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課發言稿(精選19篇)

來源:才華庫 2.59W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發言稿,發言稿是作為在特定的情境中供口語表達使用的文稿。那要怎麼寫好發言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評課發言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評課發言稿(精選19篇)

評課發言稿 篇1

我校開展了以“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率先推進新理念”為指導思想的聽評課活動。整整一個月的聽評課活動讓所有老師都深深體會到:這次活動不僅是一次智慧與能力的提升,更是推進新模式發展的一針強化劑。在張主任的帶領下,十二位老師積極參加了本次活動。活動中,每位老師都展現了自己獨有風采。他們有的立意創新,有的大膽創新,有的勇於突破,彰顯出各自獨特的教學風格。評委、老師全程參與、細心傾聽了十二位教師的語文課,現將本次活動總結如下:

一、聚焦課堂比教學。

1、參與面廣,效果良好。

本次公開課活動,大多數語文教師都是提前準備、積極備課、勇於參與,運用新型教學裝置來設計課型。教師們不僅對聽課積極性高,而且評課時也是一針見血地進行指導和糾正,給授課教師提出寶貴的課堂教學建議。

2、“讀”中盡顯語文魅力。

語文教學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語感。而讀就是培養語感最積極有效的刺激。朱作仁教授指出:“抓住語感的培養,語文課的特點才能充分體現出來。”本次活動中,大部分語文教師都能以讀促悟,通過朗讀來體會人物思想感情;或抓關鍵詞句(重點詞語)來反映人物或景物的特點,這點做得非常到位。朱興運、李萱萱、張振貴等老師在朗讀方面充分體現了“以讀促悟、邊讀邊悟”的語文教學理念。每位老師都能帶領學生充分閱讀文字,從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讀中去感悟課文、感悟人生。“讀”中盡顯語文課堂魅力。

3、新課堂教學模式穩步推進,效果明顯。

本次公開課活動中,所有教師都運用了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並有些大膽地創新和改革。低段教師(一、二年級)已滲透了課程改革的新模式,學生互助合作已正式展開。(周坤改革較優先)。他們還善於抓住字、詞來講授,強化低段基礎,這是值得我們深感欣慰的地方。朱興運老師在教學中技藝嫻熟,教學風格娓娓道來,有如清泉從山谷中蜿蜒而來,令我們老師嘖嘖讚歎。

4、聽評課強化素質,提升教師業務水平。

為了使教學理念與教學實踐更好融合,以評促教,教學相長。聽課完畢後,語文教研組還安排了互動式評課活動。全體老師暢所欲言,既肯定了執教老師亮點,又誠懇地提出了商榷之處,使聽課、評課活動達到了預期效果。

二、教學中存在問題及改進建議。

1、教學中時間安排不合理,重難點不突出。我認為時間安排應有具體規定性(分別是溫故互查5分鐘、設問導讀10分鐘、問題研究20分鐘、鞏固練習5分鐘、拓展延伸5分鐘)。這樣每位教師就做到心中有數,而不至於方向全失。重難點講授應通過每一週教研來實現。(分為三大組:1、2年級一組;3、4年級一組;5、6年級一組)。

2、獨特教學風格呈現不明顯,喪失了教師的個人魅力。

由於課堂教學中的每一步都是這樣的,導致課堂的同一性。如何展示個人魅力?現在的教學形式應與過去的教學形式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應以自身特色為主。也就是把設問導讀中的問題,有意識地設計到你的教學中去,體現有特色的個性教學。設問導讀只是僅供學生預習中使用或設問導讀環節略用一下。這個問題,有待於進一步商榷和探討。

3、課堂設計過多或不充分,點撥、評價單一、不及時。

課堂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設計內容過多,從而出現拖堂、講不完的現象。大部分教師評價單一(好、棒等),末針對不同學生實行不同的評價語。有必要加強備課的設計,內容不能太多,時間設定準,多多學習不同型別評價語。

總之,不論什麼樣的課,都始終把學生成長放在第一位置上;不論什麼樣課堂,每時每刻不忘為師者的責任,這是我們共同追尋目標。前路漫漫,我們當持之以恆,不斷反思總結,不斷求索進取。

評課發言稿 篇2

看了這段教學視訊,讓我對何老師的精彩教學非常敬佩,也讓我對國小美術教學產生了很多想法和反思。相對於過於花俏的美術課,這節課時樸實的,是注重實效的,它實實在在的鍛鍊了孩子們的美術技能,培養和提高了孩子的審美能力和素養。

美術課要教給學生什麼?

美術是一門視覺藝術、造型藝術,首先要弄清楚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課的教學目的是什麼?不是培養畫家,不是培養特長生,不是美術專業的考前培訓,而是提高國民綜合素質中關於美的素養的一門學科。

在美術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這個目的被細分成豐富多彩的各種課型,,被分為一個個小的教學目標貫穿在不同年級段的美術課中。

基於以上因素,授課者在備課中,要想清楚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通過本節課,要教什麼?要讓學生學會什麼?樹好這個靶子,才能在教學設計中有的放矢,刪繁就簡,緊扣教學目標和主題。

美術課如何教?

一節課有了明確的目標,下來要思考解決的就是教學方式和方法的問題。俗話說,教無定法,在班級授課環境下,受課堂時間的制約,我認為最好選用簡單有效的教學方法,去除掉花俏的擺設環節,迴歸到簡單、實用、快樂的高效課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怎樣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好教學活動,讓孩子有極強的表現慾望。一般來說,好的作品欣賞、好的匯入、或者是教師的高效示範展示,都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緊扣美術的本體,一定要通過教學,讓學生掌握“術”的問題,也就是最基本的表現方法和技巧。這是其他課程無法替代的,也是隻有美術課才能解決的問題。為了讓學生直觀的學習到美術造型的表現方法和表現技巧,教師的示範顯得尤為重要。大氣,直觀,準確到位的示範,不但可以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還能為孩子們接下來的自主表現掃清障礙,使人豁然開朗,眼前一亮。另外,教師示範的過程,本身就應該是一個精彩的表演,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濃厚興趣。

美術作業怎樣評價?

美術課一般不會留課外作業,基本都在課堂上完成。評價一般採用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價幾種形式。但是現在更多的課堂評價都是為了完成這樣一個教學環節而評價,為了課堂結構的完整性做出的表面的、膚淺的、倉促的評價,達不到真正的評價目的。美術課的作業評價標準沒有固定的答案和模式,但是不管採用哪種方式評價,都應該要緊扣教學目標,鑑於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的限制,自評的時候可以教師可以給出評價指標和關鍵字,讓學生從指定的幾個方面去談。他評的範圍可以更廣泛,更適合人數較多的班級進行。教師的評價往往被學生認為是權威的評價,所以教師的評價要注意少些定性的評價,多些建議、多些鼓勵,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美術素養都能獲得成長和發展。

不過,由於時間的緊迫,現在我們很多美術課的評價環節流於形式,沒有真正的評價,這於我們現在班額過大,孩子的溝通表達能力所限都有關係。讓我們對美術課的評價和激趣好好探究,讓美術課更加精彩。

評課發言稿 篇3

教研組是落實學校教學工作計劃、開展教學研究、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基地,開展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有力於調動組內老師參與教研組活動的積極性,更有利於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在新的學期,我們高年級語文教研組準備從以下幾方面來紮實開展教研活動。

一、轉變思想

常聽有的老師這樣說:“搞教研,我哪裡有時間,新課都教不完呢?”還有的老師說:“我們這些教書匠能研出名堂來,還要那些專家幹嘛?”其實,這些教師是為了教研而教研,把教研當作展示的視窗,當作作秀的手段,平時沒有認真發現現實教育中的問題,而是熱衷於搞大課題。我們現在提倡“問題教研”。加深老師們對教研的正確認識,理解教研是要發揮我們的群體智慧,去研究我們所面對的共同問題,在交流中產生更多解決問題的策略,而並非空洞地、不著邊際的談一些大理論、大框架。同時提倡“務實教研”,使老師們認識到我們一線教師的“教研”,應該是一種“草根”式的教研,是要“研以致用”,而並非要研究出多麼高深的理論成果,根本不需要走過場,哪怕大家在平時的閒談中也可以進行教研。

二、理論基礎

教研是在一定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如果缺少先進理念的引領,就可能導致低水平的重複,甚至平庸化。所以,除了鼓勵教師多讀書之外,組長可採用以下兩種較實際的引領方式:一是從著名刊物或網際網路上收集專家、名師的教學課例、教育思想和錄影資料,和組內教師共同學習,這樣雖沒法當面得到專家指導,但也不失為獲得專業支援的一種好方法。二是邀請本地區的“名師”指導語文組的工作,如聽課評課,指導課題研究等等。

三、集體備課

新課程理念提倡合作,不僅是指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應是教師的教研方式。發揮團隊精神,發揮每個教師的特長,互相取長補短,群策群力,增強教師之間的合作關係,使每個教師的個人優勢被整合為集體的智慧。

具體做法是這樣的:教研組每人主備一至兩個單元,就這個單元的內容進行細緻、深入地備課。每週教研組活動時,按單元由負責主備的老師先講解自己所備單元的整體思考和每課的重難點、教學設計以及教具準備等,其他老師邊聽邊做詳細的記錄,然後全組老師共同商議,制定出一份比較完善的教案。接下來就是個性修改,每位老師根據個人教學風格及本班學情,對集體備課教案進行再創造。使之成為一份適合個人特色和本班教學的個性化的教案。最後,在集中教研組集體智慧與使用本人個性化教學策略後,效果如何,要及時反思,做好後記,交流總結得失。

我覺得讓每位老師集中精力備好一至兩個單元的課,提高了每位老師的備課質量,也減輕了老師的負擔,節省了時間,讓每位老師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了教研組“群研智慧”,做到了資源共享。

三、聽課評課

授課、說課、聽課、評課是學校教研的常規工作,也是學校的日常教研工作。但是很多時候我們聽完一節課,教研往往只停留在淺層次的上課、聽課、評課、經驗總結方面,始終是“就課論課”的形式,而沒有指向教學實踐中的具體問題,每一次的教研也沒有一個明確的主題,這樣的教研猶如缺乏靈魂的軀殼,顯得蒼白無力。我們的集體評課要求以一個個鮮活的課堂教學範例為載體,通過對課例的點評和分析,共同提煉出老師們平日教學中的問題和困惑,再合作設計突破的方案並從教學實踐中得到驗證,從而提升教研質量。

具體做法是這樣的:我們高語組每學期召開一至兩次的校級教學研討活動,可以與課例大教研活動合併,為老師們集體評課提供了平臺。然後組織由下至上的集體評課,即先由各教研組交流評議,再以宣講或“沙龍”等形式組織全體語文老師集中評課,為老師們集體評課創設對話、民主的研討氛圍。另外,在集體評課的過程中,要求人人蔘與,都要發表自己對本節課的看法。相信集體評課定能聚合老師們的視野,提出並解決了共同關注的教學問題,幫助老師找到了教學研究的方向。有人說:“教師之間的廣泛交流是提高教學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師們在具有濃厚研究氛圍的集體討論中時常迸發出教學靈感,還有的從交流中受到啟發,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加快了老師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另外,每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溝通、分享,會促使老師們用開放的心態彼此發現、彼此欣賞、彼此接納,促進了教師間的團結。

四、專題研討:

間周進行一次專題討論,組長安排本組教師輪流做中心發言人,中心發言人要提前設計好本次教研活動的主題,要求主題有針對性,能夠解決教學的實際問題。大小話題不限,必須是值得探討的,否則失去意義。

首先由中心發言人把自己的問題及對問題的想法向大家說明,然後大家輪流發表自己對這一問題的想法,最後形成具體有效的教學思想,這是集體智慧的展現。並且由中心發言人記錄,最後整理成文作為教學成果展現。

相互聽課,評課,交流教案、教學經驗,專題研討,這些應是教研活動中的一些常規做法,通過聽課,相互提高,通過評課,取長補短;通過交流,探索創新。在教研活動中。我們要經常性地組織這樣的活動,提高競爭意識,培養事業心和責任感,特別是向一些“名師“學習,可以啟發我們探索教育發展的路子。追求創新的方向,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由表及裡,引發我們內心深處的科研興趣。

評課發言稿 篇4

本月一共聽了四位老師的公開課,受益良多,感受頗深。方**老師的甜美的語言風格,讓人心曠神怡;張**老師的循循善誘,發人深省;吳**老師的激情澎湃,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黃**老師的復沓教學,讓學生加深對文字的理解。這些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也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作為語文老師,帶給學生的應該是美的享受,情感的薰陶,個性的發展。針對這四節課,我談談自己的一點淺見。

一、課堂上,適當地等待是一種美。

新課標指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形成良好的語感。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與空間,不能以教師的描述性語言代替學生的思考,當一個有價值的問題丟擲後,教師不要急於讓學生回答,因為學生對文字情感的體驗有一個過程,即從接觸文字到情感的輸出,是需要經過自己的思考,融入自己的生活體驗以及以往的經驗等加工分析,最後才會形成相對完整的情感體驗。如,在吳**老師《與象共舞》一課中,當老師問出這樣一個問題:在泰國,人和象有沒有距離?學生在沒有充分研讀文字,在沒有真正走進字裡行間去體會的前提下,教師急於給出了答案,並且過渡到下一個環節,讓學生在“人”字邊上寫“象”字,其實,這個環節設計的很好,只可惜上一環節沒有落到實處,這個環節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從教育目標達成性的角度來說,學生情感體驗沒有很好達成。課堂上,教師適當地等待,或許學生會給你一個驚喜。

二、課堂上,好的學習方法是一種美。

新課標指出:在學習過程中,能聯絡上下文,理解詞句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所以,在閱讀課的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關鍵句,通過對它們的體會來達到對整篇課文情感的理解、感悟,這就是所謂的“聚焦”教學。它能有效提高課堂效率,使學生既感受得深,又能提高課堂效率。怎麼抓課堂的重點,突破難點,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在方**老師《跨越百年的美麗》一課中,對於居里夫人堅持不懈的精神,可以聚焦到“可能”一詞,從成功和不成功兩方面創設情境體驗,相信學生的感悟會更深,對於後文的學習也就水到渠成了。另外,對於閱讀課的教學,切忌泛泛而談,泛泛而讀,切忌面面俱到,沒有取捨這樣既達不到教學目的,學生學到最後感覺這課不上,我也能懂。

三、課堂中,科學的板書設計是一種美。

語文板書是輔助性地完成語文課堂教學任務的重要手段之一。板書能點睛指要,給人以聯想;形式多樣,給人以豐富感;結構新穎,給人以美的享受。因此,不僅僅在公開課上,對於板書設計要精心,在平時的課堂上,也要對板書設計下一番功夫。在張**老師《媽媽的賬單》一課,板書設計是母愛、無私、無價。個人認為內容單調了點,形式上也不夠新穎,學生看後可能留下的印象不是很深刻,如果在初讀課文後,順勢在黑板板書故事的主要人物小彼得(寫左邊) 媽媽(寫右邊),緊接著根據賬單內容,在小彼得下面寫60芬尼 在媽媽下面寫0芬尼,然後根據學生的理解感悟相機在0芬妮下寫上無私、無價。最後在昇華課題時,畫一個紅色的大愛心,這樣的板書設計,在視覺效果上和板書內容上是否會更完美些呢?

也許正如吳**老師的發的說說那樣,教學,是一場漫長的修行。對於年輕的我們來說,要學的還有很多,只有不斷地總結自己教學的得失,積極汲取他人優秀的做法,加之理論上的指導,我想,終有一天,會修成正果的。

評課發言稿 篇5

我們大家都注意到了,我們進入評課室時桌椅不是這麼擺放的,是像教室的桌椅擺放一樣。我們大家一起動手改變了擺放方式,成為了我們現在的面對面交流。試想:如果我們像學生在教室的坐法那樣,一個老師對著另一個老師的後背評課,會有這麼好的效果嗎?肯定不會。為什麼同樣的語言交流,面對背和麵對面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呢?我想這說明交流的效果除了與語言的表達有關外,還與非語言的交流(表情、眼神等)有關。所以,我們在課堂上的交流,也要發揮非語言交流的功能,這關係著互動效果。我在商丘興華中學聽課時就發現,那裡的學生有一個良好的習慣,那就是一旦有學生開口發言,其他學生的目光都是齊刷刷地射向發言的學生,說者盡心,聽者認真,效率自然會高。

在前幾天看到的一篇文章中,有這樣一段話:北師大自主招生語文捲開始是這樣寫的:請同學們拋棄你程式化的思維,我們要考查的是你真實的語文能力。這句話將是未來語文考試的方向。什麼是語文能力?怎樣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這是我們每一個語文老師應該深深思考的問題。

這一學期,我們提出了“構建生態和諧教育,打造優質高效課堂”,這是進一步豐富完善三段式開放性教學法的一項重要舉措。打造優質高效課堂,需要我們明確以下四點:一是我們這一節課準備讓學生解決哪些問題(目標問題)?二是我們計劃用多長的時間解決這些問題(效率問題)?三是通過什麼方式解決這些問題(方法問題)?四是這些問題解決的如何(哪些學生解決了?哪些學生沒有解決?這些學生哪些問題沒有解決?課後如何幫助他們解決?)?

圍繞兩位老師的課,大家作為內行都談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我分別為兩位老師提幾點建議。l老師的一貫作風是有激情,善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是我們學校前幾年那個被稱為“差班”的實驗四班,在你手裡也是激情四射。但是,這一節課上,學生沒有真正地動起來。“動”的不足,就會導致展示、質疑的不足,開放的不足。二是在內容設定方面,我覺得本文需要解決三個方面的問題:寫的什麼?怎樣寫的?為什麼這樣寫?本節課只需解決第一個問題即可,讓學生讀熟課文,掌握詞翻譯,能夠熟練翻譯課文,把下兩個環節留到第二個課時。r老師這節課思路清晰,在如何在一節課內解讀長課文且做到活而不亂為大家提供了借鑑。我覺得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兩點:一是學生展示時最好根據自己對教材的理解,用自己的話口述出來,不要讀課文。找到的是知識,變成自己的話就是能力。二是對於文中的一些重點語句,要進一步地引導學生品讀,領會其內在的涵義。

評課發言稿 篇6

《老人與海鷗》描寫的是發生在昆明翠湖邊一個真實的故事。課文前半部分通過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說話等事例表現了求對海鷗無私的愛;後一部分則通過老人死後,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憾的情。課文語言樸實,平凡中包含深情,向人們展示的是老人與海鷗至真至愛的人鳥情。

這是一篇內容較長的課文,怎樣做到長課短教,合理取捨,選擇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是執教者面臨的一個問題。在教學中姜洪霞老師老師對課文進行了大膽的取捨,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簡簡單單教語文,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教材的處理,新穎而獨特

上課伊始,姜老師引導學生回憶“老人陪海鷗”、“海鷗送老人”兩個主要內容,引出話題:“海鷗的哪些舉動使我們意想不到”,從而引導學生速讀課文15—17自然段。當學生抓住重點語段體會情感後,又順著他們的思路丟擲話題“老人與海鷗之間到底有著怎樣深厚的感情”“海鷗為什麼會有這些舉動?”再次引導學生複習梳理第1—12自然段,剖析老人對待海鷗的行為,運用聯絡上下文的方法更好的感悟老人熱愛海鷗的深情

這樣的處理方式體現了“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教學原則,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重點突出,難點突破,紮實而有效地落實了教學目標。

二、多種形式的朗讀,營造了書聲朗朗的課堂

我們可以清楚地體會到,這堂課的朗讀形式多樣,聽讀、範讀、自由讀、個別讀、齊讀、配樂讀交織在一起,尤其是課堂後半段的教學,書聲琅琅。在讀中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創新思路,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得,通過朗讀去切身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體會句子蘊含的感情,用內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讀課文,真正達到品讀感悟的臺階,使學生受到美好情感的薰陶。

三、重點句段的教學,紮實而有效

姜老師在教學15、16、17自然段時,著實下了工夫,他心理很清楚要突破哪幾個點,並且怎樣落實這幾個點的教學。在選取的文字中,也做到了有詳有略,有主有次。在主要內容的教學中,抓住海鷗的動作細節描寫,讓學生體會海鷗與老人不捨的深厚情感。

四、利用文字的空白點,進行了有效拓展

課堂上資料的拓展能激發增長學生的見識,開闊學生的眼界,激發學生的興趣,加深對文字的理解。在本堂課中,姜老師多次恰到好處地設計拓展的教學環節,比如:對海鷗老人的介紹;在悲傷的樂曲中,詩歌的範讀;以及讓學生想象說話“老人想和海鷗說些什麼?海鷗會對老人說什麼?”這些環節的設計有效地充實了課堂,豐富了學生的心靈,培養了學生想象的能力,提升了學生口語表達的能力。

建議:

一、關注問題設計的同時關注教師語言表達的準確和可操作性,讓孩子能理解老師的意圖,快速的進入學習狀態 。

二、“不動筆墨不讀書”,課堂上孩子幾乎沒有動筆,缺少學生批註能力的訓練和片段練習。最後想象訓練可讓學生選擇一幅圖片動筆寫一段話,而不是說一句話,不符合高年段的訓練要求。

三、課堂時間的把握因該再斟酌,有點前緊後鬆,可以在品讀重點段落部分更耐心點,讓孩子充分朗讀,感悟深情。

評課發言稿 篇7

今天有幸參加了“海門市幼兒興趣課堂名師工作室”活動,作為一名鄉鎮幼兒園的工作者,每次參加觀摩研討活動都是以學習者的身份,所以每次都有很大的收穫,這次也不例外,而且收穫頗豐。

在上午的活動中,有個環節就是上課教師的說課,很欣賞東洲幼兒園黃瑾主任的說課方式,不用稿子拿起話筒脫口開講:講大班孩子繪本閱讀的目標,目前孩子的已有閱讀水平;講讀到繪本《月亮先生》時觸發的教學知識點;講如何捕捉繪本的重點;講怎樣化解學習過程中的難點,透過黃主任看似信手拈來的話題,真切感受到黃主任對於本次活動的前期準備有多充足,包括對孩子、對繪本、對大班年齡段科學領域目標的把握等等,一切的一切都瞭然於心。所以,雖然活動中有關月相圖這個知識點有點難度,但活動整體效果還是相當不錯。

當然這次活動的亮點還有很多:比如丁娟老師的科學繪本《動物絕對不應該穿衣服》中,四個人合作一張記錄單。在孩子記錄的過程中,有個孩子說,該我記啦,我聽到旁邊的聽課老師說,對啊,應該每個孩子一張記錄單就不會出現這個情況了。結合後面的活動環節我們發現:這才是丁老師設計的巧妙,正是讓四個孩子合作記錄一張記錄單,才有積極討論、並願意發表自己的想法的機會,如果每個人一張記錄表,自己思考自己記錄,這個目標就達不到了。

再比如通過王祖霞園長的大班美術欣賞活動《藤蔓之美》,可以看出通源幼兒園的特色,王園長的美術功底和教學藝術很值得我們學習,本次活動學習到了有關裝飾畫的許多知識,收穫了操作性極強的美術教學方面的技能。有個小疑惑:活動的課題是藤蔓之美,在後面的環節中,特別是後來的請大家用十分鐘的時間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加工裝飾,如果特別地強呼叫藤蔓狀的線條,不知是否更貼合課題?

感謝“海門市幼兒興趣課堂名師工作室”為我們提供了這樣的機會!

評課發言稿 篇8

首先,非常感謝主辦和承辦單位的各位領導,讓我們有機會在這裡一起分享經驗和想法。20xx年11月24日至26日,我有幸參加了賽點設定在威寧縣第四中學的“大面積”優質課評比活動,並擔任體育評課組組長,通過這次活動的參與,首先我感受到縣教育局對於新課程改革的重視,同時感謝學校領導對我們體育組工作的大力支援。通過這次聽了來自全縣不同學校優秀體育教師的17節課,讓我受益匪淺,現將本次評比活動心得總結如下:

第一、從本次活動的主辦單位和參加的人員來看,可以說是一次重要的體育盛會。各學校先組織聽課評選,然後挑選出優秀的教師推到縣優質課的評選中來,他們代表我們全縣的最高水平。

第二、在這次優質課評選中不同於其他地方的選題方式,其他地方是將提前準備好的課反覆練上幾遍了再來“表演”,而我們這次活動是在上課的前一天進行抽課,然後來設計安排好課,直接在第二天上抽到的內容,這樣的形式加大了上課的難度和對課堂的充分主宰,更有利的鍛鍊了老師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在三天緊張地聽評課中,每位參賽教師克服了場地不佳、器材不全、氣候惡劣的困難,精心設計教學,努力達成教學目標,把課堂氛圍一次次推向高潮。這充分體現了作為一名體育教師,敢於直面困難、勇於突破的精神。 第三、是我在這次聽評課過程中我的一些建議:

1、師生互動,與學生互動是有效上課的一種重要方式。可以彌補教師一個人不能面向每個學生進行教學的不足,並且,高中生擁有一定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應該放手開發學生的這一特性,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動能達到技能互補的目的。通過相互提問與討論、合作與交流,解決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無須教師做到全面掌控,也避免了課堂中過於沉悶的教學氣氛,同時也能使教師有時間解決學生們存在的普遍問題。

2、一堂好的體育課不在於你擁有大量的內容和無比花哨的表現手法,而在於這堂課,教師的教學設計,為學生的學習創造了怎樣的條件?使學生學到了怎樣的技能?達到了怎樣的目標?能否體驗快樂體育?是否學習到了想學的技能?這也是本次評選活動中,某些教師的教學設計內容雖然很好,但實際的效益不好,從而導致成績不佳的原因。

3、一個流暢,細膩的課堂程式是上好一節課的基礎。很簡單的一個例子:如果你在課堂常規時都不清點好學生人數,那麼你不瞭解學生幹什麼去了,即便課順利的完成了,也是失敗的,因為學生出現了意外誰能負責呢?學生的一切就是你的一切。

體育課是每個學校的“視窗”,可以直接體現一個學校的學風、教風,這就是體育教學的特殊性。通過本次活動,我深感作為一名體育教師,擁有優秀的教學智慧是多麼地重要。我願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和各位同志一起,通過各種學習渠道,努力鑽研新課改的精神,培養自己的教學能力,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激發自己的教學智慧。做一名合格的素質教育先鋒。

評課發言稿 篇9

我參加了學校的聽課活動,受到了許多啟發,現在聯絡我自己平時教學管理中的一些問題,說一說我的心得體會。課堂上教師成熟與老練的教姿、教態、教風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的思維的活躍,更讓我看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第一, 備課的精心和設計的新穎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在聽課中時常看到老師們獨特的教學設計,精美的課件製作讓我心動!使我明白一切的手段都可以用來服務語文的教學。

第二, 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注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老師僅僅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 讓學生自由暢談, 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分享自己喜歡的聲音。學生各抒己見, 積極性很高!

第三, 注重反覆朗讀。好文章是用來讀的, 無論是現代文還是文言文, 老師都把朗讀當作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徑, 藉助朗讀反覆欣賞感悟文章的語言美。在朗讀、點評、再讀的過程中體會語言的魅力, 學生從中也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內涵。

第四,就是老師所特有的魅力,比如說教師的語言。人們常說:教學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在上課時,教師語言的魅力深深地令我折服;尤其是課堂教學評價的語言,對學生回答問題或對其課堂表現進行評價時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評價是否科學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新課改提倡多鼓勵、多表揚和多肯定學生,幫助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樹立深入學習和研究語文的信心。老師和學生都是評價的一員,學生的自評和互評能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為,改正自己的缺點,學生的這一過程是他們不斷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過程。作為一名新教師,我一直苦於課堂語言,尤其是對學生的評價。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們的多維評價:“雖然你說得不完全正確,但老師還是要感謝你的勇氣和膽量”,“你說的觀點很有創見,非常可貴,老師想請你再響亮地說一遍”,“這個地方你再讀上一遍,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有新的感受和發現”。

總之,通過聽課學習,讓我對自己平時的教學管理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素質,不斷地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多對比,多反思,並真正地達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於樂”。

評課發言稿 篇10

《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飛到昆明越冬的紅嘴鷗。從此,老人與海鷗結下了不解之緣。每逢冬季來臨,海鷗便成群結隊地來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趕赴約會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鷗,風雨無阻。他視海鷗為兒女,給它們起名字,喂餅乾,照顧傷病的海鷗。久而久之,海鷗與老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後有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兒女”,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蔣老師這節課上得很成功,她能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為本,以疑為線,以讀為主,讀中理解。

一、重點突出,目標明確 《課標》在基本理念部分強調“豐富語言的積累” 蔣老師在本課教學中重點突出,目標明確,能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體會蘊含其中的深厚感情。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二、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蔣老師問:“課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別感動?從哪些語句中你能體會到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深厚感情?安放老人遺像的地方發生了什麼遺像不到的事情?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匯入自然,有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我們來看看老人與海鷗之間有多大的深厚感情,請同學們開啟書來聽、讀,瞭解課文的大意,這樣過渡語言樸素,自然得體。

三、以生為本,朗讀感悟在《老人與海鷗》一課的執教中,如:蔣老師釋題後就會給學生的讀書方法,把重點句子用波浪線劃出來,採用聽讀、範讀、自由讀、個別讀、集體讀、選擇讀、分角色讀等形式指導學生朗讀,把學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1、展讀理解:

老師精心設計了展示讀這一教學環節,很有創造性,她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這樣不但能戰士學生的個性,而且能為突破重點而鋪路,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品讀感悟:

在品讀的教學環節中,蔣老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找出描寫老人喂海鷗和叫海鷗的重點句子進行指導朗讀。如:老人把餅乾丁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退開一步,撮起嘴想鷗群呼喚。老人順著欄杆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和“在海鷗的鳴叫聲里老人抑揚頓挫地唱著什麼”。側耳細聽,原來是親暱得變了調的地方話──“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從學生的朗讀中可以感受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動人情景!感受到老人對海鷗的親暱和愛。老師叫給巧妙地朗讀方法,讓學生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集體讀,讓學生評價,老師在評價中表揚學生,給學生帶來了好心情,師生起到互動的作用,也為培養學生的朗讀開了綠燈。這一步教學環節

很紮實,切實體現為培養朗讀能力而設計。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對課文有進一步的理解。蔣老師根據課文對話鮮明、有利培養朗讀的有時,抓住讀好對話訓練為突破口,採用了分角色讀,分小組讀等多種形式品讀,在讀中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創新思路,讓學生自瀆、自悟、自得,能切身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體會句子蘊含的感情,用內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讀課文,真正達到品讀感悟的臺階,使學生受到了美好情感的薰陶。

評課發言稿 篇11

首先感謝韋老師和黃老師兩位老師呈現給我們這麼精彩的兩屆語文課。二位老師選同一年級同一單元的兩篇不同課文,展示了語文閱讀教學的兩種風格。

先說黃老師的這節德國篇——《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黃老師在這四十分鐘裡展現了很多亮點。如前面幾位老師評的,教學環節緊湊、學習氣氛輕鬆活躍。我想說的是品詞和德育的兩個亮點。在品詞學句“花團錦簇”“奼紫嫣紅”這一環節時,黃老師先給學生找出描寫奇麗景色的句子,接著投影出示句子,並用鮮豔的顏色標出“花團錦簇”“奼紫嫣紅”,給學生讀句子再解釋詞語意思,然後展現12張鮮花美圖,緊接著質疑,還能用哪些詞語形容這些鮮花?學生紛紛發言,黃老師收集了學生提到的6個詞語,分成A B C三組,再給學生換到課文“花團錦簇”“奼紫嫣紅”的位置讀句子。我覺得這樣品詞很好,但是又覺得好像這樣結束還缺點什麼。如果再追問,用“花團錦簇”“奼紫嫣紅”描寫好在哪?使學生區別同義詞近義詞在不同語境下的不同選擇,體會語文用詞的美與準確性,是不是更好? 第二亮點是課文的情感昇華部分,黃老師也做得很好。他從課文最後一段內容填空開始,引出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是人的心靈美。再給學生合作交流,我們身邊或生活中哪些事情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最後佈置作業續寫“花的夢”或者“思鄉的夢”。不知道是不是快到下課時間的原因,學生好像還有些困惑。我認為這一環

節可以結合我們當前建立精神文明的大背景引導學生,“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是一種奉獻精神。奉獻出自己的花,就能欣賞到許多別人的花;有了奉獻就有回報,得到回報後學會感恩,這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奉獻自己種的花,人人種花給別人看,那麼我們將看到怎麼樣的花?這就是“花的夢”。如果我們全社會都講奉獻,人人會感恩,那麼我們的國家將是怎麼樣?這是“思鄉夢”——“我的中國夢”。

再說韋老師的義大利篇——《威尼斯的小艇》,也有很多亮點。韋老師看似簡單的幾張填空題幻燈片,體現了韋老師對這篇課文的理解和教學要求。三張填空題由易到難設計。學生只有讀會課文,讀懂課文,才能完成練習。在第一張練習,韋老師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主要交通工具”定義威尼斯的小艇。第二張練習概括小艇特點,“把小艇比作 ,寫出了小艇的 特點”,引導學生用打比方的方法描述事物,第三張練習“在 時候,小艇能夠 。”是用排比的句式說小艇的作用。由易到難的練習設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扶到放地引導體現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法。如果再設計一題仿寫的擴充套件練習,是不是更好呢?

最後說一點這兩節課的不足之處。語文課的“聽說讀寫”四項基本功練習,兩位老師在“聽說讀 ”的練習很到位,就是少了“寫”。兩節課裡,學生幾乎不用動筆寫字。今天,我們的語文教學,能說會寫才是硬道理。

評課發言稿 篇12

各位老師、各位專家:

我們本著虔誠的學習態度到此聽課。聽了上午的三節課,讓我們感受到來自執教老師對數學的精益求精與不斷思考,更感受到庵東中心國小濃郁的教研氛圍和孜孜以求的教研精神。老師們針對問題侃侃而談,針尖對麥芒的對話依稀可見。向大家學習之,同時也談談本人對本次活動的切身感受。

首先,這是一次相當成功的區域活動。上面,老師們課上得好;下面,老師們課評得好。我想,這都是為了讓大夥兒對數學有一個更高層次的認識與理解,從沈教研員的指導中我們學習到許多,從一線上課教師中我們學習到更多。上課教師緊緊圍繞著本次的研究主題:“在解決問題教學中,如何讓學生紮實掌握基本的數量關係,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展開教學,有的教師特別注重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形成”,多讓學生述說與感悟;有的教師特別關注“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強調解題的步驟;有的教師特別關注“解決問題教學過程中的情境設定”,以玩帶學,學以致用。

其二、我對沈鑫瑩老師執教《兩步乘法解決問題》的思考,經過多方素材的取證(蘇教版、人教版相結合),實踐之,改進之(聽說試教過幾次),鑄就成了一堂如此精典之課,著實讓我們學到了許多。

(1)關注學生的思維形成過程。如引出乒乓球的問題中,面對紛繁多樣的“資訊”怎麼辦?引領教師給了我們很好的明示:根據哪些條件可以求出什麼?哪兩個條件之間有直接的聯絡?哪兩個條件之間沒有直接的聯絡?思考後,又讓學生通過眾多形式(通過師生對話、同桌互說、四人小組說等多種形式讓孩子們說)讓孩子們述說算理,讓孩子們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關注教學的細節。細節處方顯大智。老師巧妙地用“先算”兩字就抓住了中間問題(也是教學的重、難點),實在妙哉;每每學生列出正確算式之餘,老師不急於求成,可是讓他述說思考過程;當學生回答出現小括號時,老師又追問:“小括號能不能去掉?”……

(3)合理地“避免”。從會後的交流中,我們不難看出庵東鎮小的教師正在探究的“解決問題課題”,認為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無法用語言來表述的解決策略就不需要在全班面前涉及,如若學生能講出個所以然也罷。面對這種適合全體學生的教學方式,我們表示接受。是呀,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方式看看行,想想可以,可就是說不清所以然,連老師們都糊塗的事,國小生更說不清。如:每層有5個教室,每個教室6盆花,(圖中隱含共有4層),一共有多少盆花?方法一:先算一共有幾個教室,即4×5×6=120(盆)方法二:先算每層有幾盆花,即5×6×4=120(盆);此時學生自然根據乘法交換的規律列式:4×6×5=120(盆)。問他是怎麼想的,他說還沒想好。其實呀,給他再多的時間他還是想不出來的。就此種方法,如果我們只以預設的方式認同是不是有點膚淺了?我倒認為這是培養學生“求異思維”,真正踐行“演算法多樣化”的良好機會,也是學生接觸“假設思考”的好時機。我們不妨幫助學生這樣理解:“先假設每層只有1個教室,那麼每層就有4×6(盆);可事實是每層有5個教室那就再乘5解決。”當然,此方法建議有直觀圖示比較好。如教學“三個方陣共多少人”中將三個方陣合在一起進行計算;或在求“乒乓球一共有多少個”中將乒乓球從盒子裡拿出來重排後再計算。我十分相信,大多數學生可以通過數形結合理解與掌握的。

其三、我對張金忠老師執教《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的思考。張老師的課是我一直以來十分佩服的。教學思路之流暢,教學環節之緊密,都是我們學習的楷模。他對數學教學有獨到的見解,善於對教學進行重組與整理。例如他今天所設定的一連串任務情境恰如其分地驗證了他的這種教學風格。大家都知道,設定一組好的任務情境可以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今天講春遊謂恰到好處);設定一組優秀的任務情境可以很好的達成教學任務,突破教學重、難點;設定不能層次的教學任務還可以歷練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今天張老師很好的詮釋了這一理念。

(1)教師角色的恰當拿捏。《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今天的張老師從對學生解決問題思路和引導逐步放手,讓學生自主發揮;從老師與某個學生的點對點對話到同桌之間、四人小組之間的多方位對話;從教師的板演到學生上臺板演。細心的聽者會發現,學生的活動要遠大於老師的主導,這不正好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嗎?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課程標準》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每每出現一個任務時,張老師總是先讓孩子們獨立思考。是呀,獨立思考是一門很重要的學問,只是平常的工作中我們很少顧及。而張老師願意花時間,等待學生獨立思考(特別是當學生需要想一想,再組織一下語言時,張老師還是選擇了傾聽,他相信孩子自己能解決)。

(3)鼓勵學生演算法多樣化。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法,讓每一學生掌握每一種解決顯然是不科學的,那麼當教學過程中學生沒能出現教學預設時怎麼辦?從張老師的行動可以表明:毫不含糊,教師講。例如:在解決“同學們排隊射氣球,3人一排,站3排,一共擊破了18個氣球,平均每人擊破多少個氣球”這道題時,學生只出現兩種方法:其一、先算一共有多少人,即3×3=9(人)18÷9=2(個);其二18÷(3×3)=2(個)兩種思路顯然權屬一種,於是教師出示:18÷3=6(個)6÷3=2(個),聰慧的學生一點撥便知是“先求一排同學擊破了6個”。

(4)隨著教學活動的開展,難度越來越大,數學思考強度也越來越大。第一層次為“解決划船、遊樂場”,要求學生先想一想、不明白的四人小組交流,再列式;第二層次為“解決射擊場”,要求學生可以獨立想一想,再列式;第三層次為“解決智慧宮”,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列式,同時抓住學生的“錯誤資源”或“不足資源”,讓其板演,“因錯出彩”。我們體驗到張老師十分注重對課的坡度設計,同時善於抓住教學有利資源,特別是錯誤資源,讓他們知道“為什麼錯?錯在哪兒?怎麼修正。”

熱鬧的交流暫時結束了,但思考並未此打住。沈教研員的話言還在腦海迴盪,讓大家好好咀嚼:“兩步計算的解決問題重在解題思路的培養”、“應培養低年級學生講出解題思路”、“解決問題的形式始終是為目標服務的”……

評課發言稿 篇13

大家好!我是躍升裡國小的。我今天做的這節課是一年級《看圖寫話》的期末複習。看圖寫話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和思維習慣的重要憑藉之一,為了訓練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並且和中年級的語文寫作相銜接,從低年級就要逐步開展一定的寫話訓練。因為這是一堂複習課,學生已經掌握了“誰幹什麼”的句式,這也是我們期末複習的重點,結合學生的已知,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步驟:

以連一連的形式幫助學生複習鞏固“誰幹什麼”的句式。2以填一填的形式,讓學生根據給出的提示把句子寫具體,層層遞進,提高難度,讓有能力的學生嘗試用“什麼時間誰在什麼地方幹什麼”的句式把句子說具體。一般學生掌握“誰幹什麼”的句式就達到了看圖寫話的基本要求。同時,我結合大綱的要求讓學生初步學會使用句號和逗號。為每一位學生都創造了可發展的空間。3以寫一寫的形式,讓學生進行看圖寫話的訓練。因為這是一節複習課,所以讓學生在說的基礎上去寫,然後去檢查,教給他們看圖寫話的方法,也培養了學生逐步養成檢查的習慣。由於這是複習課,每個環節我都讓學生進行總結,在教師的指導下,複習鞏固看圖寫話的方法。最後由學生自己小結的基礎上,本著學有所得,學為所用的原則,幫助學生編了一個小兒歌,讓學生在寫作中正確、巧妙的運用。通過這次的做研究課,我的教學理念有了的轉變,課堂實踐能力得到了提高。下面我就結合剛才這節課,談談我的個人體會。我先談談我感覺幾處成功的地方:

進入填一填的練習後,我利用提示語的方式讓學生把句子補充完整,通過比較第一二句話,讓學生知道用上“在什麼地方”使句子更加具體了。再通過引導啟發,由學生說出,句子的開頭還可以加上“什麼時間”就更加的具體了。因為學生掌握的時間只是侷限在“早上”,“中午”等等,我給出了在“語文課上”,又引導學生自己來說。其中一個學生回答了“數學課上”,我及時通過引導讓學生注意到圖上小朋友看的是一本語文書,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要“仔細觀察”的概念,同時讓學生明確想象要合理。2最後,在觀察、交流的基礎上,讓學生去試著寫出一句話。我就“仔細觀察”這個要點給出了一句話:早上,明明和小文在院子裡下象棋。讓學生自己來發現其中的錯誤,圖上實際是兩個小朋友在下圍棋。進一步培養了學生觀察的能力。3本著“學有所得,學為所用”的原則,我給學生設計了一個看圖寫話的小兒歌,強化了看圖寫話的方法,也變於學生的記憶和運用。在這節課上,我也出現了很多問題:

例如,剛才我提到的,在觀察看語文書這個環節時,我應該在學生說出“數學課上”以後,當時就讓學生再來說一說,然後讓其他學生認真聽,由他們自己去發現其中的錯誤,引導學生要“仔細觀察”的同時,還要想象合理。2在觀看課件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多處都出現了“那麼”的口頭語。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刻意的去發現,改正,使得自己的語言更加的簡潔、精練。3評價學生的時候應該在充分給予肯定的基礎上,對其他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我評價僅僅是“你真棒”,“你回答的真好”等,沒能說出好在什麼地方,就顯得評價的語言過於單調,缺乏新意。

我是第一次嘗試這樣的研究課,實踐經驗不夠豐富,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也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師給我提出意見,幫助我進步。最後,在這裡我還要感謝給予我大力幫助的簡主任和xx老師。謝謝大家!

評課發言稿 篇1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xx八中進行此次共同體活動,我是我校數學教研組組長宋XX,在這次講話中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與我們交流,使得我們在接下的教研活動能更好的改進。

本學期開學初校長就帶領我們在全校大會上學習了xx縣教育局2號文,回到組內的第一次教研活動就是再詳細研究其中的內容,由我們的包保領導張校長親自帶領我們深入去分析、體會其中的重點地方,然後全組討論交流,由教師自由發言對生命化教育的理解,生命化的課堂究竟應該是個什麼樣的課堂?怎樣才能做到尊重學生的生命成長的需要?如何能夠激揚學生的生命?我們怎樣去踐行這樣的課堂?在課堂上可能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應該注意哪些方面?最後張校長做了總結,並堅決支援我們去實踐生命化的課堂。在生命化課堂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理念就是“以學定教”,所以我們組成員達成共識,要先給學生一個很合適的自學平臺,這個平臺既不能高不可觸又不能不在學生的頭腦中激起漣漪,而這個平臺的文字體現就是前置性任務,這也正是我們共同體活動的一個主題。

以前學校講公開課都是要指定講課教師的,而今年數學組給全校開了個好頭,沒等學校指定就先在全校做出有關於生命化教育的公開課,之後是每週安排兩名教師授課,不論年齡大的還是年齡小的教師都會出公開課,通過課堂將各自對生命化教育的理解體現出來,講課結束後,我們及時評課,討論這樣的課堂究竟是不是生命化的課堂,在哪裡落實2號文的精神,我們做的力度怎麼樣,前置性任務的設定是否科學,是否本著簡單、根本、開放的原則,又有哪些地方是不足之處,參看著生命化課堂的理念我們應該怎樣去改進,全組教師暢所欲言的說出自己的看法,有時我們討論到下班了還沒能結束,可是沒有任何一個老師有怨言,依然在那裡熱情的討論著沒討論完的話題。有的老師說我們數學組的老師是最能幹的,可能他們有所不知我們這麼幹的一個強有力的支柱就是一定要打造出生命化的課堂。

當然想打造生命化的課堂必須有必要的理論基礎,只通過認真學習了檔案和利用每週的集體備課時間來統一學是不夠的,所以要求我們組的教師自行找時間進行學習,教師可以通過網路或是閱讀學校提供的相關書籍充實自己的理念,在每次的集體備課中我們都要指定一位教師結合自己的理論學習談談對生命化教育的理解,並做好學習筆記,每隔三週要求全組教師結合這段時間的工作寫寫對生命化教育的更深一層的理解以及在今後的工作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在數學組全員開展生命化課堂的過程中,我組也注重培養具有生命化教育意識的典型教師,我對他們進行了跟蹤式的聽課。先通過聽課瞭解她班學生的一些基本情況,再將課堂中存在的不足與她交流,尤其是在前置性任務這一環節上,比如王老師班的學生較活躍,在前置性任務的設定上就可以側重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或是將題的開放程度再放大一些,或是通過學科之間的聯絡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在各個領域內的運用,旨在讓學生通過動腦思考,激起思維的火花,讓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又比如:陳老師班的學生層次相差較大,為了照顧中等生兼顧後20%的學生,她班的前置性任務在設定上就要更充分的體現簡單、低入的原則,既要使得學生能夠一目瞭然又要讓學生在發現的這點上體味到發現的快樂,有效地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保障他們的後續學習。我們始終認為前置性任務不等同於課前預習,它的題目要清楚明瞭,要有一定的概括性或是起到提綱契領的作用,要有能讓學生生成的問題。而我在跟蹤聽課中也是更為關注這個前置性任務,看看究竟有沒有體現出那幾個基本原則,還可以怎樣做更完善,課後講課教師寫反思,由我寫出評課材料與他進行交流,之後更換一個班級還講這節課再去觀察效果怎麼樣。 在七年級備課組中開展了《加減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同課異構活動,重點就是前置性任務的設定,比如:潘主任課中先讓學生寫出有同一未知數的係數相等的方程組,再讓學生寫出有同一未知數的係數互為相反數的方程組,接著由學生尋找解法,進而讓學生髮現並總結這類方程組的特徵及解法;而江老師的課中先是由一道既能用代入法解又能用加減法解得方程組下手,將未知的知識化為已知的知識去討論。不論是側重哪個部分要求教師都要本著“根本”的原則,抓住知識的主線,找準教學中的重點、難點,使得學生能夠完成的大部分的知識點。

所有的前置性任務在設定上,都要求教師要先熟悉課標、熟悉教材,再展開精心的備課,每週的集體備課就成為我們開展備課研討的主陣地。在這裡我們暢所欲言的說出對問題的看法,往往有時為了哪個前置性任務而爭論不休,比如四月份校長拉練式聽課我組出課的陳老師《三角形的內角和》一課的前置性任務在集體備課時就出現了很多種提法,最後大家共同決定就由一個故事作為前置性任務提出,最初我們也擔心學生的答案太寬泛了不好往回收,但是我們還是相信學生如果能夠在與語文學科之間的聯絡的基礎上,將自己放在那個環境中去感受故事的內容是什麼,要說明什麼問題,他們是會找到下手點的。在課後的校長評課中來看,前置性任務這麼留還是有一定優點的,這也為我們佈置前置性任務提供了一種方法。

對於前置性任務怎麼佈置更科學更合理,如何打造更理想的生命化的`課堂這一問題我們還在探索之中,今天為大家出課的黃偉老師是八年級數學組的備課組長,他今天講課中的前置性任務就是我們數學組在這幾個月工作中共同探討出來的一個方向。當然我們的探索可能不夠深刻,可能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懇請共同體的各位自己家人給予指正。

評課發言稿 篇15

各位老師們:

大家上午好!

5月底至6月初縣教研室組織的說課活動即將告一段落,剛才聽了李豔榮老師的說課,讓我耳目一新,在這裡,我始終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用欣賞的眼光參與此次活動,自覺受益匪淺,下面我將我的收穫向各位老師做以簡單介紹:

①xx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加突出,新課改理念顯示的更加充分。例如:學生動手製作人際關係樹輪圖、評選班級的魅力之星等環節。

②xx教學手段更加多樣,教學方法更加靈活。例如:利用多媒體課件、插入視訊、音樂等。

③教師的個人教學特色初步顯示,例如:李老師關注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情感體驗,列舉了一些學生經常發生的典型案例,比如:為了解釋交友的原則列舉了四個案例,讓學生在自身實踐中自然而然地完成內化,在實踐的矛盾衝突中積極探究和體驗,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除了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之外,更多是關注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學生主動探究,深入思考,勇於發表自己獨立的見解,能認真地傾聽、合作、交流、分享。xx總之,倡導新課程理念,倡導一種新的教與學的方式,具體新課程怎麼上,沒有統一的模式,各位老師完全可以憑著自己的智慧,認真探索,我們共同創造新課程多姿多彩,百花齊放的新局面。

評課發言稿 篇16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剛才我們仔細聆聽了李老師按照新課程標準執教的說課。

大致說來,李老師的說課有如下特點:

1、體現了新課標倡導的“以人為本”的課堂理念,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這一新的學習方式。課堂上“老師機械講,學生被動聽”的局面已不復存在,課堂上的一切活動全部交由學生自己來完成,教師只是一個參與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協調者。大家可以看到李教師充分尊重學生、完全相信學生,讓學生聆聽,讓學生動手,讓學生評論,讓學生品味。真正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出了生機與活力。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對教材的開發和利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改變了以往過於傳播知識的做法,變過去的教教材為用教材,並且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從課內遷移到課外,使教材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絡,樹立了品德教育觀,對教材進行了充分的開發和利用。比如:李老師拍攝學生自己生活中發生的小片段,先發生小衝突、小矛盾;後兩個同學化干戈為玉帛的情景。運用典型事例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教學內容:

課本第49頁例2,做一做和P50頁練習十二1-4題。

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

1、理解按一定比來分配一個數的意義。

2、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徵和解題方法。

能力訓練點:

1、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歸納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德育滲透點: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團結協作和開拓創新的精神

重難點、關鍵:

重難點:1、理解按一定比來分配一個數量的意義。

2、根據題中所給的比,掌握各部分量佔總數量的幾分之幾,能熟練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關鍵: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只列式不計算。

(1)甲數是200,乙數是甲數的xx,乙數是多少?

(2)蘋果有60箱,梨的箱數是蘋果的xx,梨有多少箱?

(3)男生人數是全班人數的xx,全班有44人,男生有多少人?xx過程要求:

①逐一出示題目,學生口答列式。

②說一說以上3道題的數量關係和問題結構。

一個數(單位“1”)xx x xxx=xx具體量

(已知)xx x xxxxx(已知)(未知)

2、某校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8:7。

師:從這句話中,你得到哪些資訊?

生:(1)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xx;

(2)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xx;

(3)男生人數佔全校學生人數的xx;

(4)女生人數佔全校人數的xx;等等。

二、探索新知

1、看來大家對比的認識還是相當清楚的。那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這道題——(例2題目):某種清潔劑濃縮液和水按1:4的比可以配製成稀釋液,如果配製500ml的稀釋液,其中濃縮液和水各有多少毫升?

(1)學生認真讀題,弄清題意。

(2)說一說1:4表示什麼?從中你可以得到哪些資訊?xx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①水的體積是濃縮液的4倍;

②濃縮液的體積是水的xx1/4;

③水的體積佔稀釋液的xx4/5;

(引導提問:稀釋液是幾份的數?“5”是怎樣得出的?)

④濃縮液的體積佔稀釋液的xx1/5。

(3)解決問題需要哪些資訊?你想怎樣列算式表示?

①小組討論,交流一下你的想法,有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寫下來。師巡視輔導

②請不同做法的學生上臺板演,交流彙報(請板演的學生):“你先介紹一下你是怎麼想的吧。”等學生彙報後,問:“這個結果,大家同意嗎?”再請其他同學複述:“還有誰也是這種做法的,你也來說說。”xx學生可能的解答方法是:

方法一:每份是:500÷(1+4)=100(ml)

濃縮液:100×1=100(ml)

水:100×4=400(ml)

追問:為什麼要“÷(1+4)”?

方法二:稀釋液的份數:1+4=5

濃縮液:500×xx=100(ml)

水:500×xx=400xx(ml)

答:略。

2、引導小結:好,還有其他做法嗎?這些方法都可以,但在這麼多方法中,你比較喜歡哪種呢?我個人覺得這兩種方法各有千秋,都不錯,建議大家都掌握。(以方法2為例講解)這種方法是根據比與分數的關係,看看每種物體各佔總數的幾分之幾,再用分數的知識來解答;(以方法1為例講解)這種方法是根據比的意義,看看一共分成幾份,先平均分求出每份的具體數量,再各取所需,乘各自分得的份數。像這種把數量按一定的比來進行分配的,我們通常把這種分配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板書課題:比的應用

3、問:在按比例分配時,要注意什麼問題呢?

4、看書回顧。師:請同學們快速瀏覽一下書的49頁的例2。

三、實踐應用

1、師:剛才我們共同探討解決了這樣一道“按比分配”的問題,覺得有困難嗎?有信心獨自完成一道這樣的題目嗎?好,請大家自己讀題分析完成,有幾種方法都可以把它寫下來。

“學校把栽70棵樹的任務,按照六年級三個班的人數分配給各班,一班有46人,二班有44人,三班有50人。三個班各應栽多少棵樹?”xx生獨立完成,師巡視輔導:“好,已經完成的舉個手?誰願意帶著你的本子到臺前來介紹你的方法?”

師:這道題是分哪個量?(70棵樹)

按什麼比來分?按人數46人、44人、50人來分

師:他做得對嗎?師:憑什麼說做對了?(由學生說出檢驗方法)還有其他做法嗎?你也來介紹一下。

2、小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同學們只要認真分析數量關係,就可以找出多種解題方法。看,我們集體的力量就是這麼強大,一人只要說一種,就湊成了這麼多種解題方法。其實,就算是“神七上天”那麼偉大的事,都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所以說,只要繼續發揚這種“團結協作、開拓創新”的精神,我們六年級學生也一定會是最棒的。

四、拓展延伸

1、師:般情況下,1克的鹽要搭配20克的水。問題是,“如果我現在要配製一杯210克的鹽水,你能告訴我需要鹽和水各多少克嗎?”好,請你用心幫我搭配。

獨立完成,請學生口頭說,教師板演,並說清“比”是怎麼得來的。

2、小結:很多時候,題目裡並不會明明白白告訴你“比是多少”,需要我們用慧眼去判斷分析,找出它們是按什麼比來分,再找出它們之間的比來進行計算。

師:最後,我們來解決自己可能遇到的問題。

3、如果現在有零花錢45元,具體用途如下表,將這45元按一定的比來分配,你會怎樣安排這45元零花錢呢?先請你們在小組裡制定出它們之間的比,然後計算。

請個別小組上臺展示、彙報。

五、評價總結,促進發展

師:同學們,談談你這節課的收穫?

師:比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比如在建築業、農業、醫藥等方面都需要非常精確應用比的知識,所以同學們今後要留心觀察生活,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

六、課外作業:

完成練習十二第1-4題。

1、第1、3題學生獨立思考,列式解答。

2、第2題:(1)“1份蜂蜜和9份水”說明什麼?

3、第4題:從2:3:5中你能得到哪些資訊?你是怎樣解答的?用作業本完成這題。

《比的應用》評課發言稿

葉志賢老師今天講了《比的應用》這節課,我感受最深的有三點:一是注重學生髮散思維的培養;二是注重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三是能緊緊聯絡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是數學。

1、尊重學生起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比的應用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分數乘法應用題、比的知識基礎上學習的,而且學生在平時也有一定的體驗。所以在新知形成的過程中,首先讓學生根據原有的知識嘗試解決問題,變被動接受學習為主動研究性學習,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並充分展示學生的思考過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體會到同一問題可以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得到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利於學生多向思維的發展,凸現學生個性化的學習。

2、提供開放性的學習素材,應用按比例分配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教學中要更多地關注生活實際,創設一個個的新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零花錢分配”“如何分配利潤”等,情境是開放的,條件是開放的,解題策略也是開放的,試圖給學生更大的探索空間,促進學生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3、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會按比例分配的合理性,理解什麼是按比例分配。

按比例分配是一種分配思想,在生活、生產中是很常見的,已學過的平均分其實是按比例分配的一種特例。教學中要通過解決實際生

活的問題,讓學生了解在生活、生產常常要把一個量按照數量的多少來分配,感悟“按比例分配”存在的價值。

建議:葉老師這節課優點很多,但在例題教學時我有個人的一些見解:

教材中的例題是“濃縮液稀釋”,這個材料對於國小生來說是很陌生的,學生對解決問題的背景不熟悉。如果在設計時換成了“奶粉和溫水去衝調牛奶”這類接近學生認知水平的材料會更容易,由於學生面臨的是自己生活中的問題,學習材料具有豐富的現實背景,於是激發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心向,主動地參與探索,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評課發言稿 篇17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剛才我們仔細聆聽了三位老師按照新課程標準執教的公開課。我個人的感覺是形式多樣,風格各異,各具特色,精彩粉呈。

大致說來,三位老師執教的觀摩課有如下特點:

1、三位老師的課都體現了新課標倡導的“以人為本”的課堂理念,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這一新的學習方式。課堂上“老師機械講,學生被動聽”的局面已不復存在,課堂上的一切活動全部交由學生自己來完成,教師只是一個參與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協調者。大家可以看到這三位教師充分尊重學生、完全相信學生,讓學生聆聽,讓學生朗讀,讓學生評論,讓學生品味。課堂上學生積極思考暢所欲言,自主合作共探究。學生聽的全神貫注,讀的琅琅上口,說的頭頭是道,品的有滋有味,真正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出了生機與活力。

2、三位老師的課都體現了語文課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特點,都注重對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才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可以說三位老師的教學思路非常明晰。張知鋒設計的讓學生“聽、讀、說、悟、思”,朱淑豔老師讓學生“在文章中感知親情,生活中感悟親情,在行動中培養親情”,丁玉蕭老師按照“整體感知——品味趣味——創編美文”的思路授課,教師在清晰地思路中又把“圈點批註”這一學習方法貫穿其中。可以說既體現了訓練的過程,又滲透了方法的指導。同時三位老師又把人文關懷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張老師讓學生明白生命中的第一次次愈多,生命也就多姿多彩,願大家珍重第一次,大膽嘗試,擁有更多的第一次,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朱老師讓學生在文中感知親情,在生活中感悟親情,在行動中土培養親情,培養學生具有承擔社會義務和責任感的意識。丁玉蕭老師注重引導學生親近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蟲一魚,培養學生健康個性和健全人格,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

3、三位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都注意對教材的開發和利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改變了以往過於傳播知識的做法,變過去的教教材為用教材,並且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從課內遷移到課外,使教材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絡,樹立了大語文教育觀,對教材進行了充分的開發和利用。比如張老師讓學生說說自己生活中最精彩、最感人的第一次;朱老師讓學生說自己感動的話,說說自己的親情故事,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用教材這個例子對學生進行重陶、感染,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剛才我說三位老師的課各具特色,具體說來,張老師的課問題設計很有梯度,由聽、讀、說到悟、結,一步一個問題,一步一個臺階,層層蓄勢,環環相扣,整堂課呈現出一種起伏迭宕之美。朱淑豔老師的(散步)我認為最大特色是整堂課自始自終都洋溢著一種濃濃的情意,文章的景美、情美、語言美。教師的課製作美,教學設計構思美,教師的教學語言美。讓語文課魅力四射,讓語文課美不勝收,讓語文課充滿詩情畫意,讓人們聽後如沐春風,如飲美酒。丁玉蕭的課則緊緊抓住語文這一學科自身的特點,把自主、合作、探究這一新的學習方式落到了實處,教師教給了學生怎樣去圈點批註,怎麼去品味語段,怎樣別出心裁地讀課文,紮紮實實地對學生進行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不求表面的熱鬧,真正迴歸了語文的本真地位,整堂課充滿思辨的光彩。

我們這三位老師的講課,旨在倡導新課程理念,倡導一種新的教與學的方式,具體新課程怎麼上,沒有統一的模式,各位老師完全可以憑著自己的智慧,認真探索,我們共同創造新課程多姿多彩,百花齊放的新局面。

謝謝大家!

評課發言稿 篇18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剛才我們仔細聆聽了三位老師按照新課程標準執教的公開課。我個人的感覺是形式多樣,風格各異,各具特色,精彩粉呈。

大致說來,三位老師執教的觀摩課有如下特點:

1、三位老師的課都體現了新課標倡導的“以人為本”的課堂理念,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這一新的學習方式。課堂上“老師機械講,學生被動聽”的局面已不復存在,課堂上的一切活動全部交由學生自己來完成,教師只是一個參與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協調者。大家可以看到這三位教師充分尊重學生、完全相信學生,讓學生聆聽,讓學生朗讀,讓學生評論,讓學生品味。課堂上學生積極思考暢所欲言,自主合作共探究。學生聽的全神貫注,讀的琅琅上口,說的頭頭是道,品的有滋有味,真正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出了生機與活力。

2、三位老師的課都體現了語文課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特點,都注重對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才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可以說三位老師的教學思路非常明晰。寧冬蓮老師設計的讓學生“聽、讀、說、悟、思”,李葉玲老師讓學生“在文章中感知親情,生活中感悟親情,在行動中培養親情”,寧佐勝老師按照“整體感知——品味趣味——創編美文”的思路授課,教師在清晰地思路中又把“圈點批註”這一學習方法貫穿其中。可以說既體現了訓練的過程,又滲透了方法的指導。同時三位老師又把人文關懷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張老師讓學生明白生命中的第一次次愈多,生命也就多姿多彩,願大家珍重第一次,大膽嘗試,擁有更多的第一次,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李老師讓學生在文中感知親情,在生活中感悟親情,在行動中土培養親情,培養學生具有承擔社會義務和責任感的意識。寧佐勝老師注重引導學生親近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蟲一魚,培養學生健康個性和健全人格,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

3、三位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都注意對教材的開發和利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改變了以往過於傳播知識的做法,變過去的教教材為用教材,並且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從課內遷移到課外,使教材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絡,樹立了大語文教育觀,對教材進行了充分的開發和利用。比如寧冬蓮老師讓學生說說自己生活中最精彩、最感人的第一次;李葉玲老師讓學生說自己感動的話,說說自己的親情故事,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用教材這個例子對學生進行重陶、感染,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剛才我說三位老師的課各具特色,具體說來,寧冬蓮老師的課問題設計很有梯度,由聽、讀、說到悟、結,一步一個問題,一步一個臺階,層層蓄勢,環環相扣,整堂課呈現出一種起伏迭宕之美。李葉玲老師的《散步》我認為最大特色是整堂課自始自終都洋溢著一種濃濃的情意,文章的景美、情美、語言美。教師的課製作美,教學設計構思美,教師的教學語言美。讓語文課魅力四射,讓語文課美不勝收,讓語文課充滿詩情畫意,讓人們聽後如沐春風,如飲美酒。寧佐勝老師的課則緊緊抓住語文這一學科自身的特點,把自主、合作、探究這一新的學習方式落到了實處,教師教給了學生怎樣去圈點批註,怎麼去品味語段,怎樣別出心裁地讀課文,紮紮實實地對學生進行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不求表面的熱鬧,真正迴歸了語文的本真地位,整堂課充滿思辨的光彩。

我們這三位老師的講課,旨在倡導新課程理念,倡導一種新的教與學的方式,具體新課程怎麼上,沒有統一的模式,各位老師完全可以憑著自己的智慧,認真探索,我們共同創造新課程多姿多彩,百花齊放的新局面。

謝謝大家!

評課發言稿 篇19

今天上午聽了顧老師的課後,我覺得有這幾點值得我學習:

一、準備充分。從精美的掛圖和頭飾中,不難看出顧老師為這節公開課付出了心血和汗水。這些直觀教具的運用,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板書工整。這節課教師在黑板上的板書很多,但並沒有因為板書內容多,而字跡潦草。工整的板書與課文的掛圖渾然一體、相得益彰,給人以美的享受。

三、結構完整。作為一節閱讀課,這節課既有上節課字詞教學內容上的回顧,又有故事內涵上的挖掘;既有課文的分析理解,又有課本劇的表演;既有學生與文字的接觸,又有師生思維的碰撞;既分析了文中兩種動物的形象,又教育了學生。

顧老師以其紮實地教學基本功,敬業的工作態度,比較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但課堂教學,始終是一個令人遺憾的工程。如果想要精益求精,讓自己的教學更加完美,我覺得在以下幾方面仍要努力改進。

一、第一次讓學生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的是一件什麼事?在學生讀完課文後,師生合作把該問題解決了,但確切地說是老師把這個問題的答案告訴了學生。這樣做剝奪了學生認真思維、組織語言、進行表達的權利,放棄了培養和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機會。如果是我,我會按“讀——思——說——評”的環節,組織教學。

二、再讀課文時,讓學生思考:狐狸對烏鴉說了幾次話?分別說了什麼?我覺得這個問題的設計,沒有思考的價值。它是幫助教師把一完整的生動的故事分解得支離破碎的罪魁禍首。如果我是教者我會設計這樣兩個問題統率這節課的教學:這是一隻怎樣的狐狸和烏鴉?你想對這隻狐狸和烏鴉分別說什麼?放手讓學生閱讀、討論、交流,這樣做至少避免了老師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的錯誤傾向。

三、對文字的表演,應建立在熟讀理解、內化吸收的基礎上。否則,這樣的表演,就會顯得很倉促、很呆板。不但會讓表演者顯得很窘迫,而且也很難贏得觀眾的喝彩和掌聲。另外,我覺得語文姓語,不姓演,沒有特別的需要,不要把時間和精力花在高耗低效的所謂課本劇的表演上。在課堂教學中,作為語文教師,首要的任務,也是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創造機會讓學生親近文字,與文字展開深層次的對話,讓學生的心靈在閱讀文字中受到震憾,讓學生在一次次的心靈體驗中感受到閱讀的快樂。

四、要有對課文的拓展延伸的意識。要讓學生觀察文中的插圖——烏鴉肉被騙走後的情,要充分引導學生髮揮想象——此時的烏鴉會是什麼心情?它會吸取什麼教訓?努力實現“課雖終,但意無窮”的效果,讓“讀、想象、體驗、表達”延伸到課外,與學生的生活融為一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