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公開課教學反思(通用5篇)

來源:才華庫 2.4W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數學公開課教學反思(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小數學公開課教學反思(通用5篇)

國小數學公開課教學反思1

用字母表示數這一內容,但它是由具體的數和運算子號組成的式子過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轉折點,也是認識過程上的一次飛躍。其整個教學過程實質上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抽象化過程。為體現課改精神,以建構主義為理論依據構建資訊環境下“主體參與”教學模式,立足於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採用多樣性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逐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並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抽象思維能力得到提高,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上完這節試講後,我有如下反思:

一、將生活引入課堂

“現實世界是數學的豐富源泉,也是數學學用的歸宿。任何數的概念都可以在現實中找到它的原型,只要細心觀察周圍的世界,我們就能發現到處都是數學。”激發興趣引入課題。

1、你在生活中見過用字母表示的符號嗎?(如:SOS、P、M、CCTV……)電腦演示。

2、它們都有什麼特點?(簡潔明瞭,容易明白)

3、由兒歌引入課題,抓住學生好奇心。

通過這樣地教學,學生會驚訝地發現“數學就在我生活中”,無疑會對數學產生親切感,無疑會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之中。

二、給學生創設情境,體會意義

(一)猜年齡。

1、讓學生猜猜老師的年齡。

2、提示:老師比xx大24歲。

3、讓學生推算在不同年齡階段時,老師的歲數是多少歲?並說說是怎樣算的。

例如:1+24=25(歲)2+24=26(歲)3+24=27(歲)……11+24=35(歲)

(二)數數猜猜,發現規律。

1、動手操作,擺出一個三角形。

2、提出問題:擺1個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3根)那擺2個這樣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擺10個呢?請算一算。擺a個呢?

讓學生經歷操作和思考,表達和交流等過程,運用學生自己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探索規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把遊戲帶入課堂

鞏固練習中,出示了學生非常熟悉稚氣的兒歌:

1只青蛙,1張嘴,2隻眼睛,4條腿,1聲撲通跳下水。

2只青蛙,2張嘴,4隻眼睛,8條腿,2聲撲通跳下水。

3只青蛙,3張嘴,6隻眼睛,12條腿,3聲撲通跳下水。

……

以風趣的兒歌作為學生的素材,學生在素材中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從中切身體驗數學中的奧妙。

四、存在的不足

1、重點不突出。在每一個環節之後,教師應及時小結,這樣,學生的思路更清晰,課堂的重點也更突出。如:猜年齡之後應重點進行小結讓學生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數,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也可以表示數量關係。這樣對後面的練習學生就不會出現錯誤了。

2、難點要分散。本節課看似簡單,在實際上過之後發現,用字母表示定律、公式這一內容在本節課出現,學生掌握不牢,雖然動口、動筆寫過一遍,但在課後的驗收中只有十位同學過關,而且課上時間不很充裕,草草收場。

結合試講中存在的問題,對本課的教學設計做了相應的調整。在本班講這一課時,把用字母表示定律、公式放在了練習課中,這樣一來,課堂上的時間充裕,針對本班的中下生不時地提問、追問、反問,並及時地總結,學生對本課的難點掌握較好,並且做了大量的練習,書上的、聰明數學的題也都做完了,教學效率較高。在下一課(練習課)中,用字母表示公式就有了充裕的時間,說一說、寫一寫、記一記,課後驗收正確率大幅度提高。

通過這兩節課,我深深的體會到:如果每節課都能不斷的反思,在總結中提高,那麼我們今後的每堂課將變得更加有效。

國小數學公開課教學反思2

認識時間這一教材內容的編排,是用5分5分的讀取時間,並通過實際操作知道1小時=60分。與一年級上冊的內容聯絡起來看,教材對時間的認識是從特殊到一般從簡單到複雜的順序來編排的。這樣的編排既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也符合人們認識時間的經驗和習慣。

通過一年級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了鐘面上有時針、分針、12個數、12個大格、60個小格;能夠認識整時和半時,知道認識整時和半時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學會5分5分的認識時間探討1小時=60分。學生比較容易掌握。

由於時間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在教學中注意結合學生的生活情境,使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更好地理解時間。例如:利用第二節上課的時間9:30引入,拓展應用中利用小朋友作息時間的安排使學生能夠根據情境圖和自己的生活經驗估計時間的範圍,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與生活息息相關,從而增強學生認識時間的興趣。

通過開放性問題的提出,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生成一些自己的見解,再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對學生的生成進行討論、分析、探究。例如在教學8:15分的認識。

在教學時運用實物鍾、鐘面模型、多媒體直觀的演示,使學生清晰準確的認識時間。例如在教學5分5分的認識時間時,通過看鐘面上的陰影部分,在教學1小時=60分時讓學生通過直觀的實物操作,對時分關係一目瞭然。在認識分針走一小格是一分鐘,走一大格是5分鐘,5分5分的認讀時間時運用了多媒體的直觀展示,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突破了難點。在拓展應用中既對新知進行了鞏固,又對學生進行了珍惜時間的德育薰陶。

本堂課的缺點:

1教學時板書還不夠規範,每個鐘面模型下時間的兩種寫法板書不全。

2、在教學1小時=60分時提問的語言不夠準確,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效果

國小數學公開課教學反思3

本課的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自主探索,為學生營造輕鬆自主的學習氛圍。主要體現在:

(1)從學生喜聞樂見的猜謎語入手,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把數學學習活動與生活實際密切聯絡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互動,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2)通過感受1分鐘使學生養成遵守時間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3)通過知識的呈現順序使學生明白看時間的方法,並通過多種具體的活動,看一看,數一數,拔一拔,認一認等讓學生直觀的認識鐘面,親身感受時、分的`意義及其之間的進率,使抽象的時間概念變成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再讓學生先說幾時多再讀出幾時幾分來突破認讀幾時幾分這一教學難點。

(4)練習設計層次性強。

但通過本課的教學實踐發現還有一些環節及處理方式有待進一步的改進完善:

(1)問題情境的創設應更多的考慮到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心理特徵,興趣愛好等實際因素,多從學生的角度來設計問題情境。

(2)在進行一些實踐活動的設計時還應該更加的大膽放手,讓學生完全成為學習的主人,使課堂成為學生展示自己個性的舞臺。

(3)教師的教學語言,尤其是激勵學生的語言還可豐富些,以便更好地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等方面的發展。

國小數學公開課教學反思4

1、生活匯入,關注認知基礎。

學生的數學學習是學生以生活經驗為基礎對數學知識的一種解讀,當學習材料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相聯絡時,就能消除數學的枯燥感,使學習更主動。本節課首先從學生熟悉的“手”引入間隔,並通過課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間隔,把一些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放在一起,讓學生體會不同的事物或現象之間存在著相同的數學本質,從而提煉出“植樹問題”的生活原型。這樣的匯入親切自然,既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洋溢著數學氣息,又讓學生充分體驗各種不同型別的間隔方式,為接下來的學習分散難點。

2、充分體驗,構建數學模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意義的學習是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有效的活動體驗而自主建構的。在這節課中,老師讓學生經歷了三次有效的探究體驗:(1)先取15米種一種;(2)再取25米種一種;(3)任取一段距離再種一種。為學生提供多次體驗“植樹”的機會,學生在活動中經歷了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分析思考、建立模型的全過程,為後面理解並應用植樹問題的模型來解決相關實際問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數形結合,滲透思想方法。

“系統而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嘗試把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通過學生可以理解的簡單形式,採用生動有趣的事例呈現出來”是人教版新課程實驗教材總體設想之一。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十分注重學生畫線段圖、示意圖能力的培養。藉助數形結合,使學生髮現植樹問題的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係,使學生理解一一對應的教學思想方法,也使“複雜問題簡單化”這一重要的解題策略真正得到滲透。

國小數學公開課教學反思5

本週聽了幾節老教師的課,自己的感受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我們的課堂為什麼效率低”“我們的課堂能不能達到較高的層次”一直縈繞這我為了更好的說明上面的兩個問題,以及今後我們的課堂應當怎樣去做,接下來就如何提高國小數學課堂實效性談一談自己不成熟的見解。

怎樣提高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提高我們的備課上課能力呢?

一、直面學生的數學現實——準確把握教學目標

即:多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設計教學。找準教學的起點、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的難點、捕捉教學的生長點。使教學目標切合實際。

解決策略:

1、瞭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確定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課前調研

2、數學學習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經驗基礎上。——抓準切入點

3、教學實際要關注讓學生親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親歷過程

二、創設良好的數學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

根據國小生的認知規律,心理特點及教學內容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產生對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這個學習情境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有價值的、有挑戰性的。

解決策略:

1、有思維價值的數學活動情境;

2、美麗的童話情境;

3、思維認知衝突的問題情境;

4、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絡的學習情境;

5、源於數學知識本身的問題情境。

三、選用合適的教學方式——注重學生親歷數學化的過程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必須使學生有機會真正經歷“數學化”。因此,應採用多種教與學的方式,讓學生在獨立思考、探究學習、合作交流中學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並在親歷數學化過程中嘗試多種體驗。

解決策略:

1、想辦法讓學生對探究合作學習產生需要。

2、營造探究、合作學習的人際氛圍,鼓勵獨立思考、交流、質疑、共同討論,激發探究合作學習的熱情。

3、探究學習良好情境,有明確的探究目標,有具有挑戰性、具有價值的探究合作學習的問題。

4、在“組內異質、組際同質”分組原則基礎上,實行動態編排小組,打破組內長期形成的——有的人起控制作用,有的人則處於從屬地位狀況,讓每個同學都有機會樹立形象,給每個人提供發展進步、改變自我的機會。

四、抓好雙基、適度訓練——促進數學知識的內化

抓住數學概念的本質教學是數學教育永恆的話題。注重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無疑要對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給予重視。數學概念是支撐數學大廈的根基,數學基本能力是建好大廈的保證。因此,知識必須到位,能力必須訓練。抓好雙基義不容辭。當然,“數學雙基的要求應該與時俱進地調整和豐富,不能盲目地打基礎,形成“花崗石的基礎上蓋茅草房”的局面。沒有基礎的創新是空想,沒有創新的基礎是盲目的。我們應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融合於教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數學思維訓練的過程之中。”

解決策略:

1、給數學基本概念以核心地位,數學基礎知識定好位,打好樁。

2、根據數學知識的縱向發展,幫助學生將它連成“知識鏈”;通過橫向溝通,幫助學生將它連成“知識網路”;再經過數學思想方法的提煉,形成立體的知識模組。

五、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捕捉巧用教學資源——啟用學生思維、促進學生髮展

課堂教學活動是在教師指導下有組織、有步驟、有計劃的一項複雜的心理活動和智力活動過程。提高它的實效性必須有教師課前的周密策劃,即準確把握教材、全面瞭解學生,有效開發資源。教學預設是教師發揮組織、引領作用的重要保證。

課堂教學活動是面對著不同個性的生命體,它又該是充滿活力的生成的過程。教學活動正是“靜態預設”在課堂中“動態生成”的過程。精彩的生成正是源於這高質量的精心預設。所以,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既要精心預設又要注重生成。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實施中,寬容接納來自學生的生成,機智篩選課堂生成,從而達到巧妙運用生成促進學生髮展的目的。

解決策略:

1、精心預設——準確把握教,全面瞭解學生。有效開發資源,適時準確評價。

2、關注生成——寬容地接納生成,理智地認識生成。機智地篩選生成,巧妙地運用生成。

以上是我對如何提高數學課堂實效性的笨拙見解,我想,如果教師在備課和上課中如果能夠做到“教學風格樸實一點;基訓練紮實一點;教學容量厚實一點;學生思維活躍一點;教學方式靈活一點”那麼我們學校的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也會“高”!而我們的教師也會“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