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社會《富饒的物產》教案設計

來源:才華庫 2.38W

教學思路

品德與社會《富饒的物產》教案設計

富饒的物產,將農林牧漁、礦產資源分三方面呈現出來。第一方面是農林牧漁,物產豐富;第二方面是家鄉、的土特產;第三方面是豐富的礦產資源。

第二個主題與第一個主題緊密聯絡,通過讓學生瞭解自己生活地區的地形、氣候和環境的特點與家鄉生產的關係,引導學生認識環境與我們的生活和生產有著天 然的聯絡,體會人與自然的 關係。這些內容作為第二部分的開始,使內容前後聯絡。教學中要抓住這條線索。

對於“傳統農業”和“現代農業”,要讓學生認識到,傳統農業是落後的,現代農業是先進的。現在,許多地區現代化機械部分代替了人力、牲畜和傳統農具, 農業生產力有了很大提高,農業生產大幅度增加。但我國很多地區還沒有完全實現“現代農業” 的標準。

農林牧漁都要涉及到,但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突出當地的一些特點。教材在有關物產的呈現上,只是體現了北方,特別是華北平原地區的一些基本特徵,教師要注意聯絡學生生活的實際,讓學生對自己生活的家鄉有一個深刻的認識。

家鄉的土特產,是讓學生引以為驕傲的特色之一。學生對 “吃”比較感興趣,對土特產和風味小吃更是爛熟於心。教師可以通過體驗的活動方式,讓學生在吃中有所感悟、有所體驗。要讓學生感受到它的影響、它的知名度,從中產生自豪感。

至於家鄉的礦產資源,要讓學生了解礦產的名稱、作用,初步培養學生合理利用資源、節約資源的思想。

學習目標

態度:

在瞭解家鄉物產的過程中,使學生認識到:豐富的物產與我們富饒的大地有著直接的關係,更是我們勤勞的父老鄉親勞動的結果,同時也要讓學 生認識到,黨的富民政策好。尊重勞動,熱愛和珍惜勞動果實。初步培養學生合理利用資源、節約資源的思想。

能力:

培養學生分析。比較事物的能力,綜合認識事物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查詢資料、合作學習的能力。

知識:

瞭解家鄉的農林牧漁,瞭解家鄉的過去和現在,知道家鄉的土特產,知道家鄉的主要礦藏。

教材釋義

第12頁的三幅圖片,通過展示傳統農業的耕作方式與現代農業的生產方式,以及科學種田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引導學生認識家鄉農業生產的變化。

第13頁的兩幅圖片,一幅表現棉花豐收,引導學生了解紡織的原料主要是棉花。另一幅是跳躍的魚蝦,說明水產豐富,反映了今天大農業的景象。

第14頁的圖片,通過“砍樹勞模”變成“栽樹英雄”的故事,讓學生體會從伐木到植樹造林、保護植被的變化,引導學生認識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讓學生說說家鄉有哪些保護資源的措施,從小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第15頁的圖片,通過教師與學生的對話,讓學生了解家鄉礦產資源的分佈情況。提供的華北地區礦產分佈圖是讓學生在地圖上查詢石油、鋼鐵、煤炭產地的位置,引導學生學會讀圖和識圖,在查詢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第16頁的圖片,展現開採石油的工作場景和石油的運輸管道二通過學生之間互相交流,瞭解石油的用途。

第17頁用三幅圖片,展現石油的用途,以此感受石油與我們生活的關係。同時引導學生了解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氣的國家,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18頁的兩幅圖片,展現的是人力採煤和機器化採煤的場景,給學生提供一些資訊,讓他們知道華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煤炭基地。

第19頁的三幅圖片,通過品嚐家鄉的土特產品,以及學生在遊戲中介紹;自己所熟悉的家鄉特產,激發他們熱愛家鄉的情感。

學習準備

1、準備一些家鄉的土特產品。

2、多準備一些圖片資料,如傳統農業的照片、現代農業的照片,農林牧漁、礦產資源的照片,作為學習的資源。

教學指導

1.農林牧漁,物產豐富

在介紹自己家鄉的物產時,要使學生明白:農業生產是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來進行的。根據不同的土地型別、不同的氣候特點,種植適應的農作物,這叫因 地制宜。引導學生了解家鄉農業生產的特點、林業種植的情況、漁業生產的概況等。並聯系學生生活的不同地區,如平原、山地。盆地等,讓學生介紹自己家鄉農業 生產特點,通過活動對家鄉的物產有一個比較清楚的瞭解。

讓學生列出家鄉農作物的品種。主要樹種、魚蝦的種類,特別注意引導學生介紹自己家鄉具有特點的物產,激發學生的自豪感。

2.家鄉的土特產品

教材中關於土特產方面的內容呈現的不多,只是為老師和學生提供了學習的思路,這裡可以多安排一些活動。如:特產介紹會。把你所瞭解的家鄉特產向大家做 介紹,包括產地、歷史、味道以及它給家鄉帶來的影響;特產品嚐會。有條件的可以把特產拿到課堂,召開一個小型的特產品嚐會,請同學親口嘗一嘗;為家鄉的特 產設計宣傳廣告詞。可以進行廣告詞的.設計比賽,看哪位同學設計的廣告詞最有特點(包括特產的形狀、顏色、大小、味道); 小小故事會。請學生收集當地有關土特產的小故事,因為每一種特產的背後都有一個故事,它把人、物、情融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生活畫卷。

多種多樣的地形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學習這部分內容,時,可以擬人的方法多安排一些活動,如“一塊煤的艱辛歷程”、“一滴石油歷險記”、“一棵樹的今昔” 等等。請學生邊表演邊講述,以此使學生了解礦產開採的艱辛。

教學過程

【講授新課】

一、農林牧漁,物產豐富(板書)

老師:大家開啟課本第十二頁,認真看一看,讀一讀?

學生:(略)

(讓同學們欣賞視訊“河北省情”。)

老師:大家看完之後有什麼想法和感受呢?

學生:(略)

老師:我們生活的家鄉地形、氣候有什麼特點呢?大家討論一下,然後說一說。

學生:(略)

(老師根據實際情況介紹一下當地地形、氣候的特點。)

老師:這些地形、氣候特點促進了我們在農林牧漁,哪方面的發展呢?

學生:(略)

(老師介紹當地的生產特色。)

老師:我們的家鄉,每天都在飛速的發展,今天的農村,很多地區實現了農業現代化,農業機械代替了人力、牲畜和傳統農具;廣大農民學科學、用科學,莊稼連年豐收,多種經營蓬勃發展!

(讓同學們欣賞視訊“農民收割”、“河北特種畜牧養殖”、“農業耕作節水”;欣賞圖片“耕地工具的變化”、“機械耕地”、“節水灌溉技術”、“牲畜耕地”、“新型灌溉技術”、“機械收割”系列等。)

老師:同學們看了這些變化有什麼感受呢?

學生:(略)

老師:隨著家鄉農林牧漁的發展,我們的物產更加豐富,有好多的土特產聞名全國!(過渡)

二、家鄉的土特產(板書)

老師:大家開啟課本第十九頁,看看書上給我們列舉了哪些土特產!

學生:(略)

老師:下面大家把自己帶來的土特產拿出來吧!

(可以通過遊戲的形式,如擊鼓傳花、角色扮演等形式,讓同學們介紹自己帶來的土特產。)

學生:(略)

老師:你還知道家鄉有什麼土特產呢?介紹給大家吧!

(讓大家欣賞圖片“大名杏”、“河北鴨梨”、“京東板栗”、“鉅鹿‘01’血杞”、“深洲蜜桃”;老師還可給同學們介紹一些特產,可參考文字資源中的“河北特產”、“河北植物資源”等。)

老師:在我們的家鄉不光農林牧漁,物產豐富,還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過渡)

三、豐富的礦產資源(板書)

老師:大家開啟課本第十五頁,看一看華北地區的礦產分佈圖。

(教師可指導學生看礦產分佈地圖。)

學生:(略)

老師: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我省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有煤礦、鐵礦、石油等。下面,大家試著從圖上把家鄉的石油、鋼鐵、煤礦的產地畫出來。

學生:(略)

(讓同學們欣賞視訊“河北民生”,還可給同學們講文字資源中“河北礦產資源”的知識。)

老師:下面大家開啟課本第十六頁,認真讀一讀,看一看,這些同學發現了什麼?

學生:(略)

老師:你知道石油有哪些用途嗎?大家討論一下,然後說一說。

學生:(略)

(讓同學們欣賞視訊“石油的用途”。)

老師:你們家裡有哪些東西與石油有關呢?找一找,說一說。

學生:(略)

老師:石油對我們很重要,煤對我們一樣重要,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應用煤的國家。

(可讓同學們欣賞視訊“煤炭的革命”。)

老師:大家還知道家鄉那些礦產呢?它們都有那些作用呢?說說吧!

學生:(略)

(老師可根據當地實際給同學們介紹。)

老師:我們家鄉的資源豐富,但是我們還是要節約能源。

(可讓同學們欣賞課本第十四頁的文章。)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瞭解了家鄉的一些特產,礦產等,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