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月光啟蒙教案三篇

來源:才華庫 6.53K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月光啟蒙教案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熱門】月光啟蒙教案三篇

月光啟蒙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聯絡上下文,理解編者用“月光啟蒙”作課題的深刻含義。

3.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感悟作者從母親那裡受到的啟蒙教育,同時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感激和懷念之情。

二、教學重點:

課文語言優美,其中民歌民謠風格明快、流暢、含蓄、風趣,要形象再現歌謠意境,引導學生充分感受民謠、童謠的深遠意境,從而深刻解讀母親豐滿的形象,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感激和懷念感情。

三、教學過程:

一、匯入:認真聽,你從中感受到什麼?

(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一彎新月靜靜斜掛在藍色的夜幕上,幾縷纖雲在如鉤的新月下悠遊,月光悄悄穿透樹梢搖曳出了一地的碎花,在如水的月輝下,那此起彼伏的天籟之音襯托出夜的恬靜和安寧,在這樣充滿詩意的月光下,遠山近水都隱約著一種朦朧的美。) 交流感受。

所以在作者的眼裡,(投影:“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

二、體會“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

讀文,這美妙的夏夜還體現在什麼地方?

一、(唱歌謠:“月亮出來亮堂堂,開啟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們去雲南。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後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

1、在這美妙的夏夜,作者被母親摟在懷中,會是怎樣一種感覺?

2、在這如水的月光下,母親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這又時怎樣的一種感覺?

3、投影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她那芳香的音韻。(交流朗讀,體會母親歌聲的甜美)

4、多麼美麗的畫面,多麼溫馨的感覺,讓我們一起來美美地讀一讀。

5、母親只是在我吟唱歌謠嗎?她想要通過歌謠告訴我什麼?(研讀歌謠內容:勤勞) 她還想告訴我們什麼?

投影出示:那時,我們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豐富的。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穀,卻長歌謠。

(討論交流:對故鄉的愛)

是呀,一首首如詩的歌謠,包含著豐富的內容和情感,所以作者說: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做簡單的交流)

在作者的眼裡: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投影出示)

過渡:這永遠的美妙還體現在什麼地方?

二、講故事

講了哪些故事,你知道這些故事嗎?

此時的母親呢?理解: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裡,像一尊玉石雕像。 (提起玉石雕像使你想起了哪些詞?)

唱童謠

小紅孩,上南山,割荊草,編箔籃,篩大米,做乾飯。小狗吃,小貓看,急得老鼠啃鍋沿 。 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喝,下不來——老鼠老鼠你別急,抱個狸貓來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轎。毛娃醒,吃油餅。毛娃睡,蓋花被。毛娃走,喚花狗,花狗伸著花舌頭。

自由讀,有什麼感受?

指名朗讀,讀出有趣。

這種童謠如果我們合著節拍來讀,你會覺得更有趣,我們一起來打節拍唱童謠。 聽著母親那風趣的童謠,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交流)

正是這些童謠讓作者產生了豐富的想象,所以,作者說: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

猜謎語

三、理解月光啟蒙

每個夏夜,我沉醉在母親動聽的歌謠、幽默的童謠、美麗的神話和有趣的謎語中,漸漸進入了夢鄉。母親用自己特殊的方式給了我最初的啟蒙。也許母親並不知道這些對“我”一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但母親憑藉這些民歌民謠表達了她對兒子最樸素、最純潔的愛。正是這種愛,使作者受到了最初的啟蒙,使他愛上了生活,愛上了文學,正是這種愛,照亮了作者一生的道路。所以我們說,月光啟蒙實則就是愛的啟蒙。(板書:愛的啟蒙)

難怪課文最後有這樣一段話,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感激之情:齊讀課文結尾部分。

出示: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是母親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深刻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四、延伸表達——昇華母親形象

1、在母親的啟蒙和影響下,作者長大後成了著名的詩人,著名的民間文學的作家。作者在回憶自己一生經歷的時候,最難忘懷的會是什麼呢?

2、是呀,多少年過去了,許多往事已經消失在記憶的長河中,可是這一幕卻宛如昨天。當作者再次回到鄉下看望自己的母親時,母親卻因患了老年痴呆症,完全失去了記憶。投影

看著母親木然的神情,想起母親給我的最初的啟蒙,作者再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感情,不覺千言萬語湧上心頭??

3、有一個人,她永遠佔據在你心中最柔軟的地方,你願用自己的一生去愛她;有一種愛,它讓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卻不要你任何的回報??這一個人,叫“母親”,這一種愛,叫“母愛”。讓我們感謝我們的母親,感謝她給予我們生命,感謝她給予我們深深的母愛,感謝她

月光啟蒙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聯絡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啟蒙”作課題的深刻含義。

3.憑藉課文的語言資料,感受濃郁的母子親情,體會作者對母親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和敬愛之情。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課文語言優美,其中民歌民謠風格明快、流暢、含蓄、風趣,值得好好體味。

2.文中插圖精美,在指導讀書感悟時,可結合插圖,引導同學感悟語言內在意蘊感情。

教學時間:

兩課時

一、談話匯入:

出示幻燈(月光下的美景)指名背誦關於月亮或月色的古詩。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課文《月光啟蒙》,齊讀課題。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麼疑問嗎?

理解:“啟蒙”,用“啟蒙”這個詞語說一句話。

幻燈出示本文作者孫友田簡介,說說你看過這個簡介有何感受。(這麼有成績的詩人,月光是如何啟蒙他的呢?)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一)輕聲讀課文,要求:

1、讀準生字詞語,讀順課文。

2、考慮:文章中“我”的啟蒙老師是誰?

(二)幻燈出示生字詞語,朗讀詞語,重點指導“籬笆”“時辰”的輕聲。出示句子“我的父親是唱蓮花落的民間藝人。”指名讀,出示“蓮花落”的意思,指導該詞語的正確讀音。

三、細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一)回答問題:文章中“我”的啟蒙老師是誰?你從哪兒能讀出來?

1、出示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A、輕聲讀。

B、指名讀。讀了這段話,你有何疑問?同學質疑。

2、出示幻燈,總結同學提出的問題:

A、母親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民歌民謠,是怎樣使我展開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的?

B、母親是怎樣用她的智慧才氣啟迪我的想象的?

(二)今天我們就來解決第一個疑問。再讀課文,找出課文中母親給我們唱的民歌民謠。

(幻燈出示文中的民歌民謠。)

1、五首民歌民謠有何不同?理解“歌謠”、“童謠”兩個詞語的區別。

2、大聲地讀一讀這五首民歌民謠,把你最喜歡的一首讀給大家聽一聽。並說說你喜歡的原因。(同學自由地談談對歌謠的理解和自身讀後的想象)

3、通過歌謠的理解來理解最後一小節中“含蓄、明快、風趣、流暢”等詞語的意思。

4、多麼美、多麼有趣的民謠啊,正是母親唱的這些優美生動的歌謠為“我”開啟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帶來濃濃的詩情,展開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板書)再有感情地齊讀課文中的最後一句話,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感激之情。

(三)拓展:這麼美的歌謠你喜歡嗎?老師也很喜歡,我也找來了兩首歌謠,拿出來和大家分享。(幻燈出示)讀一讀。說說你喜歡嗎。

5、安排作業:收集家鄉的民歌民謠,或者自身寫童謠。

四、結束語:母親為什麼能唱那麼多的民歌民謠,她又是怎樣用她的智慧才氣啟迪我的想象的,同學們回家繼續仔細讀課文,這將是我們第二節課討論的內容。

板書設計:

唱歌謠

展開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唱童謠

月光啟蒙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歌謠的韻味,月夜的美妙。

2、學生通過賞意境,品語言,感受文中洋溢的濃濃的母愛。

3、理解文章第五自然段與最後一小節所表達的意義,真正讀懂課題《月光啟蒙》。

課前準備:

熟讀《開啟大自然綠色的課本》。

教學過程:

一、讀短語,想象月夜圖。

1、出示片語:美妙的夏夜柔和的月色如水的月色最美的時辰

動聽的歌謠 風趣的童謠 濃郁的詩情 芳香的音韻

混沌的'童心 想象的翅膀 民間文學的寶庫 詩歌的王國

2、讀完這些片語,在你的腦海中浮現了怎樣的一幅畫面呢?

二、學習課文15自然段。

1、默讀15小節,感受這月夜的美妙之處。

2、指導學生朗讀第四小節:母親的聲音是甜甜的,輕輕的,悅耳的。

(1)出示第四小節:(配樂範讀)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

輕輕的,

像三月的和風,

像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母親甜美的嗓音就像春風一樣溫柔,如溪水一般悅耳,可怎麼會有香味呢?

(1)母親的體香:洗去了一天的疲勞,換上了乾淨的白布褂子,我躺在母親懷裡,聞到了母親熟悉的體香。

(2)母親的嗓音格外甜潤,格外深情,聽在我的耳朵裡,很舒服,連鼻子似乎都感到舒服了,就像聞到了香味一般;

(3)雖然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那麼豐富,苦中有甜,甜得讓我似乎聞得到香味。

(藉機理解:精神生活豐富、長歌謠。(為什麼精神生活會豐富呢?))作者此時的內心也充滿芳香,覺得什麼都很美。

(4)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在民間文學的寶庫中遨遊,心情非常好,所以就覺得香了。師:就這樣躺在母親的懷裡,聽著這些動聽的歌謠,我會想些什麼呢?(幸福、甜蜜、愉快、神馳千里)

3、理解: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A、(充滿了對母親的感激與懷念)

B、理解:豁然開朗混沌

指導朗讀句子。

師:原來,這音韻之所以會有芳香,不僅來源於母親甜甜的嗓音,更來源於母親雖苦猶樂的精神,在這樣清苦的日子裡,她卻仍能讓我感受得到生活的幸福與快樂,讓我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這真是一位了不起的母親啊!(出示:混沌豁然開朗)

4、讓我們再來讀讀這段歌謠,和作者一起再來享受享受母親這輕柔、悅耳而又芳香的音韻吧!先指讀第四小節,其餘同學讀歌謠。(指讀,配樂)

三、學習課文613自然段。

1、自讀6-13自然段,選擇你感興趣的內容,讀給大家聽,可以和同桌兩人合作。

學生朗讀:童謠部分、故事部分、謎語部分。

2、師:這時候的我躺在媽媽的懷裡,看著媽媽覺得媽媽的形象似乎特別高大起來,像什麼呢?誰能和一個恰當的比喻來形容呀?

此時的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裡,像一尊玉石雕像。(出示句子)

(理解:純潔、令人崇敬,柔美,聖潔、莊嚴,這是母愛的聖潔與莊嚴,使作者內心產生的一種感受。對母親的愛戴、敬仰、崇拜)

3、指讀、齊讀這一句。

4、要知道母親可是個目不識丁的人哪,為什麼此時此刻她在作者的心中卻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母親雖然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

四、學習課文第14小節:

1、指讀最後一節,聯絡前文談談你的感受。(出示)

(作者的母親是充滿智慧的、勤勞善良的,雖然生活那麼清苦,雖然自己目不識丁,但她憑著樂觀的精神,偉大的母愛,成為兒子的啟蒙老師,讓他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讓他在月光下展開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這怎能不讓如今已頗有成就的兒子感激呢!)

2、朗讀最後一小節。

五、總結:

1、課文學完了,每一篇充滿真情實感的文章總會讓讀者流連忘返,總會給讀者留以啟迪。請你談談學了課文後的感受。

2、師:我們每個人都有母親,也許我們的母親不一定像孫友田的媽媽那樣會唱歌謠,可我們的母親不一樣,但每一位母親對我們的愛是同樣地偉大,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好好珍惜它,好嗎?

六、作業:把剛才說的話回家說給媽媽聽,或者用自己的行動讓媽媽知道你想對她說聽話。

月光啟蒙

明月初升 唱童謠

月至中天 唱歌謠 混 沌豁然開朗

夜很深了 猜謎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