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克隆之謎》的教學設計方法

來源:才華庫 7.59K

教學要求:

有關《克隆之謎》的教學設計方法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瞭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教學重點:瞭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分步揭示課題,激發閱讀興趣。

1、板書克隆。

師:什麼叫克隆?請同學們快速閱讀第一、二自然段,看誰最先找到答案。

2、用彩色粉筆在“克隆”二字前加上“奇妙的”三字,問:不用讀全文,你們能不能知道這篇的主要內容?(這篇的主要內容是談克隆的奇妙)

3、查字典理解“奇妙”(稀奇而巧妙)

4、克隆,奇妙在什麼地方呢?讓我們認真閱讀課文來找答案。

二、初讀課文,理解說明順序。

1、默讀課文,劃出帶有生字的詞語。

毫毛 例如 馬鈴薯 收穫 家畜 飼養 微生物 效率

2、查字典、詞典,讀準字音,理解詞語的意思。

(1)多音字:家畜 效率 (2)除“微生物”外,均由學生自學理解。

3、自讀課文,練習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

小結:(1)孫悟空快速克隆自己。

(2)克隆就是無性繁殖。

(3)植物的克隆。

(4)低等生物的克隆。

(5)高等生物的克隆。

(6)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人類。

(7)克隆技術與其它科技成果結合。

(8)克隆技術的其它應用。

(9)克隆技術正在展示誘人前景。

4、練習歸納要點,理解課文說明順序。

(1)把關係比較密切的自然段合併成一段,想一想:本文的重點講了哪幾個問題?

A、什麼叫克隆。(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不經過兩性細胞結合而繁衍後代)

B、分類介紹自然界的克隆現象。(第二段—第三至五自然段:植物的克隆、低等生物的克隆和高等動物的克隆)

C、奇妙的.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他的誘人前景。(第三段:第六至九自然段)

5、學生討論後,教者歸納:本文中心突出,專門介紹有關克隆的知識。條理性強,先解釋什麼叫克隆,然後分類介紹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動物的克隆現象,最後講奇妙的克隆具有誘人的前景。

三、作業。1、朗讀課文。 2、習字冊生字描紅、臨寫。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聽寫生詞。

2、師述課文主要內容,幫助學生回憶上堂課內容。

二、精讀課文,理解說明方法。

1、學習第一段。

(1)默讀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麼叫克隆?

(2)相互交流。

(3)討論後,教者歸納說明方法。

A、舉例子:孫悟空拔一根毫毛能變成一群孫悟空,這就是克隆。

B、下定義:克隆就是無性繁殖,不經過兩性細胞結合而直接繁衍後代。

2、學習第二段。

(1)自讀第三至五自然段,同座相互討論:這一段從哪幾個方面講自然界的克隆?用的是什麼方法?

(2)開展討論。

(3)教者歸納說明方法:

A、分類別。分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動物三類來介紹。

B、舉例子。植物的克隆就舉了柳樹、馬鈴薯、仙人掌等為例。

3、學習第三段。

(1)各自反覆朗讀第六至九自然段,想一想:這一段是怎樣講“奇妙的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它誘人的前景”的?

(2)討論後形成下列板書:

A、總說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人類。

B、可以培育優質、高產的糧食、蔬菜、品質優良的家畜。

C、可以挽救瀕危物種,培植人體“配件”。

D、概括克隆技術展示誘人前景。

(3)這一段按“總—分—總”的結構來說明問題,顯得條理清楚。

四、回顧全文,歸納總結。

1、《克隆之謎》重點向我們介紹了什麼知識?採用了哪些說明的方法?

(《克隆之謎》重點介紹了關於克隆技術方面的知識,採用的說明方法主要有:舉例子、分類別、下定義等。)

2、尼覺得本文在寫作上有哪些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五、練習。

1、說說克隆這項技術奇妙在哪裡,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克隆的。

2、關於克隆“可以造福於人類”,你還了解哪些?

板書:

植物

無性繁殖 低等生物

高等動物

7 克隆之謎

培育

造福人類 挽救

培植

教學反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