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生活《小小一張紙》教學反思發

來源:才華庫 2.31W

《品德與生活》是一門以兒童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的社會發展性的綜合課程。新課程標準要求這門學科的教學要生活化、活動化。《小小一張紙》這一課基本上是在學生的自主活動中完成的。

品德與生活《小小一張紙》教學反思發

首先,創設情境匯入新課。《品德與生活》課程主張從學生普通生活中的真實事件來生成活動,這是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絡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或遊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如今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學生甚至大人都不在乎小小的一張紙,浪費紙張的現象隨處可見,看了真讓人心痛。

接下來,設計了四個活動:了不起的紙娃娃;認識紙娃娃;愛惜紙娃娃;開心紙娃娃。(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了“紙娃娃”這一帶有童話色彩的形象貫穿於堂課的始終。)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小小一張紙來之不易,知道紙張的重要性。活動中,充分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有效的教學活動中來,通過討論交流,增強學生分析問題、悟理說理的能力。引導學生通過了解學習上、生活中的隨便浪費紙張的現象,讓學生置身於在具體的問題情景當中,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使他們自己領悟到節約用紙就是保護樹木、保護環境。把學生的認識提升到更深的層面上來,化知為行,把行為延伸到課外,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國小教學設計網]

本課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效果較好。主要採取了分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授課。把全班分成五個小組,並且給各小組的命名都給人一種美感,特別是樹幹的製作採用廢棄的羽毛球筒,用樹葉當獎品,非常有創意,孩子們為了能在大樹上插一片葉子,全身心都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所以活動的效果非常好。

思品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不是一兩節課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因此,在課末我向學生提出了:希望小朋友們把節約用紙的好方法告訴給身邊的每一個人,讓更多的人加入到節約用紙的行動中來,使學生的道德認識轉化為道德行為。

本堂課的教學,老師幾乎承包了對學生學習活動評價的任務,必然有所弱化學生參與學習過程評價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參與教學評價,有利培養和提高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也有利於調動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把學生納入教學評價的體系,可以讓學生之間相互評價,也可以讓學生對老師進行逆向評價,從而形成多向、立體的互動評價網路。這種多向、互動的評價方式注重學生個體的有效參與和學生個性的張揚,學生在這其中不單是被評價者,更是評價者,充當多種角色,富有多方體驗,師生間互教互學,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總之,思品教學要開展喜聞樂見的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去發現,在活動中去體驗,在引導中去感悟,使他們的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薰陶,品質得到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