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貓教案合集六篇

來源:才華庫 1.15W

作為一名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貓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貓教案合集六篇

貓教案 篇1

【內容簡析】

《我是貓》是一篇精讀課文。它選自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同名長篇小說,這部小說是世界文學名著之一。課文中,作者以幽默而辛辣的筆觸,用擬人化的手法,生動描寫了一隻貓偷吃年糕並發現三條真理的過程。課文分四部分,先寫“我”決定偷吃年糕並發現第一條真理,再寫“我”的牙齒被年糕粘住,不能動時發現了第二條真理,接著寫“我”為擺脫年糕使出種種伎倆,又發現第三條真理,最後寫“我”在人們的嘲笑中無奈而憤恨地演完一場醜劇。文章表現了當時社會人情的冷漠,表達了作者鬱積日久的不滿和憤恨,對弱者給予了極大的同情。

課文中有一幅插圖描繪的是主人一家正在嘲笑那隻貓,每個人表情不一:男主人一臉凶氣,女主人指手畫腳,女傭人驚訝不已,孩子們哈哈大笑。而那隻貓正無奈地在地上轉圈,旁邊還放著粘有年糕的碗。這個畫面生動再現了課文最後一段的內容,它對學生整體把握課文,深刻地理解文章主題起到輔助作用。

文章生動而幽默,深受讀者的喜愛。不論是惟妙惟肖地描述貓行為舉止的地方,還是貓發現的真理的地方,都讓人在忍俊不禁中產生聯想與思考。文章的表現手法與藝術特色值得學生感悟與體會。

【設計理念】

倡導自讀自悟,實現多邊對話與個性化閱讀。教師為學生創設真實的對話交流的環境,使學生在閱讀討論中質疑、理解、感知、體驗,從中感受貓的有趣與辛酸,感受語言的生動與幽默。讓學生在笑聲中思索與頓悟,同時揣摩寫作手法,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9個生字,會寫16個生字,在理解生字詞的基礎上讀懂課文。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貓吃年糕過程中發生的一連串新奇而幽默的場景,初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引導學生體會貓的有趣可愛,感受課文幽默風趣的語言藝術。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抓住貓的動作、心理去感知貓的有趣及“真理”的含義,從而體會作者對弱者的深切同情,對當時社會人情的冷漠的不滿和憤恨。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引起閱讀期待。

1.你們一定親眼見過各式各樣的貓或看到過不少寫貓的文章,對貓有一定的瞭解。誰願意把你見過不同尋常的、十分新奇的貓請向大家介紹?

2.學生交流自己認識的貓。

3.你們說的這些貓,的確不是常見的貓。可是我現在給大家介紹一隻貓,你們通過比較或許認為它不同一般。這是一隻神通廣大,才高識廣,公正銳敏,能發現真理的神貓、奇貓、聖貓。但又是一隻自作聰明,假冒聖賢,誤事吃苦的俗貓、蠢貓。這隻貓就在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作品——《我是貓》裡面。《我是貓》這部長篇小說是世界文學名著之一。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課文《我是貓》選自這篇小說。讓我們走進課文,去認識這隻神奇的貓吧!

二、學習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

1.自讀課文,藉助字典、詞典自學生字、新詞。

2.檢查掌握的情況。

(1)認讀生字卡片,給生字組詞。注意“徘徊”“遺憾”的讀音。

(2)出示新詞,檢查認讀。

(3)瞭解新詞的意思。

3.自讀課文,瞭解內容。

4.全班交流,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見《教參》)

三、熟讀課文,理清段落。

學生按課後提示理清思路,有兩種方法。

1.貓吃年糕的經過與貓的感受。見年糕——吃年糕——拔年糕——被嘲笑。

2.貓在吃年糕過程中發現的真理。發現第一條真理、發現第二條真理、發現第三條真理、發現人的冷漠。

四、書寫生字。

1.引導讀帖。

注意字的筆畫形狀與位置,努力把字寫得勻稱、端正、美觀、靈動、有變化。

“糕”有九個點,點的位置、大小、方向、形狀很重要,注意擺放。

“讒”“瞧”“撼”“枉”“鉗”“掀”這些左右結構的字,它們左右兩邊的高低、寬窄不同,起筆、運筆時要注意。

“毽”字左邊的“毛”的第四筆“豎彎鉤”要包住“建”字。

2.個人書寫練習。

3.全班展示、評議、欣賞。

五、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優美詞語。

3.收集有關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交流資料,引入新課。

1.交流、介紹收集的有關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資料。

2.說說這篇課文讀後給你的感受或疑問。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說出這幾種感受:文章很精彩,很喜歡讀;貓可笑有趣;不可思議,貓不可能發現真理;貓發現的是不是真理;文章語言幽默,寫法很獨特;貓拔年糕的描寫很具體形象;不知作者為什麼要寫這隻貓;到底有沒有這樣的貓……

3.帶著自己的問題,深入學習課文。

二、深入學習課文,探究貓發現的真理。

1.速讀課文,找出貓發現的真理。

2.探究第一條真理。

(1)出示

難得的機緣,會使所有的動物敢於幹出他們並非情願的事來。

(2)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①“機緣”什麼意思?在課文中指什麼?難得的機緣指什麼?

學情預設與教學策略:教師啟發與等待學生在課文中不斷的發現,最終理解到:“難得的機緣”指遇到年糕,這年糕早晨見過,還沒吃過,是一年才遇一次的、又恰巧是主人沒吃完、而被貓無意中發現的。此時又沒有人來。這好機會與緣分,是難得的。

②“所有的動物”包括誰?

(這裡包括貓在內的動物以及人。)

③“並非情願”什麼意思?結合上下文思考貓是否不情願?你從哪裡看出來的?

從這個詞語中你看出這是怎樣的貓?請你用一個詞形容貓。

學情預設與教學策略: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解讀,學生說的有道理即可。如:貓有點虛偽,它對年糕虎視眈眈、認為沒人看見是機緣、心裡催促自己快吃等詞語都表示它想吃,可又說自己並非情願偷吃,所以說有點虛偽。)

④讀第二自然段,還可以加上動作演示,想象貓見到年糕時的動作,體會貓的心情。

⑤歸納這句話的意思。

所有的動物都會在難得的機緣面前,大膽去嘗試,去實踐。

(3)讀描寫貓的心理的句子,在什麼情況下發現這條真理的?

(4)對貓猶豫不決。

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熟悉旋律,能跟著音樂的速度、力度表現老鼠跑來跑去、吃米和躲藏的動作。

2.在扮演老鼠的遊戲中,感受遊戲情境帶來的樂趣。

3.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4.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知道貓和老鼠的關係,由配班老師扮演大貓。

材料準備:活動場地內擺放板凳、雨傘、糧食和《貓捉老鼠》音樂完整版及分段版,貓頭一個和老鼠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創設遊戲情景,初步熟悉歌曲旋律,並創造性模仿小老鼠。

1.故事匯入,熟悉旋律。

師:今天天氣真不錯,一會媽媽帶著寶寶們一起做遊戲好不好?噓!媽媽告訴你們一個祕密,前兩天,在一個很黑很黑的夜裡,森林裡的小動物們都睡著了(音樂由強到弱)媽媽我悄悄的走出洞去,想找點吃的。可是我怕被老貓發現,於是我走一走,看一看(老鼠跑的音樂)我發現了好多好吃的,於是我大口的吃,使勁的吃(吃東西的音樂)吃的好飽啊!突然(貓叫的音樂)貓來了,我趕緊躲起來,好險啊,差點被發現。

(通過故事匯入,引發孩子的興趣,使幼兒能夠更集中精力的去參與活動)

2. 明確角色,提煉動作。

你們想要出去找好吃的嗎?可是那隻老貓太厲害了,我們必須練好了本領才能出去,這樣吧,我們現在家練習一下(教師帶領幼兒練習)(通過教師示範,使幼兒瞭解遊戲的基本玩法,整個活動不脫離故事)

二、遊戲“貓捉老鼠”明確角色特點,根據音樂變化及時作出反應。

寶寶練的可真棒啊,這樣吧,為了保證你們的安全,媽媽要先出探探路,看看有沒有糧食,有沒有老貓。但是媽媽有個要求,你們要看看媽媽是怎麼拿糧食的?老貓來了以後媽媽又是怎麼躲起來的。所有寶寶都要把家看好,不許亂跑。(讓幼兒知道遊戲規則)我先活動活動,抖抖手啊抖抖手,踢踢腿呀踢踢腿,蹦一蹦啊蹦一蹦,扭扭腰啊扭扭腰。(調動幼兒興趣)出發(連續的音樂)媽媽我回來了!我吃的好飽啊!你們想不想去吃?記住,如果看見貓來了,要快快躲起來,躲到什麼地方都可以,只要別被老貓發現就行,當媽媽叫你們的時候你們必須馬上回來,不然媽媽會以為你們讓老貓吃掉了,會很傷心的,明白嗎?(反覆強調遊戲規則)先活動活動,抖抖手啊抖抖手,踢踢腿呀踢踢腿,蹦一蹦啊蹦一蹦,扭扭腰啊扭扭腰。出發(播放整段連續的音樂)。媽媽想問寶寶們,剛才老貓來了,你們躲在哪裡了?現在我們是吃的很飽了,但是我們還要儲存上一些糧食,媽媽已經很老了,背不動糧食了,所以這次你們要自己去偷糧食了,去了不要貪吃,直接拿上一袋糧食,然後躲起來,等到老貓走了,媽媽叫你們的時候,你們就要趕緊回家了,明白嗎?(活動提升,鍛鍊幼兒獨立完成遊戲)孩子們?準備,出發。

三、活動結束。

孩子們,你們太棒了,拿回來這麼多糧食,我們趕緊把他們放到倉庫去吧(音樂),自然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貓捉老鼠》是一首充滿童趣、富有情景、節奏鮮明的兒童歌曲。我根據小班幼兒思維處於從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渡的時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穩定的特點,本次活動我主要運用了表演法、遊戲法、情境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幼兒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躲藏等不同情境中,反覆感受音樂旋律和歌詞,提高對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樂。

《貓捉老鼠》一共分為四段,除了歌詞有所變化外,其餘的節奏和速度上沒有變化,而且整個歌曲特別的緊湊,速度也很快,作為一個小班遊戲課,是比較難的。於是我大膽創新內容,在保證原有音樂元素不變的前提下,將音樂設計成了幾個分開段落,分別是老鼠跑、吃東西、還有貓來了三個段落,為了使音樂更生動,我在《貓來了》的前面加上了歌劇中的一段貓叫,並且讓配班老師扮演老貓,使遊戲更加的逼真,形象,最大限度的調到了幼兒的積極性,啟發了孩子的興趣。

貓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 學會7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的”“折”;理解19個新詞語的意思,能用“逐步”“無憂無慮”造句,領悟“可是”在語句中表示的轉折作用,能用“說它……可是……”的句式說一段話。

2. 初步學會用摘錄法概括段落大意。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第4自然段。

二、過程和方法:

1、 品詞品句,反覆誦讀,感受作者的語言,感受作者的情感。

2、 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靈活運用多種策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熱愛小動物的感情和觀察事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運用摘錄法概括兩段課文的段落大意,整體感悟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

【教學難點】

體會貓難以捉摸的性格及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教學準備】

1、課外閱讀老舍的文章數篇,初步感受作者的語言魅力。

2 、佈置學生觀察貓。

第一教時

【教學目標】

初讀課文,學習字詞,瞭解課文大意並給課文分段,完成作業第一、二題。

【教學流程】

一、 談話匯入

1、 板書:貓。知道貓嗎?誰能說說你印象中的貓?

2、 指名說。

3、 揭示課題。

(1)如果學生能說得比較細緻,就及時予以鼓勵:你真會觀察!已經學會了和大作家老舍先生一樣去仔細地觀察事物了。揭示課題。

(2)如果說的只是粗線條的:你們所說的貓如果要老師畫出來的話,我就畫不出來了,因為你們沒有把貓的形象說具體、細緻,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老舍先生筆下的貓是怎麼樣的。揭示課題。

4、 齊讀課題。

5、 說說老舍。

老舍原名舒慶春,我國著名的小說家和戲劇家,被譽為語言大師,代表作品有《四世同堂》、《龍鬚溝》、《茶館》、《駱駝祥子》等。

二、 自學課文

1、要求:

(1) 讀通課文,讀準生字的字音,記記新詞的字形,聯絡上下文想想詞義。

(2) 讀讀想想:你喜歡這些貓嗎? 1/2 1 2 下一頁 尾頁

(3) 課文哪些自然段寫了大貓,哪些自然段寫了小貓?

2、 交流反饋

(1) 做作業本第一、二、三題。做完後集體交流反饋。

(2) 你們喜歡這些貓嗎?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自由朗讀。同桌互讀。指名讀。

(3) 說說課文哪些自然段寫了大貓,哪些自然段寫了小貓。分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

第二段:第4自然段

第二教時

【教學目標】

精讀課文,體會貓的性格古怪和滿月的小貓的可愛,感受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教學流程】

一、 複習

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二、 教學第一段

1、 自由朗讀第一段,想想你讀懂了什麼?

2、 指名說。

方案一:學生能直接說出“貓的性格的古怪”。

1、 知道“古怪”這個詞語的意思嗎?(貓的性格特別,難以捉摸)

2、 再反覆讀讀課文,想想課文是怎樣寫了貓的性格的古怪的?

3、 集體交流

指名說。每說一處,教師投影出示。引導學生以讀為主,充分利用老師、優秀學生的示範朗讀,通過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男女生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讀美,讀出感受。(加點詞語為教師板書)

A、 貓很老實:很乖、成天睡大覺、無憂無慮、什麼事也不過問。

B、 貓很貪玩:出走一天一夜、任憑……也不……、要不……怎麼……呢?。

C、 貓很盡職:閉息凝視、一連幾個鐘頭、非……不可……。

D、 貓高興的時候溫柔可親:蹭、抓癢、踩梅花、豐富多腔地叫喚。

E、 貓不高興的時候一聲也不出:無論……

F、 貓很膽小:什麼都怕、總想藏起來。

G、 貓很勇敢:不要說……就是……。

4、 看黑板上的板書,老舍先生寫出那麼多的貓的性格(齊讀),你有什麼話

想說嗎?(這些詞語的意思都有些矛盾)看看課文上事怎麼把他們聯絡起來的。(說它……的確……可是……)

5、 用上面的句式說說第二、三自然段的內容。

出示:說它溫柔可親吧,的確是呀,______________可是 。

6、貓的性格這樣古怪,作者喜歡嗎?再讀第一段,哪些句子最能反映作者喜歡貓?

(1)比較:(男女生分別讀一句)

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個髒腳印。

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

師:讀出了什麼感情?(女同學讀出第一句中的討厭感情,男同學讀出第二句中喜歡的語氣。)

(2)它還會豐富多腔地……

師:貓的聲音有長有短,有高有低,好像……

生:(接答)像唱歌、說話……

指名讀這句句子。

(3)老師覺得貓捉老鼠時,老舍爺爺也特別喜歡。 誰能來模仿一下貓捉老鼠的樣子。體會“盡職”、“閉息凝視”的含義。

出示填空:

閉息凝視——————( )

一連就是幾個鐘頭——( )(專心、耐心、決心)

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 )

指名讀貓捉老鼠的句子,讀出專心、耐心、決心。

7、課文的字裡行間洋溢著老舍爺爺對貓的喜愛,再讀讀第一段,找出剛才沒有讀的句子。讀出味道。

8、想想這段主要寫了什麼。

貓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瞭解三隻貓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蘊涵的人生哲理。 3、形成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體會作者抒發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揣摩字裡行間理解蘊涵的人生哲理 課時安排:2課時

一、匯入新課,並瞭解作者

播放生活中的關於貓的卡通形象,欣賞可愛漂亮的貓,觸發學生愛的情感。

貓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種小動物。很多家庭因為貓惹人喜愛而養它。我國著名作家鄭振鐸先生,他家也曾養過三隻小貓。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鄭振鐸先生的散文《貓》。

鄭振鐸,(1898—1958),福建長樂縣人。現代作家、文學家,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新中國成立後,曾擔任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全國作協理事等職。1958年10月率中國文化代表團前往阿富汗等國進行友好訪問時,因飛機失事不幸遇難。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國歷史參考圖譜》《中國俗文學史》《歐行日記》《海燕》《山中雜記》等。

觀看一組小貓照片,讓學生說說喜歡哪隻,為什麼?

二、朗讀課文,感知文意,劃出字詞。

相稱(chan) 鬱(yù)悶 一縷(lǚ) 娛(yú)樂 汙澀(sa) 慫恿(sǒngyǒng) 婢女(bì) 蜷(quán )伏 懲戒(ch?ng) 悵然(chàng)

三、整體感知

2、通過這三隻貓的比較,你們更關注哪隻貓?為什麼是第三隻貓?(學生髮表自己的觀點) 3、默讀15~34段思考,在第三隻貓身上發生了什麼事?涉及到幾個人物?他們都是如何對待貓的? 四、課堂互動

師生角色扮演(教師扮演今日說法主持人,學生們分別扮演鄭振鐸,三妹,張嫂,觀眾) 師:這隻小貓不僅引起了同學們的關注,還引起了中央電視臺今日說法欄目組的關注,因為這隻小貓身上發生了三起命案。好,我是中央電視臺今日說法的主持人,昨晚做了一個夢,一隻遍體鱗傷的小貓向我哭訴,我要把著名作家鄭振鐸告上法庭,而且要求我代表它提幾個問題,現在我已來到鄭振鐸家中,下面呢,我來採訪幾個被告。(教師一次對學生扮演的三妹,張嫂,鄭振鐸及觀眾進行採訪。)

對三妹的提問:1、聽說你十分喜歡小動物,尤其是喜歡小貓,是不是?你家裡曾經養過幾只貓,是不是很喜歡他們?

2、為什麼不喜歡第三隻貓?

3、可是小貓活著只是為了讓人類感到開心麼? 對張嫂提問:1、聽小貓說,是你把它帶回家的,覺得它很可憐,你能不能說說當時的情況? 2、不過,當“芙蓉鳥”事件發生後,為什麼沒有站出來給小貓求情呢? 對鄭振鐸提問:1、你是否確定是小貓殺死了芙蓉鳥,你有沒有親眼看到?2、那你憑什麼判斷他是罪魁禍首呢?

3、當你看到小貓在嚼著東西的時候,你是怎樣去想的,又是怎樣去做的?4、可憐的小貓無緣無故遭到了毒打,再也沒有回來?你是怎麼想的? (觀眾朋友們,由於主人的偏見,一隻小貓慘死了,這無疑是一件人間悲劇,面對這樣的事,觀眾朋友們是怎樣的看法呢?現在我來採訪幾位觀眾) 提問:1、你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

2、你剛剛聽了鄭振鐸先生的懺悔,你覺得小貓在天堂會原諒他麼? (謝謝這幾位觀眾朋友,通過這個事例,我們應該得到這麼一個血的教訓)

血的教訓:無論做什麼事情,千萬不要憑個人的好惡、死心、偏見加以處置,否則就會出差錯,造成無法補救的嚴重的過失。 五、文字研讀,閱讀訓練。

1、下面重點看文中抒發作者懺悔之情的句子(學生齊讀,要求讀出作者感情)2、個別學生朗讀(播放背景音樂)3、分組討論:

A、我的什麼過失使我的良心受傷了(用原文回答)表達了我怎樣的品格?

我沒有判斷明白,便妄下斷語,冤苦了一隻不能說話辯訴的動物。表達了

“我”真誠、善良、知錯就改的品格。

B、第二隻貓丟失時,作者寫道“自此,我家好久不養貓。”第三隻貓死後,作者寫道“自此,我家永不養貓”,試體會這兩句話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

前一句表現了失去所愛之物後內心的氣憤,後一句抒發了自己傷害無辜後,內心充滿內疚悔恨之情。

C、寫前兩隻貓有什麼作用?

前兩隻貓與第三隻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襯托出後者命運的悲慘,也更突出

“我”的過失之大,悔恨之深。

四、課堂總結

通過學習本課你有哪些收穫? 1、善待生命,同情弱小,關愛動物。 2、明白做人的道理:

面對缺乏正義的事,不應不聞不問,要勇於站出制止,學會做一個正直有社會責任感的人。

人們應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能主觀臆測,妄下斷語,以致傷害無辜。

對缺乏正義的事,不應不聞不問,要勇於站出制止,學會做一個正直有社會責任感的人。 七、課外拓展

在生活中,你是不是也曾經錯怪別人或被別人誤解呢?把事情的經過說給其他同學聽聽,並和同學們討論一下,怎樣才能減少彼此之間的誤解?

五、教師寄語

懂得尊重和善待他人,

你將收穫更多。讓我們都滿懷寬容,滿懷平等

對待一切生命吧!

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和體驗黑貓想變白貓的心理變化,敢於保持自己的觀點並說出理由。

2. 正視理解自己和他人,在鼓勵他人的同時感受悅納自己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PPT、 黑貓、 彩色卡片

活動過程:

一、 我眼中的黑貓——出示黑貓激發興趣,引發幼兒對黑貓喜好的表述

1.教師出示圖片黑貓,引發幼兒的討論。

提問:這是誰?你覺得它長得怎麼樣?

2.出示PPT1,幼兒欣賞第一段故事(引出故事)

指導語:從前,有一隻很黑很黑的貓……,因為它與黑黑的天連在一起啦!

3.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黑貓的態度和原因

提問:你喜歡這隻黑貓嗎?為什麼?

二、假如我是黑貓——分段欣賞故事,揣測黑貓的心理和選擇

1. 出示PPT2,幼兒欣賞第二段故事(感受黑貓的心理和對自己的態度)

指導語:“有一天,它正懶洋洋地晒著太陽……,白白的貓真漂亮,你是我的小寶貝。”

提問:(1)故事裡主人和黑貓說了什麼?

(2)黑貓聽了主人的話心裡有什麼感覺?為什麼?

2.第一次選擇:黑貓的選擇

提問:你覺得黑貓聽了主人的評價後,它會怎麼做?繼續當黑貓還是要變成白貓?

小結:有的小朋友認為黑貓選擇當黑貓,有的小朋友認為黑貓選擇當白貓,你們都講了自己的理由。那有什麼辦法可以變成白貓呢?

3.出示PPT3、4、5、6、7,幼兒欣賞第三段故事

指導語:“黑黑的貓來到麵粉店……,黑貓變不成白貓,心裡傷心極了。”

提問:(1)黑貓想了幾個辦法變成白貓?哪幾個辦法?

(2)這些辦法能讓黑貓真的變白嗎?

小結:黑貓用了各種辦法把自己變白,但是改變只是暫時的。

4.第二次選擇:假如我是黑貓

提問:如果你是這隻黑貓,你現在還想不想變成白貓?為什麼?

小結:黑貓也不想變成白貓了,他覺得當黑貓挺好的。

5、出示PPT8、9、10,幼兒欣賞第五段故事

指導語:“有一天夜裡,……又與黑黑的天連在了一起。”

提問:這時候黑貓的心情怎麼樣?為什麼?

三、黑貓,你很特別!——鼓勵幼兒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給予黑貓讚揚

1.鼓勵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讚揚黑貓

2.說說自己能幹的地方

指導語:黑貓發現了自己身上的優點,你們也來說說自己的優點吧。後面的桌子上有大拇指,你可以把自己的優點畫下來,然後送給黑貓。

3.幼兒將卡片粘在黑貓的身上。

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認識"小心觸電"、"禁止煙火"、"綠色食品"、"施工重地"等安全標誌,清楚、連貫地講述其含義。

2、擴充套件認識社會事物的興趣,有安全意識,能遵守社會規範。

3、培養幼兒清楚、完整、連貫的獨白語言能力。

活動準備:

1、將"小心觸電"、"禁止煙火"等安全標誌貼到硬紙板上,製成一個大轉盤。

2、畫有高壓電線、加油站、蔬菜站、水果店、倉庫、施工區的大掛圖。

3、與大掛圖內容相關的各種標誌若干。

4、常見的安全標誌若干。

活動過程:

1、感知理解講述物件教師用兒歌引出活動內容,"開心大轉盤,一搖它就轉,轉轉轉,大家仔細看。"

2、運用已有的經驗講述

(1)教師將轉盤的指標指向"小心觸電"的標誌。

"你知道這個標誌的名字嗎?""它告訴人們什麼?""經常在什麼地方看到它?""為什麼會有這個標誌?"

(2)請一名幼兒將指標指向"禁止煙火"的標誌。

"標識上有什麼?""這條紅色的斜線表示什麼?""你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看到過它?""它告訴人們什麼?"

(3)再請一名幼兒將指標指向"綠色食品"的標誌。

"你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見過這個標誌?""它的名字叫什麼?""它告訴我們有這種標誌的食品在種植和加工過程中,不噴農藥,不加新增劑,是對我們的身體無害無汙染的食品。"

(4)教師轉動大轉盤,指標指向"施工重地",引導幼兒觀察這個標誌的特點。

"你們在哪些地方見過這個標誌?""它告訴我們什麼?"

3、引進新的講述經驗

(5)出示大掛圖,請幼兒根據畫面的內容,在合適的區域貼上"小心觸電""禁止煙火"等安全標誌。並向其他幼兒講述這樣做的原因。

4、鞏固和遷移新的講述經驗請幼兒為班級或幼兒園、家庭設計一個安全標誌,並講述其含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