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合集九篇

來源:才華庫 5.49K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合集九篇

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 篇1

清明節到了,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清明究竟意味著什麼?為什麼詩人杜牧要把酒與清明緊緊聯絡在一起。

對所有的人來說,清明節都註定是一個傷感、悲傷的日子。昔日朝夕相處的親愛之人離己遠去,那份痛苦與無奈是任何東西都無法彌補的。“人間最大悲與苦,無非生離與死別。”生離雖則不堪,但總還存有一線相見的生機;而死別呢?只有永久的分手。所以對於人類來說,死亡的恐懼並不在於死亡本身,而在於一件珍貴物品的破裂且無法修復。因此,死亡於人而言,才顯得如此可怕。因而除了緬懷親人這個主題之外,人們賦予清明節的另一個含義還有自身對生的渴求。清明節也就衍生出許多習俗:諸如戴柳、放風箏、盪鞦韆等等。揮之不去的清明節喲,你是縈繞所有人心中的結……

清明前後山中盛開的杜鵑花十分美麗,當春季杜鵑花開放時,滿山鮮豔,像彩霞繞林,被人們譽為“花中西施”。五彩繽紛的杜鵑花,喚起了人們對生活熱烈美好的感情,它也象徵著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幸福生活。這就是我國人民熱愛杜鵑的真諦。

在所有觀賞花木之中,她是稱得上花、葉兼美的花卉。白居易贊曰:“閒折二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花中此物是西施,鞭蓉芍藥皆嫫母”足見人們對杜鵑花的厚愛。最小的植株只有幾釐米高,呈墊狀,貼地面生。最大的巍然挺立,蔚為壯觀。杜鵑花花繁葉茂,綺麗多姿,萌發力強,耐修剪,根樁奇特,是優良的盆景材料。園林中最宜在林緣、溪邊、池畔及岩石旁成叢成片栽植,也可於疏林下散植。杜鵑花,群眾又叫映山紅,泛指各種紅色的杜鵑花,形容它那如火如荼的鮮紅的光彩把山都映紅了。其實杜鵑花哪隻紅色,現今植物分類學上僅把“映山紅”作為其中一個種類(包括許多栽培品種)。我國雲南一省有近300種之多,中國是杜鵑花的原生地,而云南又是其分佈中心。

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作了許多贊誦映山紅的美文詩句,如宋代楊萬里的一首“何須名苑看春風,一路山花不負儂。日日錦江呈錦樣,清溪倒照映山紅。”頌揚了映山紅質樸、頑強的生命力。

登上那鬱鬱蔥蔥的山巒,你會看到火紅火紅的映山紅在青山綠樹之間雲蒸霞蔚,一團團一簇簇,開得那麼熱烈,那麼絢麗。朵朵花兒如紅色的瑪瑙,迎風玉立,嬌豔欲滴,花瓣兒密密匝匝,蕊靠著蕊,瓣貼著瓣,相互依偎競相輝映,引來無數的蜂蝶飛舞。每一朵花兒,都空靈含蓄,如詩如畫,美不勝收,讓人流連忘返。

杜鵑花的體態風姿也是多種多樣:有的枝葉扶疏,有的乾枝百千;有的鬱鬱蔥蔥,俊秀挺拔,有的曲若虯龍,蒼勁古雅。真的各具風姿,儀態萬千,煞是好看!

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 篇2

清明時節雨紛飛,路上行人淚飛飛。

又到清明,因工作無法回家,回到那生我長我的地方,那兒有親人,有朋友,更有五年前永遠離我們而去的老父親。隻身獨自漫步在酒城的街邊,看著那來來去去的人群,嗅著空氣中那濃濃的醇醇的酒香。兒時的記憶迴歸如前。

記得兒時記憶,哥哥常常住校,很少在家。在我家常常只有父親母親和我的餐桌上,卻每每有著兩個酒杯,那時,父親,總是端著酒杯,說:“丫頭,喝點酒吧,長壯實些,要像個男孩兒那樣的最好”,母親總是在旁邊幸福而又寵愛的看著,笑著說:“看你寵得,長大了得了。。”那裡,我會像個小詩人樣的寫寫:爸爸像大山,爸爸像大樹,爸爸像雨傘。就這樣在父親的懷裡,身邊,快樂而又幸福的長大。工作前臨行前的那晚,父親做了桌好菜,父親端著酒杯說道:“丫頭,到了單位,努力工作,要抱有一顆感恩的心,感謝單位,給了你發展的平臺,感謝領導,能不斷的指導你,感謝你的同事與你共同進步,更要感謝你身邊的朋友們,有了他們,你才會活得有滋味。”這樣,父親競有些像個哲學家。可是,真的有點兒哆嗦,我想要逃走,逃開那構築得太溫曖的家,想要去飛,看看外面的天空有多美。

工作後幾年後我將他帶回家後的一天,我告訴父親,我要結婚了。父親開心而有些落寞的,晚上咱爺倆喝一杯吧。他說:“丫頭,你長大了,應該懂事了,你現在不再是爸媽身邊的小孩子,你要學著長大,學會孝敬公婆,愛護弟妹,夫妻和眭,所謂,家和萬事興呀。不要忘了,不只是你才是爸媽的寶貝,他也是他爸媽心中的一塊寶呀,人都有缺點,要互相忍讓,相互體貼,攜手走到白頭,是天下父母對兒女最大的祝福與期望。”就這樣帶著家人的祝福與期許,我同我的那個他,帶著共同的目標與追求,來到了美麗的酒城開始了我們共同的事業。讓我開始品位著生活像一杯醇香的美酒。

“丫頭,快點回家來,你爸爸他。”這是五年前,媽媽焦急的呼喚的聲音。當我飛奔到父親的病房,我看到了觸目驚心的一幕,我不敢相信,我的眼睛,這是我的父親?不會的,我不相信!這是那個身高1。7米的父親?這分明是一個歷經病痛折磨,瘦得不成人樣的老人呀。從母親的口裡得知,父親這多年來,一直忍受著病痛折磨,沒有告訴過我兄妹,怕工作在外的我們分心,更捨不得我帶走那個可愛的小外孫,怕太花錢,兒女在外不容易呀,他不要給他們找麻煩了。守在肝癌晚期的父親身邊,我們兄妹無能為力,就這樣眼睜睜的看他父親一天天的耗盡他有限的生命,一天天的將離我們遠去。時鐘,請不要將我最親愛的父親帶走,一點點的帶走。記得最後的那個夜晚,夜色是那樣的黑,天上的星星像淚珠一樣閃閃。父親在病床上,靜靜的,用他那留戀的目光,看著母親,看著我,沒有說話,那樣的靜那樣的靜。輕輕的問他,想走走嗎?他輕輕的點點頭。就這樣,輕輕的攙扶起父親,讓父親輕飄飄的伏在我的肩上,他最後一次走出病房去看星星。父親用他那散漫的目光,看著,他將要去的遠方,輕輕的在我的耳邊,輕聲的說:“丫頭,你一定要幸福喲!!!”就這樣只有一句,只有一句最後的遺言。那時的我心在顫抖,心在流血。我的心在呼喚,你怎麼可以就這樣的,這樣快的離開,我還有好多好多的夢想沒有實現,我求求上天,再給我一點時間,至少讓我有機會盡一點女兒應盡的那份心意呀。就這樣,五年前,最熱最難耐的那個夏天,含淚送走我們最為親愛的父親。我們現在能做到的就是,在墳前,端起酒杯,對父親說,我會幸福,我會健康,我會快樂!!!

在今天,我沒能來到你的面前,我最親愛的父親,沒能給你說說我的工作,我的生活,我的成功,我的憂愁,我的苦惱,一切的一切。卻只能在酒城的天空下,望著有你的方向,對你說,我真的真的真的很想你想你想你想你想你!你,聞到酒香了嗎?

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 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唐代大詩人杜牧寫的《清明》,正如他所說,清明本是個悲傷的日子,因為清明是要祭祀祖先的,難免不會悲傷。可是海安的清明節卻與杜牧所說的截然不同,海安的清明節過的分外熱鬧,因為每年的海安到了這個時候都會舉行大規模的趕集活動。

清明節前夕,四面八方的小販們都會蜂擁而至,不約而同的來到海安,昨天還是冷冷清清的海安,第二天一下子變得人聲鼎沸。就連“丐幫”也耐不住寂寞,派出了自己各型各色的“弟子”,每每到了清明節,來到海安時,你都得注意腳下,因為動不動你就可能會踩到要麼沒手要麼沒腳的“丐幫弟子”,久而久之,這也成為海安趕集中的一道風景。

清明節早晨,我囫圇吞棗地扒了幾口早飯,便迫不及待地拉起外婆和妹妹向海安的方向走去,沒錯,我正是要去趕集!路上,看著大大小小,男女老少的人們不謀而合地向海安湧去,我的心,充滿了對海安清明節的期待,為這無法預知的一切所興奮不已,難以自持。我像一隻出籠的小鳥,興奮地一蹦一跳地向還海安走去……

海安真熱鬧啊!人山人海,水洩不通,放眼望去黑壓壓的一片,看不到邊際!人們摩肩擦踵,人頭攢動,就像海里奔騰的浪花般川流不息,又像星空中的點點繁星。大家把衣服袖子舉起來就像五彩的雲。我吃力地擠進人流中,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東摸摸,西看看。這裡的東西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繚亂:精緻漂亮,琳琅滿目的小飾品在陽光的照耀下發出耀眼的光芒。各種各樣的小吃散發著誘人的氣味,好像在呼喚行人們趕快來買它們。可愛的小動物們賣力地擺動著自己美麗的身姿,吸引人們來觀看。鮮豔的衣服像一面面五顏六色的彩旗,給海安清明節添加了幾抹亮麗……趕集的人三五成群,談笑聲風,有的人拎著籃子,裡面裝滿了自己的“戰果”;有的人揹著個孩子,井然有序地穿梭在人山人海中;有的人挎著個包包,不過基本都是女學生,她們邊走邊吃著手中各種各樣的小吃,有說有笑地大步走著,她們所走過的地方洋溢著青春的味道。小販的呦呵聲,人們討價還價的聲音,擴音機的樂曲聲,大家的歡笑聲,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匯成一曲有聲有色的樂譜……

我拉著妹妹,那邊看看,這裡瞧瞧,這時,一股誘人的香味鑽入我的鼻腔中。我一回頭一看,原來是有人在賣羊肉串啊!只見那些人穿著奇形怪狀的新疆服飾,隨著震天動地的音樂聲,忘我地扭動著身子,翻動著羊肉串。看著那美味的羊肉串,我嚥了咽口水,肚子裡的饞蟲早就被勾出來了,我不由自主地走了過去,掏出錢,遞給老闆,吞吞口水說道:“老闆,來十串羊肉串。”“好嘞!”老闆熟練地拿起十串還是生的的羊肉串,不慌不忙地把那起十串羊肉串放在閃著紅光,發出“劈里啪啦”的響聲的碳爐上烤。老闆不停地翻動著那十串羊肉,我的目光也片刻不離地吸在他手中羊肉串中,烤到一半的時候,我已經口水直流,再看看旁邊的人,呵!也好不到哪裡去,一個個如狼般地盯著老闆手中的羊肉串,恨不得立刻撲上去大吃特吃。老闆用刷子沾了一點羊油,均勻地在羊肉串上上上下來回地刷個不停。看見來油亮亮的。然後他又捏點孜然粉、辣椒麵、鹽撒在上面,又翻了幾下,便大功告成了。

見羊肉串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接過羊肉串,一串串羊肉上還滴著搖搖欲墜的羊油,金燦燦的羊肉串通體透亮,紅紅的羊肉烤過以後又焦又亮,在陽光下一閃一閃的,讓人看了就胃口大開,垂涎三尺。我趕緊塞了一串進了嘴裡,輕輕咬上一口,“滋!”油汁從羊肉裡擠出來,從舌尖流到喉嚨裡,讓人慾罷不能。羊肉烤的又焦又嫩、又軟又膩,卻膩而乾爽。羊肉伴隨著它與其身俱來的羶味,在味覺與嗅覺的雙重衝擊下,我忍不住吃了一串又一串……

吃完羊肉串,我又拉著妹妹玩了起來,不知不覺中,時間飛快流逝,我們該回家了,我戀戀不捨地望了一眼海安依舊熱鬧非凡的場景,不禁盜用了灰太狼的臺詞:“明年清明節,我一定會回來的!”

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 篇4

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無遮攔天空下的廕庇。——題記

人在失去的時候,才懂得珍惜。我也不例外。

您走之後,我才從“夢中”醒來,明白您對我做的一切都是因為您放不下我。

以前是我討厭您、恨您、埋怨您,那是因為您不聲不響的消失在我的生命之中。

您第一次出走,什麼也沒有告訴我。當我起來的時候,您早已不在我的身邊。原以為您早起去幹活了,可是等到夜晚,也沒有瞧見您的影子。我的心開始慌亂。但我還是堅信,您可能去哪兒散散心就會回來。所以我等,一天、兩天……一個月……可都沒有您的音訊。

幾年後,您回來了,我很高興地跑去擁抱著您。您摸摸我的頭好像對誰說:“果然是長大了。”如果是那時,我一定會對您說:“如果您不能像以前那樣,那麼我寧願自己永遠是個小孩。”

儘管您強忍著自己的眼淚,可最後我還是發現您的眼眶紅了。您說您病了,回家來治療。您說得那麼心平氣和,好像是別人而不是自己。

可是為什麼?您又再一次的走開了。

您走的那個黎明,至今我依然記得。您把睡得昏沉的我給搖醒,然後把一本小小的本子遞給我,叫我好好保管。睡眼朦朧的我接過了那本小本子。然後問您去哪裡,您只是笑笑,沒有回答,轉身,走出門去,消失在煙霧之中。

我呆呆地望著窗外。外面的風呼呼的吹,吹著那濃濃的煙霧,直到把那煙霧吹散。我的心好像被那風所吹醒,突然記起了什麼,看著手裡捏的東西,原來是一本存摺啊!裡面還放著一張寫有密碼的紙條。雖然那字彎彎扭扭,但是我知道那是您寫的。

我猛地起身,轉身向門外奔去,可您的身影早已消失在了這片煙霧迷茫的黎明中。

您這一走,叫我該怎麼辦?隨著您的壞話越來越多,您走的後一天,我就聽到別人說您跟著別的男人走了,這是他親眼所見的,開始,我不相信。可是後來我慢慢相信了,因為那個男人也不在家了。

他們都說您沒有做到一個作為母親的責任,丟下自己的孩子,跟著別人跑了,簡直不是人。漸漸地,我用恨來填補我對您的思念。

您又回來了,說您的病重了。您苦笑了一下。

您變瘦了不錯哦 不錯哦 ,沒有了以前強健的身體。可他們還繼續說您的壞話。而我更加信以為真,不理睬您。

後來您病倒在床上,我沒有好好照顧您。甚至有時候厭惡您,跟您頂嘴。但您沒有責怪我,這讓我更加相信他們的話,認為您的不回答是預設。

“你都病成這樣子,讓小梨照顧你,這個星期她就不要去上課了。”“不,不能讓她為了我而耽誤了她的課程……,況且她現在那樣恨我……我不想再讓她……您叫她去上學去吧!”

於是我來上學了,可還不到幾在,噩耗傳來了。說您已去了傳說中的天堂。可我並不是那麼傷心,因為我一直為您所做的一切感到厭惡。

那天我回家了,看見您那冰冷的身體靜靜地躺在那裡。我的眼淚直打轉轉,然後伯媽跟我說了您之所以那樣做,都是為了我。不是他們所講的那樣。說您寧願不告訴我真相,寧願讓我恨您,也不要……聽著這一切的一切,我的淚不爭氣的直往下落。您真的走了……

淒涼的秋風,冷漠的苦雨,卻隱藏不住我臉上的淚痕,跟著那支長長的隊伍,不知走了多長,到達了那個寧靜的坡頭,泥土邊的小草還眨著溼氣。搖曳的柳枝在眼前低吟,無力的殘陽早已稀疏,憑著朦朧的視線,我看見您在大地上消失……

黃昏時,

誰會到墳間去辨認殘破的墓碑。

已經忘記了埋葬時的方位,

只記得哭時朝著斜陽,

還有滿天的楓葉。

您走了,淚乾了,心碎了,我懂了!

安息吧!我親愛的媽媽!

您一定記住,相約清明節!

那時,我將還上鮮花看您,

陪您聊聊天,說說心裡話……

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 篇5

陽春三月裡,大地上的野草蓄積了一個冬季的力量,在三月柔柔的春風裡,輕輕地舞蹈著。山中的布穀鳥兒歡聚在一起,一聲陰,一聲陽,似乎在向人們訴說著充滿思念的清明節即將到來。在布穀鳥兒的聲聲呼喚聲裡,我尋根之情、懷念親人之情交織著思鄉之情油然而生。

我的老家座落在大巴山深處的一個偏遠鄉村,那個村子裡有我的根。我一顆虔誠的心,早已縈繞在那座給我了靈魂的老屋,孤獨的木牆青瓦的老屋在風中顯得有些無奈。老屋後那山坡上的墓碑和祖墳,無時不讓外出的遊子在傳統的節日裡倍加思念。小時候,隔壁八十多歲的劉大爺告訴我,在清明節這天,已逝先人的靈魂會在墓門前等候著子孫們到墳墓前上墳燒香,如果自己子孫沒有來上香,這些靈魂就會闇然神傷地離去時,或許會喃喃自語:唉,我的後人沒有了。劉大爺的話說得有點玄外,但說得沒有錯,前傳後教的鄉間世俗,恐怕是幾千年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緣由吧。

在清明節前幾天,村裡的大人們就開始了籌劃清明的民俗儀式。長輩們在相互的嘮叨中忙這忙那。那一陣陣匆忙的腳步寫滿了對祖先的思念,長輩們的一切活動都在潛移默化著後生們。祭奠先人用的紙錢是到鄉場上買的有黃色的毛邊紙,再由長輩們在黃色的毛邊紙上列印上一些小孔,說這是給先人們用的錢。如今村裡的人在清明節祭奠祖先再也不用這些比較粗糙的黃色毛邊紙,而是到市場上買現成的冥幣。既不費事還十分美觀,這也讓長眠於地的祖先們好好享受一下潮流與時尚。“祖先們都在天上唸叨了,該去添添土、祭祭墳了。”一天夜裡,春雨拍打芭蕉葉的聲音驚醒了夢中的長輩們,第二天長輩們趕緊把柳枝悄悄插於屋簷和門窗上的,清明粽、清明粑等祭品是悄悄被搬上供桌的……

清明節這天,一場不大不小的春雨總會溼潤著大地,這真是應了“清明時節雨紛紛”的詩句吧,給人無限的傷感。綿綿的細雨打在堅硬的青石板上,無聲無息,情思不斷,“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意境竟然躍然於鄉村院落。長輩們一手提著裝滿了酒、肉、香火與紙錢等祭品的小竹籃,一手牽拉著後生的小手,行進在鄉村纖細的山路上,去向祖先們表達一年一度的思念。鄉村裡的清明祭品遠沒有城裡人的雅緻,時尚的鮮花對於鄉里人來說是難得的奢侈之品,不過鄉里人也時興採摘山中的野花擺放在先人的墳墓前。墳墓上的亂草被後生們打理得十分乾淨,大人們帶領後生娃兒們給墳墓培上幾把新土,擺下幾杯冷酒,點上幾支香燭,燒上一把紙錢,風雨愁人,雜草含煙,竟無言以對,清風徐來,仙逝的親人們的面龐在繚繞的青煙中漸漸清晰起來……也許仙逝的祖輩們不再有痛苦與絕望,不再理會今生的塵埃是非。仙逝的祖輩們可以得到永遠的安息,得到生命的另一種昇華。面對墓碑,面對墓碑上的文字,活著的人們會感悟到的是一種緬懷與繼承的重負,感悟到的是生命的短暫和做人的尊嚴與誠信。

此時此刻,鄉村大地上有一種無形的默契,此起彼伏的爆竹聲音,使沉寂了許久的墓場像過年一樣,熱鬧起來了。鄉野裡的油菜花正盛開著,縷縷清風,帶著春天的氣息,裹著油菜花的芳香,讓人們一次次深深地呼吸著,這份清明的春意便浸入身體,溶進血液,盪滌全身。中午時分,鄉村裡清明粑的.香氣飄在風裡,那獨一無二的清香,吃起來是情短絲長,把一腔女兒心,男兒情牽牽扯扯到永遠。老家的鄉里人過清明,多了鄉里人的虔誠之心,沒有斷魂,只有內心無盡的思念。

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 篇6

清明時節,路邊的荊棘已經伸展開來,擋住了鄉間小路。母親在時,會將這路邊的荊棘修理得整整齊齊,現在我只能小心翼翼地撥開荊棘走入這片菜地。菜地的那頭,就是父親安息的地方。菜地裡已經沒有了母親勞作過的痕跡,代替的是雜草叢生。祭奠父親後離開菜地時,總感覺身後母親還在菜地裡背著噴霧器,彎著腰噴灑著除草劑。父親離世以後,母親孤單的身影在這片菜地勞作了二十一年。我背著書包到學校去時,母親就在這片菜地裡倚著鋤頭目送我離去。當初我不忍心回頭,看那孤獨瘦小的身體。今天我不敢回頭,是讓這幻覺掩蓋心中的痛楚和失落。

三年了,人們讀説時光的流逝會消磨掉許多回憶,但我的腦海裡一切依舊那樣的清晰。回到家已經很難找到母親留下的痕跡(母親住的老房子已經被拆除了)。鄉村的房舍小巷,母親曾在哪裡餵養雞鴨;村口的池塘,母親曾在塘邊石板上幫我洗衣刷碗;村後的樹林,母親曾在樹蔭下編織草帽;地裡的莊稼,在為別的家庭開花。而我現在看來,這一切就好像看到藝術家的名畫,這幅畫背景渲染全都精美,卻沒有了主題。

為什麼我心中從未放下過母親,我常常這樣問自己。星雲大師説:人生就是放下。這是世間真理,是人生品悟的最高境界。不管是誰,生前是窮困潦倒還是金玉滿堂,終將是“一抔淨土掩風流”,終將放下一切。人們都知道這麼説,卻為什麼總是放不下呢?我想是因為平時生活中一直在最求得到,卻不懂得一邊得到,一邊放下些什麼東西。到不得不放下時突然全部放下,心中就會永遠放不下。正如母親對於我,我母親內心深處對我的關愛是最深的。我從母親那裡得到我成長所需的一切。但我母親突然離我而去,我無以回報他老人家,而且永遠也不可能在回報她,就像欠下永遠也還不掉的債。我所得到的父母的愛,不可能以回報二老的方式來放下,所以我心中就永遠放不下。

按照以上的邏輯思考,我們生活中追求著許多東西,都是為了得到。而為他人奉獻、付出就是放下。如果一個人就知道自己要得到,而不知道要放下,終將被自己所得壓垮。猴子生活的無憂無慮,因為它在了桃子就扔掉玉米,而我們呢?會把自己變成一隻袋子,想把一切都裝進來。所以我説,我們在追求幸福的同時,同時在追求痛苦。

生活,一般來説就是與匱乏、困頓的一場持續不休的戰鬥。如果這個“匱乏”是天然的、客觀的,我們往往就不用與困頓戰鬥。母親的一生就是與匱乏的戰鬥,但她從未困頓。“匱乏”是當時的普遍現實外加體弱多病的父親等多種因素造成的。家裡特別窮,所以母親的生活信念就是把生活維持下去,把我們弟兄三個拉扯大。她的信念就是為我們這個家不斷地付出,而她得到的只是為維持這種付出所必須保留的底線,甚至經常透支底線。比如忍凍捱餓去撿柴,拾糞;種地歸來挑燈夜戰織網編席。

與之相較,我們現在許多人,因一“惑”字緣起,心中充滿無限慾望,都只為得到。物質生活如此豐富,反感覺壓力巨大,是因為無休止的慾望把客觀現實遠遠甩在後面。自己幻造的匱乏編織出一張網,把自己深深地網在中央,製造出自己的困頓。這困頓的源頭,正如我在以前的文章中講到的“心靈與靈魂”讓人們産生無窮的慾望,“頭腦與理智”永遠跟隨者緊追快趕。就像一個人在與自己的影子賽跑。每個人都想生活在陽光下,光鮮亮麗。如果象懶洋洋的小貓,躲在樹蔭下乘 涼 休憩,影子自然就會消失。真正的生活比作太陽,我們都在背著太陽和自己的影子賽跑,影子永遠在你前面,跑的越快越遠,你會越快累死。只有你懂得自己停下來,影子也就會停下來。只有你轉過身體,面對陽光,影子才會轉到你的身後;當你轉過身體,看清自己的足跡時,方如佛家所云之“覺”。

-------清明祭奠回來已經兩週,只因此前沒有那麼強烈的作文慾望,我本想就不用為了哭泣而哀傷。但十幾天下來,總覺得有一份情懷放不下,還是將這點感悟置於字裡行間,方能釋懷。

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 篇7

夜裡雨聲,閒讀宋詞,聽北宋詞人晏殊淺吟:“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後清明”。翻過幾頁,又聽見晏殊第七子晏幾道嘆息:“舞煙眠雨過清明”。 心裡驀地一驚,春社已過,清明又至了。 《淮南子·天文訓》雲:“春……

夜裡雨聲,閒讀宋詞,聽北宋詞人晏殊淺吟:“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後清明”。翻過幾頁,又聽見晏殊第七子晏幾道嘆息:“舞煙眠雨過清明”。

心裡驀地一驚,春社已過,清明又至了。

《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在古時,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三月節”。

清明節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之說,相傳起於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飢”一事,後逐漸清明寒食合二為一。

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清明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清明節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之說,相傳起於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逝者已去不可追,請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無限的感傷將被抒發,祭祀者的淚珠將串成一段段溼漉的回憶,暖春的微風抹不淨傷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長的旅途不會停歇,宗脈的延續是一串加粗的省略號,老人的白髮便是清明節最醒目的問號,孝順與贍養是唯一正確的選擇,是炎黃子孫對清明的最佳詮釋。讓孝敬之心日日在,堅持善待自己的父母與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個清明,立於拂起萬千愁緒的細風中,才不至於面對死氣沉沉的墓碑,空餘幽幽的哀嘆和無邊的自責,揹負一團心冷在風裡哀號盤旋。

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 篇8

窗外的楊樹有些惆悵的發了新芽,大概是冷的時間太長,就近些前幾天人人還都穿著棉衣,如今連野貓都開始歡快了。只是那樹上的新芽確有些勉為其難,一個長冬,光禿禿乾癟慣了,某過一夜,添了點新綠,心裡固然欣喜,又有些笑不出。

活該這陽光灼眼的媚,無奈我依然會打著瞌睡。每個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些人很幸運又固執的堅持著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我們有了那些自以為是幸運,固執就要有人受傷,高雅讓人不願去觸碰。這多少是自我戲謔一番,做了罷。還不能埋怨些生活的不如意麼?不是懷疑,是無奈。又突然欣喜起來,塵土撲面,大風起兮,與預料般如出一轍。壯觀而靚麗的失落感錯綜的傷害著我們的每跟神經。

我的神經同樣被傷害,若愛這春天,實是勉強了點。若說不愛,當真辜負了揚州的煙花夜月好韶光。可我是不喜歡高雅的,灼眼之媚的陽光使我昏睡不堪,可惜找不到合適的牆角。當然,即使生了抓蝨子的豪情,也只能作罷。我甚至發現,許多生活開始倒敘,這樣的奇妙並非幻覺。這讓我對春天有所警覺,生活一旦倒敘起來,有太多的驚喜,亦有太多的大悲痛。走入這樣的倒敘,亦另我度過了一個痛苦不堪的時節,楊絮飄落之前,我開始清楚春天沒有遲來,反倒是我們,開始時便遲到了。雖然頓有了“我言秋日勝春潮”的惺惺相惜,卻也並不喜歡秋天。這樣的矛盾也像是倒敘,關於前後的問題上,寫滿了滄桑的歲月早已不知被誰付之一炬,無處可查了。

臨近清明,之於春天,我在灼眼之媚下“刻舟求劍”。從老家回學校的路上,許多墳上多了新土。風實在大,無名的小白花竟著桃李瘋狂又一如既往的盛開著。春天的村陌上很少有人會在意這些白色的小花,弱小的總是太普遍,普遍的總是不被人提起。然而它們在風中飄曳起來,似是微笑。人初生是攥拳,應是追逐而來;人仙去是敞著五指,才懂得放下。就人生而言,有一種幸福叫倒敘,同樣有一種悲哀也叫倒敘。墳裡的人是幸運的,死在人生之前,真的讓生活都變得簡單純粹了。可這根本不合邏輯,或許我們可以杜撰一個主人公死在故事的前面,真正的人生誰又配得高尚呢?高尚是自己說別人、別人說自己,“高尚”只因我們太世俗卑微常常互相吹捧又不想歷史太平淡才被人們冠以這些冠以那些。這樣看來,“高尚”讓歷史失去了真實,也讓人失去了真實。

真實使得苦難常在,苦難就像頭上的蝨子,你很難捉摸它會在何處。苦難不是癢,是蝨子未能除掉。自己頭上的蝨子自己抓,這有“各掃門前雪”的意思。當然這春天不該有那麼多“雪”掃,倒是該有不少花開。我們享了盛世,就也該受這盛世的苦難。苦難和蝨子,這讓我有了“捫蝨話良圖”豪邁與激情。我憶起阿Q把蝨子咬的啪啪響的時候該也是豪邁的,那我們就理解他要嫉羨王胡竟能抓到更大的蝨子的緣由了。又或許他只是單純的嫌棄自己身上的蝨子小罷。是啊,那些苦難算什麼,那終究會算什麼呢。就像一些自然的死亡並沒有太讓人傷感,我們有“喜喪”的說法。然而太多的非正常死亡還是會發生,於是,其實春天是讓人傷感的季節。

傷感的春天,新墳看舊墳,安靜佇立。雨水肆虐後的早晨,鳥兒不合時宜地早早叫醒了喜歡忙碌的人們。東方天際慢慢泛黃,太陽照常升起了。我忖度著一些懷疑似乎是多餘的,美好還遠遠在後面,只是確實不願意在多等。長長的等待,會毀滅人的心性,猜忌也總是接踵而來。人生呃,該是一段多艱辛的旅程,不僅僅是能依靠寬容和堅韌就安穩度過的,還需要太多。

看著遠道而來的春天,惶惶不能終日。春天也需要太多,我們給不了它,只能又是長長的等待。還好,快了,明兒清明瞭。

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 篇9

時間似飛箭,一去不復返。現在回頭想想,爺爺逝世距今已有四年了。今天,當我跪在爺爺碑前燒紙時,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往事,或許正如胡歌所作“命運自認幽默,想法太多由不得我”,

“我獨自走在寂寞的長街,回憶一幕幕重演……”當聽到這句歌詞時,我不由得想起了爺爺那清晰的臉,想起了他那純真的笑,想起了他那舊時的模樣,想起了他的好,想起了他的壞,想起了他……

爺爺是一名懂醫術的人,是一名正宗的土醫生,爺爺醫治了很多的病人,可是他卻無法醫治我心中的傷疤。爺爺給我的印象一直不好,他始終在我心裡留下了陰影,我無法忘記他們的迂腐,無法放下心中堆積多年的怨,無法原諒他們所做的一切。

事隔多年,回憶往事依然歷歷在目,我多想忘記曾經的事情,去勇敢的生活,可是它卻像噩夢一樣的時時纏著我。在我的記憶中,在我的腦海裡,爺爺一家人除了和媽媽爭吵與不和之外,沒有其他的。或許一直就是冤家吧!記得以前他們曾經爭論不休,吵得不可開交,甚至媽媽好幾次做了走的打算。與此同時,我想起父親,想起了他的迂腐,想起了他的殘忍,想起了他的絕情,想起了……這一件件事情,清清楚楚地烙在了我的心裡,腦海裡,從來不曾模糊過,現在回想起來就彷彿發生在昨天一般。往事一件接一件,一環扣一環,在我腦海中浮現出來。

一陣冷風吹過,我不禁打了個哆嗦,頓時感覺好冷,好淒涼。一陣風把我吹出了回憶,吹回了現實,一陣風吹乾了我臉頰的心酸淚,卻無法吹走我心中堆積多年的怨,無法吹走那噩夢般的記憶。

回憶往事是多麼令人心酸,回憶往事多麼令我心痛,我多麼希望爺爺的走能帶走所有噩夢,可是轉眼凝視著他的墓碑,他卻什麼也帶不走。最後只能高歌一句“命運自認幽默,想法太多由不得我”。

對於我家鄉的人們來說,清明節是個僅次於春節的大節。家鄉的清明節有很多講究,今年的清明節我和爸爸、媽媽一道回老家祭祖掃墓,深切地感受到家鄉清明節的與眾不同又節味十足。...

清明節的前一天,爸爸到學校接我回老家做清明,我們一家人高高興興的開車回老家。清早我們到姑奶家,她家是小賣部,我們在她家買了清明用的紙錢人民幣彷彿像真的一樣。串錢是圓圓的如同一個個小卡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正如唐代大詩人杜牧的名詩一樣,每年的清明都是伴著濛濛細雨而至,它給人的感覺總是憂愁的。這不,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伴著濛濛細雨到來了。

xx月5日,第一個成為法定假日的清明節到來了。呵呵,老天似乎很賞臉,清明節一改以往“雨紛紛”,變得晴朗,而路上行人呢,不再是“欲斷魂”,都懷著喜悅去踏青,懷著崇敬的心情去祭奠。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公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節前夕,我們全校師生來到岱山公園門前,開展了“承傳民族精神,爭做車城主人”清明節主題大隊會活動。主題大隊會開始了,經過出旗後,一位大哥哥向我們講述了陳岱山同志的事蹟。

[掃墓]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