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教案(粵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8.44K

第二課時

《氓》教案(粵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一、導語:

愛情是個千年不衰的話題,上節課我們學習《靜女》時,領略了古代社會人們戀愛輕鬆愉悅的情趣。那麼愛情是不是都是那麼美好的呢?這節課我們將從《氓》中感受另一型別的愛情情節和主人公形象。

二、投影2 A.提出問題1、戀愛階段,男女雙方各有何舉動?2、女子為何被棄?三四兩章有哪些對比、比喻?3、本詩採用怎樣的敘述角度?有何作用?4、談談詩中棄婦的形象。

B.全班分組用指讀法誦讀一遍。投影3 誦讀的節奏:“二、二”節拍

請學生咬準字音,把握好朗誦節奏。培養語感,熟悉課文,初步感知詩歌的內容情節。

三、教師範讀、正音:(投影4)

氓:méng 蚩:chí 愆:qiān 將:qiāng 垝垣:guǐ yuán 筮:shì 咎:jiù 於:xū 說:tuō 隕:yǔn 徂:cú 湯:shāng 漸:jiān 罔:wáng 靡:mǐ 夙:sù 咥:xì 隰:xí 泮:pàn  

四、學生對照課文註解默讀,理解課文大意。

五、教師示範翻譯第一、二自然段。投影5-8註釋、翻譯

翻譯時注意靈活使用兩種方法:直譯-求逐字逐句求準確;意譯-力求理清段意求流暢。

六、學生分組討論,分段試譯。 

各組派代表講討論結果;老師糾正並小結。投影9-16註釋、翻譯

七、分析課文:1.《氓》是一首敘事詩。敘事詩有故事情節,在敘事中有抒情,議論。作者用第一人稱“我來”敘事,採用回憶追述和對比手法,請學生說故事情節。投影17結構圖

(情節)    戀愛                婚變                決絕

(章句)    第一、二章          第三至五章          第六章

(手法)    敘述                抒情、議論          對比

(基調)    熱情、幸福          怨恨、沉痛        清醒、剛烈

2.戀愛階段,男女雙方各有何舉動?反映出男女主人公什麼樣的性格?第一、二章追述戀愛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勸氓“無怒”;“既見覆關,載笑載言”,熱情、溫柔的姑娘。男:急躁、任性

3、女子為何被棄?三四兩章有哪些對比、比喻?一,男子負心說。二,年老色衰說。三,財富說。四,社會風俗說;詩歌在回憶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前後戀愛、生活的對比,思想感情的對比,表現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性格變化。第三四章起興的詩句,用自然現象來對照女主人公戀愛生活的變化,由起興的詩句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激發讀者聯想,增強意蘊,產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用桑葉嫩綠而枯黃來比喻戀愛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這種興兼有比的特點,更富有藝術魅力。

4.本詩採用怎樣的敘述角度?有何作用?以“我”(女主人公)的口吻敘述,採用對比寫法。在女主人公的回憶中敘事抒情更能引起人們對其不幸遭遇的同情。

5.詩中女子的形象。作者順著“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線索敘事。作者通過寫女主人公被遺棄的遭遇,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願望。

八、歸納小結:本詩的主題-詩歌敘述了女子從戀愛到被遺棄的經過,批判男子的負心,揭示當時不合理的婚姻帶給婦女深刻的痛苦。

九、提問: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劇?你認為“氓”是個什麼樣的人?

十、課文小結:我們通過對《靜女》和《氓》兩首詩的學習,瞭解了《詩經》所處時代的生活,樹立了正確的愛情觀。我們還學會了抓住典型情節,運用形象思維來欣賞詩歌中所由此而烘托出的具體生動的氣氛和情調,還學會了在凝練的語言中把握其暗示性及代表性,受到了美的薰陶。同學們應把這些化為技能,淨化靈魂,爭做文質彬彬的君子。

十一、佈置作業: 1、背誦《氓》全詩;2、完成《優化設計》。3.思考:運用細節描寫,改寫詩歌最後一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