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整理與複習》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2.07W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整理與複習》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整理與複習》教學反思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整理與複習》教學反思1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整理與複習》是人教實驗版第十冊數學的第三單元內容,是在學生探究平面圖形的基礎上,第一次接觸三維立體圖形,是由平面擴充套件到立體的開始。立體圖形是學生初次有了”看不到“的地方,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空間想象。前面兩個單元都沒有整理複習專項內容。本單元特意安排一個整理和複習板塊,這足以說明整理本單元內容是非常必要。著眼複習課和練習課不同,複習課是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再現和梳理,對學生已經建構的知識進行鞏固、深化、擴充套件。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針對學生的弱點,查漏補缺。要充分發揮複習課的作用,避免將複習課上成練習課,複習課應當選擇恰當的教學策略。因此,本節課我嘗試使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經歷了“自學—鞏固—解決問題能力培養—思維培養”四階段。

一,嘗試回憶整理,形成知識網路。

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通過自主回憶,自我梳理,整理歸納形成系統的知識網路。

首先課件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立體圖,讓學生猜一猜今天的學習內容,引出課題。再直截了當地出示學習目標、自學指導,讓生明確今天學習本節課的目的,並有方向可循。接著放手給學生自己完成“整理表”,最後引導全班交流,完善整理表,形成知識網路。這一過程,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知識的整理中來,巧妙的幫助學生從概念,公式,單位,進率等角度去整理知識點。學生都能快速完成整理表,對計算公式的掌握較好,但在引導全班交流時,發現學生對排水法的理解不夠深入。

二、再現“難點”,補缺補漏,鞏固所學知識。

在本單元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對12條稜的分組、排水法理解不透,導致解決問題時不夠靈活,阻礙學生解決能力的培養。學生由於第一次接觸“立體圖形”,空間想象有待培養與發展。我從以下3個問題入手,發展空間觀念,知識鞏固。

(1)長方體6個面中,只能有2個正方形,這兩個正方形只能相對,不能相鄰。

(2)12條稜可以怎樣分組?

(3)排水法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學生能獨立完成問題(2)和問題(3),但語言組織不夠嚴謹,問題(1)的解決比較困難,從中反應出學生的想象能力有待提高。立足我班學生實際情況,此環節我藉助了多媒體的動畫效果,較直觀地再現並解決了這些“難點”,給學生提供想象的“直觀基礎”,培養學生想象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三,強化基礎訓練,促進知識再現,培養解決問題能力。

複習課的主體是知識的再現,而必要的基礎訓練是再現知識的最好手段。本堂課,我在學生整理完本單元的知識點,設計了疑點追蹤後,直接出示如下解決問題,放手給學生獨立完成。

生生商行做了一個長方體燈箱,長0.6米,寬0.5米,高1米。

1、焊這燈箱框架,至少需要多少米的鋼管?

2、燈箱上貼著一圈商標紙(底面不貼),這商標紙至少多少平方米?

3、這燈箱佔空間有多大?

接著抽3個出錯的學生板書,學生自己相互訂正。最後學生自己總結概括解決這些問題的思路。

四,靈活運用知識,發展學生思維。

本節課我力圖挑戰性和思考性。從學生掌握到的知識出發。提供出接近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智慧水平,但又必須”跳一跳“才有可能夠到的問題,於是,我設計“找不變數、割拼、排水法、鋪瓷磚”四種類型的思維突破題,讓學生自己選擇一至兩題進行挑戰與突破,最後教師藉助課件引導理解問題的難點,探究解決問題的思路,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思維。本節課重點解決了“排水法”,問題:一個從裡面量長是80釐米,寬是50釐米,高是60釐米的長方體玻璃魚缸中,裝有200L的水,亮亮把一塊珊瑚石完全放入水中,這時水深50.5釐米,這個珊瑚石體積是多少?學生一開始不能快速提煉200L水是“水體積”這一知識,我藉助課件引導理解,在動畫演示放珊瑚、水上升的過程,讓生明白“這時的總體積=水的體積+珊瑚石的體積”,要求珊瑚石的體積,就得用總體積—水的體積,探究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得以解決問題。

總的來說,這節課自我感覺在教學環節的設計,教學資源的運用,學生的學習以及學生對知識的達成等方面表現的還不錯,學生也學到了我預期想讓他們學到的東西。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如:在練習題的表現形式上都是以文字出現的,顯得有些單一,如果有實物圖就更好了。其次是,一節課複習完後,應讓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穫與遺憾,給學生一個自我反思,自我總結的機會。由於時間關係就草草收兵了。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還應合理安排課堂時間,達到靈活調控課堂。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整理與複習》教學反思2

時間過的很快,轉眼間,又一個單元的知識和孩子們一起學習完了,今天和孩子們一起對於《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章的內容進行了整理和複習,對於這一單元的知識來說,知識點比較多,大多數都是概念性的知識。難度也很大,看上去好像就是個算,可是算起來就比較麻煩了,很容易出錯的,所以為了讓孩子更進一步的對本單元的知識點有一個很好的理解,在昨天的時候就佈置給孩子讓自己本單元的知識點做一個知識總結,今天上課前看了孩子的作品,有很多學生做的不錯,但是也有很多學生就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的。所以自己還是在本節課的學習上做了很多的功夫。

在本節課來說有很多的亮點:

1.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先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了一個知識框的概括,然後讓學生自己翻閱課本來補充小的知識點;通過這個環節讓學生的思維得到了訓練,又培養學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這種方法也是自己第一次實行的一種方法,看來對於這樣的整理和複習課有很好的作用。

2.邊講邊練,讓學生對於知識點一個一個的回顧,通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的基礎上,出示相應的練習讓學生進一步加以理解。這樣對於學生來說雖然和以往的課堂上一樣,需要做很多的題,但是這樣是通過學生一點一點的來完成的,而不是學生一下子做很多題,這樣學生的興趣也比較高,而且也不覺得枯燥和乏味了。而且也能夠更一步的幫助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加深理解。

3.形式多樣的練習,豐富了學生的興趣。本節課中設計和很多不同形式的練習,比如:連一連,森林音樂會,開心作業等形式出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有以中國耳目一新的感覺,很有激情。

但是任何一節課沒有十全十美的,通過一節課的教學,自己發現本節課中對於學生的能力有了一定的培養,但是學生的語言和合作做的不夠,合作很少。有個別學生就是看著大家做,根本自己沒有動腦筋。

所以如何再教這節課的時候,我會把前面自己幫助學生得出的知識框架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完成,通過學生的合作把知識樹種起來,而且讓它長得枝繁葉茂。最後讓人人都把這顆知識樹種下的果實,收穫在在自己的囊中。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整理與複習》教學反思3

閃光點:

從三月份成績的滑鐵盧,我意識到一個問題:包辦代替,過度哺乳並不能促進學童的發展。當時,只要出現錯誤,我便把學童帶到辦公室,耐心地一對一地給他們講解。但是,平均分只有七十五分,還有五人不及格。怎麼回事?我可是投入了比以往更多更大的精力呀!百思之下,我發現我省略了一個環節,學童自我反思的過程。所以,這次,進行整理和複習的時候,遇到學童出錯,我不是像原來那樣,立刻給他們講解,或者指派一個優等生兵教兵,而是讓他們先嚐試自己修改。我注意到:當孩子自己怎麼改也改不對的時候,他們很自然地會向別的小朋友請教。看到聚在一起研究題目的小腦袋,我覺得我們班正在悄然形成思考和研究的學習氛圍。而且,孩子碰壁之後,他們多半能夠自己改對。看來,這樣一個自我修正的過程,是孩子學習環節中必不可少的過程。我前一陣子是過度“負責”了,過度“負責”表面看起來是負責,其實是不科學的。要不,三月份的成績怎麼會適得其反呢?教育是科學,蠻幹和熱情都不能提高效率,只有符合學童身心發展規律的科學有效的做法,才會開花結果。這是我在三月份獲得的一次極為深刻的教訓。所以,改變了自己,也就改變了我的學生。我很慶幸自己發現的很及時,及時制止了自己這種過度“負責”。

遺憾點:

做一做中有一道題,是求魚缸的表面積,好多孩子算成了六個面。在數學和現實之間,要搭起一架橋樑,似乎並不簡單。養過魚的人也未必會想到一個正方體的魚缸用料是多少。做這件事的目的,不是教孩子做魚缸,是訓練孩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比解決這個問題更重要的是思維的訓練。

我認為,思考這個問題,需要這樣幾個步驟----

要在腦海裡自問自答:

1.這道題是求什麼?魚缸的表面積;

2.圈畫重點詞語--魚缸。魚缸的表面積有幾個面?5個面;

3.5個面的計算公式是什麼?S=ab+(ah+bh)

4.把數字代入公式,嘗試計算。

5.對照重點詞語檢查解題過程,看是否有錯誤或者遺漏。

在進行《整理和複習》的時候,孩子們審題的弱點依然暴露無遺。比如,求一對水桶的表面積,85%的孩子只求出一隻水桶的表面積。我想數學的本質不是教人學會怎麼做一對水桶,讓人們都去做鐵匠,這件事情的普世價值在於訓練孩子縝密地思維,所以,人們才說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我自己的數學素養不是很高,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我理解了教學相長的含義,我和我的學童共同成長。好多問題,當我進行課堂教學之前沒有預設到,當我結束了我的課堂教學實踐,我發現了學生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我才開始思考:為什麼會這樣呢?於是,我才發現了自己教學中的問題,並嘗試去改變。

改講點:

訓練學童先讀題、審題,圈畫重點詞語,嘗試計算,計算完畢之後再次讀題,對照關鍵詞語檢查計算過程是否有遺漏和錯誤。三部曲,如果長期對學童進行這樣的訓練,孩子思維的縝密性就會得到鍛鍊和提高吧。

雖然接這個班只有兩個多月,但是這是我教過的成績最差的一個畢業班。尤其在數學方面。其實孩子素質很好,只是缺乏科學的.訓練而已。我每一天都信心滿滿,甚至信心爆棚,學習成績的提高是我的遠景目標之一,比之更令我感興趣的是,我這種訓練方法到底會怎樣開花結果。所以,我每一天都在對學童進行這種思維的訓練。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整理與複習》教學反思4

複習課是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再現和梳理,對學生已經建構的知識進行鞏固、深化、擴充套件。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整理與複習》這一課的教學中進行了以下設計:

1、巧用前置性作業,激發學生主動學習

課前精心設計了前置性作業“複習提綱”,讓學生自己回憶與整理這一單元所學知識。有利於他們主動地梳理頭腦中原有的知識體系,加深對知識間內在聯絡的理解,使知識在孩子們的頭腦中形成網路。同時,課堂上給學生創設了“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展示彙報”等交流互動機會。讓學生自主整理,再進行交流互動,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也能展示學生學習的個性,在整理知識點的同時學生還把自己的易錯題寫出來,並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從而使自己的問題在小組內得到解決,針對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在集體交流展示這一環節全班交流解決。從學生的反應看,效果非常好,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並在與同伴的交流對比中完善自己的設計。

2、注重“理”,讓學生主動建構

促進自主建構、優化認知結構是複習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學生整理知識可能是無條理的、有遺漏的,但通過對比、交流,進而修正完善,在老師的引領下可以從總體上把握知識之間的聯絡,在分析、比較的基礎上,認識相關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如,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徵比較的基礎上,得出關係圖;由表面積的概念引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展開圖等,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網路結構。

習題的設計也要有針對性,除了要滿足多數學生學習的需要,還要滿足學有餘力學生的需求,讓數學能最大限度地影響著、激勵著一部分學生。在基礎知識的學習的基礎上,設計採取鞏固訓練、模仿訓練、變式訓練和綜合訓練等靈活方式。做到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一題多變、層次清楚,引導學生將生活經驗與數學活動經驗有效對接,綜合運用知識靈活地解決實際問題。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起點,以開放的想象活動,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啟用已有的經驗積累,為主動運用知識打下基礎,又鍛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體現了“帶著問題進課堂,帶著問題出課堂”的思想。

3、小組合作交流、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在新的教育觀念的指導下,在課中大膽地實踐,採用小組合作交流,給學生最大限度參與學習的機會,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數學實踐活動,經歷了數學知識的發生、形成過程,掌握了數學建模方法。激發了學生在活動中表現出主動參與活動的熱情,因為這樣它不僅僅讓學生學會了一種知識,還讓學生培養了主動參與的意識,增進了師生、同伴之間的情感交流,提高了實際操作能力,並從活動中形成了數學意識,學會了創造。但是在以後的教學中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豐富多彩,充滿魅力。

這堂複習課,有收穫也有遺憾,因為學生對知識點掌握不牢固,平時課堂交流的好習慣沒有養成,小組展示時出現冷場。而且學生做題反饋慢,後面的練習沒有時間進行處理,在練習上處理過快,後進生有點吃力,還有兩題沒有完成。我將對此問題進行反思尋求解決途徑。我想一堂複習課不可能將所有的內容全部呈現,後續還應該有相應的練習課進行補充完善幫助學生查缺補漏,有效的掌握所學知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