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數學《認識面積》教學設計範文

來源:才華庫 3.24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下冊數學《認識面積》教學設計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下冊數學《認識面積》教學設計範文

三年級下冊數學《認識面積》教學設計1

1、通過觀察、操作和比較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

2、經歷物體表面和圖形大小的比較活動,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在學習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鍛鍊數學思考能力,發展空間觀念,激發進一步學習和探索的興趣。教學重點:初步理解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通過操作得到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並會運用。

一、激趣匯入

1、塗色比賽:教師出示黑板上提前準備好的小正方形。選兩名學生進行填塗比賽,甲同學填塗小正方形,乙同學填塗老師指定的黑板部分。

你們猜一猜,哪位同學先塗完?說說你的判斷理由。

師:小正方形比較小,其實就是說這個小正方形的面積比較小。

2、揭示課題。到底什麼是面積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面積”。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塗色小正方形和黑板的面,直觀感受面積,建立面積的表象。因為是比賽的形式,更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認識面積

(一)認識物體表面。

師:生活中到處都有物體,每個物體都有它的表面。比如,黑板書寫的這個面就是黑板的表面(邊說邊摸)。你們能像老師這樣舉一些物體表面的例子嗎?

學生舉例交流。注重學生摸的過程。

師:剛才同學們在摸物體表面的時候,有什麼感受?

老師提煉:平整、光滑、連續、面是有大小的。

(二)認識面積。

1、黑板表面的大小是和黑板表面的面積,數學書封面的大小是數學書封面的面積。黑板表面的面積比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大。

2、我們周圍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你能想老師這樣來說一說,比一比嗎?請看自學學習單:

自主學習單

(1)摸一摸:用手摸一摸身邊物體的面。

(2)說一說:()面的大小是()面的面積。

(3)比一比:()面的面積比()面的面積大(或小)。

3、小組交流。

小組交流單

(1)邊摸邊說:()面的大小是()面的面積。

(2)比一比:()面的面積比()面的面積大(或小)。

4、全班交流。

通過剛才的比較,我們知道,每個物體的表面都是有大小之分的,我們就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物體表面的面積。

(板書: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物體表面的面積)

[設計意圖]選取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學習材料,組織學生參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說一說等實踐活動,使學生親身體驗他所看到的和摸到的物體上的一個面有大有小,讓學生在實踐中真正理解什麼是物體的面積。

(三)認識平面圖形面積

1、出示一組平面圖形。說說什麼是圖形的面積?

2、總結:一個平面圖形的大小就是這個平面圖形的面積。

[設計意圖]當學生感知物體上面積的含義之後,再順理成章地引入平面圖形的大小,就叫做它的面積,使學生對面積有全面的認識,也為教學下面的內容作鋪墊。

三、比較面積大小。

1、觀察法。

比較剛剛平面圖形的大小和四個省的大小。

點撥:有時通過觀察能直接比較。

2、重疊法。

出示兩張面積大小接近的紙,讓學生感知當觀察法不行時可以用第二種方法:重疊法。

3、數格法。

出示兩張面積接近的長方形彩紙(例2),讓學生感知兩種方法都不能比較出面積大小時,怎麼辦呢?

出示小組合作要求:(提供材料:小正方形、小長方形、透明方格紙)

(1)可以自己想辦法,也可以藉助老師提供的材料。

(2)想出一種方法後,組長帶領大家去探究其它的辦法。

(3)操作後把得出的結論在小組裡說一說。

4、全班交流比較的方法。靈活使用三種方法。

[設計意圖]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的自主探索的空間,讓學生親自經歷自主探索的過程。在探索活動中,激勵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探索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

四、鞏固練習,拓展提升

1、出示“想想做做”的第4題。

師:塗色部分是圖形的什麼?哪個圖形面積最大?你打算用什麼辦法比較?

師:梯形面積你是怎樣數出來的?

點撥:將半格與半格拼接起來,其他是整格子,數一數就可以了。

紅色的'邊線指的是什麼?

2、出示“想想做做”的第5題。

(1)觀察題找那中的每個圖形,你知道些什麼?(交流圖形面積的大小)

(2)辯一辯:下面兩個問題分別是求圖形的周長還是面積?

A、學校要在草坪上重新鋪一層草坪,要鋪多大的草坪?

B、在草坪的四周圍一圈圍欄,圍欄是有多長呢?

[設計意圖]鞏固練習中安排了周長和麵積的比較,藉助生活中熟悉的場景,加深學生對面積含義的理解,也更生動詮釋了這兩個不同的概念。

三年級下冊數學《認識面積》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結合例項使學生初步認識面、面積的含義,能用正方形作單位表徵簡單圖形的面積。

2、經歷面積與周長的區分,加深。

學習重點:

結合例項使學生初步認識面積的含義。

學習難點:

面積與周長的區分

學習準備:

學具(方格紙、圓片、正方形、三角形、小印章等)、課件。

學習過程:

預設

一、激情導課

本節課我們學習與“面”有關的知識

二、民主導學

1、任務一:初步認識面

(1)摸一模,認識面。請學生用手摸一摸數學書封面,再摸一摸課桌的桌面。

通過更豐富的素材,積累比較面的的經驗。教師請學生觀察教室中黑板面和國旗的表面,

(2)找找自己身上的面,比比臉面與桌面的不同。

(3)認識曲面(蘋果、乒乓球)

2、任務二:認識面積大家來進行塗色比賽。請一名同學上臺來塗,其他同學在自己的座位完成塗色任務,最快塗完的獲勝。

2、探討比賽規則是否公平,知道“面積”的概念。

)結合例項認識面積。

教師舉例說明: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積;國旗表面的大小,就是……(板書課題:認識面積。)

2、學生舉例說明物體表面的面積。

(1)動作、語言相結合,說明身邊物體的面積。

請學生邊摸邊說,什麼是數學書封面的面積,什麼是課桌面的面積……

(2)通過想象,舉例說明其他物體表面的面積。

請學生結合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物體,邊想象邊說一說它們的面積。

3、用豐富的例項,進一步完善對面積的認識。

(1)摸摸字典的封面和側面,說一說哪一個面的面積比較小。

4、周長與面積的區別

5、將數學書按不同位置擺放,說一說封面面積的大小是否有變化。

三、檢測導結

交流時,讓學生不但說明自己所填的結果,還要說明自己是怎樣想的。

反思

在本課教學中我通過組織學生摸一摸老師的手掌面,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數學書的封面,以及觀察黑板的表面等等,用學生自己身邊熟知的事物,藉助於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充分感知”面”,引發新知的生成。

在學生沉浸於生活體驗時,通過塗色比賽的活動,使學生產生認知衝突,在探討比賽規則是否公平的過程中,使學生認識到,這裡所謂的大、小,實際上是說樹葉的面有大有小,進而引出“面積”的概念,為認識面積作好準備。揭示本節課的主題——面積的含義。及時地把生活經驗概括為數學知識,把生活語言提升為數學語言: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積,數學書封面的大小就是數學書封面的面積等。先就具體事物,說明“面積”的意義,為“面積”概念的形成打下感性認識的基礎。

摸身邊物體的表面,觀察桌子、凳子、練習本、文具盒等物體的表面,並且比較兩個面的大小,能加深學生對“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可以比較大小”的認識,鞏固面積概通過完成做一做的練習,使學生體會一個圖形中含有幾個面積單位,它的面積就是幾(個單位),感悟單位的價值。

但反思整節課,還存在許多遺憾和不足的地方:

1、在教學認識物體的某個面時,沒有給學生以充分的時間去多說說各種各樣的物體的面並說說什麼是它們的面積。雖然學生已經知道了課本封面的面積、黑板表面的面積等,但沒有延伸到課堂以外,延伸到實際生活中去。這在一定程度上,沒有很好的拓展學生的思維廣度、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學生的小組合作活動組織的還是不夠到位。雖然已經特意明確了活動要求,但由於平時的課堂中缺少訓練,學生在操作過程中仍顯亂糟糟。所以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還要努力培養學生合作與交流的能力,在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前提下,指導學生進行合作交流。讓學生學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