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要適量》優秀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1.43W

《社會》課程是廣州市十五規劃課題之一,我們學校很榮幸成為實驗學校。《社會》與《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是同一系列,它的編排同樣體現品德新課程的教學理念。這節課我以兒童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以活動為主要的教學形式。在具體的實施中,把枯燥無味的說教融入到形式多樣、靈活有趣的活動中。教學的關注點不僅僅是教學設計,更多是課堂中隨機生成的教育資訊。真正體現出是用好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節課很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體現了以下幾個創新點:

《飲食要適量》優秀教學反思

1.重視主題的開發,促進深度對話

我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材的編寫意圖,對教材進行靈活的整合、改造和重組,採用了模組設計,突出主幹,構思巧妙。如我把課本30頁的內容進行重組,設計了食物營養塔,初步感知更加系統科學食物的分類及營養知識,設計了一條從發現—感知—尋找—設計—宣傳的主線,一環緊扣一環,層層深入。在課堂中不失時機地促進與學生的深度對話,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如在最後一個環節我讓學生大膽說說以往自己的飲食有哪些壞習慣,以後會怎麼做呢?想不到他們會熱情高漲,說真話,吐真情。其中有一個學生笑著說到:我以前最喜歡吃肉,不喜歡吃青菜,所以我長得胖胖的。以後我不再挑食,飲食要均衡些;另一個學生說到:我不喜歡吃肉類,飯只吃半碗,個子矮小,記得我讀幼兒園大班時,有一個阿姨問我:“小朋友,你是不是讀小小班?”聽了這句話,我很不開心。我以後什麼都要吃,要長得高一些。聽著孩子純真的話語,讓我看到了教育的效果和感受到當老師的.一種價值。

2.素材源於生活,認識感悟迴歸生活

課標指出:“兒童品德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在教學中我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兒童的原則,深入淺出,寓教於樂,如創設情景、尋找祕方、交流飲食等環節,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導學生談自己的想法。整節課我都重視讓學生動起來,給予更多說的機會,使孩子在心靈深處產生一種認同,從而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為了進一步強化孩子的飲食習慣,到課的結束,我又迴歸生活,鼓勵學生今後當好家庭小營養師,並宣傳健康飲食,達到“以活動促鞏固,以活動促發展,以活動促實踐”的目的。

3.營造有滋有味、有情有義的課堂

整節課的內容能與生活接軌,引發生活的思考,抓住時代的脈搏,捕捉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生活細節,設計多樣化的活動,為學生提供開放可選擇的學習內容。如到食物王國探祕,爭當營養小博士、設計營養餐等活動,目的是重視各類飲食習慣不同的學生能產生相互影響,想方設法挖掘不同學生的操作方式,尤其是比賽第二關時,學生的做法是多樣的,如第二幅圖,有的孩子認為是吃飽了,不想再吃;有的卻認為是挑食,不想吃;備課時我也沒想到這方面。在課堂上,我立即抓住這個生成,肯定學生的想法。所以只要在不同前提背景下學生的回答是合理的就應給予充分的肯定,這樣的課堂才有滋有味、有情有義。

上完這節課,我覺得還可以在深入學生內在的親身經歷,進一步產生思維碰撞這些方面開發得透徹一點,讓學的空間再大一些,這也是我在教學中孜孜以求的一塊教研領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