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教案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1.71W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學生經驗,密切聯絡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課程,也是成為師生雙方共同建構課程的過程。接下來由小編整理了綜合實踐教案教學反思,歡迎檢視,希望幫助到大家。

綜合實踐教案教學反思

綜合實踐教案教學反思【1】

今天上午上六年級的綜合課。課前,我特意挑出一篇學生日記。這則日記是大概內容是這樣的:一個同學參加了學校的經典誦讀興趣小組,已經訓練了一段時間。因為這次期會考試成績不太理想,父母認為他是因為參加誦讀小組分散了精力而影響了學習,他受到父母的責罵後,向老師提出退出小組申請,因中途退出訓練影響不太好,還受到老師的批評,最後退出了興趣小組。也許他感到有點後悔,所以在日記裡他提出了這個問題:這個決定是錯誤的嗎?我喜歡這樣的日記,喜歡會質疑問難的學生,我還認為這是許多學生經常面臨的問題,可以藉此機會和學生一起來思考交流這問題。

上課時,我先請一個同學上臺朗讀了這篇日記,然後請全班同學一起就日記中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積極思考,參與討論,並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我讓學生就參加或退出做一個選擇,然後提出自己的理由,做法。我一再強調的是,做什麼選擇不重要,也沒有誰對誰錯,主要是要積極認真地投入思考,提出儘可能充分的理由。

學生明顯表現得比往常更有興趣,大部分學生都積極參與了討論,幾個學生在回答時提出了比較充分的理由。我對這些學生的發言進行了及時的肯定和引導。我一直認為,思考什麼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學生學會怎樣思考,養成思考的習慣。

最後,我總結了學生髮言,並結合自己的看法,告訴他們,關於考試,有時好一些,有時不太理想,這其實是正常的事。考得不好也有各種原因。比如考試的發揮等,並不一定是因為參加小組活動造成的。所以,首先要好好反思,找出其中真正的原因。參加課外活動能使我們得到其它方面能力的鍛鍊,培養興趣特長。雖然參加活動確實會佔用一定的時間和精力,但只要我們懂得合理安排時間,也並不一定會影響到學習,這方面我們身邊有很多例子。此外,作為六年級的學生,應該要向主動大膽地向父母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文章來源蓮~山>爭取得到他們的同意。看得出來,我的話得到了他們極大的認同。更重要的是,在這堂課裡,我們師生一起享受了思考和表達的樂趣,這是我最嚮往的課堂。

通過這節課,我有了這樣的發現,學生對這種問題式的話題討論,參與思考發言的積極性往往比較高。以後應當多進行這方面的嘗試,儘量提供學生身邊最熟悉最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有話說”,以此來提高學生參與思考討論的積極性。在課堂中,學生是否進行了積極深入的思考,這是我在課堂中最願意看到的,甚至認為這樣的教學才是真正有效的。

私下和同事或同行朋友交流時,經常聽到這樣的抱怨,學生上課不喜歡動腦筋思考,不愛發言。尤其是教高年級的教師。這幾年來,我基本上也都是擔任高年級的教學工作,對這點也深有同感。常為課堂沉悶、缺乏生氣而苦惱。原因在哪呢,學生上課不喜歡發言,我認為根源在於學生不喜歡思考或者不會思考。而這節課給我的另一啟發是,學生不喜歡思考不會思考的`原因,很可能在於教師沒能為學生創造思考表達的氛圍。

綜合實踐教案教學反思【2】

綜合實踐課是面向學生生活而設計的一門課程,就是為了給學生一個開放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自己去做,我在設計課程中沒有將課想得那麼複雜。而是創設一種全新的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學習情境,使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觀察、體驗與思考,從發現中提出問題,然後積極主動地去嘗試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一、給學生提供自由學習的空間

對教師來說課最好不用“上課”或“教”這樣的字眼,而是用“做”“實施”或“開展”更合適。因為綜合實踐課不是“上出來”的,也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在這個空間裡,我讓學生盡情地觀賞一切,分析一切,這一切原本對他們來說,確實是陌生的,但正因為陌生,恰恰給了他們以新奇的感覺,學生透過疑雲看本質,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活動,開展廣泛的交流,並對獲得的種種資訊和現象進行充分的,毫無拘束的爭辯,在爭論中認識,在爭辯中深化。這對於我們也提出了一個嚴厲的挑戰,因為通過活動可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和探究性,學生帶著問題來研究,帶著準備來探索,一切也都是新的,這樣一來,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可得到提高,也有利於拓展文化結構和自身素質。在活動中,一些學習並不是很好的學生,表現出非同一般的激情和能力,讓人欣喜而欣慰。他們那種敏銳的洞察力,那種高超的探究能力,那種解決問題的綜合運用能力都充分展示出了,活動給了他們欣然求知的樂趣,活動教會了他們做人的道理。

二、給學生搭建主動學習的舞臺

本學期實踐活動在具體的實施中,我將它分為三個階段,即準備階段、實施階段、總結交流階段。對於我設計的這些主題,一節課完成是不現實的,為此我一週圍繞一個主題展開,讓學生有足夠時間、空間,深度參與實踐過程,獲得豐富體驗。

在準備階段,在學生對身邊的社會、自然現象有了初步觀察的基礎上,在教室裡討論,由我來指導學生提出問題,確定主題,做出活動方案。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孩子將模糊的問題有效合理地表述出來,並幫助與指導學生準備工具與材料。

在實施階段,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做,去經歷與體驗。因為學生的能力有限,還有安全問題,活動是以小組的方式進行。我在實施過程中進行一些指導,對一些必要的專題講解和方法的介紹,並對學生活動的整個過程進行觀察,善於發現學生的特點,對學生做出恰當的評價。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可以自由自在的組織活動小組,確定好自己研究的主題及內容,確定研究的目標體系。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我精心設計過程,並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及學習過程進行嚴格的調控。在綜合實踐中,研究方式的選擇,學習小組的組成,活動過程中的計劃、活動成果的構想,都完全在學生自己手上。

三、在現有的條件下相信自己行,相信學生行。

四年級學生“小”,而綜合實踐活動課卻是個“大”課。這個問題曾經一直困擾著我。一學期的實驗表明,以前的理解太狹隘了。綜合實踐課無所謂大小,關鍵是要找到適合實際、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路子,意識是培養出來的,能力是鍛煉出來的,要對自己的學生有信心!

四、要改善課堂中的“收與放”

綜合實踐活動不能“教”,但綜合實踐活動課卻離不開必要的“教”。這後一個 “教” 就是指導。尤其是課程啟動才短短几年,學生處於一種不知所然的狀況,一上來就放由學生所謂“自主選題”,這顯然是不切實際的。經過實踐的摸索,我指定了主題,綜合實踐活動離不開教師的具體指導,制訂計劃,學會合作,均需要教師的點撥,甚至是訓練。要“放”就必須先“扶”,否則學生無所適從。但老是“扶”而不敢“放”,學生永遠學不會自己走路。我一開始就佈置他們寫方案,由於有生活中的基礎,很快方案就出來了。但是在方案的實施階段,一開始擔心他們第一次在校外自己活動,安全問題是我比較擔心的,還有一點國小生的自控能力還是不夠的。但是實踐下來,現在的國小生的能力還是比較強的,應在該放手的時候就放手。

五、要改變舊的觀念,增強新的血液

綜合實踐活動,要求教師要有新的師生觀、新的教學觀。而以前自己以教學主宰者自居慣了卻渾然不覺,依賴講授法多了卻秉性難移。課程實驗剛開始,我還是不知不覺地老用講授法,介紹什麼是“綜合實踐活動”,有什麼意義和作用,結果兩節課下來,學生就興趣全無了。這時,我才發覺:不對勁!活動課不能這麼上!活動活動,必須讓學生動起來,在活動中發展,在活動中受益,在活動中體驗成長,在活動中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舊的單一的講授法必須淡去,必須採用新的“活動教育法”來“活動育人”。

六、“單兵作戰”與“集體協作”

教師只是個召集人。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決不是一個教師就能全部包下的。綜合實踐課是集體課!怎麼不叫學生去請其他指導老師呢?後來的實踐證明,只有教師間的集體協作才能高質量地教好綜合實踐活動課。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探索過程,是一種實踐過程,也是一種開放性思維過程,在實踐活動中,最重要的是不重結果,而重過程,只要我們的學生在活動中得到了鍛鍊,成長起來了,這就是我的成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