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公開課教學反思(通用8篇)

來源:才華庫 2.1W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公開課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公開課教學反思(通用8篇)

公開課教學反思 篇1

教學公開課雖然結束了,但是想起從準備——試教——修改——上課這每一步地提高,凝結了許多人的付出和幫助。通過這次教學也讓我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今後提高的方向。

(一)對教材的處理能力不夠,在把握單元重點、難點和課時重點、難點兩者關係還有待提高。

在備課時,組長葉平老師和我對教材進行了反覆的研究,對單元計劃、課時計劃修改了一次又一次,教研員季老師在看我試教後先讓我對小沙包擲遠教材的理解、以及自己設計的思路進行了探討和指正,讓我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重點、難點的能力有的提高。

(二)對問題地設計能力還要加強。

在教學中我是採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現實應用的模式進行教學,在備課時對自己設計的問題認為考慮的比較充分的,在試教時發現學生對我問題提出的方式和切入點出現了不適應,結果是教學時間的緊張和學生理解問題出現了偏差。課後季老師對我設計的問題和問題提出的時機進行了指導,我重新設計了二套問題的方案進行嘗試,得出不同班級學生的情況要用不同難度的問題設計。在課中如果學生出現不能很好地通過老師所設計的問題進行學習,老師的引導應該馬上把學生從錯誤的邊緣引到正確的學習路徑上。感悟到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現實應用的能力需要我在每次課的問題設計都要仔細推敲,每個環節的問題都要環環相扣,而且難度要層層遞進。

(三)在教學中教師的語言還有待進一步地提高。

學期初教研組確立了研究的課題是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語言的作用,針對課題我們學習了很多相關的資料,並且聽組內老師和其它學科老師的課進行分析和研究。在不斷地學習中感到自己的教學語言有了提高,通過教師的語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他們能主動地合作學習了;他們能合理地評價自己和小組了;學習目標地達成度也提高了。雖然在教學語言方面有了一點點進步,但是離自己的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

找到了差距,明確了方向,朝著方向我將在教育領域裡不斷探索,不斷進步。

公開課教學反思 篇2

這節公開課,我是想要探索如何進行活動課的教學,並希望與同行們互相探討,共同解決長久以來在綜合性學習方面存在的困惑。我主要嘗試了以下三點:

第一,建立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模式。

針對以往在綜合性學習過程中,學生興趣不大、置身事外的現象,把教學的起點定位在學生現實的學習狀態上。為了激起學生濃厚的自主探究興趣,我對本單元的教材進行了再處理。結合我校學生實際,變“漫遊語文世界”為“走近孔子”,目標直指《論語》及孔子,有的放矢。活動準備階段,以公開課為契機,鼓勵學生勇於展示,為集體和個人增光,把侷限於課堂的時間和空間擴大到課堂之外,變被動的完成學習任務為積極主動的參與。

第二,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組織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地去解決問題,體會合作的成功與分享的喜悅。在活動目標的設定上,突出強調小組的核心凝聚力,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養成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努力使學生形成一種對知識主動探究並重視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的學習方式。

第三,注重學生的主體性,讓課堂真正“活動”起來。

課堂上教師的的作用應該是“拋磚引玉”,一堂課的最終目的不是展示教師,而是讓學生學到知識,掌握方法,領悟道理,受到薰陶感染,並能夠自由地享受學習之樂。這節課,教師只在開始上課時激情匯入,結束時總結並指導作業,中間部分只是隨機點評和補充,其餘的時間都交給小組代表做彙報發言。

但是,課堂最後生成的效果並非完全如我課前預設的那樣。首先,表現在時間和節奏的把握上。前期的組織過程有點疲沓,小組代表人數偏多,有部分資料重複的現象未加以調控。因而最後教學用時不夠,沒有進行活動評價和小結,鞏固練習的部分處理也太快。其次,活動的分組缺乏科學性。我是按座位就近的方式分的小組,事實證明,這樣分組是不科學的。因為沒有照顧到學生的興趣愛好,所以在交流彙報中,有小組內容重複的現象。還有,活動成果的生成方式單一。在活動課結束時,為了鞏固活動的成果,我讓學生每人完成一道成語和名言積累題,此外,建議各小組把活動的內容辦成手抄報。但我在指導的時候,太過粗糙,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長和興趣,反而侷限了學生的思維和表現形式。

公開課教學反思 篇3

本次公開教學是以校本研訓“主題閱讀教學”為依託開展的。對於“主題閱讀教學”我僅僅是知道了一點皮毛,到底什麼是主題閱讀,主題閱讀又該怎樣正確進行等等我還知之甚少,因此本次公開教學,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進行初次的嘗試。

備前思考

“主題閱讀教學”要求以一點為切入點進行拓展閱讀,把課外閱讀放到課內,大量提高學生的閱讀量。我現在所帶的六年級學生可以說對國小應該掌握的知識點都已經瞭解,馬上面臨畢業的學生應該有了獨立閱讀的能力,不需老師再牽著他們去品詞析句、去領悟內涵,我想可不可以把單元內的課文進行整合,結合以前學過的寫作方法進行教學呢?抱著這樣的想法我進行了七單元三篇課文的綜合備課。

備中推敲

在備課中我想到三篇課文雖然都是寫事的文章,但是從內容上來看都寫到了人物,而且 都有對老師的描寫。我何不從人物的寫作方法入手,讓學生去反覆閱讀,從文字的字裡行間去品析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呢?於是我設計先讓學生複習描寫人物要抓住典型的事例,然後通過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等具體的描寫體現人物的性格;之後讓學生自讀自悟,去分析三篇文章中福樓拜、孔子、劉老師其人其行;最後拓展閱讀,讓學生收集一些描寫老師的文章,並且進行分析,從而牢固掌握寫作技巧。課後還可以安排習作練習。

課後反思

按照我的設計進行了本次的教學,在40分鐘內按時完成了教學任務,針對本次教學我也進行了反思,有幾點想法。

1、放手讓學生去自學,六年級學生確實有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可以說對文字中人物的分析比較到位,概括也比較準確,不需老師反覆強調。

2、把相同的寫作方法放在一起去學習,舉一反三,學生掌握牢固,而且節省時間,還能提高學生的閱讀量,確實有助於學生大量閱讀。

3、雖說在同一方法上可以加大閱讀量,但是每篇文章都有它的不同之處。比如《莫泊桑拜師》一課除了領悟人物精神外,還應該讓學生學會細心觀察事物,持之以恆,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東西等等;《理想的風箏》一課中回憶性文章怎樣寫,理想的風箏指的是什麼?《孔子游春》一課中景物的描寫等。其實還有許多知識點都需要在下一課中補充。其實這種教學僅僅適合一課一得,也就是在某一個點上加大閱讀量。

4、因為在一節課中要閱讀兩篇或者三篇文章,所以相對來說,分析文字就顯得粗糙了很多,語文課中的情感、朗讀、情境,鋪墊等就少了很多,語文課顯得有點生硬。對於閱讀能力較弱的學生可能有點勉強。

或許是自己還沒有真正領會“主題閱讀教學”的精髓,亦或許是理解上的偏頗走的是彎路。總之需在今後的教學中且行且琢磨。

公開課教學反思 篇4

《四個太陽》是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18課。這一單元的課文均圍繞“只要動腦筋,就會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一主題來編排,《四個太陽》這篇教材就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作者憑藉豐富的想像力和獨特的創造力,畫出四個不同顏色的.太陽分別送給“夏、秋、冬、春”,表現出作者希望一年四季時時美麗。處處舒適的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願。課文文字優美,語言生動有趣,每個自然段結構相近,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愜意,琅琅上口。

我們平時看到的太陽只有一個,而且只有一種顏色,可書上怎麼會有四個不同顏色的太陽呢?學生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這時我們老師就要尊重每位學生的發展潛能,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去讀、去想、去說、去做,引導他們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使整個學習過程成為學生自由學習、相互合作、共同發展的過程。

一、猜謎引疑,匯入新課。

在課的開始,我先讓學生猜謎語引出了太陽,又出示太陽圖片,讓學生說說太陽,認識它的作用。告訴學生書上的小主人畫了四個太陽,讓孩子們說說讀了課題想知道什麼。這樣,在課的開始學生就有了強烈的好奇心,有的學生已經迫不及待地問了:“怎麼會有四個太陽呢?”由此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使他們產生了參與學習的慾望。

二、結合文字,激發想像。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發展語言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課堂教學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素質,這是學生髮展的根本後勁。所以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試圖在活動化的教學時空裡,讓學生學習教材,又不拘於教材,融化教材,又能超越教材,給師生營造開放的課堂環境,提供激發想象、即興創造、超越預設目標的空間,讓學生生活在彩虹般絢爛的想像王國裡。

如在教學“彩色的太陽”這一段時讓學生說說“春天,太陽是彩色的,它照到哪裡,什麼變成了什麼顏色。”有的說:“春天,太陽是彩色的,它照到柳樹上,柳枝綠了。”有的說:“春天,太陽是彩色的,它照到桃樹上,桃花紅了。”有的說:“春天,太陽是彩色的,它照到油菜花上,油菜花黃了。”這一設計使學生從書本世界迴歸於生活世界,任他們在自由創造的廣闊天地裡振翅翱翔,盡顯風采。當學生感悟到了“春天的色彩”後,課件演示“春景”圖片,鼓勵學生用學過的四字片語來描繪春天的景色,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春天是一個多彩的季節,感悟到小畫家想象之美。這樣既有新舊知識的聯絡,又有再造想象的昇華。

三、書寫生字,總結全文。

請學生齊讀生字字音,找出兩個偏旁相同的字──“園、因”,請學生觀察教師範寫過程,發現“大口框”的書寫特點和筆順規則──先裡頭後封口,再觀察多媒體課件“因”字的書寫過程,驗證自己的發現,然後描紅、書寫,最後用投影儀展示學生的所寫內容,並加以評價。評價以學生自評和互評為主。最後先由學生自己總結學習本課的心得,可說學全文體會,可說識字心得,也可說想像中的感受,老師適時補充,最後老師總結:“只要多觀察,多動腦,有一顆善良的心就能開出美麗的想像之花。”

公開課教學反思 篇5

本學期非常榮幸地被挑選參加區裡青年教師講課比賽,剛接到任務時,其實心裡還是感到很大壓力,除了來至比賽的壓力,更是要教別人的學生,而對於他們真的是一無所知,我們之間能有默契嗎?在比賽前一天我終於接到比賽的內容了,居然是一次函式最後一節的內容。

走進新課堂,我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做到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後實踐,新課程理念如何轉化為教學行為始終讓我在思考,在嘗試,究竟怎樣教會學生,使複雜的數學問題簡單化呢?尤其是上好“課題學習”。

“數學課題學習” 我想是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自主活動,以獲得直接經驗和培養實踐能力的課程。它可以彌補數學學科實踐能力的不足,加強實踐環節,重視數學思維的訓練,促進學生興趣、個性、特長等自主和諧的發展,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它提倡的是參與探索、思考、實踐的學習方式,真正體現了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在備課組老師的熱心指導和幫助下,整節課我個人感覺還是比較滿意的,學生各有所獲。下面就談談本人這堂公開課的教學反思:

一、反思本課教學過程的成功之處:

(1)本節課指導思想正確,達到了以下目的:

①鞏固一次函式知識,會運用函式關係解決相關實際問題.

②會把選擇方案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模型,再通過函式統一起來使用,利用函式的解析式與圖象,並結合方程,不等式來解決實際問題。

精心設計教學程式,讓學生自己經歷“問題情境——分析研究——建立模型——解釋應用”的過程,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

(2)新課開始先利用了豐富的實際情景

(如聖誕大餐準備炸雞翅,是直接去麥當勞6塊/對,還是選擇自己加工;寒假的旅行路線多家旅行社各自採取不同的打折優惠,又如何選擇),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因為情境熟悉,也能快速地與學生產生共鳴。創設了輕鬆和諧的教學環境與氛圍,師生互動較好,使學生主動開動思維,利用已有的知識順利的解決這這些選擇方案的問題。

(3)而對於教學中的重點例題,注意到利用問題串的形式,將難點分散,層層遞進,逐步讓學生掌握選擇方案的一般方法。

在講解例題的同時,試著讓學生利用圖象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思想,並提示學生注意自變數在實際情境中的取值範圍問題。教學中還注意到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獲。

(4)最後通過鞏固練習,訓練了學生靈活應用函式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結中讓學生體會到利用一次函式解決實際問題,關鍵在於建立數學函式模型。從總體看整個教學環節也比較完整。

教學時,能夠達到三維目標的要求,突出重點把握難點。能夠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關注對問題的分析過程,讓學生自己利用已經具備的知識分析例項。用函式的觀點處理實際問題的關鍵在於分析實際情境,建立函式模型,並進一步提出明確的數學問題,注意分析的過程,即將實際問題置於已有的知識背景之中,用數學知識重新理解(這是什麼?可以看成什麼?),讓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考察實際問題。同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函式的圖象,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二、反思本課教學過程的不足之處:

1.給學生自己思考的時間少了一些。

沒有留有足夠的時間讓他們在思考後進行合作交流,若能變“知識課堂”為“生活課堂”,讓他們“邊參與、邊應用、邊體驗、邊評價”貫穿於整個過程之中,應該更能激發學生探究的積極性。

2.回答問題物件選擇的盲目性。

在講解例題、練習時,讓學生回答,我沒有課前選好物件。什麼時候差生答,什麼時候中等生,什麼時候尖子生,應該有所選擇。進而發現為什麼學生這樣思考,也就是發現問題的真正所在。

三、反思本課教學過給以後教學的啟示:

1.“課題學習”應該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動手實踐。

這也是數學課題學習課的精髓,因而真正讓學生“動”起來是上好數學課題學習課的核心要素。因此,課前準備十分重要。它包括必要的資料查詢、必要的實情調查及體驗、必要的教具學具的準備、必要的相關知識準備。

2.應突出數學教學在活動中進行,即“數學+活動”。

活動中既包括操作性活動(動手),也包括觀念性活動(動腦)。學生通過“做一做、議一議、讀一讀”等形式,在“做中學”, “學中做”,導、學、做三合一,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3.應突出注意根據學生的個性差別,允許學生在活動中興趣轉移,以滿足學生多種興趣愛好的需求,適應每個學生不同發展的需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動”有所得。

4.在評析問題時,留給學生反思的時間。教給學生掌握方法,積極引導學生整理思維過程,確定解題關鍵,回顧解題思路,概括解題方法,使解題的過程清晰、思維條理化、精確化和概括化。鼓勵學生在獲取知識後反思學習過程,分析具體解答中包含的數學基本方法,從中提煉出應用範圍的數學思想;在分析解題方法中引導學生分析解題方法的優劣,優化解題過程,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以上僅是我課後的一些反思,而數學“課題學習”課,是近年來我國數學新課程標準中增設的一個嶄新的課題。所以我們不僅要積極鑽研教材,發掘教材中的研究性課題,而且善於引導從多個方面選擇研究的學習,激發並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充分發展。

公開課教學反思 篇6

第一次開公開課,心情十分複雜,既激動又擔憂。激動的是通過這次公開課可以發現自己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改進,提高我的教學技能;擔憂的是這麼多老師聽課,假如課堂上出現什麼問題,那……現在這已成為過去,但回想起來,無論是課前備課,還是課中教學,或者是課後反思,對這次教學活動的認識都是不同的。

(一)教學設想

余光中的《沙田山居》,作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出了千變萬化的景物,抒發了作者一種深沉的思想之情。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我將品味語言,學習借景抒情、融情於景的寫法,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定為本文的教學目標。本文和其它散文一樣語言優美,作者運用了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所以引導學生揣摩、分析詩化的語言有必要作為本次教學的重點。本文作者所抒發的鄉愁之情是很含蓄的,只是蘊藉在秀美的水光山色中,學生體會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將其作為本次教學的難點。根據散文文體特徵和本文的行文特色及學生實際情況,本次教學的教學方法主要採用誦讀法和探究法,讓學生讀出韻味,欣賞、領悟文章精妙的語言和優美的意境,通過丟擲問題的方式,組織學生討論研究以挖掘文章深層思想。由於本課屬於擴充套件閱讀部分,所以計劃用一課時來完成。為了落實本次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的教學過程設想如下:

1. 匯入和文化文學常識。由余光中的詩篇名作《鄉愁》匯入,本文和《鄉愁》都是有著濃濃的鄉愁情緒,所以用《鄉愁》有利於學生初步形成對余光中作品中這種情感的認識。

2. 整體感知。這一環節主要通過加小標題和尋找作者的視點來完成:通過學生給各個段落加小標題的方式,感知全文內容;通過尋找作者視點理清本文“站在陽臺上看風景”這一線索。

3. 探索研討。這要探究作者是怎麼樣描寫沙田山居的海和山。這一環節通過兩項內容來完成,一項內容是通過對第二段和第三段的誦讀,歸納出海和山的特點;另一項內容是通過對語言的鑑賞,品味出本文的語言特點,學習作者的表達技巧。

4. 深入探究。通過最後一段的鑑賞,讓學生體會到本文所表現出的濃濃鄉愁。探究本文奇麗的海景和幽美的山景與作者表達出的那濃濃鄉愁的關係,學習作者借景抒情、融情於景的寫法。

5. 總結擴充套件。總結本文內容,讓學生閱讀《聽聽那冷雨》,進一步體會作者散文的特點及蘊含其中的感情。

6. 佈置作業。通過這一環節,達到鞏固課堂知識的目的。

(二)教學過程反思:

本次教學過程出現的問題比較多,最為明顯的就是出現了教學環節的混亂,雖然是由於一時的疏忽造成的,但這種問題是不應該出現的。其它的問題主要有:

1. 教學準備。本次的教學設計不是很周全,如新增小標題這一環節,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

2. 教學理念的貫徹。本節課對學生的引導太少,大多情況下是自問自答,沒有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地位。

3. 教學目標的實現。雖然對各個目標都有落實的過程,但還是沒有實現目標。如,對語言的品味不到位,對出現的修辭手法也沒有作深入的探究。

4. 教學方式。本節課的一些教學方式不恰當,如無效的提問。

5. 教學裝置不恰當使用。如對幻燈片沒有及時關閉。

(三)改進措施:

通過這次公開課,使我更加深入的認識到自己所存在的問題。我將通過以下途徑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1. 加強對“新課標”的學習,進一步理解新形勢下新的教學理念。充分貫徹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

2. 加強自我專業知識的學習。在教學過程當中,發現了自己在專業知識方面有很大的欠缺,所以我將在教學過程中努力“補課”,以適應學生的需要,教學的需要。

3. 加強向同事們的學習,今後我將仍然本著學生的心態,利用備課組、語文組的各種活動,向各位同事多多學習。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

4. 通過教學時間和教學反思,不斷提高專業技能。今後無論在備課,還是上課,我將都做到節節課反思,節節課提高。

目前,雖然我的教學技能還存在很多問題,但在學校的關照下,在整個語文組的組織下,在各位同事的幫助下,再加上我的努力,我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公開課教學反思 篇7

用字母表示數這一內容,但它是由具體的數和運算子號組成的式子過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轉折點,也是認識過程上的一次飛躍。其整個教學過程實質上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抽象化過程。為體現課改精神,以建構主義為理論依據構建資訊環境下“主體參與”教學模式,立足於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採用多樣性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逐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並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抽象思維能力得到提高,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上完這節試講後,我有如下反思:

一、將生活引入課堂

“現實世界是數學的豐富源泉,也是數學學用的歸宿。任何數的概念都可以在現實中找到它的原型,只要細心觀察周圍的世界,我們就能發現到處都是數學。”激發興趣引入課題,

1、你在生活中見過用字母表示的符號嗎?(如:SOS、P、M、CCTV……)電腦演示

2、它們都有什麼特點?(簡潔明瞭,容易明白)

3、由兒歌引入課題,抓住學生好奇心。

通過這樣地教學,學生會驚訝地發現“數學就在我生活中”,無疑會對數學產生親切感,無疑會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之中。

二、給學生創設情境,體會意義。

(一)猜年齡

1、讓學生猜猜老師的年齡。

2、提示:老師比xx大24歲。

3、讓學生推算在不同年齡階段時,老師的歲數是多少歲?並說說是怎樣算的。

例如:1+24=25(歲)2+24=26(歲)3+24=27(歲)……11+24=35(歲)

(二)數數猜猜,發現規律。

1、動手操作,擺出一個三角形。

2、提出問題:擺1個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3根)那擺2個這樣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擺10個呢?請算一算。擺a個呢?

讓學生經歷操作和思考,表達和交流等過程,運用學生自己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探索規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把遊戲帶入課堂

鞏固練習中,出示了學生非常熟悉稚氣的兒歌:

1只青蛙,1張嘴,2隻眼睛,4條腿,1聲撲通跳下水。

2只青蛙,2張嘴,4隻眼睛,8條腿,2聲撲通跳下水。

3只青蛙,3張嘴,6隻眼睛,12條腿,3聲撲通跳下水。

……

以風趣的兒歌作為學生的素材,學生在素材中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從中切身體驗數學中的奧妙。

四、存在的不足

1、重點不突出。在每一個環節之後,教師應及時小結,這樣,學生的思路更清晰,課堂的重點也更突出。如:猜年齡之後應重點進行小結讓學生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數,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也可以表示數量關係。這樣對後面的練習學生就不會出現錯誤了。

2、難點要分散。本節課看似簡單,在實際上過之後發現,用字母表示定律、公式這一內容在本節課出現,學生掌握不牢,雖然動口、動筆寫過一遍,但在課後的驗收中只有十位同學過關,而且課上時間不很充裕,草草收場。

結合試講中存在的問題,對本課的教學設計做了相應的調整。在本班講這一課時,把用字母表示定律、公式放在了練習課中,這樣一來,課堂上的時間充裕,針對本班的中下生不時地提問、追問、反問,並及時地總結,學生對本課的難點掌握較好,並且做了大量的練習,書上的、聰明數學的題也都做完了,教學效率較高。在下一課(練習課)中,用字母表示公式就有了充裕的時間,說一說、寫一寫、記一記,課後驗收正確率大幅度提高。

通過這兩節課,我深深的體會到:如果每節課都能不斷的反思,在總結中提高,那麼我們今後的每堂課將變得更加有效。

公開課教學反思 篇8

這篇課文一個課時很難完成。講了第一部分的描寫,講了第二部分的第12~15段,而第9~11段其實是對第一部分描寫的進一步闡發,用了象徵手法,語意比較隱晦,也比較難懂。我讓學生自由朗讀這一部分,自己講講對感悟較深的句子的理解,或自己提問,而這一環節是放到最後的,時間完全不夠,而這一部分又很重要,既能進一步理解鳥啼的含義,又能更好地解釋下文“生與死”這個問題。所以在課堂設計上是否能把這一環節提前,由這一環節的體悟引申出勞倫斯對生與死問題的思考,結合12~15段,再呈現勞倫斯對生與死問題的思考結果。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知道“鳥啼”的象徵意義,理解其給人的啟示。

過程和方法:

1、通過文字解讀,學會分析“鳥啼”的啟示;

2、通過活動體驗,培養珍愛生命的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豐富情感體驗,深化熱愛生命的情懷;

2、體會勞倫斯對生與死的思考。

教學重、難點:

1.分析“鳥啼”的啟示;

2.對“生命”與“死亡”的思考。

教學方法:

引導閱讀 啟發探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匯入課文

播放鳥啼聲,同學們,這是什麼聲音?(鳥啼聲)

鳥啼啼鳴在我們的耳邊,也啼鳴在古典詩詞裡,同學們可以想到哪些詩句?(……)

那麼,鳥啼聲也啼囀在英國作家勞倫斯的心中。今天我們隨著作者一起聆聽鳥啼……

(投影:題目)(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見學案)

三、文字研習

1.(投影:第1題)鳥啼的描寫

(1)快速閱讀課文,找段落

(2)齊讀這些段落(提示學生:特別關注直接描寫鳥啼的句子)

(3)讓學生讀出找到的句子,並說出修飾語。

(4)投影第一類、第二類,讓學生觀察鳥啼聲音的變化。

第一類 緩慢、笨拙、吃力、微弱、隱約、含糊、時斷時續

第二類 清越、明快、悅耳、清明、生動、輕柔、歡快

鳥啼的變化: 弱-----強,少-----多,含糊-----悅耳

2.(投影:第二題)看鳥啼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出現的?

由學生找,比如:風、溫暖、慰藉、太陽、當大地還散落著厚厚的一層鳥的屍體、當大地仍在束縛中時、冬天離去了,一個新的春天的世界、在這麼長的嚴酷之後、冰消雪化之後、第八節……(第一節的內容,靈活機動)

問:這麼多描寫環境的句子,大家可看出是什麼季節呢?

明確:春或冬去春來等

問:剛才我們感受到冬天充滿了死亡的氣息,那麼春天是怎樣呢?(靈活提問)

明確:充滿生機、富有力量……

問:課文哪些段落具體表現了春天的力量?

明確:9-11(注重朗讀指導)

3.(1)春天的力量如此強大,冬天也無法抑制,那麼勞倫斯僅僅寫的是季節嗎?

(投影:背景資料)

(2)瞭解了背景,你覺得僅僅寫的是季節嗎?

明確:冬天是死亡的象徵,春天是活力、生命、希望的象徵(教者靈活表達)

問:那麼鳥啼象徵什麼呢?

明確:新生命的象徵。

(3)迴歸課文,問:課文中哪些地方的描寫暗示了這一背景?

4.那麼勞倫斯希望我們如何面對死亡呢?他有怎樣的生死觀呢?(12-15節)

明確: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

不能追隨死亡。死去的,就讓它死去

向死而生(板書)

四、拓展延伸

在我們的瞭解中,有多少熟悉的人與物,他們也正確地對待生與死,請同學們說說

五、課堂總結

1.播放圖片。配樂《命運》

2.結語

附板書

鳥啼

勞倫斯

(向)

鳥屍 死

(而)

鳥啼 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