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8.1K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教學反思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教學反思1

憑藉以往的教學經驗,總覺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在上過第一課時後,要磨好幾課時,同學才幹掌握。因此,有老師勸我不要上這個內容,我自身也有這個想法。業務學習那天聊起這個話題,有不同的聲音:難上的課,就應該研究研究。對呀,挑戰一回,看當堂課能不能學會。我不再猶豫了,決定研究課上《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一、關注同學的起點,突破難點。

利用已有知識來解決問題,實現知識連結和戰略方法的溝通,引導同學沿分步算式去尋求豎式中的對應數位、兩層積和兩積之和,從豎式的各層積動身質疑其橫式中的實際含義,相機藉助板書把算理進行有序梳理,指引同學在反覆體味中感悟橫豎式之間的內在聯絡,將其延伸至思維深處。利用生成型資源,啟發同學想出好方法 ——用小正方形紙片遮擋住某一數字,防止“交叉乘”。真是小紙片用處大!

二、將估算、口算、筆算、驗算有機結合起來。

用計算來解決一個問題,首先需要我們根據題目的特點做出判斷,再根據需要將估算、口算、筆算有機結合,為確認結果的正確性,最後的驗算是必需的。

三、組織分層練習,重視反饋。

由易到難,由淺到深,我設計了這樣幾個練習:

(1)在口裡填上合適的數

(2)試一試

(3)會驗算嗎?一組做一題 33×21

45×12

13×52

23×14

(4)改錯。

(5)競賽。同桌2人一組,

每人完成兩題,先做好的可以指導另一人完成,比一比哪一組合作的好?

14×52=

26×24=

同學已掌握了算理和演算法,但對計算並不很熟練,如何讓同學主動去計算,以達到熟練計算的效果呢?我佈置了競賽這一環節,讓同學通過競賽來提高計算的積極性。完成得較好,只有個他人錯。 所以順理成章地推出我的獎勵 ——今天你們表示得非常出色,課堂上基本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身手,出乎老師的意料,所以老師將給大家一份驚喜:你們吃過“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嗎? 老師給代夥的同學燒了一樣菜,給不代夥的準備了點心,老師公平吧。

餐後輔導,讓同學做了四道豎式計算,34人中,3 人積的對位錯、4人計算錯、只有3人“交叉”乘。第二天交上來的家庭作業,有5人錯,其中2人“交叉乘”。跟我當時教的三(2)班比,錯的少多了,應該說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四、培養同學細心計算的習慣。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既要一步一步口算,又要將每次口算的結果寫在相應的位置;既要算乘,又要算加;計算過程還有進位問題。首先我要求同學書寫一要清晰,二要有條理,其次還要求同學理清計算的各個環節,在計算過程中有效地對各環節實施自我監控,特別要關注自身易出錯的環節。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教學反思2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第四單元的教學重點。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一位數(每位乘積不滿十),並且掌握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還為學習多位數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而且,為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乘數是更多位數的乘法問題,奠定了基礎。兩位數乘兩位數,是在學生學習了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的筆算乘法分兩個層次編排,先出現不進位的,突出乘的順序及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接著,編排進位的,讓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需要進位的筆算過程,幫助學生掌握筆算乘法的方法。

教學第一課時是不進位的,課堂上我結合例題引導學生去理解算理。當時的例題是沒套書有14本,老師買了12套,一共買了多少本?當時這道題是先用口算方法想,先求10套多少本,用14×10=140(本),在求2套多少本,用14×2=28(本),然後140+28=168(本),學生對口算方法都能明白,所以這道題改成豎式時,學生對於算理都能明白,沒有疑問,只是有個別學生習慣寫上豎式中140的那個0,這個慢慢可以改掉。有了一定的情景輔助學生理解算理上略微有些吃力。課上再通過純豎式計算,明確先算什麼,再算什麼,而且一開始我要求學生寫清楚你每一步是誰和誰相乘得來的,學生能寫清楚,必然是能理解的。練習的過程中適時請學生上臺板演,再結合錯題進行分析,加深理解,通過兩課時的教學發現針對不進位的都能很好的掌握。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必須讓學生明白算理。再通過大量的練習題讓學生鞏固,學生才能徹底學會。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教學反思3

本節課教學的是兩位教乘兩位數(不進位)的筆算,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1.滲透估算。學生根據情境圖列出算式24×12後,我追問:誰能估算一下大約一共有多少個?你是怎樣估算的?通過這一追問讓學生知道估算可以24和12看成接近它們的整十數。學生的估算方法多樣,思維靈活,在具體的題目中滲透估算教學,培養了學生的估算意識,同時又能為檢驗筆算結果是否合理服務。

2.理解算理。列出算式24×12,重點還是讓學生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演算法,本節課主要解決筆算過程中從哪一位乘起和豎式書寫格式問題。在教學時,先讓學生嘗試選擇合理的方法解決問題,數形結合,引出筆算的方法,過程自然、流暢。同時在理解算理時,讓學生理解每一步表示的意義,感受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但由於學生是初學兩位數乘兩位教的筆算,因此經常會在書寫格式上出錯,出現數位不對齊等問題。所以在教學時,還要多巡視學生的書寫,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教學反思4

教學目標:

1、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讓學生經歷發現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全過程,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2、感受“藉助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策略意識。

3、通過應用,初步體驗兩位數乘兩位數在生活、數學應用中的廣泛性,拉近算式與生活的聯絡,並體驗探究、應用過程中的成功感。

教學重點: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用一個數的十位上的數去乘另一個,得數的末尾與十位對齊的道理。

教學過程預設:

一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聽說小朋友這幾天在學乘法,先來考考你們

1、先後出示12×3 12×30

師:12×3多少?是幾位數乘幾位數(兩位數乘一位數)你知道這個算式的

乘法意義嗎?(乘法意義)

師:那12×30呢?是幾位數乘幾位數?(整十數乘兩位數)它的乘法意義?

2、師:老師對今天這節課小朋友的學習更有信心了。小朋友,你們有嗎?好,現在上課。

3、師:李老師來自鎮小,在算我們學校總人數的時候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

臨城國小平均每班有31人,那全校12個班有幾人?

(1)讀題

(2)怎樣列式?31×12

(3)這是幾位數乘幾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它的乘法意義你知道嗎?那麼誰能說說,31×12它的結果大約是多少?你是怎麼估計的

(4)我知道了鎮小大概的人數,那到底準確的有多少人呢?大家還沒告訴老師呀,要計算這道題,我們以前學過嗎?遇到新問題了怎麼辦?能不能把它變成我們已經學過的知識?

二、探索嘗試,尋找方法

1、自己試著把這題變成我們學過的舊知識,在自己的練習本上試試。

2、師:你不僅要會算,還要把道理說清楚,有了一種方法,還有沒有第二種方法,第三種方法?(在此期間請學生到黑板板書不同的方法)

3、同桌交流整理。

師:怎樣才能使老師聽明白?先同桌之間互相當小老師試試,看能不能使對方聽懂。開始交流。

3、全班彙報,彙總解答策略。

師:我發現剛才在討論的時候大家學習習慣特別好,學習效果一定很好。誰想出了一種方法?有兩種的嗎?還有沒有更多的?(把學生的方法寫到黑板上來,並請學生來介紹)這是誰寫的,請你來說說?

可能會出現:

第一種方法:31×10=310 31×2=62 310+62=372

師:為什麼這麼列,這是什麼意思?(31×12沒學過,但我們可以轉化成我們學過的知識,31×12表示12個31相加,可以把它看成10個31與2個31相加)你們明白了?

或出現12×30=360 12×1=12 360+12=372

師:這兩題方法有什麼共同的地方(都把一個因數拆成兩數之和,再與另一個因數相乘)我們可以把它看成是同一種方法)

師:為什麼要拆呀?

師:看來大家很有自己的想法,想到把新知識轉化成舊知識來解決。

第二種方法:31×4×3 31×2×6

那這又是什麼意思呢(把一個因數拆成兩個因數的積)老師發現我們班小朋友真是了不得,你們知道嗎你們剛才用的方法是我們四年級才要學的。

[1][2][3]下一頁

第三種方法:

1、他是用什麼方法做的?用這種方法做的時候要注意什麼?(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

若學生沒出現豎式的形式

師:我們以前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的時候可以用豎式做,那兩位數乘兩位數可以嗎?自己試著做做看。用這種方法做的時候要注意什麼?(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

2、 62是怎麼來的?(2個31)也就是用第二個因數的個位去乘第一個因數

3、310是怎麼來的?(10個31)那3728呢?(板書:與第一種方法用線聯絡

起來)

31

× 12

———

62

310

372

4、若學生還有其他不同的算式,

31

× 2

———

62

31

× 10

310

62

+ 310

372

(1) 你為什麼這麼做?看來大家很有自己的想法。

(2)看著這三個板書,你想不想說什麼?是不是覺得有點繁?能不能再創造出一個算式,把三個算式的意思也能用一個算式也能明白?再試試。我已經發現很多小朋友智慧的火花了。

4、請他板演後,問:大家能看明白是什麼意思嗎?每一步表示什麼意思?同桌互相說一說(提醒:分幾步做?)

5、看著板書現在你想說什麼?(第一種方法與筆算方法的思路是一樣的,一個橫式表達,一個豎式表達。豎式的形式以前我們也見過,我想今天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豎式這種形式應該重點掌握。

6、現在我們能知道鎮小有多少學生嗎?(板書完整橫式)觀察豎式,填一填2個班有( )人 10個班有( )人 12個班有( )人

23

× 13

———

69

230

299

7、嘗試用豎式練習23×13。(學生再次嘗試計算)有困難的同學可以模仿上面一題也可以求助於你的同桌

(1)誰願意把你的解法展示給大家看(實物投影)並邊介紹

你的想法

(2)你能看明白這個算式的每一步是怎麼來的,表示什麼意

思嗎?同桌互相說一說

有什麼地方不懂的?想問大家的。(實物投影)

8、揭示課題

師:這節課我們在學習什麼?(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碰到這個新問題我們是怎樣來學習的?(把新問題轉化成我們學過的舊知識)今天我們用到了哪些舊知識?現在你能說說應該怎樣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嗎?

師:是呀,我們學習數學往往都是把新問題轉化為舊知識來進行的,今天的新知識,對於後面要學的知識來說又變成了舊知識,因此我們必須今天的知識學好,學紮實。

23

× 13

———

69

41

× 21 230

299

9、理解個位“0”不寫的意思

31

× 12

———

62

310

372

1)觀察這三個豎式,跟以前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有什麼地方不同?為什麼會出現“兩層樓”的情況?(因為乘了兩次,第一次是第二個因數的個位去乘第一個因數,第二次是第二個因數的十位去乘第一個因數)

(2)除了要乘兩次外,還有什麼共同的地方嗎?(第二次乘得的積的末尾都是“0”)為什麼末尾都有“0”?那這個“0”不寫可以嗎?如果橫式中不寫可以嗎?為什麼豎式中可以而橫式中卻不可以?(豎式中有數位)“0”省略會不會影響計算結果?但要注意什麼?因此我們通常把個位的 “0”省略不寫。

(3)其實個位不寫“0”還有一個更大的作用,(觀察板書)只要算第二個因數十位的時候,跟十位對齊就行了,這樣兩位數乘整十數就變成了兩位數乘一位數。但有一點算得的積必須與哪位對齊?(十位)

(4)省略“0”以後要注意什麼?

三、鞏固方法,推廣應用

1、現在我們用這種形式筆算完成34×12 41×21

(1)做之前有什麼要提醒自己和大家的嗎?

(2)(實物投影)學生筆算並彙報

(3)現在同桌互相說說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應該怎麼算?

2、師:在我們生活中用沒有用到過“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例子?(一學生舉例可請其他學生筆算完成)

3、師:老師也來舉個例子並筆算。出示:

一套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元?

4、幫老師解決一個問題

出示:

⑴61個小朋友去看電影,買票一共需要多少錢? (學生認為還少了每張票的價錢)

師:電影院售票視窗有這樣一個告示 :成人票每張50元 兒童票每張24元

⑵學生筆算

怎樣列式?為什麼要與24相乘而不是50?

⑶多媒體對照

61

× 24

———

244

122

1464

⑷ 1張票要( )元 60張票要( )元 61張票要( )元

5、 11×11= 12×11= 13×11=

14×11= 15×11= 16×11=

師:要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必須進行大量練習。現在我報題,你們筆算。

(教師隨時報得數)我已經好了,你們呢?

師:很奇怪是吧,是不是老師把這些得數全背出來了?其實這裡就有數學祕密在,有興趣的話下課可以去找找

機動:出示圖片《腦筋急轉彎》每本16元 《小博士觀察手冊》每本24元

三(2)班小朋友準備700元錢,想每人買一本相同的書,應該買哪種書?

四、課堂小結

師:今天這節數學課你有什麼收穫?你是怎樣學習的?

師:今天我很高興,感覺真好!這種感覺是大家給我的,所以我要特別謝謝你們,以後有機會咱們再在一起上課,好嗎?

反思:

首先,我想談談對教材的理解。這部分的學習內容是在學習了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的筆算乘法分兩個層次編排。先出現不進位的,突出乘的順序及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因為,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還為學習多位數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而且,為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因數是更多位數的乘法問題,奠定了基礎。因此在計算體系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本節課在新知的探索過程中,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分兩個層次進行。第一層次主要是為解決學生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學生對乘法算式意義的理解為突破口,從引入部分的口算、學生用不同方法對例題的嘗試及學生對不同方法的理解,包括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過程都僅僅圍繞乘法的意義來展開;第二層次主要是為解決十位部分積的對位問題,這也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主要是能解決這幾個問題,第二個部分積的末尾“0”能不能省?會不會影響計算結果?省“0”後要注意什麼?

由於這是一堂計算課,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對法則及算理的認識,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計算能力,並培養學生認真計算、書寫工整的良好學習習慣。練習是一種有目的、有步驟、有指導的教學活動。有目的性的練習就是要教師在設計安排練習題時,要悉心鑽研教材,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精心安排。也就是說教師在設計練習時必須明確每一道題的由於這是一堂計算課,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對法則及算理的認識,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計算能力,並培養學生認真計算、書寫工整的良好學習習慣。練習是一種有目的、有步驟、有指導的教學活動。有目的性的練習就是要教師在設計安排練習題時,要悉心鑽研教材,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精心安排。也就是說教師在設計練習時必須明確每一道題的練習意義,確保一步一個腳印,步步到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練習的優化。因此在探索檢驗過程中我一共安排了4道題:31×12 23×13 41×21 34×12 前兩題主要是為理解算理服務的,後兩題是為了鞏固部分積的對位問題。計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引導學生能應用知識解決生活裡相關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作用,逐步樹立應用數學的意識,從而從“有用性”的外在角度刺激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更積極主動更有興趣的來學習今後的計算課。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滲透一種數學策略,掌握一種數學方法,使今後學生面對沒出現過的題目、型別或其他生活中的問題,不再驚慌不已、束手無措也是我本節課要傳達給學生的:原來新問題也不可怕,也只不過是舊知識的重新建構。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了自己的許多不足,特別是作為一名教師課堂智慧的缺少,如課堂提問的策略問題,面對學生的突發問題,不知道怎樣去引導。在今天部分積“0”問題的處理上就花費了大量時間,並且出現了很多重複教學的情況。我想了有了失敗,才會去找原因,才會去思索,才會不斷去實踐,這樣在實踐反思中不段磨練自己,鍛鍊自己。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教學反思5

對於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對於學生而言是較難理解的,我在新授教學後學生的練習中出現這樣幾種情況:第一種是把第二個因數的兩個數字的乘積合併成一個數字的乘積,如“54×13”計算時變成54×3=162,再算54×10=5,最後54×13=5162。第二種是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1乘54得數的末尾與個位對齊。第三種是忘記在乘的過程中加上進位。針對這幾種情況的學生,我是先集體講評,再指名學生在黑板上板演,大家來找出問題所在的地方,再指導訂正。經過這樣的輔導練習,到最後還剩兩三個學困生不會用豎式計算,對於學困生我先讓他們練習兩位數乘一位數的豎式計算,再在這個基礎上把兩位數乘兩位數中的第二個因數分解成兩個一位數,也就是說讓學生做了兩個兩位數乘一位數的豎式,再把這兩個豎式乘得的積相加,在相加時注意把第二個豎式的積的末尾上的數與第一個豎式的積的十位對齊,再相加。這樣經過幾個豎式的練習,效果真的還可以,學困生全都會計算。在這種方法熟練的基礎上最後讓學困生慢慢體會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的方法。

對於初學的學生而言,一下子就全部學會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在大人看來很簡單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對於學生真的有難度,學生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反饋,才能完全掌握。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教學反思6

首先,我想談談對教材的理解。本課的教學內容是不進位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它是本單元的重點,學生掌握了不進位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以後,將為進位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為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因數是更多位數的乘法問題奠定了基礎。

因此本節課的筆算主要是讓學生1、掌握乘法的順序;2、理解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一個因數得多少個“十”,乘得的數的末位要和因數的十位對齊。傳統的計算教學側重於使學生掌握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新課程背景下,計算教學不是孤立的,它與估算、與解決實際問題有機結合起來了。所以本節課把教學目標定位在: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在弄清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和書寫格式,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同時培養學生用“舊知”解決“新知”的學習方法及善於思考的學習品質,養成認真計算的學習習慣,其中教學重難點仍是理解乘數是兩位數筆算乘法的算理。用舊知識來解決新問題是很好的學習方法,但如何讓學生能比較好地接受,需要教師運用好的方法引導。

我一開始出示了一位數乘兩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原來已學過的舊知識,然後通過比較引出了兩位數乘兩位數這一新的問題,引導學生學習和嘗試運用舊知識來解決新問題的策略,這樣既體現了教師尊重學生,又體現了較好地發揮教師的指導、引導作用。

先讓學生估算,再嘗試用筆算,這樣既複習了上節課上的估算方法,也為筆算(精算)學習打下基礎,使估算、筆算有機結合。為什麼“24“的4要與十位對齊,這是這節課的新知,也是這節課的難點。為突破這個難點,我安排學生自己介紹計算方法,讓學生自己說出“24”實際上是240,它是由24乘10得到的,它表示的是24個十,這樣的安排,對於學生明白算理演算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數學課程標準》中,在計算教學中提倡演算法多樣化。演算法多樣化的目的是能在計算教學中,加強數學思考,尊重學生的個性,體現因村施教,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讓學生在經歷具體算式的過程中,自主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在具體的計算中,體驗到豎式計算的'的優越性:簡潔、明白、通用,易檢查,在這個過程中,我始終作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去體會各種演算法,但由於對舊知掌握的不紮實導致了後面演算法上較單一。

本節課在新知的探索過程中,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我分兩個層次進行。第一層次主要是為解決學生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學生對乘法算式意義的理解為突破口。在對比橫式與列豎式時,學生髮現“實際上橫式與列豎式的演算法是一樣的。只是呈現的方式不同。列豎式的方法比橫式方法還要簡便,實際上列豎式也是先算24乘2的積;再算24乘10的積;再把24乘2的積和24乘10的積想加。”第二層次主要是為解決十位部分積的對位問題,這也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對於難點我處理的比較粗,沒讓學生理解透徹。特別是對演算法的教學,理解力好的學生能明白,但中下的學生不一定能聽懂。教學時,應需要用不同顏色的粉筆和箭頭寫明筆算的方法與順序。在學習活動中,讓每一位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積極參與的學習過程,感受“用舊知識解決新知識”這一數學思維方法。

由於這是一堂計算課,為了提高計算能力,同時培養學生認真計算、書寫工整的良好學習習慣。所以我在設計練習時明確每一道題的練習意義,確保一步一個腳印,步步到位。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對法則及算理的認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練習的優化。但由於時間的關係練習沒完全呈現出來。

回顧整節課的教學,發現自己身上存在太多的問題:缺少對課堂的調控能力,語言不夠精煉,對學生的引導不到位,制約了學生對新知的探索。今後的教學中,要努力學習。讓每位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積極參與學習,讓學生在教師創造的時間和空間中體現自我的價值。

本節課理念新、設計巧、思路清、特色明。總觀這節課體現了“簡潔而充滿活力,樸實而富有情意”的設計理念。它為公開課返璞歸真,展示原生態的課,提供了成功的案例。

1、明確教學目標,重視算理演算法的理解與應用。《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計算教學中,“要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實際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用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教師在教學中,不僅使學生會算,還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究,懂得為什麼這樣算的道理。並在多種演算法的比較中使演算法得到了優化。

2、通過改進教學方法,促進學習方式的改變。著名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認為:“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的方法是讓學生‘再創造’”。即讓學生通過數學活動自己去探究、去尋找正確的方法。這本節課中,教師在學習探究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時,通過交流,讓學生充分展示學習的思路,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讓學生真正自己領悟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技能。教師組織學生創新,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觀點、介紹不同的計算方法。如“誰願意與同學們分享你的計算方法?”“在這些演算法中,你比較欣賞哪一種演算法?”等等,讓學生在交流中學會吸收,學會欣賞,學會評價。

3、教學內容聯絡實際,重視學生的體驗與感悟。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教師在引入階段通過現實數學情境的創設,採取憶舊引新的方法,從複習兩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再引出兩位數乘兩位的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可以分解為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來計算,這裡教師充分依據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複習舊知來為學習新知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4、關注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重視學習方法、學習策略的指導。我國近代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本節課自始至終都滲透著教師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學習策略的指導,讓學生自己能夠運用不同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重點讓學生體驗到了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方法。但又鼓勵,學生根據各人的實際選用合適的策略。如看書,請教家長老師、同學間相互幫助、獨立思考解決等。

5、課堂評價語運用恰到好處,時時處處都在關注促進學生的發展,激勵學生學習更好地學習。如:“同學們的估算能力真強!”“仔細嚴謹,體現了我們學習數學的良好品質!”等都體現了教師看到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十分滿意和欣喜。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教學反思7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是在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雖然在乘法進位的方法、筆算的順序和數位的對齊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礎,但計算作為最根本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應該是我們教學的重點。所以本節課把教學目標定位在: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在弄清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和書寫格式,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同時培養學生用“舊知”解決“新知”的學習方法及善於思考的學習品質,養成認真計算的學習習慣,其中教學重難點仍是理解乘數是兩位數筆算乘法的算理。

對整堂課的教學順序初步打算是,創設一個具體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圍繞要解決的中心問題展開自主探索,在教學中教師心引領者的角色帶領學生理清:1、掌握乘的順序。2、理解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一個因數得多少個“十”,乘得的數的末位要和因數的十位對齊。在實際教學時,估計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能算出結果是多少,所以本課基本思路是從“認知——衝突”到“新知——嘗試”經過“交流——理解”達到“鞏固——掌握”,同時也提倡演算法多樣化。

實際教學中,在“組織全班討論、交流各類方法,提出自己的疑問一起解決”這一環節上,教師處理上有不當之處。學生出現多種計算方法,有拆因數法,有正確的堅式計算,也有錯誤的堅式計算,組織討論時教師問了這樣一個問題:“觀察黑板上同學的算式,你有什麼意見或不同看法可以提出來。”於是學生就從錯誤的堅式入手,說明它的錯誤點,導致再去觀察其他堅式時出現了重複現象,破壞了層次感。其實在這一環節的處理上,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帶領學生從橫式即拆因數法出發逐一去分析,將錯誤的方法放在最後處理,這樣層次感更強些,也符合學生認知的特點。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教學反思8

本節課是課本65頁例題2進位的筆算乘法,重點講解19乘19的豎式,讓學生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筆算乘法的方法,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不進位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所以我先出示幾個問題:

(1)、這算式第一步算什麼?是怎樣算的?個位滿十怎麼辦?十位呢?

(2)、第二步算什麼?是怎樣算的?

(3)、第三步呢?讓學生帶著這幾個問題獨立嘗試計算,指名板演並給大家解釋他的計算過程,其他四人小組也交流演算法並全班彙報。

這節課的重點是理解進位筆算的算理,在學生展示並講解方法之後,我都一一作出了評價,最後由老師再演算一次,並一邊算,一邊講解算理(先用第二個因數個位上的9去乘19的每一位,積的末位要和個位對齊,表示9個別19是不是171,個位滿八十向十位進8,再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1去乘19,最後把兩個積相加),然後再讓全班齊說算理。接著出一些錯題讓學生判斷並改正,並要他們知道錯在哪?筆算進位的兩位數乘法要注意什麼?再通過書本65頁的“做一做”來加深進位的兩位數乘法計算方法,並讓學生同桌間說說筆算的過程,同桌說說,指名說,以此方法突破教學重點。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教學反思9

4月18-20日,我很有幸參加了在z舉行的z市農村國小數學“關注常態,聚焦高校”課堂教學研討會,在幾天的緊張學習中,不但飽覽了眾多教學高手的真功夫,而且還聆聽到多位專家的精心點評,受益匪淺。更有幸的是能和劉敏老師同上一堂課,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大師的風采,她的自信,穩重,駕馭課堂的能力,課堂上生成的問題能靈活機智處理的能力等等,有很多值得我去學習的地方。

通過參加這次活動,我的感觸很大,讓我覺得這些專家前輩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都是通過平時的思考總結,主動探索,積累經驗,不斷的反思、思考、創新、實踐,才會有今天的成績,才會使自己變的如此強大。我很想問問我自己,我每天都是在幹什麼?做了哪些有意義的事呢?是要我去做,還是我要去做呢?每天都思考了嗎?每天都反思了嗎?每天都進步了嗎?哪怕只有一點點。真的得好好靜下心來,好好思考,接下來應該怎麼做呢?

非常感謝於科長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這麼好的平臺,展現自己。也很感謝縣教研室給我這次鍛鍊成長的機會。通過參加這次的研討會,我感覺到自己真的很渺小,感覺自己腦袋裡空空的,自己真是懂的太少了,感覺到了自己有很多很多的不足,需要去學習的有很多很多。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下面我就對我執教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進行深刻的教學反思。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是在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兩位數乘兩位數估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雖然在乘法筆算的順序和數位的對齊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礎,但計算作為最根本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應該是我們教學的重點。所以,本節課我把教學目標定位在讓學生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本節課有以下不足之處:

1.不能關注全體學生。

在課堂上我發現回答問題積極的就那麼幾個同學,我試圖調動其他同學的積極性,但是我屢次的嘗試,都是以失敗而告終,從這點上說明了我駕馭課堂的能力很差。

2.評價語言過於單一。

評價學生不但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能增加其學習的興趣,主動探索知識的慾望。一個良好的評價語對一個孩子來說也是很重要的,哪怕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表情都會對他們產生深刻的影響。但是我這節課老用你很棒、不錯、很好,這一類的評價語,很單調,反覆出現,讓學生覺得習以為常,也激發不起學生的樂趣及其學習動機。

3.個別地方設計意圖不是很明顯。

比如:口算題第2組題目,我的設計意圖是想把這組題目和豎式計算第二步聯絡起來,先給學生做個鋪墊,然後便於學生理解用豎式計算的第二步是1個十乘24得24個十也就是240。但是通過教學效果來看,體現的不是很明顯,屬於無效環節。還有估算那個環節,設計意圖是先讓學生估算,再嘗試用筆算,這樣既複習了上節課的估算方法,也能使估算的數值能驗算筆算的大約數值,使估算、筆算有機結合。但是課堂上只讓學生估算出結果,沒有讓學生體會到估算在生活中的應用,沒有使學生明確估算對筆算的作用,設計意圖體現的不明顯。

4.教學機智欠缺。

學生突發情況不知道如何處理,出現了走教案的情況。比如在讓學生比較方法的時候,有的學生說喜歡方法一,有的學生說喜歡方法二。我當時也沒有在意這個學生的想法,按照我原來的思路,為了突出這節課的筆算乘法,極力的倡導第二種做法。這個細節反映了我的教學機智,應變能力和課堂調控能力的不足。

5.該讓學生明白的名稱沒讓學生明確。

比如兩個因數相乘,告訴學生第一個因數,第二個因數簡潔,明瞭。但是當時我在處理問題的時候老是說數字,讓學生理解比較困難,浪費了時間,沒達到很好的效果。

6.細節關注不夠。

在板書的方法一的時候我課前設想是往下寫一寫,和豎式的兩步計算正好持平,讓學生很明顯看出來,其實這兩種方法的算理是一樣的,只是呈現方式不同。但是課堂上考慮的不夠仔細,把方法一書寫的位置過於朝上,導致了用豎式計算的時候沒有給學生們清晰的呈現出這個問題。

通過這次的學習我深深的感受到數學課堂是樸實的、也是生動的。我想數學課堂最重要的不只是讓學生學會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學習數學的方法,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取長補短。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教學反思10

今天上了一節計算課,這節課是整個單元的核心——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而這個方法的學習又為今後進一步學習多位數的乘法作鋪墊。課前對本課的定位是:在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小組交流,為豎式計算做好算理的鋪墊,然後水到渠成地引出豎式計算的方法。可能是課前對學生的估計過高,課堂中教學重點突出不夠,這節課的教學效果較差,一節課下來,正確率大約只有70%左右。

反思今天的這節課,將一些問題應呈現出來,以避免同樣的錯誤再次發生。

一、在學生的自主探索後,應安排一定的交流和反思的時間。

在這節課上,雖然我給予了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但時間有限。有些學生經過課前預習和家長指導,能比較順利地進行計算,但還有很多學生比較迷茫,先怎麼算、再怎麼算,中間很容易卡殼。在這種時刻,如果安排學生進行小組交流,大家交流各自的方法,可能有爭論,但爭論正是學生學習和反思最佳的方式,爭論為學生進一步的學習指明瞭方向——困惑在哪裡,難點在哪裡,怎麼攻克?例如這節課,學生在豎式計算中,一定會對第二次乘積的定位產生爭論,應和誰對齊?為什麼?而這就是本節課的難點。今天的課堂沒有給予學生交流和反思的時間,也就導致了一部分同學始終將困惑留到了課後。

二、要敢於呈現學生錯誤的演算法。

課堂的順暢有時很可怕,因為它很容易掩蓋掉很多學生真實的思維、奇特的想法。今天的數學課,我指名板演的是一位基礎較好的學生,而她的演算法完全正確,集體評議時,讓這位學生說出計算過程,並突出了第二次乘積的定位,我以為這樣應該可以了,沒想到接下來的練習很差。其實,我在巡視時,就發現了一些學生錯誤的豎式計算方法,因為沒有將這些同學的做法呈現出來,課堂教學表面上看上去很順暢,其實暗藏危機。

三、一定要鼓勵學生,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信心是做好一件事的保障。在這節課上,我過高地估計了學生的能力和水平,因而在學生髮生錯誤時,覺得很惱火、不可容忍,言辭過激,缺乏耐心。課後想一想,這節課對於學生學習乘法而言,是一次質的飛躍,因為乘數由一位數變成了兩位數。捫心自問,如果我是學生,一節課下來能保證練習全對嗎?不一定。那如此苛刻地要求學生,很明顯不符合教育的規律。當學生髮生錯誤時,有沒有給予學生反思的時間,有沒有耐心細緻地進行指導,有沒有加以適當地肯定和鼓勵,因為這不僅關乎知識的習得,更是學生成長的基石。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教學反思11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在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一位數(每位乘積不滿十),並且掌握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還為學習多位數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

設計原則之一:計算與應用結合,體驗計算是有用。

因此整堂課的教學流程是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探索嘗試尋找方法鞏固方法學以致用。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探討計算方法,使學生深刻理解為什麼要計算,切實體會計算的意義和作用。

設計原則之二:主動探索計算方法,並進行優化,滲透化歸的數學思想。

解決買24本樹需要多少元時,學生尋找了很多方法。有的用了拆數,有的用了連乘,有的用了課外學習的豎式。到底哪些方法是通用的?哪些方法是有侷限性的?教師應當肯定學生正確的想法,更應當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優化,尋找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

設計原則之三: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並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學生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關鍵是:

①掌握乘的順序;

②理解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一個因數得多少個“十”,乘得的數的末位要和因數的十位對齊。

結合具體情境,既能溝通橫式與豎式間的聯絡,又能有助於學生理解乘的順序(每一步的由來),對位的問題。脫離具體情境說說怎麼計算,從具體到抽象,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計算方法。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教學反思12

課堂上,我通過有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算理與計算方法,反覆向孩子們強調在乘的時候要記得“從個位起,用一位數依次乘多位數的每一位數;哪一位上乘得得數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的計算要求,但是在練習中部分學生仍然出現了下面的情況:

1.漏進位。在計算時孩子們常會出現貪快不進位的情況,一旦漏掉進位,在下一個數位的計算上就容易遺忘出錯。

2.忘記了要“依次乘多位數的每一位數”在計算乘加混合式題的口算時,加法也“依次加多位數的每一位數”了。

在計算一位數乘多位數時,必須嚴格按照計算順序一步一步去乘,碰到有進位時,要先對準前一位下面進幾,千萬不要漏掉把進位的數與乘積相加。為了減少計算上的錯誤,需要多練習乘加混合式題的口算(如:68+7等),這類口算的熟練可以大大提高一位數乘多位數的正確率。在教學中還要通過各種形式適時地多補充些相關練習,以強化學生計算技能,提高計算的正確性。

以上這些如果只是講給是不行的,我通過操作學具讓學生加深對算式算理的理解,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能對問題做出正確分析,對同一類題目做出總結和概括,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操作學習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口頭語言表達能力,課堂上我注重張揚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以自己的思考方式和習慣解決問題。個別學生的學習情緒往往是外熱而內冷。我想今後的教學要注意課堂上讓所有的學生都活躍起來。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教學反思13

首先,我想談談對教材的理解。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是不進位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它是本單元的重點,學生掌握了不進位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以後,將為進位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為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因數是更多位數的乘法問題奠定了基礎。因此本節課的筆算主要是讓學生1、掌握乘法的順序;2、理解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一個因數得多少個“十”,乘得的數的末位要和因數的十位對齊。傳統的計算教學側重於使學生掌握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新課程背景下,計算教學不是孤立的,它與估算、與解決實際問題有機結合起來了。所以本節課把教學目標定位在: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在弄清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和書寫格式,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同時培養學生用“舊知”解決“新知”的學習方法及善於思考的學習品質,養成認真計算的學習習慣,其中教學重難點仍是理解乘數是兩位數筆算乘法的算理。

對整堂課的教學過程是,創設一個買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圍繞要解決的中心問題展開自主探索,在教學中我以引導者的角色帶領學生理清:1、掌握乘的順序。2、理解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一個因數得多少個“十”,乘得的數的末位要和因數的十位對齊。在實際教學時,估計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能算出結果是多少,所以本課我較重視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促使學生通過遷移類推探究新知,讓學生經歷發現計算方法的過程,體驗演算法的多樣化。 在講解豎式計算的時候首先要學生理解運算順序,先算24乘2的積;再算24乘10的積;再把24乘2的積和24乘10的積想加。其次主要是為解決十位部分積的對位問題,這也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主要是能解決這幾個問題,第二個部分積的末尾“0”能不能省?會不會影響計算結果?省“0”後要注意什麼?

由於這是一堂計算課,為了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計算能力,同時培養學生認真計算、書寫工整的良好學習習慣。所以我在設計練習時不僅注意練習的趣味性,而且明確每一道題的練習意義,確保一步一個腳印,步步到位。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對法則及算理的認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練習的優化。

總之,這節課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課堂上我組織學生開展探索性的數學活動,注重知識發現和探索的過程,使學生從中獲得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在學習活動中,尊重學生思維的多元性,注意鼓勵學生演算法的多樣化,讓每一位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積極參與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教師創造的時間和空間中體現自我的價值,品嚐成功喜悅,同時實現演算法多樣化與最優化,並讓學生感受“用舊知識解決新知識”這一數學思維方法。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教學反思14

這部分的學習內容是在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和估算以及筆算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的筆算乘法分兩個層次編排,先出現不進位的,突出乘的順序及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和掌握筆算的演算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不進位)是下一課時進位乘的基礎。

本節課從複習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開始,為新課的學習作好準備,讓學生把舊知遷移到新知中。本節先讓學生課前完成前置小研究,讓學生自己嘗試計算。上課讓學生分小組,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再進行全班交流多種演算法,在此基礎上重點交流用豎式怎樣計算,在交流中掌握正確的書寫。將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和兩位數乘一位數方法作比較,幫助學生理解算理。但是過高估計了學生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掌握,結果導致部分學生在書寫第二步乘積時,數位對錯。

新課結束後安排了多種題型的練習,基礎的計算題幫助學生鞏固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掌握,提高筆算的速度和正確率,同時明白驗算的重要性,自覺養成驗算的習慣。最後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瞭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鍛鍊學生獨立探索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教學反思15

關注要點 把握關鍵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不進位)是多位數乘法的基礎,是筆算乘法的通法,是在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為不需要進位,就一個例題,重點讓學生明白乘的順序和乘得的積書寫位置兩個問題就可以了。這部分內容看起來簡單,可是對於三年級的學生而言,卻是很難理解的。

在備課時主要關注了以下幾點:

1.學生的起點。

學習這部分內容,學生應該具備的必要技能有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和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在教學中要充分關注到這一起點,讓學生能夠在課伊始就能清楚地知道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過程及方法,特別是通過“24×2”用豎式計算的過程,由學生自己說出需注意的問題,然後把這三條貼在黑板上,以求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完整的筆算思路。為下面類推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也提供了方法基礎。通過課堂的實際效果看,對學生的影響是比較大的。

2.轉化思想的滲透。

從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練習開始,就讓學生感受到是把它們轉化成兩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設計時想從這個地方開始就讓轉化在課堂中發揮作用,讓孩子能夠對轉化思想有一個切身的體驗;當把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例題用口算做出來時,再讓學生感受到沒學過的內容可以轉化為學過的口算來解決;最後探究出用豎式計算時,總結演算法,讓學生再一次感受到原來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時,就是用第二個因數每個數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因數,其實就是轉化成了兩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設想的過程是這樣一個環節接一個環節,讓孩子從知道轉化這個詞,慢慢明白原來就是這麼回事,簡單易懂,不用非得描述出“轉化”是什麼,但是心中已經明白了“轉化”是為了幹什麼。

3.習題的設計。

像這樣的計算課,除了讓學生明白了算理,知道了演算法,更多的功夫應該放在練習上,只有在大量的練習中,學生才能逐漸掌握計算的技能和技巧。因為是計算,如果只是一種形式的練習,很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沒有興趣。所以在本課的習題設計上,採用了多種形式結合,體現由扶到放的層次性。

第一道題就體現了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對著畫有方框的豎式填寫計算的結果,然後再填寫後面的橫式結果,這是給學生固定出積的位置再填寫,在填橫式結果的過程中鞏固對算理的理解;第二個層次給寫好了豎式,直接計算;第三個層次只給橫式,自己寫豎式計算。

第二道題,依然還是列豎式計算,但是要求同桌為一組,每人完成兩個,然後互相檢查,反饋後全部做對了,每人都可以給自己畫一枚喜歡的標誌,這樣捆綁評價,可以調動起練習的積極性,忽略掉做計算題的枯燥感。

第三道題,給出算式和豎式中關鍵位置的積,讓學生根據豎式去判斷對應算式,這道題以遊戲的形式出現,裡面蘊含著對兩位數乘兩位數演算法的理解,只要理解了如何去算,就可以輕易根據關鍵的幾個數找到對應的算式。想在趣味性十足的練習中加深對算理和演算法的理解。

在課堂上,主要把握了以下幾個關鍵:

1.知識基礎。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在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讓學生及時認真回顧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很重要,所以在教學中踏實進行復習。

2、乘的順序。

這是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關鍵,讓學生深刻理解兩位數乘的順序很重要。所以在全班交流的環節不厭其煩地讓學生說自己怎樣計算的過程,就成了重頭戲。可惜在這個過程中,課堂上我處理地並不好。對學生的引領不夠科學有序,問題缺乏清晰的條理性,所以沒能達到我預想的效果。

3.積的書寫位置。

在計算第一層積時屬於原來的知識基礎,學生不會有問題。當計算第二層積時,學生就遇到了困難,解決的關鍵是讓學生理解如何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去乘的過程,把握了這一點,學生自然就明白結果是幾個十就該寫在十位上。這一點容易理解但需要強化訓練才能熟練掌握,所以在探究交流完後的師生梳理時還要進行“重筆塗墨”,我啟動了一個問題“像說用個位上的2乘24那樣,說說用1乘24的過程好嗎?”這樣就給學生一個清晰的認識“用24乘十位上的1,過程跟用24乘個位上的2筆算順序和方法完全一樣”,只是跟個位上的4乘後的積應該寫在十位上,其他的道理都相同。不知是因為強化了這一點還是學生感悟能力強,從最後做的練習上看,正確率比我想像的要高。

我的感受:

忐忑。

在接到任務時因為是作為骨幹教師,同聯小教師同上這節課,很怕自己會有愧於這“骨幹引領”的任務,希望自己能夠呈現給大家一堂有自己風格的課,最好是能有所創新。但是這樣的課型平時評優課很少有人觸及,因為它不好創新,只能踏踏實實地去上,花哨不得。於是忐忑不安地進入了備課、思考的過程。時間很短,從接到正式通知到最後一共8天的時間,其中有周六、週日兩天學校組織去蒙山進行了拓展訓練。備課、研討、修改、試講,每天晚上都對著教參、教材和教學設計就這麼靜靜地坐在電腦旁,即使什麼都不幹,也哪都不去,就這麼靜靜地坐著,大腦卻一刻不停地思考:如何才能讓整個過程顯得更清晰、更有實效呢?忐忑不安中,最後決定既然創不了什麼新,那就把它上踏實,這才能體現課的高效和內涵。

迷茫。

課前的複習環節,進行了好幾次改動。最初設計了一組口算訓練,二是筆算訓練。作為這節課前的熱身,但是在做完這些題的時候我還想抽出要點分別總結概況它們的演算法,以便為後來的學習奠定基礎,於是就顯得頭大了,修改。

課堂上學生的表現很出乎我的意料,本以為用口算的方式分解成三步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課堂上孩子們並不是這樣的思維,他們多是上來就用筆算,不管對不對全是列豎式的形式。於是就把情境進行了分解,改成了臺階式。利用情境第一步先解決筆算的基礎問題,第二步口算,但即便這樣,經過調查,學生使用口算來解決的依然不多,利用豎式的很多,但多數都不對,其中有用豎式的樣子,但結果其實是口算出來的卻說不出筆算的過程。當遇到這樣情況的時候,讓學生表達說不出來,學生自己又提不出什麼問題,只能由老師來講,對此我真是迷茫了一陣。還是能力不夠,不能準確把握課堂,處理問題的隨機性不強,這些應該都源於自身業務水平還不高,還有待更進一步地去學習、去實踐,讓自己的能力再提高,爭取做一個真正優秀的數學老師。

遺憾。

那天上完課,我覺得特別遺憾。

在學生彙報交流環節,我的問題引領不科學,其實應該清晰地以兩個問題呈現:分了幾步算出來結果的?說出每一步是怎麼算出來的。當學生有240的0省略寫法時,提問:怎麼不寫0你也認為是240?這樣就可以了,至於24是怎麼按照乘的順序得出來的,可以放在師生梳理時強化,這樣效果可能比我當時的處理要好。

在處理學生錯例上,學生已經明確知道演算法後,應該給一個糾錯的機會,不僅是對展臺上展示的錯題,開始嘗試的錯誤都要有機會進行修正,這個環節漏掉了很遺憾。

在對估算結果的使用,準確結果算完後,沒有及時回頭看,使估算的結果僅停留在開頭的分析上,這裡需要一個驗證分析的過程,如果能有,會使課堂更有數學的理性美。

總之,還需要多學習、多鍛鍊,人如果不逼自己,真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這樣的課原來我從沒想過可以上公開課,多數數學老師也不願意涉足這樣的課題,一個字“難”。但是經過這番嘗試,我竟然有點喜歡這樣的課了,這種課可以不上的華麗,但是可以上得很有味道,至少以後看到這樣的課型,我也可以對自己有信心了,因為我經歷了整個思考的過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