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邊疆》教學設計範文

來源:才華庫 3.01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宇宙的邊疆》教學設計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宇宙的邊疆》教學設計範文

《宇宙的邊疆》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引導學生通過學習文字,聯絡實際,瞭解解說詞的特點。

能力目標:指導學生通過細讀文字,掌握解釋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指導學生通過學習文字和教師點撥,練習運用抒情和議論的修辭方法,為解說詞補充傳達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內容。

情感目標:引導學生細讀文字中精闢的議論和熱烈的抒情,瞭解作者所傳遞的思考(宇宙不但橫無際涯、遼闊瑰麗,不但可以為人類所瞭解,而且,從現實和深遠的意義上說,人類的命運和宇宙息息相關,人類大大小小的活動都可以追溯到宇宙及其起源),領會作者對人類好奇心、探索意識和質疑精神的肯定。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通過細讀文字,掌握解釋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通過學習文字和教師點撥,練習運用抒情和議論的修辭方法,為解說詞補充傳達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內容。

【教學方法】

點撥法、提問法、講解法

【學法指導】

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相結合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PPT

【教學過程與方法】

一、匯入新課。

課前播放沒有解說詞的《動物世界》,再加上解說詞,讓學生體會解說詞的重要性。

二、新課學習。

第一步:通過對文字的學習,希望學生可以瞭解解說詞的特點,明確寫好解說詞的要點。

1、設定情境——假如要為宣傳本校的紀錄片配解說詞,引導學生結合實際,思考解說詞的特點。

問:你認為寫好一篇解說詞的關鍵點是什麼?

學生回答後師生共同明確:

解說詞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①解說詞要有明晰合理的解說順序。

②解說詞要根據解說物件的特點,有明確的主題和說明重點。

③解說要對解說物件進行適當的補充和擴充套件。

2、說明順序是一篇解說詞解說效果的關鍵因素,請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本文的解說順序。(教師做方法上的指導)

學生回答後師生共同明確:

解說順序——空間順序,由遠到近。

宇宙星系——恆星——太陽系——行星。

第二步:通過對文字的細讀,希望學生可以領會作者傳遞給我們的思考。

1、除了上述特點,一篇好的解說詞,從文學的角度或者人文的角度看,也是作者和觀眾精神的對話、心靈的交流。那麼,文中哪些語句是這種對話與交流的承載呢?——議論和抒情的語句。(解說表達方式的不同作用)

請學生快速在課文中標記出作者使用議論和抒情表達方式的句子。結合語境,細讀這些句子,品味作者要傳遞的思考是什麼。(解釋文中重要句子的含義)

師生共同品讀交流

示例:

我索取榮譽的物件不應該是太空,而應該是我的靈魂。假如我擁有一切,我就無所用心。好大喜功則為宇宙汪洋所吞沒,開動腦筋則領悟世界。——布萊斯·帕斯卡《感想錄》

品讀:面對浩瀚無涯的太空,人類不應該有傲慢和功利之心;帕斯卡說過,人是會思想的蘆葦。人其實是極其柔弱的`,但柔弱的人通過審視和思考自己的靈魂,從而獲得思想的偉大力量,我們用這樣的力量來回應未知世界的召喚,從而進一步認識世界,激發生命和思想的活力。同時,浩瀚的宇宙嘲笑所謂的狂妄的征服,通過認識與思考,深味宇宙與我們的幽微聯絡。

再如:

只要一想起宇宙,我們就難以平靜——我們的心情激動,感嘆不已,如同回憶起許久以前的一次懸崖失足那樣令人暈眩戰慄。(第一段)

從巨集觀來看,人類所關心的大多數問題都可以說是無關緊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們人類朝氣蓬勃,勇敢好學,前途無量。(第二段)

這些探索活動提醒我們:好奇是人類的天性,理解是一種樂趣,知識是生存的先決條件。(第二段)

我們探索宇宙的時候,既要勇於懷疑,又要富於想象。(第三段)

補充:關於好奇心、想象能力、質疑精神的名言,對學生進行引導和鼓勵。

如果沒有好奇心和純粹的求知慾為動力,就不可能產生那些對人類和社會具有巨大價值的發明創造。——哈佛大學校長·陸登庭

好奇心是學習者的第一美德。——居里夫人

好奇心是智慧富有活力的最持久、最可靠的特徵之一。——塞繆爾·約翰遜

想象比知識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愛因斯坦

沒有想象力,一切官能無論多麼健康敏銳,都等於烏有。——波德萊爾

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孔子

知而好問然後成才。——荀子

開啟一切科學的鑰匙毫無疑義地是問號。——巴爾扎克

三、寫作練習。

請學生在回顧所學的地球知識的基礎上,運用議論或抒情的表達方式為一篇地球的解說詞補充可以傳遞科學和人文精神思考的內容,並在課堂上分享。

示例:課文第18、19自然段。

四、課堂小結,推薦科學性、人文性、文學性兼備的科普著作。

書目:

(蘇)維·比安基《森林報》

(法)法布林《昆蟲記》

(美)史蒂芬·霍金《果殼中的宇宙》

五、佈置作業。

《宇宙的邊疆》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會從文中篩選重要資訊。

2、體味本文語言的準確與情趣詩意之美。

3、培養探索意識和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深入挖掘探索過程中的懷疑和想象精神。

【教學難點】

探討標題的獨特內涵。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式教學。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設計】

1、匯入:茫茫宇宙,充滿奧祕。仰望星空之時,會有許多遐思,有沒有外星人存在呢?

讓我們先看一段視訊,你相信有外星人存在嗎?提問請一兩個學生說說依據,我們走進課文《宇宙的邊疆》,看看被美國人稱為科學代言人的卡爾薩根怎麼說的,他相信有嗎?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入文章的寫作宗旨“探索宇宙的奧祕”。)

2、問題一:探索宇宙時,應該具有什麼精神?

勇於懷疑富於想象。

(設計意圖:以兩種精神作為文章的切入點,抓住文章的關鍵。)

3、問題二:文中的哪些段落體現著作者的懷疑和想象?

我們回過頭來會猛然發現這麼多的段落都在提到懷疑和想象,看來人類對宇宙奧祕的探索確實需要這兩種精神,難怪有人稱卡爾薩根被為“懷疑論的馬丁路德金”並且懷疑和想象的內容“外形有無差別”“社會形態是否一樣”“智慧生命”“文明現象”。

和我們兒時的好奇是一樣的,我們常常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其實我們還可以說“宇宙遼闊無垠,很可能天外有人”。

4、問題三:宇宙有邊疆嗎?宇宙有中心嗎?

討論兩分鐘:

一部分同學認為“宇宙沒有中心,沒有邊疆”因為“宇宙遼闊無垠、茫無際涯,範圍之大,難以想象”另一部分認為“宇宙有中心”因為“80億光年是我們已知的宇宙中心”。還有一部分比較全面認為“宇宙有已知的中心也有一致的邊疆”根據“80億光年是我們已知的宇宙中心”和“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地汪洋之濱”。

小結:所謂邊疆中心都是對宇宙探索已知範圍之內,未來還要我們這一代繼續探索,那麼中心邊疆也會隨之變化。

5、問題四:分析文章某段落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及語言特色?

這樣的段落雖然並沒有體現懷疑和想象的精神,但它們為懷疑和想象提供了一種知識的背景,或是懷疑和想象的結果。同時運用準確而生動形象的語言使得科學知識離我們不再遙遠。

6、問題五:統觀全文,我們為什麼要探索宇宙的奧祕?

繼續開拓是職責,未來取決於對這個宇宙的瞭解程度,尋找我們更為美好的家園。

未來

讓學生齊讀最後一段,體會抒情和議論的語言,並和解說詞的特點聯絡起來,採用這樣的語言方式會更貼近關注的心理,引起共鳴。

7、總結文章寫作的重要特色,領悟本文寫作的深遠意義。

8、佈置作業:

任選一個你喜歡的題目,查閱資料,撰寫一篇科學小品。

“宇宙群星知多少”“如果發現了生命星球”“地球的未來”

【板書設計】

外形有無差別

探勇於懷疑

索 社會形態是否一樣

宇未來

奧 智慧生命

祕富於想象

文明現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