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我家教學設計(精選5篇)

來源:才華庫 7.04K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知我家教學設計(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知我家教學設計(精選5篇)

我知我家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本教案根據人教版八年級《思想品德》第一課第一框《我知我家》的內容設計。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增強熱愛自己的家庭、熱愛父母的情感,初步形成繼承家庭的優良傳統、學習家人的優良品質、為家庭作貢獻的人生態度。

2、能力目標:增強認識自己家庭的能力,提高辨別家庭傳統優劣的能力。

3、知識目標:知道家庭的含義,瞭解家庭關係確立的情形和現代家庭的主要型別,懂得子女與父母的關係不可選擇。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家庭關係確立的情形,繼承家庭的良好傳統,學習家人的優秀品質。

2、教學難點:子女與父母的關係不可選擇。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歌曲《我想有個家》。

教師:剛才播放的是歌曲《我想有個家》。是啊,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有一個溫暖、溫馨的家。那麼,什麼是家庭?家庭關係是怎樣確立的?家庭的功能有哪些?我們能否選擇父母?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我知我家》。

多媒體顯示:我知我家。

合作探究:

多媒體顯示:我眼中的家:

(1)請用一個比喻描述你對“家”的認識。

(2)請用一種水果來描述你對“家”的感受。例:我的家像一個成熟的橘子,那顏色讓我想起了夜晚回家時的燈光,溫馨舒適。

學生回答,老師點評。

多媒體顯示:說一說:什麼是家庭?家庭關係確立的情形有哪幾種?

學生閱讀課本後回答。

多媒體顯示:一般來說,家庭是由婚姻關係、血緣關係或收養關係結合成的親屬生活組織。

家庭關係確立的形式:依照法定條件和法定程式結婚,組成新的家庭;因生育導致的血緣關係結合成家庭;依照法定條件和法定程式收養而組成的家庭;隨父(母)再婚組建新的家庭。

教師:那麼,家庭的結構可以分為哪幾種類型呢?

多媒體顯示:說一說,家庭的結構可分為哪幾種類型?

學生閱讀課本後一回答。

多媒體顯示家庭結構示意圖(略)。

教師:家庭的功能有哪些呢?

多媒體顯示:說一說,家庭的功能有哪些?

學生閱讀課本後回答。

(多媒體顯示)家庭的功能:物質生產功能;人口生產功能;消費功能;撫育和贍養功能;教育功能;休息娛樂功能。

教師:下面,我們對一個情景進行分析。

(多媒體顯示)情景分析:某校八年級學生小鮮的父母都是殘疾人,家庭比較貧窮。小鮮從小就看不起父母,認為父母無能,讓自己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他非常羨慕那些父母身體健全、家庭條件較好的同學。於是,他想與父母脫離關係,然後找一個經濟條件好、身體健康的父母。

議一議:小鮮同學的想法是否正確?簡述理由。

學生討論以上問題後回答,教師引導點撥。

多媒體顯示: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給的。基於關係而確立的父母子女關係不可選擇。(配母親與兒子在一起的圖片)

我們與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種親情。(配母親、兒子相互給對方洗腳的漫畫。)

教師:下面,我們來看一則故事,思考並回答相關問題。

(多媒體顯示)一年輕人向一智者抱怨自己父母的平庸、家境的平凡。

智者:“假如有人用100萬換你強健的四肢,你願意嗎?”

年輕人:“不願意。”

智者:“假如有人用1000萬換你明亮的眼睛,你願意嗎?”

年輕人:“不願意。”

智者:“假如有人用1億元換你健康的生命,你願意嗎?”

年輕人:“不願意。”

智者:那就快感謝你的父母吧,他們一次性饋贈給你超過一億一千一百萬的鉅額財富。”

說一說:你從上述故事中明白了哪些道理?

學生回答上述問題,老師點評。

教師:下面,我們再來看一則故事,思考並回答相關問題。

多媒體顯示:小時候,我總為有這樣的父親而感到自卑。他是一個地道的農民,一年中的大部分日子都在土地上勞作。他的面板因長時間的日晒而變得粗糙、黝黑,身形佝僂,顯出與年齡不相稱的衰老。那時,農民是靠天吃飯的,天災又似乎很多,所以童年時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飢餓。那時我覺得,捱餓都是因為父親的無能,是他沒能使我們兄弟姐妹吃上一頓飽飯。有一年冬天,母親讓父親給我送冬天的衣物。當同學告訴我,外面有人找我時,我走出了教室。發現是父親……我毫不遲疑地拒絕相認,因為父親看上去實在太土。至今我還清晰地記得父親遭拒認時痛苦的表情,後來它變成了我對父親一生的愧疚。

想一想:後來“我”的態度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發生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學生討論上述問題後回答,教師引導點撥。

教師:天下沒有十全十美的家庭,也沒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有志者不嫌家貧,明智者不嫌母醜。不管出生在什麼家庭,我們與父母的血緣關係是不可選擇、不可隨意改變的。

多媒體顯示:我們與父母的關係不可選擇。

對我們來說,在家庭關係中,最主要是與父母的關係。父母與子女關係的確立,絕大多數基於血緣關係。這種關係無可選擇、無法改變。我們與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種親情。

教師:下面請同學再思考並回答幾個問題。

多媒體顯示:說一說:你的家庭有什麼好的傳統?你的家人有什麼優秀品質?你打算怎樣為家庭建設作出自己的貢獻?

學生回答,教師點評。

多媒體顯示:我們要認識自己的家,特別是瞭解自己的父母。要了解、繼承家庭的良好傳統,學習家人的優秀品質,立志為家庭作出自己的貢獻。

教師:如果每個家庭成員都能繼承家庭的良好傳統,學習家人的優秀品質,愛家庭的每個成員,那麼,我們的家庭就會充滿溫暖,更加和諧,更加興旺。現在,請大家欣賞歌曲《家和萬事興》。

多媒體播放歌曲《家和萬事興》。

課堂小結

教師:下面,我請一位學生對本節課學習的內容進行小結。

學生小結,老師引導點撥。

多媒體顯示:課堂小結

一般來說,家庭是由婚姻關係、血緣關係或收養關係結合成的親屬生活組織。

家庭關係確立的形式:依照法定條件和法定程式結婚,組成新的家庭;因生育導致的血緣關係結合成家庭;依照法定條件和法定程式收養而組成的家庭;隨父(母)再婚組建新的家庭。

家庭的功能:物質生產功能;人口生產功能;消費功能;撫育和贍養功能;教育功能;休息娛樂功能等。

現在的家庭結構一般為核心家庭、主幹家庭,此外,還有少量的單親家庭和聯合家庭。

基於血緣關係而確立的父母子女關係是無可選擇、無法改變的。

我們要繼承家庭的良好傳統,學習家人的優秀品質,立志為家庭作出自己的貢獻。

我知我家教學設計2

課前預習題:

1、家庭的特點、含義、主要型別

2、家庭關係的確立

3、怎樣理解子女與父母的關係不可選擇?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進一步瞭解家的涵義,認識家庭的特點及家庭關係的確立,明白子女與父母的關係是不可選擇的,瞭解父母的特點、家人的優秀品質。

能力目標:通過教學與活動,提高學生認識、分析自己家庭的能力,培養學生感受併發揚良好家風、學習並繼承家人優秀品質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熱愛家庭、熱愛父母的情感,引導學生繼承家庭的良好傳統,學習家人的優秀品質,增強對家庭的責任感和自豪感。

【教學重點】對“家”的理解。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正視“與父母的關係不可選擇”的現實。

【教學方法】活動、討論與講授相結合

【教學過程】

一、家庭關係的確立

教材P4兩則故事說:“那……不是我的房子”“我又有家了”。那麼“家到底是什麼?”

指導學生回答,家是溫暖的避風港;是一片藍天;是一把傘……

請用一種水果來描述你對“家”的感覺?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讓學生展開想象。

學生回答家庭含義:家與家庭有關,一般來說家庭是由婚姻關係、血緣關係或收養關係結合成的親屬生活組織。

家的最主要特點是:家裡有親人,家中有親情!

師提問家庭關係的確立有幾種情形?

家庭關係的確立也有多種情形,依照法定條件和程式結婚組成的新家庭;因生育導致的血緣關係結合的家庭;依照法定條件和程式收養而組成的家庭;隨父母再婚組成的新家庭。不同的家庭關係,促成了不同的家庭結構。

我們有不同的家庭結構:大致有核心家庭,主幹家庭,單親家庭,聯合家庭等。

學生說自己的家庭成員,同學判斷屬於那種型別。這樣逆向思維,讓學生自己表達自己理解。

家庭有哪些功能呢?指導學生找出家庭的功能有物質生產功能、人口生產功能、消費功能、撫育贍養功能、教育功能、休息娛樂功能

過渡下一環節:諾貝爾獎得主貝克特的劇本《結局》中有這樣一段:

兒子對父親吼:“混帳!你為什麼生我?”

父親:“我不曉得。”

兒子:“什麼?你不曉得什麼?”

父親:“我不曉得生下的會是你!”

指導學生得出結論:

二、父母子女的關係不可選擇(板書)

師提問你如何理解父母子女的關係不可選擇?指導學生從課本中找出

與父母的血緣關係不可選擇,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給的,我們與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種親情。

師:“慈鴉尚還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禽與獸。”請同學們體會下面的故事:

一年輕人向一智者抱怨自己父母的平庸、家境的平凡。

智者:“假如有人用100萬換你強健的四肢,你願意嗎?”

年輕人:“不願意。”

智者:“假如有人用1000萬換你明亮的眼睛,你願意嗎?”

年輕人:“不願意。”

智者:“假如有人用1億元換你健康的`生命,你願意嗎?”

年輕人:“不願意。”

智者:那就快感謝你的父母吧,他們一次性饋贈給你超過一億一千一百萬的鉅額財富。”

結論:學會感恩父母

我們要認識自己的家,特別是瞭解自己的父母。要了解、繼承家庭的良好傳統,學習家人的優秀品質,立志為家庭作出自己的貢獻。

請同學介紹我家的好品質、好家風。

作業:繪製“我的家庭樹。”

板書:

我知我家

一、家庭關係的建立

1、家庭的含義

2、家庭關係確立的幾種情形

3、家庭結構的型別

二、與父母的關係不可選擇

1、與父母的關係不可選擇

2、與父母的感情是最自然的一種親情

3、要了解父母,瞭解家人的好品質,瞭解好的家風

我知我家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進一步瞭解家的含義,認識家庭的特點及家庭關係的確立,明白子女與父母的關係是不可選擇的。

2、能力目標。提高學生認識、分析自己家庭的能力,培養學生感受有關發揚良好家風、學習並繼承家人優秀品質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熱愛家庭、熱愛父母的情感,引導學生繼承家庭的良好傳統,學習家人的優秀品質,增強對家庭的責任感和自豪感。

二、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對“家”的理解;難點在於引導學生能正視“與父母的關係不可選擇”現實,學會愛自己的父母、愛自己的家庭。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1、匯入。放歌曲《我想有個家》,展出一系列與家相關的圖片和照片。(需課前準備)

2、談“家”

師:剛才歌曲中的“我”唱著“想要有個家”,想要有個什麼樣的家?有人為什麼明明有家卻不想回家呢?

看了以上關於“家”的圖片,你認為哪張圖片最能代表“家”?根據你的理解,你認為究竟什麼是家?

小結:剛才大家從各個角度談了對家的理解。沒錯,家是一個地理位置,是我們的生活住所、人群集合體……但它又不同於這些,它最大的特點是“有親人,有親情”,這與我們平常所說的“家庭”有關。

3、說“家”

老師首先展示事先準備好的照片,向學生介紹自己的家——家庭成員、家庭特色等。

學生相互展示並交流自己準備的家庭照片,並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家。(需課前準備)

從家的介紹中,進一步探究家庭關係的建立、家庭結構的型別。

家庭關係(板書)

家庭結構的不同型別:核心家庭,主幹家庭,單親家庭,聯合家庭。(板書)

小結:雖然我們的家庭可能因為種種原因,建立的情形不同,家庭結構有別,但相同的是,我們都有親人、都有親情。

4、析“家”

師: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家”,但是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滿意自己的家庭,都滿意自己的父母。下面我們聽一聽“我可以選擇嗎?”這個故事……

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想?由小組討論,然後回答。

①這個同學為什麼不滿意自己的家庭和父母?你有類似的情形嗎?

②如果給你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你會選擇什麼樣的父母,什麼樣的家庭?

與父母親情不可選擇、無法改變。(板書)

5、知識拓展——我“知”我家

師:既然我們不能選擇,我們就應該學會接受,學會珍愛。當我們學會用“心”來看我們的家、我們的父母時,就會發現其實他們也同樣很優秀。

板書:——家庭的良好傳統,如……

——家人的優秀品質,如……

6、小結

今天的主題是《我知我家》,通過學習和討論,我們現在不僅知道了什麼是家,以及家庭的建立與家庭的結構,我們還通過××同學的故事明白了我們與父母的關係不可選擇。對於良好的家風和父母優秀的品質,我們應該學習並繼承。

五、教學反思

1、共話家常這一環節儘量保證讓全班同學都有機會同大家分享家庭的部分資訊,雖然有些費時,但對於學期伊始,拉近學生的距離,拉近師生的距離,拉近學生同課堂的距離,拉近學生同家的距離,都有著非常好的效果。

2、本著課堂教師少講,把時間多留給學生,學生能學教師絕不講解的教學理念。對於“家庭的含義、家庭關係確立方式、家庭結構、家庭功能”這一部分的學習,我認為應該採用學生先自主學習,再分享學習成果。在分享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再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效果更佳。

3、關於“春運”的問題,這是每年的熱點問題,學生並不陌生,這則資料的呈現,既讓學生有機會關注社會,又幫助學生有機會審視自己的對家的情感。對家的情感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能更真實的得到解讀。

我知我家教學設計4

一、教材分析

1、對教學目標的理解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熱愛家庭、熱愛父母的情感,引導學生繼承家庭的良好傳統,學習家人的優秀品質,增強對家庭的責任感和自豪感。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進一步瞭解家的涵義,認識家庭的特點及家庭關係的確立,明白子女與父母的關係是不可選擇的,瞭解父母的特點、家人的優秀品質。

能力目標:通過教學與活動,提高學生認識、分析自己家庭的能力,培養學生感受併發揚良好家風、學習並繼承家人優秀品質的能力。

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進一步瞭解家的涵義,認識家庭的特點及家庭關係的確立,明白子女與父母的關係是不可選擇的,瞭解父母的特點、家人的優秀品質。

2、對教學重難點的認識

教學重點:對“家”的理解。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正視“與父母的關係不可選擇”的現實。

3、對教學內容的分析

“我知我家”,主要講兩個問題。一是家庭關係的確立,主要是讓學生體會和回答“家是什麼”。二是與父母的關係不可選擇,主要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與父母的親情,感謝父母賦予自己生命、對自己的養育,著重解決部分學生看不起家長、嫌棄家庭、不懂父母恩的問題。

二、學生分析

1、針對的問題:

由於學生中存在相互攀比的現象,使得一些學生因家庭不富裕、父母普通而埋怨家長沒本事、沒錢、沒地位,看不起父母、嫌棄家庭、更談不上感恩。針對這一心理,有必要對學生進行正視現實、愛自己父母的教育。就大多數學生而言,父母子女關係的確立基於血緣關係。生命是父母給予的,這種關係不可選擇、無法改變。教學中應設計相關的活動,讓學生感激父母給予生命,體會父母子女感情的天然和純真。

2、學生的需要:

家庭是學生最熟知的第一個社會環境,正是因為太熟悉了,反而不去思考其中的價值,不去珍惜家庭的溫暖和親情是很現實的社會問題。特別是作為獨生子女,由於各種原因,過多地享受了家庭中長輩關愛,反而想不到自己的社會責任也是重要的社會問題。因此,需要通過對家庭溫暖和親情的認識和感受,培養學生對家庭的責任意識。

三、綜合設計思路

【課前準備】

準備小時候與家人的全家福;學生向自己的長輩進行家庭訪談,使其對自己的家族有一個概括的瞭解。

【新課匯入】

在《我想有個家》音樂聲中出示三毛的漫畫,體現對家的一種渴望。

引導思考:想要有個什麼樣的家?在你們的成長過程中,有沒有特別想家、想父母的時候?回家的感覺是什麼?

【教學過程】

1、“家”的遐想

活動內容:請用一種水果來描述你對“家”的感覺?根據你的理解,究竟什麼才是家?

設計意圖:這一活動隱含的意義在於,讓學生感受自己從家中得到了什麼,培養愛家、愛父母的情感。它由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從而順利地開展本課的教學。

教師行為:歸納,家是一個地理位置,是我們的生活住所、人群集合體……但它又不同於這些,它最大的特點是“有親人,有親情”。

2、我說我“家”

活動內容:學生相互展示並交流自己準備的“家庭照片”,並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家。

教師行為:由於不可能把每個人的故事都講出來,教師在選取故事時要注意兼顧各種“家”的型別。在“家”的介紹中,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究家庭關係的建立、家庭結構的型別和家庭功能。

我知我家教學設計5

一、學習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理解子女與父母的關係不可選擇。

知識目標:知道家庭的特點。

能力目標:瞭解家庭關係的確立、現代家庭的主要型別。

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家庭關係的確立、家庭的主要型別。

難點:子女與父母關係的不可選擇。

二、學習過程:

(一)新知初探

1、家庭是由、或結合成的。

2、家庭的結構是不斷演化的。現在一般的為和。

此外,也有少量的。

3、家庭關係的確立有哪些情形:

4、對我們來說,在家庭關係中,最主要的是與的關係。生命是父母給予的,這種關係、。我們與父母的感情是。

5、要了解、繼承家庭的,學習家人的,立志為家庭作出自己的貢獻。

(二)探究提高

1、家庭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2、家庭關係的確立有幾種情形?

3、家庭的結構型別是怎樣的?

4、家庭的功能有哪些?

5、為什麼子女與父母的關係不可選擇?

6、我們應如何認識自己的家庭?

(三)鞏固提升

1、吃過晚飯,媽媽和奶奶在廚房收拾碗筷,爸爸在客廳看報紙,我在自己的房間寫作業。我的家庭屬於…………………………………………………

A、核心家庭B、單親家庭C、主幹家庭D、聯合家庭

2“我愛我的家,弟弟爸爸媽媽,愛是不吵架,常常陪我玩耍……讓愛天天住我家,不分日夜秋冬春夏,全心全意愛我們的家。讓愛天天住我家,充滿快樂,擁有平安,讓愛永遠住我家。”歌曲道出了家庭中最重要的是………

A成員之間的血緣關係B家中有親人,家中有親情

C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D父母的地位和工作收入

3、據《蒼梧晚報》報道:連雲港贛榆縣張思爭的母親身患重病,生活不能自理,作為兒子的他一邊讀書,一邊照顧媽媽,還不忘家中的農田。經過自己的努力,他考上了縣城的一所高中。為了能繼續照顧媽媽,開學的第一天,他用平板車拉著媽媽去學校報到!學校為他們解決了住房問題,免除了他的學費,還安排了張思爭課外到學校的食堂上班。張思爭繼續一邊學習,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媽媽……下面認識中不正確的是…………………………………

A張思爭認識到生命是媽媽給的,這種關係無可選擇B他與母親之間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種親情C張思爭是故意作秀的D張思爭以實際行動弘揚了孝敬父母的美德

4、“家”字在甲骨文中是房屋裡養著一頭豬的形象。兒童啟蒙教育讀本《三字經》中說“養不教,父之過。”歌曲《我想有個家》中唱到:“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華麗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時候我會想到它/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驚嚇的時候/我才不會害怕……、”以上這些材料中體現出的家庭功能有…………………………………………………………………

①物質生產功能②人口生產功能③消費功能④撫養和贍養功能⑤教育功能⑥休息娛樂功能

A①③⑤⑥B②③④⑥C①④⑤⑥D①②③④

5、有一位母親,為了更好的照顧兒子放棄了自己原本不錯的工作,風裡來雨裡去,騎車送兒子上學,打零工換錢給兒子交學費,兒子考上了城裡的重點高中。媽媽想兒子,特意買了一件新衣服到學校看兒子,兒子卻嫌母親穿得太“土”,給他丟臉,告訴同學這是他家的“老鄉”。後來竟提出一個無情的要求,讓母親做他的“地下媽媽”,否則就不認她這個媽媽。母親痛不欲生。這則事例對我們的啟示是………………………………………………………

①生命是父母給予的,這種關係無法選擇②家貧才會出孝子③有志者不嫌家貧,明理者不嫌母醜,要學會對父母知恩圖報④普通的父母未必不偉大,家長職位高低並不影響他們在我們心中的高大形象⑤只有穿著華麗的漂亮媽媽,才會給子女“長面子”

A①③④B②④⑥C①②⑤D①②⑥

(四)實踐探索

探索一【我眼中的家】:“家”是我們最熟悉的一個字眼。那麼家是什麼呢?請閱讀教材第四頁的兩個關於家的故事和有關家的說法。

1、富豪和中年男子哪個更可憐?為什麼富豪不承認那是他的家?這兩則故事說明了什麼?

2、結合教材上有關家的說法,用自己的語言,特別是親身感受的話來表達自己對家的理解。

探索二:【我說我家人】

請你來介紹自己家庭的成員。並對照教材第五頁知識,分析各家庭屬於什麼型別。

探索三:【關於家,我的苦惱】首先來聽一箇中學生的煩惱:

我是某市重點中學的一名學生,我周圍的同學都很優秀,他們有著優越的家庭環境和優越的父母。每當他們談及父母時,看著他們眉飛色舞的神情,我只覺得心中的“祕密”壓得我喘不過氣來,……為了讓我有個獨立的空間,他戒掉抽了20年的煙,每月多花200多元錢給我租下了那房子的陽臺,但是我睡覺還是得縮著腳。我們一家三口的生活全靠父親在街邊擺的修車攤。為了多賺錢,父親每天早上5點出門,晚上8點以後才回家,且風雨無阻。我怕同學看不起我,一直不敢跟任何人提及我的家庭和我的父母,這個祕密已經存在我心底七八年了。而且每次和同學一起經過父親的修車攤前,我都痛苦地底下頭,裝做沒看見……我常常想不明白,在班上,我的學習不比別的同學差,可即使考了第一名,為什麼我還是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呢?為什麼我偏偏生在這樣的家庭呢?為什麼我的父母這麼辛苦,卻還不能改變家庭的現狀?為什麼……

我可以選擇嗎?我可以重新選擇我的家庭、我的父母嗎?……

提問:1、這個同學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苦惱?你也有類似的情形嗎?

2、你認為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父母嗎?為什麼?如果不可以選擇,你準備怎樣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或家庭)?

3、我們該怎麼幫助他解決苦惱?

探索四:【家的訪談-------看誰更瞭解自己的父母】

父母的年齡:生日:工作:身體狀況:

父母近期的煩惱:最愛吃的東西

父母最愛看的節目:最高興的事情:

熱門標籤