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蘇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1.92W

 一.賞析詞文:

1.詞中從哪些方面寫出元宵節的盛況的?

A.焰火:如花樹如星雨--形態之美。

B.車馬:寶馬雕車香滿路--服飾華貴,觀者之盛。

C.音樂:鳳簫聲動--音樂美妙。

D.花燈:玉壺光轉--光彩奪目

E.士女: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妝扮、情態之美。

總結:車多、人多、燈多;焰火美、音樂美、花燈美、服飾美、情態美。作者調動視覺、聽覺、嗅覺多種感覺器官,極盡渲染烘托,寫出了元宵節的熱鬧非常,盛況空前。

2.元宵節盛況的描寫中既寫景,也寫人。作者詞中的主角是誰?請分析概括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主角是“燈火闌珊處”的伊人。孤高、淡泊、自甘寂寞的女性形象。

3.寫景、寫人起到什麼作用? 

寫景寫人都是為了反襯女主人公。上片渲染元宵節燈火輝煌,車水馬龍,一片繁華熱鬧景象;下片開頭,又描繪觀燈女子的盛裝豔服,笑語歡快的情景。這一切都不是本篇要寫的主要物件,是襯托“那人”的。越寫燈火熱鬧,越見“那人”孤高的品格。而燈火場景,對那些“笑語盈盈”的觀燈婦女來說,是正襯。詞中連用兩層襯托來寫人的。

4.作者為什麼要寫這樣的一個人,請結合梁啟超在《藝蘅館詞選》中評論 “自憐幽獨,傷心人自有懷抱”,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從作者身世看,這首詞大約作於被罷職閒居期間,置身熱鬧之外的“那人”形象裡,實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或者簡直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寫出作者儘管無法實現自己的志願,也不願隨波逐流過著罪生夢死的奢華生活,而甘願在這瘋狂的熱鬧中獨守著孤高、淡泊,自甘寂寞。

5.一篇文學佳作的藝術魅力,常常不止於它所塑造的藝術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感染力,還表現在它又可以在形象之外能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和深刻的啟示。例如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也是做學問三境界)。

A.“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的《蝶戀花》)。這首詞是寫離別的痛苦。閨中人一夜難眠,晨起登高,極目遠眺,西風黃葉,天涯路長,想和思念的人通個音信,卻因山長水闊而不知道他在何處。這句詞富有哲理,王國維以此說明第一境界:高瞻遠矚,選定目標。故也稱為“立志”。

B.“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寫思念一個女子,為了她,自己一天天憔悴下去也在所不惜。王國維以此比喻為第二境界:百折不撓,艱苦奮鬥。故也稱為“追求”。

C.“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元夕》)。這首詩寫上元之夜,燈月交輝、車馬喧鬧。觀燈女郎,笑語幽香,飄然而過。然而意中人千尋萬覓,杳無蹤影,似乎已經絕望了。誰料驀然回首,竟看見他在燈火闌珊之處。悲喜交集,戛然而止,令人回味無窮。王國維以此比喻為第三境界:豁然開朗,親手得之。故也稱為“獲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