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幾和幾》教學案例反思

來源:才華庫 3.28W

課題:《幾和幾》

一年級數學《幾和幾》教學案例反思

教學內容:人教版第一冊教材第19-20頁

教學內容:5以內內的組成及兩個做一做。

教學1:

師:今天楚老師給小朋友上課,大家歡迎嗎?

生:(齊)歡迎!

師:小朋友們怎麼歡迎呢?來,表示一下。(學生熱烈鼓掌)

師:謝謝你們的掌聲!小朋友們在鼓掌時是怎麼拍手的,誰來示範一下?

(一個學生主動示範,但動作比較快)

師:做得很好,就是有點兒快。誰再來示範一次,要越慢越好!

(又有一個學生主動示範,樣子有點滑稽,引得一些小朋友笑了起來)

師:大家為什麼笑了?

生1:他拍得太慢了,不像鼓掌。

生2:他拍得太慢,都聽不到掌聲了。

師:那大家也照樣子慢慢地做幾次拍手動作,好嗎?(集體模仿)

師:現在你能說一說我們鼓掌時是怎麼拍手的嗎?

生:兩隻手先分開來,再合起來,然後又分開來,再合起來。

師:(點頭認可)看來兩隻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響。

在數學王國裡呀,也經常用到分與合的知識,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數的組成。(板書課題:幾和幾)

[反思:讓學生鼓掌歡迎老師上課,拉近了師生的心理距離,營造出和諧寬鬆的學習氛圍。再通過"慢鏡頭"式的拍手動作,巧妙地將"分"與¨合"這兩種互逆的動作分解、凸現出來,為學生理解"分與合"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提供了通俗、形象的原型啟發,也為下一環節學習數的分與合作了很好的準備。]

教學2:

師:(將左手的大拇指彎曲,伸直其餘四指,手背對著自己)請小朋友像老師這樣豎起你的左手,現在有幾個手指豎著?

生:4個。

師:你能把自己豎著的4個手指分成兩部分嗎?(學生在小組內嘗試著分一分,再組織全班交流)

生1:(舉起左手)我把4個手指分成1和3。(教師畫出手勢圖1)

生2:(舉起左手)我把4個手指分成2和2。(教師畫出手勢圖2)

生3:(舉起左手)我把4個手指分成3和1。(教師畫出手勢圖3)

師:還有不一樣的分法嗎?(沒有)那我們把4的三種分法先按順序排一排,再請大家相互說一說。(教師邊說邊在相應的手勢圖下板書)

師:現在請小朋友將左手反過來,手掌心對著自己再看一看,如果剛才是4分成了3和1,那麼現在你看到4分成了幾和幾了?

生:4分成了1和3。

師:分法沒有變,怎麼看到的結果卻不一樣了呢?

生1:因為手反過來了。

生2:剛才3在左邊1在右邊,現在1在左邊3在右邊。

師:(指第一種分法)這種分法反過來看結果是怎樣的?

生:把4分成3和1。

師:第二種分法呢?

生:還是2和2。

師:為什麼還是2和2?

生:(邊說邊做動作)因為原來左邊是2、右邊是2,所以反過來看是一樣的。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自己學會了4的幾種不同分法。再請小朋友反過來想一想,幾和幾可以合成4呢?

生1:1和3可以合成4。

生2:2和2可以合成4。

生3:3和1可以合成4。

師:看看我們的教室,你能用教室裡的東西來說一說4的分與合嗎?

生1:牆上有4塊黑板,左邊2塊右邊2塊。

師:4分成-

生1:4分成2和2,2和2合成4。

生2:我們小朋友坐成4大組,除了我們組還有3大組,4分成1和3,1和3合成4。

師:還可以怎樣說?

生3:4分成3和1,3和1合成4。(教師開啟教室裡4臺電扇中1臺的開關。)

生4:我們教室裡裝了4臺電風扇,4可以分成t和3,1和3合成4,也可以說4可以分成3和1,3和1合成4。

師:(再開啟一臺電扇的開關)現在呢?

生4:4分成2和2,2和2合成4。

[反思:怎樣直觀地讓學生感受4的分與合?我一改操作物品的做法,利用手指這一人人都有的天然學具,在看似隨意的擺弄中,簡潔而又有趣地學會了4的分、合。正反兩面看的變化,巧妙地將有聯絡的兩種分法進行了溝通,有利於啟發學生從更高層次上理解數的組成。利用教室內的實物進行鞏固練習,體現了很好的課程資源意識,教得靈活,學得生動。]

教學3:

師:(伸出左手五指)小朋友的一隻手共有幾個手指?

生:(齊)5個。

師:下面就請同桌的兩個人一起來分手指,想5的分與合,把你們想出來的結果寫出來(出示方格圖5)。

生1:5可以分成4和1,5可以分成3和2,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1和4。

生2:5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可以分成4和1。

......

師:再看看我們的教室,你能用教室裡的.東西來說一說5的分與合嗎?

教學反思

幾和幾,就是教學5以內數的組成,這主要是為了學習5以內的加減法打下基礎。在聽取了指導老師的意見之後,我決定不用實物操作,採用每個人都有的手指這一天然教具,將其貫穿可的始終。細細反思這次教學,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感受:

一、創"情"激"學"。

沒有問題就難以誘發和激起求知慾,感覺不到問題的存在,也就不會去深入思考。因此,自主探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主要來自於充滿疑問

的問題情境。本節課我巧妙地把數學教學內容轉換成趣味性的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地思維在不知不覺中引領。

二、營造探索氛圍,激勵自主探索。

1、本節課充滿著探索與創造、猜測、調控,充滿了欣喜,也充滿了曲折,這些正是數學的魅力所在。而傳統的數學教法,使學生無法感受體驗到數學的魅力、數學的樂趣,給人留下的是“數學太抽象、太枯燥。”正如我剛開始上的課。

這次的教學例子使我真正認識到:學生一而再,再而三的錯誤,很大原因就出現在我們教師的身上,癥結就在課堂教學這一環節沒有充分讓學生參與教學,使他們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沒有親歷親為,能力沒有得到錘鍊和提高。因此,我們應讓課堂充滿激情、充滿活力,應使課堂上高潮迭起,淋漓盡致,應使學生的思維在老師的引導下,像魚兒在知識海洋裡自由自在的遨遊。

2、在智力問答中進行思維訓練。

智力問題具有科學性、目的性、趣味性特徵。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相應的例題進行有目的、有方向性的訓練,使自己在思維品質的某一方面得到迅速的強化。當我們遇到問題時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識經驗反覆思考,想想種種可能性,如果進行了結合實際的廣泛思考,訓練頭腦,使思維活動具有靈活機動、隨機應變師向學生提出自己課前設計好的研究內容:“小朋友們真聰明!自己學會了4的幾種不同分法。再請小朋友反過來想一想,幾和幾可以合成4呢?”活動中,我就是充分利用這一活動,做足學生的思維訓練,讓學生展開充分的思考。“在科學學習中能注重事實、克服困難、善始善終、尊重他人意見,敢於提出不同見解、樂於合作與交流”等科學探究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等目標得到較好實現。

三、幾點思考:

1、如何向學生提出能讓他們聽得懂的問題,是我當前應該努力思索的一個重要問題。我想還是得多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待問題,而不應以成人的眼光來衡量學生,想當然地認為學生什麼該懂。學生如果不懂,教師就應該嘗試用各種方法讓學生明白,而不是一味地埋怨學生的基礎差或是態度不認真,我們應該思考的是:我如何說,如何做才能使學生聽得懂我們說話,瞭解我們想讓他們回答什麼。一年級還處於起步階段,對於學校中的生活、學習都茫然無知,對於上課常規、作業要求都不知道該如何做好,面對這樣一群孩子,我們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該正確去引導,去培養。首先要做的便是該去了解他們,尋找最佳的教學方法。

2、教師沒有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引導

在整堂課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突出,我想這主要是我沒有做好引導工作。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突出,主要還是在於教師的引導。對於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首先要做的便是課堂語言的運用,如何說得簡單易懂,清楚明白,是成功引導學生的第一步,學生只有在清楚地瞭解到教師的意思之後,才能進行有效地學習。成功引導學生的第二步,是要進行適當的總結,在讓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操作與練習之後,應該及時讓學生學會觀察與總結,找到所學知識中所呈現出的一些解題規律,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然後教師進行適當的總結,再讓學生說一說,儘可能讓學生多說,讓每個學生得到鍛鍊的機會,只關注個別學生是不可取的,應該關注每一個學生。當然,課堂中沒有那麼多時間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有效地鍛鍊機會,所以,通過總結,關鍵是要讓學生掌握普遍的、一般的方法,這樣,他們在課後便能自己進行實際操作。成功引導學生的第三步,是要關注學生的後繼學習,在本堂課的教學內容中可以適當滲透接下來的一些教學內容,留給學生思考的餘地。即為以後的教學打下了基礎,同時也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與獨立思考能力。

通過本堂課的教學,使我認識到了自身存在的諸多問題,如何有效地去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是值得我去努力思索的,同時也希望自己能夠有機會多向一些優秀的教師學習,多聽聽優秀教師的課,借鑑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學習他們的課堂教學策略與學生管理方法,從而儘快地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