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三隻熊的早餐》優秀教案

來源:才華庫 2.68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三隻熊的早餐》優秀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三隻熊的早餐》優秀教案

小班《三隻熊的早餐》優秀教案1

活動目標:

1、在故事情節中感受並發現物體的數量、大小與三隻熊的關係。

2、樂意為三隻熊擺放早餐並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隻小盒子、6個蘋果,FLASH課件

活動過程:

一、觀察小熊一家,通過比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匯入:小朋友,看看他們是誰?(小熊)是小熊一個人嗎?還有誰?

2、哪個是爸爸?為什麼你說他是爸爸?

哪個是小熊寶寶?為什麼?

那媽媽呢?

3、小結:在我們家裡,一般情況都是爸爸長得最高,寶寶長得最矮,媽媽長得不高也不矮。

二、創設小熊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通過分碗這一事件,區分 "大"、"小"、"不大也不小"

1、引導語:小熊一家今天要在草地上吃早餐,碗呢?早就準備好了三隻碗。

2、哪知碗給爸爸?什麼顏色的?

哪隻給媽媽?什麼顏色的?

寶寶呢?

三、情境"分蜂蜜",體會蜂蜜的多少和三隻熊的關係

1、今天小熊一家要吃4樣早餐。他們會吃些什麼呢?請你來猜一猜。

2、到底是什麼呢?(蜂蜜)第一樣早餐是蜂蜜,瓶子上有數字,這個是1號瓶……3、幾號瓶給熊爸爸吃?為什麼?

幾號瓶給熊寶寶吃?為什麼?

幾號瓶給熊媽媽?為什麼?

4、小結:一般情況下,爸爸最高,胃口也最大,所以吃得蜂蜜也是最多的……

四、情境"分玉米", 感知"粗"、"細"

1、引導語:第二樣早餐是什麼?(玉米)剛剛蜂蜜瓶子有高有低,我們一下就看出來了。玉米都是一樣高的,要怎麼分呢?為什麼?

2、通過肢體語言引導幼兒感知"粗"、"細"--人是講胖的,玉米要講粗(動作提示),慢慢的,就變……(動作收緊)細了小結:熊爸爸胃口最大,吃的玉米也是最粗的……

五、情境"分蘋果",引導幼兒操作

1、明確要求:第三樣早餐是什麼?(蘋果)數數有幾個?怎麼分呢,他們是這麼分的:熊爸爸吃得最最多,熊寶寶吃得最最少,熊媽媽吃得不多也不少

2、幼兒複述要求:他們是怎麼分的?

3、幼兒走到桌邊進行操作活動。教師重複講述要求:三隻熊都要有的吃,要全部分完

4、幼兒帶著自己的操作卡回到座位上

5、評價

(1)把錯的拿出來:對不對?

(2)出示對的:對不對?誰跟他一樣?問問爸爸媽媽對不對?

六、情境"分魚"

1、引導語:第四樣早餐是魚。盒子上有什麼?什麼意思啊?

2、哪個盒子給爸爸?(6條魚的)寶寶呢?(2條魚的)媽媽呢?(3條魚的)爸爸媽媽們同意嗎?

3、揭開盒子:我們來看看。6條什麼樣的魚?

4、現在還是把6條小魚給爸爸嗎?

5、小結:有的時候數字大的表示多,但有時數字大的並不一定表示多。這個問題有點難,等我們長大了就明白了。

活動反思

《三隻小熊的早餐》的數學活動是讓孩子在故事情節中認識三隻小熊,在對家庭成員的認識中區分大小和比較的大與小,高矮和比較高與矮,由此幫助三隻小熊分早餐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大、中、小;在操作中,通過觀察、比較、操作等讓幼兒感受並發現物體的數量、大小與三隻熊的關係。

活動匯入部分通過出示三隻熊圖片,引起幼兒的興趣,同時通過肉眼的觀察初步感知大中小的區別,並通過比一比的方法,知道並瞭解區分大中小的方法,在故事情節中感受並發現物體的數量、大小與三隻熊的關係。幼兒樂於在玩中去學習各種知識,對數、大小的概念和都有了些零碎的認識,同時他們對數數、比大小等也非常感興趣,對周圍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對都很喜歡聽故事,所以在活動過程中,通過故事將整個活動貫穿起來,發現三隻熊的關係和大小。

在這個感知的過程中,讓幼兒在觀察、操作、講述、遊戲中求知,並在原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感受新的體驗,獲得新的經驗。

小班《三隻熊的早餐》優秀教案2

設計思路:

最近,我們小班正在開展《熊的'故事》的主題活動,孩子們對熊這個動物形象比較瞭解和喜愛。為了讓小班的教學活動更充滿童趣,我設計的本次教學活動以熊這個人物作為載體,在故事情境中讓孩子進一步感知和學習。在經典故事《三隻熊》中,孩子們已經認識大的,比較小的與最小的,為了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孩子的已有經驗,通過多個環節的觀察與感知,加深理解。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們對於大小,多少,高矮比較熟悉,對於粗細這個概念比較陌生,因此,在本次環節中,我增加了分玉米這個環節,給孩子粗細這個概念,讓孩子在情境中發現並感知最粗,最細,不粗也不細,從而進一步與熊的一家進行一一對應的匹配。活動設計中,除了讓孩子孩子觀察與感知外,還注重引導孩子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融入情境中,大膽地表達表現。

活動目標:

1、在故事情境中,觀察比較並感受物體的高矮、大小、粗細、數量多少與三隻熊的對應關係。

2、樂意為三隻熊擺放早餐並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過程:

一、師幼互動,引出小熊的一家。

1、在音樂伴奏下,老師和幼兒跳小熊的舞。

2、真開心啊,真開心,今天小熊邀請我們去它家裡做客,看看,看看,我還帶了許多禮物呢!

關鍵提問:(咚咚咚)有人嗎?小熊家有誰啊?數數有幾個啊?

小結:小熊的一家有三個,爸爸,媽媽和寶寶。

(三)為熊的一家分蜂蜜,感知蜂蜜的多少,和三隻熊的關係

小熊一家最喜歡吃什麼?(蜂蜜)

關鍵提問:這三瓶多少不同的蜂蜜,熊的一家該如何選呢?

幼兒個別操作:我們一起來幫助它們,將適合他們吃的蜂蜜放在碟子上!記住哦,每人只能吃一瓶!並且每個人吃的多少與別人的是不一樣的。

關鍵提問:你是怎麼分的?(個別幼兒驗證)

小結:在小熊的家裡,爸爸最高,胃口也最大,吃得蜂蜜也最多;寶寶最矮,胃口最小,吃得蜂蜜就最少;媽媽中等個子,胃口也中等,中等份量的蜂蜜正好適合她。

(一)觀察小熊一家,感知比較“高”、“矮”、“不高也不矮”

關鍵提問:爸爸長得怎麼樣?寶寶呢?媽媽呢?

小結:在小熊的家裡,爸爸長得最高,寶寶長得最矮,媽媽長得不高也不矮就是中等。

我們給小熊帶來了許多禮物,看看都有什麼呢?

(甜甜的蜂蜜,香香的玉米,好吃的水果)

(二)為熊的一家分餐具,區分“大、小、不大不小”

熊爸爸:你們帶來這麼多好吃的,我肚子也餓了,好想吃啊!他們要吃東西了,我們快給他們放盤子吧。

關鍵提問:最大的給誰呢?最小的給誰呀?中等的給誰呢?

小結:最大的盤子給爸爸,最小的盤子給寶寶,剩下這個不大不小,中等的盤子給熊媽媽。

(四)為熊的一家分玉米,感知“粗”、“細”

熊媽媽:我沒吃飽,我還要吃,什麼香味這麼香。原來是香香的玉米啊,好想吃哦!

關鍵提問:那我們來幫它們分一分吧。你想分給誰?為什麼?

小結:熊爸爸胃口最大,吃的玉米也是最粗的;熊寶寶的胃口最小,吃的玉米也最細;熊媽媽的胃口中等,吃的玉米不粗也不細是中等的。

三、討論

為熊的一家分水果,感知水果的多少和三隻熊的關係。

熊寶寶:我有點飽了,我還想吃一點點。

四、延伸活動

你們帶來了這麼多禮物,他們吃的真高興。吃玩了好吃的,小熊邀請我們一起去外面做遊戲呢!我們出發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