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來源:才華庫 2.09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國小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統計的過程,掌握統計的方法,會根據統計圖回答問題。

2、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

教學重點

進一步使學生掌握統計的方法,體驗和感受整理資料的過程。

教學難點

觀察統計圖,回答提出的問題。

教具準備

投影片、圖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

(1)同學們,新年快到了,我們佈置教室需要一些氣球,你們說是哪種顏色的氣球可以多買一些?

紅色黃色綠色藍色

(2)學生自由發言

問:多買的依據是什麼?

學生討論、彙報討論結果

(3)讓我們來統計一下吧

二、製成條形統計圖。

(1)你想用什麼方法記錄?

紅色黃色綠色藍色

(2)統計,製成統計圖

(3)回答問題

1、統計圖中可以看出,調查了()名同學。

2、喜歡()顏色的人最多?喜歡()顏色的人最少?

3、如果你們班有一名同學沒來,他最有可能喜歡()顏色?

4、佈置會場,多買些什麼顏色的氣球比較好呢?

三、實踐活動

每一位同學調查本組同學最喜歡的電視節目是什麼?

動畫片體育比賽電影新聞

做一次統計

四、總結:你今天有什麼收穫?

國小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2

師:在動物園的另一角,有一隻小螞蟻餓急了,正在找東西吃呢。忽然它看見一個又大又紅的蘋果,很想吃,可在它周圍有許多方格,怎樣才能吃到蘋果呢?請看圖,這兒有提示:螞蟻往右走幾格,再往上走幾格到蘋果處。我們一起來幫幫小螞蟻好嗎?(老師演示,讓學生明白題意)

師:這隻小螞蟻又發現不遠處還有一個香甜的香蕉呢,請小朋友自己去幫助小螞蟻,好嗎?你可以看提示

師:這隻小螞蟻的胃口可大了,它還想吃到可口的小青蟲和脆甜的鴨梨呢!該怎麼辦呢?同桌兩人可以商量商量螞蟻該怎麼走,然後再畫出來。(展示不同的方法)

4、說一說,他們各住在哪裡?

5、綜合練習(上、下、左、右、前、後、位置)

師: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5~6頁內容及練習一的4~7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實踐或遊戲情境中進一步體驗和深化位置概念。

2.能準確地確定和表述物體所處的準確位置,建立較強的位置感,為今後建立較好的空間觀念打基礎。

3.讓學生在多種活動的參與中體會出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4.在數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思想教育,使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教學重點、難點

能準確地確定和表述物體所處的準確位置,建立較強的位置感。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遊戲,匯入新課。

師:教師知道同學們特別喜歡做遊戲,那我們上課前也來做個“點指”的遊戲。老師說哪,同學們就用手指哪? 生隨老師做遊戲

師:從這個“點指”遊戲中我們明白了耳朵、眼睛等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其實任何物體都有它們的位置,那麼在生活中如何確定他們的位置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位置。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探究位置

師:經過一週的評選,我們的假期作業終於評出了兩名優秀的作業,你們想知道是誰嗎?

生:想

師:這兩名同學一個同學是第五組的,一個同學是第四個。根據老師的描述請同學們快找一找他們是誰?

(生四下尋找發現無法確定)

師:為什麼不能一下就猜出是哪位同學?

生:因為第五組有4個同學,而且每一組都有第4個同學,所以無法確定是哪一個同學

師:是啊!第五組有四名同學,只說第五組很難一下子知道他是誰,而坐在第4個的每一組都有1個,所以也無法知道他是誰,那麼怎樣能讓同學們一下子把位置確定下來?

(生自由回答)

師:既要說出在第幾組,又要說出是第幾個。(板書)

師:他們分別是第五組的第3個(馮銘思)第2組的'第4個(韓嘉悅)

生彙報後發給學生獎品,並及時鼓勵。

師:按我們現在的座位,同學們看一看,班級一共有幾組?

生:一共有6組

師:誰來數一數 生數一數

師:習慣上我們都是從左往右數這是第一組、這是第二組……

請各組同學記住自己是哪一組的,聽老師的口令

請第一組的同學揮揮手 請第二組的同學跺跺腳

請第三組的同學拍拍肩, 請第四組的同學站起來轉一圈

請第五組的同學笑一笑, 請六組同學拍拍手

師:最近咱班的王爽學習上很有進步,你能說出他的位置嗎?

生:王爽在第6組第2個

師:第四組第一個同學請起立(張墨焜)

師:誰是老師的好朋友,請你告訴我你的位置。

(生自由回答)

師:你的好朋友是誰?請小組的同學猜一猜

(生小組合作)

師:請和你的同桌互相說一說你前、後、左、右同學的位置,把第5頁的內容填上。

(生自由活動後彙報)根據學生的彙報適當板書

師:通過同學們的彙報,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前後兩個同學的座位、左右兩個同學的座位與自己的座位有什麼關係?

生自由回答,教師適時板書,齊讀板書內容。

三、鞏固練習

1、師:看到同學們學得這麼認真,小動物們也想考考大家你們看,他們來了。從這幅圖上你獲取了什麼資訊?

(出示做一做)

根據第一行第2個是猴子這個條件,誰知道狗在第幾行第幾個?

師:你還能提出 什麼問題?

生自由提問

2、星期天小明去看電影,他買了一張8排13號的電影票,他拿著票走進電影院發現有兩扇門“單號門”、“雙號門”,小明看了看手中的票想:“我應該進哪扇門呢?”哪位同學能幫助他?(出示教科書第8頁第4題)

學生分組討論怎樣幫助他。

師:(學生彙報後,小結)我們的電影院都是這樣的,如果拿的是單號票,就從單號門進,雙號票就從雙號門進,那麼小明拿的是8排13號,這是一張單號票還是雙號票呢?

(我們看單號或雙號,只看票上是幾號,不用看是幾排)

小明由單號門進入,看到電影院裡座位很多,他急了:這麼多座位我應該坐在哪?如何幫助他找到座位?

生:先找8排再找13號

師:小明和小麗是好朋友,一個是8排13號、一個是8排12號,他們會坐在一起嗎?

生:不會(因為電影院的座位比較特殊,把的在的單號排在一起,從中間往右次是1、3、5、7……所有的雙號排在一起,從中間往左依次是2、4、6、8……中間號,向兩邊逐漸擴大,所以他們不會挨在一起。

國小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3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複習“百以內的加減法”。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鞏固對100以內數的加減計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並能形成一定的計算速度。

2、以解決問題為依託促進知識的系統化,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

3、在經歷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溫故而知新”,對知識有新的認識、提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提煉資訊:

1、談話引入:老師想問小朋友一個問題,平常你們喜歡到哪兒去玩?能不能把高興的事說出來聽一聽?

2.出示課本插圖,提出幾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並回答:

(1)這是一幅“兒童樂園”圖,從圖中你能發現什麼?(或小朋友們在幹什麼?)

引導學生髮現圖中的主要景物——飛天輪、龍船、蹦蹦床、電瓶車。(或引導學生髮現圖中的幾個主要活動——有的小朋友在坐飛天輪,有的小朋友在坐龍船,有的小朋友在跳蹦蹦床,有的小朋友在開電瓶車。)

(2)A:從圖中你能發現哪些數字資訊?

引導學生髮現開展幾個主要活動的人數——坐飛天輪的有23人,在坐龍船的有16人,跳蹦蹦床的有15人,在開電瓶車的有6人。

坐飛天輪的有23人是情景中以文字敘述方式告知的,開電瓶車的只有6人,以上兩條資訊學生很容易發現,也不會產生意見分歧。但由於坐龍船的16人擁擠在一起,跳蹦蹦床的15人在排列上沒有規律,因而學生對這兩條資訊的發現可能會有意見分歧,此時,教師就要指導學生閱讀,使學生感悟正確的閱讀方法,以便形成正確認識——從左到右依次數出坐龍船的16人;把跳蹦蹦床的同學分成幾個小的區域,分別去數,然後相加,或依次數出每個區域中的人數。同時,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反思:在數的過程中要注意什麼(或開始為什麼沒有數正確)——要有正確的數數方法,要仔細數,不重複也不遺漏。

B:你還能發現哪些數字資訊?

引導學生髮現:現在是下午4時;有的小朋友在買飲料,能知道各種飲料的價格;有的小朋友在買票入場,因為身高超過了1米。

二、師生合作,探究學習:

(一)統計資訊,提出問題:

1、看來,圖中的資訊還真不少,怎樣才能記住這些資訊?(或怎樣才能記住每個專案中有多少人?)

引導學生想到“統計資訊”。然後師生共同完成下表。

專案坐飛天輪的坐龍船的跳蹦蹦床的開電瓶車的

人數2316156

2、根據表中的這些資訊,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利用表中的資料資訊,可以提出6個加法計算的問題、6個減法計算的問題以及若干個連加、連減、加減混合計算的問題。在讓學生口述問題時,不必面面俱到,但要引導學生注意問題的全面性,如:學生如果僅僅提出的是兩個數相加、相減的問題,教師應進一步引導:能不能提出連加計算的問題?能不能提出連減計算的問題?能不能提出加減混合計算的問題?最後教師總結:利用這些資料,不但可以提出加法、減法計算的問題,還可以提出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的問題。

(二)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下面我們就來解決這些問題。請小朋友仔細想想,要解決這些問題,應該怎樣列式呢?請你把這些算式寫出來,然後計算出得數。自己先列式解答,然後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一會兒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彙報。

(三)彙報交流,梳理分類:

1、哪個小組願意說一說你們解決的是哪些問題?應該怎樣列式?得數是多少?

(1)學生在彙報時,既可以先彙報列出的算式及得數,然後再說明這個算式解決的是什麼問題;也可以先敘述解決的是什麼問題,再彙報如何列式解答這個問題。

(2)如果學生彙報的僅僅是加法、減法、連加、連減算式,老師要適時地引導學生提出並解答能夠進行加減混合計算及帶小括號計算的問題,並及時板書算式。

2、伴隨著每個小組彙報交流活動的不斷深入,教師要把算式分類板書,以便為最後的總結概括作好準備。板書時可以把算式分為加法算式、減法算式、連加算式、連減算式、加減混合算式、有小括號的算式相對獨立的六部分,如下所示:

23+16 23-16 23+16+15 23-16-4 23+16-15 23-(16+4)

16+15 23-4 16+15+4 23-15-4 23+15-16 23-(15+4)

16+4 15-4 23+16+4 23+16-4

(四)總結概括,理性昇華:

1、仔細觀察這些算式,你能發現什麼?

引導學生對算式進行橫向、縱向的對比觀察與分析,找到每一類算式的共同特徵,抽象出每一類算式的名稱——加法(算式)、減法(算式)、連加(算式)、連減〔算式)、加減混合(算式)、有小括號的(算式)。

2、在計算時應該注意什麼?

引導說出計算百以內加減法時要注意的問題——

用豎式計算,相同數位要對齊;

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

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在個位上加10,再減;

算式有小括號的,先算括號裡面的。

當學生總結遇到困難時,教師可利用板書中的例子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梳理。

(五)鞏固練習,拓展創新:

1、數的組成:利用計數器,完成如下類似的題目——請小朋友準備好計數器,聽老師說要求,大家在計數器上撥數。

十位上的數字是4,個位上的數字是6,這個數是多少?這個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數的大小比較:

以上述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這些兩位數為材料,進行數的大小比較練習:

33○49 98○62 54○45 87○90 43○46-2 77○50+27

3、數的計算:

(1)以上述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這些兩位數為材料,進行加減法計算練習。

第一組:35+24 42+36 56+43 57-45 98-56 84-53

第二組:38+25 46+59 36+57 54-37 42-19 51-27

(2)仔細觀察這兩組數,你能發現什麼——引導學生髮現:第一組計算時不需要進位與退位,第二組計算時需要進位與退位。

在計算時我們要注意什麼——不僅讓學生髮現計算進位加法、退位減法時不要忘記“進一”和“退一”,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體會豎式計算的作用為“當計算遇到困難時,可以用豎式來幫助解決問題”。

三、總結與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引導學生從知識與方法兩個方面進行表述。知識——學會了什麼,應該注意什麼。方法——引導學生從以“自主探究”為基礎的合作、交流、對比、觀察、反思“做數學”的角度進行總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複習“認識鐘錶”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對整時、半時、大約幾時認讀鐘錶時間的認識,促進知識的系統化,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

2、以動手實踐的自主探究活動為基礎,在探究時刻之間變化的

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豐富的認讀時間的表象,實現數的認識、圖形

空間兩個領域的互相融合。

3、經歷認讀鐘錶時刻探究問題的過程,體會時刻(時間)與人

們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準備:

每個同學準備一個玩具鐘錶(或模型),教師準備演示用鐘錶。

教學過程:

一、呈現問題:

(1)玩電瓶車的同學是 開始的,結束時是4時。

(2)坐飛天輪的同學是4時開始的,結束時是 。

(3)坐龍船的同學是 開始的,結束時是 。

(4)跳蹦蹦床的同學是3時開始的,結束時是4時。

(5)買票的小朋友4時進“兒童樂園”, 離開“兒童樂園”。

(6)“兒童樂園”每天下午向社會開放的時間為2時——6時。

二、自主探究:

1、以6個問題為框架,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探究。以問題(1)為例:

(1)能不能把小朋友開始玩的時間和結束的時間在鐘錶上撥出來?

(2)讓學生利用鐘錶(或模型)進行操作。

(3)指名幾名同學演示。

(4)教師引領探究——利用教具(鐘錶),師生共同完成從到一直到的撥針操作活動。

2、畫出整時:

A:能不能把問題中的4時、3時、2時、6時畫出來?請同學們利用鐘面圖,畫上表針。(每個同學發一張鐘面圖)

B:能不能把你是怎麼畫的展示給大家看一看?指名幾位同學上臺展示。

C:讓畫錯的同學進行改正。

三、梳理概括:

1、通過上面的學習,你能發現什麼?

引導學生能發現:跳蹦蹦床的同學是最早開始玩的,坐飛天輪的同學結束的最晚,跳蹦蹦床的同學玩的時間最長……

2、在認讀鐘錶時應該注意什麼?

引導學生把認讀鐘錶要注意的事項說出來:辯認時針與分針,看清時針與分針的位置……

四、課堂總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