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風箏的魅力課件

來源:才華庫 3.13W

在學法指導上採用欣賞法、觀察法、操作法、體驗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眼、手、腦、”等多個感官參與學習,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使他們充分享受到成功的樂趣。以下內容是小編為您精心整理的美術風箏的魅力課件,歡迎參考!

美術風箏的魅力課件

美術風箏的魅力課件一

【學習領域】:

“造型●表現” “ 設計●應用”

【教材分析】:

《風的魅力》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國小六年級美術下冊第10課的內容,它是國小美術教學階段“造型·表現” “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課程。教材先通過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風”的魅力所在,再小組交流併合作製作一個利用風能會動的玩具,培養了學生形成初步的設計意識和一定的合作能力及動手能力。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認識風能。

2、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力,將各種材料加工成風力玩具。 3、通過製作,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動手能力。

【學習目標】:

重點:引導學生認識風和風能。 難點:運用各種材料加工出風力玩具。 知識點:認識風能。

教育點: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動手能力。 自主探究點:風箏為什麼會飛。 應用點:製作風箏。

拓展點:製作各種風力玩具。 【教學模式、方法、和手段】:

“教無定法、學無定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以學生為主體” 和“充分發揮學生個性”的理念,我將運用直觀教學法、示範教學法、啟發教學法。

在學法指導上採用欣賞法、觀察法、操作法、體驗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眼、手、腦、”等多個感官參與學習,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使他們充分享受到成功的樂趣。

美術風箏的魅力課件二

民間藝術是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是大眾的、生活的、民俗的藝術。反映著勞動人民獨特的生活情趣,包含著豐富深刻的社會歷史資訊,代表著民眾的審美理想。民間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種類繁複,是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內容,是民族文化的寶貴財富。使學生全面瞭解和深刻理解民間藝術,可以更全面地掌握民族文化的總體面貌,有利於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美術是人類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載體之一,鑑於此,筆者對贛版美術教材第廿四冊中《五彩繽紛的風箏》一課進行以下案例設計。

一、設計目標

1、引導學生關注傳統文化

風箏是科學與藝術的結晶,它是中華民族向西方國家傳播的科學發明之一。它同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一樣,曾為人類的科學事業作出重要貢獻。它也是我國民族文化藝術的一個組成部分,經過上千年的演變一直流行至今,有著自己獨特的民間藝術風格。讓中學生關注風箏,並在設計應用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是教材的主要目的.作用現今的中學生對風箏見的較多卻知之甚少。因此,在教學中不能以事論事,就是不僅要認識風箏文化。應更多地培養學生愛生活、愛美的思想情感。“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 。本課的教學思路是:以學生為本,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內在動力的支援。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並給學生足夠的智慧呈現空間。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自己動手創作的能力。從風箏的來歷、作用、工藝等方面,吸引學生們用全新的視角重新看待我們的民間藝術,讓學生充分了解其所具有的獨特的藝術特色,傳承了我國這優秀的民間藝術。

2、教學切入點

風箏是傳統民間藝術。教學中從何處下手才能使學生感覺、體味到,它不僅是一種娛樂性的工具,是經過幾千年演變、幾代人的創作。是人們生活中追求美的一種行為。本課以風箏的作用、來歷為切入點,逐層展開。使學生感受到風箏文化從面引發學生注意觀察生活中的美和提高在生活中發展創作美的能力。

二、教學形式的構想

1、直觀教學法:“惟有美術教育才能勝任‘視覺識讀能力’的培養。”大量的圖片資訊能引導學生了解風箏歷史文化背景,做出審美與意函的判斷,引導他們能夠正確的解讀風箏文化。

2、過程啟發式教學法: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在課件圖片和實物風箏的引導下,啟發學生分析、思考、實踐。將不同興趣傾向的學生都吸引到風箏的創作中來,激發學生參與、創作的興趣。

三、教學過程中主要困難的解決

1、學生實踐中獨立操作的難度

我安排課前資訊採集表、課堂學習活動表,幫助他們能有效的安排自己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

表一:

五彩繽紛的風箏 資訊採集表

表二:

五彩繽紛的風箏 學習活動表

2、關於製作要求難易速度的選取

風箏品種增加,效能提高,在民間浸染了濃郁的生活氣息。歷史上的風箏有宮廷風箏和藝匠風箏之分。宮廷風箏的美觀、精緻等特點,民間風箏的特點是

沒有經過專門訓練農民和手工藝人作為民間風箏的製作者,他們按照自己的生活感受和審美習慣製作風箏。從教學的角度,學生欣賞的風箏以宮廷為主,可使學生在視覺的感知下,感受風箏文化的魅力。但在實踐活動中民間風箏主題鮮明,配合傳統節令,裝飾性突出;製作風格粗獷,淳樸,一般就地取材,製作者祖傳世襲,相互觀摩,有集體創作的性質,蔑扎紙糊即成。於是我想兩部份結合教學,不僅解決欣賞問題,又為學生實踐創作條件,可以就地取材,施展自主空間。

3、關於材料的運用和選擇

風箏製作中材料主要的就是“骨”和“皮”。學生在選擇時材料的要在自我感知中解決,要給他們自我發現、自我解決的平臺。

4、關於風箏工藝的技法

引導學生在資料中學習方法,同時在交流中總結經驗、相互學習,共同解決問題。

四、課例設計: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學生學會從身邊事物出發認識風箏文化,瞭解風箏的來歷、作用、製作。

難點:風箏工藝的掌握和實踐。

教具準備——課件圖文資料;傳統、民間簡易風箏多個。 學具準備——一些較輕便的骨架材料及面料;製作工具。

三、教學程式

1、有引而發——激發興趣,引發創作動機

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其學習的興趣,是教學活動的重要一環。首先我用嫦娥一號飛行視訊、楊利偉在美國航空航天博物館和博物館內圖片中風箏的圖片,加入文字:人類最早的飛行器是中國的風箏。

師:多麼激動人心的時刻!這一夢想的實現象徵著我們國家的前進的步伐。這是楊利偉在參觀美國航空航天博物館,在那陳列著各種飛行器,見證了人類實現飛翔夢想的過程,為什麼在航空航天博物館裡會有一支風箏?

師:人類最早的飛行器是我們中國的風箏。

從生活的角度讓學生感受風箏文化的魅力。

2、有序展開——提示要點,指明方法

(1)、風箏的來歷、作用

資訊採蜜表、課件、提問、對話:

師:大家請看這是我收集的風箏,北京的京燕、濰坊、山東、看到這些精美的風箏同學們有什麼感受!這就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同學們收集到了那些有關風箏的資訊?它是誰發明?

師:“史書記載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國的魯班曾看到鷂鷹在天空飛翔受到啟發,就“削竹為鷂,成而飛之,三日不下”。漢代發明了造紙術,風箏改用紙糊了,人們稱它為“紙鳶”。後來有人在紙鳶頭上裝上竹笛,微風一吹,發出象古箏的聲音,周而得名“風箏”。 現在我國的北京、天津、濰坊被稱為“風箏三大產地”。山東濰坊是歷史上著名的風箏之鄉,具有“國際風箏都”的美譽。

(通過引導學生已有知識交流再提供圖片和文字加以說明,豐富他們的對風箏歷史背景的瞭解,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一種藝術薰陶。) 師問:那麼人們為什麼發明風箏?

師:除娛樂外,人們還利用它求救、發電,載人、攝影、它還有明目、健身的作用。看來風箏從一項發明已經成為了一樣人人喜愛的運動。 學生歸納過程中老師出示文字,老師進行補充。

(感受風箏的作用也代表著它為我們人類作出的貢獻,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感受風箏文化的魅力)

(2)、風箏的分類

風箏實物與圖片對比欣賞

師:請大家欣賞、觀察一組風箏,看看它們有什麼不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