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數學下冊《勾股定理》的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2.39W

在講解勾股定理的結論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的探索過程,先讓學生自己進行探索,然後同學進行討論,最後上臺演示。這樣可以加深學生的參與,也讓師生間、生生間有了互動。然後老師再利用電腦演示直角三角形中勾股定理的探索過程。反覆演示幾遍,讓學生自己感覺並最後體會到勾股定理的結論。通過動畫演示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多種多樣,使得這課的重難點輕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培養了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各顯神通,都得到了解決問題的滿足感和自豪感。

八年級數學下冊《勾股定理》的教學反思

在教學應用勾股定理時,老是運用公式計算,學生感覺比較厭倦,為了吸引學生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拓寬學生思路,運用多媒體出示了一道“智慧爺爺”出的思考題:即折竹抵地問題。同學們一看,興趣來了。最後讓學生互相討論,就這樣讓學生在開放自由的情況下解決了該題,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想像力。

最後介紹了勾股定理的歷史,並且推薦了一些網站,讓學生下課之後進行查閱、瞭解。只是為了方便學生到更廣闊的知識海洋中去尋找知識寶藏,利用網路檢索相關資訊,充實、豐富、拓展課堂學習資源,提供各種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選擇、整理、重組、再用這些更廣泛的資源。這種對網路資源的重新組織,使學生對知識的.需求由窄到寬,有力的促進了自主學習。這樣學生不僅能在課堂上學習到知識,還讓他們有了怎樣學習知識的方法。這就達到了新課標新理念的預定目標。

數學有與其他學科不同的特點,自然科學常發生新理論代替舊理論的情形,但數學不會如此。數學學習是數學發展史的縮影,是一個累進過程。勾股定理是人類幾千年的文化遺產,是經典的定理,擁有科學簡潔的數學語言。而數學教學的核心不是知識本身,而是數學的思維方式。認識是個人獨特的構造結果,人的思維活動有強烈的個性特徵。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環境,這種特定的文化氛圍,導致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學生已有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特別是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學生只有用自己創造與體驗的方法來學習數學,才能真正地掌握數學。因而數學教學要展現數學的思維過程,要學生領會和實現數學化,自己去“發現”結果。這一課的學習就主要通過讓學生自主地探索知識,從而將其轉化為自己的,真正做到了先激發興趣,再合作交流,最後展示成果的自主學習。這堂課將資訊科技融入利於創設教學環境,教學模式將從以教師講授為主轉為以學生動腦動手自主研究、小組學習討論交流為主,把數學課堂轉為“數學實驗室”,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得出結論、使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得到了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