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二·比一比》教學設計12篇

來源:才華庫 1.83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識字二·比一比》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識字二·比一比》教學設計12篇

《識字二·比一比》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1種筆畫“豎鉤”和1個偏旁“提土旁”。

2、知道“多──少”、“大──小”兩對意思相反的詞語,瞭解量詞“群、顆、堆”的意思,學習正確使用量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和1個偏旁“提土旁”。

2、會寫“小、少”,認識新筆畫“豎鉤”。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看圖學詞

1、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到一個美麗的農家小院去做客。(出示農家小院情境圖)

你們瞧,院子裡有哪些東西呀?(隨機出示帶拼音詞卡)

2、誰能當小導遊帶領大家認識院子裡的東西名稱?(相機正音)

3、同桌互讀、開火車讀、全班讀

4、去掉拼音讀寫有名稱的詞卡。

全班讀,男女比賽讀。

5、學生將寫有名稱的詞卡貼在相應的動物或植物旁邊,再讀一讀。

二、朗讀韻文

1、讀通韻文

自己想辦法讀通韻文。

同桌檢查讀(同桌讀得好,表揚他,讀不好,幫助他)

指名分節讀(相機正音,“子”的輕聲,“一”的變調)

交流讀韻文後的發現。

(相機指出“大—小”“多—少”是一對意思相反的詞。)

2、指導書寫 “小、少”

出示“小、少”,讓學生說說這兩個字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認識新筆畫──“豎鉤”。

師範寫“小” “少”(筆順演示:先中間後兩邊),學生書空。

學生先描紅,再試寫“小”、“少”。

書寫展示、評議。

3、讀好韻文

自由練讀韻文,要求把這段韻文讀得很好聽。

指名讀,師生評點。(節奏感)

要求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練讀韻文。

朗讀展示(如拍手讀、配上動作讀、對讀等等)

三、鞏固識字

1、小朋友,我們一遍遍地讀課文,不知不覺地認識了這些生字寶寶(出示生字)

自由讀──給生字點名──齊讀。

2、學生自主選擇生字識記

(相機指出:①“杏、桃、蘋果”都是植物,所以有木字旁或草字旁;②認識新偏旁“提土旁”,結合“堆”的詞義,理解為什麼“堆”有提土旁。)

3、想想你還在什麼地方見過這些生字寶寶?(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會寫“牛、羊”2個生字。

2、理解量詞“群、顆、堆”的意思,結合生活經驗使用一些量詞並能仿編韻文。

【課前準備】

課件、學生帶有關實物。

【教學流程】

一、復現生字

小朋友,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比一比》的生字,你們還記得嗎?(出示課件)

1、同桌認讀生字,並給生字找朋友。

2、齊讀生字。

二、朗讀感悟,理解韻文

1、這篇課文有幾句話?標上序號,指名分句讀韻文。

2、想一想每一句話寫什麼?

(第一、三句比大小,第二、四句比多少。)

3、理解第2、4句

⑴ 指名讀第2、4句

⑵ 看圖,比較 “一群鴨子”和“一隻小鳥”,“一堆杏子”和“一個桃”。

說一說:( )比( )多,( )比( )少。

⑶ 理解“群”

① 從哪裡看出鴨子多?“群”表示什麼?(多,在一起)

② 出示“一群羊”和“一隻羊”, “一群企鵝”和“一隻企鵝”的圖片,學生看圖說:一( )羊 一( )企鵝

③ 拓展說話:一群( )

⑷ 理解“堆”

① 從哪個字看出杏子多?“一堆鴨子”行嗎?“堆”和“群”有什麼不同?

② 拓展說話:一堆( )

4、理解第1、3句

⑴ 指名讀第1、3句

⑵ 看圖,比較“一頭黃牛”和“一隻貓”, “一個蘋果”和“一顆棗”。

說一說:( )比( )大,( )比( )小。

⑶ “頭”和“只”換一換說行嗎?為什麼?

一頭( ),一隻( ),還能說嗎?

⑷ 理解“顆”

① 觀察並比較實物:蘋果一棗、羅漢果一蓮子、葡萄—梨,初步感知“顆”指較小且近似圓形的東西。

② 自由展示並說出自己所帶的能用“一顆”表示的實物。

③ 拓展說話:一顆( )

三、創設語境,仿編韻文

1、齊讀課文

2、仿編韻文。

⑴ 創設語境(觀看課件)

情境一:蘋果和桃

情境二:西瓜和葡萄

情境三:馬和猴

⑵ 小組合作,自編韻文。

⑶ 交流彙報。

四、練說數量詞,積累語言

1、課件出示課後練習“我會說”

同桌討論,指名說,齊說。

2、做遊戲,找朋友

將量詞卡片和物品名稱卡片發給學生,開始唱《找朋友》的歌,歌曲結束以後,和自己找到的朋友站在一起,一起讀出共同的名字。

五、指導書寫“牛、羊”

1、出示“牛、羊”,讓學生觀察,並說說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麼?

(牛的豎要出頭,豎要壓在豎中線;羊的豎不能出頭、豎也是壓在豎中線)

2、課件演示“牛、羊”的筆順,學生書空

3、學生描一個,寫一個。

4、書寫展示、評議。

六、實踐作業

回家說家庭用品,和爸爸媽媽比一比,看誰說得又多又準。

【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板書設計隨文識字時出現。

2、在本課設計中,課前要佈置學生收集數量不一、大小不一的實物。

3、《比一比》這一課學生要理解的量詞就和生活有密切聯絡,有些量詞的使用是約定俗成的,道理不可說或不必說;有的量詞的使用則體現出一定的規律性,如“顆”多用於表示小而圓的事物。對於一年級的孩子而言,這些規律性的東西不能過早、生硬地灌進他們的耳朵,只有努力通過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說說練練中對量詞的使用有初步的感悟。

《識字二·比一比》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一個偏旁“提土旁”。

2、掌握“多少”、“大小”兩組反義詞。理解量詞“群”、“顆”、“堆”的意思,能正確使用這些量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和詞語。

4、讓學生知道語文知識與生活密切相關。培養學生喜歡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教學重點】

認識本課的12個生字,會寫“羊、牛”兩個字。

【學習活動流程】

(課前互動:“唱反義詞”。引導學生背誦反義詞歌,複習學過的反義詞。還記得我們唱過的反義詞歌嗎?那就讓我們再來唱唱吧!生拍手齊背:“反義詞,有許多,小朋友,唱一唱。來對去,黑對白,高對低,哭對笑,早對晚,粗對細,遠對近,有對無。”)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1、秋天來了,涼爽的秋風吹彎了稻子的腰,吹紅了高粱的臉。(課件出示情境圖,農家小院。)你看,農家小院裡早已果實累累。小紅棗搖動著它那圓圓的小臉,衝你點頭微笑;紅豔豔的大蘋果,像擠在一起的胖娃娃,扒開綠葉笑眯眯地往外瞧!多美的農家小院啊!快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二、觀察圖畫,認識事物。

1、認讀帶拼音的詞。

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在圖上相應位置出示相應名稱的詞,並讀詞。注意正音:“杏”、“蘋”是後鼻音,“子”讀輕聲。(引導學生用“院子裡有一棵蘋果樹。”這種形式說話。)

例:當學生說出“蘋果樹下面有一頭黃牛。”時,可以說,“老師猜你一定是個勤勞的孩子。”“喜歡黃牛的小朋友請你也來叫叫它的名字吧。”讀到桃子時可以說:“你吃過的桃子是怎麼樣的?”“紅紅的,大大的。”“那老師送你一個詞叫又大又紅,你可以說──桌上有一個又大又紅的桃子。”說到蘋果時,可以說,“你的音讀得真準,特別是後鼻音,小朋友請跟他一起讀。”“小花貓多可愛啊,請喜歡它的小朋友親切得叫一下它的名字”。讀得多動聽啊,請你帶著大家來讀一遍吧!

2、去掉圖片讀詞,引導學生髮現

⑴(課件演示)院子裡的東西可真多。不看圖,你能叫出他們的名字嗎?先自己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去掉圖讀詞語)指名讀(一男一女分別讀一排)你發現什麼了?第一排都是動物,第二排都是水果。

⑵是呀!今天很多水果和動物都跑來和我們交朋友,他們都摘下帽子和我們問好呢,我們也一起來喊喊他們的名字吧?(不帶拼音)連讀詞語,注意讀得輕快、跳躍。

三、自主認字和識詞

(點選課件,剩下生字)水果和動物一轉眼不見了,只剩下穿著紅衣服的字寶寶,這些都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的生字。

1、小組合作自主識字

⑴哪些字你早就認識了,是怎麼認識的?請你教教你的同桌。

⑵哪些字你現在還不認識,向你的同桌學習,並且想個好辦法記住它,好嗎?

2、交流彙報。

這些字哪些是你本來就認識的,你是怎麼認識的?哪些是你剛剛認識的?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以後見面了還能認出來嗎?(學生可能會用加一加的方法,換偏旁的方法等。)(2組,一組重點指導識字的方法:生活中識字,電視、廣告、姓名、課外書等。另一組重點指導生字的正音“杏”、“蘋”。我們班“陳紅瑾”的名字裡有這個“紅”字,我早就認識了。你真是個愛學習的孩子,時時在學習。“杏、桃、蘋”都是植物,所以它們是木字旁或草字頭的。你們把學習延伸到了廣闊的生活中,你們可真會學習!你能用加一加的方法記住這個字,是一種記字的好方法。)小朋友可真棒!這些都是識字方法都是寶貝,以後可以幫你學更多的字。

3、那就快快發動我們的雙軌火車吧!(同桌一人讀字,一人組詞)

四、初步接觸童謠

剛才小朋友你一句,我一句的比識字,可以看出小朋友個個爭先愛學習。前不久在這個農家的小院裡也出現一場熱鬧的比較,你們想去看看嗎?那就和我一起到“比一比”的現場去吧。(板書:出示農家小院,板書:比一比)

1、學生自由朗讀。

請你輕輕地讀讀課文,遇到難讀的字多讀幾遍。

2、指名讀課文,評價。

老師發現這節課你們讀得特別認真,你喜歡誰和誰比,就把它大聲地讀出來!其他小朋友要認真聽,當好小評委。(你很勇敢,願意第一個來讀,真了不起!你的聲音有點輕,老師覺得你可能不夠自信,你能更自信地來讀嗎?你的聲音真響亮,老師特別喜歡你!)

五、學習韻文

1、初步看圖比一比。

我們讀了課文,也聽同學讀了課文,那這些動物、水果在比什麼呢?(比多少、大小,同時板書)誰和誰在比呀?學生說說。同時在說時學習三個量詞的用法。(可隨機進行)

2、比大小:誰和誰在比大小啊?你是從課文哪幾句知道的啊?那你知道比的結果是誰大誰小嗎?(師指著插圖)黃牛大花貓小,你還知道了什麼?(頭表示大的動物,只表示小的動物。)你還能說“一頭”什麼?(一頭豬、一頭象、一頭熊、一頭毛驢)

3、討論探究:“顆”的適用物件。

那麼除了黃牛和貓在比大小,誰也在比大小呢?出示一顆棗,這就是棗!能用上今天學的數量詞嗎?一顆棗,教“顆”。你是怎麼記這個字的?你能用上這個字來說說這些東西嗎?再出示實物:一顆藥丸、一顆糖、一顆小石子、一顆珍珠、一顆鈕釦。(學生也許會說一顆石頭,則石頭是大大的,我們用一塊石頭,而這裡的這顆小小的叫石子,我們就說一顆石子。)請你仔細看看這些東西,它們有什麼共同的地方?(小小的、圓圓的)所以“顆”是表示小小的、圓圓的東西,那我們還可以說“一顆”什麼呢?(一顆子彈、一顆彈珠、一顆星星、一顆紅豆)如果有同學說“一棵樹”,可以說“你很聰明,會用一棵樹了,不過老師要告訴你一棵樹的棵(板書)是木字旁的,和樹木有關,而我們今天學的顆是頁字旁的,表示小小的,圓圓的。”

4、理解量詞“群”的用法。

比完了大小,還要比多少,誰和誰在比多少啊?課文是怎麼寫的?那鴨子和鳥誰多呢?師邊指圖,邊說小鳥只有一隻,鴨子有幾隻呢?數數,七隻,而且它們都是聚在一起的,所以我們知道“群”是表示什麼?(多,在一起)許多隻鴨子在一起就可說是“一群鴨子”。還可以說“一群什麼?”(一群羊、一群螞蟻、一群大雁……)你能看著這幅圖用上“一群”來說句話嗎?(出示圖片:一群雞在吃青菜)

5、理解量詞“堆”的用法。

還有誰和誰也在比多少呢?你能讀讀課文中的句子嗎?杏子和桃,誰多呢?師邊指圖,邊說桃子有一個,杏子有──很多個,所以我們又知道了“堆”也是表示──?(很多東西放在一起)還可以說“一堆”什麼?當學生說到“一堆土”時,所以我們知道一堆土的堆的提土旁,我們學過的字哪個也是提土旁的?(地、場)

6、那麼多的動物和水果在一起比大小比多少真有趣,大家一定很想讀吧?那我們同桌合作來讀,你們喜歡以怎麼地方式讀用用什麼方式讀。《識字二·比一比》教學設計9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