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教案

來源:才華庫 1.28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教案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教案1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在弄清兩位數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和書寫格式,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書寫工整,認真計算的學習習慣及善於思考的學習品質。

教學難點:

理解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口算。

2.筆算: 74×3 36×6 58×9

指名板演,反饋,說說筆算方法。

3、列式計算。

4個21的和 7個56的和 3個48的和

20個21的和 20個56的和 60個48的和

引出課題。

二、教學新知。

1.引入例題。

21×24的積是多少,說說理由。

2.學生討論。

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然後算什麼?

用豎式怎麼計算。

3.學生反饋,選取幾種典型格式討論。

4.得出最正確的書寫形式。

5.試一試。

21×43 56×27 48×63

6.自學課本,小結: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要分幾步計算?怎麼算?怎麼寫?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書本中的練習。

2.找出學生中的錯例進行改錯練習。

四、課堂總結。

五、作業

作業本p6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教案2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規範實驗教科書》三年級數學下冊P63。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同學經歷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的過程,進一步掌握筆算方法,理解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

2、過程與方法目標:同學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體驗計算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探索演算法與解決問題過程中,增強合作交流的意識,體驗勝利的喜悅。

三、教學重點

在理解算理基礎上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四、教學難點

理解筆算乘法的順序與第二區域性積的書寫方法。

五、教學物件與準備

物件:三年級3班。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平臺、圖片。

六、教學過程

環節一:情境引入

1、舊知引入:8×6(一位數乘一位數)、20×8(兩位數乘一位數)、20×10(兩位數乘兩位數)。

師:像20×18、38×18......這型別的算式,我們叫它兩位數乘兩位數。

引入課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2、情景激趣:

書店一角(課件展示情景圖):

(1)每本書24元,買2本要付多少錢?24×2=48(元);

(2)每本書24元,買10本要付多少錢?24×10=240(元)

(3)每本書24元,買12本要付多少錢?48+240=288(元)

想:假如用乘法怎樣列式呢?

環節二:演算法探究

1、估算:

請你估算一下,24×12大約是多少?說說你的估算情況。

2、自主探索:同學獨立在練習紙上計算24×12,教師進行巡視指導。

3、小組交流:小組內進行核對演算法和答案。(同學組內交流)

4、同學彙報:展示不同演算法並說說演算法。

5、師生評議:請同學說說你喜歡哪種演算法?為什麼?

6、研究筆算:

(1)同學研討筆算算理;

(2)師生一起小結筆算算理:

24

×12

------

48......24×2的積,問:48是怎麼來的?

24......24×10的積,問:這裡的24是表示多少?

------

288

環節三:鞏固練習

1、解題活動:小博士尋寶、探路。

2、遊戲活動:幫小動物找鞋,比比哪組找得多。

3、拓展延伸:

①我們學校的階梯教室共有22排,每排有14個座位。假如有300位老師來參與聽課活動,能坐得下嗎?

②課後研討:123×23(三位數乘兩位數)

環節四:教學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最關鍵是什麼?你有什麼好的建議?

七、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以“情境引入(層次推進)--演算法探究(自主、合作學習)筆算算理(師生研討)--專項練習(解決問題)”三個環節來講述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在同學比較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數,估算和筆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1、注重筆算與算理結合,體驗計算。讓同學研討計算方法,理解豎式計算的算理。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

2、注重同學主動探索,加強競爭意識,在活動中提高他們的積極性與增強學習興趣和加強思想交流。

3、在判斷與交流中逐步完善知識結構。強化提升已有的知識經驗。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教案3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在弄清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和書寫格式,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二)培養學生準確計算的能力.

(三)培養學生書寫工整、認真計算的學習習慣及善於思考的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乘數是兩位數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

難點:乘數是兩位數筆算乘法的算理.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準備

1.計算:

把這四道題分別寫在小黑板上,請四名同學在自己位子上做.

2.口算練習:(全體同學進行口算練習,投影出示)14×231×30214×316×523×422×321×512×20xx×323×627×442×3請同學說一說,14×2,31×30,214×3的口算過程。重點強調要用乘數分別去乘被乘數的每一位數的計算方法.集體訂正小黑板上的四道題,請同學回憶乘數是一位數乘法的計演算法則,教師再強調說明:在計算乘數是一位數的乘法時,要用乘數依次去乘被乘數的每一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3.根據乘法的意義寫出算式並口算出結果.1個242個243個2410個24(24×1=24)(24×2=48)(24×3=72)(24×10=240)同學們想一想:3個24和10個24合起來是幾個24?(13個24)根據乘法的意義:13個24寫成乘法算式.24×13揭示新課: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教學例1:投影出示,引導學生看圖片.提問:圖上畫的是什麼?每盒有多少隻?一共有多少盒?求的是什麼?怎樣求?以上幾個問題,四人小組討論.集體討論,說明圖意.(每盒彩色筆24支,13盒彩色筆共多少支)老師提出幾個問題,請學生獨立思考.(這幾個問題,投影出示)

(1)求13盒彩色筆共多少支,應該怎樣列式?

(2)講一講24×13的意義.

(3)從圖中看出13盒彩色筆可以分成幾部分?怎樣求出這兩部分彩色筆的支數?(先求3盒的支數,再求出10盒的支數,最後求出13盒一共的支數)請學生回答,教師板書:(1)3盒的支數(2)10盒的支數(3)13盒的支數這三步是學生已掌握的舊知識,可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請一名書寫好的學生到黑板上板演.

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在豎式中標明乘的箭頭.教師邊重點補充講解邊完善板書:這道題分三步計算,先求3盒的支數,再求10盒的支數,最後把兩部分加起來,得到13盒的支數.提問:怎樣把這三步寫在一個豎式裡呢?板書:

教師示範演示:

第一步:用紙片蓋住乘數十位上的“1”,用個位上的“3”依次去乘被乘數的每一位數,如式:

第二步:揭開十位數字上面的紙片,用十位上的“1”依次去乘被乘數的每一位,(用十位上的1去乘個位上的“4”得4,(即4×10=40,故4要寫在十位上;用“1”去乘十位上的“2”,得20,即:20×10=200,故“2”寫在百位上.)

第三步;綜合一,二步,把兩部分積相加起來.寫一個完整的算式:在把兩部分積相加的時候,個位上是計算2加0,0只起佔位的作用,為了簡便,這個0可以省略不寫,邊說邊把“0”擦掉.

小組討論:每個同學都有機會說一說計算的全過程.(先用乘數個位上的 3去乘被乘數 24,得數的末位和乘數的個位對齊;再用乘數十位上的1去乘被乘數24,得數的末位和乘數的`十位對齊;最後把72和240加起來)引導學生觀察完整的豎式和分步計算的聯絡與區別.強調說明用一個豎式計算比較簡便.

試做:完成下面各題:

(以上三題寫在小黑板上,由三個學生完成,其餘同學寫在課本上)完成後進行集體訂正.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想一想: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應該怎樣計算呢?(同桌兩個同學互相討論一下)投影出示: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法則:

1.先用乘數個位的數去乘被乘數,得數的末位和乘數的個位對齊;

2.再用乘數十位上的數去乘被乘數,得數的末位和乘數的十位對齊;

3.然後把兩次乘得的數加起來.

請個人讀、集體讀.

(三)鞏固反饋

1.計算下面各題.要求:

(1)先說出下面各題的計算步驟,再計算;

(2)計算後請把被乘數和乘數調換位置再算一遍,看看兩次計算的結果相同嗎?43×12 31×23 26×13

2.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要求:計算後結合每道題具體說一說“為什麼乘數十位上的數去乘被乘數,得數的末位要和乘數的十位對齊?

3.出示投影片.學校買了32把椅子,每把椅子的價錢是15元.根據左邊的豎式在()裡填數.

通過讀題、審題後,由學生獨立寫在課本第8頁.完成後集體訂正.

4.判斷正誤.錯誤的說明錯誤原因.

請在自己的練習本上,把上面的錯題改正過來.然後把乘數和被乘數交換位置,再計算一遍.(用這樣的方法可以驗算)

5.課堂驗收.要求:格式規範、書寫整齊、計算正確.

(1) 36×12 (2)53×28第1,2,3組同學做第(1)題,第4,5,6組同學做第(2)題.並用交換被乘數、乘數的位置,再做一遍.

小結

同學們學習得很好,老師再出一道思考題,用你們今天學習的知識能解決嗎?123×23

家庭作業:看書第6頁.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本節課是在學習了乘數是一位數的乘法和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基礎上學習今天的新知識.匯入新課正是舊中引新,為講授法則和算理做好知識上和心理上的準備.講授新課時,利用遷移的原理,在教師引導下,使學生一步一步地加深對算理和法則的認識和理解,從而很輕鬆地獲得了新知識.通過對練習的精心設計,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對法則及算理的認識,激發了學習興趣,提高了計算能力,注意了培養學生認真計算、書寫工整的良好學習習慣.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教案4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會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會用交換乘數的位置的方法驗算乘法。

2、在具體的情境中,應用有關運算解決實際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進一步發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探索演算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

教學重點:

學會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

教學難點:

理解算理,正確列豎式

教學資源:例題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談話匯入:在生活中有許多事情需要我們用數學方法去思考、解決,例如這小小的“喝奶”問題也不例外。

2、出示例題情境圖

3、提出問題: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資訊?根據這些資訊你們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學生自由發言)

簡單的問題要求口頭列式回答。

出示問題:訂一份牛奶一年要花多少錢?

列出算式:28×12= ( )

4、估算。

誰能估算一下訂一份牛奶一年大約需要多少錢?(300多元)

你是怎樣估算的?

28×10=280,28×12要比280多,可能是300多。

或30×12=360,28×12要比360少,可能是300多。

二、活動探究

1、明確問題:怎樣才能知道訂牛奶到底要交多少錢呢?(算一算)

2、嘗試解決:學生獨立思考,教師適時指導有困難的學生。

3、小組交流:同學們所用的方法完全不一樣,請大家在小組裡交流自己的演算法。

4、整理彙報:各小組彙報,其他小組補充。

教師有選擇地板書學生的計算方法:

(1)28+28+28+……+28=336 (連加)

(2)先算半年要多少錢,再算一年要多少錢?

28×6=168,168×2=336 (連乘)

(3)先算10個月和2個月各多少錢,再合起來。

28×10=280,28×2=56,280+56=336 (乘加)

5、用豎式計算。遇到了困難。

提問:接下去該怎麼辦?誰能接著完成?都來試一試。

教師巡視,瞭解學生的計算情況,並選擇有代表性的幾種演算法,請學生板書。可能會出現:、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學生討論:說說每一步算的是什麼?

講解簡便豎式。

6、完成“試一試”,指名板演。

三、鞏固應用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學生相互檢查、糾正錯誤。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並用驗算的方法自查。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獨立思考,找出錯誤原因,再算出正確答案。

4、做“想想做做”第5題

①理解題意 ② 小組提問 ③交流問題 ④獨立做題,共同訂正。

四、質疑反思

1、提問: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最大的遺憾是什麼?

2、作業:“想想做做”第4題

板書設計: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例題情境圖 28×12=336(瓶)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教案5

一、備課內容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P46。

二、備課背景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這個內容在國小計算教學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理解和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乘的順序和積的書寫位置”(算理及演算法),是進一步學習多位數乘法筆算的基礎。

教材的編排,展現的正是該課最常見的教學模式:出示問題情境,列出算式→利用點子圖進行思考,多種思路求出答案→藉助一種思路教學豎式,算理演算法溝通→練習,鞏固演算法。

上述教學模式可稱“先算理後演算法”,很好地體現計算教學的基本理念:算理演算法並重,以算理理解引演算法掌握。日常的教學,完全可以將此思路細化並實施。

但是,用這個思路進行教學時,老師們可能遇到一個“尷尬”之處——學生在探究14×12的答案時(或藉助點子圖進行思考時),方法的多樣化會佔據課堂的大量時間。如按教材預設的14×4×3和14×(10+2)之外,學生還有會出現14×6×2,或出現將14拆成7×2、10+4,甚至出現14和12都拆的情況(10+4、10+2)。這些方法都是可行的,無非就是不同角度的分配律和結合律而已(兩個數都拆,情況略不一樣)。可以想象,課堂上如果放手學生探究了,豐富的思路及其展示與交流,一定是極費時的。如此一來,豎式教學的時間不充分是必然的結果,所以,有些課到了練習鞏固環節,學生對豎式的分層記錄卻還是有障礙。

一個可行的應對之法,就是乾脆放大演算法的多樣化,單設一個課時引導學生充分經歷,另一個課時再集中力量教學豎式。北師大版教材就是如此編排的,感興趣的老師可以查閱教材。

那麼,如果按照人教版教材的現有編排,我們怎麼解決演算法多樣化和豎式教學的矛盾呢?

我們認為,一個教學內容能追求的目標很多,但可以視實際情況作出一定的區別對待或取捨處理。於本節課而言,這個豎式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兩層記錄的乘法,學習的難度是不小的——學生既要明白分層記錄的原理,又要掌握這種新的演算法模型;既要一步一步口算,又要理解每次口算結果的書寫位置;既要算乘,又要算加,有時還有進位問題。但即使再難,理解算理、掌握演算法,那還是本課必須要達成的目標。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弱化演算法多樣化的目標,而把教學重點放在豎式的算理演算法教學上,應當是一種現實的選擇。

三、我們的思考

那麼,用怎樣的方法才能讓學生深入地思考算理,牢固地掌握演算法,又適度體驗演算法的多樣化呢?

我們首先對學生的能力水平和學習心理進行了測試。

A卷:

題1:你能想辦法計算出24×12的結果嗎?請把你思考的過程寫下來。

題2:你會用列豎式的方法來計算24×12嗎?請你試著寫一寫。

結果,全班42人中有61.9%的學生能正確求出結果,思路基本都是拆分的方法;30.9%的學生能列出正確的豎式,差別就是第二層積末尾的0寫與不寫。

B卷:

給出24×12的標準豎式。【注:數字選得不好,可能會造成混淆】

題1:你能看懂上面這個豎式嗎?把你看得懂的地方圈一圈,並在旁邊的空白處寫一寫它表示的意思。

題2:這個豎式的哪一部分是你看不懂或有疑問的,請你在豎式中圈一圈、寫一寫。

只有11.9%的學生能正確解釋豎式中每一步的意義,但對豎式存在疑問的學生卻很多,且疑問也是各種各樣(如下圖)。

從兩份前測卷的資料可見,演算法多樣化這事的確並不太難,對學生而言,最難的就是對這個豎式的理解。想想也是,三年級的學生,既要接受第一次見到的分層記錄結果的形式,又要掌握記錄結果時的各個細節(如錯位、省略0等),面臨的困難自然是很多的。

通過前測,我們也意識到,有近三分之一的學生已經會列豎式,這是不容忽視的學情資訊;同時,無論會與不會的學生,對豎式的書寫、含義等,存在很多的疑問,這些疑問都是極有價值的教學資源。

因為這些疑問,正好指向於演算法背後的算理。

那麼,這節課是否就可再次採用我們嘗試過的“先演算法後算理”的教學模式:課始就讓學生嘗試列豎式,暴露正確演算法或不同演算法,引發學生產生針對演算法的疑問→學生提出問題,以問題為驅動,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學生藉助學習材料開展探究(適度感受演算法多樣化),理解算理,接受演算法→教師示範,多樣練習,掌握演算法。

教學框架設想如下:

環節1:情境引入,豎式計算

環節2:演算法暴露,引發提問

環節3:自主探究,感悟算理

環節4:思維碰撞,理解演算法

環節5:練習鞏固,掌握演算法

這樣的設計,是否更能顯現“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的理念呢?是否真的能借助學生的疑問,化解學生學習的難點呢?可否使這節課的教學打破傳統思路,更顯大氣與靈動呢?

四、討論話題

1.對“先演算法後算理”的教學思路,您怎麼看?

2.您覺得按照上述思路,學習情境(學習材料)該如何設計?

歡迎以留言的方式發表您的寶貴意見。讓我們一起研究,共同進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