽樂曲,邊欣賞木偶表演。

二、 分析音樂,將音樂情境化。

<1>師幼討論:剛才的音樂聽了有什麼感覺?你們看到它們在幹什麼?幼兒回憶剛才的情景表演,討論音樂情節。在此基礎上教師小結:對,剛才小朋友看得很仔細,聽得很認真。這首音樂聽上去很歡快、奔放,表現了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群馬飛奔,你追我該的動人場面。

<2>再次欣賞音樂根據特定的音樂形象,創編、記憶動作順序。老師:四匹馬是如何你追我趕的?幼兒討論,教師小結:樂曲開始,四匹馬一同快速奔跑→慢跑→紅馬首次領先→黃馬又次領先→白馬又跑到黃馬的前面→黑馬又超過了白馬→紅馬、白馬兩兩領先→黃馬、黑馬又共同領先→一起奔跑衝刺→反覆一次→到達終點,拉住韁繩“籲——”(全曲結束)

三、幼兒根據音樂情節大膽表現音樂。

<1>教師示範隨樂用筷子敲奏。

<2>幼兒根據顏色分組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

① 教師:你應該表演什麼顏色的馬?為什麼?幼兒:我坐的是紅色的椅子,就扮演紅色的馬。

② 教師:你怎樣表演馬在奔跑?

幼兒1:我可以象騎馬的叔叔那樣揮鞭;

幼兒2:我可以喊“駕——”

<3>幼兒聽音樂,分組用筷子演奏。

① 看指揮演奏:一起走(敲)→紅馬敲→黃馬敲→白馬敲→黑馬敲→兩匹兩匹輪流走(兩組輪流敲奏)→一起奔向終點衝刺(四組齊奏)→拉住疆繩,樂曲結束(幼兒筷子上舉,作歡呼狀)

② 教師:怎樣使你的筷子敲得好聽?

幼兒1:要合著節拍敲;

幼兒2:帶上手腕敲得好聽!

③ 教師:剛才我們是使用兩把筷子對敲,還可以怎麼敲?

幼兒1:我可以將筷子在椅背上敲;

幼兒2:我可以在椅子的兩側敲;

幼兒3:我可以在地板上敲。

④ 根據筷子不同的敲擊點幼兒再次分組演奏。

⑤ 教師:你還想扮演什麼顏色的馬?(交換位置演奏),提出要求:老師指揮重拍時,你要把重拍敲出來!

<4>探討其他樂器的匹配。

① 教師出示小樂器:圓舞板、小鈴、串鈴。手持木偶馬飾:剛才四匹馬奔跑時,哪裡發出聲音?哪種樂器最象馬鈴聲?(串鈴)加在單獨演奏,還是集體演奏的地方?(集體);哪種樂器最象馬蹄聲?(圓舞板)加在單獨演奏,還是集體演奏的地方?(單獨)

② 各請兩位幼兒分別加奏串鈴和圓舞板,全體幼兒共同演奏。

四、小結:

今天我們大家共同欣賞了我國著名的民樂樂曲《賽馬》,它是由絃樂器二胡演奏的,好聽嗎?下次老師再次帶領你們欣賞優美的二胡曲!(出示二胡實物,讓幼兒摸一摸,看一看,聽一聽)。

活動反思:

二胡獨奏曲《賽馬》的旋律難快、奔放,較形象地表現出在一望無邊的大草原上群馬飛奔、你追我趕的動人場面。聽了這首樂曲後,給人以振奮、鼓舞。二胡的音色及相應的演奏技巧如:撥絃模擬馬蹄聲,將樂曲所表達的音樂形象及歡快的情境充分地表現出來,樂曲的結構較工整,一氣呵成,非常的連貫流暢,具有較高的欣賞價值。

在進行有關“馬”的主題活動時,可結合二胡獨奏曲《賽馬》的音樂欣賞,不僅促進幼兒進一步加深對馬的認識,而且從對音樂的感受理解及想像中產生出有關馬的審美認知及審美情趣。

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5

活動目標

1.嘗試用繪畫的形式創編部分歌詞,並大膽演唱。

2.喜歡創編歌詞活動,體驗創編的樂趣。

3.感受、表現溫暖的友情。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故事掛圖四幅。若干呼啦圈(做烏龜殼)。勾線筆、畫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回憶歌曲。匯入創編

師:我們一起來聽一首熟悉的歌曲.猜猜它的歌名叫什麼?烏龜媽媽和它的寶寶在做什麼?

師:我們一起來玩兩隻烏龜的遊戲。

(幼兒在熟悉的音樂旋律及教師生動豐富的肢體動作帶動下,再次感受音樂,並能隨著音樂再現不同母愛的表達方式.或抱一抱,或親一親……積極地予以情感迴應。)

師:我們小朋友的健康成長不僅需要媽媽的愛。而且需要朋友之間的友愛。我們每個人都有好朋友,你和好朋友在一起會做什麼呢?

幼:我會和好朋友一起眺舞、一起去打籃球、一起分享食品、一起看圖書、一起玩玩具……

(設問式的情感交流,目的明確,引發幼兒情感共鳴,將親情遷移到友情,過渡自然。)

師:相同的旋律換上新詞就是一首新歌,今天我們把《兩隻烏龜》改編成新歌《兩個好朋友》,把你和好朋友一起做的開心的事情編唱到新歌裡。

2.編歌詞

幼兒根據旋律畫出自己創編的歌詞。

教師巡視並指導:瞭解幼兒繪畫內容;幫助幼兒按節奏(xx xxIx一)規範、整理歌詞。

(由於口頭創編容易忘記歌詞,所以讓幼兒嘗試用畫歌詞的方式記錄創編的部分歌詞。在音樂旋律伴奏的引領下。每位幼兒都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與好朋友之間相處的生活情景,思維活躍,創編出不同的歌詞,如,我們一起來把舞兒跳、我們一起去看故事書、我們一起分享水果吃、我們一起去爬九峰山……幼兒邊唱邊畫,獲得了創編歌詞的好方法。)

3.集體演唱 看圖完整演唱幼兒創編的歌詞。

附:創編歌曲:兩個好朋友(原曲調為D調.幼兒適宜曲調為C調)

4.幼兒找朋友共同表演歌曲內容。

(幼兒結合圖文、繪畫及其節奏的暗示。自主學習改編歌詞。在寬鬆、自主、愉快的學習氛圍下,幼兒越編越自信.越編內容越多,為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兒提供了大膽創造並體驗成功與快樂的機會。孩子們通過與同伴的合作表演,增進了相互間的友誼,並運用肢體語言表現同伴間的相親相愛,體驗合作表演的樂趣。)

活動反思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幼兒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產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願望。愛好音樂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樂活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慾望,使其產生愉快的情緒,充分發揮想象,表現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和創造。

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6

活動設計背景

班上的孩子喜歡玩過家家的遊戲,經常幾個孩子在一起扮演角色互動,根據幼兒的喜歡開設這節音樂課,讓幼兒體會媽媽對寶寶的愛。

活動目標

1、感受搖籃曲優美恬靜的旋律和親切深情的情感,體會其中包含的媽媽對寶寶的愛。

2、學習用輕柔的連貫的聲音有感情的演唱。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孩子能夠用優美的聲音進行演唱,體會媽媽對孩子的愛

活動準備

1、自制大夜景圖一張

2、課件

活動過程

1、複習舞蹈《快樂的小豬》,調動幼兒愉快的情緒。

2、欣賞《搖籃曲》的旋律,初步感受歌曲性質。

剛才小朋友們跳的《快樂小豬》真好看,你們跳《快樂小豬》時是什麼心情呀?(快樂,高興)

噓:小朋友們聽,誰在睡覺呢?

出示課件

小寶寶在睡覺呢!小寶寶睡覺時要聽到我們這麼吵,一定睡不著了,那睡覺的時候應該聽什麼樣的音樂呢?(幼兒自由回答)

小結:睡覺時應該聽悠美的,恬靜的,舒緩的音樂。

應該聽《搖籃曲》

幼兒欣賞《搖籃曲》,出示夜景圖。

小結:這是一首4|4拍子的歌曲,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四拍,它的強弱規律是強

弱 次強 弱

3、幼兒學唱歌曲《搖籃曲》

請幼兒跟教師完整學說歌詞一遍,跟著節奏說歌詞一遍。

完整學唱歌曲,利用圖片幫助幼兒記憶歌詞。

4、小結:小朋友唱的真好,今天我們學習了一首《搖籃曲》,其實《搖籃曲》不止是這一首,還有許多風格不同的《搖籃曲》,非常非常好聽,小朋友想聽嗎?

5、音樂欣賞 東北民歌《搖籃曲》

教學反思

利用多種方法引導幼兒欣賞感知《搖籃曲》。

改進:第一次範唱時拍手容易分散注意力,安靜的聽能記住歌詞,帶要求聽。

個別幼兒沒有關注到。

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7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的內容,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

2、學習用歌聲、動作和繪畫表現自己的認識和想象。

3、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4、感知樂曲的旋律、節奏、力度的變化,學唱歌曲。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重點:幼兒活動中各方面能力的培養。

難點:幼兒對活動參與的積極性。

活動準備

1、主題活動錄音帶,錄音機一臺。

2、每個幼兒主題活動圖畫書《數星星》一冊

活動過程

1、猜謎語。

教師說出月亮的謎面:“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剪刀。”鼓勵幼兒根據謎面表達的意思猜出謎底。”引導幼兒思考:彎彎的月亮像什麼?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說出自己的想法。

2、學唱歌曲。

(1)教師完整的演唱歌曲《小小的船》1-2遍,讓幼兒說一說自己聽到了那句歌詞,歌曲裡唱了什麼,幫助幼兒初步瞭解歌詞內容。

(2)請幼兒翻看主題活動圖畫書《數星星》第22頁,教師播放歌曲錄音,讓幼兒傾聽。提問:“聽著這段音樂你想到了什麼?這段音樂給你的感覺是怎樣的?”引導幼兒想象在安靜的夜晚,坐在月亮船上的感覺。

(3)再次播放歌曲錄音,讓幼兒逐漸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詞,鼓勵幼兒跟唱,感受三拍子歌曲舒緩優美的特點。

(4)鼓勵幼兒嘗試創編相應的舞蹈動作,並讓幼兒跟著音樂進行表演。

3、繪畫活動。

教師播放音樂錄音,引導幼兒想象自己坐在月亮船上的情景,鼓勵幼兒通過繪畫形式表現出來。繪畫時提醒幼兒應注意月兒彎彎和船頭翹的特點。

活動反思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幼兒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產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願望。愛好音樂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樂活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慾望,使其產生愉快的情緒,充分發揮想象,表現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和創造。

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8

設計意圖:

我們班的孩子聽力有時真讓人感到驚訝,平時聽到錄音機裡放的音樂,大夥兒都會自言自語的相互討論說:“這個是XX樂器的聲音”“這個聲音像XX”等等,偶爾也會跟著音樂手舞足蹈起來,節奏感相當不錯。傳統的節奏活動,多是教師根據既有的節奏譜,準備相應的樂器,教孩子打節奏,為此,我設計這節課,把這些活動都交給孩子們,讓他們自主探索,找出適合各種小動物的伴奏樂器,教師靈活,有效的引導來提高幼兒的演奏技巧,讓孩子們再次享受到節奏活動給他們帶來的樂趣,並對樂器有更深的認識和了解。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的風格,激發幼兒配樂的興趣。

2、培養幼兒自主探索意識,選擇適當的樂器為動物伴奏。

3、感知樂曲的旋律、節奏、力度的變化,學唱歌曲。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課件《小老鼠和大獅子》

2、樂器:雙響筒、小鈴、圓舞板、沙球等若干

活動過程:

一、匯入部分

1、聽雙響筒節奏帶幼兒進活動室

師:“讓我們踩著樂器的節奏出發吧。”(幼兒坐到位置上)“剛才老師用了什麼樂器?”“以前你們還見過那些樂器?”

2、玩聽聲音猜樂器的遊戲

師:“下面我們來玩一個聽聲音猜樂器的遊戲,好嗎?”

“聽,這是什麼?”(幼兒想象)

3、複習《歡迎曲》

(1)這些樂器你們都會玩嗎?

(2)幼兒選一樣自己喜歡的樂器。

(3)師生齊奏《歡迎曲》

二、基本部分

1、看動畫片,瞭解故事內容

師:“小朋友你們演奏的真棒,為了獎勵你們,老師請你們看動畫片。”

(1)播發課件《小老鼠和大獅子》幼兒邊觀看,教師邊提問:

師:“看,這是哪兒?(大森林)

“森林裡住著誰?(馬、鳥)”

“還有誰?(大獅子)

“它怎麼走路的?誰來學一學”。

“看,它在幹什麼?”(大吼)請一位幼兒學一學。

“這麼可怕的獅子,小動物聽了會怎樣?”

(幼兒猜測)“都嚇跑了。”

(2)繼續看課件,提問;“獅子會一直這樣神氣嗎?

“它怎麼了”(被網網住了)

“小動物會來救它嗎?(幼兒猜測)”哦,一群勇敢的小老鼠跑來救它的,它們怎麼救的?(把網咬破了)

2、根據小動物特點選樂器

(1)聽故事錄音

師:“老師把這個動畫片編成了故事,想聽嗎?

(2)為小動物選樂器

師:“小動物想請你們為它們配樂呢!

你們願意嗎?

大獅子用鼓和鈸來演奏

小鳥用小鈴來演奏

小馬用雙響筒來演奏

小鴨用圓舞板來演奏

小老鼠用沙球來演奏

(3)看大螢幕一起練習演奏

大獅子(鼓)XXXX

(鈸)XXXX

小鳥(小鈴)X

小馬(雙響筒)XX X XX X

小鴨(圓舞板)X X X X

小老鼠(沙球)XXXX XXXX

(4)聽故事為小動物配樂

幼兒演奏,教師指揮

3、請幾名幼兒表演小動物,進一步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演奏完畢,評選最佳小演員和最佳小樂手。

三、結束部分

師:“這節課,老師對你們的表現非常滿意,聽聽小動物要對我們說什麼? 放錄音。

師:“老師也希望你們好好學本領,成為真正的演員或演奏家,好嗎?我們跟小動物再見吧!”

聽音樂走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音樂的魅力在於能給人們一個馳騁想象的空間,用音樂開啟幼兒想象的閘門,培養他們發散性思維能力,使他們學會以審美的態度感悟人生。教師是音樂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是溝通幼兒和音樂的橋樑。建立新型的師幼關係,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成為幼兒的合作伙伴,做到師幼互動,創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

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9

活動的生成原因及背景:

目前,幼兒園音樂教育仍然側重於“雙基”教學,在音樂教學中較注重培養幼兒唱歌、跳舞學的能力,忽略了對孩子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而今,音樂教育提倡適應兒童個性,擴充套件創造性經驗的音樂欣賞教育,美國音樂教育家穆賽爾提出:“音樂教育就是欣賞教育,就是為了欣賞而進行的教育”。這種新的教育理念給予我極大的啟示。於是我在音樂角投放了音樂形象生動明顯的樂曲《賽馬》、《小白船》、《真假娃娃》等,留意孩子們對這些音樂的反應,注重蒐集捕捉來自孩子們的資訊。我驚喜的發現他們對音樂的反應是不由自主的。就連平時音樂活動中不積極的孩子也被吸引了過來;他們隨音樂或快或慢,或高興或悲傷,或真實或詼諧地表達著自己對音樂的理解。雖然每個孩子的動作不同,但從表情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大致的感受都是相同的。其間,音樂象根無形的指揮棒,混合著空氣調控著我及每位孩子。

捕捉到的資訊:

a、大班孩子已經有了較強的音樂感受力與表現能力。

b、孩子們在平時的生活、遊戲中已經接觸、感受到了一些生動、明快的音樂形象。他們對這種寬敞的活動形式,思維方式,無限放大的想象空間特別感興趣。

設計思路:

這首曲子是一首世界名曲,音樂形象鮮明,生動,曲調轉換對比強烈,易於幼兒理解、感受,並運用不同肢體語言動作來表達音樂所表現的情緒,情感,並引領幼兒展開想象,在遊戲中感悟音樂元素,感受優美音樂所帶來的意境美。

活動目標:

1、感受和體驗音樂中不同節奏,不同樂器所表達的音樂形象,並運用身體動作來表現音樂內涵。

2、體驗在音樂變化時及時控制和轉換自己的情緒、動作,培養對音樂欣賞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動物狂歡節》CD,多媒體課件

2、動物頭飾、森林環境創設

活動過程:

一、分段引導幼兒傾聽音樂、初步用身體動作,語言表現音樂形象。

1、森林裡舉行動物狂歡節啦,瞧,蹦蹦跳躍的袋鼠,調皮靈巧的小鳥,慢慢走路的烏龜,還有各種可愛、憨厚的動物們踩踏著或重或輕的步伐,好快樂的前進著,第一個出場的是驕傲尊貴的………(音樂開始)

師幼圍坐成半圓,師用生動的語言描述來引導(激發幼兒產生繼續傾聽的願望)

2、小朋友們剛才聽到哪些動物走來了?

師:它們怎麼來的?學一學,做一做

幼兒:自發表演自己喜歡的音樂形象。(師幼一起互動為後面的自發表演打好基礎)

二、音畫合壁,進一步感受、體驗音樂,師幼用動作表現對音樂的理解。

1、課件與音樂、同步播放,進一步感受音樂。

① 你們聽到音樂、看到出場的動物,讓我們學學它的樣子,看看誰最像?

② 老師與幼兒一起學小鳥,烏龜等,並用生動的語言渲染氣氛。

③ 你想當獅王、小鳥、小兔還是大象呢?

師:大獅王邀請我們去森林裡參加動物狂歡節,可是要我們隨著剛才的音樂,邊表演邊去,我們能不能做到呢?

2、顛倒音樂播放順序,讓幼兒用動作、表情表現出來,幫助幼兒感受理解音樂形象,並更準確的記憶音樂。

大象一小鳥一小兔一獅王

④ 逐段分析音樂,表演音樂,師身心投入地融入表演動作並帶動幼兒投入其中。

⑤ 師:這些動物中誰走路最快。

師:誰走得最慢?誰走得最輕?誰的步伐又是最重的?

(這樣通過對比,讓幼兒充分理解不同輕重緩急的音樂可表現不同動物形象,還可幫助幼兒記憶音樂的不同節奏,不同情緒,不同旋律)

三、身臨其境,分角色投入表演

1、教師帶幼兒自選角色並戴上頭飾,按音樂形象順序走入事先佈置好的森林,去參加動物狂歡節。

師:現在我們扮演自己喜歡的動物,聽到音樂後按順序排隊走進大森林

幼:戴頭飾

師:看看誰的耳朵最靈,可不能聽錯喲

1、播放完整的音樂,師幼表演

2、聽音樂,按自己的角色隨意做合適的動作,隨大獅王到室外去做遊戲。

反思:

這是將經典音樂具體作為幼兒欣賞的遊戲活動的一個很好的嘗試。可是將遊戲自然滲透在音樂教育的情境中,使幼兒在積極愉快的情緒狀態下參與音樂活動,不僅是一個觀念問題,也是一個技術問題。根據許卓婭教授一種全新音樂教育的評價理念,價值第一,情境第二,策略第三。我將試用這樣的理念來評價活動。

首先,通過這個活動目標,設計者主要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理解音樂的不同情緒、節奏、強弱,並運用身體動作表現出來,感受到音樂的美,體會音樂的樂趣,真正做到呼吸音樂,讓音樂動起來,幼兒表現欲得到了釋放,感受理解力增強了。

其次,在本活動中,設計者先創設了極具審美的音畫合壁的意境,幫助幼兒從聽覺,視覺運動覺來欣賞理解音樂,然後創設森林環境,讓幼兒做森林的主人去參加動物狂歡節,這使幼兒走進音樂,融入音樂發生了質的飛躍。展現了一幅極具動感的大自然境界,這使人們深切感受到:理想的音樂教育活動應該是以審美感動為基礎。

本活動最大限度地留給幼兒想像的空間,教師主導地位體現的恰如其分,始終傳遞了這樣一個資訊,我是多麼享受這個音樂,多麼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多麼享受因走進音樂而帶來的樂趣!

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10

教學目標:

1.理解歌詞,用抒情愉悅的聲音唱出歌曲中美好的情感。

2.喜歡為歌曲創編新歌詞,享受創編新歌詞所帶來的愉悅情緒。

3.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教學準備:

1.圖片。

2.已有觀察秋景的經驗。

3.音樂《太陽喜歡》,鋼琴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上次我們去秋遊,在田野裡你看到了什麼? 走過水果攤位時,你看到了哪些水果?

二、學唱歌曲

1.欣賞第一遍 老師把看到的景色編成了一首歌曲,我們一起來聽聽。 你聽到歌曲裡面都唱了什麼?引導幼兒回答出歌曲裡面的相應歌詞。

2.原來太陽喜歡誰,就會送給它漂亮的顏色(出示圖片)

3.聽老師來唱一遍 你覺得你一句唱的最特別,一起練一練。

4.我們也來唱一唱 看到這麼多美麗的景色,你的心情怎麼樣?應該用什麼樣的聲音來唱?

5.分角色演唱歌曲,並提醒幼兒用抒情的愉悅的聲音來唱

三、創編歌詞

1.除了歌中唱的,太陽還會喜歡誰?送它什麼顏色呢? 幼兒說到的,教師就在白紙上簡筆記錄下來

2.再集體唱一唱

3.請個別幼兒自己創編,並且嘗試自己唱出來 創編4句為一組,集體完整的唱一遍

4.給歌曲取一個好聽的適合的名字,師幼集體討論得出“太陽喜歡”。

四、活動延伸

剛才是老師幫忙記錄了小朋友創編的句子,接下來小朋友自己去座位旁用勾線筆在白紙上畫下太陽喜歡誰,送它什麼顏色。然後拿著圖譜去唱給你的好朋友聽。

教學反思:

本活動是課程中的一個藝術活動,我瞭解到孩子對各類蔬菜和水果有了初步的認識,於是我把目標定位第一條是理解歌詞,用抒情愉悅的聲音唱出歌曲中美好的情感。第二條是喜歡為歌曲創編新歌詞,享受創編新歌詞所帶來的愉悅情緒!同時這第二條也是本次的重點,鼓勵孩子在學唱的過程中感受歌曲的曲式,並大膽的進行創編新歌詞,從個別幼兒創編集體演唱逐步提升到個別幼兒能獨立用歌曲的旋律演唱新歌詞。通過這有趣的編一編、唱一唱活動,加深孩子對水果和蔬菜的認識,喜歡上音樂活動。

整個活動都是以孩子為主體,抓住孩子的興趣點,順暢的過渡每個環節,保證孩子輕鬆愉快的活動著,掩去了教授的痕跡。第一環節老師幫助他們回憶秋遊的情節,孩子能很快說出那天的所見所聞,重點說了看到的許多水果和田野中的蔬菜,這環節是為下面第三環節自編歌詞做好鋪墊。第二環節在欣賞老師按見聞編的新歌,從而引起孩子的興趣,自然而然的跟著老師一起學唱,在這不露痕跡的過程中孩子很快學會的新歌。

第三環節考慮到中班孩子記憶能力的特點,我借用簡筆畫的形式,幫助孩子及時記錄下創編的新歌詞,這樣相對降低了自編自唱的難度。孩子在想到新歌詞後,嘗試唱時,能夠憑藉圖形幫助,直接演唱整首歌曲,而不需要一邊唱一邊回想自己剛才創編的歌詞。通過這樣的形式,孩子輕鬆體驗到自己創編新歌的樂趣,在愉快的活動中把老師預設的重點自然掌握,減輕孩子學的壓力。

同時也激發了孩子的興趣,後來在孩子都爭搶著創編新歌詞的高漲熱情中結束本次活動,並順暢的把孩子的熱情延續到下面的延伸活動中。最後延伸活動中孩子能很快的畫出自己想到的新歌詞,高興的輪流唱給老師聽,主動去唱給好朋友聽。

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11

活動目標

1.積累一定的音樂語彙,鼓勵幼兒大膽嘗試運用語言、動作、打擊樂伴奏,感受樂曲的結構、性質及樂曲所蘊藏的內涵。

2.發展幼兒感受音樂的能力,激發幼兒在嘗試活動中提高對音樂欣賞的興趣。

3.培養幼兒熱愛、尊重媽媽的情感。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錄音機一臺、樂曲磁帶幾盒、畫有“小鳥愛媽媽”幻燈片若干幅、打擊樂器若干。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幼兒在歡快的音樂聲中進入活動室,根據不同音樂,嘗試創編短小的問候曲,激發幼兒對嘗試活動的興趣。

師:看,我們來到了美麗的小樹林裡,這兒有好多朋友在歡迎我們,聽,誰在向我們問好!(鼓勵幼兒多編幾句)

例:出示小鳥頭飾,放鳥兒叫錄音,幼兒唱歌。

(歌詞:我聽見鳥兒在喳喳叫大家好!)

二、欣賞音樂《小鳥愛媽媽》

師:小樹林是鳥兒們的家,鳥媽媽很愛自己的孩子,辛辛苦苦養育小鳥,小鳥也像小朋友們一樣很愛自己的媽媽。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很好聽的曲子,說的就是小鳥愛媽媽的事。

1.幼兒完整聽樂曲,鼓勵幼兒大膽想像,引導幼兒嘗試語言或動作,描述聽了音樂後的初步感受。

師:請小朋友仔細聽音樂,可以隨音樂自己編動作,注意聽完後告訴老師,聽了這首音樂你有什麼感受?小鳥和它的媽媽好像在幹什麼?

2.結合觀看幻燈,再一次欣賞樂曲。

逐段分析樂曲的結構以及所表達的美好情感,啟發幼兒說出這首樂曲由三段體組成,鼓勵幼兒大膽嘗試用語言描述,結合動作表演來分析,表達樂曲的結構性質、情感內容。

(1)欣賞第一段音樂。

師:聽了這段音樂後,你感覺如何,你好像看到了什麼?請用動作表演出來。

小結:這段音樂歡快活潑,好像看到了小鳥和鳥媽媽在小樹林裡幸福、快樂地生活著。

(2)欣賞第二段音樂。

師:你覺得這段音樂與第一段音樂有什麼不同,你覺得好像發生了什麼事,如果你是小鳥,你會怎樣照顧生病的媽媽。

小結:這段音樂平穩、低沉,講的是鳥媽媽病了,小鳥細心照料、關心媽媽。

(3)欣賞第三段音樂。

師:這段音樂聽了後有什麼感覺,我們用動作把你好像看到的事表演出來。

小結:這段音樂優美抒情,鳥媽媽恢復了健康,帶著小鳥在樹林裡又過起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3.嘗試用動作,鞏固對樂曲的樂段、樂句的認識,嘗試用樂器演奏。

(1)師:請大家為樂曲編幾個動作,每段音樂編一個動作,第一段每句在重拍上拍一下手,表示鳥兒們在小樹林裡快樂地生活著;第二段用手指做小鳥嘴,拍一下手,表示捉蟲子喂媽媽;第三段一小節音樂做一個鳥兒飛落動作,表示鳥媽媽恢復了健康。

(2)嘗試用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

師:現在我們要用打擊樂器為這首樂曲伴奏了,想一想每一段音樂用什麼樂器演奏最合適。

三、第四個嘗試活動,即興舞蹈《小鳥愛媽媽》

師:小鳥多愛媽媽呀,我們小朋友也像小鳥一樣愛媽媽,我們對媽媽說:媽媽您辛苦了,我們已經長大了,您歇會兒吧!

請大家跟著音樂把自己會做的事表演出來。

活動反思

此次音樂活動是創新的,給予孩子的是全新的體驗,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師精心設計活動過程是音樂教學與否的關鍵所在,只有教材的處理和教學設計充滿趣味性,這樣才能吸引孩子主動學習。

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12

活動目標:

1.欣賞音樂,能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張望的動作,較形象地做出小老鼠吹泡泡糖及泡泡糖粘在身體不同部位的動作。

2.通過語言、圖譜及教師動作的提示,跟隨音樂合拍準確地做動作。

3.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音樂、圖譜、泡泡糖盒子。

活動過程:

一、欣賞音樂,激發幼兒想象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段音樂,是有關於小老鼠和泡泡糖的`。

2.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音樂吧!

3.激發幼兒想象音樂中的小老鼠與泡泡糖之間發生的事。

二、結合圖譜,熟悉音樂

1.我們再來聽一聽,看一看吧!

2.教師一邊放音樂一邊演示圖譜。

3.幼兒再次欣賞。

4.教師講述:原來小老鼠乘媽媽睡午覺的時候,悄悄地溜出去玩,你們看!

三、欣賞音樂A段,嘗試表演小老鼠走和東張西望的動作

1.教師邊演示圖譜,邊講述:小老鼠東跑跑,西看看。

2.請個別幼兒示範。

3.我們大家一起來試試吧!

四、欣賞音樂B段,進行遊戲

1.小老鼠到底跑到哪裡去了,原來它來到了草地上。

2.教師出示圖譜,邊放音樂,邊演示。

3.請幼兒嘗試做吹泡泡糖的動作。

4.引導幼兒想象泡泡糖破了以後粘到身體的摸個部位。

五、活動結束

1.小老鼠真調皮,我們也玩小老鼠與泡泡糖的遊戲的吧!

2.完整播放音樂,幼兒跟隨老師一起遊戲。

活動反思:

首先:《小老鼠和泡泡糖》背景音樂是選自外國集體舞音樂,主要分A、B兩段,A段表現的是小老鼠撿到泡泡糖的,B段音樂主要表現小老鼠拉泡泡糖,曲風活潑有趣,在孩子們擁有泡泡糖的經驗下通過扮演小老鼠來與音樂互動,是孩子們比較易於接受的。教師通過朗誦有趣的兒歌、詼諧的動作,表現小老鼠調皮、可愛的有趣形象,讓幼兒感受韻律節奏明快的特點,充分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根據《綱要》中藝術的內容與要求: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教師在活動後半部分,組織幼兒自由探索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各種動作,不僅充滿了好奇,而且讓幼兒感到非常有趣,整個活動過程幼兒始終樂在其中,活動效果非常好。不足之處,因為先前幼兒對音樂欣賞活動缺乏經驗,在第一環節中引導幼兒欣賞音樂的後的想象活動中,幼兒不能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因此在下一節活動中,教師以故事的的匯入方法來讓幼兒欣賞音樂,從而幫助幼兒對音樂的理解。

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13

活動目標:

1、通過說說、做做、唱唱、感受歌曲內容,用自然的聲音學唱歌曲,能在歌曲間奏處做快樂的動作。

2、能大膽表現,體驗音樂活動帶來的快樂。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感知樂曲的旋律、節奏、力度的變化,學唱歌曲。

5、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活動準備:

有小鳥飛、小魚遊、小兔跳、蝴蝶飛、小朋友做遊戲的多媒體動畫。

活動過程:

一:體驗快樂

1、談話:說說自己快樂的事。

2、做做快樂的動作,唱唱快樂的歌,感知間奏處的節奏和旋律。

(3 3 1 | x x x | 3 3 2 | x x x | 2 3 | 1 — | x x x | )

多快樂(拍手 )多快 樂 多 快 樂

跺腳

晃手等

3、練聲:

(3 3 1 | x x x | 3 3 2 | x x x | 2 3 | 1 — | x x x | )

二:感受歌曲

1、聽賞感受旋律:讓幼兒聽聽、說說什麼地方是“多快樂”,允許幼兒唱出來。

2、讓幼兒在“多快樂”的地方唱唱做做,進一步感受旋律。

3、出示多媒體動畫,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4、讓幼兒自由選擇角色聽歌曲旋律表演,老師個別詢問幼兒表演的是誰?

三:學唱歌曲

1、老師範唱2遍,請幼兒在“多快樂”的地方做動作。

2、提醒幼兒用自然的聲音學唱歌曲,並在“多快樂”的地方用動作表示出來。

3、幼兒扮演角色邊表演邊歌唱。

活動反思:

音樂審美感受是使兒童在學習音樂過程中,通過感知音樂作品的藝術美,在情感上產生共鳴,獲得美的感受。因此,音樂教育中無論是能力培養、思想認識提高,還是心靈陶冶都需要經過一個循序漸進的、連續不斷的、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

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14

活動目標:

1、引發幼兒對於迴音現象的興趣,初步瞭解迴音的原理。

2、感受歌曲中用音樂表現回聲的方法,體驗歌曲中的強與弱。

3、嘗試表現回聲。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1、課件《小兔淘淘》、磁帶《山谷迴音真好聽》

2、在日常生活中讓幼兒感受聲音的“強與弱”。

活動過程:

一、律動“郊遊”匯入

——在音樂聲中師生共同表演律動

——匯入錄影。

二、出示課件(揭示迴音的原理)

觀看第一段視訊,教師提問:

——發生了一件什麼事?

——到底是誰在罵淘淘?(提醒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使用文明用語)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聲音?它是什麼?(回聲)

——迴音和原來的聲音有什麼不一樣?(聲音的大小不一樣、迴音越來越模糊、迴音是斷斷續續的、迴音一直在重複)

觀看第二段視訊,教師提問:

——為什麼會有迴音呢?(小朋友根據自己的經驗自由回答)

——教師小結:大山中喊話,聲音向遠方傳去,在傳播的過程中,遇到大山就返回來了,這就是我們聽到的迴音。

——我們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迴音呢?(地下室、停車場、樓梯口、空房子等)

——請小朋友做一個迴音的遊戲。

三、遊戲

——教師做喊話者,請幼兒扮迴音。

四、欣賞歌曲《山谷迴音真好聽》

第一次欣賞

——小朋友聽到歌裡唱的什麼了?

——音樂裡有迴音麼?你是怎麼聽出來的?他是怎樣唱的?

——哪一句是表現原來的聲音?哪一句是表現迴音的?

第二次欣賞

——出現回聲的地方老師注意提醒,注意感受音樂在表現原來的聲音和回聲時強弱的不同。

第三次欣賞

——將幼兒分兩組,面對面的站好,跟音樂表演,在唱到回聲時,一組是唱原來的聲音、一組唱回音。

五、談話結束

活動反思:

迴音較為抽象,孩子能聽得見但看不見、摸不著。要理解它的產生原因是重難點。孩子處於形象思維階段,如何理解這些抽象的文字,讓靜變動、化難為易呢?本次科技活動藉助“”小兔淘淘在山中喊話”的動畫片直觀形象地向孩子們展示了一個生活中最常見的現象——迴音。小朋友都能根據自己的經驗來回答,很多幼兒在生活中注重觀察,他們都能想到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迴音。

為了增加樂趣我設計了“迴音的遊戲”,我覺得這個環節的設計比較好,但在這個環節的處理時,我只注重了讓孩子去模仿,模仿時注意一個聲音高,一個聲音低,卻沒有關注孩子的回聲的模糊、斷斷續續的、迴音的重複這一點處理得不好。我要靈活地掌握幼兒的每一個問題,讓幼兒把每一個環節都學透,掌握牢固。

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15

設計意圖:

流行音樂作為音樂表達的一種最為直接、能最快讓人理解接受的方式,他的影響範圍已逐步由年輕人向幼兒和中老年人延伸,特別是一些節奏歡快、曲調變化簡單,容易上口的歌曲,尤其受到孩子們的喜歡和青睞,在孩子的生活中已佔據一定的位置,有的甚至儼然一位超級小“泛絲”,對很多歌曲達到了張口就來的程度。自從SHE的歌曲“波斯貓”在街頭巷尾唱響以後,經常在幼兒園的孩子口中能聽到她們的“童聲版”演唱,而且通常都是一人演唱眾人和,氣勢雄壯之極,儘管他們對其中歌詞的意義理解不是非常深刻,但對樂曲的曲調和節奏卻可以絲毫不差的進行演繹和模仿。而偶然的一次,我接觸到了奧爾夫音樂智慧教學CD中的一首“波斯集市”的樂曲,樂曲那跌宕起伏——活潑、舒緩與氣勢巨集大的敘事詩般的曲調風格,一下子引起了我的注意,特別是其中一段和歌曲極其相似的樂曲,更是讓我激動,於是,一個流行音樂與古典交響樂的融合點所觸發的教學思路,在我腦海中漸漸形成了。

活動目標:

1、通過簡單的故事情節,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結構、內容,感知樂句力度的強弱變換以及曲式風格的不同。

2、藉助簡單而有節奏的念、唱和體態律動,豐富幼兒對音樂的感知表達形式。

3、能利用已有的道具對自己進行簡單裝扮,以更好的表現作品內容,感受表演的樂趣。

4、培養幼兒獨立與合作表演的基本技能,激發幼兒對音樂情景劇的興趣。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音樂:”波斯集市”剪輯、有關背景圖4幅、化裝臉彩棒人手一份、尖嘴巴12只。

活動過程:

一、匯入:

師:出示小老鼠,問:1、小朋友看,這是誰?(幼兒回答後,教師有節奏地朗誦我是一隻小老鼠,快樂的小老鼠。)

2、小老鼠長得什麼樣子?(啟發幼兒說出尖尖的嘴巴長鬍須,長呀長鬍須。)

3、聽說,今天小老鼠的很多朋友也要出來逛逛,瞧,他們來了。聽,他們一邊走一邊還在唱歌呢。(播放曲一,同時出示圖譜,老師有節奏地進行兒歌朗誦:我是一隻小老鼠,快樂的小老鼠,尖尖的嘴巴長鬍須,長呀長鬍須,朗誦兒歌的聲音由輕到響。)

(自評:從淺顯易懂的兒歌節奏和圖譜中,自然地讓幼兒感受音樂的節奏和韻律特點,幼兒有感性經驗,容易理解和感知。)

二、分段欣賞並表演:

(一)、欣賞表現第一段音樂。

1、提問:小老鼠在唱什麼?

2、小老鼠唱的歌前後聲音有什麼變化啊?(先輕後響,表現老鼠越走越近,越來越大的樣子,請幼兒用身體動作和聲音表現這種變化。)

3、小老鼠今天出來幹嗎?這段音樂中,你能感覺小老鼠的心情怎樣?為什麼?(非常歡快)

(自評:音樂中的弱——強漸變的過渡通過兒歌的聲音漸變表現了出來,結合幼兒自己日常的生活經驗,幼兒容易感知距離遠近、聲音強弱和身體大小變化這三者之間的關係。通過幼兒的身體和有節奏的語言的幫助,可以進一步加強幼兒對音樂的感知表現力。)

(二)、欣賞表現第二段音樂。

1、正在小老鼠高興地尋找食物的時候,誰出現了?(欣賞曲二波斯貓)

2、請有興趣的幼兒進行歌曲演唱。

3、但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隻波斯貓會怎樣唱呢?(引導幼兒創編波斯貓歌詞,同時加上體態律動進行練習,感知、表現波斯貓沉穩、機智的形象,注意和音樂節奏的匹配。幼兒創編歌詞的同時,教師和幼兒探討,一起對創編的內容用簡單的圖譜記錄。)

(自評:孩子們對“波斯貓”的音樂已經耳熟能詳,特別是對後半段的音樂特別感興趣,基於幼兒這樣的特點,選用波斯集市中的一段類似風格的音樂,作為波斯貓出場的音樂,一方面幼兒容易理解和感知,另一方面,也為幼兒創編歌曲打下了基礎,能很好地激發幼兒創編的興趣,同時潛在地讓幼兒領略了交響樂和流行音樂風格的不同。這個環節中幼兒對歌詞的創編是個難點,教師對創編出的歌詞的簡單而有趣的記錄可以進一步激發幼兒參與創編的樂趣。)

(三)、欣賞表現第三段音樂。

1、波斯貓想了個什麼好辦法呢?(幼兒討論回答)

2、看見波斯貓睡著了,誰最開心了?他們會怎麼做?(幼兒創編並即興繪畫圖譜,表現小老鼠偷東西和左右觀察的情景,用身體動作表現。)

3、突然,波斯貓打了個大大的哈欠,小老鼠看到後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幼兒討論並表演。提示幼兒根據音樂的漸弱變化,從動作神態中表現出小老鼠對波斯貓的偷偷接近想試探他,躡手躡腳的情形)

(自評:這段音樂的情節性、曲折性較強,通過讓幼兒自己製作圖譜的形式幫助幼兒理解音樂內容,從而更好地表現音樂的轉折與強弱漸變,加上故事化的情節,幼兒的情緒始終都沉浸在貓和老鼠鬥智鬥勇的過程中,興趣的提升激發了幼兒進一步參與活動的興趣,也幫助了幼兒以最貼切的動作表現音樂的特徵。這個部分是對上兩個環節的提升,從教師示範的圖譜,到幼兒和教師共同製作圖譜,到現在的幼兒獨立製作圖譜,幼兒的能力也在活動的過程中漸漸提高。)

(四)、表現最後一記結束強音。

延續前一段遊戲情境,突然播放強音部分,波斯貓表現抓住小老鼠的情節,讓幼兒討論,如何才能不被波斯貓抓住?

(五)、連貫表演。

1、幼兒整體表演:

(1)、集體共同表演。

(2)、分角色表演。

2、要求幼兒能根據教師提供的材料簡單裝扮自己,進行彙報演出。(提示:注意臉彩棒和平時使用的油畫棒的區別,不能將油畫棒的顏色直接塗抹於臉上)

(自評:這是活動的高潮,以往的音樂活動表演,幼兒通常都戴上老師課前準備好的頭飾進行表演,這次的活動參考了某些“嘉年華”慶祝活動中的裝扮手法,讓幼兒通過自己和同伴合作在臉上進行自由繪畫裝扮,表現出兩個角色的不同特徵,幼兒這時的情緒既新鮮又激動,加上裝扮後的戲劇性的臉譜效果也能進一步激發幼兒表演的慾望,提高幼兒的表演能力,從而也豐富了幼兒對音樂的多通道的感知表現能力,激發了幼兒今後進一步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

活動延伸:

1、在表演區提供更加豐富的廢舊裝飾材料,如:舊報紙、碎布、小鈴鐺等,讓幼兒在表演區對自己和同伴進行進一步的裝飾,並表演。

2、嘗試藉助打擊樂器表現音樂情節。

活動反思:

根據新《綱要》中藝術指導的內容與要求: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我通過一個很古老又很經典的“貓和老鼠”的遊戲,讓幼兒在遊戲的過程中自由地感知、理解音樂的內容,提升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16

教學目標:

1、通過感受和表現音樂的美感,培養幼兒的審美觀念。

2、初步認識鋼琴鍵盤。

3、通過創意肢體造型,培養幼兒創造潛能。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教學準備:

1、響筒、紙、筆、娃娃、鍵盤墊

教學過程:

一、聽音樂,玩泡泡遊戲。

(反思:以遊戲的引入,可以提高幼兒的興趣,把幼兒帶入音樂的世界。老師在與幼兒一起玩遊戲時可以更加自由、輕鬆。)

二、節奏遊戲。

1、老師敲鼓,幼兒用手拍出節奏。

老師:請小朋友聽鼓聲,用手拍出節奏。

2、模仿老師拍肢體節奏。

老師:我們玩猴子學樣的遊戲,請小朋友模仿老師拍出身體節奏。

(反思:老師在以上的活動就是為了下一個目標做鋪墊的。幼兒對老師所拍的節奏和動作大部分是可以掌握的。但當幼兒遇到較困難的節奏時,老師只是一帶而過,沒有繼續深入。在老師出拍時,老師應考慮到幼兒的接受能力,可以從易到難開始。當幼兒拍錯時,老師可以重複3――5次,動作要誇張些,拍子放慢些。)

三、請幼兒聽歌曲中有幾顆大蛀牙。

老師:小朋友你們是怎樣保護自己的牙齒的?

老師:有個小丑特別喜歡吃糖,又不愛刷牙,結果長了大蛀牙。請你們聽一聽,他長了幾顆大蛀牙。

四、幼兒邊聽音樂邊用手指表示每句蛀牙的次數。

(反思:在這個環節中,引起許多聽課老師的爭議,認為老師的節奏拍錯了。在課前,我聽過多次的音樂,有一種先入為主的想法,覺得樂曲中的牛鈴聲小,速度快,幼兒較難聽出來。老師有太多的不放心,也低估了幼兒的能力。)

五、幼兒邊聽音樂邊用敲出每句蛀牙的次數。

(反思:在活動中我側重於讓幼兒感受音樂裡的蛀牙次數,忽略了幼兒心理對興趣需求,興趣點的激發不是很高。出現了幼兒不想再次聽音樂的現象。當出現這些情況時,老師應該邀請幼兒一起動起來,多準備遊戲,激發幼兒的興趣。)

六、認識鍵盤。

老師出示第一張小丑,引導幼兒:你們看這個小丑有幾顆大蛀牙?(兩顆)

老師:你們覺得小丑的蛀牙象哪種樂器。

老師介紹鍵盤:這個是鋼琴鍵盤,有黑有白。白的叫白鍵,黑的叫黑鍵。

老師:你能在鍵盤上找出兩個黑鍵嗎?(幼兒輪流觸控黑鍵)

老師出示第二張小丑,引導幼兒:你們看這個小丑有幾顆大蛀牙?(三顆)

老師:你能在鍵盤上找出三個黑鍵嗎?(幼兒輪流觸控黑鍵)

(反思:幼兒遊戲興趣非常濃郁,因為在鋼琴鍵上玩遊戲化的情節對幼兒的吸引非常大。不足之處:遊戲時,始終是老師與幼兒玩,沒有音樂的加入,略顯呆板。我們每做的一件事情,最後都要回歸音樂。)

七、蛀牙造型。

老師:有一顆大蛀牙,變一個造型。

幼兒:原來你沒刷牙,模仿一個造型。

老師:有兩顆大蛀牙,變兩個造型。

幼兒:原來你沒刷牙,模仿兩個造型。

老師:有三顆大蛀牙,變三個造型。

幼兒:原來你沒刷牙,模仿三個造型。

(反思:幼兒能夠模仿出老師的動作,但幼兒更願意自己去創造。)

八、牙防所遊戲。

(反思:幼兒很喜歡玩這個遊戲,老師在組織中沒有注意到遊戲的氛圍,結束也顯得有點倉促。)

教學反思:

1、自己應該更充分相信班中孩子的能力、潛力。在某些環節中使教育更加放手與開放,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暗示。

2、應提高自己捕捉幼兒在討論中想法與資訊的能力。

3、老師在活動中還應具有自由自主、靈活變通的能力。

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17

活動目標:

1、在熟悉三拍子節奏基礎上能理解歌詞,學唱歌曲。

2、演唱時注意表現休止符處的停頓以及旋律的連貫。

3、萌發愛護鳥類和關愛大自然的情感。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對三拍子的節奏規律有所接觸。

2、物質材料準備:課件,三拍子節奏型圖譜。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激發興趣 。

(1)師:寶寶們,我們一起來飛翔吧(老師帶領幼兒做律動“小鳥飛”進教室。)

(2)講故事,引入主題。故事內容:有一隻小鳥,名字叫落落。一天,小鳥落落飛呀飛呀,來到了一個 風景很美的地方。“哇,這裡有山、有樹、有河,多美呀!我好想住在這裡,可是,這兒的人們會歡迎我 嗎?”小鳥落落正想著。這時,迎面走來了幾個小朋友,小鳥落落有些害怕,“哎,我還是走吧”,它拍動 著翅膀正準備飛走。小朋友看見了,連忙喊住它:“小鳥,小鳥,你別走,我們喜歡你。請你到我們這來做 窩、唱歌吧!我們會愛護你的,讓我們做好朋友吧!”小鳥落落高興地點點頭,飛向小朋友,和小朋友一起 快樂地遊戲、歌唱。

講完故事教師提問:“這個故事好聽嗎,現在我們來把這個故事變成一首好聽的歌曲。”

二、欣賞歌曲

(一)播放歌曲動畫,幼兒欣賞,並初步瞭解歌詞。

1、播放一遍後提問:

這首歌曲的歌名叫什麼?歌裡有誰?

2、再次播放,幼兒欣賞後提問: 你剛才聽到歌裡唱了什麼?你最喜歡歌裡的哪一句?(幼兒講出後教師範唱,並在課件中點擊出相應的圖 畫,幫助幼兒記憶歌詞)

3、師:這兒的人們對小鳥真好,把愛送給了小鳥,我們也來愛護小鳥,把愛送給它們。

三、感受三拍子的節奏特點。

1、教師按圖畫的順序完整唱一遍歌曲(播放伴奏音樂)。唱完後提出問題:“你們能聽出這是幾拍子 的歌嗎?”幼兒回答後,請個別幼兒拍打三拍子的基本節奏。

2、出示課件小樹圖譜,讓幼兒學習看圖譜。

(1)從樹的大小看出三拍子音的強弱關係。

(2)看圖譜瞭解樂曲第一、第二、第四樂句節奏型相同。重點學習拍打這一節奏型。

認識休止符,學習拍打含休止符的三拍子節奏。進行難點的突破。

3、學說歌詞並拍打節奏,配上音樂伴奏,讓幼兒更熟悉這首歌曲的旋律。

四、整體教唱

1、幼兒學唱歌曲。(出示課件-圖畫)師:調皮的圖畫寶寶又藏起來了,我們來用歌聲把它們請出來,好嗎?

小朋友跟老師學唱,每唱完一句,一幅圖畫就出現。先學唱第一段,再學唱第二段。重點指導幼兒唱好 休止符處的停頓以及旋律的連貫。

2、幼兒完整學唱歌曲,教師可引導幼兒根據音樂內容自由表現動作。

五、表演唱。

1、播放歌曲動畫,全體幼兒面向客人老師表演唱一遍,把愛送給大家。

2、師:我們幼兒園的風景也很美,現在我們來出去呼喚小鳥,請小鳥到我們這兒來做窩、唱歌。(播放 伴奏音樂,老師帶領幼兒學小鳥飛出活動室,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這是一首很抒情的歌曲,歌曲中的休止和;連音是學習的重點,通過幾次欣賞旋律,幼兒對這首樂曲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和孩子們一起用動作表演歌曲,即帶著孩子們一起演唱,一邊用動作來表達歌曲的內容。體驗愛護鳥類的情感,幼兒在歌表演中,大膽嘗試很多不同的動作、神態與表情,在氣氛活躍的課堂中再一次鞏固歌曲的內容,體驗了快樂音樂的情感。活動中基本上每一個幼兒都參與了,動作也非常漂亮。

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18

活動設計背景

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我從教育雜誌上看到了這首《老鼠畫貓》的歌曲,覺得此歌無論是從形象,還是從風格上來看,都是幼兒感興趣的。這首情節幽默,詼諧的歌曲也是其中之一,我改變了以往老師唱孩子學的傳統模式,而是通過相對完整的故事情節的理解,感受歌曲豐富的畫面且讓幼兒通過操作想象及自身的動作來表現自己對歌曲的感受。幼兒在邊演示操作、邊畫、邊唱的過程中很快掌握了這首難度較大的歌曲。這種以弱戰強,以智取勝的詼諧生動的反串角色的表演,使幼兒的興趣和好勝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活動目標

1、能積極參與歌唱活動,體驗歌曲的趣味及滑音的樂趣。

2、學會演唱歌曲,藉助簡單而有節奏的念、唱和體態律動,豐富幼兒對音樂的感知表達形式。

3、幼兒理解滑音的唱法,嘗試說唱的形式表演歌曲,大膽的運用表情和動作表現歌曲的和諧,幽默的特點。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教學重點、難點

按照教學的目標和要求,我把這堂課的教學重點定位在讓學習理解歌曲內容,活動中會控制自己的歌聲。學習說唱形式的演唱方法及掌握滑音的唱法,是教學的一個難點。

活動準備

1.畫有貓輪廓的紙若干張,黑筆人手一支;

2.貓頭飾,大老鼠頭飾各一個,小老鼠頭飾與幼兒相等`;

3.音樂光碟《老鼠畫貓》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創設情景表演《小老鼠上燈臺》,引出新歌曲。

1、老師扮演老鼠媽媽帶領小老鼠去找食物,老鼠大隊前進!播放音樂《小老鼠上燈臺》。

2.遇到了一隻凶狠的大野貓(另一老師飾),使老鼠們的覓食行動受到了阻礙, 貓趾高氣昂地走了。

3.為新歌的畫面,埋下伏筆。鼠媽媽:“哎呀呀,好痛!我可憐的孩子們被嚇壞了吧?該死的野貓,眼睛要是再小點就不會發現我們了,看,這是被貓爪子抓的,要是貓的爪子再少一點,該多好啊!”

(二).學習新歌曲《老鼠畫貓》

1、初步感受旋律。

2、理解、熟悉歌詞

⑴鼠媽媽:從歌詞與畫面中發現大野貓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什麼眼睛要變得小小的,腿變得短短的,鬍子要往上翹?┄┄(讓他們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

⑵鼠媽媽:那你們喜歡這樣的貓嗎?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畫這樣的貓吧!要求:4人一組,根據音樂歌詞,合作畫貓。(音樂旋律起)

⑶邊檢查畫面,邊再次演唱歌曲

鼠媽媽:現在我要檢查你們畫的老鼠是不是我所喜歡的。共同用歌聲檢查自己的畫。

⑷拿著自己的畫,隨樂一起表演唱

(三)、結束部分

一聲貓叫——鼠媽媽:媽媽告訴你們我們夢想的貓是不存在的,真的貓還是要來的,我們還是悄悄搬家吧!(《小老鼠上燈臺》的音樂聲中結束)

教學反思

第一,幼兒理解、記憶歌詞中巧妙地結合圖片。

歌曲《老鼠畫貓》歌詞詼諧幽默、形象鮮明,幼兒感興趣。這首歌歌詞有一定的順序性,但歌詞之間沒有鮮明的前後關係,幼兒易把歌詞內容記顛倒。我根據歌詞內容設計了一些小圖片,如小老鼠、筆、小眼睛、小爪、短腿、翹鬍子等。活動中我根據歌詞依次出示小圖片,引導幼兒邊看邊朗誦歌詞。最巧妙的是把小老鼠的尾巴畫成一個往上翹,來引導幼兒學習滑音,幼兒一看到便自然會把聲音唱得像老鼠尾巴一樣向上翹,立刻找到滑音的感覺。

第二,各個環節銜接自然、逐層遞進,活動結構嚴謹、緊湊。

這首歌曲節奏較快,旋律起伏大,且有滑音、說唱形式等演唱技能的要求。能抓住重點,分解難度,層層深入。學唱歌曲環節中,我先引導幼兒自然地唱這首歌,再加入滑音的唱法,然後再指導幼兒運用說唱形式進行演唱,符合幼兒認知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規律,又能適時調整幼兒的心理狀態,不斷激發幼兒新的學習慾望,將活動逐步推向xx。

第三,方法得當,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歌唱教學比較枯燥,需反覆練習。為避免這一弊端,我首先用遊戲匯入活動來吸引幼兒,產生愉悅激發興趣,接著根據幼兒好奇的特點引出“怪貓”,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貓怪在哪兒,在看圖和學唱環節中,我不急於告訴幼兒歌詞內容和演唱方法,而是引導幼兒去觀察、討論、尋找,使本是外在的學習任務變成幼兒內在的學習動機、需要。這樣一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活動就真正成為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了。

不足:通過這次活動,我深刻體會到新穎有效的教學活動手段能有效地幫助幼兒增強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幼兒音樂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必須最大限度地體現音樂活動的獨特魅力與優勢,既要選擇那些形象、生動、寓意含蓄、結構優美、幽默風趣的作品。教師必須以開放的、平等的、民主的、尊重幼兒的教育觀念去選擇方法、運用方法。

1、我的語言和動作如能更加誇張和顯示歌曲的幽默就更好。

2、在活動設計上應該更加嚴謹。

3、活動的環節之間過渡自然,但是環節間的活動要更加緊扣,層層遞進。

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19

活動目標

1.感受蒙古族音樂歡快、優美的特點。

2.初步掌握跑馬步的基本動作。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共同舞蹈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音樂、課件、自制幼兒騎馬用的頭巾。

2.經驗準備:幼兒提前瞭解蒙古族的習俗和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動作。

活動過程

1.聽音樂進教室,感受蒙古舞蹈的音樂特點。

幼兒聽《草原小牧民》律動進教室。(1分)

2.欣賞音樂並觀看課件,幫助幼兒理解音樂。

(1)幼兒欣賞音樂。

a.師:剛才那首好聽的音樂,小朋友再認真聽聽這是哪個民族的音樂?你有什麼感覺,好像看到了什麼?(2分)

b.幼兒說說自己對音樂的理解,以及自己的心情。(2分)

(2)幼兒一邊聽音樂,一邊欣賞蒙古大草原的幻燈片。

a.現在老師帶小朋友一起到蒙古大草原去看一看,看看那裡的人們都在做什麼?

b.幼兒根據幻燈片說出人們的生活。(2分)

c.教師為幼兒介紹音樂。

(這首音樂表現的是蒙古族人民騎馬、摔跤、擠奶的歡快場面)(3分)

3.介紹並演示跑馬步的基本舞步。

(1)剛才小朋友看到了蒙古族人們有趣的生活,蒙古族是一個特別喜歡騎馬的民族。我們來學一學騎馬的動作吧!(2分)

請小朋友創編騎馬動作,其他小朋友來學一學。(3分)

(2)教師介紹並演示跑馬步的基本舞步。

上身稍前傾,一手在胸前,一手揚至頭上方,做勒馬舉手揚鞭狀,先左腳邁出,顫膝踮步,再右腳躍過左腳處顫膝踮步,動作呈跳躍狀,像馬兒賓士一般。(3分)

(3)跟音樂和老師一做跑馬步動作。(2分)

4.請幼兒聽音樂分組進行表演。

師:剛才小朋友的動作做得很漂亮。接下來,讓我們也來做個蒙古小牧民,戴上頭巾,聽音樂,用我們剛學會的跑馬步一起來表演吧!(8分)

5.幼兒聽音樂出教室。(30秒)

活動反思

總體來說效果不錯,幼兒的參與性強,整個活動的氛圍很活潑。當然也有不夠完善的地方,對音樂的挖掘還不夠,只是停留在了表面的理解之上,可以開展活動後的延伸,加深對音樂的感受、理解。

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20

設計意圖:

我園的形體教學已在實踐、摸索中逐漸形成一種教學模式,如何打破傳統,用新的教學方式來啟用幼兒的學習興趣,樂意參加形體活動,是我設計本活動的目的所在。《綱要》中明確提出,要提供給幼兒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要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的快樂。還要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於是我設計了大班形體活動《小精靈與魔術師》,旨在為幼兒創設自由、寬鬆的學習環境,充分發揮幼兒主觀能動性,積極探索,大膽想象,發揮創造力。

教學目標:

1、在遊戲情景中敢於大膽嘗試,樂意用身體擺出各種造型動作。

2、在活動中大膽想象、創造,樂意與同伴共同遊戲,體驗合作的快樂。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5、感知樂曲的旋律、節奏、力度的變化,學唱歌曲。

教學準備:

場地佈置:活動室掛有人的各種姿態的圖片,有藝術的氛圍。

音樂:《挪威舞曲》。

教學具:兩人一份能扭動自制人的模型、魔術棒一根、幼兒裝飾自己的各種服裝、道具。

教學過程:

(一)、利用故事匯入引導幼兒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初步進行想象、創編。

1、老師頭戴魔術帽、手持魔術棒走進活動室。

師:大家好!我是魔術師,今天為大家帶來一段音樂,一起來聽聽!

2、幼兒聽音樂後請幾位小朋友講一講。聽了音樂有什麼感覺?你想幹什麼?

3、這段音樂還有一個故事呢!從前有一個魔術師,本領非常大,他可得意了。他有一個魔盒,裡面有許多小精靈。一天,魔術師睡著了,小精靈們就從魔盒中逃出來,盡情的聽音樂跳舞。魔術師醒來後生氣極了,瞪大眼睛說:“我要把你們變成一個個不會動的舞蹈雕塑!”“變!”魔術師揮動他的魔術棒,小精靈就變成了神態各異的雕塑。

讓我們帶著這個故事再來欣賞這首曲子,聽聽它可以分幾段?

4、幼兒第二次感受音樂。

1)這首曲子有幾段?

2)第一段音樂講了誰?他會幹什麼?他會做那些動作?(幼兒互相討論後個別表演,大家一起學學。)這是小精靈在哪裡?會怎麼做?

3)第二段音樂給我們什麼樣的感覺?誰上場了?你們也來高興地跳跳舞!

4)這是魔術師醒來了,他說了什麼?小精靈會變出哪些造型動作呢?(幼兒自編,老師從形體的角度來對幼兒的動作進行簡單評價,提醒幼兒除了上肢和下肢可以變換動作以外,身體的哪些部位都可以動起來?)

(二)、引導幼兒根據不同要求大膽嘗試想象、創編優美造動作來表現對音樂的理解。

1、聽音樂遊戲,小精靈在第三段音樂開始前擺出一個造型動作,直至音樂結束。

2、利用人體模型小玩具幫助小精靈在第三段音樂的表演過程中能隨魔術棒變換多個造型動作。

1)師:我越玩越開心,我的魔術棒也興奮極了,不停的跳動。變!變!變!剛才大家只變了一個動作,現在該怎麼辦?

2)我今天還帶了許多小玩具呢!他們也是變形高手,今天你們可以和他一起做個遊戲!你找一個好朋友,兩人一起先給小玩具擺個造型,固定好後你們學學它的動作,學會了,在給他擺個造型,看看哪對好朋友擺的姿勢最多最漂亮!注意:可千萬別講自己設計的動作忘了!我們要把設計的動作編入遊戲呢!

3)幼兒自主操作,老師巡迴輔導。

引導幼兒身體各部位動作的設計,如:腰、臀、胯、頭等等

4)請一組幼兒上來展示自己設計的動作。(教師可從身體姿態、造型不同高度、動作連貫等方面進行簡單的評價!)

5)隨音樂遊戲一次。

3、引導小精靈能根據魔術棒揮動的走勢來變換造型的高度。

1)我的魔術棒也開始跳舞了,變!變!變!變!忽高忽低,忽上忽下,聰明的小精靈,你該怎麼辦?

2)不隨音樂先試試。

3)根據要求再遊戲一次。

4、請一幼兒做魔術師,再遊戲一次。

我有些累了,誰願意來做魔術師來帶領大家遊戲?大家可要聽從魔術師的指揮!

(三)、小精靈要參加音樂會,打扮自己進行遊戲。

1、和你們在一起遊戲真開心,我都快忘記時間了,我今天還要參加一個音樂會呢!你們想去嗎?快!把自己打扮的漂亮一點!

2、幼兒自由打扮

3、我們最後再玩一次遊戲,相信在音樂會上我們會有出色表現!

教學反思:

通過幼兒對音樂的審美感受,陶冶情操,豐富幼兒感情,啟迪幼兒智慧,培養良好個性。我的主打比較強,沒有放手讓幼兒自己大膽去思考討論嘗試,在引導幼兒音樂欣賞上面還沒有達到目的,在分析音樂上讓幼兒去說,去做,不一定一直是我帶著幼兒說,同時,也看到了隨機教育策略的重要性,及自己在引導幼兒學習、隨機教育策略方面的欠缺。

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21

活動設計背景

我園開展了鄉土課程實驗,我作為課題組成員,承擔了風景名勝組的實驗與研究,帶孩子參觀了森林公園,瞭解的森林公園是家鄉的旅遊名勝。

活動目標

1、要求幼兒會唱兒歌,掌握歌唱的意思和基本節奏型。

2、要求孩子能根據歌詞進行創編動作和舞蹈。

3、要求孩子懂得愛家鄉的森林資源,並萌發保護家鄉,愛家鄉的情感。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唱會歌曲,並理解歌曲帶我們的美感。難點則是大樹媽媽給我們人類帶來的幫助和好處有哪些,讓孩子通過歌曲進行想象。

活動準備

投影儀、歌曲視訊 圖片

活動過程

(1) 開始環節,講一講。老師用故事的形式把歌曲的內容講給孩子們聽,故事是最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小朋友,在美麗的森林公園裡,有一顆百歲的大樹媽媽,他茂盛的樹冠,象一把巨大的傘。

(2) 學歌詞。大樹媽媽,個兒高,對著搖籃唱歌謠,搖啊搖,搖啊搖,搖籃裡的小鳥睡著了。大樹媽媽個兒高,對著搖籃呵呵笑,風來了,雨來了,搖籃上的大傘撐開了。

(3) 基本環節,唱一唱。老師把整首歌曲完整的唱一遍,讓幼兒傾聽,給幼兒留下完整的歌曲形象和印象。

(4) 問一問。老師問幼兒,剛才你們聽到老師唱得什麼,你們記住了那一句,你們最喜歡哪一句,請把它說出來或者哼出來。

(5) 說一說。老師把機會留給孩子,讓她們水出自己聽到歌曲內容,孩子們學新歌的時候,都不可能一下學會,但是,孩子們你記這一言我記那一句,不知不覺,一首新歌很快就被大家記住,並學會了。

(6) 唱一唱,老師又提出要求,希望這次能把自己記住的和喜歡的那些歌曲唱出來。孩子們帶著任務去唱,老師就會事半功倍,老師教孩子們唱,老師一邊教孩子唱,孩子也學著唱。

(7) 老師請能唱第一句的孩子唱出來,甚至每一句請個會唱的孩子,這個過程裡,不會唱的孩子也被調動起來,不會唱得孩子也在學習,唱會了的也想展示自己。

(8) 齊唱整首歌曲。分組唱歌曲,其他的沒有唱得人當觀眾進行欣賞。

(9) 邊唱邊跳,老師請幼兒根據歌詞創編動作,分組進行表演。有的孩子說大樹媽媽在搖孩子睡覺,有的說大樹媽媽在撐開自己的大傘,有的說大叔媽媽在鳥兒遮風避雨。

(10) 活動延伸部分,“模特秀”老師彈奏著歌曲旋律,孩子們邊唱邊跳,老師的琴聲停了,孩子們必須停下來,並保持剛才的舞蹈動作不動,看誰保持得久,動了的進行節目表演,活動繼續進行。所有的遊戲活動的主旋律一直是“大樹媽媽”的音樂,鞏固這首歌曲。

(11) 節奏練習。請幼兒拿出自己的文具盒,筆、等等來做打擊節奏的遊戲,一組幼兒敲桌子,一組幼兒敲盒子,一組幼兒敲筆筒,一組幼兒跺腳,一組幼兒拍肩,一組幼兒拍腿等等,對他們進行分工後再進行節奏的練習和表演。

教學反思

這個音樂活動孩子們課堂有很高的興致,和老師互動得比較活躍,只是在基本環節裡,我要求幼兒把自己喜歡的那一句哼出來,還是有難度的,對於大班的孩子他們能依樣畫葫蘆的模仿唱出來就很補容易了。

其次,就是在創編環節裡,我應該先要求孩子們自己進行創編動作,不要給他們一個定勢的思維模式,我也不應該在唱歌的時候配上自己的動作,那樣就讓孩子以為老師的這個動作是標準的模式,他們的思維就束縛在這個範疇裡面,他們在創編的時候就以老師的為標準,他們的創編或多或少會受到一些影響,。

最後,我們不能對孩子的創編輕易的橫加評價對於錯,創編和想象可以是馬行空的,不著邊際,沒有對和錯之分,只有鼓勵和讚揚,才能把孩子的潛能最大程度的發揮出來,挖掘出來。

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22

活動目標:

1.在理解歌詞的基礎上,初步學唱歌曲。

2.體會小樹和小鳥之間的親密感情,瞭解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圖譜

活動過程:

1.談話匯入:

"孩子們,春天來了 ,大地變綠了,你們猜一猜,都有什麼藏在綠色裡面?(出示綠色紙)""誰最喜歡和小樹做朋友呢?小樹有了好多好多朋友高興地唱起歌來了,你們聽。"2.副歌前置,老師範唱(配班老師彈琴):沙沙 沙 沙沙 沙 ,沙 沙沙沙 沙,沙沙 沙 沙沙 沙 ,沙 沙沙沙 沙。

提問:小樹是怎麼唱的,誰來學一學?我們把這兩句連起來唱一唱。好,我們一起跟著琴聲來學一學小樹是怎麼唱的。(再次彈沙這兩句)3.完整欣賞師:"小樹唱的真開心啊,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我想你們聽完這首歌就會知道了。"(1)幼兒欣賞老師範唱(配班老師彈琴 慢 )提問:好聽嗎?,那你都聽到什麼啦?

(2)根據幼兒說的答案出示相應的圖譜。

(圖譜都出示了)好,現在我們一起看著圖譜輕輕的唱一唱,(讓幼兒跟著老師輕唱)不需要彈琴剛才我聽小朋友到唱到……這裡時,有一點困難。我們來聽一下。

會了嗎?我們一起跟著琴聲試一試。(配班老師彈琴)(3)遮蓋圖譜進行演唱:哇!我們大二班的小朋友真是太棒了!現在包老師要考考你們,我要把其中的一句圖譜藏起來,不給你們看,看看你們還能不能把這首歌完整地唱出來。準備好了嗎?聽好前奏。(全體幼兒唱)不錯嘛!這樣我們來比賽,我請一個女孩子上來藏圖譜時,男孩子就看著圖譜唱,我請男孩子上來藏圖譜時,女孩子唱,我們來比比誰唱得好,好嗎?哪個女孩子願意上來藏圖譜的。

今天我們學唱的這首歌有個好聽的名字叫〈〈綠色的家〉〉現在你們知道小樹為什麼高興地笑呢。

小結:你們說得都很對,其實樹是我們最好的朋友。它不僅能美化環境,還能淨化空氣呢。到了植樹節的時候,我們帶上爸爸媽媽一起多種點樹,讓我們還有小動物們都能擁有一個綠色的家。

活動反思:

大班音樂活動《綠色的家》是這次鎮江市第三次幼兒園教師教學基本功揚中賽的課題之一。拿到課題之初我們的心裡都沒有低,不知道這個音樂活動應該如何處理。因為受了很多活動的影響,心裡總是想著能從這個活動中找出一個亮點的部分。拿到課題到比賽只有一天的時間,在一天的時間裡我們要完成從集體備課到教具製作到適應幼兒再到試教這一系列的事情。現在回想起來那一天真是緊張而匆忙。

在活動目標時就糾結了好久,到底這個目標應該怎麼制定,如何制定才是適合幼兒年齡發展的。最後把重點放在了歌曲的學唱上,希望通過一個課時的學習讓幼兒更好的學會歌曲,原來教材中的創編部分被取消了。活動目標確定下來了以後我們開始斟酌活動過程了。活動開始的部分就直接進入主題還是通過情境的創設再進入主題產生了分歧。主張直接進入主題的老師覺得一個歌曲活動不需要太多的引子,不要為了所謂的引導而特意設定情境的創設;主張通過情境創設的老師們認為通過情境創設能夠讓幼兒更好地理解歌曲中表達的情感,各抒己見之後還是才用了直接進入主題的方法,讓幼兒一下子就切入主題感知歌曲的內容。

在緊張得還沒有感覺的時候就發現競賽活動已經結束了,活動後我發現原來的活動設計中還存在著很多不足的地方,自己在活動中的組織和駕馭也還有很多的不足。首先是在學習的副歌前置的部分處理得不夠好,沒有留下足夠的時間讓幼兒掌握;其次是歌曲中出現的圖譜,沒有真正考慮到音樂活動中圖譜運用的科學性,一直都覺得音樂活動中的圖譜的運用是隨心的,忽略了其中的科學性,這成為了活動中最大的遺憾;最後是整個活動中的提問不夠明朗,最後結尾部分的提問好像連自己都覺得有點繞了。但是整個活動我發現孩子們歌曲學習得還是很不錯的,特別是音準的把握在我肢體語言的帶動下表現得很好!

音樂活動平時是很少用來進行展示更不要說是參加競賽,通過這一次的音樂專題的競賽活動還真是獲益頗多呢!從這一次的音樂活動中更清楚的知道了一個活動什麼是對幼兒最重要的,老師最應該把握的是什麼,如何更科學的設定圖譜等。回想短短兩天的時間我覺得我的教學理念有了一個新的昇華!

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23

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教師的活動設計既要適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一定的挑戰性。因此,在設計本節活動時,根據我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掌握的情況,提前通過講《米格爺爺的鞋匠鋪》這個故事做鋪墊,激起孩子的學習興趣。希望孩子在愉悅的音樂活動進行中,感受美妙的樂曲,薰陶、感染內心的情感。

活動目標:

1.感知音樂中開心、緊張的情緒,並嘗試表現。

2.能隨音樂旋律創編不同動作造型。

3.樂於參與音樂遊戲,體驗和同伴遊戲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感知音樂中開心、緊張的情緒,並嘗試表現。

活動難點:能隨音樂旋律創編不同動作造型。

活動準備:

1. 音樂(閒聊波爾卡音樂)、故事《米格爺爺的鞋匠鋪》

2. 圖譜

活動過程:

一、故事匯入。《米格爺爺的鞋匠鋪》

師:老師要給小朋友聽一段好聽的音樂,這個音樂裡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故事裡還藏著一個祕密呢。呆會請你一邊聽著故事一邊找一找這個故事裡面有什麼小祕密好不好!

師:在城市的小巷子裡有一家米格爺爺的鞋匠鋪,裡面住著做鞋子的米格老爺爺和他可愛的鞋寶貝們,米格老爺爺的手藝很好,所以附近的人都喜歡到他那裡去做鞋子,他那裡有專門為高貴的小姐準備的黑美人鞋,還有為可愛的小男孩準備的小叮噹鞋,還有許多許多你想象不到的漂亮的可愛的鞋子那裡都有。鞋匠鋪子裡有個祕密,那就是每天晚上到12點鐘米格老爺爺睡覺的時候,小鞋子會從鞋櫃裡面跑出來,一起唱歌跳舞,可開心了。

師:剛才我請小朋友們一邊聽故事一邊找藏在故事裡祕密,誰找到了?

幼:(老爺爺睡著的時候,小鞋子會跑出來跳舞。)

師:今天小鞋子們又跑出來玩遊戲了,想知道玩的是什麼遊戲嗎?(請小朋友仔細聽,一會兒老師要考考你們)

二、通過簡單地動作引導幼兒理解音樂。

1.聽音樂教師用手示範動作(第一遍)提醒:第一隻小鞋子出來了,xx造型。第二隻小鞋子出來了,跟著做一個一模一樣的造型。

提問:我的小鞋子是一起出來跳舞的嗎?

2.幼兒隨音樂和老師一起用手跳舞。

提問:剛才在這段音樂裡小鞋子出來時是什麼心情?(開心、高興)那你來做一做開心高興什麼樣子呀?當它們聽到有動靜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心情?(緊張、害怕)請小朋友做做害怕緊張的表情。那這次我們玩的時候要把開心、緊張兩種情緒都表現出來,好不好?

3.第三遍(站立)

師:這次我們用我們的肩膀做小鞋櫃(提醒幼兒:仔細聽第二隻小鞋子出來時的音樂)。

提問:

(1)第二隻小鞋子出來時的音樂和第一隻小鞋子出來的音樂有什麼特點?

(2)剛在我們遊戲時所說的造型是什麼?(固定)誰到前面來做一個。幼兒示範後,問:你做的是什麼造型?

(3)鼓勵幼兒集體做不同的造型(並請幾位示範)

遊戲“快樂五連拍”

三、幼兒和老師合作表演。(幼兒第一隻鞋子,老師第二隻鞋子)遊戲前提出要求:第一隻鞋子先出來做造型。第二隻鞋子後出來做一模一樣的動作。這次椅子坐鞋櫃。

四、請部分幼兒遊戲。(椅子是鞋櫃)

再次提出遊戲的要求:

1.坐前面的是第一隻,站在後面的是第二隻要看前面鞋子的動作。

2.仔細聽音樂,聽清自己出場的音樂。

3.第一隻鞋子要擺與別人不同的優美造型。

4.出來遊戲時要注意聽,聽到老爺爺咳嗽的要緊張悄悄回鞋櫃。

五、幼兒集體遊戲。(要求同上)

1.請全體幼兒兩人一組共同遊戲。

2.老師扮演米格爺爺,幼兒再次遊戲。(最後一遍米格老爺爺:怎麼這麼吵呀,我剛才明明聽到跳舞的音樂,我的小鞋子們出來過沒有?)

活動延伸:

可分角色表演。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的音樂是一首詼諧、有趣並帶有韻律感的一首樂曲。在整個活動中,孩子都很配合被活動吸引。

激發幼兒興趣的最好辦法就是表演,他們好奇心強,表現欲旺盛,用我的表情和情緒去帶動幼兒。因此,在活動開始階段,通過故事《米格爺爺的鞋匠鋪》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這一環節孩子們都表現的特別專注。本節活動的重點在擺造型的環節,我想通過三次不同的造型變換讓孩子們發揮他們的想象和創造力,擺出一些特別的造型。當幼兒已經較熟悉音樂節後,讓幼兒自己聽音樂做出“出來跳舞”和“跑回鞋櫃”的動作,孩子們也許是因為不好意思,在擺造型時,有的孩子會模仿別人的造型,或者只擺出了簡單重複的造型,在發生這種情況時如果我給出了一些適當的引導,或者我的肢體表現更加誇張點,我想孩子們也會更加大膽並富有創造力的表現出自己。在最後幼兒合作表演時,孩子們還是需要提醒知道什麼時候出來,孩子們對音樂節奏的掌握並不是很準確,在此之前如果我給出一些語言上的提示或許會更好。以上的問題是我在以後的音樂活動中值得多加考慮的.

總之,整個活動比較順利地結束了,在音樂的伴奏下體現了那種愉快、活躍的氣氛,深深地感染了我和這群天真可愛的孩子們。通過這次的音樂活動我深刻體會到,其實音樂活動並不是帶孩子們聽聽音樂,做做動作那麼膚淺,而是孩子在愉悅的音樂活動進行中,教育的影響一點一滴的滲透到孩子們的內心深處,薰陶、感染內心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孩子體驗活動的過程所帶來的喜悅和自信。

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24

一.活動目標

1.感受A段音樂的歡快B段音樂的優美,體驗共同演奏的樂趣,

2.探索歌曲的表演動作,以及演奏時樂器的配置方案。

3.討論打擊樂器的演奏方案,根據樂曲的變化設計配器方案,學習用不同的樂器來表達音樂的不同情緒,能夠用鈴鼓、碰鈴、圓舞板、雙響筒等樂器演奏歌曲。

二.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會唱歌曲《郊遊》。

2.鈴鼓、碰鈴、圓舞板、雙響筒等樂器。

三.活動過程

1.複習歌曲,進一步感知歌曲結構的情緒。

(1)這首歌有幾段? 哪幾段是一樣的? 第一、第三段音樂聽起來怎麼樣?

(2)第二段音樂怎麼樣?

2.創編動作。

(1)在引導幼兒觀察操作卡片畫面進行講述後,鼓勵幼兒探索用什麼動作表示手拉手、很高興去郊遊的情景。

(2)鼓勵幼兒探索怎樣表演第二段音樂中表現的優美景色。

(3)老師根據幼兒想象的動作組合成歌表演,並進行集體練習。

3.討論配器方案,為歌曲伴奏。

(1)請幼兒思考用什麼樂器演奏音樂優美部分?

B段的比較抒情,可以延長的,適合用什麼樂器?

(2)請幼兒思考用什麼樂器演奏音樂大家歡快地去郊遊的部分?

提示幼兒A段腳步的適合用雙響筒

(3)請幼兒看老師指揮做現用樂器的模仿動作,用樂器看指揮演奏。

(4)請幼兒和小夥伴交換樂器看指揮演奏。

活動反思:

本次音樂活動是一個歌唱活動。《郊遊》這首曲子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它是ABA結構,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樣的,活潑歡快,中間第二段比較柔和,唱了郊遊的風景。活動開始我以談話匯入,引導幼兒說說郊遊地的風景,根據幼兒的回答我用簡筆畫的形式畫了下來,從而引出第二段歌詞。接著我用動作引導幼兒說出了第一、第三段的歌詞。歌詞理解後,讓幼兒通過聽教師清唱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然後再用鋼琴伴奏,一句句學習歌唱。等唱了兩到三遍後請幼兒編動作,邊表演邊唱,這樣比較能幫助幼兒記住歌詞。雖然大多數幼兒能大概將歌曲唱出來,但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孩子們覺得興趣缺缺;而且後面邊表演邊唱,孩子們會分散注意力,反而唱的更少更輕,應該在幼兒熟悉歌曲的基礎上再加動作比較好。

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25

設計意圖:

我通過參加奧爾夫音樂培訓活動,從中學到到了很多前言的理念和教學方法。奧爾夫先生曾說過:“我們進行奧爾夫教學注重的蚌埠市結果,而是注重幼兒參與活動的過程”。針對我班幼兒的發展水平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我們大家動起來》。

活動目標:

1、學習分辨音樂中比較明顯的音節變化。

2、培養幼兒的反應能力、創造能力。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音樂《握手舞》《庫企企》

活動過程:

一、問好環節,音樂熱身律動

1、《握手舞》

2、師:寶寶、寶寶、早上好。寶寶好。

幼兒:老師、老師、早上好。老師好。

3、小音符遊戲。

二、感知音樂《庫企企》

在一座大城堡裡藏著許多金銀財寶,要想得到這些財寶必須說出一句咒語才能開啟城門,而這句咒語就藏在音樂裡,讓我們一起聽一聽。

1、初步欣賞音樂。

師:在音樂裡你聽到了什麼咒語。

2、引導幼兒逐漸展開活動。

3、創編聲勢動作.

在這首音樂裡,我們可以用我們的身體動作來表現音樂。請小朋友想一想還可以做什麼動作。

三、創編活動

教師根據幼兒的動作帶幼兒一起動起來。

四、結束活動

1、請幼兒邀請客人老師與幼兒一起動起來。表揚每位幼兒的表現。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是我同過參加奧爾夫音樂培訓會後根據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自己設計的。使幼兒通過感受音樂大膽的用身體動作去表現,幼兒在活動中能積極的參與,在設計活動之前我想這樣“活”的音樂教師在控制幼兒使困難可能比較難,容易亂。活動中幼兒聽指揮自控能力表現的比我預想的要好。

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26

活動背景:

蘇霍姆斯基說:“音樂是一種使人迷戀善良、美和人道主義的藝術手段。”我愛音樂,幼兒更愛音樂。他們在唱唱跳跳中受到薰陶,形成活潑開朗的個性;他們在唱唱跳跳中發現美,產生愉悅的心情。在一次課間活動時,我無意間聽見幼兒在唱《兩隻老虎》這首歌曲,再仔細一聽,他們把歌曲中的內容改掉了,換上了別的小動物還一邊做動作,非常開心。我就在想,何不為幼兒提供一個機會,讓他們盡情地去唱、去跳、去創編呢?對於打班幼兒來說,他們非常喜歡比賽的遊戲形式,可不可以把這種比賽形式用於音樂仿編活動中來呢?於是我就有了這樣的構思,設計了本次活動,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讓幼兒感受音樂仿編活動的快樂,同時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與參與性。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根據圖片內容改編歌詞。

2、聯絡看節奏卡表演歌曲,培養幼兒讀節奏卡的能力。

3、體驗比賽的樂趣,激發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把全班幼兒分成五隊,菠蘿隊、桔子隊、西瓜隊、桃子隊、蘋果隊並配帶好標記。

2、老虎布偶一個,牛、鴨子、羊、小貓、小青蛙圖片各一。

3、森林動物圖五張(圖一、兩隻小狗,一隻在玩球,一隻在啃骨頭;圖二、兩隻小貓,一隻沒有眼睛,一隻沒有尾巴;圖三、兩隻青蛙、一隻在敲鼓,一隻在唱歌;圖四、兩隻老鼠,一隻在偷米,一隻在偷蛋;圖五、兩隻熊貓,一隻在笑,一隻在哭。)

4、《兩隻老虎》節奏圖譜,已學會唱這首歌曲。

活動過程:

1、在律動《郊遊》中邊表演邊進教室。

“今天森林裡的小動物邀請我們到森林裡去玩,請每隊的小隊長要帶好自己的同伴,跟緊老師,別走散了。”

2、練聲《森林裡的小動物》

“呀,到森林啦,看看是什麼動物來歡迎我們了(出示動物圖片),我們一起學學它們的叫聲,和它們打個招呼吧!”(師:喵喵喵喵喵;幼兒:喵喵喵喵小花貓你好。)

3、複習歌曲《兩隻老虎》

“我們剛和這麼多小動物一起唱歌,玩得開心嗎?啊,誰來了(出示老虎布偶),大家快坐好,老虎有點生氣了,它說你們唱了這麼多小動物的歌,怎麼沒唱我森林大王的歌呀,壞了老虎要生氣了。哎呀呀,尊敬森林大王別生氣,我們正要唱呢,你看我都準備好了。

(1)、先看節奏圖譜把節奏拍一遍。

“我們先看節奏圖譜把《兩隻老虎》的節奏拍一遍吧!”

(2)、邊唱歌曲邊拍節奏。

“節奏拍得可真準,下面我們一邊拍節奏,一邊來唱一下歌曲吧!”

(3)、請幼兒自編動作來表演歌曲(先請一個,再在老師的帶動下按節奏卡表演動作)

“老虎想請你們邊唱邊做做動作,好嗎?”(幼兒表演)

4、通過小組比賽的形式,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創編歌詞。

(1)、佈置任務:你們表演的真不錯,老虎看了一直咪咪笑,不過它還想考考大三班的小朋友聰明不聰明,你們看它剛給我們帶來了五張圖片,請你們仔細觀察圖片,根據圖片上畫的內容,按《兩隻老虎》的節奏編歌詞。我們大三班的小朋友都是最能幹的,一定沒問題的對不對?呆會兒請每個小隊長領一張圖片帶著自己的隊員找個位置一起看圖商量創編,每個人都要動腦筋想,編好的歌詞要隊裡的隊員通過並都能唱出來才算好,等都好後五組隊員來個比賽,聽聽哪組唱的最好並請老虎大王來為優勝對發獎。記住,等老師一搖鈴鼓,小隊長就馬上把圖片送回來,大家快快坐回座位好嗎?

(2)、幼兒分組觀察圖片,共同討論創編詞,並練唱,教師巡視指導,重點輔導幼兒創編時字數要工整。

(3)、請每一組的幼兒將改編的歌詞唱一遍,其餘幼兒一起學學唱唱改編好的歌詞。

(4)、幼兒與老師、老虎大王一起評出優勝對,並邊唱該對編的歌邊發獎。

5、在動物舞會中結束活動。

“老虎大王聽了可真開心,直誇我們大三班小朋友聰明。它想為我們開個舞會,小動物都趕來參加了,你們開心嗎?你可以邀請小動物一起跳,也可以邀請客人老師一起跳,讓我們跳起來吧!”

活動反思:

音樂是時間藝術,節奏是音樂的骨骼。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較高也比較投入,能夠真正融入到我為他們創設的氛圍之中。活動開始以森林裡的小動物邀請我們去玩自然而然的引出話題,激起幼兒興趣。到了森林後一定會有許多小動物出來歡迎我們的,所以在這兒我把與小動物打招呼設計成了練聲活動,在這個環節中幼兒十分開心,與小動物(老師扮演)的互動較好,接著就自然而然引出了大老虎這個角色,從唱關於老虎的歌曲過渡到老虎佈置任務,幼兒分組進行仿編歌曲,最後評出優勝隊,都圍繞情境展開活動。幼兒園的孩子特別好動,如果整個活動讓孩子們坐著他們肯定坐不住,所以我採用這種情境的設計,讓幼兒在走走、唱唱、跳跳中學習很適合幼兒也便於進行音樂教學,讓幼兒在喜聞樂見的教學活動中情趣盎然的學習。大班幼兒的競爭意識較強,用小組比賽的形式鼓勵幼兒進行仿編活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並充分發揮了幼兒的團結精神。總的來說,幼兒對該活動還是比較感興趣的,如果在活動中能夠運用電化教學,創造出森林的背景,小動物製作成動畫,小朋友一定會更感興趣,效果一定會更好的。

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27

活動目標:

1、在繪畫活動中,熟悉旋律,初步學唱三拍子歌曲。

2、嘗試用繪畫的形式創編部分歌詞。

3、在創編過程中,體驗歌唱活動成功帶來的喜悅。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小圖卡(雨點、彩虹、問號)

2、幼兒繪畫用的小紙條、筆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二個朋友,是誰呀?”(彩虹、雨滴)

二、初步熟悉旋律,學唱歌曲。

1、彩虹會唱歌(師唱,幼兒跟唱)

2、雨滴會跳舞,它一個人跳舞有勁嗎?(出示其他三種顏色的雨滴)它從天上落下來會發出什麼聲音?(師邊唱邊指圖,幼兒跟唱,最後一個綠色的雨滴變慢)

3、老師還有許多圖片(邊跟琴唱邊出示)

4、誰知道小問號表示什麼意思?(老師唱問的,幼兒唱滴答。)

5、老師指圖完整唱的和幼兒一起唱。

6、老師下來聽聽看,不指圖能唱嗎?

三、以繪畫的形式創編部分歌詞。

1、小雨點到底在哪裡跳舞呢?

2、請你用椅子下的紙和筆,把跳舞的地方畫下來,老師唱完三遍要畫好,每人畫一個你喜歡的地方。

3、張帖幼兒的畫,引導幼兒一起看看、講講。

4、選四張貼在問號後面,一起唱一遍。

5、老師問,幼兒答(以唱的形式)

6、請所有客人老師一起合作唱

四、結束延伸

師:“我們回去再把其他的也編到歌裡去一起唱唱,好嗎?

活動反思:

音樂活動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們體驗音樂帶來的快樂,並讓幼兒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參加到音樂活動中,提高幼兒感受、表現、創造美的能力。我們班的孩子很喜歡唱歌,都願意大膽地唱、大膽地表現自己。

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28

活動目標

1 願意參與小豬蓋房子的創編遊戲,感受遊戲的快樂。

2 探索搭建不同房子的肢體動作,並在音樂的伴隨下生動地表現。

3 能大膽創編動作並在集體面前表現。

4 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5 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聽過《三隻小豬》的故事。

2 物質材料準備:圖譜9張,草房子、木房子、磚房子的圖片和頭飾若干,柴可夫斯基《胡桃鉗》進行曲片段,放鬆音樂,教師用於評價的小道具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出示三隻小豬圖片,談話匯入

師:小朋友都聽過《三隻小豬》的故事,故事裡都有誰?它們分別蓋了什麼房子?

幼:故事裡有豬老大、豬老二、豬老三,豬小弟蓋了磚房子,豬老二蓋了木房子,豬老大蓋了草房子。

師:我們今天一起來學小豬蓋房子好不好?你們願意嗎?

二、教師引導幼兒創編,並在音樂伴隨下整理幼兒的動作

1 引導幼兒創編蓋房子的動作。

師:你們最想蓋什麼房子?

幼:磚房子。

師:蓋磚房子需要哪些材料?怎麼樣蓋磚房子?你們願不願意做給大家看一看呢?

(1)幼兒創編蓋磚房子的動作。

(2)教師出示圖譜整理幼兒的動作。

師:老師在你們想的動作裡面選了三個最有趣的動作,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是什麼動作?

幼:搬磚頭、抹水泥、搭磚頭。(幼兒邊看圖模仿)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快樂小豬蓋房子”的音樂,我們跟著音樂一起來蓋房子吧!

2 引導幼兒發現動作與音樂之間的聯絡。

師:我們給小豬蓋了間結結實實的房子,剛才小朋友發現了有兩張圖片上的動作是一樣的,這是為什麼呢?

幼:因為後面的音樂和開始的音樂是一樣的,所以動作也是一樣的。

師:你們同意嗎?那我們再來聽一遍音樂,看看陳賢俊小朋友說的是否正確。

小結:哦,原來音樂重複的地方,動作也就重複了一遍。

3 教師引導幼兒創編蓋木房的動作。

師:接下來我們要幫誰蓋房子?

幼:豬老二。

師:那蓋木房子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呢?怎麼樣蓋呢?

幼:木頭、錘子、釘子、鐵絲……

師:有哪些動作可以來表現蓋木房子?

幼兒創編,教師提煉三個動作,引導幼兒伴隨音樂一起蓋木房,

4 教師引導幼兒創編蓋草房的動作。

師:豬老大是用什麼蓋房子的?怎麼蓋草房子呢?有哪些動作可以來表現蓋草房子?

幼兒創編,教師提煉三個動作來蓋草房子。

三、幼兒自由分組,合作完成

1 幼兒按意願分組。

師:下面我們分三組,每組六個人,分別來幫三隻小豬蓋漂亮的房子,誰願意來蓋草房子?誰願意來蓋木房子?誰願意來蓋磚房子?(發頭飾)

2 幼兒對照圖譜分組練習。

師:我們看看草房在哪裡?木頭房子在哪裡?磚頭房子在哪裡?

師:請小朋友們各就各位,我們準備蓋房子了,你們準備好了嗎?

(放音樂,幼兒分組練習,教師指導。)

3 分組表演。幼兒評價。

師:你們的房子蓋完了沒?哪一組願意來蓋給其他小組看一看呢?

師:你們覺得哪一組表演得最好?為什麼?

4 小結:原來表演得好的小祕密是,動作整齊、優美、表情生動。

5 幼兒再次表演,邀請客人老師評價。

師:那你們想不想再來一次,這次我們請客人老師來當評委,等會兒哪一組表演得好,評委老師就會把手中的花送給他們。

師:你們有沒有信心做得更好?

(三組幼兒同時表演)

師:各位評委老師,你們覺得小朋友們表演得好不好呀?

師:那你們覺得哪一組的小朋友表演得最好就將手中的花送給他們。

四、活動結束

師:小朋友今天幫小豬們蓋了三間房子,高不高興呀?你們覺得累嗎?那我們擦擦汗,捶捶背!

教師帶幼兒伴著舒緩的音樂漸漸放鬆……

活動反思

在角色表演過程中,孩子們可隨著音樂舉手投足,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流露真情,在動中感受體驗、表現美。活動自始至終都興趣盎然。

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29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三拍子的優美,能聽出樂曲的段落。

2、能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表現出對樂曲的感受。

3、感知樂曲的旋律、節奏、力度的變化,學唱歌曲。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孔雀頭飾15個,葫蘆絲一個,圖譜, 音樂等。

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

美麗的傣族是小孔雀的家,它們最愛美,常常到小河邊梳妝打扮。一天,一群美麗的小孔雀趁著月光,漫步在小河邊的鳳尾竹下,它們互相整理著羽毛,微風吹過,鳳尾竹隨風輕輕搖擺,小孔雀看見了,會幹什麼呢?就讓我們一起到音樂中來找答案吧。

二、欣賞音樂《月光下的鳳尾竹》

1、欣賞音樂第一遍,提問:你覺得音樂中小孔雀在幹什麼?這段音樂是幾拍子的呢?

2、欣賞音樂第二遍,幼兒感受三拍子。

3、欣賞音樂第三遍,教師演示圖譜,幫助幼兒理解樂曲段落。

4、欣賞音樂第四遍,要求幼兒能在每句末做一孔雀造型。

5、欣賞音樂第五遍,要求幼兒能準確地聽出在那裡做造型。

6、欣賞音樂第六遍,幼兒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表現出對樂曲的感受。

三、結束活動

1、告訴幼兒的樂曲名字。

2、出示葫蘆絲,告訴幼兒葫蘆絲是傣族的特色樂器。

3、帶幼兒到室外去吹葫蘆絲。

活動反思:

這是一次學習機會,通過自身的努力,並在領導、同事的幫助下,順利地展示了這節課。從準備到上課,這是個提高自我的過程,例如寫詳案,把小朋友可能說的話也寫出來,把所有聯接語都寫了出來,這樣就能更流暢地進行教學。其次,通過幾次試上,讓自己更準確地找到自己的不足,每一次上完,都有很大的提高。總之,通過這次上課,提高了自身的教學水平,更讓我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30

活動目標:

1、感知音樂節奏的變化。

2、學習建立遊戲的規則,並體驗與別人合作遊戲的樂趣。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1、音樂錄音《火車快飛》、錄音機。

2、節奏卡(紅卡和黃卡)。

3、打擊樂器一到兩種

活動過程:

1、感知兩種節奏。

(1)教師打節奏讓幼兒分辨並模仿。

老師:帶來兩種節奏型,請小朋友看看有什麼不一樣。(區別)

(教師拍節奏)分別出示兩種節奏卡命名紅色卡和黃色卡。

(2)集體跟著關老師拍出來。(紅卡沒有付點,黃卡上有附點)。(老師再示範請幼兒模仿)

2、欣賞樂曲錄音,熟悉旋律,感受節拍,並隨音樂拍打節拍。

(1)師:關老師帶來一首曲子,請小朋友仔細聽,並用你喜歡的方式隨音樂打節拍(拍手、拍肩、跺腳)。

(2)提問:“請聽聽黃卡的節奏在哪裡?”(強調黃卡節奏)

師:“請小朋友再仔細聽一遍,當聽到黃卡節奏時拍出來。”

(注:前面的歌詞不拍,到有附點即黃卡節奏時拍。)

師:“再聽一遍,出現黃卡節奏時歌詞唱了什麼?”

(3)聽老師用樂器拍打的節奏進行小跑步的。當聽到節奏的變換時迅速和自己最近的小朋友兩兩結伴,樂器停止,快速靜止不動。

3、參與遊戲,體驗快樂 遊戲:教師介紹“做火車”的方法,幼兒隨音樂練習:

師:“玩遊戲是有規則的,請你聽好規則:全體幼兒排成8列縱隊,第一名幼兒做火車頭,兩臂屈肘,兩手握拳放在身體兩側,後面的幼兒用雙手搭在前面幼兒的肩上,做車廂。在音樂節奏變換時,原來做火車頭和第一節車廂的幼兒迅速舉起雙臂搭成山洞,給其它火車通過。音樂停,火車停。”

(1)、教師與三名幼兒做音樂遊戲,其他幼兒觀摩瞭解玩法。

(2)、教師帶領幼兒跟隨音樂做遊戲。

(3)、男、女幼兒分別一隊,跟隨音樂做遊戲。

(4)、聽音樂排成縱隊成一列火車離開。

活動反思:

1、在進行節奏的區分時,教師本身沒有很好的將節奏拍對,使得幼兒對音樂沒有“吃透”,這也對後面的過程進行有一定的影響。

2、本次活動的音樂偏快,可以提前減慢,老師在唱譜時也可以簡化,可以把複雜問題簡單化。

3、由於之前的節奏區分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在聽到節奏的變換時幼兒第一次能夠按要求變化,節奏再次變換時幼兒情緒仍在遊戲中而忘記變換,只有少部分幼兒按要求進行。

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31

理論依據:

從古到今,愛國教育一直是永恆的主題。熱愛祖國是每個中國人應有的一種深厚情感,將愛國主義教育寓教於樂,大班幼兒更容易掌握和理解。《同唱一首歌》是一首創作歌曲,3/4拍,宮調式,歌曲節奏歡快,旋律優美,歌中唱到四名少數民族小朋友,喻示著各民族人民團結一心,共同歌唱祖國“媽媽”。通過演唱、感受歌曲,讓幼兒知道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族人民親如一家。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歡快優美的情緒,理解歌詞,記住歌曲中任務的順序。

2.學習切分音及休止符的演唱,並能用親切、柔和的聲音演唱三拍子。

3.知道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族人民親如一家。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課前瞭解本次教學活動中四個小朋友所屬的少數民族(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彝族),以及這些民族的服飾、歌舞等。

2.《同唱一首歌》教師教學資源、課件、鋼琴。

活動重難點:

重點:記住歌曲中人物的順序,並能用親切、柔和的聲音演唱。

難點:學會切分音及休止符的唱法。

活動過程:

一、隨《同唱一首歌》進活動室。“咱們的幼兒園是個大家庭,我們在這個大家庭裡相親相愛,我們的祖國也是一個大家庭,這個大家庭裡有56個民族。”

(1)認識四個少數民族。逐個出示圖片,按節奏說出四個小朋友的名字。

(2)用好聽的聲音唱出4個小朋友的名字,並處理空拍。

二、學習歌曲:

(1)完整欣賞音樂,讓幼兒說出對歌曲的感受。

(2)分段欣賞,教師清唱,處理歌詞,提問:“歌聲裡都有誰?都唱了什麼?”

(3)出示圖譜。

(4)拍打三拍子的強弱規律、用拍手錶示強拍,嘗試用拍身體的其他部位表示弱拍。用拍手拍肩的形式演唱。

(5)處理切分節奏,在圖譜中找出切分節奏。

(6)看圖譜演唱歌曲,注意空拍及切分音的演唱。

(7)小朋友做小小歌唱家,用柔和優美的聲音演唱,老師指揮。

(8)教師彈琴,小朋友跟唱兩遍。

三、為歌曲創編動作,老師給予幫助。

老師演唱,小朋友自由伴舞。

四、認識56個民族,進一步感受歌曲。

(1)“咱們中國除了這四個民族以外還有什麼民族?小朋友是哪個民族的?班裡還有什麼民族的小朋友?認識其他民族。

(2)播放《愛我中華》音樂,教師與小朋友一起舞蹈。

(3)隨音樂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在表演區播放三拍子樂曲,利用區域內的民族服飾及民族樂器,進一步鞏固三拍子節奏。

活動反思:

讓小朋友們多角度、多渠道地感受和表現各民族的特點,鞏固知識、探索未知,並以此激發孩子對祖國和人們的熱愛,增進民族大團結。

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32

活動目標:

1、充分感受樂曲優美、抒情的旋律特點。

2、樂意用語言、動作表達自己的感受。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讓幼兒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重難點:

重點:感受樂曲優美、抒情的旋律特點

難點:用畫筆繪畫出天鵝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美麗的天鵝湖》

2、蠟筆、畫紙

活動過程:

1、初步感受樂曲的旋律特點

(1)、聽賞《天鵝》樂曲錄音

“這首曲子聽上去有什麼感受?”

“聽音樂時,你想到了什麼?好像看到了什麼?”

2、感受理解樂曲所表現的內容

(1)、交流對樂曲的感受

“這是一首什麼樣的樂曲?”

(2)、想象表達樂曲的內容

“天鵝湖中美麗的天鵝在幹什麼?”

“你喜歡天鵝嗎?為什麼?”

3、幼兒自主地表現

“大家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天鵝畫出來,和好朋友說說。”

(幼兒用畫筆自由畫畫、交流)

活動反思: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幼兒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產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願望。愛好音樂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樂活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慾望,使其產生愉快的情緒,充分發揮想象,表現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和創造。

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33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肢體動作大膽表現音樂的結構特點。

2、體驗用生活情境表現音樂的樂趣。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生活經驗的準備

2、活動材料準備(音樂、場地、黑板、圖片、筆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回顧生活中“煮麵條”的情境,引發幼兒對面條不同姿態的聯想。

沒下鍋前的麵條是什麼樣子的?麵條剛放入開水鍋中會有什麼變化?水沸騰翻滾時麵條又在鍋裡做什麼呢?關火後的麵條呢?

二、欣賞音樂,劃分音樂段落。

師:今天,我帶來一首樂曲,麵條要和它做遊戲,我們先來仔細聽,音樂可以分成幾段?

三、感知樂曲特點,嘗試用肢體動作大膽表現音樂。

1、分段感知樂曲特點。

2、結合煮麵的過程找出適宜表現的段落。

3、用手指動作感受並表現。

4、用肢體動作大膽感受並表現。

5、完整感受並表現。

教師適時走近幼兒用語言、體態激勵幼兒大膽表現,注意突出結束造型的動作。

四、延伸活動:啟發幼兒大膽想象,運用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現音樂。

1、想象用廚房中的其他活動表現音樂。

2、想象戶外活動中可以如何表現音樂。

五、結束部分,帶領幼兒去尋找更多可以表現這個音樂的生活情境,結束活動。

活動建議:

1、活動前應給予幼兒充分的生活經驗準備。

2、重點提示幼兒動作的個性化;活動前提好常規要求,活動中始終以情境貫穿。

活動反思:

大班幼兒思維活躍,有很強的遷移生活經驗的能力,加之活潑好動的特點給予老師創作的靈感-----能否運用生活中真實情境的模仿、再現,來激發幼兒感受音樂和表現音樂的熱情呢?就這樣,一次音樂與生活、實踐與創造、充分感受與大膽表現緊密相連的教學活動誕生了。這不僅僅使音樂變得生活化、情趣化,也使生活變得藝術化、生動化。

因為活動目標的明確(①感知、表現樂曲結構 ②體驗生活情境化得藝術樂趣),所以活動各環節銜接自如、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最後達到活動高潮,教師組織、指導的思路清晰,每個環節要達到什麼樣的效果、起到什麼樣的教育價值,怎樣做,為什麼這樣做都能使老師心中有數。活動中我關注幼兒對生活的體驗和表達,並努力啟發幼兒結合音樂的變化大膽創編相應的生活動作來表現,老師的眼神、語言、動作和“攝影師”角色的參與大大激發幼兒的創作熱情,最終大家在輕鬆愉快中共度美好時光,共享音樂與生活的美妙。

不足:活動的形式可以再豐富些,是否可以在熟練把握音樂結構與特點的基礎上,由幼兒自主想象生活場景並大膽表現呢?

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3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由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組成的節奏,並學習用腳部動作加以表現。

2、啟發幼兒利用十六宮格相互合作,共同創編並表現新節奏。

3、讓幼兒分享創造和成功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小腳印”的圖片若干;十六宮格板五張。

2、踢踏舞的錄影;簡易踢踏舞鞋若干雙(與幼兒人數相等,可自制)

3、激烈歡快的樂曲一段。

活動過程

一、觀看錄影,引出課題。

1、師:“小朋友,今天我為你們帶來了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舞蹈。你們想不想看?”(“想。”)“好,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2、師:“錄影中的叔叔真厲害,他們用腳踩出的節奏好聽嗎?(“好聽。”)那你們的小腳能不能踩出這麼好聽的節奏呢?(“能” ;“不能”)不管怎麼樣,今天我們來試一試,好不好?”

二、學習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休止符組成的節奏

1、出示十六宮格板,教師擺節奏譜。(如:)

師:“瞧,老師特地請來了這些“小腳印”幫忙,看看我是怎麼擺的。”教師演示。

2、引導幼兒討論並學習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休止符三種節奏。

(1)教師引導幼兒對三種節奏逐個學習。

師:“這麼多的“小腳印”該怎麼踩呢?別急,我們一個一個來,好嗎?”( 即四分音符,踩一下;即八分音符,踩兩下;空格即休止符,不踩)

(2)教師帶領幼兒邊朗誦語音譜,邊用腳踩相應的節奏。

師:“真不錯,那我們就看著這些“小腳印”一邊念一邊踏腳,好嗎?”(嗒嗒 嗒嗒 嗒)

(3)教師帶領幼兒隨樂看圖譜,邊朗誦邊踏腳。

師:“真好聽!要是來點音樂就更好了。加上音樂試試看,怎麼樣?”

(4)幼兒看圖譜隨樂踏腳,教師用手指著圖譜。

師:“真棒!那我們站起來踩節奏,好嗎?不過,有個要求,在踩節奏時能象錄影裡的叔叔一樣就用腳踩出節奏,嘴巴不發出聲音,在心裡念節奏,能不能做到?”

三、啟發幼兒創編並表現新節奏

1、幼兒分組進行創編節奏,教師進行指導。

師:“今天,我為小朋友準備了許多“小腳印”和十六宮板,由你們自己來貼“腳印”,編節奏。幾個人一起合作,看看哪一組編的節奏最好聽。記住了,編好後,一組的幾個小朋友要看著自己貼的“小腳印”,先來試著踩一踩節奏,好嗎?”教師引導幼兒創編出較為協調又便於自己踩的節奏。

2、請各組的幼兒展示自己新編的節奏譜,並帶領全體幼兒一起隨樂踩節奏。

3、教師帶領幼兒隨樂將四組新編節奏連起來完整的練習一次。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旨在通過各種腳印的探索,引發幼兒觀察的興趣。讓幼兒充分享受音樂活動的快樂,從中培養愉快的情緒,喜愛音樂活動。發展孩子動作的協調性與靈活性,同時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35

設計意圖

在學前教育階段,我們可以通過音樂教育發掘幼兒的潛能,塑造幼兒健康活潑的個性,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音樂是人類靈魂深處潺潺流淌的情感溪流,音樂欣賞是在聽音樂的過程中通過美感接受教育的有效手段。《拉德斯基進行曲》這首世界上最為人們所熟悉的進行曲,它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辦的歷屆新年音樂會中是必演曲目,其膾炙人口的旋律和鏗鏘有力的節奏能夠讓孩子感受世界名曲的魅力,讓每個幼兒都得到情感的薰陶和培養,提高幼兒感受美和表現美的能力。使幼兒在藝術活動中產生積極、愉快的情緒經驗,培養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快樂的音樂》活動。

活動目標:

1、結合自己的日常經驗,感受樂曲節奏的歡快、熱情。激發幼兒對音樂的審美情趣。

2、能將這種感受以自己的方式進行表達。

3、樂於運用身勢大膽表現對樂曲的理解和感受。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CD

重點難點:

感受樂曲節奏的歡快、熱情。

活動過程:

一、 當你在生活中遇到非常快樂的事情時,你會有什麼樣的表情?會用什麼動作來表現你的快樂?

a) 談談日常生活中快樂的節奏。

b) 欣賞音樂《拉德斯基進行曲》

c) 再次傾聽,並介紹音樂背景。

d) 第三遍欣賞音樂,仔細分辨。

二、 這是一首什麼樣的樂曲?你聽了以後感覺怎麼樣?

三、這首曲子什麼地方強勁有力些?什麼地方又優美柔和些?

四、幼兒在音樂聲中走出教室。

延伸活動:

鼓勵幼兒在活動區中,用繪畫、手工等方式表現音樂內容。

活動反思:

本次音樂律動所選用的樂曲就是《拉德斯基進行曲》,這首樂曲有著明顯的進行曲風格,很適宜在行進中模仿律動。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充分調動幼兒的想象力,引出音樂都是有節奏的、要跟著音樂的節奏走路。教師在引導個別幼兒示範,要求其他幼兒邊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集體做動作。充分調動幼兒自主探索學習的積極性,從而發現音樂的節奏感。

不足之處:

沒有更多的時間留給孩子多鞏固,最大的感受就是這個活動不單單是一節音樂,更多的是在音樂活動中滲透了教師整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價值的取向。

音樂審美感受是使兒童在學習音樂過程中,通過感知音樂作品的藝術美,在情感上產生共鳴,獲得美的感受。因此,音樂教育中無論是能力培養、思想認識提高,還是心靈陶冶都需要經過一個循序漸進的、連續不斷的、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

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36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形式,培養幼兒的節奏感,讓幼兒熟練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混合節奏型。

2.培養幼兒反應敏捷及注意力集中。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十六宮格、小落葉的圖片及頭飾若干,鈴鼓1個,塑料圈8個。

活動過程:

1.請小朋友扮演小落葉,在場地中間自由地走動,可隨意做些動作,同時嘴裡可發出一些似風聲的“呼呼”聲。走一會兒後,老師開始敲鈴鼓,幼兒的腳步要逐漸合上鼓聲。老師的鈴鼓聲不斷變化速度,要求幼兒的腳步要隨著鼓聲的變化而迅速改變。最後,鼓聲漸慢,可解釋成風漸漸地小了。幼兒回到座位上表示小落葉休息了。

2.出現十六宮格,利用小落葉在格子中的自由擺放,讓幼兒練習拍節奏。如圖所示,橫著拍或豎著拍節奏分別為:

把小落葉的位置變一變,又會出現新的節奏型。選一首樂曲或歌曲,請幼兒聽音樂看十六宮格拍節奏。

3.將幼兒分成若干組,每組一個十六宮格及一些小落葉。由幼兒自己商量、擺放,然後全體一起拍,形成多聲部的節奏合奏。

4.遊戲:小落葉回家。

玩法:8個塑料圈一字擺開,代表小落葉的家。請8名幼兒戴上小落葉的頭飾扮小落葉。遊戲開始,“小落 葉”們自由地在場地間玩耍,當聽到訊號(如鼓聲)馬上回家,即站在塑料圈中,每個圈最多站兩個人,也可以空著。站好後,請其他小朋友有節奏地數落葉。如下圖所示。換人後,遊戲可重新開始。

5.音樂遊戲:數落葉。

玩法:全體幼兒圍成一圈,請一人站在圈裡扮數落葉人。歌曲開始,全體幼兒有節奏地拍手,數落葉人每當唱到×片時,輕拍一位小朋友的肩,被拍的小朋友馬上到圈中扮飛舞的小落葉自由動作。唱到最後一句結束時或老師的伴奏中間突然停頓時,數落葉人開始捉小落葉,被捉到的離開場地。活動自然結束。

活動反思:

孩子對落葉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逐步學會了用歌聲表達歌曲變化的情緒。同時,教學應體現在生活化中,活動之後,要及時瞭解反饋孩子勇敢獨立的變化情況,促進孩子勇敢,大膽品格的發展。

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37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舒緩、優美的旋律。

2、體驗歌曲中深情的期待,感受歌曲中表達的情感。

3、鼓勵幼兒創編適當的動作表現歌曲。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事先對映山紅有一定的瞭解。

2、幼兒用書、映山紅的圖片、磁帶、練習冊。

活動過程:

1、請幼兒看幼兒用書,引發幼兒欣賞歌曲的興趣。

——提問:“你們看,這漫山遍野開的是什麼花啊?這種花在什麼季節開啊?”

——這種花的名字叫映山紅,它們喜歡生長在山上,一到春天就可以看到漫山遍野映山紅,非常好看,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首歌就叫做《映山紅》。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2、欣賞歌曲,理解歌曲的內容。

——結合幼兒用書,請幼兒聽歌曲,邊聽邊觀察畫面。教師引導幼兒將畫面內容和歌詞對應起來,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3、感受歌曲舒緩優美的旋律和深情期待的情感。

——提問:“你們聽了這首歌曲,有什麼感覺?”

——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聽了這首歌曲的感覺。

——再次播放音樂,引導幼兒感受歌曲深情期待的抒情的性質。

4、鼓勵幼兒自由創編合適的動作來表現歌曲。

——教師引導幼兒創編一些柔和、舒展的動作,並能根據歌曲合拍地做出這些動作。

活動反思: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幼兒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產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願望。愛好音樂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樂活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慾望,使其產生愉快的情緒,充分發揮想象,表現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和創造。

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38

活動目標:

1、通過視聽、律動、繪畫、遊戲、情景表演、節奏樂敲擊等相結合的、孩子們喜聞樂見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欣賞教學,激發和培養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開發音樂的感知力、想象力、創造力,體驗音樂的美感。

2、在多媒體輔助教學中,在各種音樂軟體、硬體等技術支援下,鼓勵幼兒嘗試改編、創作不同風格的《小星星變奏曲》。

3、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在聽聽、玩玩的活動中,感受音樂的變化。

難點:幼兒改編、創作《小星星的夢》 解決難點的策略:多媒體輔助支援幼兒的創作活動

活動過程:

一、複習歌曲:

1、齊唱歌曲

2、邊拍手邊唱星星譜

3、邊拍手邊唱五線譜 [在活動中再度熟悉音樂主題。

二、音樂欣賞:《小星星變奏曲》片斷

1、認識音樂家---莫扎特

2、聆聽音樂,感受樂曲情緒。 教師引導幼兒用語言或動作表達和表現心中的感受。

[多媒體輔助教學,培養幼兒想象能力和對音樂的感受能力。]

三、師生共同創作《小星星的夢》

1、師示範創作,幼兒在活動中感受音樂的變化。

2、幼兒改編音樂主題或變換形式進行創作。

當部分幼兒創作時,教師引導其餘幼兒隨著音樂的變化邊律動邊感受音樂的變化。

[啟發幼兒把前階段美工活動“自制星寶寶”的經驗遷移到音樂創作活動中。教師為幼兒的創作活動提供支援性服務,如:音樂軟體的提供、小樂器的準備等等,方便幼兒即興創作。]

四、小結

依託多媒體 上活幼兒音樂欣賞課

——音樂欣賞《小星星變奏曲》教學設計說明

《小星星》是幼兒們熟悉和喜愛的一首歌曲。歌曲原來是一首法國童謠,音樂家莫扎特把它改編成鋼琴曲《小星星變奏曲》,其中樂曲做了12次變化,生動地表現了小星星活潑可愛、變幻多端的模樣。本節課的欣賞重點並非是莫扎特的鋼琴曲《小星星變奏曲》,而是欣賞幼兒們自己變化創作的《小星星的夢》。

音樂欣賞是音樂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對培養幼兒感受音樂、欣賞音樂的能力有著重要作用。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感悟音樂是教學的核心。幼兒廣泛 深入地接觸音樂作品,就能較快地提高音樂的鑑賞力和表現力。因此,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引導他們主動投入欣賞活動中。

在前一階段幼兒已能熟唱熟奏歌曲主題了。我認為 對於欣賞音樂而言,熟唱(記)主題是非常重要的。主題就是一部作品的基本語彙,一個主題它蘊藏著節拍、節奏、音高、情趣等等因素。因為,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只有當幼兒跟蹤著主題,思維才能真正活動起來,從而才能辨認主題在哪裡再現了,它又是如何變化、發展的,特別賞析本節欣賞課中變奏曲式結構的樂曲,熟唱(記)主題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因為幼兒熟記了主題,才能辨析出主題的各種變化,這對音樂欣賞學習效率的提高有明顯的作用。

活動反思:

這節音樂欣賞課的教學目標:一是引導幼兒感受、分辨出同一主題的不同變化,並用語言或動作大膽表達出自己的理解。二是支援、鼓勵幼兒運用多元化的技能創編出不同變化的樂曲《小星星的夢》。 我所進行的教學物件是大班幼兒。這個班的幼兒擁有與普通幼兒不同兩大特點:

1、他們大多參加各種樂器學習。種類有小提琴、鋼琴、電子琴等,樂感、節奏感以及識譜能力較強,音樂素養較一般幼兒高。

2、這些幼兒每週兩次參加電腦興趣班學習,在電腦操作和多種音樂軟體應用方面,獨立操作能力較強,能運用多種軟體進行音樂方面的創作。

我設計的教學內容從密度和難度上來說雖然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但是我認為是符合他們的認知水平。

對於大班幼兒來說,我覺得更要利用他們的年齡特徵,因勢利導,循循善誘,採用各種靈活教學手段,從而更好地獲得樂曲所表現的情感,理解音樂所表達的內容和形象。大班幼兒以形象思維為主,具有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因而在上這一年齡階段欣賞課時,我充分利用他們靈巧的形體、 自然的嗓音,通過視聽、律動、繪畫、遊戲、情景表演、節奏樂敲擊等相結合的、孩子們喜聞樂見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欣賞教學,激發和培養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開發音樂的感知力、想象力、創造力,體驗音樂的美感,從而更好的為幼兒音樂教學服務。

遊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之一,不論是中大班,還是託小班只要一做遊戲,他們便會興趣倍增,正如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的:“因為遊戲時,孩子們創造了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世界或者說他們用一種新的方法安排他們那個世界的事來使自己得到滿足。”世界著名的音樂學家達爾克羅斯、奧爾夫、柯達伊也都主張讓孩子們在遊戲中學習音樂,並提倡寓音樂教育於遊戲之中。音樂教學中的聽、說、讀、唱都可以用遊戲的方式進行,本課中設計了豐富多彩的音樂遊戲如“數來寶”“小小指揮家”“小小作曲家”遊戲等,通過各種遊戲使幼兒在特定的音樂遊戲中鞏固和複習了所學的音樂知識,培養了幼兒音樂的感受、反應能力和記憶能力,這樣既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又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音樂是最適合運用電腦教學的領域。因為音樂的本質是聲音,音樂是一種聲音的藝術。學習音樂對於人的素質成長有著十分特殊的作用,由於音樂是作為聲音直接作用於人的心靈的,因此學習音樂的目標,首先在於提高人的音樂感知能力,也就是對於音樂的分辨、記憶、分析、鑑賞的能力。學習音樂的途徑只能有一個,那就是音樂實踐,包括三個方面:聽、奏(唱)和作(作曲)。正因為音樂是聲音的藝術,所以音樂學習的起點和歸宿自始至終不能離開“聽得見”的聲音,而我們在音樂課上使用的樂理書、教科書和樂譜,那些“看得見”的文字和圖形,都不是音樂本身,而只是學習音樂的輔助。可是我們在學習“聽得見”的音樂的過程中,又經常要靠“看得見”的文字和圖形來幫忙。這是因為人的生理功能的發展不平衡,人的聽覺的分辨和記憶的能力,要比視覺的分辨和記憶的能力差得多,所以學習聽覺的音樂的時候要靠視覺的文字和圖形來幫忙——經常需要聲音與樂譜、聽覺與視覺的迅速轉換。這是學習音樂與學習文學、美術、歷史、數學等學科顯著不同的特點。音樂是最適合運用電腦教學的領域。

本節課從愉快教育著手,根據幼兒好奇心強、愛模仿的年齡特點,精心製作了一系列課件。多媒體的課件演示,將音樂、影象等集於一體。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創設情景、引導過程,既解決了音樂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又使幼兒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情景交融,深深吸引了幼兒,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音樂的情景,啟發幼兒的想象,發展幼兒的思維,讓幼兒聽,感受音樂,讓幼兒想,表現的是歡快跳躍跑步向上的旋律,還是優美搖籃曲似的旋律,讓幼兒辨,講出不同的情緒在力度上的變化(強弱),在速度上的變化(快慢)。這樣真正掌握了相同旋律表現出不同情緒的特點。讓幼兒聽聽、想想、辨辨、做做、唱唱,體會音樂創作的樂趣。

我在這節課中還應用了《音樂小製作》、《震撼》音樂軟體進行音樂知識的學習,如:認識音樂家莫扎特,識譜教學、作曲教學等。為了消除作曲的神祕感,我讓幼兒用他們喜愛的塗塗畫畫的方式來作曲。電腦作曲軟體《音樂小製作》的應用,實現了幼兒當作曲家的夢想,電腦的及時反饋使幼兒嚐到了學習音樂知識的甜頭,幼兒間的作品交流更能分享樂趣,感受創作成果同時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從而克服了旋律創作心理障礙,加強自信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作為音樂教師想方設法,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培養幼兒濃厚的音樂興趣和良好的欣賞音樂的習慣。在課堂上打破欣賞教學“不是教師講,就是幼兒聽”的局面。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在“聽聽、唱唱、議議”等參與過程中培養幼兒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習慣。除佔領課堂陣地外,課外我在互連網上建立了“風鈴”音樂網站,加強與幼兒之間的交流,擴大幼兒視野,增加其音樂素養。網頁中開設有關音樂欣賞的欄目,讓幼兒在豐富多彩的藝術實踐活動中,鍛鍊能力,增強信心,從而達到提高興趣,形成一種良性迴圈。

在當今素質教育的形勢下,為了充分體現以幼兒為主體、啟發幼兒的思維,我採用了音樂欣賞討論法,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教學面貌大為改觀。

其方法說來也很簡單,即:能讓幼兒說的老師不說,能讓幼兒做的老師不做;變教師是演員為導演,變幼兒是觀眾為演員。

每次創作、聽賞之前後的討論包括情緒、節拍、力度、速度、樂器音色、內心想象等。 因為音樂具有不確定性,因此討論時完全允許幼兒有不同看法。允許幼兒自己創編,這樣更能發揮幼兒的想象能力,而且越不雷同越好。

整節課圍繞“趣”字做文章,課件和多種音樂教學軟體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營造了活躍、輕鬆的課堂氣氛,既突出了重點,又在不知不覺中突破了難點,充分發揮了多媒體生動形象、功能齊全的優勢,強調幼兒的競爭意識、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實踐活動中,教師教得輕鬆,幼兒學得開心。幼兒們在教學活動中在課堂上愉悅身心,感受美,儘可能地發揮了自己的潛能。

在整節課中幼兒們運用聽覺、視覺、運動感覺等器官親自參與活動,而且在玩、說、唱、動、奏的過程中感知音樂。這種學習方法,寓學習於遊戲之中,真正實現了“樂”(音樂)既是“樂”(快樂)的至理。

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39

活動目標:

1. 感受和表現歌曲的寧靜,優美。

2. 在遊戲的過程中,學習利用教師的語言和動作提示理解歌詞。

3. 體驗與月亮“走走,停停”遊戲的樂趣。

4. 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 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字卡,星星圖表

活動過程:

一、用聽搖籃曲引出課題。

1. 聽琴聲師生哼音樂,老師跟節奏邊唱邊哼音樂邊摸幼兒頭部。

2.教師清唱歌曲。

透過窗戶誰進來?幼兒閉眼聽老師清唱《月亮婆婆》是誰呀?(出示字卡《月亮婆婆》)“喜歡我”

喜歡我做個動作?(可清唱一句)“摸”字卡。

二、聽音樂看字卡試唱

三、玩遊戲出示紅、綠燈。

1.玩遊戲:交待遊戲規則

“看到紅燈我們要不要唱,看到綠燈……”

2. 師生唱,提示幼兒唱歌中注意的地方

這首歌唱的是白天還是晚上,我們唱的聲音應該怎樣?不能太小還要讓月亮婆婆聽到。

3.老師完整唱,邊唱邊摸到誰就跟老師邊走圓邊唱。

晚上的天空除了月亮還有什麼?(星星)

星星和月亮婆婆的唱法不一樣,聽聽是怎麼唱的。(老師唱“尾部”)

小星星怎麼唱的?“啦啦”

4.請幼兒上來放星星圖的位置。

5.(互唱)教師唱前半部幼兒唱“啦啦”

6.(分聲部聯唱)月亮和星星聯合起來怎麼唱?

7.月亮有時是圓,有時是彎的,誰來做動作表示。

8.扮演月亮星星(躲起來)唱時出來。

9.結束:月亮婆婆和星星迴家。

活動反思:

經過精心的備課,在課堂上我和孩子們積極互動,達成了一定的目標,有以下幾方面做的較好:

1、這節課我自始至終都貫穿於情境教學。在活動的一開始,我引出了月亮婆婆哄我們睡覺的情景,聽音樂旋律摸孩子的頭和做哄孩子睡覺的動作提升孩子進入活動的興趣。我啟發孩子們認真聽,通過出示字卡,激發幼兒記憶歌詞,從而激起他們想學下去的強烈願望。

2、在記憶歌曲時,我採用了“字卡配圖譜”的方法,因為這首音樂非常好聽,孩子在聽時都會不自覺地身體晃動,所以我請幼兒先加入“啦”模唱旋律,在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幸福感之後,逐漸將歌詞加入,這樣分散難點的學習更符合幼兒的特點。

3、遵循以人為本、由易到難的特點捕捉幼兒的興趣點,在歌曲的演唱形式上層層遞進。(歌詞——對口型唱——輕聲唱——縱聲、如痴如醉唱——歌曲感情處理——深情唱——領、齊唱)

5、在教學中特別注重對幼兒學習興趣的激發和習慣養成教育。如唱歌姿勢、靜靜聆聽等常規性的習慣養成的培養,引導到位,讓幼兒體會到音樂的美。

縱觀整個活動,有以下幾方面引導的不到位:

1、在評價幼兒時欠多元化,這樣或多或少地沒有更好地激發起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2、由於時間的關係在最後環節英愛讓孩子多一些創編動作的機會,因此在引導幼兒進行創編動作時受限,孩子們的創造性體現的不夠好。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要更好的鑽研教材和幼兒,不斷尋找適合幼兒發展的新方法,讓師幼水平在教學中都有所提升!

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40

活動目標:

1、 在三隻熊請客的情景中熟悉旋律,理解歌詞,並初步學唱《歡迎歌》。

2、 嘗試聽辨不同的音色與角色形象進行匹配,體驗參與音樂活動的樂趣。

3、 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 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 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知道不同小動物的主要特徵。

2、物質準備——《三隻熊》PPT。

活動重點難點:

願意參加唱歌遊戲。

聽辨不同音色與角色形象進行匹配。

活動過程:

一、引入

1、 這麼漂亮的房子是誰的家?讓我們走近看一看。

2、 原來是三隻熊的家,他們是誰?(熊爸爸、熊媽媽、熊寶寶)。

3、 今天它們都打扮得漂漂亮亮,準備要開個生日餐會,想邀請許多朋友來參加。我們也一起去吧。

二、朋友來做客

(一) 小兔來了,熊媽媽來迎接,讓幼兒感受旋律,初步熟悉歌詞。

1、“哎,有個小動物也想去,是誰呢?!”(點出“小兔” )

“我們和小兔一起去三隻熊的家吧。”(引導幼兒學小兔跳)。

“三隻熊的家到了。”

“門上還有個門鈴呢。”引導幼兒一起按門鈴。(播放熊媽媽的聲音)

2、 “是誰唱著歡迎歌來歡迎小兔的?”(幼兒猜猜講講)

(開啟門,出現熊媽媽)“原來是熊媽媽。”“跟熊媽媽打個招呼吧”。(“熊媽媽你好!”)

3、“熊媽媽唱的真好聽,聲音柔柔的,我們請熊媽媽再來唱一遍吧。”

4、再欣賞一遍熊媽媽的歌。

提問:剛才熊媽媽唱了什麼?是怎麼唱的?(教師重複歌詞)

“謝謝熊媽媽的歌!”

(二)小雞來了,小熊來迎接,幼兒初步跟唱。

1、“嘰嘰嘰,嘰嘰嘰,這是誰來了?”(小雞)“來了幾隻小雞呀?”(兩隻)

2、我們帶小雞一起到三隻熊的家去吧。跟著老師學做小雞的律動。

3、 小雞也來按門鈴了。(播放小熊的歌聲)。“是誰在唱歡迎歌迎接小雞呢?”(出現小熊)。引導幼兒和小熊招呼。小熊的聲音跟我們小朋友的聲音一樣可愛,我們也來跟著小熊唱歡迎歌好嗎?(引導幼兒隨著錄音跟唱,學小熊唱歌)

4、小熊說:“小雞請進,請坐”。

(三)小鴨子來了,熊爸爸來迎接。

1、“瞧,有一群可愛的小鴨也來了”。“小鴨子走累了,坐下歇歇。”

2、“我們來按門鈴,聽一聽這次是誰來開門。”你怎麼知道是熊爸爸。“原來熊爸爸唱歌的聲音是粗粗的,低低的。

(四)一起唱歌

“熊媽媽唱得歌是柔柔的,熊寶寶唱得歌是稚嫩的,熊爸爸唱得歌是粗粗的低低的。那我們小朋友喜歡怎麼歌聲呀?”

“我們一起和三隻熊來歡迎今天參加生日會的小動物吧”

活動反思:

在出示小兔的時候我們,我們可以以兒歌的形式出現,如“耳朵長又長,愛吃蘿蔔愛吃菜,蹦蹦跳跳真可愛。”按門鈴的時候,教師可以提醒一下,動作可以做得更優美一些。小雞出示的形式很好,和小兔的有所不同,但是噱頭還是不夠,教師的肢體語言還要再誇張一點。讓寶寶們學唱的時候可以模仿熊爸爸、熊媽媽和熊寶寶的聲音,這樣也能更好地完成活動的目標。

託班的教學活動最主要的是孩子開心,孩子在玩樂的過程中學到一定的本領。託班對於每個孩子的語言都是要有小結的,而且教師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及時地表揚她們。尤其是小年齡的孩子教師要多表揚,多鼓勵。學唱的時候我讓孩子唱的還是比較少,還是需要多唱,可以用各種不同的角色扮演進行演唱,以達到目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