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選讀》之《周而不比》(粵教版高一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1.88W

 《〈論語〉選讀》之《周而不比》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掌握周、比、矜、斯、責、舉、道等詞在文中的含義,重點辨析周、比、黨等詞一詞多義現象。

2.掌握文中出現的動詞活用現象。

3.理解孔子在察人、擇友、處事、待人方面的主要觀點。

4.聯絡“中庸之道”,深入理解孔子“和而不同”的人際交往原則;思考孔子的人際交往觀在當今社會的時代意義。

【文化內涵】

1、理解孔子在察人、擇友、處事、待人方面的觀點;

2、聯絡“中庸之道”,深入理解孔子“和而不同”的人際交往原則;

3、深入闡發“君子”的含義;

4、思考孔子的人際交往觀在當今社會的時代意義。

【課時建議】

    三課時

教學步驟一:疏通文意,背誦課文

1、疏通文意:

(1)學生自學註釋和譯文(可在預習中完成)。

(2)教師適當補充課本沒有給出的註釋,點出重點詞彙,疏通文意(插入完成課後第四題)。

(3)學生質疑,教師答疑。

2、指導誦讀:

(1)老師示範背誦,明確背誦要求。

(2)組織討論:可以將哪些內容相似的句子放在一起背誦?

(3)鼓勵學生採取分組競賽形式當場速背,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步驟二:深入理解,闡發內涵

學生討論:將本章節內容分為“察人、擇友、處事、待人”四方面,先概述各方面主要觀點,然後在自己感受最深、啟發最大的章節旁邊寫評註或隨感,小組討論交流,派代表發言。

   察人(1、2、3、4、5章)

   擇友(6、7章)

   處事(12、13、14章)

   待人(8、9、10、11章)

注:此這個環節中,學生自由發言與老師講解應結合進行。

老師講解應是對文化內涵的深化--講解焦點:多義性、聯絡性、豐厚性 。

多義性:例舉“久而敬之”的多義理解。

聯絡性:例舉“處事”章應與孔子“和而不同”的人際交往原則聯絡。

豐厚性:例舉“察人”章中可補充孔子對“君子”的評判與見解。

教學步驟三:聯絡現實,拓展延伸

1、聯絡《論語》中其他和本課內容相關的語錄,更廣泛的整體理解文化內涵。如132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論語》原文非常簡約,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人生體會,深入討論內涵,將原文具體化。如:517子曰:“晏平仲善於人交,久而敬之。”讓學生從生活中體會如何與人交往,讓人“久而敬之”。

3、聯絡實際,生動理解《論語》在今天的意義。用《論語》具有的警醒意義的話反思我們的言行,鞭策我們進步。如:1517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以此反思自己的集體生活。

注:活動應充分體現儒家注重內心修養的精神,鼓勵學生反省自我,反思生活,不可泛泛而論。

(形式:分組討論,就某一論題設正反方辯論,寫小論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