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中的紳士》導學案 (人教版高二選修)

來源:才華庫 3.15W

學習

目標 1、把握文字刻畫的物件的特點;

2、引導學生誦讀課文,揣摩文章生動風趣的語言,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

3、誦讀文章,品味文章對豪豬特性的精彩描寫

4、學習本文擬人手法的運用。

使用說明學法指導 1、自讀品味法、討論交流法、分析歸納法。

2、認識生物進化史上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法則,懂得貪圖安逸、不思進取必將走向衰亡的道理。

導學過程 學生筆記

一、課前積累

作者、作品簡介:

1、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巨集,字雁冰,浙江桐鄉人。自童年時代起大量接觸古典文學作品,並開始接受進步社會思潮影響。1913年入北京大學預科,1916年畢業後到上海商務印書館任編譯,1920年接編並革新《小說月報》,次年,與鄭振鐸等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著有長篇小說《子夜》、《腐蝕》等,中篇小說《蝕》三部曲,短篇小說《林家鋪子》《春蠶》等,同時還寫了大量散文,代表作如《白楊禮讚》等。還著有大量文藝論著、回憶錄。其行文“每不忘社會”,主張“小題大做”,根據迅速反映現實鬥爭與社會動向的需要,創作記述性的速寫與一輪的隨感相結合的“特殊的文體”,具有相當深廣的社會和精細生動的藝術表現力。

二、自主學習

1、字音積累

踱步(   )殊堪欽佩(   )角質(   ) 倒鉤(   )捱打(  ) 笨拙(   )

2、辨析字形並組詞

踱(   )  拙(     )    瞌(     )               

渡(   )  礎(     )    磕(     )        

鍍(   )  黜(     )    溘(     )    

三、合作探究

1、它的“紳士”風度主要體現在什麼地方?

2、作者介紹動物,我們卻絲毫沒有感受到說明文的枯燥,反而這篇文章更像一幅令人捧腹的豪豬生活圖,作者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才使得文章如此熠熠生輝?請舉出你最欣賞的句子,並加以賞析。

3、這些修辭手法的運用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4、請根據作者的願意,給“紳士”們一點忠告?

5、根據語境,體會下面句子的含義。

(1)“青出於藍”在文中什麼意思?

(2)正像我們的可敬的紳士們儘管“得天獨厚”,悠遊自在,卻也常常要無病呻吟一樣,豪豬也喜歡這調門。

學生疑難及

意見反饋

課外拓展:

茅盾文學獎,是以我國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的名字設立的長篇小說文學獎。是為鼓勵優秀長篇小說的創作,推動我國文學繁榮而設立的。從1982年開始,每四年評選一次。是我國最高榮譽的文學獎之一。

茅盾文學獎是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將自己的25萬元稿費捐獻出來設立的,在中國文壇的影響較大。茅盾文學獎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根據茅盾先生生前遺願於1981年設立,當時決定由巴金擔任評委會主任。此獎項的設立旨在推出和褒獎長篇小說作家和作品。當時規定每三年評選一次,參與首評而未獲獎的作品,在下一屆以至將來歷屆評選中仍可獲獎。首屆評選在1982年確定,評選範圍限於1977年至1981年的長篇小說。茅盾文學獎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 08年獲獎作品是遲子建的《額爾古納河右岸》。

風景談

前夜看了《塞上風雲》的預告片,便又回憶起猩猩峽外的沙漠來了。那還不能被稱為戈壁,那在普通地圖上,還不過是無名的小點,但是人類的肉眼已經不能望到它的邊際,如果在中午陽光正射的時候,那單純而強烈的返光會使你的眼睛不舒服;沒有隆起的沙丘,也不見有半間泥房,四顧只是茫茫一起,那樣的平坦,連一個“坎兒井”也找不到;那樣的純然一色,即使偶爾有些駝馬的枯骨,它那微小的白光,也早溶入了周圍的蒼茫;又是那樣的寂靜,似乎只有熱空氣在作哄哄的火響。然而,你不能說,這裡就沒有“風景”。

     當地平線上出現了第一個黑點,當更多的黑點成為線,成為隊,而且當微風把鈴鐺的柔聲,丁當,丁當,送到你的耳鼓,而最後,當那些昂然高步的駱駝,排成整齊的方陣,安詳然而堅定地愈行愈近,當駱駝隊中領隊駝所掌的那一杆長方形猩紅大片耀入你眼簾,而且大小丁當的諧和的合奏充滿了你耳管,--這時間,也許你不出聲,但是你的心裡會湧上了這樣的感想的:多麼莊嚴,多麼嫵媚呀!這裡是大自然的最單調最呆板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動,就完全改觀,難道這不是“風景”嗎?自然是偉大的,然而人類更偉大。 

      於是我又回憶起另一個畫面,這就在所謂“黃土高原”!那邊的山多數是禿頂的,然而層層的梯田,將禿頂裝扮成稀稀落落有些黃毛的癩頭,特別是那些高稈植物頎長而整齊,等待檢閱的隊伍似的,在晚風中搖曳,別有一種惹人憐愛的姿態。可是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天是那樣的藍,幾乎透明似的,月亮離山頂,似乎不過幾尺,遠看山頂的小樹叢挺立,宛如人頭上的怒發,這時候忽然從山脊上長出兩支牛角來,隨即牛的全身也出現,掮著犁的人形也出現,並不多,只有三兩個,也許還跟著個小孩,他們姍姍而下,在藍的天,黑的山,銀色的月光的背景上,成就了一幅剪影,如果給田園詩人見了,必將讚歎為絕妙的題材。可是沒有完。這幾位晚歸的種地人,還把他們那粗氣的短歌,用愉快的旋律,從山頂上撲下來,直到他們沒入了山坳,依舊只有藍天明月黑漆漆的山,歌聲可是繚繞不散。 

      另一個時間。另一個場面。夕陽在山,幹坼的黃土正吐出它在一天內所吸收的熱,河水湯湯急流,似乎能把淺淺河床中的鵝卵石都沖走了似的。這時候,沿河的山坳裡有一隊人,從“生產”歸來,興奮的談話中,至少有七八種不同的方音。忽然間,他們又用同一的音調,唱起雄壯的歌曲來了,他們的爽朗的笑聲,落到水上,使得河水也似在笑。看他們的手,這是慣拿調色盤的,那是昨天還拉著提琴的弓子伴奏著《生產曲》的,這是經常不離木刻刀的,那又是洋洋灑灑下筆如有神的,但現在,一律都被鋤鍬的木柄磨起了老繭了。他們在山坡下,被另一群所迎住。這裡正燃起熊熊的野火,多少曾調朱弄粉的手兒,已經將金黃的小米飯,翠綠的油菜,準備齊全。這時候,太陽已經下山,卻將它的餘輝幻成了滿天的彩霞,河水喧譁得更響了,跌在石上的便噴出了雪白的泡沫,人們把沾著黃土的腳伸在水裡,任它沖刷,或者掬起水來,洗一把臉。在背山面水這樣一個所在,靜穆的自然和彌滿著生命力的人,就織成了美妙的圖畫。在這裡,藍天明月,禿頂的山,單調的黃土,淺瀨的水,似乎都是最恰當不過的背景,無可更換。自然是偉大的,人類是偉大的,然而充滿了崇高精神的人類的活動,乃是偉大中之尤其偉大者。 (節選)

 

 

鄧文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