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冊《品德與生活》教學反思範文

來源:才華庫 2.26W

學期本人承擔了二年級品德與生活課的教育教學工作,現對一學期來的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第四冊《品德與生活》教學反思範文

教學中,我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絡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後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通過一學年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傳統的思品教學是“封閉”的,“靜態”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缺少兒童暢想、暢言,缺少主體參與。本學期二年級的品德與生活教學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尋找突破口:

1、廣闊的教學陣地。開放教學要打破教學場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學外,還可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到教室以外的場所去進行教學活動。領學生在校園內進行教學活動,及時進行“打掃落葉”、“你丟我撿”的活動。強化“知”、“行”統一,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互動的動態式討論。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我們去發現”這個單元教育學生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要求學生能夠自己動腦、動手,養成探究的.習慣,學習探究的方法;能夠應用多種辦法收集資料,並進行簡單的整理和應用。學生們主體積極參與,萌發了高度的熱情。他們有的提議要成立“小小發明家”協會,有的提出“讓我們每天都有一個“新發現”的要求……雖然這些想法很稚嫩,但正是孩子們的“異想天開”,使整個課堂成為學生交流、思想碰撞的場所,使課堂成了資訊交流所。

3、多樣化的情境式表演。我結合有關教學內容,採用講故事、聽歌曲、情感朗誦、角色遊戲、小品表演、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的“情境表演”。 在教“愉快的收穫”這個單元時,我組織學生開了一個豐收會,讓學生展示一學期來的學習成果,教育學生積極向上,讓學生能夠看到自己的成長和變化,併為此而高興,並以此激勵自己不斷進步。

4、與社會實踐活動緊密結合。我們的作業設計要衝破封閉的圈子,向課外延伸,跟生活接軌,結合相關的教學內容,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變得生動、活潑、有趣。“你好,祖國媽媽”這個單元教育學生愛家鄉、愛祖國;要求學生知道家鄉的風景名勝和資源,關心家鄉的發展變化;我佈置學生與爸爸媽媽一起,通過上網、看報、走出家門等方式,瞭解為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昇華愛國情懷。

 5、與少先隊活動緊密結合。學生的天性是樂於自己探索,好遊戲、活動,課堂上的說教再生動也缺乏形象性、參與性,而少先隊活動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藝術性、知識性、參與性於一爐。因此,作為班主任兼品德教師,我不失時機地把思品教學與班隊活動結合起來,從班隊活動中深化思品教育。“獻出我們的愛”這個單元教育學生 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 ,要求學生誠實友愛,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說謊,做誠實的孩子;知道自己是集體的一員,認真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愛護班級榮譽,關心和愛護同伴。

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節課就能解決的問題,為配合好品德與生活教學,我制定了每週每月的規範目標,使課堂上的熱情延伸到課外。經常不斷地進行課後導行、鞏固,使學生把熱情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內容上,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