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樹的故事》有感作文

來源:才華庫 2.92W

噹一聲響亮的啼哭劃過世界的一角,一個鮮亮的、純潔的、充滿希望的生命誕生了。睜開亮晶晶的眼睛,第一個出現在眼前的,正是他們那欣喜、激動的雙眸,即使他們知道,這個生命意味著他們一輩子的操勞,但是,他們心甘情願。

讀《樹的故事》有感作文

就像這顆蘋果樹一樣。一個小男孩,小時候天天和樹玩,但隨著男孩漸漸長大,他不再和樹玩了,樹很難過。一天,他回來了,他需要錢,就把樹的蘋果摘個精光去賣。過了很長時間,他又回來了,他需要蓋房子,就把樹枝砍了個精光去蓋。又過了很長時間,他再次回來,他想去划船,就鋸下樹幹去造船。多年之後,他老了,回來見樹,坐在樹那僅剩的的樹根上歇腳,樹高興得熱淚盈眶。對於男孩的每一次索取,樹心甘情願,甚至心滿意足。男孩從孩子變成老人,樹也因他的索取從枝繁葉茂變得只剩下那枯老的根……

這是我們每個人的故事。樹就是我們的父親母親。

你可能覺得男孩對樹太無情,然而我們誰又不是這般對待自己的父母的?

有這樣一則耐人尋味的公益廣告:一位母親一步步陪伴自己的孩子長大,從幼年到上學,從漸漸成熟到參加工作,但慢慢地,孩子越走越遠了,回頭望去,母親呢?回到參加工作,回到漸漸成熟,回到上學,回到幼年,回到那最開始的地方,已是白髮蒼蒼的母親,一動不動地站著,渾濁的眼睛望向遠方,痴痴地等待著孩子回來……看過這則廣告,我不禁潸然淚下。是啊,我們的成長何嘗不是如此?

當我們放學回家時,馬上就會有香噴噴的飯菜;當我們心情不好時,可以隨便發脾氣,還會有他們的安慰;當我們正處那愛攀比的時期時,可以隨意揮霍他們的血汗錢;當我們變得叛逆時,可以對他們冷漠,任憑他們擔心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回顧我們的成長,這過程中的每一件事都對他們太不公平。他們總是默默地付出著,寬容我們的一切。想想看,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向他們索取了多少?而我們又真正體諒過、理解過他們幾次?

我見過一個20多歲的小夥子,他是我家曾經的鄰居,沒有考上高中,在外面打工幾年後,因為一次與顧客的吵架被開除,從此心灰意懶,窩在家裡整天睡在沙發上不是看電視就是玩兒手機,還經常數落他的母親。他的衣食住行全部靠母親那點微薄的退休金來支援,就連那個名牌的手機也是用退休金買的,為此,母親50多歲了還不得不到菜市場去賣菜,還經常低著頭向鄰居家借錢——我清楚地記得有一次她來我家借錢的場景: 臉憋得通紅,不斷地搓著手,露出一絲蒼白的笑。“那個……最近寬裕不啊?我家沒錢了,有……有沒有錢借點兒啊……要是沒有就算了算了,就不用了……”當把錢借給她後,她不斷地鞠著躬,“真謝謝你們了……”即使當時的我只有6歲,看著也十分心疼。後來他的母親左借右借,湊夠錢給他上了一所技校。但他不用心學習,反而在外面結交了許多不三不四的人,更是整天不務正業,剛回來拿上些錢,坐都不坐就走了。需要的時候才回家,不需要的時候早已把這個家拋到了九霄雲外。那位可憐的母親,每天站在家門前,含淚望著遠方,呆呆的,好像在回想兒子小時候的.樣子。那個兒子啊,即使是回家拿一點錢,換一下衣服,母親也會喜出望外,還問這個問那個。可兒子呢?不耐煩地“哦”兩句,就像這夏天的風一般的,走了,頭都不回一下。

後來我家搬走了,到現在都不知道那位母親怎麼樣了。我常常會在夕陽西下的時候,手託下巴愣愣地望著遠方,想著那位母親。到現在,她已經快70歲了。然後,再看看正忙碌的父母,不禁淚如雨下。

我之所以要重點舉這個例子,是因為這樣的事情在社會上真的太常見了。父母為兒女操勞了一生,苦了一聲累了一生,所有的心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可結果呢?孩子只有需要自己的時候才會回家,但這都讓他們雀躍萬分!他們的孤獨,他們的寂寞,又有誰能體會啊!是的,家確實是我們的避風港,但我們不能只把它當做一個避風港,它,是我們的家,是我們理所當然,沒事兒就要回去的家。

再回到樹的故事上,我們就像那個男孩,當我們年少時,我們喜歡跟父母玩,整天纏著他們,那是最美好的日子;當我們長大後,我們離開了他們,走得越來越遠;只有當我們有求於他們或遇到麻煩的時候,我們才會回到家。無論如何,父母總是一如既往,有求必應,想方設法讓我們開心。

是啊,父母是那顆樹,用盡一生在那個永恆的地方靜靜等待著我們,守護著我們,讓我們隨時隨地地依靠。可我們往往會因為走得太遠,忘記了那棵樹,只是有困難的時候才會想起。常常回到那兒看看他們吧,永遠,永遠,都別忘記那棵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