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言活動兒歌教案

來源:才華庫 1.49W

語言活動教師為主導,促進幼兒學習的主動性,那怎麼寫教案呢?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小班語言活動兒歌教案,歡迎參考借鑑。

小班語言活動兒歌教案

小班語言活動兒歌教案【一】

設計意圖:

吃過餐點,我帶著孩子們在幼兒園散步。突然間有孩子指著地上自己的影子叫起來:“我變成小兔了。”大家好奇地圍過去問道:“你怎麼變的呀?”有的認為是太陽公公幫他變的;有的則認為是他自己變的;有的甚至疑惑他會不會真的變成小兔了。看到孩子們對影子這麼感興趣,我想:何不抓住孩子們生成的話題,順應他們的活動,將疑團拋給他們,引導他們一起來探索影子的奧祕。

活動目標:

1、會邊念兒歌邊做手指動作。

2、能大聲的朗誦兒歌,感受手指遊戲的樂趣。

3、讓幼兒知道什麼是手影。

 活動準備:

1、圖片,手影DV。

2、《手指兒歌》的磁帶。

 活動過程:

一、謎語匯入。

“一樣東西人人有,一隻左來一隻右,吃飯穿衣全靠它,它是我的好朋友。”

師:小朋友們來猜猜,這是什麼呀?

幼:手。

二、引導幼兒數一數自己的小手有幾個手指頭?左手有幾個?右手有幾個?一共有幾個?

三、引導幼兒說說手可以做什麼。

幼兒討論。

目的.是讓幼兒說出手可以變魔術。

四、讓幼兒知道手指頭會變魔術,引起幼兒學兒歌的興趣——觀看手影DV,讓幼兒感知手指頭變魔術的樂趣。

五、教師朗誦兒歌,一邊朗誦,一邊出示圖片。

提問:

1個手指頭呀,1個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了什麼?

2個手指頭呀,2個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了什麼?

3個手指頭呀,3個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了什麼?

4個手指頭呀,4個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了什麼?

5個手指頭呀,5個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了什麼?

引導幼兒用兒歌的內容回答,並用動作表示。

六、幼兒學念兒歌:鼓勵幼兒大聲的朗誦,並能較正確地做手指動作。

提問:

動物是怎麼變出來的?幾個手指頭變的?

引導幼兒在朗誦最後一句時,做大老虎嚇人的動作,體驗兒歌的樂趣。

七、讓幼兒在螢幕上表演手指魔術,體驗手指在螢幕上留下各種影子的樂趣。

延伸:鼓勵幼兒討論手還可以變什麼。

小班語言活動兒歌教案【二】

一、設計意圖:

針對小班幼兒喜歡朗誦兒歌的年齡特點,取材貼近幼兒生活,以幼兒熟悉的各種小動物走路的姿勢這一生活經驗為切入點,設計小班語言活動《來來來》,讓幼兒在模仿小動物走路的各種姿勢的輕鬆愉快的活動氛圍中學習兒歌語言,學會使用一些動詞,如:跳、爬等,體驗語言活動的快樂。

二、活動目標:

1、喜歡朗誦兒歌,能理解並學習使用一些動詞,如:跳、爬等。

2、體驗活動帶來的快樂。

 三、活動準備:

1、課件。

2、幼兒掌握一些小動物走路的生活經驗。

 四、活動過程:

(一)觀察場景一。

師:小朋友,看!圖片上有什麼呀?

幼:樹、山、草地。

小結:哦,這裡有高高的山、綠綠的草地、藍藍的河水、白白的雲朵、紅紅的太陽,還有一棵大樹,這裡真漂亮呀!小動物們也來啦!

(分析:創設情境,激發活動興趣。)

(二)學習兒歌。

1、“小兔來,小兔跳過來”。

課件,出示小兔的耳朵

師:(1)看,誰來啦?你怎麼知道是小兔呀?哦,這裡有兩隻長長的耳朵露出來了,我們一起把他請出來吧!

(2)我們一起說“小兔小兔快出來,小兔小兔快出來!哇,真的是小兔!伸出小手和它打個招呼“小兔,你好!”

(3)哎?小兔是怎麼過來的呀?小朋友學的小兔可真像,我們一邊跳一邊念念。小朋友學得真好!跟著老師再來一遍。

(4)小兔子跳的真好,跳累了吧,我們一起來輕輕地坐下。

2、“小魚來,小魚游過來”。

師:(1)小朋友看,小河裡誰也來啦?小魚是怎麼過來的呢?哦,小魚來,小魚游過來。一起說說。

(2)來!我們一邊學小魚遊一邊說“小魚來,小魚游過來”,這邊小魚說說,這邊的小魚也說說。

(3)真棒!小魚要休息了,我們也輕輕坐下吧。

3、“小烏龜來,小烏龜爬過來,小朋友來,小朋友走過來。”

師:咦?還有誰也等不及過來啦?小烏龜是怎麼來的?對拉!“小烏龜來,小烏龜爬過來”,坐在小椅子上和老師一邊念一遍學學小烏龜。那小朋友是怎麼來的呢?來,我們學小朋友走到老師身邊來,“小朋友來,小朋友走過來”,跟我一起念呀!“小朋友來,小朋友走過來”小手擺動,真神氣。幼兒教育網()

(分析:根據兒歌的四句話製作了課件,抓住了小班幼兒好動、愛模仿的特點,讓幼兒在做做、學學小動物走路的情境中學習兒歌,愉快的師幼互動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有助於幼兒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兒歌內容。)

(三)完整欣賞兒歌。

師:(1)老師這些編成一首好聽的兒歌,我們一起來聽聽。小朋友可以跟著老師一起輕輕地念。

(2)老師跟著課件一起念給幼兒聽。

(3)兒歌的名字叫《來來來》,叫什麼?跟老師一起念念。

(4)老師發現小朋友有點學會了呢?聲音再響亮點,念一遍,好不好?

(5)小朋友念得真好!來!我們一邊念一邊再學學它們走路吧。

(6)小動物們休息了,小朋友也輕輕坐下來。

(分析:這一環節中,教師引導幼兒仔細傾聽兒歌內容,並根據兒歌內容進行鍼對性提問,有利於集中幼兒的注意,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和掌握兒歌內容。)

(四)創編。

師:(1)這麼多小動物來了,還有很多小動物也想來呢!瞧(課件)它們是誰呀?

(2)XX你來說?螃蟹是怎麼過來了呢?哦,“螃蟹來,螃蟹爬過來”小朋友一起念念,XX,還有什麼小動物?“小青蛙,小青蛙跳過來”用剛才好聽的話也來說說(頻率加快)

(分析:這一環節是一個提升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環節,在創編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思維。)

(五)遊戲《走路》

師:這麼多小動物一起玩,真開心!它們一起跳起來舞,我們也來學學,好不好?來,圍到老師身邊來,小動物們,準備好了嗎?出發啦!

(分析:以遊戲形式結束活動,讓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將活動中得到的經驗進一步內化、鞏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