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導之故事編寫課件

來源:才華庫 9.12K

命題編講故事是編導筆試試題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歷年考題和教學經驗,總結了此類考試的答題規律,同學們只要掌握好以下規律加上課下練習,相信在這一環節一定能取得好成績。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編導之故事編寫課件,歡迎大家閱讀。

編導之故事編寫課件

編導之故事編寫課件篇1:

一、考察方式

在筆試和麵試中都有出現,但以筆試考察的院校較多。

(一)筆試類

1、給出開頭類命題

以續寫為主,創作空間較小,難度較小。但是個人化難度較大。多見於中央戲劇學院考試。

例題1:他驚訝地對我說:“這完全不可能!”

2、多名詞類命題給出多個無直接邏輯關係的詞語(主要是名詞2—3個)

要求創作一個故事,創作空間較大,難度較大,容易顯露出個人傾向和才華。多見於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考試

例題2:月亮,三輪車。

3、單一詞條類命題

給出一個抽象或具象單詞,可以將其作為主旨、關鍵詞、關鍵道具等進行創作,創作空間較大,難度較小,但是容易跑題多見於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傳媒大學考試

例題3:鬍子

(二)面試類

其具體方式為:面試時考生現場隨機抽取命題,準備15分鐘,根據命題講一個5分鐘左右的故事。不同的考生當然命題也不一樣。

二、“講故事”的要求

“講故事”的要求大體說來是四個方面:有情節、有矛盾、有人物、有細節。考試方式跟要求三言兩語就交待完了,對專業不瞭解的考生,肯定還是一頭霧水。命題方向是什麼樣的?該怎麼扣題?什麼樣的故事是好故事?故事從什麼地方開始?情節、矛盾、人物、細節都應該怎麼編織到一起呢?不少考生從拿到命題的一剎那開始,腦子空白一片,準備時間到了,腦子空白依舊,完全不知道從什麼地方下手構思故事,最後只好硬著頭皮進了考場,語無倫次應試,結果當然不理想!

三、講故事的思維習慣

要講好一個故事,說是難事,也是易事,關鍵是一個思維習慣的問題。

(1)對故事主題的把握(有意義,代表一種思考深度)對故事主題的把握程度也代表了考生對事物理解的深度,能夠體現出考生思維水平。

(2)動人,感動他人(考官)一個好故事要有人物,情節,選材時儘量從個人生活出發,充分調動以往生活感受及經驗(並非要求你講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讓故事顯得真實而自然,感動他人的故事源於你的真實體驗,關注人物及選材的同時,還要關注命題中提供的情境,找準關鍵。

四、講故事應該注意的要點

命題故事主要考察考生的構思故事的能力,因此一定要明白是講一個故事,不是構思一篇文章,那麼是故事就必須遵循以下幾個要點:

(1)故事的結構要完整(起因、發展、中間、挫折、矛盾、衝突、如何解決、結局如何……)

(2)要巧妙設定懸念吸引考官聽下去(詳細敘述衝突雙方如何展開矛盾的)

(3)人物形象要鮮明生動(個性分明,性格要特別)

(4)講述要緊湊,富有節奏感

(5)緊扣題目(題目所涉及到的內容要作為元素在故事構思中體現出來)

五、構思故事訓練的方法

(1)觀看影視作品或戲劇作品,故事梗概故事複述訓練,提升故事各元素的運用能力。

(2)尋找身邊的人、事、物,聯想想象組接不同版本的故事。

(3)閱讀文學作品。

六、學習編講故事,必須要掌握的幾個問題

(1)何謂故事、何謂情節、如何理解命題,如何把命題中的實物(道具),地點、時間等元素構思到故事中去?

(2)如何讓故事生動,如何讓講述引人入勝?

(3)典型的人物如何才能體現出來?

(4)如何才能讓故事結構嚴謹?

(5)如何把握講述節奏?

七、講故事的訣竅

講故事的訣竅不在於你講什麼,而在於你怎麼講。一個好的演講者能把平淡無奇的東西講得驚心動魄,而一個拙劣的演說者能把外星人入侵的故事講得像念購物單。你講故事的方式還能影響聽眾對故事的理解;這是一個常用技巧,新聞媒體常用它來左右人們的觀點,或者喚起對某人某事的同情。對於新聞界來說,這樣做並不光彩;而對於講故事則是一個最好的工具。

電影短片和短篇小說一樣,作者要用高明的技巧介紹主要人物,要讓觀眾或讀者儘快移情於角色,因為你沒有時間鋪敘。要讓他們同情正面角色,厭惡反面角色,如果你有足夠的智慧,亦須在必要的時候,讓觀眾對角色有發自內心的、愛恨交織的情感。當然,這還取決於觀眾自身的感知力。總之,要儘可能快地抓住觀眾。

八、好萊塢敘事模式

人們所熟知的好萊塢模式即三段式結構,這種結構能幫助你理清電影的開端、發展和結尾。故事的第一幕介紹角色、前提和背景,一般要佔到整個片長的四分之一;第二幕(片長的二分之一)是衝突和活動集中發生的階段;第三段交待故事的結果。這是好萊塢模式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礎上,還要用很多技巧,如情節點等,來推動故事順暢發展。傳統的做法是把這些技巧放在第一幕結束,也就是主角將要有所行動的時候。在第二幕,發生某種危機,推動主角繼續行動;這個情節可安排在第二幕的中間或結尾。然後,故事在第三幕結束之前達到高潮,所有的矛盾都化解了,給觀眾一個好萊塢式的大團圓結局。

九、主人公的歷程

還有一種更為複雜的敘事結構,適用於虛構故事,稱為主人公的歷程。這種結構融入了精神病學家榮格的學術理論和約瑟夫-坎貝爾的虛構理論,把角色和事件歸納為幾種型別,事件按照預定的次序——展開。這種敘事方式似乎稍嫌死板,實際並非如此,因為在你策劃故事的時候,不必考慮這些,而在故事編寫完畢之後,可作分析和修改的參照。

最好的故事發生得非常自然,毫無斧鑿的痕跡。如果你突發靈感,就讓它在你的筆端自由流淌,不要去想什麼結構,內容之類的東西。草稿寫成之後,要通讀、修改,使之合情合理、易於理解。然後對照下在所列角色型別,看你的劇本中具備哪些,並把故事的結構和主角的歷程表比較一下。這種方法對三段式故事結構最為有效,但即便對於只有一幕的短片來說也有一定的作用,你甚至可以將它適用於一部只有5到10分鐘的片子,但不要勉強。

好萊塢很多頂尖劇作家和改編作家都喜歡運用這種虛構結構,主要原因在於它直接作用於我們大腦的無意識(很多人也喜歡稱之為下意識,但兩者畢竟有所區別)。

考點提示:以上是結合歷年教學經驗和各校考題總結的命題編講故事的得分要領,同學們要掌握其中的要點,就能基本把握了編講故事的得分點。

編導之故事編寫課件篇2:

一、扣住命題講故事

講故事這項考試的首要問題是扣住命題講故事,注意是強調扣住命題。如果不扣題,考生講的故事再精彩,考試成績也不會理想。扣住命題說起來簡單,大家都寫了那麼多年作文,扣題這件事還不會?可實際情況是,每年在講故事考試中,總有大量同學不能扣住命題。為什麼呢?因為講故事要求的.扣題與平時大家理解的扣題不一樣,講故事要求的扣題不光是讓命題所提供的物件、場景簡單地出現在你講的故事中,還需要讓其成為故事中心情節的一部分。只有做到這一點,才算扣住了命題。

二、區分故事與情節

為了讓大家更清楚扣住命題的要求,在此需要先講明白兩個概念:何謂故事?何謂情節?

1、示例

一個命題為“夜場電影”的故事:

(1)故事內容

夜場電影

一次我跟比我小一歲的弟弟去看夜場電影,看到午夜的時候,電影放映間內已經沒有多少人了,就在這時候:從外面進來了四個青年漢子。他們走到我旁邊,我就聞到一股酒氣。他們中的一個瘦子使勁推了我的腦袋一下,我嚇了一大跳,只聽他說:“你們倆剛才在外面罵我們哥們兒了吧?”我一頭霧水:“啊?沒有啊!認錯人了吧,大哥們。”此時我弟弟也很奇怪,我只聽見他說:“沒有啊!我們早就進來了!”由於夜場電影院裡面都是那種躺的長沙發,當我向弟弟看去時,發現他們中有兩個人擠到了我們之間,擋住了我的視線,我也沒在意,只是急於分辯,說明我們並不是他們要找的人。只聽一個胖子吼道:“你們少裝!就是你們,走!走!跟我出去!”我很害怕,他來拉我,我抵抗著他的力量,不肯起來。這時那個瘦子忽然轉變了語氣,勸那個胖子說:“算了!我看真不是他們,走吧。”還跟我說:“兄弟不好意思啊!認錯了!”之後瘦子就帶著他們要走。忽然我聽見弟弟喊了一句:“我手機呢?”我問他:“你放哪了?”“我就放扶手上了!”弟弟說著就站起來追上那四個人說:“我手機還我!”那四個人說誰拿你手機了,推開我弟弟就往出口走,我弟弟跑到門口堵住門喊:“把手機還我!”我看見胖子衝上去給了我弟弟肚子一拳,弟弟疼得彎下腰,於是我也衝上踹了胖子一腳,大喊:“把手機還來!”此時我忽然覺得脖子一涼,就看見那瘦子把一把彈簧刀架在我脖子上,惡狠狠地說:“再喊我弄死你!”我嚇得不敢動,那胖子照著我肚子就踹了一腳,我也蹲了下去。胖子還要打我,被另三個勸住了。隨後,那四個人都走了,臨走還大聲喊沒拿我們手機什麼的。我又疼又難受,哭喪著臉說:“ztm倒黴!”這時弟弟走上前來扶我,並對我說:“其實那胖子打我的時候就把手機塞給我了。”“操!那你不早說!”我忽然覺得輕鬆了不少。

這就是我一次看夜場電影的經歷。那是第一次有人用凶器威脅到我,讓我感受了一下生命有危險時的我是一個什麼樣子。我有點傷心我的膽小,但又慶幸我的冷靜。

(2)失誤剖析

命題要求是“夜場電影”,先且不說這個故事成不成立,首先在事件選擇上,這個考生就沒有考慮到夜場電影的特殊性。他用的“搶手機”這個事件不一定非發生在夜場電影院裡,完全可以放置到任何其他場合,比如下晚自習回家的路上、樹林裡、夜晚的公園裡、夜晚的校園裡……只扣住夜晚這個概念,沒有扣住夜場電影的概念。第二,我們可以說,這個命題為“夜場電影”的故事根本不成立,“搶手機”根本就不是一個故事,只是一個事件,一個遭遇。那麼,什麼叫故事?一個故事中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因素?

2、什麼是故事

(1)情感基礎

關於故事的概念,有一個淺顯的例子,比如“皇后死了”,這隻能算一個事件:如果說“皇后因為傷心而死”,這就可以構成一個故事。大家體會一下,“皇后死了”與“皇后因為傷心而死”這其中的區別在哪裡:區別在於“傷心”這個詞。如果說皇后因為操勞而死,這又只是一個事件,而不是故事。為什麼“傷心”能構成故事呢?

因為“傷心”涉及一種情感——皇后為誰傷心?為什麼事傷心?什麼事、什麼人能夠讓皇后傷心致死?這其中包含著什麼樣的人物關係,包含著什麼樣的情感衝突?

建立一個故事的基礎是一種情感基礎,人的情感不是單立的,而是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的。一個總會有親人、朋友、同學、同事、戀人、仇人,更或是萍水相逢的人……不管什麼關係,一個人總是以情感為紐帶跟其他人聯絡在一起的,這其中涉及親情、友情、愛情、嫉妒、仇恨、內疚等等,不一而足。故事需要講述的就是一種人物之間的情感關係。在故事中,一個人去做任何事或與別人發生衝突都一定會有情感原因,沒有情感原因,就構成不了故事。從這個角度來說,夜場電影搶手機就只能算一個事件,一個遭遇。因為搶手機事件沒有建立在情感關係上。試著換個思路,如果這個考生講述“我”跟“我弟弟”的感情一直不太好,因為一次夜場電影搶手機事件,“我”跟弟弟關係好了,那搶手機事件沒準還能構成一個故事。注意,在此假設中,搶手機能構成一個故事,前提就在於“我”跟弟弟的情感關係的設定。如果這麼說大家還是不太好理解,我們可以再拿另一個“夜場電影”的故事做一下比較,這樣可能會清晰一些。

這個“夜場電影”故事大概是說一個孤獨的女人,經常失眠,只要睡不著就去家附近的電影院看夜場:偏巧有個孤獨的男人,也被失眠折磨,也是睡不著的時候上這個電影院看夜場。兩個孤獨的人在電影院相遇了,電影院也只有他們兩個人,這對陌生的男女因為夜場電影開始認識,之後相互產生了好感。可沒多久,因為效益不好,電影院不再放夜場,這對男女也就沒機會再見面了,可他們到最後也不知道對方的名字,也沒有對方的聯絡方式……故事在一種悵然的尋找中結束了。

且不說這個故事有多好,可首先這是一個故事,而不是事件。為什麼?因為這個故事建立的基礎是因為孤獨,一對陌生男女才不約而同去看夜場電影,並且在看夜場電影的過程中產生一種情感關係。所以,建立一種情感關係是故事建立的首要前提。

(2)要有情節

此外,故事之所以為故事,還需要情節。什麼叫情節呢?簡單來說,情節就是影響到人物關係變化的事件。只有影響到人物情感關係變化的事件才能構成情節。再說夜場電影搶手機那個例子,這一事件完全沒有影響到“我”跟弟弟的關係變化,沒有影響到“我”跟歹徒的關係變化,什麼影響都沒有,所以就構成不了一個情節。相反,在第二個夜場電影的故事中,夜場電影成為一對陌生男女產生感情的一箇中介,夜場電影影響到一對男女情感關係的變化,這樣夜場電影就成為一個故事的中心情節。一個故事的情節,就是人物關係的變化過程。如果兩個人原來就好,故事就是不斷講述他們倆如何好,這也構不成一個故事。相反,如果講述兩個人從好到不好或從不好到好,有了變化,才能形成故事。而那些影響到他們從好到不好,從不好到好的事件才構成了情節。

三、如何扣住命題

說清楚何謂故事、何謂情節之後,再回到扣住命題這個話題。所謂扣住命題,就是命題所提供的物件、場景都要影響到人物關係的變化。只有影響到人物關係的變化,這些物件、場景才構成中心情節:只有成為中心情節,講故事才算扣住了命題。

1、例項:“半張照片”

為了讓大家更清楚扣住命題的要求,我們來比較兩個故事,命題為“半張照片”。

(1)故事內容

半張照片

高三的五一長假,我和爸媽去植物園觀賞櫻花展,權當作是大學聯考前的放鬆。遊園過程中碰到了從國小到國中一直和我形影不離的好朋友李祥。高中三年以來,這是我第一次見他。雖然他已經全然不像多年前那個文文靜靜的老實孩子,成了歪穿奇裝異服、叼著菸捲、滿嘴髒字的社會青年,但我還是抵制不住重逢的激動,和他在櫻花前照了張合影。多年之後的再次相見也讓李祥很激動,但顯然他在我面前比以往拘束了很多,眼神中也不時流露出愧疚和無奈。

很快照片洗出來了,一卷照片36張每張都洗得很好,可唯獨我和李祥的合影曝光過度,巧的是洗壞了的正正好好是李祥的那半張。我盯著照片越看越覺得遺憾和惆悵,腦海裡漸漸浮現出過去的李祥。

國小6年,我們是班裡學習最好的兩個,也是班裡最鐵的一對朋友。學習上我們相互勉勵,生活中我們形影不離,一起上下學,一起玩耍嬉戲。到升國中的時候,我們約定爭取一起考進我們所升中學的實驗班(尖子生班)。

但遺憾的是,不知什麼原因,比我學習稍好的他竟然沒考進實驗班,而我如願以償地考上了。我安慰他、鼓勵他,告訴他只要自己努力堅持,在普通班也一樣學。開始他有些萎靡不振,但很快就好了起來,並且發誓要和我一起考進省重點高中。我很欣慰,為朋友感到快慰。

雖然不在一個班,但我們上下學依舊一起走,路上談論一些學習和學校的事情。可時間一長,事情慢慢有了變化。他開始推託有事不和我一起回家,我問他為什麼他也不說。後來慢慢地我們便各走各的了,而且我還經常在放學後看到他和他班裡那些同學一起三五成群地聚在學校周邊。我漸漸感覺到:李祥,他變壞了。

我們的關係遠不如以往了,到九年級的時候,我們成了僅僅是見面打個招呼的普通朋友。我眼看著他一天天地墮落,也曾想辦法勸他,可他總是嘴上說一套,做的又是一套。九年級下學期,學習緊張碰到了李祥,他對我說,他媽死了,他不考高中了。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宿命,但我很清楚地知道,他不考高中決不僅僅是因為他媽媽的死。

望著眼前這半張照片,我在遺憾惆悵的同時,更明白了我們在走不同的路。我的這一半清晰明瞭,他的那一半混沌不清:我有目標,他很茫然。似乎這張合影就該被曝光過度,似乎我們真的就不是一路人。我也只能深深地祝福李祥,希望他一路走好。

這張照片我會永遠留著,哪怕它只有半張。

(2)失誤剖析

這個故事設定的人物關係是同學。我跟李祥,原來是打小的好朋友,後來越走越遠,慢慢變成了兩種人。不錯,這個故事有人物關係的變化,可問題是這種人物關係的變化是外在的,沒有糾集在“半張照片”這個概念上。半張照片只是因為曝光過度,曝光過度只是一個外在的機器問題,與“我”跟李祥有什麼關係呢?這半張照片對“我”跟李祥的關係起到什麼作用呢?除了讓你感慨,讓你傷感,沒有任何人物關係上的影響。這樣一來“半張照片”就不構成情節,不構成情節,就沒扣住命題。

面對這些素材,換一個思路想想:“我”跟李祥原來是好朋友,後來他母親快去世了,委託“我”為他與母親拍最後一張照片,可因為“我”粗心疏忽,曝光過度,導致李祥跟母親最後的合影成為半張照片,照片只有李祥,沒有母親。李祥永遠不原諒“我”,“我”也永遠原諒不了自己兩個朋友因為這個關鍵性的一張照片越走越遠。因為失去朋友,失去母親,李祥最後沒能考上重點中學,為此越來越低迷。看到好朋友越走越遠,“我”會是什麼心理感覺呢?“我”又能做什麼呢?“我”怎麼能填補李祥那半張照片上永遠的空缺呢?“我”是否還有可能重新彌補“我”跟李祥破碎的友情呢?……如果以這種方式構成故事,先不說故事好不好,至少“半張照片”走到人物關係內部,影響到了人物關係的變化,成為一箇中心性的情節,這才算扣住了“半張照片”這個命題。

考點提示: “講故事”考試的第一要求是扣住命題講故事。通過上面提供的幾個例子,大家應該更清楚了怎樣才算扣住了命題?什麼樣的事件能構成故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