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的美麗作文三篇

來源:才華庫 1.99W

篇一:千年的美麗

千年的美麗作文三篇

琴絃輕撥,樂聲響起,抑揚頓挫。一首首古曲挾著顫人心房的情感,在歷史的畫卷中留下一個又一個千年的美麗。

梁祝

手起,琴響,一段遠古的愛情被那帶著些許彷徨的音符告白於世人。默默徘徊於窗前,讓激動靜止於寂寥,不敢有太多的奢望,唯恐驚動了那對低訴情語的蝶兒。

蝶兒從遠方趕來,匆匆相聚,難捨難分,嬉戲在兩弦上下。書聲,蝶語,從弦上緩緩流出,天上宮闕,一時不知今夕是何年。一卷薄薄的愛情,翻來覆去地咀嚼,滿口的苦澀在脣齒中游弋。

一聲沉雷,將恩怨聚散擊得遍體鱗傷,蝶兒沒命地逃,但終究還是沒躲開。曾經的誓言被陣陣狂風吹落,落於生與死長明的時空。

風吼,雨泣。一座孤墳煢煢孑立,拉開一首長長的思念。心碎,絃斷,只有餘音繞樑。人醉了,夢亦醉了,醉了多少人的魂,一醉便是千年的美麗。蝶兒沒有逝去,它們守候在記憶中,編織著那亙古的纏綿與悽美。梁山伯,祝英臺,是你們還是誰在愛情的史冊上留下了最經典的一頁?

十面埋伏

寒風蕭蕭,冷麵悽清。纖纖素手,輕輕一撥,秦時明月便折射出一段遙遠的故事。十萬大軍在嫻熟的手指間奔騰而來。金戈鐵馬,刀光劍影。楚漢爭霸的最後一搏悄悄拉開了序幕。其實早在鴻門宴上范增一句“豎子不足為謀”,所有的結局早已註定。

廝殺漸漸隱退,吶喊越來越縹緲。三千里江山,頃刻間竟被一道短短的防線層層包圍。四面楚歌,如針如錐。西楚霸王揮劍長嘆:虞兮虞兮奈若何?曾經力拔山兮的蓋世豪情早已蕩然無存。懸在眼角的淚,晶瑩剔透。

電閃雷鳴,天哭地泣。面對烏江的滔滔流水,留給江東父老永遠的嘆息。秋風撕破了歲月的傷口,淚水打斷了琴絃,錚錚樂音,戛然而止。後世的聽眾陷入了沉沉的深思,是誰抒寫了這千年的遺憾?

千古名曲還會響起,這些寄託於音符中的濃烈,情感亦會穿越時空,流傳下去,在歷史上繼續抒寫著屬於它們的美麗。

篇二:守望千年的美麗

艾青在詩中寫道:“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泱泱華夏,正是我深愛著的土地。

華夏文明,跌宕起伏,波瀾壯闊,歷經千年,在東方時空乃至世界範圍內仍然璀璨奪目,熠熠生輝。有人說,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生命力的展現,而傳統文化更是一個民族的根。

單就文學一脈而言,從《詩經》到《楚辭》,從先秦散文到漢賦,從唐詩宋詞元曲到明清小說,便足以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中華巨集闊的文化精神和有容乃大的文化氣派。更別說還有曲藝的優美,國畫的空靈,茶文化的高雅,各種器具與建築的精緻……追尋我們的文化之根,那種傳承千百年的美麗常讓我們覺得它們美得令人無所適從,目不暇接。

可惜,這種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美麗似乎正在離我們越來越遠。敢於破格、日新、造世界、思將來、常覺一切事無不可為的中國青少年正在為追尋思想上的“自由”而努力遠離傳統帶來的“束縛”。於是,我們的英文、韓語流暢無比,卻看不懂一段文言文;我們會寫漂亮的英文花體字,卻不會拿中國的毛筆;我們喝咖啡、可樂,忘記了曾是世界級奢侈品的中國茶;我們吃肯德基、麥當勞,忽視了營養豐富、色香味俱佳的中餐;我們過著西方的聖誕節,韓國人卻拿著我們的端午節去申遺;我們看著美國大片、韓國電視劇、日本動漫,忘記了曾經讓世界驚詫的中國水墨動畫;我們狂熱地學習外文、西方禮儀,盼著孩子出國留洋,可外國人卻紛紛建立孔子學院要學習中國文化……

正因如此,傳統文化的缺失日益嚴重。可這種缺失,並沒有給我們帶走發展中的“束縛”和思想解放的“自由”。恰恰相反,這種“無所依附的自由”讓我們感到的是無所歸依的彷徨。“中華文明的大廈,不可能建築在異質文化基礎上。”一味的蘇化和西化,是中華文化發展的死衚衕。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數千年沉澱下來的精華,也是中國人數千年思想行為的演變史。以史鑑今,可以教會我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傳承。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我們所需要的正是紮根民族文化的厚土,守望那千年的美麗,拒絕“無所依附的自由”。

篇三:跨越千年的美麗

悠悠千年的中國封建時代,一直沒有形成如歐洲中世紀那樣的漫漫長夜,這是因為有一道明媚的陽光不斷洞穿那黑暗的夜空。陽光黑暗相互傾軋,雖說陽光時明時暗,但始終沒有讓中國社會陷入永夜——這道陽光就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創意。

道德的黑夜是可悲的。當人們不復昔日的淳樸善良時,這個社會是令人沮喪的。在社會道德方面,中國歷史上有過相當矛盾的改良。第一次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各個學派的主張雖然不盡相同,但都對社會、對人的行為作出了規範,構造出美好的藍圖。齊國的稷下學宮更是形成了良好的學習風尚,也促進了自由思想的傳播。第二次是南宋時期,朱熹等人把儒學發展到了理學的高度,雖說加劇了社會的死板化、框架化,但這種對儒學的創新無疑一定程度上規範了人的行為,阻止了社會的混亂,同時也造就了中華民族的氣節。

道德的創新如茫茫大海上豎起的一座燈塔,用長盛不衰的光芒照耀了人們前行的道路。

政治的'黑夜是可怕的。它是導致社會長夜的根源所在。自商鞅變法建立真正意義上的封建制度以來,歷朝歷代都未停止過對封建制度的思索和改革。從秦到唐,新興的封建制度使國家逐步興盛,如一輪朝陽燦爛了東方的天空。唐代以後,漸趨衰落的社會雖然有各種治標不治本的改革,但總歸取得了一定效果的改良。從宋代王安石開始的改革派,用他們微弱但綿延不絕的光芒阻擋著長夜漸近的步伐,他們的創新意識成為中國歷史車輪滾滾前行的不竭動力。

政治的創新猶如一輛破舊的紡車,吱吱呀呀地搖出了千年的靜謐與動盪,但卻並非暗無天日的時光。

文學的黑夜是陰冷的。在漢代,由於受到楚辭的影響,形成了華而不實的“賦”。在這個時候,司馬遷用樸素無華、靈活自如、搖曳生姿的語言,如夏日的一縷清風掃去了文學園地的浮華。到了唐代,浮華、鋪張的文風又一次興起,文學的創作跌入格式化的深淵。此時出現了韓愈柳宗元這樣的大家,他們敢於打破常規,發起“古文運動”,重新喚回樸素的文風。這種古樸的文風由此形成氣候,雖然之後浮華也曾沉滓泛起,但樸素終為主流。

文學的創新如一株蓬勃葳蕤的吊蘭,生動自然,從而保證了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的綠意。

正是這種創新造就了中華民族的輝煌與美麗,一代代的智者用生命與智慧造就了中華民族的光輝歷史。這種創新精神,保證了中華民族不陷入歐洲中世紀那種漫漫長夜,保持了中華民族的香火不斷,代代相傳。

只有發現與創造之花才是永開不敗的花朵,也正是這種創新精神,造就了中華民族跨越千年的美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