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數學勾股定理教學計劃

來源:才華庫 2.11W

多閱讀和積累,可以使學生增長知識,使學生在學習中做到舉一反三。在此為您提供八年級上冊數學勾股定理教學計劃,希望給您學習帶來幫助,使您學習更上一層樓!

八年級上冊數學勾股定理教學計劃

一、內容和內容解析

本節課為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下冊第十八章第一節,教材64頁至66頁(不含探究1)的內容。其內容包括章前對勾股定理整章的引入:2002年北京召開的國際數學家大會的會徽及“趙爽弦圖”的簡介,反映了我國古代對勾股定理的研究成果,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良好素材。教材正文中從畢達哥拉斯發現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邊之間的數量關係這一事實引入對勾股定理的探究,用面積法得到勾股定理的結論,而後教材又重點從“趙爽弦圖”的方法對勾股定理進行了詳細的論證;課後習題18.1的第1、2、7、11、12等題目針對勾股定理的內容適當的加以鞏固,特別是第11、12題側重對面積法運用的鞏固。

勾股定理是幾何中幾個重要定理之一,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邊之間的數量關係,是對直角三角形性質的進一步學習和深入,它可以解決許多直角三角形中的計算問題,在實際生活中用途很大。它不僅在數學領域而且在其他自然科學領域中也被廣泛地應用,而說明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是人們生活的基本工具。

學生接受勾股定理的內容“在直角三角形中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這一事實從學習的角度不難,包括對它的應用也不成問題。但對勾股定理的論證,教材中介紹的面積證法即:依據圖形經過割補拼接後,只要沒有重疊,沒有空隙,面積就不會改變。學生接受起來有障礙(是第一次接觸面積法),因此從面積的“分割”“補全”兩種方法進行演示同時學生動手親自拼接圖形構成“趙爽弦圖”並親自驗證三個正方形之間的面積關係得到勾股定理的證明。有利的讓學生經歷了“感知、猜想、驗證、概括、證明”的認知過程,感觸知識的產生、發展、形成以提高學生學習習慣和能力。

本節的後續學習中,對勾股定理運用的探究和勾股定理逆命題的論證和應用,都是將圖形與數量緊密的結合,將有利的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意識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為後期學習四邊形、圓中的有關計算及計算物體面積奠定基礎,因此本節課無論從知識的角度還是從數學技能、數學思想方法及數學活動經驗等層面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此,教學重點:勾股定理的內容 教學難點:勾股定理的論證

二、教學目標及目標解析

1、教學目標

①、瞭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體驗勾股定理的探索過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內容。

②、在勾股定理的探索過程中,發展合情推理能力,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

③通過觀察課件探究拼圖等活動,體驗數學思維的嚴謹性,發展形象思維,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並學會與人合作、與人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探索精神。

④、在對勾股定理歷史的瞭解過程中,感受數學文化,增強愛國情操,激發學習熱情,養成關愛生活、觀察生活、思考生活的習慣。

2、目標解析

①、通過學生了解“趙爽弦圖”、瞭解“畢達哥拉斯”探究勾股定理的過程而猜想、驗證勾股定理,自願接受這一理論事實並能簡單運用。

②、通過面積法探究勾股定理,讓學生感觸到直角三角形這一圖形與a2+b2=c2 數量關係建立對應關係,同時不同圖形從面積角度的論證得到面積的割補是形的`變化而面積這一數量不變。更深層次的建立數形結合的方法。

③、通過觀察、探究的活動讓學生感觸知識的產生過程,學生從中學會合作交流,協作探究、歸納總結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

④、勾股定理知識是我國數學領域的璀璨明珠,代表著歷代人民智慧和探索精神的結晶。通過學生親身再次重溫它的得來的過程從中感觸我國數學知識源遠流長和數學價值的偉大從中得到良好的思想的薰陶。

三、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學生對勾股定理的形式容易接受甚至利用結論進行有關的計算難度也不大,但究其緣由有難度,這正是數學學習活動中學生要具備的基本的學習品質和學習技能。所以,在學習勾股定理由來的教學時,應有針對性地設計圖形形式的多樣呈現,讓學生親自動手拼接圖形來揭示概念的由來及正確性。

對於圖形面積的計算學生有基本的技能,但如何最合理的進行分割或補全一時是不易理解,這屬於思想方法層面的問題,學生往往只停留在能聽懂,但不能內化的層面,需要我進行精心的設計,充分展示“分割、補全、拼湊”以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為學生探究一般的直角三角形的三邊關係做好鋪墊,為數學多渠道多方法的探究證明做好引導。

四、教學支援條件分析

根據本節課的教材內容特點,為了更直觀、形象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提高課堂效率,採用以觀察發現、動手操練、演算探究為主,多媒體演示為輔的教學組織方式.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活動時間和空間,以我設計探究實驗和帶有啟發性及思考性的問題串,創設問題情景,啟發學生思維,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測量、演算,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產生、發展和形成的過程.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問題1:請同學們欣賞2002年國際數學家大會會場情景的的圖片,重點抽取會徽圖案,你能發現它是有什麼圖形構成的?(材料附後)

教師展示ppt課件,介紹數學家大會及會徽“趙爽弦圖”,學生觀察、發表意見、聆聽介紹。

【設計意圖】以國際數學家大會------“趙爽弦圖”為背景匯入新課,提出問題,首先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感受我國古代數學知識的偉大,進行愛國教育,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其次讓學生在觀察、思考、交流的過程中,對勾股定理先有初步的感性認識.

方案1:如果學生能夠說出勾股定理的相關知識,則直接

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方案2:如果學生有困難,則安排學生自學教材,再發表意見。

學生髮言,教師傾聽。視學生回答的重點 板書 :勾三股四弦五 等

【設計意圖】教師獲得學生的知識儲備以便以後的教學定位。再次讓學生感觸勾股定理的存在、作用即勾股定理是研究直角三角形邊之間的關係的定理,明確學習目標。

(二)觀察演算,合作探究,初具概念

問題3:介紹畢達哥拉斯發現勾股定理的故事。利用ppt課件展示畢達哥拉斯的發現和他的探究的過程。提問:這三個正方形之間的面積有什麼關係?從中可以轉化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三邊在數量上有什麼關係? (故事附後)

教師口述故事,ppt課件同步演示;學生藉助直觀的課件,學生個體或學生間觀察交流探究得到結論。

【設計意圖】首先,故事中代出問題既激發學生的興趣又降低了學生探究的難度,讓每個學生都可做,可得;其次得到三個正方形面積間的關係而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係,由特殊的圖形為研究定理的一般性做好鋪墊;再者學生初步具有了勾股定理的雛形,即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

問題4:畢達哥拉斯想到:這一結論是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具備呢?於是展開了進一步的探索。

教師利用ppt課件展示,提出問題;學生利用《學習案》中第1題自己進一步探究,交流;猜測驗證。(學習案附後)

【設計意圖】問題更深一層次,調動學生高漲的探究熱情,同時有效的滲透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

問題5:你是怎樣演算的?

教師關注學生之間的交流,關注學生藉助面積法探究問題的不同解法,選取代表性的方法演示。學生個體或小組探究、交流。

視學生的學習情況確定下步的教學:

方案1:學生能夠用面積分割法如圖一或用面積補全法如圖二的方法驗證了結論,則直接進行下一步的教學。

方案2:學生不能夠得到,探究學習有困難,則教師藉助ppt課件演示,精講點撥面積的割補法,對命題進行驗證。

【設計意圖】教無定法,視學定教;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學生親自畫圖,演算,利於對結論的理解。親身感受知識的產生、形成,初步體會面積法;再次瞭解勾股定理。

問題6:通過我們大家一起的實驗,你得到任意直角三角形的三邊之間有什麼關係嗎?試用語言描述。

學生描述,教師板書。

【設計意圖】加深對勾股定理內容的敘述、理解,達成目標。體會數學觀察---探究---整理----歸納的數學方法,體驗學習的成功。

(三)引導實驗,探究論證,形成體系。

問題7:我們已經對直角三角形三邊之間關係有了充分的認識。但它的正確性需要數學理論做基礎,我國古代數學家趙爽就對該命題進行了嚴謹的論證。我們剛才欣賞的會徽就是他的論證方法。下面我們一起進行論證。

教師用ppt課件演示拼湊過程,精講強調面積的無縫、不重疊拼接得到面積相等。

【設計意圖】上一環節是從數字上的驗證,本環節上升到理論層面,以加強數學學習的嚴謹性。讓學生學懂面積法,再次加深對勾股定理的理解。感受我國數學知識的悠久歷史,喚起愛國精神,啟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問題8:學生用4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重新拼湊圖形並根據排放 畫出圖形並用面積法進行論證。

學生或小組間進行合作實驗,共同協作探究;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學生自主探究,再次理解勾股定理,學會面積法論證勾股定理。培養學生的動手探究能力,養成嚴謹的學習習慣;學會交流,達到知識、方法共享,體驗合作的樂趣、合作的成功。

問題9:教師選取代表性的拼接方法,全班展示。

【設計意圖】共享知識,拓展思路,體會一題多解,更深層次的瞭解掌握勾股定理。

(四)歸納提高,鞏固運用,形成能力。

問題10:我們這節課研究的勾股定理是對什麼的研究?它側重是研究直角三角形的什麼關係?以前學習直角三角形的哪些知識?

學生回憶,發言。教師強調:勾股定理的前提條件是直角三角形,也就是說其他的三角形是不具備的,但要解決其他三角形的計算問題,我們要藉助輔助線(特別是高線)把它轉化為直角三角形。教師板書。

【設計意圖】更新知識系統,逐漸完善知識脈絡,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問題11:完成以下練習題

教材69頁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板書得數,介紹勾股數。

【設計意圖】第1題針對勾股定理的直接運用。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運用。鞏固目標。

(五)歸納小結,反思提高

問題12: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學生談本節課的學習感受,教師梳理、概括本節課主要的學習內容,並揭示蘊涵的數學思想方法及評價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歸納本節課的知識要點和思想方法,使學生對直角三角形有一個整體全面認識,同時感受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小編為大家提供的八年級上冊數學勾股定理教學計劃大家仔細閱讀了嗎?最後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