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_數學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3.07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_數學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_數學教學反思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_數學教學反思1

【案例一】

師出示情境圖:筆記本5元一本,書包20元一個,水彩筆18元一盒。小軍買了3本筆記本和1個書包,一共花了多少錢?

師:你會列式計算嗎?

生獨立計算,後全班交流

生1:5×3=15(元)15+20=35(元)

師:5×3表示什麼?

生:5×3表示3個筆記本的價錢。

師:15+20表示什麼?

生:把3個筆記本的價錢和1個書包的價錢合起來,就是小軍花去的錢。

師:還有其他的計算方法嗎?

生2:5×3+20

師:對。生2列的算式我們稱為綜合算式,生1列的稱為分步算式。你會計算這個綜合算式嗎?

生先自主嘗試,後集體交流

生:我先算5×3=15,再把15和20加起來。

師:先算的5×3表示什麼?

生:表示3個筆記本的價錢。

師:很好,算到3個筆記本的價錢後加上1個書包的價錢,就是小軍用去的錢。

師板書範寫綜合算式的計算過程,講解格式。

(反思:這裡是同學們首次接觸混合運算。學習混合運算,重在理解運算順序,但這個運算順序不能由教師直接告訴給學生,而是要教師適當引導,讓孩子們自己去探究,去發現。教學時,教師很自然地聯絡題意,讓學生理解計算順序: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案例2】

師出示問題2:小晴買2盒水彩筆,付了50元,應找回多少元?

師:你會列綜合算式解答這個問題嗎?

生獨立解答,後指名回答

生:50-18×2

師:這題你是如何計算的?

生3:我先算50-18=32,再算32×2=64

生4:我先算18×2=36,再算50-36=14

師提問生3:小晴付了50元,不僅買到2盒水彩筆,還找到64元,如果你是營業員你願意嗎?

全班同學大笑。

(反思:上一題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正好是按從左往右的順序來計算的,而這題乘法在後面,有同學就犯下了從左往右算的錯誤。這時,教師沒有批評,沒有呵斥,簡單的一句“如果你是營業員你願意嗎”就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計算錯誤,對後面如何正確進行計算的學習充滿了期待。)

師:誰能告訴他什麼地方不對?

生:這道綜合算式應該先算18×2=36,表示2盒水彩筆的價錢,再用50-36,從50元裡減去2盒水彩筆的錢,就是小晴找回的錢。

師小結:你說的真好。在這道題目裡,我們先算乘法,求到2盒水彩筆的價錢,再算減法,求到找回的錢。

師:仔細觀察剛才計算的兩道題目,每道題目中有哪些運算?

生:第1題中有乘法和加法,

第2題中有減法和乘法。

師:計算時我們分別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生:第1題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2題先算乘法,再算減法。

師:聯絡這兩道題,你有什麼發現嗎?

生:在混合運算裡,如果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減法,應先算乘法,再算加減法。

(反思:在學生領會兩道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說說兩道算式的相同之處,交流得出解決本課混合運算的一般規則:先算乘,再算加減。這樣引導學生建立數學模型,以解決生活中的其他問題。教學中,教師始終只是引導者,讓學生聯絡題意,獨立思考,得出結論。)

【反思】

本課教學中,教師將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結合,使數學課親切、富有生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將學生推向認知發生的主體地位,體現的特點是:引導探究,注重體驗。

一、結合生活實際,提出數學問題。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說:“數學是現實的,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再把學到的數學應用到現實中去。”本課選擇學生喜愛的、貼近生活實際的、有學習價值的材料作為學習資源,吸引學生的求知慾望。

二、選擇適宜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運算順序。運算順序是人們共同遵循的計算規則,是一整套合理的規定。教學混合運算,要讓學生知道並遵守規定,還要讓他們體會這些規定的合理性。因此,教師沒有簡單地告訴學生計算混合運算時要先算乘後算加減,而是讓學生通過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解答得出運算順序。這樣,學生既深刻地理解了新知,也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

三、利用生活經驗,進行獨立思考。獨立思考是學生自主探索的一個主要過程,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基礎。本課教學中,教師結合學生實際,利用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經歷數學問題的獨立思考,讓學生在全班交流時勇於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和思維結果,樂於表現自己,積極地參加課堂的學習活動。

四、獲取新知後,建立數學模型,解決生活問題。教師在授完新課後,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交流,得出解決混合運算的一般規則,然後讓學生利用這個規則去解決其他問題,這樣能促使學生深刻地理解、有效地鞏固所學知識。

另外,教師在課堂中為學生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寬鬆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輕鬆地學習,在這過程中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_數學教學反思2

對於新的概念,學生總是接受得比較困難,何況“素數”和“合數”是生活中研究不到的。按理說,今天的課上,學生通過寫1~10每個數的因數,然後找這些因數的特點,發現有的數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有些數的因數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還有別的,而1的因數只有1個,得出“素數”和“合數”兩個概念,其實是比較順利的,而且,我在課上還讓學生研究了他們自己的學號,得出了50以內的素數和合數,我還特別整理了50以內的素數表,讓學生在明確判斷理由的基礎上,專門花了時間去記憶。

關於書本上的練習,由於全是基本題,而且在昨天預習的基礎上解決得比較順利,但是《一課一練》上的變式題解決時就困難重重,特別是找1~20中的既是奇數又是合數以及既是偶數又是合數的數兩題,大部分學生都找不全。可能有些同學對本單元的概念比較混淆,依次就無從下手了。希望通過明天的練習,情況有所好轉。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_數學教學反思3

本節課是在量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有了量角的基礎,學生在畫角時的困難相對來說已減少了。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放在讓學生的自主探索上,通過學生自主的探索,總結畫角的基本方法。在教學時我讓學生想辦法畫一個60°的角,有困難的學生看書自學新課——畫角的方法與步驟,試著畫角,然後小組交流,談談自己畫60°角的方法。哪一個同學畫得好,還有哪一個同學不會畫,讓小夥伴幫幫他。在學生初步掌握畫角的方法之後,我要求每小組的一個同學在小組內展示畫角,邊畫邊講,其它三人邊聽邊糾正評價,力爭讓所有同學都能熟

練的畫角。最後引導學生小結畫角的方法:一畫射線,二重合,三找點,四連線,標出角度,再檢驗。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_數學教學反思4

時間飛逝, 本學期是緊張忙碌而又收穫多多。在不斷的探索、學習中,我認真執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把高效課堂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數學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設想結合起來,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教學創新,實現高效。

教師都是課堂教學的實踐者,為保證新課程標準的落實,我把課堂教學作為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數學學習環境,使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把數學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課前精心備課,撰寫教案,實施以後趁記憶猶新,回顧、反思寫下自己執教時的切身體會或疏漏,記下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或困惑。同時積累教學經驗,找出不足,有利於改進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在教學中努力處理好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努力處理好應用意識與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能力。

在數學課上,有思維深化,也有正誤辯論,有積極的合作。因此努力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努力使學生走進自己的課堂,使之樂思、善學,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為此,作為數學教師要以創新求發展, 進

一步轉變教育觀念,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打好基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努力實現教學高質量,課堂高效率。

二、評價創新,全面發展。

把評價作為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也作為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

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抓基礎知識的掌握,抓課堂作業的堂堂清,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定量採用等級制,定性採用評語的形式,更多地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麼,獲得了那些進步,具備了什麼能力。使評價結果有利於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發展。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從點滴入手,瞭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查詢資料,充分利用共享資源,精心備課,努力創設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的意識,同時培養學生具備正確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學有所得。

一分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做好本職工作。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_數學教學反思5

朗讀,不僅是感悟課文內容的重要手段,也是體現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特徵。重視朗讀,能充分啟用學生的內心世界,引發個性張揚,享受閱讀教學的無限樂趣,從而使語文學習變得生氣勃勃和靈性跳動。朗讀一旦進入充滿情感的表達狀態,它就會不斷超越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積極的創造精神,從而促進學生語感能力發展。

《桂林山水》這一課,用優美流暢的文字描繪了桂林山水獨特的美,如何讓學生感受到這種美呢?首先我用圖片展現了桂林如詩如畫的美景,激發了學生對桂林山水的喜愛,接著讓學生找出描寫桂林山水特點的句子,結合看到的圖片,說說對桂林山或水某一個特點的感受,以此引導學生主動體會,形成讀的見解,並通過讀表現出來(即自我體會的情感朗讀);接著在品讀、評讀、誦讀、挑戰讀、引讀、配樂讀……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觸發、使每一個學生想讀、能讀、愛讀,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在學生對朗讀的評價中,教師順其自然地引導學生確定重點詞語進行品析與體會,或結合語境理解,或積極啟發想象,或對照影象認知,在讀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進朗讀;同時,朗讀吸引了學生主動融入閱讀情境,感受語言的神奇、內容的豐富多彩、內蘊的意味綿長,感悟美、體驗美,得到愛的撫慰、情的薰陶。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_數學教學反思6

今年是我第一次教數學,與我一齊任教四年級的老師是一些有經驗的教師,心裡有一種無形的壓力。當然這是一次鍛鍊的機會,也是對自己的一次挑戰。

我力求使教學結構貼閤兒童的年齡特徵,注意促進學生的學習遷移,培養創新意識,更注重在實踐活動中,使學生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教學的改革主要體此刻課堂及課餘時間上,在課堂上我注重加強潛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而課餘時間則注重讓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將數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年級組長對我的教學也起了很大的幫忙,經常和我討論教學和互相聽課,也使我很快的走上了數學教學的正軌,一個學期即將過去,下面就這學期的數學教學反思總結一下。

1、教學方法有待提高

本學期有幸參加了數學教研活動,但不管是上公開課也好,還是平常的“常態課”,我始終有一個感覺,自己對課堂如何把握、對怎樣才能到達最好的教學效果、對如何準確嚴密的使用數學語言等許多方面還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尤其是在對教材、教法、教學中就應注意的問題的處理以及和學生的融合等方面。

2、課堂上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課本身就是一門很嚴密的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是什麼就是什麼。我所存在的問題就是在課堂上不敢放手讓學生去想,有些問題需要合作學習,然後探討得出結論的,我缺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因為我擔心放手讓讓他們去做了,他們會太自由,從而講一些不著邊際的東西,導致完不成教學任務。

其實正確的做法就是就應給他們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這樣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用心性。因為我明白孩子的天性都是好動的,他們喜歡“玩”,有時候不防讓學生也“玩一玩”數學。

 3、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

經過近一個學期的接觸,我發現我所任教的班級中有部分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課堂紀律得不到保證。這個學習態度包括他們平時上課的表現和對待作業的態度。

有些學生對自己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習的結果無所謂,上課吊兒郎當,想聽就聽,不聽就幹自己的“事”,做小動作、找旁邊的同學講話,自己不認真學習還影響其他同學。還有一部分同學對待作業馬虎大意,缺乏良好的解題習慣,在審題上不夠細心,解題時書寫不夠規範。

4、務必嚴格要求自己,嚴格要求學生

教師要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要先做好表率。國小生很會看樣,他很會關注老師怎樣做,我經常聽到有學生說“老師說話不算話,答應我們的事自己沒有做到”。是啊,教師可能是因為工作忙或其他原因,疏忽了學生,但這樣的事情不能出現太多,要言而有信,說到做到。當然也不要放鬆對學生的要求,該完成的作業,必須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不能讓學生有拖拉的不良學習習慣。

總之,數學教學充滿學問充滿魅力,數學課堂更是魅力無窮。教師只有做有心人,善學善鑽善創新數學課堂就會生機勃勃,課堂會更精彩。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_數學教學反思7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會用“四捨五入”法把一個非萬的數省略萬位後面的尾數,求近似數,利用新課程的理念,我也試著利用了新課程的理念,在整個教學時我採用層層類推和深入方法。

求近似數是大數認識裡的一個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告訴同學們,非整萬的數來求近似數,省略哪一位後面的尾數,就看省略後的最高位上的數字,用四舍還是五入,取決於數字的範圍。“入的”要向前一位進1,“舍的”要保留省略數位前的數不變,要多練習,不要講的太複雜。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意識到,一堂課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要將新課標的思想、理念自覺地運用於教學實踐中,必須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關注學生的情感和情緒體驗,,使學生投入到現實的、充滿探索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去。

(2)新課程理念認為,教師不應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教教材”,而應該是“用教材去教”。我認為要創造性地運用教材就要努力從學生身邊挖掘、選取教學的素材,讓數學走近學生的生活。學生所學的知識來源於他們的生活,學生必定倍感親切,也就能很快地進入學習狀態了。

但是從作業的情況來看可以說這是一次失敗的情況,什麼錯誤都有。總結一下有兩個,一是對四捨五入的方法掌握不到位,特別是像209546的四捨五入到萬位,學生搞不清楚了。

因此,在下一節數學課中,我沒有上新課,做了一節有關大數的改寫的練習課,從課堂作業中可以看出,學生基本上能夠掌握,心裡還是挺高興的。

在這一節課裡,我先課學生做了講解,尤其是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首先找到萬位上的數,用重點符號標出來,再看玩後面的數字,是比五大還是比五下,或是等於五。再進行四捨五入來完成。學生先看老師的示範在來完成練習。

通過練習學生對於這種教學方法比較適應,作業效果比較好,看來我們對於數學教學方法的探究應進行深入的研究與實驗,對於數學來說要簡單方便,學生易懂是我們的宗旨。

課程標準中指出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又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更要關注他們在活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學生對提出的問題賦予很大的探究熱情,作為新課程的實施者應更好地保護學生的這種求知慾,保護學生學習的信心,這樣才能讓我們的課堂更有人情味,更有生氣,更有參與性,學生才能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這一單元學生認識的數都是一些較大的數,學生在生活中接觸比較少,但現在的學生聰明可愛,課外知識豐富,喜歡有挑戰性的資料學教學內容,雖然這些大數更抽象,對學生而言有一定難度,但他們非常樂於接受挑戰。我在本單元的教學中主要採用的是創設情境,合作交流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體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提高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本單元的教學中,人口普查、土地面積、生產總值等資料,使學生的學習情趣高,學習氛圍濃。對於數一數,我加強學生對數的意義的理解。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給學生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十萬在多大,一百萬有多大,藉助計數器掌握大數的數法,瞭解數的組成,加深對數的概念的理解,對於數位順序,數位,數級,計數單位及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位數等知識,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體會、從而理解這些知識。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會採用這樣的方式方法,學生能夠明白就是好方法。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_數學教學反思8

這個數的0怎樣讀——多位數讀法教學中的一點困惑;

多位數讀法的規律關於0的讀法有這樣的話,“數的中間有一個或者連續有幾個0,都只讀一個0;每級末尾的0都不讀。”這似乎解決了讀0的問題。但是,我在參考相關教學資料的時候,碰到這樣的題目:讀出這個數:400004000.按照我們的讀0的規律,個級的三個0肯定是不讀的,這沒有疑問。現在的問題是,萬級的四個0,到底讀不讀呢?

如果把這四個0的位置放在個級,比如:40000,這不需要讀出來,因為它是級的末尾。那麼,現在400004000萬級的四個0同樣是在級的末尾,當然不是個級是萬級,應該不讀的吧,又覺得不對,我這樣推測,所以我認為400004000是不讀:四億四千。但是看了書後面的答案,讀作:四億零四千。於是就出現了異議,請教了些朋友,下面就是朋友的觀點:

“是讀四億零四千”“讀:四億零四千”因為萬級的零一定要讀出來。”“四位一級,級的末尾的0不讀,連續幾個0的時候只讀一個0,這好象是我們多位數讀0的要求,如果說萬級的零一定要讀出來。為什麼??怎樣向學生解釋?”“告訴學生這是規則.”“可是,這樣的解釋很牽強”.“數學上有很多是認為規定的規則,這些是不需要學生猜測的,是必須要記住而且遵從的”“四億零四千,法則就這相關規定的,我們誰也無法改它。從高到底逐級讀。”

從我的朋友觀點上看,好象認為要讀的比較多,但是理由似乎很不充分,有的說是法則規定的,可是依據的哪一條?有人說這是規則,不需要學生猜測的,是必須要記住而且遵從的,這樣解釋似乎很生硬。

我原來是偏向不讀的,但是現在我無法判斷,因為我認為其實在規律中的表述好象有問題:“數的中間有一個或者連續有幾個0,都只讀一個0;每級末尾的0都不讀。”那麼,400004000萬的四個0是應該作為數中間的0呢?還是作為級末尾的0?現在似乎兩個都符合,那麼它適用哪一句?一直困惑著!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_數學教學反思9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通過結合實驗資料畫統計圖的活動,體會統計圖中1格表示不同單位量的必要性和靈活性。理解條形統計圖上的資料所表示的各種資訊。會將實驗中所得的資料繪製條形統計圖。教材在85頁的“實踐活動”已組織學生栽種蒜苗並作資料記錄。學生在這一活動中,經歷了資料收集、整理、描述以及分析的過程。教學過程分為三步:第一步,交流實驗觀察記錄的資料;第二步,將各小組記錄的資料填入統計表;第三步,討論如何將所得的資料製成條形統計圖。在學生繪製條形統計圖時,對單位量的選擇,教師不要作硬性的規定,每個小組可以根據蒜苗高度範圍確定單位量。然後再交流討論。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_數學教學反思10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數一數的活動感受較大數的必要性,體會較大數的實際意義。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等較大的計數單位,瞭解各單位之間的關係。在課前我就佈置學生自己去尋找有關萬以上的數的資訊,在課堂中又為學生準備了大量的於大數目有關的現實情境,讓學生從中感受到一萬、十萬,甚至更大的數到底是多少,大數在孩子的頭腦中不再是沒有意義的。在教學計數單位時,從已經學過的個級入手,結合計數器,學習萬級、億級,以及各個數位之間的關係。本節課的教學太保守,始終牽著孩子走。如學習萬級的計數單位後完全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探索億級的計數單位,各個數位之間的關係也可以讓孩子自己去發現。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_數學教學反思11

一直以來,我都有著相當的心理壓力,本班學生以前的數學老師,一方面教學效果好,一方面深受學生喜愛,再看看學校裡其他老師,能力都很強,我對自己完全沒有信心。

剛開始,我是很怕走進教室的,漸漸地,在其他老師的指導與幫助下,我才慢慢上道,有了一點信心。可是,就在期末複習階段,我又失去了信心。究其緣由,概括如下:

一、教學方法存在偏差。我是新手,對課堂如何把握、對怎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對如何準確嚴密的使用數學語言等方方面面的問題還處在探索前期,很陌生。新老師新接觸必定存在許多問題,還有對教材、教法、注意的問題、對學生心理的把握、和學生的融合等方面。我必須給自己加油。

二、課堂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缺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數學課本身就比較枯燥無味。我的方法實在單調,沒有什麼可以吸引孩子注意的,又不敢輕易浪費時間,生怕一點點時間都會錯過很多問題。特別是期末階段,很多孩子都只想著玩,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還想著說話,有些孩子手裡還在玩小東西,停下來糾正一下,只要一轉身,老毛病又犯了,正所謂“皇帝不急急死太監”。我卻不能好好抓住他們的'心。我該反思,該請教前輩,該找些方法,真的很茫然。講解練習浪費太多時間,經常為了照顧那些比較困難的學生而浪費很多時間。

三、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對自己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習的結果無所謂,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習方法沒有掌握好,解題技能技巧單一;缺乏良好的解題習慣,在審題上不夠細心,解題時書寫不夠規範有些學生上課還在做自己的事,有些很喜歡說話,提醒這些學生時他們改過來,只要你一轉身,他們的速度比老師還快呢!有些學生作業不能全部及時獨立完成。學生作業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他要,有可能還要不到,真的缺少主動的精神。洪老師說,如果平時孩子作業認真做,不應該考得這麼不好的。確實,我們班的孩子太多不愛做作業,也有出現一些抄襲現象,所以我以後一定要更加努力抓他們的作業。初此之外,對於學習較困難的學生一定要加倍努力,多花時間。希望自己能有進步。

四、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嚴格要求學生,不要對他們有太多婦人之仁,不要輕易相信他們,需要家長配合一定多打電話;在教學方面要努力研究,多請教等等。希望自己有進步,學生和我也能夠友好相處。

改進措施:

1、要進一步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特別要深入領會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精神,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指導自己的實踐工作,探索教學模式,樹立“以學生主動發展為本”的教學觀,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2、在課堂教學中儘量給學生創設輕鬆、和諧的學習情境,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主動探究新知,在探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讓學生了解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實際教學中加強與實際生活相聯絡,加強實踐動手操作,加強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

4、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習比較有困難的學生。

5、注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諸方面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激勵他們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課堂教學中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合理有效的知識、技能訓練等。

方方面面的問題都有待初出茅屋的自己去發現、改善,雖然我的開始不好,但仍然希望,這些能夠給我警示,為我鋪好未來教育教學的路,讓我穩步前行。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_數學教學反思12

《小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是學習了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的,是為解決生活中小數加減問題及以後學習小數四則混合運算服務的。因此在教學中首先創設情境,讓學生提出猜想並積極尋找材料進行驗證,再在進一步的運用中進行拓展、反思,從而使學生在獲得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為了使例題的運算“有根有據”,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數學的嚴密性,主要讓學生自己驗證兩條規律:整數的加法運算定律同樣適用於小數,以及整數的減法運算性質也同樣運用於小數,之後運用運算規律進行簡便運算。

上課開始,我先讓學生進行復習,主要是有加減法運算的算式進行比大小,在這幾個算式中隱含著交換加數的位置和改變運算順序的兩個算式,連減的算式和連續減兩個數的和的算式。接著讓學生觀察這些算式的特點,並且自己舉幾個相似的例子來驗證,整數中的一些定律和性質同樣適用於小數的加減法中。這樣為小數的簡便計算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在學生的大腦裡過去的知識慢慢呈現出來,一個接一個補充的更加完整。

接著,先出示課本例題讓學生試做,(不提“簡便計算”的要求),試做後再提問,你這樣計算的根據是什麼?然後讓學生“看課本上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以利學生體會課本中先說明“同樣適用”的必要性。但實際教學時,意外地出現了學生的發言,當時他的發言也未必是嚴密思考的結果,更多的是為了證實自己“按順序計算”才是正確的找理由,我即利用此契,抓住“可以這樣計算嗎”?這一問題,引導學生討論、交流,並進行了歸納小結。

有了加法運算可以簡便計算做鋪墊,學生對於小數減法很自然的想到利用減法的性質進行計算,學生一嘗試發現計算更加簡便。

然後是鞏固練習環節,首先是“找找哪兩個小數是好朋友”,這個練習主要是為了讓學生練習湊整,接著是“在括號裡填上適當的數,使題目可以進行簡便運算”,最後是運用。應該說整個練習的層次還是比較清晰地,使練習達到了目的。

整節課層次清晰,較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讓學生自主探索自主驗證,完成了學生的“被動學”到“主動學”的過程,但是在細節處理上有些欠缺。因為小數加減的簡便計算的方法其實是建立在整數的簡便計算的基礎上的,因此在簡便計算的方法上可以加快節奏,學生容易疏忽的是對小數資料的觀察及分析,所以可以在複習引入時把湊整練習提上來,可以先是一位小數的湊整,然後給出一列數字,兩位數、三位數的小數湊整練習進一步鞏固成果。給學生與老師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機會,讓他自己總結小數湊整的注意事項:在湊整的時候還真的不能光看最後一位是不是可以湊成整數。還要看看他們的小數部分的位數是不是相同才可以的。

另外,作為教師要樹立動態生成的觀念,把握有利的契機,運用有效策略,充分將課堂中的隨機事件轉化為教學資源。利用學生探究的資源,呈現知識的生成過程。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_數學教學反思13

第一單元 升和毫升

認識升和毫升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發展規律出發,用實物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在這樣的實驗中學習數學,能較好地鍛鍊觀察能力。

2.本案例教學思路清晰,條理分明。教學中,先對容量的概念進行滲透,通過具體操作,讓學生體會到“哪個杯子裝水多,哪個杯子的容量就大”。然後再學習升與毫升的概念,通過比較哪個瓶子裡的飲料多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動,使學生明白,要想知道液體的容量就要用到升、毫升等容量單位。學生建立概念的線索是“感性材料-數學含義-概念的具體化”。教材設計的一系列活動都承載在這條認知線索上,都是為建立概念服務的。

升和毫升的進率

本節課的知識點是理解並掌握升和毫升的進率,並能正確進行換算。本節課的知識點不多,但升與毫升的進率這一知識比較抽象,學生對這一知識的認知比較貧乏,因此,本案例通過操作實驗、合作探討等活動,儘可能地為學生創設具體感知的場景。新課讓學生用一個100毫升的量筒裝100毫升的水,然後倒入1000毫升的量杯中,看幾次能倒滿。學生實驗的過程也是對升與毫升的關係建立聯絡的過程。這樣就讓學生完全參與到新知的建構過程中,有效地避免了學生單一的接受知識,死記硬背的弊端,使學生對升與毫升有了生動的感

知,學生不但學到了知識,更學會了學習,在學習過程中也有積極的情感體驗。

第二單元 三位數除以兩位數

整十數、幾百幾十除以整十數

反思本案例我認為有以下兩點成功之處:

1.尊重學生主體,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本課教學中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動探索者。首先放手讓學生嘗試自主探索解決250÷50,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空間展示自己的想法,每一位想說的同學都有機會去說。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法,讓更多的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再就是給學生選擇的餘地,不把老師的想法強加於學生,這幾種方法中,哪種最簡便?老師沒有給出答案,而是讓學生自己做出抉擇,正所謂“適合學生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2.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中師生平等對話,老師對學生富有激勵的評價,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思維始終處在一處積極的狀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位數除以整十數

學習貴在思考,教學貴在反思,只有在不斷反思中才能有不斷進步和提高。針對本案例我認為主要在到了以下幾方面的目標:

1.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探索計算方法。

計算知識是人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原本是十分生動的數學活動。把計算教學置入現實情境之中,把探討計算方法的活動與解決實際問題融於一體,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經歷除法計算方法形成的過程,還數學以本來面目。這樣,既有利於學生理解、掌握計算方法,又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比如本節課就創設了紅星國小師生到航天博物館去參觀這一學生樂見的場景,引領學生去學習和經歷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計算過程,學生興趣盎然,效果很好。

2.讓學生主動探索計算方法。

當前的數學課程改革,強調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則,避免死記硬背。本課教學時,放手讓學生嘗試、探討筆算方法,在明白算理的基礎上,適時組織討論、交流,提升學生對計算方法的理解,使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此外通過計算對估算結果進行了驗證,培養了學生的估算意識,提高了其估算能力。

除以兩位數(一)

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真正地還給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做適當引導。數學學習過程中充滿了觀察、實驗、推斷等探索性的活動,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推斷的獨立思考中。本節課從內容的提出、試商的過程、計算方法的探索等一些環節,都是讓學生自己去做,去交流,去展示,去質疑,最終達成共識,總結出計算方法。教師在這些環節中講的很少,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這一原則。

除以兩位數(二)

教學民主是本課一個亮點。這不但體現在教者和藹可親的教態上,更體現在尊重學生獲取知識的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設計教學環節上:如在課堂開始,就通過“輕鬆闖關”活動,讓學生在愉悅而充滿激情的競爭氛圍中複習所學知識,激起原有知識經驗,為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正遷移作用做好準備,避免了以往枯燥乏味的練習形式,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融洽和諧的探究氛圍。在學習新知這一環節,通過三個討論方案,讓學持探討解決包書問題,在這三個過程的探討中,學生經歷了新知的建構過程,體現了“做數學”這一理念,而不是被動地學數學,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師在整節課中,都處於合作者、引導者的地位。

除以兩位數(四)

計算教學往往只重視算理和演算法及技能訓練,而忽視與具體情境的結合,使計算教學變成枯燥的訓練。所以我們可利用教材提供的許多教學資源編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設一個真實的情景,吸引學生想得出結果,然後引出計算。一方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同時能啟用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激發學生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自己的知識,學會計算方法。學生憑藉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在充分發揮潛能的情況下學會新知識,記得牢,形成技能也比較快,運用起來更自如。在探究736÷32的第一次商寫在哪個數位上時,學生大都知道應該寫在十位上,但為什麼要寫在十位上,學生則認識很模糊,不能真正理解其道理。為此,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合作,充分探討,在反覆質疑、討論及教師適時引導基礎上使學生明白了產

在十位上的道理。

除以兩位數(五)

本節內容是學習三位數除以兩位數商末尾有“0”的除法。反思本節課,感覺整節課收放自如,學生和諧發展。老師給學生創設了一個又一個情境,引發一環又一環的問題,促使學生層層深入地思考、體驗與感悟,讓學生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用心發現、用心思考、真誠交流,時而困惑,時而高興,在跌宕起伏的情感體驗中自主完成對知識的建構。本節知識的最大難點在於商末尾的“0”學生總是忘寫,為什麼忘記呢?主要是不理解,學習時只是被動接受,沒有從深層次去理解這一知識。本案例的教學跳出了這一圈子,讓學生自己去計算,去驗證,去發現,自己去經歷探求新知的歷程,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理解更透徹,掌握更牢固,運用也更自如。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_數學教學反思14

時光荏苒,一個學期即將過去,在本期中我擔任了四年級的數學教學,下面我談談自己這個學期在教學上的得與失。

根據新大綱的教學要求,我力求使教學結構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徵,注意促進學生的學習遷移,培養創新意識,更注重在實踐活動中,使學生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教學的改革主要體現在課堂及課餘時間上,在課堂上我注重加強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而課餘時間則注重讓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將數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一、加強口算的練習。通過課前的3分鐘的口算練習,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通過他們自己喜愛的方式來練習,還不定期的舉行“速算手”比賽,激發他們的積極性。

二、加強小數加減乘除法的筆算。學生在四年級上期時已經學習了整數的乘除法筆算,在原有知識及對法則理解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多加強鞏固練習,防止學生因粗心大意而計算出錯。

三、應用題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針對這一情況,我讓學生多練、多想、多問,從量到質,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懼怕應用題了。

四、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體會數學應用數學的意識。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聯絡比較緊密又蘊涵著數學問題的活動。使學生通過在活動中解決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又有利於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

五、為了貫徹面向全體學生和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我還設計了一些帶有一定的難度的練習題,供學有餘力的學生選做,以便更好地發揮他們的特長,培養他們數學能力。

一學期過去了,在新教學大綱的指導下,取得了一些成績,如:提高了教學質量,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有所上升等等,但同時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比如:

一、課堂上沒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主交流合作學習。

數學課本身就是一門很嚴密的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是什麼就是什麼。我所存在的問題就是在課堂上不敢放手讓學生去想,有些問題需要合作學習,然後探討得出結論的,我缺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因為我擔心放手讓讓他們去做了,他們會太自由,從而講一些不著邊際的東西,導致完不成教學任務。其實正確的做法就是應該給他們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這樣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為我知道孩子的天性都是好動的,他們喜歡“玩”,有時候不防讓學生也“玩一玩”數學。

三、個別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

在本期中,我發現我班有部分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這個學習態度包括他們平時上課的表現和對待作業的態度。有些學生對自己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習的結果無所謂,上課吊兒郎當,想聽就聽,不聽就幹自己的“事”,做小動作、找旁邊的同學講話,自己不認真學習還影響其他同學。還有一部分同學對待作業馬虎大意,缺乏良好的解題習慣,在審題上不夠細心,解題時書寫不夠規範。當然也不乏有一些所謂的“懶漢”,課堂作業不及時完成,回家作業漏做甚至不做的是大有人在。雖然經過一個學期苦口婆心的教育,有部分同學已經改觀了,但還有一部分“屢教不改”的,希望在最後的複習階段,他們能有所轉變。

針對這些問題,擬定了以下改進的措施:

1、要進一步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指導自己的實踐工作,通過自己不斷地努力,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模式。

2、加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使學生能認真及時地完成作業。

3、在課堂教學中儘量給學生創設輕鬆、和諧的學習情境,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主動探究新知,在探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4、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習比較有困難的學生,對他們進行相應的輔導,鼓勵他們,激勵他們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5、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課堂教學中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

本期已經結束,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和學生一起,不斷努力,爭取取得更多的成績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_數學教學反思15

《折線統計圖的認識》這一課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及其特點,能利用折線統計圖既看出數量的多少,又能看出數量增減的特點並進行簡單分析。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初步學會使用條形統計圖描述、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本節學習單式折線統計圖,通過從單式折線統計圖上獲取資訊,獲得分析資料和進行合理推測的初步經驗。因為統計與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社會工作密切相關,我們要讓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更要讓學生體會數學的生活價值。

折線統計圖從學生參觀科技展覽這個生活情境中來,使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看懂折線統計圖,會根據折線統計圖上的資料去分析、預測事件的發展,並且使學生體會到折線統計圖的優勢和作用,體現“數學從生活中來,並服務於生活”的課標理念。在教學中教師注重了新舊知識的聯絡和遷移,把前面學過的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進行比較,使學生在比較中認識了折線統計圖,明確了折線統計圖的特徵,體會到了折線統計圖的優勢:不僅能清楚地反映資料的多少,而且能更好地看出資料的增減變化情況,培養了學生的統計意識。

總之,教師給學生充裕的思考、交流的時間,能真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目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