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國小六年級語文下冊《表裡的生物》教案

來源:才華庫 2.85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部編版國小六年級語文下冊《表裡的生物》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部編版國小六年級語文下冊《表裡的生物》教案

教學目標

1.會寫“脆、攔”等5個字,會寫“洪亮、盲人”等11個詞語。

2.默讀課文。聯絡課題,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3.抓住課文中對人物對話和心理活動的描寫,說說“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並印證自己的觀點。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

一、匯入新課,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們一定見過人們戴在手腕上用來看時間的手錶,那你們聽說過表中的生物嗎?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學《表裡的生物》。(板書課題)

2.大致瞭解作者資訊。

3.匯入新課。現在,我們就跟隨作家馮至,看看他在小時候是如何以為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對父親的表極為好奇,並相信了父親說的表裡有個小蠍子的故事吧。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提出讀書要求:自由、出聲地朗讀課文,小組合作,認讀本課生字、新詞。

2.指名讀生字、新詞。

著重指導:蠍(xiē)子 缽(bō)子

3.指導書寫課後方格中的字。

著重分析指導“脆”“蟋”“蟀”,並且在黑板上的方格中示範。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說一說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小時候的“我”認為凡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對父親的表極為好奇,並相信了父親關於表裡有個小蠍子的說法。)

2.點名朗讀課文第1自然段,並說說作者是怎樣設定懸念、引起下文的。

(在小時候的作者看來,凡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哪裡有死的東西會自己走動,並且能自動地發出和諧的聲音呢?)

3.課文中父親多次強調“不許動”,為什麼?

(表在那個貧困年代,不論是對個人還是家庭來說,除了具有掌握時間的功用外,更是一件非常珍貴的東西。父親怕被孩子弄壞了,所以規定:不許動。)

4.讀課文第2~16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在怎樣的好奇心驅使下,發現這個“美麗的世界”的?作者唯恐父親把這個“美麗的世界”蓋上指的是什麼?

(在“越不許我動,我越想動”的驅使下,父親終於打開了表蓋。這個“美麗的世界”是指“藍色的、紅色的小寶石,釘住幾個金黃色的齒輪,裡面還有一個小尾巴似的東西不停地擺來擺去”。)

四、課堂小結。

“我”通過觀察生活中的鳥叫、狗吠、蟲唱、鐘聲、琴聲這一系列的現象,然後經過思考得出結論:凡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對父親的表極為好奇,並相信了父親關於表裡有個小蠍子的說法。

- 第二課時 -

一、複習故知,匯入新課。

1.點名朗讀生字、新詞,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請按順序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課文主要介紹了作者小時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經歷。從“凡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的認知下,到發現手錶發聲和諧的好奇,再到推測表裡有生物,最後到作者懂得其中道理,不說“有一個小蠍子在表裡”為止。)

3.匯入新課: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感受到了作者的強烈好奇心以及想探究事物本質的煎熬。下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揭示表裡的生物。

二、品讀課文,分析人物。

1.課文中出現了兩個主要人物,“我”和父親,文中刻畫人物時主要採用了哪些描寫方法?在文中找出心理描寫的句子並體會當時人物的內心世界。

(1)請同學在文中找出心理描寫的.句子。

(2)同桌之間互相讀讀自己找到的句子。

(3)點名說說這些描寫哪些讓你很欣賞,並有感情地朗讀,聽後進行點評。

2.思考下列問題。

(1)小時候,“我”有一個觀點,“凡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我”是怎樣得出這個觀點的?從中可以看出“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我”通過觀察生活中的鳥叫、狗吠、蟲唱、鐘聲、琴聲這一系列的現象,然後通過自己的思考總結出來的結論。善於觀察、善於思考。)

(2)父親的表不是活的生物卻能發出聲音。聽到表聲後“我”有什麼反應?從這一系列的反應中可以看出“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愛聽聲音,想伸手摸一摸表。父親卻不允許“我”動,但是越不許“我”動,“我”越想動,但是“我”不敢,因此心裡很痛苦。好奇心強。)

(3)從“我”對父親提出的一些問題中,你認為“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渴求知識、求知慾強)

三、深入學習重要句子的深層含義。

1.我嚇了一跳,蠍子是多麼醜惡而恐怖的東西,為什麼把它放在這樣一個美麗的世界裡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證實我的猜測沒有錯:表裡邊有一個活的生物。

(表達了作者的驚訝之情,整段表現了“我”弄清事情緣由之後的滿足和愉悅。)

2.我想,大半因為它有好聽的聲音吧。但是一般的蠍子都沒有這麼好聽的聲音,也許這裡邊的蠍子與一般的不同。

(有疑惑,但是整段側重於表現美妙聲音帶來的愉悅。)

3.課文中說“這樣的話我不知說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麼時候才不說了。”作者說了什麼?為什麼後來不說了?

(我有蟋蟀在缽子裡,蟈蟈兒在葫蘆裡,鳥兒在籠子裡;父親卻有一個小蠍子在表裡。慢慢長大了,知道了其中的原理,所以不說了。)

四、拓展延伸。

1.童年的你對哪些事物產生過強烈的好奇心?當時你是怎麼想的?

(提示:重點在好奇心的產生和探究的過程上。)

2.文章中多處使用了引號,說說它的作用。

(引號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作用:表示引語;表示特定稱謂;表示特殊含義需要強調;表示否定和諷刺;表示著重論述的物件等。)

3.結合課文分析:為什麼童年的事件是人生的珍寶?

(童年時好奇心很強,渴求知識,善於觀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4.作業:試著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將你的童年趣事寫一寫。

(提示:注意運用語言和動作描寫。)

板書設計

表裡的生物思考 觀察 探索

教學反思

1.課前設定預習方案,讓學生蒐集關於生物聲音的相關情況,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教學時,重視學生自讀自悟,引導學生在交流中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和表達方法,同時重視聯絡實際,激發學生的回憶,提高學生的觀察與思考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