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情境教學_數學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2.97W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情境教學_數學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情境教學_數學教學反思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情境教學_數學教學反思1

一年級學生剛從幼兒園的小朋友升為一年級的國小生,根據他們的年齡特徵,他們採用的思維方式是形象思維為主。怎樣讓孩子認識生活中的立體圖形,並以實物中抽象出簡單的立體圖形呢?課前一段時間裡,我作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平日裡注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備教具使用,如長方體的牙膏盒、藥品盒等,正方體的餅乾盒、魔方等,圓柱體的茶盒、茶杯等,球體有乒乓球、皮球等,並在卡片上畫出數學模型圖,如長方體、圓柱、球的線描立體結構圖弄。同時在課前讓學生按要求收集好相關生活物品以作學具。教學中,首先出示我收集的各種圖形,讓孩子們一一識別,然後讓孩子們倒出自己的學具,試著把自己認為是同一類形狀的物品分在一起,接著出示牙膏盒,讓孩子瞭解它的大概形狀特徵,如數一數有幾個面,哪些面的大小是一樣的,這樣引導孩子在有目的的思考中探究並認識,像牙膏盒這種有6個面組成的,對著的兩個面的大小一樣的物體就是長方體,然後我再出一個與牙膏盒的大小不一樣的紙盒,讓孩子觀察說說特點,強化認識長方體,學會變通。接著在孩子們認識長方體實物的基礎上在黑板上貼出抽象的長方體模型圖片,將孩子對長方體的認識,從具象的感知的認識上升到抽象的、理性的認識,並用類似的方法引導孩子認識正方體、圓柱、球,讓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說一說等活動中找到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發現圓柱和球的共同點和區別點,在動手操作實踐中直觀感知長方體和正方體不能滾動、圓柱和球能滾動等特徵。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情境教學_數學教學反思2

今天講授了《8和9》一課,整節課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開闊,較好的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可謂活而不亂,本節課主要為學生創設了以下幾個空間:

空間一:課件演示,使學生深刻認識7、8、9三個數之間的聯絡

為了讓學生更直觀的理解7、8、9這三個數的聯絡,在教學中我沒有采用直接撥計數器的方法,而是利用課件動態演示,先出示一個計數器,老師撥珠,學生隨老師一起數,當撥完7個後,讓學生觀察又來了一顆珠子,是幾顆?接著又分別演示了又跑來一顆珠子、這顆珠子又走了、它又回來了的過程。經過這些動態演示,使學生很容易理解了7、8、9這三個數之間的關係,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空間二:脫離點子圖比較7、8、9的大小

在比較大小的教學中,由於學生在前面已經會比較8以內數的大小了,所以本節課我脫離了點子圖,直接讓學生從7、8、9這三個數中選擇兩個數,用以前學過的符號比較他們的大小,學生根據已有的基礎,很容易的進行了正確的比較,而且除了比較7和8、8和9以外,孩子們還正確的比較出了7和9的大小,拓寬了學生的思維。

空間三:看著直尺說發現,培養學生髮散思維

在出示直尺後我沒有將教學只停留在填出7後面的兩個數字上,而是在這一環節讓學生看著直尺圖上的數字說自己的發現,以此發散學生的思維。有的學生從數序角度說8的後面是 95在6的前面;有的學生從比較大小的角度說7比6大,比8小還有的學生說出了和7相鄰的數是6和8等等,思維比較活躍,語言表達清楚。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情境教學_數學教學反思3

“點”和“線”的概念既簡單,又抽象,而一年級的學生卻又是以具象思維為主。既要讓學生對點和線有直觀的認識,又要讓點線組合成為抽象畫,為此我頗費了一些心思。

首先在學生思維訓練方面,為了保護孩子們的想象力不受約定俗成的影響,不能發揮主觀能動性,禁錮了想象的翅膀,有些班級沒有板書引導作畫,結果學生作業沒有很好的進行點和線的組合,不知道如何去組合,只是簡單把點、線陳列到紙上。發現問題後,我及時對課程進行了修正。

在欣賞畫作時,積極引導學生想象,不同的點和線的組合成為不同的畫,相同的點和線也有不同的組合方式,每一種組合都傳遞著不同的資訊,簡單說就是:畫都是有生命的,每一幅畫都是一個故事。 讓學生在點和線的基礎知識認識上發散思維,想象力得到發揮後,老師再以板書範畫引導,就容易讓學生達到教材要求了。

因此,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是參差不齊的。有的學生能根據作業要求點線組合成一幅畫,有些就不能,只是簡單的對點和線進行陳列,而有些學生把畫畫成了具象畫。

其次,重難點的把握。

為了讓孩子們更好的認識點和線,我事先做了充分的準備,圖片和實物相結合。首先讓學生自己塗畫一個點,再對點進行變形,讓學生認識了,點不僅是一個點,是小的痕跡。點,是千變萬化,各種各樣。

線,讓學生和老師用細電線直接折出想要形狀,形象直觀。

點和線的結合則通過欣賞畫作,大膽想象,老師板書引導作畫,學生自主作畫的過程,有效的完成了。

最後,教無定法。孩子的想象空間是無限的,但也要有所想,沒有基礎的想象是不科學的。要根據學生的基礎,合理科學的處理,才是明智之舉。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情境教學_數學教學反思4

看一看(一)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經歷觀察過程,認識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通過觀察,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根據圖形推測、拼搭的方式,引導學生簡化過程,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本課教學注重發揮教具的作用,讓學生自己操作觀察,取得直觀的感性認識,通過動手操作使數學知識不再那麼抽象,理解數學也不再那麼空洞。我將數學設計成看得見,摸得著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對抽象知識獲得了相當清晰的認識和理解,而且,這樣通過動手操作後獲得的體驗是無比深刻的。

國小一年級學生,特別對新事物感到很好奇。本課運用很多的玩具促進他們學習,讓他們在自己喜歡的的玩具中學習數學,這樣更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方面做了積極的嘗試,集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於一體,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觀察的過程中體驗到觀察多樣性。同時,這節課抓住教材的難點讓學生思考,培養初步的推理能力。

不足點:在較難懂的空間概念中,雖然我在教學中多次為學生創設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在發現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有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和創新意識,但是感覺這節還是要多讓學生自己動腦想、動手做,在實踐中找出認識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結果,使問題得到解決。使學生的思維在這種帶有開放性的活動中被啟用,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得到了發展,豐富了對數學學習的體驗學生自己動腦想、動手做,在實踐中更能找出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有著哪些常用方法,使問題得到解決。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情境教學_數學教學反思5

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學生綜合要求逐步提高,國小低段的數學教材不再是以往單一、抽象、枯燥的數學了,而被多樣、形象、有趣的數學所代替。如果面對新的教材內容,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那將無疑會成為學生學習絆腳石,只能消極的促使學生的'厭學情緒早期形成。我作為一名教學一線的工作者,深感壓力重大,積極發現,營造學生需要學習的空間與條件,在一年的摸索學習中對低段數學教學有卑微的感受,請共同探討。

一、在情境教學中要會“思”

一年級學生聽話效果,理解能力都要相對弱一些,有時教師對同樣一句話重複多次,也不能達到100%的效果。這樣,教師教的吃力,學生學的煩心。怎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呢?我嘗試在教學較難的內容時,要積極設定活生生的畫面幫助學生分析性學習,例如:小熊從家去學校,已經走了35米,離學校55米,小熊家離學校共有多米?在講這道題時,出示小熊上學去的動畫路線圖課件,著重啟發學生思考小熊從家開始走的35米是哪一部分?離學校還有55米是哪個部分?生動的畫面不僅吸引了學生,而且明白了蘊含在在熊上學這一鮮活的情景中的數學道理,即:已經行的路程+剩下的路程=全路程。又如一塊積木12元,可以怎樣付錢。這個題的方法多種多樣,但學生對怎樣給錢卻感到有些難度,我在教學中,出示準備好的5角、1元、2元、5元、10元、1角、2角零錢,讓學生在直觀的演示中,帶著濃厚的興趣,帶著一份深深的思考進行正確的排列給合,輕鬆的解決問題。

二、在情境教學中要會“靜”

設定有序的情景、場合進行室外教學,會非常有力的增強學生對空間的感知,變抽象的知識為淺而易顯,容易消化的知識。如在教學一冊數學方向與位置時,若要在教室講解,顯的課程資源有很大的侷限性,教師語言蒼白無力。因此,我讓學生在很安靜的情況下帶隊沿右邊從教學一樓走到三樓,再靠右邊下來,這樣往返一趟,在互動中靜觀,在靜觀中互動,既保證了講課秩序,又使學生真正的體會到上、下、左、右前後的相對性,及方位存於空間的真正含義。

三、在情境教學中要會“動”

教學七巧板相關知識時,我讓學生每人準備好一塊七巧板,讓學生觀察七巧板是由幾種圖形組成的?每種圖形分別有幾個?哪些圖形是完全一樣的?哪些圖形最大?哪些圖形最小?在明白這些基本知識之後,讓學生拆開七巧板,大膽的想象、嘗試、操作,看一看七巧板的組成部分進行不同的有機整合後能拼成哪些有趣的圖案,通過小組合作,學生獨特構思,拼成的圖案各種各樣,風箏、免子、小狗、小鴨等。讓學生快樂的遨遊在七巧板的海洋中,輕鬆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發揮了創造力,挖掘了最大的潛能。又如在教學小紅和同學排隊一題時,小紅前面3人,後面1人,這一隊共有多少人?又如小紅和同學排隊從前面數她是第3,從後面數是第2,這一隊共有多少人?遇到這類題時,學生往往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有時會多說一人,有時會少說一人,這時,我就指幾個學生扮演小紅,在教室做到快、靜、齊的條件下,自找合作伙伴,按照題目要求自行站隊,等學生站好隊之後,他們會自然明朗,馬上欣喜自信的告訴老師正確答案,不必教師做煩鎖的講解。

四、在情境教學中要會“記”

數學教學中概念性知識是教師最難講解,學生最難接受的問題,尤其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那就更難了。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情境教學_數學教學反思6

《數一數》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通過一幅美麗的校園圖,有紅旗、鮮花、樹木、樓房、白鴿、老師、學生等不同的學習素材,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反思本節課,有以下三點需要重點關注:

1、怎麼樣的數才是合格的數?在數白鴿和樹木的時候,先讓學生自己數,巡視發現有的孩子是眼睛觀察後直接判斷,有的孩子這邊數數,那邊數數,也有的孩子會一個一個數過去。請選擇一個一個數過去的孩子上來到投影這裡數,下面的孩子感受有序數的過程,感知“有序數和雜亂數完全是不一樣的。”

2、怎樣才能做到有序?有序的標準是什麼,就需要通過孩子的數讓大家觀察發現,原來數的時候要按照從左到右或者從上到下的順序,才是真的做到有序。而從左到右和從上到下是一種約定俗成,在之後的學習中比如從前往後也往往是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

3、如何不重複不遺漏?知道數的順序,往往還是會數錯,怎麼辦?做記號!比如在數圖中有幾個男孩時,有的男孩在踢球,有的在玩單槓,並不像樹木或白鴿那樣成一條直線,而是散落在操場的每一邊,這給數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孩子們從左往右的時候還需要從上往下,縱觀全域性,往往也會遺漏和重複。因此,在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體會做記號的重要性。比如數一個勾一個,或者數一個畫一個圈或其他符號,整個過程需要老師帶著全班一起完成。完成後再感受做記號的重要性,讓學生自己感悟通過做記號可以達到不重複不遺漏的效果。

在上課過程中,要做到慢,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數是需要有順序的,需要做記號的。從課堂觀察和作業反饋來看,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數的方法,但個別孩子還是會雜亂無章地數,需要在後續學習中繼續跟進。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情境教學_數學教學反思7

本節課教學比較物體的多少、長短、高矮、輕重,讓學生初步感受比較的數學方法。課堂上利用了實物投影,呈現果樹、小兔子、木頭、石凳,以及小兔子搬磚、鉛筆、學生等景物和場面,提出了比較誰比誰多、哪個人高、哪個長等問題,讓學生在圖中找一找、比一比。學生在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些高矮的經驗,一般他們都會進行直接判斷。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組織了一個個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發現和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體驗。反思如下:

(一)聯絡實際生活,探索比的方法,鞏固比的技能。

當學生學會了比長短、高矮後,聯絡生活經驗,說說、比比身邊的事物,以四人小組討論的方式展開,合作交流。增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並在交流成果中,學生不斷地體嘗成功,欣賞自己的發現,感到“我行”,欣賞本組的發現,感到我們小組棒,看到全班的發現,又會意識到全班同學都很聰明。這樣既有助於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又能增強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體驗成功的喜悅。

(二)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了實踐活動。

讓同桌兩個學生比較自己的鉛筆,哪枝長哪枝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找幾個同學從高到矮排排隊。另一種是觀察花蜜那,作出判斷,畫面中有些物體的長短、輕重關係不是十分明顯,需要經過簡單的推理才能做出判斷。

(三)選孩子喜歡的活動,給孩子質疑的空間。

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國小生學習的動力。我在這節課的教學中以活動方式激發學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動手、動腦、動口參與學習。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情境教學_數學教學反思8

根據教材編寫的特點及內容間的密切聯絡性,我以猜謎語的形式複習了上節課學習的內容,同時很自然地引出這節課將要學習的內容。學生對猜謎語很感興趣,很快就集中注意力參與進來。然後讓學生動手去摸各種物體,感受各種物體的形狀,加深了對物體的認知。然後進行我說你擺的遊戲,讓學生動手操作,在實踐、體驗、感知中掌握知識,體會學習的樂趣。期間,遊戲有一個步驟是將球放在正方體上面。由於學具中的正方體比較小,而球卻有點大,要把球放正方體上有些不易,要有細心、耐心、恆心。一開始我想取消這一步驟,但驚喜地發現有的小朋友擺成功了。於是我想,這正是培養他們耐心、靜心的好時機,所以我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嘗試,鼓勵他們靜下心來認真地擺放。最後,基本上的小朋友都成功了。

在結束你說我擺的遊戲後,我緊接著做下面這道題目:下面每幅圖中各有幾個小正方體?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圖略)學生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把看不到的也數進去了,一是隻數看得到的。這時,小朋友們就會開始爭論。於是,我繼續讓學生動手擺出圖上形狀,從抽象到形象再到抽象,加深學生對此類題目的理解。

這堂課的教學很緊湊,形式多樣化,學生在具體的活動和操作中領悟了新知識,體現了做中學的新理念。如果我在時間的把握上能更抓緊點,練習的內容能再適當增加點,整堂課將會更加滿意。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情境教學_數學教學反思9

《捆小棒》是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教學內容。對於20以內的數絕大多數孩子在入學前已初步會數,但對於建立數位概念卻不清楚。因此,這節課的教學,我首先從學生數喜歡的東西入手,力求體現師生間的雙向活動。教師指導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數一數”“捆一捆”“撥一撥”“說一說”“畫一畫”,初步體驗10個一是1個十,以及11~20各數的順序及大小。教師提出“你看到了什麼?”“你想到了什麼?”“關於這些數你還知道些什麼?”等問題,讓學生去探索、去思考,幫助學生建立十個一捆的觀念,建立 11--20各數的表象。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體會到學數學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力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讓他們通過有目的操作、交流、討論,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成功之處:

1. 激趣引入:溝通了新舊知識的聯絡,便於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

2. 教學形式多樣,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3.運用多媒體形象生動的畫面,容易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學生的回答立即獲得反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練習設計:目的明確,有趣味性,符合兒童年齡特點,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滲透了美育、體育、品德教育。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情境教學_數學教學反思10

一、課堂教學

要做到精講多練。羅嗦冗長的教學節奏,學生學得沒勁,教師教起來也累,所以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認真備課,合理安排好每一個授課環節是最重要的。數學課在於多練,課講完了,不通過練習的驗證怎麼知道學生學得好不好呢?因此要合理利用書上和練習冊上的題型,並要做個有心人,將數學中錯得多的題目收集起來,考試時作為一種複習資源。

二、習慣培養

一年級最重要的習慣之一是寫好字。我教的兩個班的學生字寫得都不太認真,1~9幾個最基本的數字,也沒有幾個學生肯用心去寫。寫字反映了學生的學習態度,浮躁、馬虎、表現在每天的作業上,所以要提高成績首先要寫好字。

三、成績提高

最重要的是後進生的轉化上。兩個班的後進生分為以下幾種:

1、單親家庭無人管

2、全部交給爺爺奶奶等老人照顧

3、父母是做小生意的,無暇顧及

4、自身智商較低。

對於前三種能拔上來的學生,我們盡能力幫助他,學生成績好與不好與父母也有很大的關係。有人輔導的學生和無人管的學生成績肯定不一樣,所以就要發動無人管的孩子家長管起來。有時候,我會特別生氣,有些家長只是在作業本上瀟灑的簽上大名,根本不管孩子寫得對與不對,計算題錯一老堆他也簽字。遇到這種情況,我一般會跟他家長電話聯絡,提醒他要注意。我認為只有向學生家長重視起來了,孩子才會重視,在老師和家長的共同輔導下,後進生成績才會提高。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情境教學_數學教學反思11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尤其是一年級國小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國小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下面,我談談自己在激趣方面的幾點體會。

一、創設情境解決問題。

生動的生活情景,有助於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增加對數學的親近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因此,在教學中,我經常設計一些情境,讓學生在玩中輕鬆學習。例如:在教學《11-20各數》時,我創設了超市的情境,讓學生在逛超市的情境中學習數數、認數和寫數,學生學起來很感興趣。

二、以猜為動力,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的奧祕。

每一個孩子都愛問為什麼,每一個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祕密,根據孩子的這種心理,我多次採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讓學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時,我先告訴學生我手裡有一張11到20各數的卡片,讓學生猜猜是幾,然後回答:“大了!小了!對了!”這樣反覆進行幾次,學生就在"猜"中掌握了11-20各數並比較出了大小,增加了數感,加深了對數的認識,為今後學習用數學做好了鋪墊。

三、在比賽中增長信心,培養競爭意識。

兒童的好勝心、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所以要經常創造機會讓學生充分表現,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要不斷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增強勇氣,勝不驕,敗不餒。如在小組中可以進行"奪紅旗"比賽,在全班男女同學比賽,在個人中可以比一比誰做得又對又快,從而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情境教學_數學教學反思12

生活是數學的源泉。起始階段的數學學習如果離開了學習的生活,更是寸步難行。剛入學兒童的生活是彩色的,遊戲、童話、動物、故事……不一定是他們生活的全部,也至少佔有很大的比例。在認數的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數學素材,努力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並向學生展示數概念的現實來源和實際應用,創設有助於學生理解數學的教學情境,以幫助學生把握數概念的實質,真正理解數的意義,建立良好的數感例如,教學“數一數”時,我就引導學生觀察書上的主題圖,歡快、溫馨、富有童趣的畫面帶給學生對幼兒生活的美好回憶,更是對多彩的國小生活的熱烈嚮往。由於學生一般都有幼兒園裡的學習基礎,他們會興致盎然地去數:1個滑梯、2個鞦韆、3個木馬、4架飛機……無一不是他們生活中常見的東西,數學就是這樣的無處不在;數完了,學生之間就要互相說一說圖上有些什麼,於是,數成為學生之間進行交流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因為如果沒有數,想說清圖中有些什麼幾乎是不可能的。

再如,教學“10的認識”時,同樣引導學生觀察少數民族小朋友跳舞的主題,數一數,發現有10位小朋友,從而引出“10”這個數。還有像“0的認識”,不僅藉助小白兔拔蘿蔔的情境使學生體會到“0表示沒有”,藉助米尺體會0還可以表示“從這裡開始”,等等。對一年級的孩子學習數學幫助很大,學生很容易接受,避免了孩子因為陌生而產生的恐懼感。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情境教學_數學教學反思13

本節課能充分的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在學生自我介紹的同時,自然的引入了課題,在沒有學習的壓力下進入了一節玩的課堂,注重了從學生以有經驗,促成了一種寬鬆的課堂氛圍。

在“排隊買票”的活動中,體會前後的順序,在笑笑排隊的位置變化中引發理解前後的變化與排隊的位置也有關係。同時,在笑笑怎樣解決幫助小淘氣買票的問題上,學生的意見不統一時,注重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一樣可以關注到公共秩序,懂得了要禮貌待人,滲透了互相謙讓,幫助別人的德育思想。在這個情境中同樣使學生感知到位置變化的相對行。

在“百米賽跑”的活動中,學生通過對小松鼠跑在前面還是後面的討論,誰跑了第一,誰跑在最後等問題,進一步瞭解到前後的相對行。“卡丁車比賽”又一次吸引住了孩子們的眼球,情境新穎,設計有懸念,使問題上升了一個層次。再通過同學們小組合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在幫助老師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龜兔賽跑”的活動引發學生大膽猜測,學生的思維進一步發散,展開想象力,在可能的基礎上實現實際的結果,給學生一個合理又滿意的答案。最後通過“坐車返校”的活動體驗生活中的應用,即把問題提升了一個高度又使本節課畫上了一個完滿的句號。

本節課始終是在一種寬鬆愉悅的氛圍中進行的,學生沒有任何學習壓力,通過活動一步步走進前後的問題當中,通過玩解決了教學難點,突出了重點。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情境教學_數學教學反思14

本節課通過解決“有幾瓶牛奶”這個問題,讓學生學會“9+?”的進位加法,初步體會演算法的多樣化,並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學完畢,總結整理認為以下幾點值得探索和反思:

1、今年一年級的部分學生對於20以內的進位加法計算有一定的基礎,但對算理並不瞭解,為了克服這一現象,我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省時、效果好。

2、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我為了保護並激發其學習願望和興趣,學生回答得是否正確,語言是否完整,我都延緩評價,並且多鼓勵。

3、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擺學具來直觀地幫助學生尋求解決辦法,形成感性認識後逐步抽象出9加幾的計算方法。鼓勵學生演算法多樣化,不強化計算方法的說理訓練。尊重學生自己的方法,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本節課學生想出了不多的解決方法,創新的火花在課堂中自然而然的迸發出來。

4、我合理安排各個環節的時間,在解決教學重點、難點的環節上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研究、探討、交流、體會。本節課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具體情況對教學內容做了適當調節,對突破難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5、學生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只可組織、引導、參與學生的活動,但不可以直接告訴結果。要相信學生,讓他們自己去在體驗中發現並總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裡時間問題是我們共同面對的難題,怎麼樣做到即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又完整的完成教學任務,期待大家共同的探討。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情境教學_數學教學反思15

成功之處:

1、密切聯絡生活實際,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感悟分類。本節課創設了與學生密切相關的整理書包以及練習中的分類等情境,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對自己熟悉的事物比較瞭解,容易產生強烈的興趣,有利於進行積極的思考,提出自己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分類的好處。

2、開放時空,放開手腳,使學生充分經歷分類過程,體驗分類的好處。教學中,為學生創造條件,鼓勵學生展示多種分類方法,在練習中進一步體驗分類的多元化,多樣性,再次讓學生感受分類的價值,解決各種分類問題使整理書包成為學生學習數學、運用數學的過程。

3、課內分類向課外不斷延伸拓展,增加了學生應用實踐的機會。教學時我並不滿足一個分類活動的設定,而是進一步創設了許多情境,這樣分類的範圍擴大了,給予了學生更多實踐的機會,使學生學以致用。

4、多元化的活動為課堂注入了活力。多媒體的使用,遊戲等活動的引入,使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興趣高漲,使整個課堂環環相扣,輕重突出,使學生充分學習數學,感悟數學、享受數學。

5、德育適時滲透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從整理書包入手的這節課,貫穿始終的分類能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分類習慣,在今後的日常生活中,做“生活的小主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