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畫馬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1.03W

引導語:開展完有關徐悲鴻畫馬的教學工作後,相關的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接下來是小編為你帶來收集整理的文章,歡迎閱讀!

徐悲鴻畫馬教學反思

徐悲鴻畫馬教學反思

在教學《徐悲鴻畫馬》一課時,我抓住了徐悲鴻畫《奔成圖》的背景,指導朗讀,達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文章第4自然段是重點段,要求背誦,所以我精心設計了這一自然段的教學。首先請學生找到本段的中心句“功到自然成,經過多年不斷地努力,徐悲鴻終於獲得了驚人的成功。”然後找一找徐悲鴻畫的馬的特點“畫的馬,不論是奔跑的還是靜立的,不論是單馬、雙馬還是群馬,都充分表現出了各種馬的神態。”這也是練習冊中的一道題,課上教學與練習題相結合,教學事半功倍。並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抓住“無論......還是......都......”來理解不管什麼情況下的馬,在徐悲鴻的筆下只有一種結果,那就是“都充分表現出各種馬的神態。”最後說一說徐悲鴻享譽世界的《奔馬圖》。

學生介紹《奔成圖》很容易,但真正能理解畫家和作者的情感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了。因此我將我課前查到的關於徐悲鴻畫馬的背景與學生進行了交流。我嚴肅地說:“這幅圖畫於抗日戰爭時期,當時日本鬼子想徹底打敗中國,在長沙二次會戰中我方一度失利,長沙被日寇佔領,正在馬來西亞舉辦畫展的徐悲鴻聽到國難當頭,心急如焚。他連夜畫出《奔馬圖》以抒發自己的憂國之情。”同時展示徐悲鴻畫的`《奔馬圖》,並指導讀這段話。

我接著說:“這幅畫不僅表現了馬的神采和特徵,還賦予了畫家的個性和理想,更體現了一種勃發向上的民族精神,一看到它,就會讓人熱血沸騰,全身充滿力量。”這時學生再次齊讀這段話。學生充滿了感情,讓我感到一種力量,這種力量是在這段背景介紹後學生才形成的,所以我的這部分設計是成功的。相信在這樣的教學後學生自然會萌生一種對徐悲鴻的崇敬,對祖國的熱愛,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徐悲鴻畫馬教學反思二

課文沒有寫名人驚天動地的傳奇故事,只是講述了他們童年生活的一些小事,通過這些名人的故事,激發孩子們從小愛學習、愛觀察、愛思考、愛提問的品質。

其中《徐悲鴻畫馬》這篇課文通過介紹徐悲鴻“追車看馬”、“生活在馬的世界”和《奔馬圖》這幾個典型材料,將他刻苦畫馬的精神和他的偉大藝術成就表現得淋漓盡致。故事內容淺顯易懂,文中對《奔馬圖》的介紹,語言形象,給人極大的想象空間。在教學這篇課文前,我讓學生在家長的指導下充分預習,能在課前把兩類生字認熟、讀熟,給生字組詞,並把課文讀通順,能力強的學生,要求能把課文讀流利。

課上,在識字這一方面,由於課前做好了預習準備,在課堂上我利用足夠的時間對學生進行了識字檢查。我利用生字卡片,採取了個別認讀、分組賽讀、指名領讀、比較認讀等多種形式落實識字環節。接下來,在朗讀課文中,我又採取了豐富多樣的形式,即:個人練讀、師生評讀、教師引讀、男女生PK朗讀、老師範讀、分組賽讀等,在不同的形式中,引導學生讀出自己對文字的體會和理解,將學生的朗讀興趣掀至**。在讀的過程中,我還特別注意將圖與文結合在一起,看圖理解句子,看圖朗讀句子,看插圖理解詞語。圖文對照,相得益彰,這種方法是非常適合低年級學生學習的。

另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是預設與開放的統一體。“預設”是課前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等的預先設計。“生成”是新課程倡導的一個重要的教學理念,它是指在具體教學中,因學情的變化,對目標、內容、方法的適當調整。

本課在按照我們“預設”的思路進行的同時,我也注意了在與學生互動中創造課堂即興“生成”的機會,拋掉自己是權威的化身,和學生一樣是閱讀的參與者,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全身心處於放鬆的狀態,他們的靈感才會激發出來,他們才有創新衝動,才會有豁然開朗、怦然心動、浮想聯翩的美好境界,進而他們的智慧、情感、個性、創新意識才會提升。我覺得,課堂因“預設”而順暢,因“生成”更精彩。

在這節課的結尾,我設計了這樣兩個有深度的問題:從這兩段的描述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徐悲鴻?你覺得他成功的關鍵在哪裡嗎?這兩個問題緊扣主題,層層深入,又適當地進行拓展,將語文與生活,將學文與做人結合在一起,從思想上讓學生受到教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