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範文(通用4篇)

來源:才華庫 1.84W

作為一名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上冊《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範文(通用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七年級上冊《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範文(通用4篇)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學習文中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學習具體活動的描寫技巧。

2、能力目標:

在閱讀中分析濟南冬天的特點,體會和學習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反覆閱讀課文,品味景中真情。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細緻觀察的態度和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一草一木的感情,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設計理念】

張揚師生個性,強調閱讀品味,滲透學法指導,重視自主探究,培養審美情感──細緻觀察,熱愛自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老舍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他曾經在濟南的齊魯大學任教,這期間,他曾經寫過兩篇文章,分別是《濟南的秋天》和《濟南的冬天》。在《濟南的秋天》這篇文章裡他曾這樣寫道:“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把春天的賜給西湖,秋和冬的全賜給了濟南”。瑞士是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被稱為世界花園,夏日美景宜人,西湖山水更是名聞天下,作者卻說濟南的冬天足以和夏天的瑞士,春天的西湖想媲美,究竟濟南的冬天有怎樣的魅力讓作者如此不遺餘力的讚美它,熱愛它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濟南的冬天,去體味作者筆下如詩如畫的美景。

二、整體感知

1、介紹文學常識:

多媒體展示作者情況:

老舍:(1899~1966)現代小說家,戲劇家,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生於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

“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話文創作。作品有小說《駱駝祥子》,話劇《龍鬚溝》《茶館》等,收在《老舍文集》裡。

本文寫與1930到1931年間,是作者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的。

2、指點學生有感情的分段朗讀課文:

學生點評朗讀情況。

3、把握全文結構:

文章的第一段寫了什麼?

寫了濟南冬天總的特點:溫晴。

作者是用什麼手法寫出的這一特點?具體是怎樣應用的?

對比手法。用北平對比濟南,突出無風聲的特點;用倫敦對比濟南,突出響晴的特點;用熱帶對比濟南,突出無毒日,溫和的特點。

接下來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來描寫濟南冬天的呢?

濟南的山和濟南的水。

作者寫了哪些情形下的山,分別具有什麼特點呢?

陽光朗照下的山,溫暖。舒適的特點;薄雪覆蓋下的山,小。太秀氣的特點;城外遠山,小水墨畫的特點。

濟南的水有哪些特點?

溫,綠,清。

4、結合課文結構分析本文的寫景順序:

扣住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由裡往外,由山到水描寫景物。作者以自己的感受通過濟南和北平。倫敦。熱帶的對比,突出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然後扣緊“溫晴”描寫了濟南冬天的全景,濟南冬天的山,濟南冬天的水。在寫山景時,先寫陽光朗照下的山,再寫薄雪覆蓋下的山,最後寫城外遠山,在對山山水水的描寫中充分體現了“溫晴”的特點。

三、合作探究

1、賞析下面這段話:

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著陽光,暖和安適的睡著,只等春風來把他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寫山水之前,用擬人的手法烘托出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的境界,給人以濟南冬天總體的印象。文章緊扣這一點,繪山景,描水色,既表現濟南山水之美,又寄寓對祖國山河真摯的愛。而且其中一睡一晒一醒更烘托出一種舒適溫暖的優美意境,表達出作者的讚美之情。

2、體會文中這幾個字的妙用:

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屋頂上臥著點雪。

用擬人的手法,形象生動,具體可感,十分傳神的照應了“暖和安適的睡著”。

3、章描寫山水冬景之美的段落中劃出你最喜愛的句子,並在旁邊的空白處寫下你喜愛它的原因。

學生交流,教師點評。

4、出示課件,展示濟南冬天山水之美的圖片,並配以適當文字描述,引導學生立體體會濟南冬天之美。

四、拓展延伸

課件展示問題,學生回答:

1、給下列生字注音:

暖和()寬敞()地毯()

狹窄()髻()水藻()

2、解釋加粗詞語在下列句中的意思:

⑴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

⑵慈善的冬天。

⑶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屋頂上臥著點雪。

⑷那些小山太秀氣。

五、小結本課

本文抓住濟南冬天溫晴的天氣特點,描繪了一幅幅濟南特有的動人的冬景圖,抒發了作者深深的喜愛和讚美之情。語言優美生動,準確傳神。

六、佈置作業

學習本文作者描寫景物的方法,用生動鮮活的語言描述今年濰坊的第一場雪。

【執教人反思】

這是一篇文筆優美動人,用詞精練準確的寫景抒情散文。老舍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大師,因此準確生動的語言是本文最大的特點。學習這樣一篇文章,在一課時內完成,只能由教師來根據實際選擇側重點。這節課是從整體結構著眼,從體味語言的角度來賞析,這樣可以感受語言內容的精彩,還可以最大限度的挖掘作者的語言美及文章的意境美。這節課很好的體現了“三講”,“三不講”的原則,學習目標均達成,重點突出,各環節的設計比較合理。

匯入部分,意在提起學生的好奇心,設定情境,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向課文。通過描繪瑞士的夏景,西湖的春景,引起學生興趣,究竟濟南這樣一個老城的冬天有怎樣的魅力,能夠如此吸引作者。

主體部分,有兩個重點,難點。一是對課文結構的把握。教師引導學生在有感情朗讀課文的同時把握課文結構,通過教師的點撥,讓學生自己總結概括,提煉文章結構,領會文章由裡到外,由山到水的精巧的寫景順序。二是對課文語言的品味賞析。這裡先由老師設定問題,引導學生體會分析作者語言的生動準確。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教師的引導學會如何品位作者語言。然後教師給予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由劃出喜歡的句子並賞析,教師給予恰當的點評,通過學生的自我賞析及教師點評的使所有學生都能體會文章語言之美,既鍛鍊了學生的思維,又深入體會分析了文章語言。在這裡,比較重要的是教師的點評,必須能夠對學生的賞析予以概括評價,同時也要向學生展示該段語言的內蘊,教師須有紮實的基本功及應變能力。我覺得,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是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這節課,課堂氣氛是民主自由的,教師通過語言的描述以及恰當的語調,為學生營造一種優美溫暖的氛圍,創設情境,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體味課文,真正有所收穫。同時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不走形式,學生便展示給我們精彩的回答,並得到熱烈的掌聲,整節課效率較高。

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教師創設的課堂氛圍雖然優美舒緩,但缺乏課堂高潮,如果能夠使學生的情緒更高的調動起來,再活躍一些會更好。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2、理清思路,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

3、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揣摩詞語,體會作者對景物的獨特感受。

【課前準備】

老舍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課前佈置學生去查閱有關老舍的資料,初步瞭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閱有關濟南的資料,深入瞭解濟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開闊視野。

【教學內容】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思路,瞭解濟南冬天的特點,感受濟南冬天的溫暖,感受《濟南的冬天》一文的形象美、意境美、語言美。

【教學設計】

一、整體感悟

1、導人新課:

說到冬天,北方的人們一般習慣在它前面加上修飾詞──“冰冷”或“嚴寒”;說到冬天,人們會想到那肆虐的北風,駭人的寒流,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北方的冬天,給人的印象是“蕭殺”的,可能會令習慣於溫暖的南方的人們懼怕而卻步。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筆下,“濟南的冬天”卻完全沒有了那種寒冷,那種肆虐,那種蕭殺,而是一個“溫暖”的寶地。可能我們都沒有在冬天去過濟南,那麼,就讓我們走進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去感知濟南冬天的溫馨,觀看濟南冬天的美景;體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語言之美。

出示目標,板書課題。

2、學生交流自己查的資料,初步瞭解作者及其代表作:

老舍於1929年離英回國,1930年前後來到山東,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山東被稱為他的“第二故鄉”。《濟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可見作者是懷著對“故鄉”的深情來寫的。(讓學生了解這些,是為了理解為什麼作者對濟南的冬天如此瞭解,文中的情為什麼那麼濃。)

3、感知內容:

在聽讀前,檢查預習,教師正音,學生掌握字詞:

鑲、響晴、溫晴、安適、肌膚、秀氣、綠萍、水藻、貯蓄、澄清、空靈、水墨畫、藍汪汪

學生聽老師配樂朗讀(也可放錄音),並在聽讀中思考問題,出示問題組。

⑴濟南冬天的總的特點是什麼?

⑵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⑶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帶著問題聽朗讀,然後討論,再回答,互相補充。

明確:

⑴濟南冬天總的特點是無風、響晴、溫暖的寶地。

⑵寫對濟南的總體感:

⑶“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寫陽光朗照下的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

寫薄雪覆蓋下的山

再寫城外的遠山,

最後寫冬天的水色──寫水藻之綠,襯托水的清澈、透明。

⑶作者繪山景,描水色,寓情於景,既表現濟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對祖國山河真摯的愛。

二、研讀與賞析

1、整體感知後,對文章內容有了基本瞭解,學生自由探究,進一步深入理解文章。

問題組:

⑴濟南冬天的總的特點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⑵濟南冬天的這種特點是源於什麼樣的地形特點?

學生速讀第1、2自然段,自主解決後,討論明確。

⑴通過對比,寫出了濟南冬天的總特點是:無風、響晴、溫晴。

與北平相比──無風

與倫敦相比──向晴}寶地

與熱帶相比──溫晴

⑵濟南的地形特點,決定了濟南冬天的特點。

“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是北邊缺著點口兒。”

此處學生可再體會:

①為什麼稱“小山”?──因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本地有山可與之比較)。

②“圈兒”、口兒,,將“兒”字去掉可不可以?去掉和不去掉的各朗讀一遍,比較一下效果。──答案是不可以。“兒”與“小”搭配,貼切地表現出其“小”,表達出一種由衷的“喜愛之情”。並讓學生試著畫出這種地形,體會其特點,教師可根據學生畫出的地形圖作小結。

教師小結:在濟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著名的千佛山。它們確實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東接佛懋山,西連南馬鞍山、四里山,層巒疊翠,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正是這特殊的地形特點,使得濟南的冬天“暖和安適”。

2、自由探究:

問題組:

⑴你最喜歡濟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認為語段中哪個詞語用得最妙?妙在何處?

①“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裡。”

把濟南比作“小搖籃”,生動形象地寫出濟南的可愛。

②“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睡著”、“喚醒”是擬人的寫法,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了濟南“暖和安適”的特點。

③“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

“臥”字來寫村莊,寫雪,寫它們狀樣、情態,彷彿是寫活物,活靈活現。

④“那”點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害了羞”將雪賦予了人的情感,“露出點粉色’’寫出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微微”詞用得貼切,因是“溫晴”而不是“熱帶”之熱。

⑤“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

“不忍得”將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靈氣,突出水的“綠”’“綠的精神”之珍貴、可愛、美麗。“況且……還’’不可去掉,“況且’’表達進一步申述,或補充、追加新的理由,“還”表示範圍的擴大,“況且…還”相配合,進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凍上”的原因。

⑥“請閉上眼睛想:一個……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這是張小水墨畫”、“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則創造了一個優美的意境,表達了作者讚美的真情。

⑵有感情地朗讀你所喜歡的語段。

學生思考體味、朗讀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討論明確:

(如此要點,文中還有多處,學生說到了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朗讀時注意語氣、語調、語速及重音的把握,同時要體味、揣摩作者的意圖,有感情地朗讀。

3、合作探究:

進一步探討,合作探究,學生間可質疑,也可以向老師質疑。

明確:

⑴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是以其突出特點“溫晴”為主線貫穿全文的。

⑵作者緊扣這一點,三段文字寫了冬天的山景,第5段寫了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順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描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

⑶作者拓展想像,將天氣、水色融為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

⑷文章多用比喻和擬人,形似且神似,生動貼切地表現出濟南冬天的無限生機和在冬天裡孕育著的朦朧春意,表達了作者喜愛讚美的深情。

⑸文章以“濟南的冬天”作標題,表明不同於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後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結束。其含義是:這溫暖如春、秀麗如畫、天明水淨的藍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濟南啊!這樣結尾既和開頭“濟南真的算是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了作者的讚美之情,給人留下無盡的回味。

三、體驗與反思

1、質疑交流:

想一想,為什麼作者能描繪出這麼精彩的畫面,為什麼語言能如此優美?體會在寫法上與學過的課文《春》有什麼相同之處?

寫好文章,必須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經過內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這兩篇文章作者都寫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動了,而寫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擬人才那麼活靈活現,富有靈性,才能達到神似。

2、拓展延伸:

通過學習本文,你應該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認真觀察事物,作文時才能寫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發現和寫出事物的`“靈性”;真正動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寫的事物真摯感人。平日裡,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關注生活,關注周圍的事物,多想多記,以豐富我們的生活積累,為寫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礎。

3、延伸作業:

請你仔細觀察你家鄉冬天的景物,傾注你對家鄉無限熱愛之情,借鑑課文中的某些寫法,將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自擬題目,字數不限。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多角度體現濟南的冬天獨特的美。

2、品味優美的語言,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的作用,。

3、體會作者對濟南,對祖國河山真摯熱愛的思想感情。

二、 教學重點

理清脈絡,瞭解濟南冬天的總特點和描寫的角度。

三、 教學難點

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品味文中優美的語言。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俗話說:“春遊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

用一句話描述冬天給你留下的印象,如:天狂風呼嘯,一條條樹枝就像一條條狂舞的皮鞭在空中抽打著。

然而在老舍的筆下,冬天卻富有別具一格的溫馨舒適之美。

(二)簡介作者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現代作家。他勤奮筆耕,創作了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和話劇《茶館》《龍鬚溝》等大量文學作品,贏得了“人民藝術家”的崇高讚譽。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中文講師, 1929年回國,先後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山東也被成為他的“第二故鄉”。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終年67歲。

(三)整體感知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寫風景不妨寫點實物,寫出詩情畫意。

老舍《談敘述與描寫》

(四)精讀片段: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鬆越發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思考:

本段抓住哪些景物,從什麼角度,按照怎樣的順序進行了精細的描繪?雪後的小山總的特點是什麼?選取喜愛的語句品味語言的妙處。

明確:景物:矮鬆、黃草、薄雪等;

角度:色彩(青黑 銀白 暗黃 粉色)

順序:自上而下(山上 山尖 山坡 山腰)

特點:秀氣,暗呼段首的“妙”字,體現“溫晴”特點。

寫作特點:

1、善用比喻和擬人,準確而恰到好處,給人美感。

2、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3、注意色調對比,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描寫。

(五)拓展閱讀

到了鐵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見對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樓,與那蒼松翠柏,高下相間,紅的火紅,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綠的碧綠,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楓夾在裡面,彷彿宋人趙千里的一幅大畫,做了一架數十里長的屏風。正在歎賞不絕,忽聽一聲漁唱,低頭看去,誰知那明湖業已澄淨的同鏡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裡,顯得明明白白,那樓臺樹木,格外光彩,覺得比上頭的一個千佛山還要好看,還要清楚。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卻有一層蘆葦,密密遮住。現在正是開花的時候,一片白花映著帶水氣的斜陽,好似一條粉紅絨毯,做了上下兩個山的墊子,實在奇絕。

賞析語言特點。

(六)佈置作業

推薦閱讀《四世同堂》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熟悉課文內容,理清文章層次結構和主要內容。

2、理解通過比較的寫法突出事物的特點。

3、潛移默化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1、熟悉課文內容,理清文章層次結構和主要內容。

2、理解通過比較的寫法突出事物的特點。

教學難點:

學習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教學平臺。

課前預習:

1、背誦課文1-3段。

2、查字典解決生字詞。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請一同學描述本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國的冬天,由於學生沒去過,可造成疑問,激發學習慾望。

二、作者簡介

三、檢查預習:

1、學生背書片斷

2、學生上黑板默寫生字詞,師生共同評價。

四、解題

引導學生理解題目中的提示的地點和季節。

五、分段朗讀課文,師生混讀,隨機停頓,請其他學生接力。這樣可保證學生注意力集中,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

六、理清文章脈絡:

1、問題設計:本文從哪幾個方面寫濟南的冬天的?

2、教師結合課文內容進行評價訂正歸納小結。

參考:天氣 山景 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問題設計:

(1)濟南的冬天有什麼特點?

(2)用了什麼寫法?

教學過程

2、學生思考(方法同上)。

3、抽籤提問

4、學生補充後教師評價歸納小結。

參考:溫晴:

對比:北平(大風) 濟南(無風聲)

倫敦(無日)濟南(響晴)

熱帶(日毒)濟南(溫晴)

八、堂上練習:

九、小結課文,提示學生熱愛祖國的河山。

十、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後半部分:

2、鞏固生字生詞。

3、完成課後練習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