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克隆》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1.05W

學生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後,我開始引導學生思考課前提出的問題:克隆是怎麼一回事?請大家默讀一、二自然段,畫出能解釋這個問題的語句

《神奇的克隆》教學反思

片刻,有學生開始舉手了。幾位學生都說到了這樣兩句話,“孫悟空緊急關頭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氣,毫毛立刻變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樣的孫悟空。這就是克隆。”“不經過兩性細胞結合而直接繁衍後代,就叫無性繁殖,也稱克隆。”

這兩句話都是在說明什麼是克隆。顯然,第一句是形象化的描述,而第二句則是科學定語,這是兩種不同的說明方法。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學習說明文,不僅要知道文章寫了什麼,更要清楚是怎麼寫的,也就是說明方法的問題。於是,我進一步引導學生對這兩句話的不同表達方式進行再辨析。“請大家讀一讀,比一比,這兩句話哪一句話更能說清楚克隆是怎麼回事?為什麼?”

結果,學生一致認定第一句形象一些,易於理解。第二句則更為準確一點。通過比較,學生也明白了這是兩種不同的.說明方法。

最後,我給學生來了個總結:“為了幫助我們弄清楚克隆是怎麼回事,作者採用了兩種不同的說明方法。第一種較為形象生動,一讀就明白,也容易記住。第二種是科學定義,更為準確。兩種說明方法各有所長。至於哪一種好,可以根據寫作目的和讀者的不同靈活使用。

說明文是兼知識傳輸與說明方法滲透於一體的文體。自我感覺,這型別的課文,說明方法的滲透應與知識傳輸並重,而不能僅僅把它當做一般的科學作品解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