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未眠》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3.22W

[教學目標]

有關於《未眠》教學設計

1、感知課文內容,培育分析概括能力;

2、把握課文的主旨;

3、揣摩一些富有深意的語句,提高品味語言的能力;

4、仔細閱讀、理解課文主要段落,並從內容出發,培養想象和聯想能力。

[教學重點]

1、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理解文章的啟發性,提高審美能力。

[教學難點]

1、深入領會作者的觀點

2、讓學生建立感受生活美的意識。

[教學設想]

1、課文強調自然美,強調藝術要儘可能反映自然美,這與作者一貫的藝術創作理念相一致。在學習本文之前,可以先給學生提供一些川端康成的材料,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解讀文章內容,並作出自己的理解。

2、文中涉及一些有名的畫家,讓學生預先查詢一些相關資料,在課堂上與學生交流。

3、解讀課文從段落入手,在梳理文章脈絡的基礎上,把握作者所要表達的主要觀點。

4、對自然美與藝術美的關係,讓學生結合課文以及自己的理解,闡明自己的觀點,並於同學交流。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匯入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這是北宋著名詞人蘇軾夜半醒來,面對寂然盛開的海棠,留下的千古佳句。無獨有偶,千年以後,一位日本作家發現了凌晨四點海棠的美,心靈有所啟迪,寫下了隨筆散文《花未眠》,這位作家就是1968年諾貝爾文學家獲得者川端康成。

二、檢查預習

1、字詞

壁龕(kan)綻放(zhan)邂逅(xiehou)陶冶(ye)

凝(ning)神迥(jiong)然紅釉(you)拜謁(ye)

2、辨音

禁:(jin)情不自禁應:(ying)應答模:(mu)模樣

(jin)禁止(ying)應該(mo)模型

3、解釋

不可思議眾所周知邂逅迥然

三、作者簡介

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作家,一生致力於對日本美的探索、守護和塑造,寫下了大量豔麗傷愁的小說和美文,他憑藉《古都》、《雪國》、《千隻鶴》在1968年10月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為日本文學贏得了世界的聲譽。而川端文學的精髓正是表現在《雪國》等代表作中。從文章的角度看也一樣,《雪國》是這樣一種作品,它挖掘到了川端這個作家可以將自己優秀的資質作為不朽的作品留給後世的礦脈。

四、初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引子:“發現花未眠,我大吃一驚。”因為這雖然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但我是第一次真正意識到,而且這在夜中綻放的額誒眠之花顯得格外美。

慨嘆:“自然的美是無限的,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

美的獲得:“美是邂逅所得,美是親近所得。”任何意見細小的東西都可能引發人的美感。

慨嘆:‘我們仔細觀賞畫中化,卻不怎麼留心欣賞真的化。“

舉例:1、李迪、錢舜舉、羅丹等,對自然美觀察之仔細使他們創作出優秀的作品,也讓人從他們的作品中領略到自然的美;

2、“我“的小狗與宗達作品中的藝術形象極為相象,對宗達的寫實精神、細緻觀察給予充分肯定;

3、從自己觀察到的晚霞聯想到長次郎的名茶碗和阪本二郎的畫,說明與自然相契合的作品是可以提高人隊自然美的感受能力的,自然之美與藝術之美是可以彼此融合的,可以相得益彰。

自身經驗:“自然是美的。不過,有時候,這種美只是有些人看到罷了。”

結語:照應開頭,突出美是無限的是邂逅所的,是親近所的。

五、、研讀課文

(一)朗讀課文,在文中找到作者由花未眠而得到思考的句子

討論明確:

1、自然的美是無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卻是有限的。

2、美是邂逅所得,是親近所得。這需要反覆陶冶。

3、藝術美與自然美是相通的。

(前兩點學生不難從文中找出,第三點學生往往會在作者所列舉的例子中徘徊,可以提示他們從作者列舉的例子中找共通點,作者舉這些例子的目的是什麼,從而概括出答案。)

(二)這三個觀點是不是孤立的?如果不是,那有何聯絡?

明確:不是。

這三個觀點其實告訴我們要發現存在的美,感受發現的美,創造有所發現的美。這也是課文的主旨所在。

(三)把握課文主旨以後,我們再來討論一下幾個句子的含義。

1、它盛放,含有一種哀傷的美。

明確:

(1)它的哀傷來自無人欣賞,凌晨四點的海棠美麗芬芳,卻少人喝采。

(2)海棠本是無情物,作者移情寄哀傷。作者深悟到,人類感受美的能力是極有限的,而自然美是無限的。“哀傷”是作者徹悟後的心緒流露。按理說,大自然總是有美可尋的,只要人活著,就該毫無阻礙地享受它,可遺憾的是生命發現美的機會並不常在。

2、如果說一朵花很美,那麼我有時就會不由自主地自語道:要活下去!

明確:

(1)一個微小的生命都要努力展現自己的美,作為人更要勇敢活下去。

(2)人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在有意或無意間錯過的過程。我們可能錯過了美的景色,美的音樂,錯過了山上那從沒有看過一眼的野花和小草,錯過了從我們身邊流淌過的清澈的小溪,但只要堅韌地活著,只有活下去,才能不斷髮現美。

(3)我們要用畢生的不懈追求使感受美的能力的有限接近自然美的無限。

(三)阪本二郎的畫,長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黃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應,顯得更美了。

明確:文學藝術家應該發揚寫實精神,認真觀察自然,準確表現自然,使欣賞者從藝術美中領略到真正的自然之美,這才是文學藝術的極致。所以我們應該睜大明亮的眼睛,不斷地發現美,親近美,感受美,也只有這樣才會創造出具有藝術感染力的作品。美存在於自然中,美也存在於藝術作品之中。

(這三個討論題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只要學生言之成理就行,鼓勵學生有自己的看法。)

(四)第四段引述雷諾阿·米開朗基羅的例子,其意圖是什麼?

明確:以這兩個優秀的藝術家為代表,說明人對美的感受能力是有限的。

(五)自然美、藝術美可以彼此融合,相得益彰,研究6-11段

藝術作品反映了現實生活,我們便可以從藝術作品中領略到現實生活藝術美與自然美的完美結合能夠給人更多的美感,而真正反映自然美的藝術作品更能引起欣賞者美的共鳴。(六)文章第一句話大家留意了嗎?一起來讀一讀。

齊讀:“我常常不可思議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問題。”

文中這“微不足道的問題”指什麼?這個“問題”在文中起了什麼作用?

明確:“微不足道的問題”指海棠花未眠這件事。在文中是作者情感的一個觸發點,作者由此思考了關於生活,關於審美的許多哲理。這種手法就是以小見大的手法。

六、小結。

今天這堂課我們從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學到了許多哲理。美是無處不在的,用作者的話說就是要“發現存在的美,感受已經發現的美,創造有所感受的美。”

人有人言,花有花語,二者交流,也是一種緣分,它來自於心靈上的豁達與沖淡。川端康成對此深有感觸,看到海棠花未眠,於是寫下了一篇素雅恬靜、韻味深長的小品文——《花未眠》。他向我們輕聲訴說出一種哀傷之美,並一路領著我們尋找這哀傷的源頭,終於發現到人類感慨的是生命發現美的機會並不常在,兩相邂逅,電光石光之間,才產生一番動人的情懷。而在這片情的背後,也隱隱透出了沉淪在日常生活中的人的苦澀。

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曾邂逅了哪些美呢?大家可以暢所欲言。

(這一個環節主要學生可能一下子想不起來,教師可以就校園裡某些存在的美先談一談,學生就會有所啟發的)

羅丹說得好啊,“生活中並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從今天起,讓我們盡情擁抱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吧!

七、作業

完成《考之韻》有關練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