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內退位減法》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2.85W

由於本單元內容是在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有一部分學生直接通過“想加算減”,就能比較順利地學會20以內的減法,但是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由於加法不夠熟練,在初學減法時會感覺無從下手。所以,課堂上我給學生提供了小棒,讓學生在操作中探索口算方法。

《20以內退位減法》教學反思

例1教學十幾減9,情境圖引出的是13-9的計算,學生擺出13根小棒(左邊10根,右邊3根)後,要從中拿走9根,而不同的拿法,就體現了不同的計算方法。但是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方法意識是不明顯的,他們基本上都是數出9根拿掉,(其中有從左邊開始數的,也有從右邊開始數的)然後數數還剩4根,知道了13-9=4。至於從哪部分裡拿走了9根,體現了怎樣的計算方法?學生是不明確的,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所以,學生交流的時候,我就在黑板上畫小棒,再現了學生的拿法:(一)從左邊起數出9根拿走,其實就是先從幾裡減去了9?剩下幾根?右邊本來有幾根?一共剩下幾根?邊講邊板書:10-9=11+3=4。(二)從右邊起數出9根拿走的,先引導學生看清楚,13可以分成10和3,說一說你是先拿走了幾根?這時剩下幾根?還要再拿走幾根,為什麼?最後剩下幾根?板書:13-3=1010-6=4。

我的意圖是:學生有了這樣的操作方法,教師就要想辦法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認識這種方法,使學生基於操作的感性認識抽象成數學思維,掌握口算方法後,就可以將方法遷移到不同的題目上去了。但是實踐中發現,這樣的抽象過程學生較難理解,特別是第二種方法,學生不理解為什麼先要想13-3=10,由此我覺得,這個抽象的過程應逐步過渡,給學生一個認識上的坡度,使他們的思維水平自然而然逐步提高才合適。所以在教例1的時候,還是應該注重學生感性認識的積累,教師應順著學生的`思路,圍繞學生拿小棒的方法,結合實物進行講解,達到慢慢引導的目的。

比如第一種拿法,引導學生說出:“從10根裡拿掉了9根,還剩1根,加上右邊的3根,等於4根”就可以了,第二種拿法則是:“先拿走右邊的3根,再從10根裡拿走6根,還剩4根”。對照自己擺的小棒,說說自己的演算法,這是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抽象口算方法的第一步。然後結合“想想做做”的練習,讓學生看圖說說思考過程,繼續鞏固思路,逐步認同一種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從而學會十幾減9的計算。

有了“十幾減9”這部分內容裡感性認識的積澱,在教學十幾減8、7時,再引導學生從實物的操作,過渡到抽象的數的運算,應該是順理成章的,學生的理解上也不會產生障礙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