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讀後感的作文九篇

來源:才華庫 2.01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後感的作文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讀後感的作文九篇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我在嚴濟慈圖書館借到一本書,《淚灑可可西里》。封面上的“淚灑”摻著血樣,圖上是一隻剛出生的小藏羚羊,顫顫巍巍地站起來。可可西里本來我就對它特別好奇,現在有書還不好好看。

可可西里是藏語意為“美麗的少女”,海拔4500米以上,無人區裡有珍稀動物藏羚羊,野耗牛等,這本書寫的是作者新安進入可可西里的經歷,至於淚灑,我就不知是怎麼回事了。

當我一頁一頁翻著,一頁一頁地看著,漸漸地也理解了淚灑的意思了。1982年藏羚羊的只數有幾百萬只,20xx年藏羚羊的只數只有7.8只,這10幾個的距離使這麼多的一隻只藏羚羊死去,為什麼呢?如果是因為生物鏈,那麼藏羚羊早就滅絕了。那是愚蠢,可恨的人類乾的好事。藏羚羊的腹部絨毛細膩,是毛中的高等製品,銷往歐洲,成為富家公子,小姐喜愛物,叫“沙克圖”。“沙克圖”是一種披肩,可一條“沙克圖”可賣5萬到10萬美元,高價使盜獵者們紛紛來到可可西里無人區,大肆扼殺藏羚羊,一件披肩需3只藏羚羊的犧牲,盜獵者們只想著羊多得很,經平靜的可可西里無人區變成不平靜,專家們都說這種披肩就是裹屍布。是啊!慾望是邪惡女神七個兒子之一,慾望是可恥的心靈。

以前,住在可可西里的老者說,時入可可西里,調皮的野耗牛會跟著車子比跑,成片的藏羚羊群,但是,作者看到地卻是耗牛見到人類就逃跑,藏羚羊也是。為什麼會這樣?

人類這個物種的出現,多少無辜的動物滅絕?多少動物因為人類而滅絕?雖然有一部分的人在幫助可憐的動物,但又有多少人呢?如果人類這種生物不出現,地球會怎樣?我相信,那一這是很美很美,動物們和諧生存,藍天也很藍,溪水也很清。我作為人類無盡地感到自責和厭惡。造成自殺不平衡是人類,人類是所有生物滅絕的罪魁禍首,我倒是希望人類比其它動物先滅絕。我們就不會欠地球、動物、植物什麼了。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母愛是風,捲來濃密的雲;母愛是雲,化作及時的雨;母愛是雨,滋潤久旱的樹;母愛是樹,為你撐起率陰······ 讀了《為母愛流淚》,我的淚也不知不覺的流了下來。的確,母愛是偉大的;母愛是無私的;母愛是潤物細無聲的。

記得一個小故事上曾寫道:一個孩子,幫母親掃地、洗碗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竟和母親算起帳來。一天的早餐後,他向母親要酬勞,母親在他的餐盤中放了一張紙:兒子欠媽媽的養育之金0;兒子欠媽媽給她買衣服和日用品的錢0;兒子欠媽媽給予他母愛的錢0;兒子欠媽媽給他交的學費還是0······當這個孩子看了這張紙後,才深知自己欠母親的錢是不計無數的,而母親卻把它們算為0,母親只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只是希望孩子的孝順自己,而不是為了讓他們回報自己。孩子被母親的無私奉獻感動了,他流下了悔恨的淚水! 朋友們!乘現在,好好的孝順父母,不然等到父母去世才後悔。你一定會說時間還長著呢!

我也曾是這樣的。在我上五年級時,我只是偶爾回家,一回到家不是說“媽媽我餓了”就是說“媽媽我出去玩了”,一點也不關心媽媽,有時還向媽媽大喊大叫。現在,我知道父母要的不多。一聲“謝謝”和一聲“我愛你”,就足以讓他們熱淚盈眶,作為孩子,我們卻沒說過。慶幸的是,我及時的發現錯誤。 為什麼總到來不及的時候,才恍然醒悟?為什麼總要到失去以後,才傷心哭泣?為什麼總是有這麼多的後悔? 為母愛流淚把,這淚裡有對媽媽的熱愛,有對媽媽的理解,還有對母愛的感動······ 我邊讀,邊流著淚······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假期裡,我看了一本義大利亞米契斯著的《愛的教育》,《愛的教育》是義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一部著作。這部書很有意思的是作者以一個國小生的名義,通過日記本的形式,講述了很小的故事,然後將“愛的教育”融入這些故事,用以培養年輕一代的思想情操。愛,一個多麼熟悉的字眼,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純潔的愛,愛是無私的,愛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愛的海洋裡,才會享受愛。而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後,我才真正領悟了愛的境。

這是義大利的一名叫亞米契斯的作家在三年級寫的共一個學期的日記,日記裡寫了每月故事中的人物和在學校的同學關愛同學、孝敬父母、熱愛祖國、尊重殘疾人……的精神。例如,《一個不幸事件》中,羅貝蒂為了救一個快被車撞到的男孩,不幸被軋斷了一條腿;《佛羅倫薩的小抄寫員》中的朱里奧為了減輕爸爸寫封套的勞累,他準時晚上12:00起來偷偷地寫封套,卻因白天勞累遭到父親誤解;《倫巴第的小哨兵》中一位棄兒受命令做了哨兵,不顧子彈襲擊,爬上樹偵查情況,不幸中彈身亡……而這些事的思想,都出自同一個思想,同一個信念,那就是“愛”。愛的力量是強大的,也是弱小的,需要我們去做,去發現。

我記得還在上幼兒園時,看見了一位殘疾人,他走路手一拐一拐的,腳也跛了。當時我不懂什麼,也學著他的樣子走,覺得好玩,結果小夥伴們都笑掉大牙。現在,我感到很慚愧,因為我沒有尊重他,如果他知道,一定會讓他心裡永遠留下這樣一道傷口。

在我們生活中,愛是到處都有的。我們也應該學會並做到關愛同學、孝敬父母、熱愛祖國、尊重殘疾人……這樣才能做個好學生,還會得到同學、老師和父母的讚許和尊重,這就是愛的強大力量。

讀完這本書,我發現愛,離我們並不遠,只要我們做到。用“愛”來感化學生,真誠地為學生提工服務,在生活中做學生的朋友。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義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裡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

讀後感的作文 篇4

穿越時空,跨越全國七個省市,跟隨詩人的步履,看過的風景,賞析詩人們留下的曠世佳作,在瞭解地理知識的同時又能欣賞到古典詩歌的美好!樊登老師再次給我們大家帶來了心靈上的震撼,和聽覺上的享受!正如樊登老師所講;如果內心沒有足夠的文化底蘊,即便外出旅行,也感受不到那種美好和趣味!只有讀了些書,瞭解文化背景和歷史典故,帶上文化去旅行,不至於茫然和無措!所以,先有讀萬卷書,才有行萬里路!本書記載了孔子,老子,李白,杜甫,蘇軾……等曠世奇才,詩歌名家,為我們後輩留下的千古佳作,意境深遠,令人回味無窮!一種民族自豪感和欽佩感油然而生!同時傳承和發揚中華古典詩詞文化是我們之重任!

作者比爾所行,也令我們中國人為之敬佩和汗顏!讓我們帶著詩書去旅行,傳承文化的同時,讓詩歌滋養我們的心靈,內心變得純淨和美好!把日子過成詩,把人生繪成畫!

讀後感的作文 篇5

今天我讀了一則寓言故事,名叫《叼著肉的狗》,主要講了:一隻狗發現一塊肉,它不捨得吃,就把肉叼在嘴裡。路過一條小河,見水裡也有一隻狗叼著肉。就跳進河裡搶那塊肉,誰知嘴裡那塊肉掉進了河裡,原來它看到河裡不是真實的肉,而是嘴裡肉的倒影。(.)

讀完這則寓言,我深有感觸,明白了:一個人過分的貪婪,不僅不會使願望得到滿足,還可能失去己經有的一切。

原來,我們要像那隻狗一樣貪婪,往往會失去自已原來有的東西。所以,在生活中,我們要知足常樂,這樣,人才會有一顆快樂的心,享受到生活的樂趣,人往往太貪心,就不會快樂。甚至會失去擁有的一切,變得一無所有。

讀後感的作文 篇6

課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中的家庭,跟我的家庭很相似。類似的事情,在生活中經常發生。

我的爸爸教子很嚴,在我的記憶裡,無論我多麼用心地去做一件事,他總是能挑出一些毛病,也從來沒有聽過爸爸對我的讚賞。而我的媽媽卻是一位典型的慈母形象,媽媽閃亮的眼睛,總是能發現我的優點和閃光之處,所以每天我都能聽到讚美我的語言。這樣,我會更有信心地開始一天的學習。

記得我剛上二年級時,老師佈置的第一篇作文,題目是《美麗的風景》。我寫的是《美麗的香山》,我把我在遊覽香山時,所看到的紅葉、綠亭、青石路和觀光纜車,用許多讚美的語言加以描寫。雖然寫的文章很短,但那是我寫的第一篇作文。媽媽看了以後,一個勁兒地誇我:“哎呀,我家彤彤會寫作文了,你把香山描寫的多美麗啊!了不起,了不起,像個小作家寫出的文章!”老師給我批改的是“優”。

我當時的心情和文中的作者一樣,很期待爸爸的表揚和讚賞。我清楚地記得那天的情景,媽媽對爸爸說:“你快看看,女兒的作文寫得真不賴,還得了個優呢!”當時,我在一旁懷著無比激動、無比期盼的心情,等待著爸爸的誇獎。可是爸爸卻不以為然地說:“寫得這麼短也叫作文?簡直是走馬觀花,跟記流水賬一樣。老師給你打“優”,是不好意思說你,只是鼓勵你以後好好寫罷了,你驕傲什麼呀!”媽媽聽了爸爸的話,頓時火了。衝著爸爸就吵了起來:“有你這麼當爸爸的嗎?就知道潑冷水,從來都看不到孩子的進步!”後來,我發現“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我們正處在長知識,學本領的階段,他們對我們的關心和愛護,不論是“誇獎”還是“批評”,都蘊含著濃濃的愛。只有在這兩種不同的愛的陪伴與鼓勵下,我們才能一點點走向成功。

一年又一年,我就是在這樣“慈母嚴父”不同的愛的環境中,一天天地長大。

讀後感的作文 篇7

寒假裡,我讀了《歲月的書香》這本書。

它收錄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六十多年許多位名家的兒童文學作品,如冰心、曹文軒、饒雪漫等,由王泉根、高洪波主編。王泉根說:“它是歷史長河中的一朵浪花。”

我愛它那詩情畫意的封面,那一小段淡色字型:“歲月如歌,留住兒童文學最真、最美、最善良的文字。”它像是一盞引路明燈,使我對整本書充滿無限嚮往。

我愛它上面的每一個字元。每篇小說都洋溢著淡淡的不同的心情,都有各自獨特的風格。它們或嗔或喜、或哀或泣,喜有葛冰爺爺的《吃爺》、哀有饒雪漫的《假如深海魚流淚》、泣有曹文軒的《第十一根紅布條》、劉厚明的《阿誠的龜》。它們總能給人的內心帶來巨大碰撞後留下火花。這些火花就如瞬間定格般停留在腦海中,讓人久久回味不已。

我愛它們之中讓我感動至深的那篇《假如深海魚流淚》,讀完似乎有一種淡淡的傷感,一絲心的觸動瀰漫在空中,令人覺得澀澀的。

我愛小說中的秦貓貓,愛蘇蘇,更愛堅強的徐豆豆。我知道,淚水有兩種味道,一種甜,一種苦。前者往往是欣喜、感動,而後者更多的是後悔、感傷,是心的觸動,它總是會積壓到最後一刻,或是“噴瀉而出”,或是“默默而下”。

我愛的徐豆豆是堅強的,她似乎早已忘記了哭泣,忘記了有一種東西叫做“眼淚”。考試考砸了她不哭,頂多一個人悶聲悶氣地在校園裡走走;被男生欺負了她也不哭,惹毛了她她敢拎起板凳跟你對著幹;和其他女生鬧糾紛也不會哭,給她沒頭沒腦直愣愣地衝一句,你不哭就算是有本事了。於是,徐豆豆創造了一個“無淚神話”。

徐豆豆的表姐蘇蘇一出場就令人羨慕——成績好人漂亮,佔盡了風光事兒。但如此優秀的少女卻不幸因車禍而失去了一條腿。我感傷,因為她的人生不再完美;但我仍羨慕,因為她擁有了最真最深最寶貴的姐妹情。

即使表姐的腿沒有了,徐豆豆仍沒有哭,但不哭就並不代表不傷心,就像有些話沒說並不代表心裡不想一樣。其實,那落在秦貓貓脖子上“熱熱的東西”就是深海魚的眼淚吧?

徐豆豆給死黨秦貓貓的留言中這樣寫道:“沒有人見過深海魚流淚,以為她從來不懂悲傷。可是,那是因為她一直呆在深深的海底,她的眼淚別人看不見而已。”

深深的海底,深海魚流下的藍色眼淚,你看見了麼?我看見了。

願這本書能帶給我更多的驚喜。

讀後感的作文 篇8

讀了《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這本書,我覺得道德很重要。為什麼呢?因為,一個知識不齊全的人,可以用道德來彌補,而一個道德不齊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來彌補。

道德是自強、自律、自愛;道德是孝敬長輩、健康生活、勤勞節儉;道德是尊敬師長、團結同學、關心集體;道德是明禮、守法、誠信、助人;道德是綠化環境、保護動物、低碳生活;道德是文明上網、不沉迷網路、尊重網路智慧財產權。

孝敬長輩是一種道德。曾獲得“寧波市‘孝感人間’十佳”、“20xx年奉化驕傲”等稱號的小女孩“卓佳”就是我們孝敬長輩的楷模。卓佳的家庭比較特殊:媽媽由於先天性的小兒麻痺症,雙腳無力,行走需要藉助輪椅;爸爸患矮小症還駝背。因為父母身體的特殊,卓佳從小就學會做家務。7、8歲時卓佳已承擔起幾乎所有的家務活,11歲時卓佳洗衣做飯已經乾得很利落了。而我呢,都12歲了,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基本不做家務,每天最多扔扔垃圾,還不是主動的。和卓佳比起來,簡直就是天壤之別!真是慚愧。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的長輩為我們付出了很多。如今,我們已經長大了,我們該怎樣孝順他們呢?我們不要光嘴上說要孝順長輩,應該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擁有幸福生活的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在父母累了的時候,給父母遞上一杯熱茶,幫他們捶捶背、揉揉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少惹他們生氣。如果我們能做到在家裡做個好孩子,在學校做個好學生,在社會做個好公民,那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順了。

執著也是一種道德。什麼是執著?執著就是不放棄、堅持不懈。最受歡迎的歌手之一——周杰倫就是一位執著的人。

周杰倫從小就擁有著驚人的音樂天賦,高中畢業後沒考上大學,他到餐館裡當過服務生,後來,周杰倫被樂壇伯樂吳宗憲相中,做他的音樂製片助理。但周杰倫沒有從此一帆風順,吳宗憲把他寫的歌擱置一旁,大牌歌手也不願意唱他寫的歌。可是周杰倫仍一如既往、默默地進行著自己的創作。吳宗憲被他的執著打動了,給了周杰倫一次機會,讓他10天寫50首歌,然後選10首自己唱,出專輯。周杰倫廢寢忘食,沒日沒夜,絞盡腦汁,拼命寫歌。終於,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他先後創作了自己的兩張專輯。從此,他成了被無數歌迷崇拜的當紅明星。

做任何事情,只要有這種執著的精神,就一定可以做好,學習也是一樣。平時,我也做一些課外閱讀,可是,我的閱讀和作文還是不太好,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我看書時,只是關心故事情節,沒有好好思考,而且是三天打漁,兩天晒網。以後我要天天堅持閱讀,多思考,勤練筆,相信我的閱讀和作文會有所提高。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從我做起。如果人人都講道德,那世界將變得更加和諧,更加美好!

讀後感的作文 篇9

今天,我讀了《我的信念》這篇文章。因為我知道居里夫人是一位兩次榮獲諾貝爾獎的大科學家,所以當我看到這篇文章時,讀得特別仔細。

居里夫人為了科學的發展而終身在是實驗室裡埋頭工作,這是居里夫人的高尚品德之一。我歸納了一下,文章圍繞居里夫人的信念寫了兩點。

第一點是:不求盛名。人們以為給予居里夫人以盛名,表達了人們對她的尊重,居里夫人一定會很樂意。沒想到居里夫人永遠追求的是安靜的工作和簡單的家庭生活,因此她竭力保持寧靜的環境,以免受到人事的干擾和盛名的拖累,這是值得我學習的。以前在豐都,自從我上了電視以後,便有許多我不認識的人跟我打招呼,說:“那不是黃聰嗎?”我就有了可惡的虛榮心,對那些小的演出我也要盡力地把自己表現得更突出一點,因此很多同學都說我愛表現自己。我以後一定要把精力多放在學習上,老師安排的任務我當然也要盡力做好,不過平時要儘量低調一點,這樣我就會慢慢地脫離我的虛榮心。

第二點是:不為金錢。居里夫人深信在科學方面她有對事業而不是對金錢的興趣。當她發現第一克鐳時她的信念讓她不能違揹她純粹研究的觀念,因而她沒有申請鐳的專利,拋棄了一大筆財富。有人說她傻,可她卻堅持她是對的,她認為“誠然,人類需要講究現實的人,他們在工作中獲得很多的報酬。但是,人類也需要夢想家——他們受事業的強烈的吸引,既沒有閒暇也沒有熱情去謀求物質上的利益。”這一點使我更加的欽佩這位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大科學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